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了解作者观点,学会如何进行创造性思维。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思维方式与创造性思想、创造力之间的关系。 3.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情感态度方面,教学中鼓励成绩差的学生回答问题。 ,不放弃探索的精神。 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重点难点分析 自读程序分三步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划分本文结构可以让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实战演习”。本文中心论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应适时适度点拨。课后练习一、二应指导学生主要从文中找答案,应鼓励学生多开辟回答途径。迁移训练旨在让学生认识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课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接着,作者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原因是,“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如果你认为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既然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需要寻求其他答案。怎样寻求呢?课文于是顺理成章的提出“有赖于创造性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持之以恒的毅力。课文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证明。 紧接着,又引申出如下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有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接着的论述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先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结论,并对这个结论进行分析。实际上,自以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是自我压制;而“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则“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像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等杰出的人物也都如此。总之“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就是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使之变为现实”。 最后,课文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学建议 。一般说来,可确立一下两条:第一,学习课文的论证方式及其方法;第二,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学生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围绕这两条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当然,自己另外确立学习目标也是应该鼓励的。 。除课后练习外,还可以提出下列问题: ? 2.“正确答案只有一种”的思维模式有什么弊病?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追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 ? 6课文中列举约翰古登贝尔克发明印刷机、排版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戏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主要根据之一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富于创造精神的人? 教师不妨在课堂教学和课文练习中选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究。 三.“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在学习上和生活中可以作多种引申。例如,课文的多种解读,问题的多种解法,完成一个任务的多种途径,等等。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出发,引申得越多越好,越广越好。学生之间可以交流,互相启发,开阔思路。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教学过程 一、由苏轼题西林壁导入:(学生集体背诵苏轼题西林壁) 师:“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 (生: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八课事物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板书) (也可由电视连续剧宰相刘罗锅中的刘墉断乾隆皇帝为一歌妓打死地痞一案导入)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找出观点)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汲取 一事无成 持之以恒 推敲 不言而喻 轻而易举 锲而不舍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默读课文。同时用笔在书上划出作者总括性的语句。(学生默读) 师:作者在本文开头设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这是为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观点? (生答:“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师:对,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以及思维视角的转换,都会使得事物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要点: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段落和一道习题:第4自然段和第14自然段(末段);习题二。) 三、研读课文 1.关于本文结构: (一)提出问题。(12段)从四个图形,提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论题。 (二)分析问题。(312段) 第一层(3段):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二层(45段):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第三层(69段):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例说明。 第四层(1013段):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三)解决问题。(14段)总结,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 (应注意下面的三点: 第一,第5自然段和第10自然段在文中的过渡作用;第二,末段在全文中的总结作用。第三,本文是按照逐层递进的逻辑顺序进行论证的。) 2.关于本文的开头: 可从三个方面去考虑: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为后面“放矢” “树的”;与谈骨气开头的开门见山作比较。 3关于本文的论证方法: (1)例证法:约翰古登贝尔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罗兰布歇尔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从自然科学方面设例。 (2)引证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4.关于课后习题: (1)习题一: 第一问答案见第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 第二问答案见6、7、14自然段中的有关文字,可归纳为三点:其一,积累知识;其二,活用知识;其三,发展知识。 第三问答案见第13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师:请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投影) (1)从前,有个吝啬的财主招不来长工,聪明的倪刚找上门去了。财主提了两个条件。一是“别人不吃的东西你得吃”,二是“别人不做的活你都得做”。倪刚完全同意。中秋节,财主家人将许多肉、 果供祖赏月,倪刚去将这些供品吃个精光。春节那天,财主家都忙着拜年,倪刚却去门前挖了坟坑,把财主气得两眼直瞪。想一想,对财主提出的两个条件,财主和倪刚思考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2)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个主簿官杨修,聪明过人。一次,北方有个国家的使节、给曹操送来一盒精制糕点。曹操接过糕点来,随手在盒盖竖着写了三个大字:“一合酥”写完后曹操将糕点放在桌子上就出去了。杨修进来,看见这盒糕点后以及曹操的手迹,灵机一动,就自作主张把这盒糕点分给 大家吃了。大家一下子就莫名其妙,只好听从杨修的吩咐。不一会儿,曹操回来了,见桌子上只留下空盒子,便查问是谁的主意。杨修不慌不忙地答道:“_”。曹操听了这话,连声称赞杨修聪明。 请你想一想,杨修是如何回答的? (学生分析,教师归纳) 2师:从刚才的分析中,大家都觉得倪刚、杨修很聪明,其实他们是具有一种什么思维能力?(生答) 3师:从课文的第四小节可以看出这一点,我们一齐来读一下。 4师:对,那么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必须具备的要素是什么呢?请同桌之间商量一下,从课文中找出答案。(最后一段3点。) 五、结语:同学们,生活中事物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解决问题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自己的才疏学浅,知识不够丰富,思维尚不成熟,对自己的创新能力会产生怀疑。学完课文之后,我想同学们一定会信心大增。我们只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遇到问题,多想想为什么。坚持下去,自己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六、布置作业。 。 关于“”的断想为题,写一小论文。(200字左右)。 补充 1关于“推敲”的典故: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果品供应合同范本
- 政府与水电合同范本
- 赠送油画的合同范本
- 冰棒售卖合同范本
- 碳化炉采购合同范本
- 淘宝代推广合同范本
- 2025购销合同范本下载
- 本人劳动合同范本
- 店面出租协议合同范本
- 人造石材合同范本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2562-2008电梯T型导轨
- 申克振动筛操作和维护手册
- 儿科-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课件
- 三晶变频器说明书SAJ8000系列简约版
- 循环系统-超声诊断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项目策划工作检查考核表
- 六年级上册数学课件-4.1 圆的周长 |冀教版 (共27张PPT)
- (标准版)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康复心理学 》课程标准
- 身体六大排毒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