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教案苏教版.doc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教案苏教版.doc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教案苏教版.doc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教案苏教版.doc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教案苏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淮安市文通中学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下教案 一、教学重点感受外祖母慈爱的形象二、教学难点 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 高尔基:苏联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为“ ”。他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 、自传体三部曲 、 、 ,剧本 。2. 给加粗字注音(指名上黑板注音)。诅咒噗噗 发绺 鬃 咕哝 惩罚 嗅 胸脯 果脯 【目标展示】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外祖母人物形象。2感受浓浓亲情。【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1明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1):着重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揭示了外祖母慈祥、可爱的性格特征。(25):外祖母的语言,突出了外祖母对“我”的疼爱和关心。(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表现了她年轻、仁慈、善良和可爱。第二部分(7):点题,外祖母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最知心的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2思考:(1)我为什么把外祖母称为“童年的朋友”?她给我的影响有哪些方面?(2)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3)说说你对文中外祖母的印象,请你为“外祖母”画一幅肖像。(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整体感知课文,结合学生所画的肖像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二)研读课文1读过课文,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朗读你认为描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并选择一两句并批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选出精彩的批注,其它小组作评价。教师总结,重点强调比喻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和侧面烘托在文章中的运用。2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外祖母的形象,给作者哪些深远的影响。(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板书: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归纳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觉到本文中的人物描写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外祖母的语言、外貌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尤其是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充满爱心,慈爱和蔼,了解孩子尊重孩子,坚强、乐观的伟大的外祖母的形象。【巩固拓展】学习了本文,我们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手法,尤其是通过描写眼睛来表现人物性格,请你们学习这样的写法为你的同桌描绘出他的形象,表现他的性格。【预习指导】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四、板书设计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第一部分(16):写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1):描写了外祖母的长发(25):外祖母的语言(6):写外祖母的外貌和动作第二部分(7):点题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2课题:童年的朋友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一、教学重点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二、教学难点 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外祖母在孩子的眼里是长辈,可作者在文章中说外祖母是他的“朋友”,而且是“最知心”“最珍贵”的“终身的朋友”。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目标展示】1掌握本文生动传神的人物描写,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文章中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新知研习】(一)精读课文,品读对外祖母的精彩描写。1.找出、并画出对外祖母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的句子。2.朗读自己所欣赏的语句。3.学生交流自己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4.教师点评:着重从以下两方面点评:(1)一点是写人物时细致传神的词语运用,如文中三次写了外祖母的眼神。(2)另一点是新鲜奇妙的比喻运用。“外祖母说话好似用心唱歌打进我的心里。”语音 鲜花:比喻新鲜奇妙,富有美感(外祖母形象美好)5这些精彩的描写对刻画外祖母的形象有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后,明确:突出外祖母的和蔼可亲、幽默。6外祖母对“我”成长的作用?(联系外祖母的家庭环境)讨论后明确:外祖母的形象是俄罗斯乃至世界文学史上最光辉、最有人性、最有诗意、最有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学会爱;学会如何应付困苦的生活。)【归纳总结】全文以外祖母对“我”的爱为线索。通过对外祖母外貌、语言的描写,叙述外祖母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表现了外祖母对“我”的关爱和影响,表达了我对外祖母的无限感激之情。【巩固拓展】社戏一文和本文中的外祖母形象有什么共同点?描写方法有什么不同?(提醒学生从写作目的方面去比较) 共同点:慈爱 不同点:社戏中外祖母是略写人物,主要转述她的语言;本文中的外祖母是详写的人物,主要描写她的外貌、语言和动作。【预习指导】1. 了解一面的写作背景。2. 预习一面生字词。 四、板书设计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细致传神的词语运用 新鲜奇妙的比喻运用、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3课题:一面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一、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二、教学难点 学习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学生简介写作背景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逝世,人们用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作者与鲁迅只见过一面,但鲁迅的音容笑貌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在鲁迅逝世之际,作者以满怀深情的语言,记下了四年前的这件往事。2.检查生字词地窖(jio) 赫(h) 嵌(qin)着 窘(jing)相颓(tu)唐 熏(xn)黑 憎(zng)恶(w)虐(n)待 揩(ki)油 抚(f)摩 抖擞(su)嗤(ch)啦 脑勺(sho) 踱(du) 恣(z)情【目标展示】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2理解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学生自己独立分层分段,小组讨论解决,然后自由发表意见,教师不必统一答案,只要有理就行,这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第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二)进一步梳理课文脉络1在文中标出表示时间的语句,(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来记叙的写法)。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归纳总结】全文以叙为主,以议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较好地向读者展示了鲁迅的品格和风貌。表现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巩固拓展】背诵“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至文末。【预习指导】思考: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四、板书设计一面一(138)同鲁迅先生的一面之缘,以叙事为主。1(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2(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3(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二.(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以议论为主。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4课题:一面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张建刚一、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难点 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交流:如何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性格。【目标展示】1.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和结构的理解,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描写外貌表现人物精神的写作方法。【新知研习】(一)课文赏析1课文中三次集中地描写了鲁迅先生的外貌,找出来,说说你读后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外貌描写中,你还体会到哪些东西?答:第一次(3):我向里面望了一眼一阵烟雾。 第二次(19):他的面孔黄里带白隶体一字第三次(32):我很惊异地望着他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1)读完后,给我们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瘦”。(2)三次描写都是表现鲁迅先生的瘦,是否重复罗嗦?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3)文中除了这三处外,还有没有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第23段、第36段、第38段。(4)作者为什么要反复描写鲁迅先生的瘦?从这些外貌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为革命而忘我工作。作者这样写,既表现了作者为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精神所感动的心情,也表达出对鲁迅由衷的感谢和崇敬之情。2课文中有许多歌颂鲁迅先生,表达作者崇敬、爱戴鲁迅先生的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句,试举例加以分析。答:例如“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摸严肃和慈爱交织的抚摩似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正直而慈祥的眼光”既写出了鲁迅先生的为人,也写出了他对青年人的爱护。再如“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眼,可没有蹦出来。”作者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因为当时鲁迅先生正受着国民党政府的通缉。3读完课文,你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了哪些了解?课文以“一面”为题,你认为好在哪里?答:鲁迅先生是一个具有爱劳动人民,关怀进步青年的崇高品质的人。好处是:小中见大,于细微处见鲁迅的伟大品格。作者将与鲁迅的“一面”之缘和平时对鲁迅的了解结合起来写,再通过在“一面”中无偿赠书和仔细观察后的肖像描写,将所见之“小”与鲁迅人格之“大”联系起来,表现了鲁迅对青年的关心和对旧社会不妥协的战斗精神。【归纳总结】1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回忆四年前作者与鲁迅在书店偶见一面的动人情景,赞扬了鲁迅先生热爱劳动人民和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思念,并决心踏着鲁迅先生的足迹继续前进。2写作方法:A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B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C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巩固拓展】读读句子,讨论问题。1.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2.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加点词语的含义各是什么?【预习指导】1.了解我的老师的作者及背景。2.了解记叙的要素。3.预习我的老师生字词。四、板书设计 一面 阿累1.以写人为主,按时间的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2.以叙述为主,以议论为辅,叙议结合,相辅相成。3.通过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五、教学反思 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5课题:我的老师 主备人 张建刚 审核人 周春雷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二、教学难点结合文中语句揣摩人物性格特点。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查工具书,辨析下列各组字的形、音、义。 立即( ) 既然( ) 孤单( ) 弧形( )卷曲( ) 证券( ) 蜜蜂( ) 秘密( )褪色( ) 卜问( ) 放假( ) 察觉( ) 2给加点字注音榆钱 黑痣 狡猾 焚烧 劝慰 纠纷 依恋 时辰 磕头 暑假 调皮3.记叙的要素: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目标展示】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用几件事去表现人物的写法。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新知研习】一、作者及背景简介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至2节)写最使“我”难忘的是蔡芸芝先生,以及蔡老师给“我”的总印象。 第二部分:(第3至14节)写“我”与蔡老师之间的七件事。 第三部分:(第 15节)写“我”与蔡老师分别了。 2第二部分记叙了有关蔡老师的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讨论并归纳: 蔡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老师教我们读诗; 我们看老师写字; 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我梦里寻师。 其中,前五件事略写,后两件事详写。文章记叙了师生之间的七件小事,始终贯穿着“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样安排,突出了老师对“我们”的爱,有主有从,有详有略。3.内容探究1提问: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直接说明蔡老师的温柔和美丽。(2)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她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从来”“好像”“轻轻”“笑”等词语充分说明了蔡老师温柔,热爱学生。 (3)她教我们跳舞,让我们观察蜜蜂吃蜂蜜,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这些说明蔡老师热情、慈爱的性格。 (4)蔡老师排除“我”和“小反对派”的小纠纷。说明蔡老师慈爱、公平、伟大的性格。 2提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对老师怀着什么样的情感?结合课文适当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2)“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表现“我”的天真活泼。 (3)接近文学、爱好文学、模仿老师写字的姿势,说明“我”聪明、好学、尊敬师长。 (4)梦里寻师,更表现“我”尊敬爱戴老师。 【归纳总结】蔡老师是一个温柔、热情、慈爱、公正、伟大、热爱孩子的老师。“我”是一个机灵纯正、天真活泼、尊师好学的学生。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使文章情理兼具,有助于直接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使师生之情得到了进一步升华。【巩固拓展】从上学到现在,大家接触过的老师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请你介绍一位让你尊敬爱戴的老师,并说说为什么让你尊敬爱戴。(1) 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材料来说明;(2)指导学生在叙述时表达自己的感受;【预习指导】预习展示华夏文化魅力(1)正确朗读下列字词:魅力 榀 剔透 贝聿铭 犊 遗孀 遴选 轩然 摩天 萦系 华厦 玮 水榭 跻身 赋予 抉择 勘察(2)了解词义,掌握写法:晶莹剔透 相得益彰 变幻莫测 别具匠心轩然大波 力排众议 当之无愧 声誉卓著(3)用一两句话介绍并评价一些国家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4)比较具体地说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5)理清文章思路。(6)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贝聿铭的?【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蔡老师假装发怒; (感情线)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爱“我们”(主) 回忆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略) 依恋老师教我们读诗; 思念我们看老师写字; 蔡老师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 “我们”爱老师(从)我梦里寻师。 (详)【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NO.6课题: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主备人 张建刚 审核人 周春雷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精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人方法。二、教学难点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贝聿铭建筑成就和爱国之心。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正确朗读下列字词:魅力 榀 剔透 贝聿铭 犊 遗孀 遴选 轩然 摩天 萦系 华厦 玮 水榭 跻身 赋予 抉择 勘察(2)了解词义,掌握写法:晶莹剔透 相得益彰 变幻莫测 别具匠心轩然大波 力排众议 当之无愧 声誉卓著(3)用一两句话介绍并评价一些国家和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目标展示】学习精心选材,详略得当地表现贝聿铭建筑成就,感悟、学习建筑大师贝聿铭的爱国之心。【新知研习】一、整体感知课文1.学生阅读课文,比较具体地说出贝聿铭在建筑设计方面的主要成就。要求:讲述时既要有面上的介绍,更要有突出的典型事例的介绍。早期成就: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工住宅大厦、费城的三层社会公寓。突出成就:约翰 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爱国心: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大厦。3.理清文章思路,弄清下面问题:(1)理解开头两段的内容及作用。写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惊人其实和高贵气质,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点出记述对象,祈祷统领全文的作用。(2)文章三个小标题按什么顺序安排的?各部分的侧重点是什么?先讲建筑初期的成就再讲后来突出的成就不变的中国心前两个标题侧重写在国外的建筑成就 ,第三的标题侧重表现在国内的建筑成就,最后总结全文:贝聿铭是建筑艺术家。4.研究课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地写贝聿铭的?要求能正确回答用了哪些典型事例,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详略得当的好处。 (参见主要成就概述部分分析)早期成就: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大楼、纽约大学的教职工住宅大厦、费城的三层社会公寓。略写突出成就:约翰 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巴黎罗浮宫玻璃金字塔。详写世界各地100多项大型建筑略写爱国心:北京香山饭店详写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略写详略的处理,既可以了解全貌,又可以了解重点。5.理解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的方法。往往正面写建筑特色,侧面写人们的评价。6.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1)描写。如写中国银行总部的外观和大厅内部的园林空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楼的内部、北京香山饭店等。(2)说明。如中国银行总部大厦的两个入口,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3)议论。文章叙述主要成就后,往往插入议论,评价人物,七画龙点睛作用。【归纳总结】内容:人物成就写作方法:详略安排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巩固拓展】完成思考练习(一)(二)(三)【预习指导】预习赵普:1.结合注解,用自己的话翻译课文。2.记叙了几件事?用自己语言概括。3.赵普的特点。【板书设计】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余玮早期成就 详略得当突出成就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结合爱国心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综合运用【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教案(强) NO. 7课题:赵普 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一、教学重点:识记重点字词,能准确翻译、背诵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二、教学难点:了解更多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物及其故事。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填充赵普选自 。赵普,字 是 (朝代)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阖户 h 启箧 qi 处决 ch 既薨 hng 龌龊 w chu 奏牍 d 3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普性深沉有岸谷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目标展示】能准确解释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顺畅的翻译全文【新知研习】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当我们在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功过得失时,我们又常常发现这些英雄的身边总有贤臣相随。同学们能从历史长廊中举出一些贤臣的例子吗?(学生举例,教师可适当补充,并引出赵普并简介。)1走近赵普学生简介赵普情况。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帮助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后任宰相,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二、熟读全文,理解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或指名朗读(朗读水平高的学生)。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准确把握句子的语气语调。3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理解语句意思。要求:小组内全文翻译,其他成员帮助纠错;不理解的字词、语句,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在书上标记出来,举手质疑。教师引导解疑。4解释重点字词。第一节:习:熟悉 吏事:官吏应处理的事 寡:少 及:等到 释:放下 第:大的住宅 阖:关上 箧:箱子 竟日:整天 处决:处理决断 临政:处理政务 第二节:深沉:沉着 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虽:虽然 忌克:忌妒刻薄 龌龊:形容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循默: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尝:曾经 明日:第二天颜色:脸色 复:又 乃:才 卒:终于5特殊句式。 太祖常劝以读书。(省略句、倒装句) 读之竟日。(倒装句) 普明日复奏其人。(“奏”后承上文省去了“荐”) 碎裂奏牍掷地。(省略句、“碎裂”是使动用法)此类句子的翻译予以指导:(注:教师在这一环节可将文言文翻译的常识渗透给学生,如保留法、补充法、调整语序法等。)【归纳总结】1古今异义词。龌龊 古:人过分谨慎,拘于小节 今:言语行为恶劣明日 古:第二天 今:今天为第一天,明天为第二天颜色 古:脸色 今:色彩2归纳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为:及为相( 做 ) 以天下事为己任(当作) 以某人为某官(做)以:太祖常劝以读书( 用、拿) 以天下事为己任(把) 跪而拾之以归(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之:读之竟日(书) 家人发箧视之(书箱) 跪而拾之以归 (指撕碎的奏牍) 其:普明日复奏其人(那个) 未有其比(他,指赵普) (英实班要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梳理总结有关文言文知识,如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字。积累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巩固拓展】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私第: 竟日: 临政: 阖:发: 岸谷: 忌克: 循默:明日: 碎: 颜色: 卒:2 翻译下列句子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次日临政,处决如流。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初读课文,说说你所了解赵普。【预习指导】1.准确把握本文重点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2.思考课文如何刻画赵普这一人物形象的? 四、板书设计 赵普 宋 史一、重点词语:二、特殊的句式: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下语文教案(强) NO. 8课题:赵普 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一、教学重点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二、教学难点学习赵普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解释重点字词。寡 阖 临政 及 箧 竟日 处决 释 岸谷 虽 龌龊 忌克 颜色 尝 明日 卒 乃 复 循默3 翻译下列句子。阖户启箧取书,读书竟日。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检查的方法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目标展示】1学习本文叙事简洁、运用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2学习赵普刻苦读书,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新知研习】一、研读课文1齐读课文。 2思考并小组讨论: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并说说从中可以看出赵普的哪些性格特点?你喜欢这个人物吗?明确:刻苦读书(读书)勤奋好学:“晚年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奏荐人才(荐官)冷静沉着:“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意志坚定:一奏、二奏、三奏、四奏。一心为国:“太祖怒”但“复奏如初。” 赵普为国而勤奋学习、不顾个人安危为国推荐人才,体现了他“以天下事为己任”,有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令人敬佩。 本文刻画人物语言简洁太祖“不用”“亦不用”“卒用”7个字,省去许多对话。 赵普“一奏”“再奏”“三奏”“复奏如初”通篇没有说明赵普所奏何人,为什么奏此人,但是赵普那种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已经展示在眼前了。本文善用细节描写,请举例说明。例一:阖户启箧取书 阖 启 取 读例二:碎裂奏牍掷地 “碎裂 掷”写出太祖之怒。 例三:跪而拾之以归 “拾 跪 补缀”赵普决心之大。二、调动积累,拓展延伸 1赵普晚年读书“手不释卷”刻苦读书,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两到三个有关刻苦读书的成语。例如: 学而不厌 韦编三绝 凿壁偷光 2“以天下事为己任”的人和故事层出不穷,你能分别举出一二,并谈谈他们对你的成长所产生的影响吗?学习了课文,你认为为官者应具备怎样的才能?(学生交流)【归纳总结】1、 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2、 叙事简洁【巩固拓展】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 习: 发: 为: 明日: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太祖常劝以读书。译文: 闺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译文: 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译文: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 4 分)答: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 4 分)答: 【预习指导】1、熟读古诗二首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两首诗的大意。四、板书设计 赵 普刻苦读书:勤奋好学 以天下事为己任奏荐人才:冷静沉着 意志坚定 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 9 课题:诵读欣赏 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一、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难点学会联想想像,赏析诗歌的佳妙之处。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一、 填充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 ,是 代诗人;登岳阳楼作者 ,字 ,是 代大诗人著有 。 曲径通幽处, 。 ,乾坤日夜浮。【目标展示】 l背诵两首古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运用联想,想像进入诗歌的意境。 3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对总理的崇敬之情。【新知研习】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三座高峰,许多名篇佳句脍炙人口,源远流长。大自然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都成为诗人吟诵歌咏的对象,并借此抒发思想感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首古诗。二、学习题破山寺后禅院1.作者简介。2.解题: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宋时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宅园改建的,到唐代已属古寺。诗中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笔调古朴,描写细腻,意境优雅。3反复诵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4讨论问题:(1)开头两句点出了人寺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看出了什么景色?诗人在清晨登破山,游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2)诗的三、四句写诗人的行踪到了哪里?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3)从这两句诗中,你能寻找到一个成语吗?曲径通幽。(4)诗的五、六句写作者看到优美环境后,产生了哪些感慨?这两句话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句子,这样幽美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他举目望见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看见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唱;走到清清的水潭旁,只见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在水中湛然空明,心中的尘世杂念顿时消除净尽。(5)最后两句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这时仿佛大自然和人世间的所有其他声响都寂灭了,只有钟磬声这悠扬而宏亮的佛音引导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6)全首诗诗人通过写景,领悟出了什么道理?诗人欣赏这禅院幽美绝世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三、学习登岳阳楼1简介作者及其作品。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有“诗圣”之誉。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有“诗史”之称。诗作:“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春望、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2了解写作背景。此诗作于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冬,当时杜甫57岁,漂泊于湖南一带,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既老且病,心情悒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作之一。3分析理解(1)首联: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表达了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和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运用对偶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律诗开头两句本可不必对仗,作者却破格写成一联且自然流畅,是何用意?加强“今”“昔”对比,突出今日登楼赏景,夙愿得偿的兴奋之情。(2)颔联:此联主要写什么?这两句各侧重写什么内容?此联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南分割,天地万物在你的怀抱中日夜沉浮。上句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句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3)颈联:主要内容明确:亲朋好友没有一个字的音讯,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随。写登楼赏景而生的感慨。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登楼的感慨的?分析:在宏大壮阔的洞庭湖面前,诗人顿感自己的涉小无助,自然联想到自己艰难的处境,“无一字”,突出了孤独;“有孤舟”表现了悲苦。写湖景壮阔叙处境凄凉,触景生情,前后对比,诗境顿时不同。这是诗人的精心构思,有意拿二者对照,前后映衬,借此引出更深的思索和感慨。(4)尾联:主要内容明确:北面的关山仍然饱经战火,倚靠着楼窗远眺,我不禁涕泪交流。抒发诗人忧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感慨。此联与颈联有何联系?明确:由颈联自伤凄苦到尾联不禁感时伤世,这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由“亲朋无一字”,作者联想到正是连年的战乱,造成音书不至前后形成对比。山河依旧,国难家愁,年老多病,壮志难酬,怎不叫人悲从中来,怆然涕下。尾联绾上结下,对拓宽诗的意境,深化其思想内涵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4、小结:此诗并非一般的游兴之作,而是一首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和人民的重大主题的抒情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的描绘,触景生情,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四、学习周总理,你在哪里1说说周总理(多媒体展示周恩来生前工作的情景。)周总理一生为人民的丰功伟绩是不能够都用画面展示出来的,同学们对周总理的了解还有哪些?你认为周总理具有怎样的崇高品质? 学生介绍周总理事迹:为中华读书、挑水泡、让雨伞、搓稻草、谈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忘我工作、弥留之际、遗言小结:周总理平易近人,关心人民,廉洁奉公,忘我工作,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真不愧为人民的“好总理”。2简介写作背景这样好的总理与世长辞了,怎不叫人悲痛万分?在“四人帮”横行的日子里,他们企图阻止人们对周总理的悼念,下令不许开追悼会。人们对总理的怀念却更深切,亿万人民从心里发出一个共同的呼声:“周总理,你在哪里?”打倒“四人帮”后,当代女作家柯岩发表了周总理,你在哪里这首诗,它反映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呼声,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共鸣。 3配乐朗诵播放音乐,老师深情朗诵,或听录音。 4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这首诗为什么写得如此感人?(1)丰富的内容。材料真实、典型、感人,从不同侧面表现周总理的崇高品质。 (2)新颖的结构。诗人创造了一种“询问呼唤寻找一回答”的新形式,造成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展现出来的一幅幅动人画面,是周总理生前工作的真实写照,歌颂了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崇高品质。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3)善于运用拟人和反复的手法抒发感情。 (4)破折号的运用。 (略提一下)5有感情地朗诵全诗(分角色领诵、齐诵)6结语。【归纳总结】古诗诵读小结:如何赏析一首诗词?明确: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读懂诗歌,体会感情。感悟品味,分析特色。熟读成诵,增加积累。【巩固拓展】1、 填充 ,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 。吴楚东南坼, 。 ,凭轩涕泗流。2、赏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预习指导】预习做一回小记者,观看一段电视采访,如:杨澜访谈,了解做一名记者要具备哪些素质。四、板书设计题破山寺后禅院常 建环境优美,以动衬静,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自己遁世无门的情怀。登岳阳楼杜 甫抒发了自己年老多病,不能为多难的国家出力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怀。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10课题:做一回小记者 主备人:周春雷 审核人:梁晓红一、教学重点了解对象,提问具体。二、教学难点创设采访氛围。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采访的一般要求是:1了解对象。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采访对象,了解得像“未见面的老朋友或亲人” 一样。2创设氛围。二要自信、放松、热情、诚恳,要努力创造交谈的融洽气氛,设法打开对方的话匣子。3提问具体。三是采访人物时所提问题要具体,要有特点,要扣住采访目的,切忌简单、肤浅、笼统,缺乏系统性。【目标展示】了解实践采访的几个要求:了解对象,创设氛围,提问具体。并能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新知研习】1学生阅读课本知识短文,讨论回答问题。文章不仅简述了采访的一般要求,还重点记了一则采访:法拉奇采访邓小平。问:这则采访成功吗?成功在何处呢?生充分讨论后明确:A法拉奇很了解邓小平,知道他的生日,看过他的传记。B法拉奇提邓小平的生日,是为了创设一个融洽的采访氛围。C接下来法拉奇应该开始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话题,开始访谈。2.实战演练实践记者采访的要求1采访同桌。采访话题:介绍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下面请你采访同桌。要求:自己确定采访话题,思考如何创设氛围,时间不超过4分钟。A同桌互相采访B找两组同学现场表演C其他同学点评(是否有针对性 是否简洁 是否有代表性 注意称呼礼貌用语)2情境模拟采访。2010年9月26日,淮安涟水飞机场举行了首航仪式。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如果你将就这件事分别采访淮安市市长、旅游局局长,你想问一个什么问题?怎样发问?请将你的问话写出来。 (采访市长) (采访旅游局长)示例:尊敬的市长,您好!请问涟水飞机场的开通对我们淮安的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尊敬的局长,您好!请问连水飞机场的开通对我们淮安的旅游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A同桌互相模拟角色采访B找两组同学现场表演C其他同学点评(是否有针对性 是否简洁 是否有代表性 注意称呼礼貌用语)【归纳总结】采访也是口语交际的一种形式,因此上学期所学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一样要注意。另外,作为采访要注意有针对性:即根据题目所给语境和话题采访,不可说一些无关的话或离题太远;采访还要有简洁性,尤其是提问题,语言要简洁、明白,不可拖泥带水;采访还要有代表性,要明确提问代表的是哪一个群体而不仅仅代表自己本人。【布置作业】,模拟记者采访,并写出采访提纲 要求:说话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1商店采访一位顾客,了解对某种商品的使用意见。2自拟采访对象和内容,进行采访练习。【预习指导】预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四、板书设计口语交际针对性简洁性代表性语言委婉 用语文明得体五、教学反思文通中学七年级语文教案(强) NO. 11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备人:梁晓红 审核人:周春雷第一课时一、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二、教学难点:初步感知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的精神。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1给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 ) 桑椹 ( )珊瑚 ( ) 攒 ( ) 敛 ( ) 脑髓( )秕谷( )宿儒( ) 蝉蜕( ) 人迹罕至( )2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 【目标展示】通读课文,初步了解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新知研习】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金色年华”单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