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法律史专业论文)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 学科专业名称学科专业名称: : 法律史法律史 申申 请请 人人姓名:姓名: 孙继宇孙继宇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袁兆春袁兆春 教授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论文提交时间: 20112011 年年 0 04 4 月月 2 21 1 日日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号 2008020033 分类号 d909.92 研 究 生 类 别 全日制硕士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 2011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2011 年 月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 1 abstract . 3 导言 . 5 (一)选题的缘由 . 5 (二)研究现状和综述 . 5 (三)目标计划和研究方法 . 8 1.研究目标 . 8 2.研究方法 . 8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 . 9 一、文化与法律 . 10 (一)文化 . 10 (二)文化和法律 . 11 (三)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的儒家化 . 12 二、传统文化 . 14 (一)汉初社会 . 14 1.西汉初期社会背景 . 14 2.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背景 . 15 (二)传统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 16 1.秦汉以来诸子百家学说的发展演变 . 16 2.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法律思想 . 17 三、传统文化与汉代司法运行机制 . 22 (一)汉代的司法机构 . 22 1.中央司法机构 . 22 2.廷尉 . 23 3.地方司法机构 . 23 (二)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 . 23 1.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理念的影响 . 24 2.传统文化对于汉代司法原则的影响 . 27 3.传统文化对汉代主要司法制度的影响 . 32 四、传统与现代:法的历史连接 . 36 (一)由一则案例引起的思考:传统司法理念的发掘 . 36 (二)法律的发展之路 . 37 (三)历史的链接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反思 . 38 1.息讼与调解制度 . 38 2.情、理、法平衡的司法思想 . 39 3.亲亲相隐的现代启示 . 40 4.传统文化与当代司法理念的构建 . 41 结语 . 43 注释 . 44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 46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8 致 谢 . 4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中文摘要 法律的发展模式与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质息息相关。文化是法律产生的土壤和基石。今 天欧洲的法律体系依然渗透着欧洲传统文化的思想因子。欧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也是 对欧洲传统法律文化和制度的继承和更新。法律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首先为法 律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文字的产生使法律条文的形成成为可能;文字内容的丰富同时 也让法律条文的表述更为确定;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主流文化决定了这个国家和民族的社 会整体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从而影响着立法的理念和原则。总之,文化是法律的母体,法 律理念和思想的形成、确立离不开文化的影响。通过研究汉代传统文化对于司法运行机制 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可以客观的了解文化是如何影响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的;同时,对 于当今的司法实践来说,可以引导我们思考:如何处理社会主流文化与法律理念和制度的 关系;如何在在当代的社会主流文化中,发掘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司法理念和司法制度, 从而促进我国司法实践的发展。 历史和传统是不可能被割裂的,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具有传承性。汉代作为中国传统社 会的法律体系和框架的奠基时期,其司法文化和制度对于传统社会的司法发展有着重要的 意义,同时,也为我们今天的司法制度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汉代的法律体系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精神为后世王朝所沿袭。董仲舒对传统儒学进 行改造以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吸收并整合了黄老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及阴阳 家等学派的思想,提出了新儒学即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汉武帝独尊儒学以 后,传统文化逐渐开始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影响着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 展。传统文化成为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传统文化对于汉代法制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在 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汉代的立法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司法实践上,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 确立了汉代司法的基本理念和制度,以及司法原则。传统思想的因子,渗入到司法领域的 每一个环节:如董仲舒的“春秋决狱”,直接运用儒家经典审理案件;东汉郑玄的“以经 注律”,直接运用儒家经典来解释法律术语或者法律条文,进一步加深了传统文化对于司 法的影响。法律开始了儒家化的过程:一方面,扩大了传统思想文化在司法运行机制中的 作用;另一方面,也将儒家经典直接法典化,成为传统社会的立法、司法原则和原指导思 想,这一传统也为后世王朝所沿袭,我国传统社会法律体系逐渐形成并发展。因此,汉代 的法律制度在中国法律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汉代是传统社会法律形成和奠基时期,司 法制度亦是如此。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对于当今司法建设来讲,一方面,我们要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司法理念和制度;另 一方面,我们更要发掘本土法律资源。本土的法律文化特别是司法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宝 贵的财富,我们有必要去发掘;同时,发掘传统司法文化,对于了解我国的法律传统,构 筑当今的法律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根植于社会整体文化,文化是法律形成的土 壤,只有发掘本土文化,才能准确的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从而为我们移植国外先进法律 理念创造条件,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律文化和理念奠定基础。 关键词:传统文化; 法律文化;传统社会;司法理念 ;司法运行机制 分类号:d909.9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mode of law has every relevance to one country or one nations culture. culture is the soil and cornerstone of law generation. todays european law system still permeates ideological factor of europea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european law system and law culture is also an inheritance and renewal of traditional european law culture and system.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aw can not do without culture. culture firstly provides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law, and the generation of culture provides possibility for articles of law. and, the abundance of literary context can make much more certain for representation of articles of law. one nation or countrys dominant culture determines the nation or countrys overall social values and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n influences the idea and thought of law. in a word, culture is the mother of law,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law idea and thought can not do without influence of culture. through investment of “on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on judicial operation system of han dynasty”, on one hand, we can intuitively understand how culture influe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judicial idea and judicial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how we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of social dominant culture and law idea and system, how we excavate the judicial idea and judicial system which is suited to the society under current social mainstream cultural values, and accordingly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justice of our country. history and tradition can not be torn apar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civilization has heritability. han dynasty is the period for establishing foundation for the legal system and framework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the judicial system and culture of han dynasty not on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judicial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also provides beneficial experience for todays judi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han dynasty, the formulation and foundation period of legal systems and institutions of the traditional society, witnessed its basic theoretical mode and spirits of legal systems inherited by the following dynasties. dong, zhongshu, who raised re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onfucianism, focused on confucianism doctrines, absorbed and integrated huang-lao ideology, legalist ideology, mohist ideology and yin-yang ideology,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confucianism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with confucianism as its core doctrine. after the reign of emperor wudi of han dynasty who worshipped the confucianism alone, traditional culture began to creep into all aspects of social circles step by step, affecting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of han dynasty, and became main stream culture and values of society, influencing all aspects of peoples life. it was also obvious to see the legal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legal systems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of han dynasty.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thought, the legislation guideline of han dynasty changed. for legitimate practice, traditional culture brought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egitimate ideology and system of han dynasty in that the traditional thought influenced every link of legitimate area - such as the judicial decisions according to the annals chunqiu proposed by dong, zhongshu in judging cases according to classical doctrine of confucianism, and the doctrine promoted by zheng, xuan of east han dynasty in explaining legal terms or legal articles by directly using the classical doctrine of confucianism - which further deepened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n legitimacy. such confucianism trend not only expanded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thought in legal operation, but also directly made classical confucianism into doctrines and guideline and principles for establishing laws in traditional society. followed by the later generations, laws in traditional society gradually came into being and developed. and the particular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legal system also began to establish in han dynasty. therefore, the legal systems of han dynasty had important meaning in chinese law history. han dynasty is the formulation and foundation period of traditional society, so did the legal system. to modern law construction, we shall, on the one hand, absorb and learn from abroad the advanced legal ideology and principal systems,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develop native resources because native legal culture, particularly judicial culture, leaves us precious wealth and has the necessity for us to develop. meanwhile, developing legitimacy also means great in understanding law tradition and current legal culture of china. law rooted in entire social culture and culture is the earth for formulation of law. only when we develop native culture, we shall understand ou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introducing in advanced legal ideologies from abroad. key word: traditional culture; legal culture; traditional society; judicial ideology; judicial operation system category number: d909.9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导言 (一)选题的缘由 我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的整个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藉丰富、 博大精深、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同时,以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为价值基础的传统司法制度 和运行机制也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 21 世纪的夏朝,伴随着国家的产生,作为国家重要 活动的司法审判也揭开了历史的序幕。从此,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 无论是制度建设、组织活动原则、理论基础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 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传统文化与法律紧密结合,影响着立法的理念和原则,形成了传 统的法律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包括法律文化和制度,是对我国数千年以来法律实践活动的 总结。它的意义不仅在于过去曾为人类做出过巨大贡献;而更重要的还在于为人类当今以 及未来的法律实践活动提供新的价值理论和制度框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取得 了重大的成就。但是社会的迅速发展,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拉远了我们与传统的距离。尤其 在法制建设上, 传统法律理念和制度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设, 在历史的链接上出现了空白。 但是,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是无法割裂和抛弃自身的传统,更不可能放弃对自己传统的发 掘和更新。因此,在对待传统法律理念和制度上,如何正确的对待祖国传统的法律遗产, 以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律运 行机制,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本文选题,就是努力的发掘传统文化在司法运行中的影响和作用,试图在传统司法指 导思想和价值基础与具体司法制度的结合研究中,努力探寻我国古代司法运行机制特点和 规律,在对比、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探求我国古代司法文化和制度。 (二)研究现状和综述 法律文化是“关于传统文化与我国古代法律的研究,是近十几年来法史领域的热门课 题。这说明法律文化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也就是说,法律是历史的产物,法是文化的产物,法是特定的国家和地区在特定的人 文环境、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甚至是在某些历史的现象中产生的。法律现象不是孤立的法 律实践活动,它总是以一定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为背景的。只有把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具体的 法律实践活动诸如立法、司法等活动在一定层次上结合起来,在制度文化的背景下,具体 考察特定的法律活动,我们才能对这种具体的法律实践活动获得更深刻准确的认识。如果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法律制度是躯体的话,那么文化就是灵魂。因此,在对古代司法制度和运行机制的考察中, 有必要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法律文化进行系统的探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影响司法活动的 法律文化包括司法文化的研究,决定了我们对古代司法运行机制认识和理解。因此,研究 司法运行机制,首先我们要了解这种机制的文化和理论背景。关于传统文化与古代法律的 关系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首先是武树臣教授的著作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 武树臣教授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中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将传统文化与法律文 化紧密的联系起来,给予了法律文化较为准确的定义,在学术界有着很大的影响。何勤华 教授曾在政治与法律杂志(1996 年第 4 期)评价道:“该书对法律文化做出了比较确 切的定义。自 1986 年我国出现法律文化研究热以来,一些学者对法律文化的含义做出了 许多探讨和解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其主要者就有十二种。他们从各个角度,或从 文化学,或从系统论,或从法律精神、法律意识,对法律文化做出自己的解释,下各种定 义。然而,这些定义都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不能使人感到满意。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一书在总结、兼采各家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 武树臣教授认为,法律文化,即为支配法律实践活动(主要指立法活动、司法活动和 对于法这一社会现象的思维活动) 的价值基础, 和这个价值基础社会化的运行状态。 “ 法 律文化分内核和外壳两部分。法律文化的内核是支配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基础,这 里称之为法统;外壳指该价值基础社会的过程,其中包括立法、司法的基本方式,即 所谓法体。在法统和法体之间有一个沟通两者的渠道,即法律思维活动”。 武树臣教授将法律文化的概念和内涵,给予了精确的描述,并明确了法律文化研究的两条 线索:一为价值层面的研究,包括法学的哲学基础、文化基础等理论方面;一为制度层面 的,即立法、司法等制度研究。可以说,狭义的法律文化仅仅为支配法律实践活动的价值 基础;广义的法律文化还包括具体的法律实践活动和法律文化成果。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一书还在中国法律文化发展的时代划分上, 提出了 “神本位 任 意法”时代(夏、商)的法律文化、 “家本位判例法”时代(西周、春秋)的法律文化、 “国 本位成文法”时代(战国、秦)的法律文化、“国、家本位混合法”时代(西汉至鸦片 战争)的法律文化、“中西交错”时代(鸦片战争至清末修律)的法律文化、“国、社本 位混合法”时代(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法律文化等新观点;对法律文化的类型分为三种: 宗教主义类型、伦理主义类型、现实主义类型;在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遗产的评价 上,提出了“劣性遗产”、“中性遗产”和“良性遗产”的新观点。该书对于法律文化研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究的理论构架,也有非常独特的地方,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构成和哲学基础,并详 细论述了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线索和规律。 同时,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一书通过法律文化这一载体,将中国法制史研究和中国 法律思想史研究揉为一体、水乳交融,既见人又见物,使整部作品有血有肉。这无疑为中 国法律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做出了新的贡献。 马作武教授主编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一书也颇有代表性。该书系统的分析了 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 提出了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概念, 指出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包括: 专制主义精神、家族主义精神、理智主义精神、刑治主义精神、自然主义精神五个方面。 对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点,做出了比较精确的概括。并从对中国传统刑法文化、民法文 化和诉讼文化三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中国古代法律文化和法律运行机制的特点,客观的展 示了文化是如何影响传统社会法制运行的,为我们研究古代法律文化提供了详实客观的材 料和思维方式。 由曾宪义、王利明教授主编的中国法律思想史十讲一书,在对传统法律文化和制 度的研究上,将传统文化、传统法律文化和法律制度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按照历史发展的 顺序,详细的介绍了不同时期我国不同特色的法律文化以及以这一时期法律文化为背景和 价值基础的法律制度。并在司法思想的继受和本土资源的发掘上,做出了详细的论述。本 书对我国司法思想做出了分类:古代无讼主义司法思想、情理法衡平主义司法思想、伦理 司法思想、慎刑主义司法思想,并具体分析了这些司法思想对于现代司法的启示,为研究 古代法律文化和司法制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马小红著礼与法:法的历史连接一书中,将中国的传统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强调对中国传统法的整体结构、发展脉络以及所体现的精神演变的研究和陈述;同时对于 研究古代法律文化和制度给予了重要的建议:不能以西方的标准来臧否中国的传统法。因 此,在对待本土文化上,我们应坚持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研究技巧和方法。 关于中国古代具体的司法制度的研究,包括汉代司法运行机制论著颇多。由于古代的 司法制度,我们可以通过详尽的历史文献进行考察,加之古代司法制度几千年来的发展和 演变始终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所以,对于具体的司法实践活动和制度,各种著作的研究大 同小异。颇具代表性的是张晋藩教授主编的中国司法制度史。本书纵观古代的司法制 度,以及古代司法制度在特有的国情和政治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下,详尽的论述了我国古 代夏朝以来到现代的司法制度和司法运行机制。并总结出我国古代司法制度的特点:儒家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思想是我国古代司法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指导思想;专职君主掌握最高司法权;强调司法官 吏应援法断案,依法治狱等特点。 纵观我国古代法律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传统法律的研究,基本线索有两条: 一是侧重于对古代法律制度等法律实践活动的研究;一是侧重于对古代法律思想的研究。 正如何勤华教授所言“中国自清末民初出现中国法制史作品(如沈家本的历代刑法考、 程树德的九朝律考)及以后出现的第一本中国法律思想史作品(杨鸿烈著中国法律 思想史)以来,在数十年中,已推出了众多的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著作和教材。然而, 长期以来,在这两个领域中耕耘的学者相对交流较少,法制史和法律思想史变成了两个平 行的研究部门,彼此很少交叉。其造成的缺陷便是搞法律史的“只见物(制度)不见人(思 想)”,搞法律思想史的“只见人不见物”。 因此,总结何勤华教授的建议,在对司法运行机制的研究上,本文将借助于关于我国 古代传统文化研究的丰硕成果,试图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尽可能深入的了解,在此基 础上,探求古代司法运行机制和原理,力求获得更深刻的研究成果。 (三)目标计划和研究方法 1.研究目标 本文将通过对传统法律文化和司法运行机制的研究,对我国古代法律遗产尤其是司法 运行机制、制度、理念经过分析、辨别,去其糟粕,取其合理的内容和外壳,为今天的司 法体制改革和司法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2.研究方法 近代以来,对于中国传统法的研究基本方法有两种:一是传统的史学方法,即梳理历 史资料,客观的阐述法的内容和历史沿革;二是以西方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剖中国传统 法的概念和性质。就本文来讲,在借鉴国内学者研究方法的前提下,将采用下列一些方法: 史料分析法:我国古代史学尤其发达,关于古代法的文献也浩如烟海,这为我们研究 古代法律提供了大量的原创资料。本文的研究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的阅读并筛选出古代法 律文献中的相关材料,从中获得有价值的资料,促进本文的撰写;同时,运用现代司法方 面的基本理论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加以分类、 整理和评价, 同时联系当代司法制度和实践, 以期对当代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案例分析法:司法是实践性很强的法律活动,对于司法文化和制度的研究,不能仅仅 停留在文献理论上。对于古今案例的研究,不仅仅可以获得更直观的看法,而且还可以从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案例中剖析司法实践的具体内容和样式,获得更形象的认识和经验。本文将通过对古代著 名案例的分析,从中探寻古代司法文化和制度。 社会调查实践法:对司法问题的考察,应当深入司法实践活动。尤其在探寻当代司法 与古代司法的历史衔接上,首先应当对当代司法有直观的了解。因此,在撰写本文的过程 中,应尽量深入当代司法实践活动,如在法院进行调查实习等,切身感受司法运行机制和 运行环境,以期用亲身体验,去思考古今司法问题。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避免 纸上谈兵。 (四)论文的基本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对汉代司法运行机制的影响” ,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主要是探求文化与法律的关系。从文化和法律的内在联系上,探求文化对于 法律制度影响的机制和内在原因。 第二部分主要是传统文化内容的梳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确立的历史考 察,了解汉代传统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内容体系,从而更准确的把握传统文化的与我国司法 制度建设的内在联系。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汉代的司法运行机制和制度。具体阐述传统文化是如何影响 汉代的司法制度、司法理念、和司法原则等内容。 第四部分主要分析了传统法律文明给予我国当代司法建设的启示。汉代的司法制度和 原则对于当今司法文化和制度的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在构筑当代司法理念的过程中,应 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我国的司法传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一、文化与法律 (一)文化 “文化”是什么?从古到今,我们常常以“文化”作为标准,判断一个人是“文 明知晓礼仪的”还是“野蛮的粗俗的”;我们也常常以“文化”为标准,来判断一个 国家或者民族是“先进的”还是“落后的”;我们时常强调我们中华名族文明源远流 长,文化发达。那么,“文化”究竟是什么含义?这篇文章中的“传统文化”中“文 化”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h. h. stern(1992:208)根据文化的结构和范畴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概 念。广义的文化即大写的文化(culture with a big c),狭义的文化即小写的文化 (culture with a small c)。广义地说,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 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物 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交通工具、服饰、日常用品等,是一种可 见的显性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生活制度、 家庭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思维 方式、宗教信仰、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包括文学、哲学、政治等 方面内容。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 行为规范等。 词源里对文化的解释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全部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也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张岱年、程宜山先生认为:“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 次:第一层主要包括思想、意识、观念等等。思想意识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 价值观念,一是思维方式。第二层是文物,即表现文化的实物,它既包括像哲学家的 著作、文艺家的文学艺术作品一类的物,也包括科学技术物化形态的物即人工改造过 的物质。第三层是制度、风俗,是哲学观点凝结而成的条例、规矩等。” 1因此,关 于“文化”的定义,实际上是非常复杂的。 本文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根据研究方法的需要,在尊重“文化”本身含义 的基础上,将不拘泥于“文化”传统的定义。一是将传统文化限定在一定的时期以内 即汉代; 二是将传统文化的内容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即: 本文所指的传统文化是指以 “儒 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儒学”,而汉代的儒学又是在 先秦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先秦以来诸子百家的思想理论,并加以发展改造而形成 的规模宏大的、内容丰富的儒学体系。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做了重大的发展和改造,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又为汉以后的儒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和方向。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儒 学逐渐成为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主流文化,进而影响着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 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制度的确立。这个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是先秦时期的儒家思 想。而是以儒学为主,儒法结合的产物,并吸收了道家(黄老思想)、阴阳五行家以 及殷周以来的天命观和神权等各种有利于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思想因素,将封建礼教 和法制紧密结合,由“儒学”而“经学”,而“礼教”。 (二)文化和法律 文化和法律绝不是彼此孤立的概念。文化与法律紧密结合,通过对法律理念和价 值体系的影响,形成了法律文化。法律本身就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某种意义上,法 律反应一个国家和民族在某个时期内的文化特性和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一般 意义上讲,在中国历史上,凡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水平比较高,社会文化比较发达的 时期,中国古代法学都有着比较大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直接促进了中国 古代法学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正处在大变革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 流派,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他们著书立说,相互论战,各种思想相互碰撞,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阶段。而文化的繁荣直接促进了当时法学的发展。 首先,在立法活动上。据周礼记载,即使在春秋之前,中国就出现了成文法 的公布。“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 挟日而敛之。”学术界认定,这种“悬法象魏之制”,就是中国古代社会公布成文法 的一种方式。 2而在春秋战国时期,成文法的公布逐渐成为了普遍现象。最典型的就 是郑国的子产铸刑书、邓析刻竹刑和晋国的铸刑鼎。刑书和刑鼎等成文立法的公布以 及围绕公布成为法的争论,为比较系统的法律教育、法律解释和法律研究活动奠定了 基础,中国最早的法哲学形成,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私家法学著作,也就是法典 法经的产生。 同时,文化领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个思想流派为了宣传自己的主张,著 书立说,创办私学,在客观上促进了法学教育的发展。在法学教育展开的同时,对法 的注释和解释活动也开始兴起。左传中,有很多对当时的立法活动和法律的规定 的解释。一些法律术语也在这时候开始出现,丰富了法学的概念表述和内容表述,如 “法”、“刑”、“罪”、“宪”、“范”、“典”、“讼”、“赦”、“斩”、“刑 法”、“法制”、“法律令”等等。不仅如此,随着文化的勃兴,关于法的一些基本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问题,如法是什么,从何而来,法与经济、政治和道德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直接促 进了较为系统的传统法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文化的繁荣,也直接推动了法学的 发展。 “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团体,有某种文化,便形成某种法律。” 3法是社会的产物, 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法律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 何一部法律,都是以当时的社会文化为背景的,法律的价值观,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的法 律制度等各个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反应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取向。正如西方的文明 始于希伯莱, 希伯莱的法律和宗教是不可分的; 西方的法律传统同时也浸渍着基督教的影响。 这种影响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中提到:“过去两千年以 来历尽艰辛建立起来的西方法学的伟大原则,如公民不服从原则,旨在使人性升华的法律改 革原则,不同法律制度并存的原则,法律与道德体系保持一致的原则,良心自由原则,统治 者权力受法律限制的原则, 立法机构对公共舆论负责的原则等等都与西方历史上的基督教的 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的甚至是由基督教的历史经验和教义中直接引申出来的。” 4用伯 尔曼的话来说, “即使现代西方的法律制度,也是建立在过去两千年来基督教所创立的各种 心理基础和价值上面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的法律和制度。自汉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以后,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正统地位的确立,对我国传统社会的立法思想和立法实践活 动,法的价值和理念,法的执行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深远影响:汉代的“春秋决狱”、 “引经注律”直接用儒家经典著作作为司法审判和司法解释的标准和原则。可以说,无论东 方还是西方法学,文化就是孕育法律的土壤。一个民族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 征,深度影响着法律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国传统社会法律的儒家化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于春秋时期,发展于战国时期,确立于汉代。 在先秦,儒学处于私学的地位,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后,儒学逐渐成为官学,儒家思想成 为社会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汉代,儒学完成了自身的改造与发展,通过对先秦以来道、墨、 名、法、阴阳之学的吸收借鉴,扩大了学术包容的范围而成为文化的宗主,成为两千年传统 社会的正统思想和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社会制度等的形成和发 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格局中占据核心位置。 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也一直是中国传统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摄影社团课件
- 摄影灯光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摄影审美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水产养殖技术试题及答案
- 摄像头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搭配衣服公开课课件
- 搭配中的学问吴正宪课件
- 2025设备租赁合同印花税
- 2025版本的汽车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打破光合极限:人工叶绿体工厂如何让作物产能飙升500%
- 刑法基本原则课件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英语试卷
- 政府职能边界界定-洞察及研究
- 南京保安考试试题及答案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的应用
- 2025年甘肃社会化工会工作者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 高二班主任班级管理课件
- 侵蚀性葡萄胎护理查房
- 2025年行政执法证考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校招:招商银行试题及答案(可下载)
- 2025年安防生产行业技能考试-安防工程企业技术人员能力验证考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5卷100道集合-单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