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古典风格在西方美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长期以来, 它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美术的源头、理想美的典范,并在西方美术中曾经不止一次的复兴过。 古典风格曾以其特有的魅力给各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价值。 然而从十九世纪末期 开始,由于社会物质基础的变革,以人本主义、理想主义和理性主义观念为核心思想的古典 风格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颠覆, 古典风格逐渐成为了艺术的边缘,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至 今。当今多元化发展的艺术语境下,艺术界呈现出了一种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和传统艺术 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景象。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否定它,并且有必 要以一种理性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一古老的艺术风格。 它在当今艺术发展中仍应占有一席之 地。古典风格所特有的对理性、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是人类始终没有放弃的理想。从这个意义 上讲,西方美术中的古典风格有着永恒的魅力。 关键词:西方美术;古典风格;历次复兴;魅力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classical style ha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position in western art history. it emerged from the period of ancient greece and rome, for a long time, it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source of western art and the ideal model of beauty. it has been revivaled several times in the western art. classical style has brings inestimable value of its unique charm to every era. however,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he material basis of society has been changed, the classical style which based on humanism, idealism and rational thinking has suffered an unprecedented challenge and subversion, this status continues to today. under the context of art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in today, the art domain appears as a view of modern art、post-modern art and traditional arts co-development scen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examine the classic style which brought us of great inspiration with a rational attitude. we looking back at history in order to face the practice we are or will carried out better. in this sense, the classical style of western art has eternal charm. key words: western art; classical style;revivals; eternal charm 导 论 1 导导 论论 古典风格在西方美术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产生于古希腊罗马时期,长期以来, 它一直被认为是西方美术的源头、理想美的典范。早在古希腊时期,古典艺术就已形成了一 种成熟、完备的风格。某种意义上讲,古典风格是十九世纪之前西方美术发展的基调。古典 风格所特有的理性之光和典雅之美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沿着这一既定的道 路,各个时期艺术家们创造了众多的艺术杰作,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遗产。古典风格 在西方美术史中经历了多次的复兴,这是一个独特的现象。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一种艺术风 格能够像古典风格那样在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之后仍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推崇。 同样 也没有哪一种风格能像古典风格那样在西方美术史中曾经长期的居于一种主导地位。 古典风格在历史上每一次的衰落和复兴实际上都是不同时代社会物质和文化综合作用 的结果。 其中较为重要的是文艺复兴时期、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时期和十八世纪的新古典主义 时期。十九世纪开始,欧洲社会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古典风格赖以生存的物质文化根 基逐渐瓦解, 古典风格逐渐被浪漫主义风格所代替。 二十世纪初现代艺术正式登上了历史的 舞台, 各种新的流派与创作手法层出不穷, 而曾经长期主导艺术发展方向的古典风格则处于 一种被边缘化、 被遗忘的尴尬境地。 古典风格在现今的西方美术中真的没有一席之地了么? 在当今社会艺术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 我们究竟应当如何看待这种曾经给各时代的艺术家们 带来巨大启迪的艺术风格?基于这样的思考, 本文以古典风格的历次复兴这一现象作为切入 点, 分别的分析了造成古典风格每次复兴的不同原因。 并通过分析和比较来探讨这种古老的 艺术风格对我们所处时代艺术发展的所能产生的指导意义和价值。 在古典风格的研究方面, 西方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 这些著作和研究成果一般都将 古典风格发展的某一时期作为其研究对象。分别从作者自身的观点出发,从不同的角度、不 同的侧面对古典风格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目前尚未见到一种将古典风格整个的发展历程视为 一个整体,对古典风格在当今多元化艺术语境下的地位、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的研究成果。 具体地说,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资料有: 瓦萨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 年)在the lives of the most eminen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意大利杰出画家、雕塑家、与建筑家的生平 。在这一著作中, 瓦萨利开始第一次使用“maniera(风格) ” 1一词来指代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所采用 的创作方法。 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johann joachim winckelmann,1717-1768 年)围绕着古希腊 艺术风格这一主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21754 年发表了 thoughts on the imitation of greek works in painting and sculpture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 , 次年撰写了对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模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的解释一文。1764 年 history of ancient art古代艺术史出版,在这部著作中他详细的论述了古典风格在古 1瓦萨里所使用的“maniera(风格) ”一词是从个人技巧的角度上使用这一术语的。在瓦萨里的著作中,风格分析的方法尚未 形成一种成熟的、独立的研究方法,这里的“风格”一词指的是艺术家的个人风格而不是时代整体的艺术风格。 2在古代艺术史一书中,温克尔曼将原本用于文学批评的“style(风格) ”这一概念引入到了美术领域。在此之后, “风 格”一词在美术领域中使用的频率逐渐增多,其含义也逐渐固定。关于这一问题的论述参见:绍宏著.美术史的观念m.中国美 术学院出版社.2006 年版,第七章的相关内容。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 希腊时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温克尔曼将古希腊艺术的风格概括为 “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 大。 ”这一论断至今仍被人们认为是古典风格最为精辟的论述。 a 希尔德布兰德 3 (adolf von hildebrand, 1847-1912 年) 于 1893 年出版了the problem of form in painting and sculpture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一书。书中提出了一个以 古典风格为艺术创作基础的审美体系, 并详细的论述了古典风格独特的形式美感。 虽然此书 部分的涉及到了建筑、绘画,但其论述的重点仍集中在雕塑方面。沃尔夫林对这部著作十分 欣赏,并从中受益匪浅。 4 海因里希沃尔夫林(heinrich wolfflin,1864-1945 年) ,将其研究的重点集中于艺 术作品的形式方面,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格本身是这一著作为研究的中心。他的著述颇丰, 如: 1888 年出版的renaissance and barock文艺复兴与巴洛克 和 1899 年出版的classic art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talian renaissance古典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导论 等都是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格的宝贵材料。 最为重要的是 1915 年出版的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艺术风格学美术史的基本概念一书。这是一部研究文艺复兴时期古典 风格问题的专著。在这部专著中,沃尔夫林提出了五对基本的概念作为古典风格的准则。 5 并在与巴洛克风格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对古典风格的发展过程做了详细的阐释。 同样对古典风格进行了详细研究的著作还有:罗兰马丁(rolan martin)等人所著 classical greek art480-330b.c.公元前 480-330 年的古希腊古典艺术 ; 大卫 欧文 (david irwin) 所著的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 ; 休 奥诺尔 (hugh honour) 著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义 ; 罗宾 米德勒顿 (robin mdiileton) 等人著neoclassical and 19 th-century architecture新古典主义和 19 世纪建筑 ;安东尼布伦特(anthony blunt)所著the paintings of nicolas poussin: a critical catalogal.普桑的绘画:评论目录等。 对古典风格的研究需要与古典的(classical) 、古典主义(classicism)等与之紧密相 连的一些概念进行研究与梳理。在这方面本文主要参考了由金特纳(jane turner)主编, 麦柯米兰出版社(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的:the dictionary of art 34 volumes 艺术词典(34 卷本) 中的 classical art(古典艺术) 、neoclassical(新古典主义)等 词条;和thames & hudson dictionary of italian renaissance托马斯&哈德森意大利 文艺复兴词典中相关的词条;以及麦克格劳-希尔(mcgraw-hill book company)图书出 版公司编著的encyclopedia of word art世界艺术大百科全书 选译本中的 classical art、 classicism、neoclassic style 等相关的概念解释。 在古典风格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方面主要参考了如约翰 奥尼恩斯(john onians)的 classical art and the cultures of greece and rome古典艺术与希腊罗马文化 ;雅各 布布克哈特所著the greeks and greek civilization希腊人于希腊文明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renaissance in italy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著作。 国内方面相关的研究较少,同本文的研究课题有一定联系的是:杨贤宗撰写的题为文 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的博士学位论文和曹晖撰写的题为基于西方视觉艺术 3阿道夫 希尔德布兰德(adolf von hildebrand) ,十九世纪雕塑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 4希尔德布兰德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视觉与运动感、形式与形象、空间观念、平面观念等概念。对沃尔夫林艺术风格学理论 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相关论述参见:希尔德布兰德著.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m.潘耀昌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前言.第 3 页 5这五对概念是:线描和绘图,平面和纵深,封闭的和开放的形式,多向性和统一性,清晰性和模糊性。其中线描性和绘图性 是这五对概念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 ”详细论述参见:瑞沃尔夫林著.艺术风格学美术的 基本概念m.潘耀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导 论 3 的视觉形式考察的博士学位论文。另外,本文题目的命名受到了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1892-1968 年)renaissance and renascences in western art西方艺术中的 文艺复兴与历次复兴这一著作的启发。 本文以古典风格在西方美术中的历次复兴这一独特的现象为切入点。 研究重点首先侧重 于分析历次古典风格历次复兴的不同原因。 其次, 通过对历次复兴之间的不同的传承关系和 发生原因的比较分析, 从各自的差异性中找出历次复兴中以一贯之的精神实质。 论文的最后 对古典风格在当下的价值和意义进行了分析。 论文的基本框架如下: 论文的第一部分首先对 古典风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 在第二部分对古典风格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历次复兴分别进行了 讨论和分析。 第三部分则主要侧重于古典风格精神实质的探讨。 最后通过对古典风格的形式 和精神实质的综合考察来探讨它在当今艺术多元化发展条件下的地位、价值和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 第一章第一章 古典风格的形成古典风格的形成 第一节第一节 古典风格的界定古典风格的界定 在西方美术史中,古典风格占有重要的地位,广义上讲,古典风格是指以古希腊罗马时 期艺术为范本的一种艺术表现方式。狭义上讲,古典风格特指希腊古典时期(即介乎于古风 时期和希腊化时期之间的那段时期) 古希腊美术所体现出的总体风格。 它的基本形式和内涵 在希腊古典时期就已经发展成熟, 并且成为了一个恒久不变的艺术创作原则。 不同的历史时 期,人们对它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继承和发展。从继承性的角度来说,古典风格 在西方美术史中经历了不止一次的复兴, 并且每次复兴都是有其侧重的。 不同的时代人们会 从这一宝库中汲取与自身时代最为契合的方面加以发挥和应用。 从发展的角度来讲, 这一古 老的艺术风格会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不断的妥协、 变动和调整以便更好的适应其所处时代的 文化氛围。古典风格像一张网,它包含了一系列的形式和内涵、观点和态度,而其中居于核 心地位的是希腊古典时期所建立起的形式标准和精神内涵。 古典风格是农业社会的产物。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就已经出现比例匀称, 姿态和谐的人体 雕塑和庄严典雅、静穆崇高的神庙建筑。在西方艺术领域中,长期以来古典风格代表了一种 文化的正统地位,是人类艺术完美的典范。基于这种认识, 在艺术领域一直存在着一种将古典印记打在自己作品上的 意图,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成熟完备的艺术风格。古典作品 在其形式方面体现出和谐、均衡、宁静、崇高等一系列理 想的风格特征。用温克尔曼的话讲就是: “高贵的单纯和静 穆的伟大。 ”同时,古典艺术在邈远的古代就显示出了同当 时其它民族艺术截然不同的精神特质。最为突出的表现在 三个方面,即人本主义观念、理想主义观念和理性主义观 念,这三个观念构成了古典风格的精神实质。综合艺术作 品的形式和内涵这两方面的要素就成为了判断某种艺术作 品是否属于古典风格的准绳。不论这些作品是属于古代的 或是近期的,凡是受到古人启发,按照古人的法则所创造 出的,带有古典诸特征的艺术作品都会被冠以古典的头衔 并纳入到古典风格的范畴。 谈及古典风格,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古希腊雕像所 体现出的和谐与均衡。和谐来自于艺术作品正确的比例。 古希腊雕塑所凸现的是人体的比例和结构,是作品的每一 个部分和整体之间体现出的明确的比例关系。毕达哥拉斯 学派所建立的关于数和比例的美学理论对古希腊雕塑产生 了巨大的影响。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正是用这种比例法则来规范自己的艺术创作和 阐释自己的创作原理的。 6持矛者像 (图 1)正是因为这种精确的比例而闻名于世。这座 6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生卒年代不详)古希腊著名雕塑家,主要活动时期是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在当时是与菲狄亚 图 1 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 ,持矛 者像,罗马时期根据约公元前 450 年-440 年的原像摹制,大理石,高 198cm,那不 勒斯国家博物馆,意大利 第一章:古典风格的形成 5 雕像本来是一座铜像,原作已经不复存在,现在只能通过罗马的大理石复制品来观其原貌。 这座雕像被塑成正在行走中,瞬间的停顿和潜在的运动相结合。左手握矛,左肩因此而绷紧 并且稍微耸起。左腿没有负重而臀部自然放松。右手自然悬挂,右肩下垂,全身的重量被置 于右腿。一边的躯干稍微收缩,另一边则是伸展的躯干,这种安排赋予雕塑的身体一种动态 的平衡。“绷紧和放松的肢体交替与敏感的躯干相结合, 便称为 对偶倒列 (contrapposto) 。 ” 7这种手法被后人推崇备至,在艺术史上一再被各个时代的艺术家运用,赋予了绘画或雕塑 作品生动有力的感觉。需要说明的是,波利克里托斯所提倡的比例并不是一个机械的公式, 而是具有某种程度上的灵活性。 我们在他的雕像作品中看到, 不单是身体各部分之间比例的 精确性,而且也看到了由于差异和 对立、 均衡和对称所带来的和谐感。 在波利克里托斯那里,古典风格的 和谐与均衡这一特征就已经完全体 现,并作为古希腊艺术的一个重要 的风格特征得到了以后各个时代的 推崇。 另一个极好的体现出古典风格 特征的艺术杰作是屹立于雅典卫城 之上的巴特农神庙(图 2) 。这是一 座代表希腊神庙建筑最高成就的建 筑作品,它集中地表现了古希腊艺 术的风格特征以及古典美的理想。 巴特农神庙是一座典型的多立克式庙宇。始建于公元前 447 年,正式启用是在公元前 438 年,仍有局部雕刻直到公元前 432 年才彻底完成。其设计者是伊克梯诺(ictinus,生卒年 代不详)和卡里克利特(callicrates,生卒年代不详) 。整个神庙几乎全部使用白色的大理 石建造而成,外表富丽堂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建筑师帕拉迪奥(a palladio, 1508-1580)曾经对建筑之美做出了如下的评述: “美得之于形式,亦得之于统一,即从整 体到局部,从局部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彼此相呼应,如此,建筑可成为一个完美的整 体。在这个整体之中,每个组成部分彼此呼应,并具备了组成你所追求的形式的一切条件。 ” 8这段话似乎就是巴特农神庙的写照。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一座严格恪守比例规则的建 筑,同时,它也是一件充满人性的杰作。如果只是严格地遵守比例,是不足以成就这一伟大 建筑生命体般的美感的。1845 年,英国考古学家潘罗斯(penrose)对神庙进行了首次准确 测量后发现:神庙的许多细部都有计划地“偏离”这些比例。弗莱明(william fleming,1909-2001 年)将这种偏离称之为“常规的变异” 9。认为正是这种在细节上的“偏 离” 让整个建筑避免了生硬的几何感而将一种生命感赋予了整个神庙。 巴特农神庙总是会给 斯齐名的雕塑大师。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失传,只留下了几件罗马时期的复制品,其中最著名的是执矛者 、 束发带的青年 (又称代阿多美纽斯 )等。他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对于人体结构的深入探索,他认为最理想人体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 1:7,并 以此为原则创作了许多作品。波利克里托斯还写过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著作法则也已亡佚。 7美.苏珊伍德福特等著.剑桥艺术史m第一卷.罗通秀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年.40-41 页 8美.弗朗西斯dk钦著.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邹得侬,万千里译.上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年.第 314 页 9美.威廉弗莱明著.艺术与观念m.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第 32 页 图 2 伊克梯诺(lctinus)和卡里克利特(callicrates) :雅典巴特农 神庙,公元前 477-432 年,希腊雅典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6 我们一种清晰、明朗的感觉。当我们凝视这座建筑时,我们感受到的是庄严和典雅、均衡而 有序、宁静、平和。古希腊人的艺术强调了一种对均衡、平静等事物的特殊偏好。正是这种 宁静与均衡使古其艺术作品拥有了一种超越时间、持久不变的永恒魅力。 古希腊人肯定一种理想的形式, 并试图在艺术中将这种形式创造出来。 古希腊的艺术家 总是试图超越物质的局限性去追求一种近乎完美的理想境界。他们通过理性来认识客观世 界,并且通过艺术来表达这种认识:比例均衡、体态完美的神像;呈现出英雄气概以及各种 美德的人物雕塑; 以及反映出周遭世界完美性的建筑等等。 这种将现实世界理想化的美观念 来自于古希腊特有的模仿说, 同时, 这一理论也是后人对古典艺术继承和发展的基本理论依 据之一。简单的说:摹仿说假定了一个永恒实在的理念世界,艺术家应该去追求表现这种理 念,而不是表现“和真理隔着三层的”10具体的事物。在这一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希腊古 典时期的艺术追求的不是瞬间即逝的情感或事物,而是去探寻事物的永恒、本质和完整。贡 布里希曾经这样形容波拉克西特列斯(praxiteles,生卒年代不详)的雕像: “他们像真人一 样站在我们面前,然而却像是从另外一个更为美好的世界降临的人。 ”11的确,在赫尔墨 斯和小狄俄尼索斯 等希腊古典风格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理想化了的完美的人体。 比例均 衡、适度、高雅而静穆,是人类的完美状态和理想的典范。如果将现实世界和理想的世界比 作两个极端的话,那么在古希腊人的观念中,正确的道路就是向着理想世界的不断进取,古 希腊艺术中理想美的特征正是这一观念的体现,正像亚里士多德说的: “卓越是人类孜孜以 求的。 ”12 第二节:古典风格的形成第二节:古典风格的形成 一、古典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一、古典风格形成的历史原因 古典风格形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后来人们将古希腊-罗马时期合称为古典时期。这一 时期约从公元前七世纪 (即古风时期) 开始到公元 476 年罗马帝国衰亡大约经历了一千多年 的时间。 从古希腊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同埃及与近东的古老文明交往并受到影响, 开始发展雕 刻技术起,到公元前五世纪,是古典风格逐渐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美术史上将这一时期 称为古风时期。在希波战争早期(公元前五世纪)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公元前 404 年) 这一段时期, 古希腊艺术逐渐发展到了顶峰, 我们通常将这一时期称为古希腊艺术的古典时 期。而后,在亚历山大大帝统治下,古希腊的版图逐渐扩大,古希腊艺术在这一时期得以广 泛的传播,我们将这一时期称为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31 年古罗马人击败了最后一个对手埃 及,正式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力量。从罗马帝国的建立到最终衰落,直至基督教的兴起 并成为一种社会政治、宗教势力,是古典艺术在罗马继续发展、并最后随着帝国的解体逐渐 趋向衰落的时期。概括地说,古典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在古希腊时期经历了古风、古典和希腊 化三个时期。 罗马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对古典风格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正是古希腊人和古 罗马人共同构筑了这一被我们后人奉为典范的古典风格。 10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第 44 页 11英 e h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版.第 67 页 12转引自:美依迪丝汉密尔顿著.希腊精神m.葛海滨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年版.第 9 页 第一章:古典风格的形成 7 古典风格形成的历史文化原因是多方面 的。首先,古希腊艺术产生于地中海地区,环 绕着爱琴海地区的半岛和岛屿为希腊诸城邦提 供了良好的保护。然而同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 一样,这里的地形和岛屿使得地中海地区的农 业潜力和自然资源都十分有限。海上贸易是古 希腊文明重要的经济支柱,这种特殊的经济关 系让古希腊人同当时的许多其它古老文明保持 了密切的联系,基于这种联系,埃及和亚述人 的雕刻艺术对古典风格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是早期古典风格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其次,古希腊人实行了一种地域较小、各自相 对比较独立的城邦制度,这种政治制度为古希 腊的艺术创造了一个比较宽松、 自由发展环境。 温克尔曼就曾盛赞过政治制度所体现出的自由 精神为古典艺术的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14 更为重要的是古希腊人独特的宗教观念。 与其它民族的宗教不同,古希腊宗教中的神并 未脱离人性。马克思曾经指出: “ (希腊神话而) 不是随便一种神话,就是说,不是对自然(这 里指一切对象,包括社会在内)的随便一种不 自觉的艺术加工。埃及神话绝不能成为希腊艺 术的土壤和母胎。 ” 15古希腊人并没有强化宗教 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同后来基督教的做法大相径庭) 。“神缺乏神圣性, 也就是说, 缺乏需要使他们成为人类道德楷模的那些品质, 人们对他们的惧怕中缺乏尊敬。 宗教完全缺 乏指导性的要素,不存在祭司集团。对超自然力量的恐惧可以被模糊的、十分强烈的但却时 有是无的感觉到,而且感觉到这种恐惧的只是那些经常忧虑不安的个人而不是全体。 ”16在 古希腊人看来,神是理想化了的人,他们具有人类的情感和欲望,这种神人同形、同性论的 观点是一种人类自身对人性的自信与肯定。 普罗泰哥拉 (protagoras, 公元前 480公元前 411 年)认为“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 ”古希腊人更为关注的是人类的自身同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以及他们同大自然的关系等等。 在理解自然方面他们同样有着令人惊叹的创造力, 他们的森 林中有着各种各样神秘的仙女, 天空中有着变幻莫测的西风神。 这些神灵都是对自然界无法 解释的、各种无法驾驭的自然力量的人格化。就这样,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和游荡于林间海 边的神灵构成了古希腊人想象中的世界。 在这种独特的宗教观念的影响下, 古希腊艺术表现 出了当时其它民族所不具备的,一种独特的人本主义特征。同时,它也是古希腊艺术总是试 13英 e h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版.第 49 页 14德温克尔曼著.希腊人的艺术m.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09-112 页 15德马克思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 编 译局.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 113 页 16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希腊人和希腊文明m.王大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第 64 页 图 3 从左到右依次为:多利克式;爱奥尼亚式;克林斯式 图 4 阿波罗神庙遗址,公元前 7 世纪,德尔斐,希腊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8 图塑造完美的、理想化形象的重要思想源泉。总的来说,古典风格的产生是古希腊人所处的 独特地理环境、政治经济体制和宗教观念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古典风格的产生 二、古典风格的产生 古典风格产生于古代的希腊。温克尔曼是第一个按 照风格的不同对古希腊艺术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划分的美术 史家。实际上也正是温克尔曼首次在古代艺术史 (geschichte der kunst im alterthums,1764)这部著作 中将原本用于文学批评的“style(风格) ”这一术语引入到 了艺术史的研究领域。 17温克尔曼将古典艺术本身理解成一 种历史的类型,并认为它具有自身发展的历史。进而将古希 腊艺术进程按照风格划分为四个时期:远古风格时期、崇高 风格时期、典雅风格时期和模仿时期。然而本节要论述的古 典风格是包括古罗马艺术在内相对更为广义的古典风格的 概念,这与温克尔曼的研究对象不尽相同。对于古希腊艺术 的原创性上,温克尔曼坚持认为古希腊艺术是独立发展的, 并不是从东方国家特别是埃及借鉴而来 18。在这一点上, 笔者并不赞同温克尔曼的观点。 因为无论从古希腊雕塑早期 的风格形式还是技巧来看, 它都同埃及雕刻艺术有着很多相 似之处,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所以本文虽然在古典风格的 划分标准上借用了温克尔曼的部分观点, 但在具体论述时仍 是以本文自身的论点出发的。 古典风格源起于古希腊公元前七世纪中期的某个时期, 美术史中我们通常将这一时期称为古希腊艺术的古风时期。 在此之前,古希腊的建筑主要使用木柱和生砖。从古风时期 开始,古希腊建筑(主要是神庙建筑)开始使用石质材料, 柱身也开始变得上细下粗了。 “多利克式(doric) ”和“爱 奥尼亚式(ionic) ” (图 3)柱式的出现成为了古风时期建筑 风格发展的最主要标志。 多利克柱式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七世 纪中叶,它所流行的范围主要在希腊本土和意大利南部。这 种柱式不设柱基,直接与建筑的阶梯相连,柱身上细下粗, 由下向上的直线略有弧度,风格质朴,给人以端庄、明朗和 坚毅的感觉。 公元前六世纪, 德尔斐的 阿波罗神庙 (图 4) 是使用这一柱式的典型建筑。 爱奥尼亚柱式风格的形成较前 者略为晚一些,大概在公元前七世纪下半叶,它的主要特征 17绍宏著.美术史的观念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 年版.第 136 页 18温克尔曼认为: “艺术在孕育它的国度里的起源似乎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无法把某一国家指定为是艺术的发源地,因为 每个国家在其本土都能找到催生本土艺术萌芽不可或缺的第一粒种子。 ” ; “即使我们同意说希腊人的艺术是从埃及传入的,我们 最起码也地承认那些神话传说是埃及人从希腊那里传入的,因为埃及人的寓言很明显是以希腊的为蓝本改编而成,形式和名字 都作了改动。 ”转译自:winckelmann johann joachim. the history of ancient art.bristol:thoemmes press,2001.p133-135 图 5 安纳维索斯男子立像,约公元前 530 年,高 194cm,雅典国家博物馆 图 6 克雷提奥斯少年,约公元前 480 年, 高 86cm,雅典卫城博物馆 第一章:古典风格的形成 9 是在柱头由两个相互相连的圆形漩涡所组成的装饰。 柱身没有弧度, 比例也比多利安式要擎 长许多,上部的装饰与纤细的柱身大方雅致的结合在一起,丝毫不见石制建筑的沉重,较之 多利克式整体的感觉更为轻快、 流畅并且活泼生动。 石制材料的使用和不同柱式风格的出现 为古希腊建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古希腊人开始用大理石 雕刻人像。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学到了雕刻方法和比例系 统。起先,古风时期的雕塑看起来同埃及雕塑有些相似。 在姿态和表情方面,这一时期的雕塑仍比较僵化,看起 来形象呆板、手法也比较简拙。然而古希腊人并不满足 于这种生硬的形象,他们开始尝试在雕像中探索更为合 理的比例和更为自然的姿态。到公元前 530 年, 安纳维 索斯男子立像 (图 5)这样的作品被创造出来了,这座 雕像充满了生机:它通过修改人像的比例让人体各部分 之间看起来更为真实,并且对雕像外形的表面进行了比 较细致的处理,身体的肌肉和骨骼也更为接近自然。然 而身体比例的协调和雕像表面更为真实的处理同呆板的 圆珠形的头发以及“古风似的微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到了克雷提奥斯少年 (图 6)这作品中,各种问题已 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雕像比例 已经比较匀称,肌肉和骨骼也更为真实可信、表情自然, 整体上逐渐趋于和谐。虽然这一作品还未达到完全的纯 熟,但是已经同古典时期的高度写实与比例和谐非常接 近了。总的来说,古风时期的古希腊艺术在创作手法上 并未完全成熟,但和谐、优美等一些特征已经逐渐显现。 “轮廓刚毅但坚硬,宏伟但不典雅” 19是这古风时期艺 术风格的总体特征。 三、古典风格的成熟 三、古典风格的成熟 公元前五世纪是古希腊美术最为辉煌的阶段,我们 将这一时期称为古希腊艺术的“古典时期” 。 20 在这一 时期,古希腊的雕塑逐渐克服了一系列的技术困难,开 始在青铜和大理石这两种材质上表现更为复杂的人体动 态。 阿特米西昂的宙斯(或波塞东) (图 7)这一青铜 雕像表现了神在处于运动之中的一个瞬间, 他正要将手中的武器向敌人掷去。 自由展开的姿 态以及对人物年龄和性格的成功刻画将神的庄严、 成熟和力量感被准确地表现出来。 然而这 座雕像从正面看是令人满意的, 而从其它的几个方向看去就不是那么和谐生动了。 相比之下, 19德温克尔曼著.希腊人的艺术m.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第 180 页 20 在美术史中“古典时期”有两个含义:首先在广义上泛指代古希腊罗马时期。狭义上则指代希波战争早期(公元前五世纪) 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公元前 404 年)古希腊艺术的顶峰时期。在本节,使用的是狭义的古典时期这一概念。 图 7 阿特米西昂的宙斯(或波塞东) ,约公元 前 5 世纪中期,高 209cm,雅典国家考古博 物馆 图 8 米隆,掷铁饼者,约公元前 450 年,高 125 厘米,罗马国家考古博物馆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0 米隆的掷铁饼者 (图 8)在表现人体的动态方面则更为成功。这一作品捕捉了运动员将 铁饼猛掷出去那个刹那的瞬间, 虽然它的姿势是运动的, 但其整体感觉仍相当的稳定、 平衡。 这两件作品反映了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的二十年间古希腊雕塑艺术从古风时期的静止向古典 时期充满生命活力的风格过渡的过程。直到波利克里托斯持矛者像 (图 1)的出现,古 典的和谐与均衡才得以完全实现。 持矛者像与之前我们列举到的作品相比,除了更为完 美的比例和动态的和谐之外,雕像的各个侧面都非常的和谐、明晰,它的出现标志着古典风 格的成熟,代表了古典时期希腊雕像艺术的顶峰。在建筑方面,神庙建筑仍是这一时期的重 点。柱式的运用更加灵活,并且体现出了一种相互影响、自由运用的特征。集中体现在雅典 卫城的建筑群的建造上。 巴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建筑群的核心, 是一座典型的多立克式庙宇, 然而其入口所使用的柱式则是多利克式、 巴特农神庙本身南侧柱廊是著名的女像柱廊。 不同 的柱式共同构成了雅典卫城的整体风格, 它们都坚实而稳固, 在结构布局上严格遵循对称原 则。这使得整个雅典卫城显示出了庄严、静穆、崇高的独特魅力。总之,古典时期的希腊艺 术达到了古典理想的顶峰,艺术手法纯熟、精炼。其雕像的神态宁静、庄重;比例结构上均 衡、和谐。简而言之,均衡、明晰、和 谐、理想化的美等诸多风格特征已经完 全的显现出来。 四、古罗马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四、古罗马时期的继承与发展 公元前 31 年开始, 古罗马人正式成 为了地中海地区的统治力量。古罗马人 偏爱秩序,并有着很强的务实精神,这 在他们高效的政治、军事运作中得到了 极好的体现。艺术方面最大的成就在建 筑方面。雄伟和宏大是古罗马建筑最主 要的风格特征。他们从古希腊人那里继 承了古典建筑的形式风格,并对其加以 改造。关于这一点不需要太多的说明, 建于公元前一世纪的 尼姆方殿 (图 9) 和古罗马建筑中随处可见的希腊柱式本 身就说明了这种联系。提起罗马建筑我 们容易想到“宏大即罗马”这句话。迄 今我们还能见到诸如输水道、 公共浴场、 凯旋门及竞技场等大型建筑。 “人们在罗 马漫步于巨大的柱列之间,觉得自己就 像个蚂蚁一样。 ” 21混凝土的使用和古罗 马人对圆拱的特殊偏爱造就了古罗马建 筑的雄伟与宏大。 21英 e h 贡布里希著.艺术发展史m.范景中译.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年版.第 76 页 图 9 尼姆方殿,公元 1 世纪,法国,尼姆地区 图 10 万神殿,约公元 120 年,罗马,意大利 第一章:古典风格的形成 11 他们对圆拱结构的固有潜力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并把它们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原则。 在建 筑材料方面,罗马人开始大量的使用混凝土。这种重量更轻、使用便捷的材料让罗马人得以 建造体积较为庞大的建筑。 万神殿 (图 10)就是圆拱和混凝土结合创造出来的建筑杰作。 它的几何结构是建立在圆形、柱体和球体相互衔接的基础之上的,其圆顶涵盖了直径为 44 米的空间面积,顶部不设窗户只有一个圆形的开口,这一结构的高度与直径相同,从而创造 出了一种令人惬意的内部空间。 这种高度和空间的和谐只能通过交叉式的拱顶和圆顶结构才 能获得。除了入口部分,整座建筑以混凝土建成。内部圆顶被分割成许多花格嵌板,加上多 个壁龛中的雕像和支撑的立柱,整体上给带来了宏大、雄伟的感觉。 尊崇秩序是古罗马建筑的另外一个 风格特征。古罗马帝国得以建立,主要 是倚重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正如李维所 说的那样,从最初建立到他那个时代, 八百年来, 罗马必须时刻面临战争。 ” 22 由于长期的面临战争,一种很强的纪律 观念深深的根植于他们身上。无论个人 内在的情感涌动多么强烈,他们对法则 和秩序的尊崇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这 种观念进而延伸为古罗马建筑对法则、 秩序的严格尊崇。位于罗马城内的圆 形竞技场 (图 11)是一个典型的建筑,实际上三种希腊的柱式都在这一建筑中都得到了运 用:底层是多利克式;第二层是爱奥尼亚式;第三层和第四层是科林斯式。圆拱和柱式地结 合运用给这一建筑带来了强烈的秩序感, 庞大的体积和高度是古罗马建筑雄伟、 宏大风格的 完美体现。 出于对秩序的尊崇, 古罗马的建筑还体现出了一种整体构建的特征。 古罗马人是最早进 行城市规划的民族。 图拉真广场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古罗马人将一组建筑共同集中在同一轴 心上, 其中包括一系列宽阔的庭院和相互之间有着不同结构关系的建筑群。 整个结构通过拱 门通道中间直至广场中心的一条中轴线而平分为完全对称的两个部分。 这条中轴线同建筑群 中部的会堂成直角, 一直通到图拉真记功柱的基部。 并且建筑的各个部分之间都不是孤立存 在的,正是每个个体的建筑的有序安排共同构成了图拉真广场对称、明晰的风格特征,从整 体格局上看这一建筑群同样给人以宏大雄伟的感受。 与古希腊人崇尚理想化的美不同, 质朴、 务实的古罗马人更喜欢较为明确和实在的东西。 他们将继承于古希腊人的建筑风格加以改造, 形成了更为注重整体秩序、 雄伟而宏大的建筑 风格。而这背后真正体现出的是一种源自古希腊的坚定、明晰而质朴的理性精神。对于古罗 马人来说: “一切都要端庄严整,规矩合度,一切都要按部就班、协调有序。 ” 23概括地说, 古罗马雄伟宏大的建筑风格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古典风格的形式与内涵同时也为十七至十八 世纪新古典风格的复兴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本。 综上所述, 古典风格的形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 它经历了一个产生、 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公元前七世纪开始,古希腊艺术便逐渐向着古典美的理想前进了。到了公元五世纪左右,古 22英伊迪丝汉密尔顿著.罗马精神m.王昆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年版,第 173 页 23凌继尧,徐恒醇著.西方美学史m.第一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 336 页 图 11 圆形竞技场,公元 72-80 年,罗马,意大利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2 典风格的形式和内容发展成熟。和谐、均衡、典雅和理想化的美等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定型。 在此之后, 古罗马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古典风格, 他们将古希腊的遗产和本民族的精神实 质相结合创造出了雄伟、 宏大建筑和更为写实的雕塑作品。 并在其广大的版图内留下了众多 的建筑、 雕塑遗迹。 古罗马人丰富和发展了古典风格的形式和内涵并在欧洲范围内传播和推 广了古典艺术的观念。正像我们开头所讲的,古典风格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在其之后各个时 代的人们都结合了时代特征对古典风格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继承与发展。 然而始终居于核心地 位的仍是希腊古典时期所建立起的形式标准和精神内涵。 第二章:古典风格的历次复兴 13 第二章 古典风格的历次复兴 第二章 古典风格的历次复兴 古典风格的基本形式特征和精神特质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得以形成和完善, 在之后许多时 代,古典风格被人们奉为理想美的典范,得到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们仿效和推崇。纵观美 术史我们可以发现,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古典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止一次的复兴过。 每次复兴的影响范围有大有小,其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 24其中影响较为重大、表现特征较 为明显的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 十七世纪普桑的古典主义绘画和十八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这 三次古典风格的复兴。 这三次复兴在艺术形式和精神特质两个方面都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古 典风格特征。 对这三次复兴产生的不同原因和发展过程进行探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把握 古典风格的实质。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 一、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格复兴原因 一、文艺复兴时期古典风格复兴原因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这一词汇意味着以古希腊罗马为楷模的文学和艺术的“再 生” 。1550 年画家、艺术理论家乔治瓦萨利(giorgio 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邮政2025昆明市秋招个人客户经理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衡阳蒸湘区中烟工业2025秋招人力资源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度烧结砖出口贸易购销合同范本
- 2025产品供货合同样本标准版
- 乌鲁木齐市烟草公司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30问附高分答案
- 濮阳柱头灯施工方案
- 深井泵施工方案
- 运城市烟草公司2025特色知识题库速记含答案口诀
- 雅安雨城区中烟工业2025秋招质量管理员岗位面试模拟题及答案
- 消毒液急性损伤的应急预案
- 全球低空经济2025年技术规范与实施白皮书
- 贵阳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城市燃气储气罐采购安装与运营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病房消毒及卫生管理课件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城市管理笔试高频考点
- 艾滋病科普宣传课件
- 水泵房巡检流程培训课件
- 吊装专项施工方案
- 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 无人机培训招生宣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