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pdf_第1页
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pdf_第2页
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pdf_第3页
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pdf_第4页
35k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 9 卷第 2期 2 0 1 4年 6月 电 力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J 0URNAL OF E1 ECTRI C POW ER S CI ENCE AND TECHNOL OGY V0 L 2 9 NO 2 3 5 k V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 许 箴 , 秦 勇 明 , 唐 盼 , 吴 田 ( 1 江苏省电力公司 常卅l 供 电公 司, 江苏 常州 2 1 3 0 0 3 ;2 中国 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 武汉4 3 0 0 7 4 ) 摘 要 : 研究 3 5 k V线路带 电作业安全距离和放 电特性。基于安全距离的定义, 比较国内传统方法和 I E E E S T D 5 1 6方法 , 搭建试验平 台, 研究 小间隙的棒 一板操作 冲击放 电特 性 , 并 结合试 验结果计 算得 到带 电作 业 的危 险 率 。计算 和试验结 果表明 : 3 5 k V带 电作 业安 全距离 的计 算中无 需考虑 雷 电过 电压 , 利用传 统方法 得到电 气距离 0 3 m 满足带 电作业安全性 的要求 。采用绝缘杆法时 , 人机操纵距 离 D 一3 0 c m, 安全距离 D 一6 0 c m; 采用绝缘手 套法时 , 作业人员允许偶然接触不同电位部件上的遮蔽用具 , 人机操纵距离 D 一 0 c m, 安全距离 D 一 3 0 C 1T I 。 关 键 词 : 3 5 k V线路; 带电作业 ; 安全距离; 棒一板间隙 中图分 类号 : T M8 4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9 1 4 0 ( 2 0 1 4 ) 0 2 0 0 7 1 0 5 Dis c ha r g e c ha r a c t e r is t ic s a na l y s is a nd m in im u m a p pr o a c h d is t a nc e c a l c u l a t io n f o r l iv e wo r king o n 35 k V l in e XU Z h e n ,QI N Yo n g min g ,TANG P a n ,W U Tia n ( 1 J ia n g s u Cha n g z h o u P o we r S u p p l y Co mp a nyCha n g z h o u 2 1 3 0 03 ,Ch in a ; 2 Ch in a El e c t r ic P o we r Re s e a r c h I ns t it u t e ,W u ha n 4 3 0 0 7 4,Ch in a ) Abs t r a c t : M AD ( minim u m a p pr o a c h d is t a nc e s )a n d d is c ha r g e c h a r a c t e r is t ic s f o r 35 k V p o we r ne t wor k wa s s t ud ie d in t h is p a p e r Ba s e d o n t h e pr i nc i pl e o f M AD ,t he do m e s t ic t r a d it i on a l m e t ho ds a nd I EEE S t d 5 1 6 we r e c om p a r e d A t e s t pl a t f or m wa s s e t u p t o s t ud y s wit c h im p ul s e f l a s h o ve r c h ar a c t e r is t ic s,a nd a d di t io na l l y t he r is k of l iv e wo r k ing wa s c a l c u l a t e d The c a l c u l a t io n a nd t e s t ing r e s ul t s s h ow t ha t t h e l ig ht ni ng o v e r v ol t a ge i s un ne c e s s a r y f o r t he c a l c ul a t ion o f 3 5 kV M AD A n d t he e l e c t r ic di s t a nc e of 0 3 m me e t s t he r e q ui r e me n t s o f l iv e wo r king W h e n in s ul a t in g s t ic k m e t h o d i s us e d,t he D E is s e t t o be 3 0 c m a nd D A is s e t t o be 6 0 c m Fo r ins ul a t in g g l ov e s m e t h od,wo r ke r s a r e a l l o we d t o o c c a s io na l l y t o uc h c o v e r e qu ipm e nt in d if f e r e nt p ot e nt ia l p a r t s in t his c as e D E is s e t t o be 0 c m a nd D A iS s e t t o be 3 0 c m Ke y wo r d s : 3 5 kV p owe r l ine;l iv e wor ki ng;minimum a pp r oa c h dis t a nc e s;r o d p l a ne g a p 目前, 3 5 k V 配电线路带 电作业 的常用方 法为 绝缘手套法和绝缘杆作业法。在带电作业 中无论使 用何种作业方法 , 为 了确保作业人员 的安全都必须 严格保证人体各部位 , 包括手持导 电工具与不 同电 收稿 日期 : 2 0 l 3 1 1 2 6 通 讯作者 : 唐 ( 1 9 8 7 一) , 男 , 硕 士, 工程师 , 主要从事 电力线路 检修技术 的研究 ; E m il : t a n g p a n e p r i s g c c e o n l , c n 7 2 电 力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2 0 1 4年 6月 位任何部件之间的最小空气间隙, 即最小安全距离, 这个距离为电气距离和人机操纵距离之和 1 。现行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中规定 3 5 k V 线路带电作业 安全距离为 6 0 c m, 而国外 3 5 k V 带电作业安全距 离一般在 3 0 7 0 c m之间_ 2 。作业人员在使用绝 缘杆作业法时, 人体本身远离带电体 , 6 0 c m 的安全 距离可以较为容易的保证 。但使用绝缘手套法作业 时, 作业人员使用双手进行作业 , 身体 紧邻作业 区 域 , 而 3 5 k V线路杆塔结构较紧密, 此时作业人员 如严格保证作为主绝缘的 6 0 c m 空气 间隙, 将会给 带电作业的开展带来不便 。因此 , 笔者在总结经验 、 计算和试验的基础上, 对 比分析国内外 3 5 k V带电 作业安全距离及其计算方法 , 给出不同条件下 的安 全距 离 , 从而确 保 3 5 k V 带 电作业 的安全 开展 。 l 3 5 k V 安全距离计算与试验 1 1 安 全距 离的定 义 最小安全距离 ( D ) 是指作业人员身体的各部 位 , 包括手持导电工具与不 同电位任何部件之间所 需保持的最小空气距离, 为电气距离和人机操纵距 离 之和 1 J : DA Du+ DE 。 ( I ) 式 中D 为 电气 距离 , 指 带 电作 业 时 , 带 电部 分之 间和带 电部分 与接 地 部件 之 问 , 发 生放 电概 率 很小 的空气间隙距离; D 为人机操纵距离 , 这个空气距 离应考虑到作业过程 中无意识的移动和距离判断上 的误差 , 取 2 0 1 0 0 c m。安全距离 的作用范围如图 1 所示 。 l禁 豳无 口安 图 1 带电作 业安全距 离示意 F i g u r e 1 Th e mi n i mu m a p p r o a c h d i s t a n c e s d e f in it io n in 1 iv e wo r k in g 1 2 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 目前 , 国际上带 电作业安全距离 的计算方法 尚 没有 统一 标 准 , 而 G B T 1 9 1 8 5和 I E C 6 1 4 7 2中 的 交流系统 的带 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只适用 于 1 1 0 8 0 0 k V的电压等级范围L 6 , 因此 , 此次计算 未使用 G B T 1 9 1 8 5和 I E C 6 1 4 7 2中的方法。 3 5 k V 配 电线路 上 的相地 统计过 电压 : U 一k e U 。 ( 2 ) 式中 U。为操作过 电压幅值, k V; U 为系统运行 最高 电压 , k V; k 为过电压倍数 。 操作过电压的幅值取决于断路器的性能和线路 的电气参数等 , 不同系统的过 电压值通过暂态 网络 分析仪( T NA) 或计算机计算求得。若无线路过 电 压的研究值 , 按 电力设备过 电压保 护设 计计算规 程 规定 , 取 4 , 而 I E E E s t d 5 1 6中规 定 3 5 k V 线 路 的过 电压倍 数 为 3 3 5 k V 线 路 上 的统 计 相 地 过 电 压 己 , 如表 1所示 。 表 1 3 5 k V 线路 相 地 统 计 过 电压 Ta b l e 1 St a t is t ic a l o v e r v o l t a g e of 3 5 k V po we r l ine 1 )中 国 3 5 k V 安 全距离 计算 。 中国国内的 3 5 k V线路带 电作业安 全距离是 采用惯用法 , 根据带 电作业时可能 出现的最大过 电 压查棒一板间隙放电特性曲线计算得到。为了保证 安全 , 国内配网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时一般考虑 外部过电压的影响。 由 3 5 k V线路绝缘子 串的雷电冲击 5 O 放 电 电压 3 6 0 k V, 可以计算得到远方落雷传到带电作业 地点的雷电过电压为 2 7 8 k V, 再根据计算得到的操 作过 电压 和大气 过 电压 幅值 查 空气 间隙 的操作 波 和 雷电波正极性棒一板 间隙放 电曲线 , 得到相应 的危 险距 离_ 9 。 2 )I E E E s t d 5 1 6中 3 5 k V安 全距 离计 算 。 在 I E E E s t d 5 1 6中给出了 5 7 2 5 k V 电压等 级的安全距离计算方法 1 , 即电气距离 : 5 6 + 2 7 5 ( 3 ) 一 。 。 ( ) D u 一 一 将统计过 电压 U。 代入式( 3 ) , 计算得到 3 5 k V线路 的电气距离 。按照国内外常用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 7 4 电 力 科 学 与 技 术 学 报 2 0 1 4年 6月 分布函数 , 即 P d ( u ) 一 f l_ 一 吉 ( ) d u 。 ( 5 ) 。 a d 2 7 c 式中U 。 为空气 间隙的操作 冲击 5 0 放电电压 a为空气间隙操作冲击放电电压标准偏差。 根据式( 4 ) 的数学模型编制计算程序 , 即可计算 得到相应的带电作业危险率。带电作业危险率是评 估带 电作业的一种有效 的带 电作业绝缘配合方法 , 能确保带 电作业过程 中绝缘间隙几乎不发生绝缘间 隙失效事故。根据表 3中的试验结果对 3 5 k V带电 作业危险率进行计算 , 其中 I E E E s t d 5 1 6依据的放 电间隙类型为棒一棒间隙 1 , 计算条件和结果如表 4所示 。 表 4 不 同间隙距 离下的带电作 业危 险率 Ta b l e 4 Ris k o f d if f e r e n t g a p s in l iv e wo r k in g 2 结果分析与讨论 2 1 3 5 k V线路 带 电作 业 电气距 离分析 目前 , 中国国内的 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和其他 国家如美国 、 澳大利亚 1 、 日本( 安全距离来 自日 本 的劳动安全规则) 带电作业相关规范 中对 3 5 k V 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规定如表 5所示 , 可以看 出 , 虽 然 中国 的 3 5 k V 安 全距 离 与 国外 相 当, 但 实 际上其 6 O c m 的安全距离 中并未包含人机操纵距 离 , 在实际作业中如果再加上人机操纵距离, 则会导 致 安全 距离 过大 , 作业 开展不 便 。 表 5 各 国的 3 5 k V线路带 电作业安全距 离 Ta b l e 5 M ADs in 3 5 k V l in e wo r k in g f r o m c o u n t r y t o c o u n t r y 通过 对 比分 析 中 国和 I E E E的 3 5 k V安 全距 离 计算方法可知 , 这种情况主要由 2 个原因引起 : 1 )中国的 3 5 k V线路带 电作业安全距 离依据 雷 电过 电压得 到 ,而 I E E E方 法 中采用 内部 过 电压 计算得到, 雷电过电压幅值 比内部过 电压大, 这就造 成了中国的安全距 离较大。但实 际上 当作业 区域 1 0 k m 范 围 内 出 现 雷 电 时 , 应 当 禁 止 进 行 带 电 作 业l_ 1 , 因此 , 在安全距离计算过程 中主要考虑内部过 电压 , 而雷 电过 电压 不会 在带 电作业 过程 中出现 。 2 )过 电压 倍数 的选 取 。中 国 电力设 备 过 电压 保护设计计算规程 规定 , 3 5 k V系统过电压倍数取 4 , 而 I E E E s t d 5 1 6中取 3 , 较 大的过 电压倍数使得 中国的安全距离裕度较大 。实际带电作业 中会通过 停用重合闸来限制过电压, 过电压倍数一般 较标准 值低 , 但 由于 中国各地 3 5 k V线路情况较为复杂 , 为保证安全 , 其过电压倍数应当取 4 。 在使用 内部 过 电压 计算 的前 提下 , 计 算得 到 3 5 k V 的电气距离如表 2所示 , 其危险率如表 4所 示。在 3和 4倍过电压条件下, 中国惯用法计算 的 电气距离其危险率均小于 1 1 0 , 且安全裕度高 于 I E E E 的方 法 , 而 国 内现 有 规 定 的 6 o c m 的安 全 距离的危险率已经远低于 l O 的要求值 , 安全裕度 过大。综合考虑 国内的实际情况 , 3 5 k V 的电气距 离 Du应 当取 3 0 c m。 2 2 3 5 k V带 电作业 间隙放 电特 性 由试验 结果 ( 图 3 , 表 4 ) 所 示 , 棒 一板 间 隙在 操 作冲击 电压下的放电电压与间隙距离具有较好的线 性关 系 , 垂 直 布置 时 , 放 电 电压 梯度 为 5 2 k V c m, 水平布置时, 放电电压梯度为 4 7 k V c m。水平间 隙的放电电压明显低 于垂直间隙的放 电电压 , 这是 由于邻近效应的影响, 导致水平布置时, 棒一板间隙 的 U 。 更低 。实际带电作业中, 间隙类型繁多 , 为 了 保证安全, 应采用水平间隙下的 u 。 计算安全距离 。 2 3 3 5 k V人机 操纵 距离 对 于人 机操 纵 距 离 D , 主 要 考 虑 因 移 动 和 判 断距离时产生的有限误差 , 一般取 2 o 1 0 0 c m。在 使用绝缘杆作业时 , 作业区域未进行绝缘遮蔽 , 为避 免作业 人员意外 活动导致 安全 距离 不够 , 可 以取 D E= 3 0 c m 。 而使用绝缘手套法时, 作业人员使用绝缘 承载 工具与大地保持规定 的安全距离, 穿戴绝缘防护用 具 , 与周围物体保持绝缘隔离 , 通过绝缘手套对带电 第 2 9卷第 2期 许箴 , 等 : 3 5 k V线 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与放电特性分析 7 5 体直接进行作业。此 时绝缘承 载工具为 相地主绝 缘 , 空气间隙为人与其他不 同电位部件主绝缘 , 绝缘 遮蔽 用具 、 绝 缘 防护用 具 为辅 助绝缘 , 作 为 主绝 缘 的 绝缘 承 载工具 和 空气 间隙 都应 该满 足最 小安 全 距离 的要求 。作为辅助绝缘的绝缘用具可以承受系统的 最大运行 电压 。当作业人员的身体部位偶然接触到 不同电位的物体所覆盖 的绝缘遮蔽时 , 系统 同时产 生最大 过 电 压 的 概 率 很 低 , 绝 缘 遮 蔽 不 会 被 击 穿L 】 , 因此 , 作业人员允 许偶然接触不 同电位 部件 上的遮蔽用具 , 此时人体 的无 意识活动范 围可 以忽 略, 故使用手套作业法时, 可以取 D 一0 C l T I 。 3 结语 1 )3 5 k V线路带电作业 中, 绝缘承载工具为相 地主绝缘 , 空气间隙为人与其他不 同电位 部件主绝 缘 , 绝缘遮蔽为辅助绝缘 。作为主绝缘 的空气 间隙 应当在无绝缘遮蔽 的情况 下仍能保证 作业人员 的 安全 。 2 )3 5 k V带 电作业安全距离 的计 算 中无需考 虑雷电过 电压 , 利用惯用法得到 电气距离 3 0 c m 满 足带 电作 业 安全 性 的要求 。 3 )3 5 k V带 电作业采用绝缘杆法时 , 取 D 一 3 0 C l T I , 安全距离 D 一6 0 c m。采用绝缘手套法时 , 作为辅助绝缘的绝缘用具可以承受系统的最大运行 电压 。作业人员允许偶然擦碰不同电位部件上的遮 蔽用 具 , 因此 , 取 DE 一0 C l T I , 安 全距 离 DA一3 0 c m。 参 考 文献 : 1 6B T 2 9 0 0 5 5 2 0 0 2 电工术语 带电作业 s 2 GB T 1 8 8 5 7 2 0 0 8 配 电线路 带电作业技术导则 s 3 1 9 1 0 2 6 9 Oc c u p a t i o n a l s a f e t y a n d h e a l t h s t a n d a r d s e 1- 4 3 l e c t r ic po we r ge n e r a t ion,t r an s mis s io n, a nd d is t r ibut ion E s AS 58 50 42 2 01 0 Aus t r a l ian s t a nd ar d h igh - vo l t a g e l i v e wo r k i n g S 5 B e l k h ir S , Mo u l a i H, S o u k e u r F S a f e d i s t a n c e a p p r o a c h d ime n s i o n i n g - a p p l ic a t i o n t o h i g h v o l t a g e l iv e w o r k s C 5 t h I ET I n t e r n at io na l Con f e r e n c e o n Sy s t e m Sa f e t y 2 O1 0, M a nc he s t e r, UK , 2 01 0 6 Ge l a G, Ho t t e P W , C h a r e s t MI E C me t h o d o f c a l c u l a t io n o f min im u m a p p r o a c h d is t a n c e s f o r l iv e wo r k in g J I E E E T r a n s a t i o n s P o w e r D e l iv e r y , 1 9 9 8 , 1 5 ( 2 ) : 6 3 5 6 40 7 GB T 1 9 1 8 5 2 0 0 3 交流 线路 带 电作业 安全 距离 计算 方法 s 8 1 I E C 6 1 4 7 2 2 0 0 4 L i v e w o r k i n g mi n i mu m a p p r o a c h d i s t an c e s f o r a c s ys t e ms in t he v ol t a ge r a n ge 7 2 5 kV t o 8 0 0 k V a me t h o d o f c a l c u l a t i o n S 9 1柏克寒 带 电作业 M 北京 : 水 利水 电出版社 , 1 9 8 5 1 O I E E E s t d 5 1 6 2 0 0 9 I E E E g u i d e f o r ma i n t e n a n c e me t h o d s o n e n e r g i z e d p o w e r l in e s E S 1 1 刘 强 , 周 平 , 朱 松雪 , 等 2 2 0 k V变 电站 带 电作业 的安 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