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专业论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研究.pdf_第1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研究.pdf_第2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研究.pdf_第3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研究.pdf_第4页
(传播学专业论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传播学专业论文)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要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曾 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在敌后游击战争环境 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业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根据地的出版物发行, 是在特殊的政治、 军事、 经济、 文化教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 并取得了发行种类、发行数量和发行范围上的巨大成就。 当然,根据地发行业的辉煌业绩,首先是因为繁荣的出版业客观上要求发行业不断 发展,再加上党的领导、群众的拥护和发行人员的不断努力,使得边区的发行业逐步壮 大。 根据地建立了众多的发行机构, 概括起来, 有党报报社、 新华书店及其他独立书店 、 行政部门的出版发行系统、军队出版发行系统、群众团体的出版发行系统、文化合作社 和其他形式的出版发行机构。 出版物的发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沿村传送、军邮和报社直送、交通站转送、 书店销售、随军发行、秘密发行、散发和个人捎带等。 在游击战争环境下,根据地出版物发行独具特色。第一, “游击发行”是发行工作 的最大特点;第二,发行制度逐渐规范化;第三,发行工作重视经济效益;第四,发行 工作充分考虑读者利益;第五,发行工作重视宣传作用。 出版物的发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使各项政策深入人心;在 军事战斗方面有巨大的号召作用,坚定了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指导群众科学开展经济 生产活动;直接推动了抗战新文化的形成。 关键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晋察冀日报 abstract ii a a a abstractbstractbstractbstract shanxi-chahaer-hebei base area was the first anti-japanese base area behind enemy lines, which was creat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hailed as model anti-japanese base areas and the united front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ts news publication industry had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ase area of publication distribution developed in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polity, military, economy, culture and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itmade great achievements on the type, quantity andscope. there were four reasons about distribution industrys achievements. first, the prosperous publication objectively require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distribution industry; second, the party leadership on distribution industry was its development guide; third, support of the masses was the source of strength; finally, the dedication of staff was inexhaustible power. the institutions of distribution was numerous.tosum up, there were party newspaper, xinhua bookstore and other independent bookstores, the pub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executive branch, the pub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the military,the publication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of mass organizations, 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other forms of publication anddistribution institutions. publication style was varied, including the transmission along the villages, the military mail and newspaper delivery, transportation by the stations, bookstore sales, army distribution, secret distribution, dissemination andcarrying by individuals. publication distribution also ha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first, guerrilla distribution was the greatest characteristics. second, distribution system gradually standardized. third, distribution paidattention to economic interests. fourth, distribution fully considered readers interests. fifth, distributionwork pay attention to publicity. publication distribution hadahuge impact.itactively propagated the partys policy and the policy enjoyed popular support.italso hadagreat call effects in the military fighting. the abstract iii guiding role of economic production can not be ignored. finally, wide propagation of the publication directly promotedthe new war culture. keywordkeywordkeywordkeywords s s sshanxi-chahaer-hebei anti-japanese basearea publication distributionshanxi-chahaer-hebei daily 序言 1 序言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随即开始。根据中共中央的部 署和决定,1937 年 8 月下旬,八路军 115 师、120 师、129 师先后开赴华北前线对日作 战。1937 年 9 月,平型关大捷之后,按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115 师政训处主任罗荣桓 率领师政治机关组成的工作团在五台等地协同中共地方组织积极开展群众工作。10月 , 八路军 115 师副师长兼政委聂荣臻率 115 师一部按中央命令在河北、山西、察哈尔三省 边界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他们以五台为基地,分兵向察南、冀西 等地发展。所到之处,在中共地方党组织的协助下,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 日政权,打击日伪军,收复失地,很快打开了以阜平为中心腹地的抗日斗争局面。1937 年 10 月 21 日,中共晋察冀省委在阜平成立,11 月 7 日,晋察冀军区在五台成立。1938 年 1 月 10 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行政委员会在阜平成立。至此,位于平汉、正太、同 蒲、平绥四条铁路之间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基本形成。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它位于华 北的北部,包括当时热河、察哈尔省的全部、河北省大部、山西省东北部、绥远省东部 和辽宁省西部广大地区,处于华北抗战最前沿的重要位置,曾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 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自 1937年“七七事变”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创 建,到 1948 年 5 月晋冀鲁豫解放区合并,10 年间,前后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 个历史时期。无论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还是在解放战争期间,作为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在各方面的实践(诸如经济建设、 民主选举)都具有开创和示范作用,尤其是在新闻出版业上取得的成就更是令人瞩目。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对敌斗争是艰苦卓绝的,物质生活是艰难困苦的,但就是在 这样的条件下,报刊纷纷创办,图书大量印行,出版发行业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边区究 竟有多少出版发行机构,发行了多少图书、报刊,恐怕已经无法知道确切的数字。但据 统计,仅冀中区先后就出现过 250 余种报刊,从这一数字我们就能大概推测出边区出版 发行业的盛况。报社、出版社、期刊社、书店等都有出版发行权,只是由于实力所限, 有的机构拥有强大的发行网络,有些建有销售门市部,有些则完全依靠其他机构的发行 渠道。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2 晋察冀边区的发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别,有 公开发行、秘密发行,有内部分配、对外销售,有门市售卖、流动供应、随军发行,有 系统发行、散发,有征订、邮购、送货上门等。各种发行方式交叉使用,提高了发行量 , 扩大了发行区域。正是借助多种发行方式,边区的出版物不仅覆盖边区全境,还发行到 延安和其他兄弟根据地,有的还发行到敌占区、国统区、香港和世界其他国家。 就笔者掌握的资料来看,专门研究晋察冀出版物发行史的文章很少,或者只在一些 著作中有所涉及,但大多较为简单概括,更多的资料都散见于各种文章中。 中国共产党晋察冀出版史资料选编和河北出版史志资料选辑(第一至九辑) 是 当年晋察冀出版工作者的回忆文章,其中有一些当时的发行工作者的回忆,可以说这是 关于当时发行史的直接资料,但由于这些人大都年事已高,再加上时间久远,不同的人 关于同一件事的记忆会有不同,这就需要根据其他资料加以佐证后再利用。 晋察冀日报史中有关于其发行制度的介绍;此外, 论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 日报的发行工作是专门研究晋察冀日报发行工作的文章,其中对晋察冀日报 的发行制度、发行路线、发行机构都有详细的介绍。笔者论文中关于晋察冀日报发 行情况的介绍多参考上述两文。但这两文都是针对晋察冀日报的,并没有全景展示出当 时根据地整个发行全貌。 中国图书发行史中涉及到晋察冀时期的发行史,但很简略; 中国人民军队报 刊史中有关于晋察冀时期军队的发行史,但着墨不多。 邓拓 、 人民新闻家邓拓 、 沙飞传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等人物传记中也有所涉及。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即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 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全 面展现晋察冀时期发行业的盛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时的发行特色和发行影响。 第 1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概述 3 第 1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概述 1.1 出版物发行背景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是党领导下的以军事斗争为主的全面斗争,而要取得对 敌斗争的胜利,根据地的建设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取得 全面的发展。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发行业就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1.1.1 政治 中共中央对敌后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建设极为重视。为了建立既抗日又民主的根据 地,晋察冀边区确定了政权工作的基本方针: “进一步实施民主政权,建立起各级政权 的民主集中制,密切政府与人民的联系,使之更能成为统一战线的廉洁的地方政府,发 挥抗日政权的最大能力,以它的模范作用影响并推动全国各地政府进步。 ” 边区广泛地开展了民主政治运动,进行区、村政权民主选举,逐步加强和改造了基 层政权。各地还实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制度,改革了政权机构。这样当家做主的民主权 利,是晋察冀人民祖祖辈辈从未有过的,因此广大群众都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当时根据地实行的各项政策,正是因为报刊的积极宣传和广泛传播 才深入人心的,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1.1.2 军事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不仅重视加强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 而且非常注重加强边区的军 事建设。为了使部队彻底的巩固和较高度的正规化,军区在编制、组织、政治和思想方 面进行了大规模的整军运动。边区正规军建设的加强和部队的成长壮大,为巩固发展抗 日根据地,粉碎敌人的“扫荡”,准备了一支坚强可靠的武装力量。 在抗日战争时期,军事斗争成为根据地的重中之重。在这种特殊的战争状态下,边 区的出版发行工作者坚持“游击出版”、“游击发行”,用笔做武器,与敌人进行斗争。 各种媒体都围绕“抗战”这一主题展开宣传,一方面报道军事斗争情况,让群众及时了 解战况;另方面传播各种战争知识和方法,提高军民战斗力。 1.1.3 经济 经济建设是坚持长期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巩固与扩大抗日根据地,发展根据地各项 事业的物质保证。抗日战争爆发后,边区经济遭受敌寇极大破坏;同时,边区处于敌人 的包围之下,一切军需民用都要自给自足,于是边区确定了战时经济建设方针和政策,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4 在边区实行减租减息、合理负担和废除 30 多种苛捐杂税的同时,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 农业、工业等生产建设。 晋察冀边区经济建设的目的就是摧毁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制度,创建新民主主义 的经济制度。在减租减息后,敌后根据地的封建经济制度已经被大大削弱,贫农和中农 的生活日益改善,边区经济走上了发展的新方向;由于敌后根据地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封 建经济的束缚, 小手工业和农民家庭副业日益恢复和发展; 商品经济的比重也日益增长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边区逐步走上经济独立自主的道路。 1.1.4 文化教育 “七七事变”后,由于敌人的摧残破坏,各地的小学、中学、师范等文化教育事业 陷入混乱和停止状态。恢复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 门,也是边区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为此,边区确定了文化教育建设的基本原则,制定 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计划。 边区普遍发展了小学、中学,实行普遍义务教育,使所有儿童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同时,开办冬学、夜校,村村办有“扫盲班”,帮助不识字的农民学文化。晋察冀还创 办了华北联合大学和抗战建国学院两所高等院校,培养了大批各类干部。 边区的新闻出版、群众的文化生活等文化事业也日益兴起。新闻出版工作是文化战 线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各种出版物成为抗战新文化的传播者,成为党各项政策的宣 传者和鼓动者。在群众文化生活上,最活跃的是诗歌创作和戏剧工作。边区的文化工作 者,结合火热的斗争生活创造了很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戏剧、诗歌和美术作品,对教育团 结群众、普及抗战文化及宣传党的政策都起了重要作用。 边区欣欣向荣的各种文化教育活动,开创了根据地健康向上的风气,使得根据地不 仅是政治上最光明的地方,也是文化上最先进的地方。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新闻出版 业汲取了丰富的养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2 出版物发行种类 晋察冀边区出版物的种类,包括报纸、期刊(包括画报) 、图书以及各种单页的宣 传品。 1.2.1 报纸 边区的出版业发行业首先是从报纸开始的。从刊登内容划分,报纸包括政治、文学 艺术、教育、经济、军事状况、时事新闻以及根据地建设的其他方面。概括起来,报纸 主要分为综合性和专门性。从读者对象方面划分,可分为党员报纸、部队报纸、青年报 第 1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概述 5 纸、教师报纸、工人报纸、敌占区群众报纸、敌伪报纸等。 根据地大多数报纸限于当时艰苦的战争环境及办报条件,办得十分简陋,不少是用 蜡纸刻写后油印发行的。各级党委机关报(主要是区级以上)在人力、物力方面相对要 好些, 所以出版比较正规, 编辑质量及印装质量都令人称道, 成为根据地的代表性报纸 。 在根据地所有报纸中,晋察冀日报 (其前身为抗敌报 )最具代表性,其发展 步骤代表了边区出版发行业的完整历程。 晋察冀日报是中共晋察冀中央局的机关报, 1937 年 12 月 11 日创刊,1948 年 6 月 14 日终刊,坚持出版 10 年 6 个月零 3 天,共出 版报纸 2845 期。它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创刊最早、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也是 晋察冀边区最大的出版发行机构,成为晋察冀边区党和人民对敌作战的重要宣传武器, 成为一面不倒的战旗。在敌后物资极端匮乏、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晋察冀日 报创造了出版发行史上的奇迹。 1.2.2 期刊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地的期刊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从刊登内容划分,涉及 政治、理论、文艺、教育、经济、军事(战争) 、时事新闻以及根据地主要工作方面。 从刊期上划分,可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以及不定期之刊物。从编辑方式角度 划分,可分为综合刊物、专门刊物、特辑、别集、文艺刊物等。从读者定位方面划分, 可分为青年读物、领导读物、部队读物、教师读物、通讯员读物、妇女读物等。从开本 角度划分,可分为 16 开本、24 开本、32 开本、64 开本、小型等。 根据地众多的期刊中,最有代表性、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晋察冀画报了。1942 年 5 月 2 日, 晋察冀画报社正式成立。在画报社初创时期,报社人员战胜了物质的 匮乏,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终于在 1942 年 7 月 1日出版了第一本晋察冀画报 。 画报的出版受到各方关注,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发消息说: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于 今年 7 月创刊晋察冀画报 ,其装潢之美观,印刷之精致,可与战前大城市内所见的 画报杂志相媲美。正像该刊发刊的话所说: 刊行这样一种画报虽是件小小的工作,但 是在边区还是开拓的创举,在目前困难日增、经济更艰难的条件下,晋察冀边区能出 版这样的刊物,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自力更生的模范晋察冀边区的光荣” 1.2.3 图书 综合各种资料可知,根据地所出书籍,从内容分类上看,主要有:1.马列主义著作 ; 2.中共中央领导人著作;3.中共中央的方针、路线、政策方面的著作;4.根据地党政军 建设方面的著作;5.学校教材(课本) ;6.文学艺术书籍;7.地图;8.连环画;9.领袖画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像;10.年画。 从 19381942 年抗敌报社出版图书种类,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当时图书发 行种类。 1.3 出版物发行数量 晋察冀边区在其存在期间(1937.111948.5)究竟出版发行了多少种图书和报刊, 总印数是多少,由于历史原因,至今尚不可能作出一个准确的统计数字。在此,我们只 能从现在能够看到的一些出版统计数字大致窥测当时的出版发行情况。 晋察冀日报社作为边区最大的出版发行机构,其发行的书报刊数量可以成为边 区发行成就的一个缩影。 1939 年 1 月中共北方分局成立后,分局决定扩大抗敌报 ,社内成立编辑部、出 类别科数数量(册) 政治41183982 军事1828210 论党953313 社会科学2297668 哲学512286 文艺1121998 杂志9404576 一般读物516928 对敌宣传14129869 音乐116889 医学23000 其它948925 文化教育1095563 合计1561113207 此统计表引自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 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中 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 版,第 3637 页。 第 1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概述 7 版部、经理部等业务部门,还单独成立了晋察冀通讯社。1939 年至 1940 年两年间,报 纸发行量由 6000 份增加到 2.1 万份,出版的抗战新书增加到 180 多种,7.16 万册。 1938 年至 1942 年的 5 年时间里, 晋察冀日报社出书 156 种,总印数为 1113207 册, 平均年出书 40 余种。 其中政治类书籍占总出书种数的 80%以上。 又据资料显示,1940 年, 晋察冀日报累计出书 716000 册,326.9 万字。1941 年,报社共出书 257544 册。 1942 年,报社出书 201779 册。 1944 年, 晋察冀日报社年出书约 150 种,每册平均 70 余元。 晋察冀日报社在驻张家口期间(1945.91946.10) ,以报社和新华书店晋察冀 分店的名义共出书 96 种。其中自编 35 种,翻印 61 种,印数为 57.6 万册。平均每种书 印 6000 册, 平均每 4 天出一种, 有时一天即出书 8 种。 发行本版和外版书刊近 400 种200 万册。以社会科学和时事政治读物为最多,约占 24%;其次为文学艺术类,约占 21%; 儿童读物及通俗读物占 17%;文教类占 15%;杂 志及图片画册占 13%。 1946 年 11 月 1 日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成立后的一个月, 新民主主义论 、 论联 合政府 、 论解放区战场三本书,竟销售近 30000 册。 1947 年,晋察冀新华书店出书 88 种,307800 册;文件类 22 种,58580册 ( 份 ) ; 期刊 7 种,37980 册;课本 17 种,237000 册;其他文件 17 种。 据 1947 年 8 月 26 日报道, 新华印刷局在立功运动中成绩显著, 两个月印出书籍 44 种,共 420 万页,超过计划 50%。 晋察冀日报社从成立到终刊,10 年(19381948 年)中编成“战史三千页”, 出版书刊约 500 种,经售、发行的书刊达千种以上,发行数十万册。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晋察冀日报史m,人民出版社,1993 年 4 月第 1 版,第 51 页。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晋察冀日报史m,人民出版社,1993 年 4 月第 1 版,第 599 页。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晋察冀日报史m,人民出版社,1993 年 4 月第 1 版,第 491 页。 智良俊: 晋察冀新华书店在张家口的一年m, 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出版史资料选编, 第 122123 页。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 中国共产党晋察 冀边区出版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 版,第 107 页。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晋察冀日报史m,人民出版社,1993 年 4 月第 1 版,第 516 页。 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晋察冀日报史m,人民出版社,1993 年 4 月第 1 版,第 392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8 边区其他出版发行机构的发行数量也可以佐证边区的发行成就。 1940 年, 晋察冀区 25 个县为配合边区民主大选举运动, 就出版各种报刊 100 余种 , 如阜平的大家选 、唐县的民主报 、曲阳的民选 、定县的民主洪流等,发 行量达 10 万余份。 1941 年,根据地五专区为展开文化宣传战,成立了前卫出版社,大量翻印对敌宣 传品,定期出版前卫通讯 、 前卫画报等。仅 1941 年,前卫出版社就出版干部教 材 8 种,2 万册;民众教材 2 种,10 万余册;各种图表计 5 种,13600 份;文艺读物 3 种,2400 册。同时印制出版了对敌宣传品、传单、小册子计 15 万份。 1942 年 3 月至 6 月,根据地展开了第二期对敌政治攻势,为此印刷宣传品 248 种, 130 多万份。 “据不完全统计,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仅专区以上就办 起了 400 余种报刊。编印图书 500余万册。” 1947 年,据不完全统计,冀中年画研究社共出版年画 380000 多张,计有白毛女 10979套、 夫妻识字3200张、 翻身图3200张、 逼上梁山4978张、 开展爆破 运动2000张、 农历图23024 张、 农家十二月6502 张、 送郎参军4000 张。 1942 年 7 月1948 年 5 月, 晋察冀画报社出版发行数量如下: 页,第 492 页。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 中国共产党晋察 冀边区出版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 版,第 165 页。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 中国共产党晋察 冀边区出版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 版,第 21 页。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 中国共产党晋察 冀边区出版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 版,第 135 页。 顾棣,方伟: 的光辉战斗历程m,载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编: 纪念我们的先 驱,学习历史的经验 ,第 5657 页。 第 1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发行概述 9 1.4 出版物发行范围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根据地的出版发行工作面临极大的困难,为此根据地各区、 各地创办不同层级的报纸,争取覆盖各个层面和区域,扩大传播影响和范围。同时,在 根据地出版发行工作者的努力以及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出版物的发行范围除了边区外, 还延伸到延安、晋绥边区、晋冀鲁豫边区甚至日占区、国统区和其他国家。 早期的根据地报纸基本没有专门发行机构,靠军队捎带或通过军邮邮寄,在地方上 名称期数总发行量 晋察冀画报13 期32000 份 丛刊4 本20000 份 毛主席近影集1 本5000 份 季刊1 期5000 份 增刊(单页)3 期12000 份 月刊(单页)3 期3000 份 旬刊(单页)6 期30000 份 摄影新闻(单页)4 期40000 份 号外(单页)4 期40000 份 半月刊(单页)2 期20000 份 画刊(单页)44 期440000 份 解放画报2 期4000 份 时事专刊1 期2000 份 连队丛刊1 本10000 份 长片2 套15000 份 摄影网通讯17 期2040 份 摄影常识1 本2000 册 摄影小丛书4 种1240 册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则沿村传送。“沿村传送”是根据地在特殊环境下的创造性做法,即由报社驻村的村政 府派人传送到四邻村庄,再由他们传到下一个村庄,一村传一村,一直传到读者手中。 这样的发行方式限制了出版物的覆盖范围,但随着交通站的建立与壮大、新华书店及其 代销点的扩散,发行区域几乎覆盖了边区全境。 我们的出版物也传播到敌占区和国统区。对敌占区的书报发行,主要利用城工部和 敌工部等秘密发行渠道,秘密地将抗战书报运进敌占区。对国民党统治区以及世界其他 国家的发行工作,则主要靠往来的中外人士捎带。 对对延安和其他根据地的书报刊由党建立的秘密交通线传送, 如中共中央北方局就 开辟过从阜平西至延安、南至太行、东至冀中、北至平西、平北、冀东等地的秘密交通 线路,负责党内文件、党刊等的传递。 晋察冀日报大事记编写组编: 晋察冀日报大事记 ,群众出版社,1986 年 5 月第 1 版,第 79 页。 第 2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的发行动因 11 第 2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的发行动因 2.1 繁荣的出版业奠定了发行业的发展基础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享有言论与出版的自由;同时,各机关团体都把报 刊、书籍当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组织团结群众的重要手段,亦当作对敌作战的武器, 所以各种出版发行主体纷纷建立。边区究竟有多少出版机构,恐怕已经无法知道确切的 数字,仅冀中区先后就出现过 250 余种报刊,仅从这一数字我们就能大概推测出边区出 版业的繁荣局面。 边区新闻出版业的繁荣源于“全党办报”思想的指导。为贯彻这一思想,边区的党 报遍地开花,各级党委都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1944 年 4 月 22日, 晋察冀日报刊载 的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一文,对根据地全党办报思想作了比较深入、全面、细致的 阐述,并提出了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现摘录如下: 第一,必须从思想上动员全党,使其深刻认识,党报是全党教育与组织群众的集体 事业,任何对党报不关心不帮助的观念都是错误的,都是对党不负责任的。各级党委不 仅要把党报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上,而且要善于利用党报来指导工作。 第二,各级党委必须亲自下手,抓紧本地区的中心任务,联系到各种斗争,有计划 地组织通讯工作。负责同志并应亲自参加写作或协同搜集材料。在部队方面,无论军事 政治干部,都应负责给党报写稿,必须克服“军事干部只管拿枪打仗,不管拿笔宣传” 的错误观念。 第三,各级党委必须加强通讯工作干部的思想领导,与工作中的具体领导。中心通 讯小组必须建立与健全起来。只有培养出来大批的工农通讯员,与为工农兵服务的 知识分子通讯员才能使党报进一步与广大群众结合起来。 第四, 我们的党报所以不同于资产阶级报纸的基本特点, 就是我们不仅有专业记者 , 而且更加万分重要的,就是我们还有广大的与群众血肉相联的非专业的记者。这两者必 须是互相结合着的。 第五,党报有了充实而生动的内容,还必须依靠全党的努力,帮助发行推销,广泛 组织读报工作。并随时倾听党内外的意见与批评,呈报上来,以便党报不断地改进。总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之,我党已成为广大群众性的政党,我们有了公开的党报,它应为全党所珍重与爱护。 我们一定要把群众的意见集中到这里,然后经过它的宣传鼓动,拿到群众中坚持下去。 在“全党办报”的影响下,军队系统推行“全军办报”,各级部队刊物也不断创办。 此外,在边区自由民主的氛围下,各种群众团体甚至个人都创办自己的出版物。当然, 不仅报纸出版工作受到普遍重视,期刊、图书的出版工作同样得到关注,大量的图书、 杂志也广泛流传。 边区繁荣的出版业客观上要求发行业必须不断发展。出版物要实现其宣传目标,必 须拥有相对广泛的有效到达区域,因此,发行工作是实现传播目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 节。出版物印刷出来后,如果送不到读者手中,就等于没有出版;只有送达读者,才有 可能实现传播作用。因此,边区新闻出版的巨大生产力,需要发行渠道的承载力不断提 高,需要发行的触角深入到边区的各个角落以及边区外面的广大区域。 2.2 党的领导明确了发行业的发展方向 在抗日战争期间,不论是党中央还是晋察冀党委对出版发行工作,都先后做出多次 重要决策和指示。晋察冀根据地的出版发行业是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和成长起来的。 1939 年 3 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建立发行部的通知 ,为了适当的散发、分配与 推销党的出版物,统一对于各种发行机关的领导,打破各地顽固分子对我党出版物的查 禁与封锁,研究各种发行工作的经验,特决定:从中央起至县委止,一律设立发行部; 发行部在必要时可成立发行委员会;各级党委应动员一批有发行经验的同志担任发行工 作;发行部应与党领导下的各种交通机关的负责同志取得密切联系;等等。 1940 年 9 月 10 日,中央发布关于发展文化运动的指示 ,指出“要注意组织报纸 刊物书籍的发行工作,要有专门的运输机关与运输掩护部队,要把运输文化粮食看作比 运输被服弹药还要重要”。 1939 年 12 月,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明确规定:分局各级区党委、地、县委设发行科, 支部设发行小组,领导各级发行工作;党的公开书报发行,完全经由抗敌报社发行 系统; 抗敌报社在各分区设分社(一至两个) ,在各县设派报社,区及支部设发行员 , 抗敌报社有权按行政系统检查各级发行工作;分局设发行工作委员会,由分局发行 赵国臣、杜庆云、吴述检: 邓社长关心发行工作 ,载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人民新闻家 邓拓m,人民出版社,1987 年 8 月第 1 版,第 372 页。 高信成: 中国图书发行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12 月第 1 版,第 379 页。 第 2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的发行动因 13 科长、区党委发行科长、 抗敌报经理部长布置并检查发行工作;等等。 聂荣臻司令十分重视党报的发行工作,在 1940 年曾写信指示:我们除希望报社本 身发行工作加强其组织外,尤其希望县以下党组织能够把发行工作重新整理加强起来。 必须了解这一工作不是我们党组织里的附属工作,而是党的宣传与组织工作,党的重要 工作。要把这一工作看作输送子弹到最激烈的战线上去。 邓拓主持抗敌报社的工作后,千方百计拓展发行业务。他曾说,报纸是指导各 条战线战斗的重要武器,如果送得慢,就可能影响我们消灭敌人;如果送得快,每一张 报纸就要起很大的作用。 1940 年夏天, 北方分局举办了短期发行训练班, 中央发行部从延安派来检查指导工 作的向舒保、许光庭讲课。训练班的学员结业后大多分配到报社发行系统,成为边区出 版发行工作的骨干。 1941 年 4 月 20 日, 北岳区党委下发了 第十五号通知 , 专门对发行工作给予指导 , 通知规定:“专区以下发行工作由地委负完全责任,并向县区切实布置,严格检查,普 遍建立专区到县的干线及县到区的支线之发行站。 ” 1945 年 10 月 8 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宣传部在关于全党办报新任务的指示中, 对发行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各地发行工作可统一于新华书店,各县设支店或书报派 消处,发行干部及经费,尽量统筹自给,走上企业化,提高发行干部掌握工作的能力, 使之适合党报新需要。 ” 2.3 群众的拥护是发行业的发展源泉 边区出版发行事业是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发展起来的,同样,它的发展更离不开广大 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根据地报纸的发行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群众,民众的支持掩护和帮助 是其发行的深厚基础。 战争时期,尤其是根据地被敌分割、山地村庄分散的条件下,报纸的发行成了一个 转引自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 中国共产 党晋察冀出版史m,1991 年 6 月第 1 版,河北人民出版社,第 311 页。 赵国臣,杜庆云,吴述检: 邓社长关心发行工作 ,载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人民新闻家邓 拓m,人民出版社,1987 年 8 月第 1 版,第 371372 页。 转引自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 中国共产 党晋察冀出版史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 月第 1 版,第 322 页。 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山西省新闻出版局出版史志编委会编: 中国共产党晋察 冀出版史m,1991 年 6 月第 1 版,河北人民出版社,第 101 页。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大难题。报纸除依靠军邮之外,主要由群众沿村传送,后期报社自办发行时就更多地依 赖群众掩护、分送。交通站的设立和巩固、交通员的补充,同样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很 多报社的送报员“情况特别紧急,就把报纸暂时坚壁起来,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当地民 兵和老乡一起打游击,待敌人撤退后,取出报纸继续投送”。如果群众不带路、不帮助, 不掩护,在困难的条件下,根据地报纸根本无法保证发行。对此,邓拓曾有一段概括: “我们的发行工作是依靠群众发展起来的,依靠着广大群众对报纸的爱护,才能使我们 的报纸传递到读者手里。最初我们还没有建立发行组织的时候,完全是依靠群众沿村转 送的办法把报纸送出去的。由此可见,如果没有群众做依靠,大量报纸的及时运送是不 可能的。至于战时对发行工作的坚持,那就更要依靠群众的帮助和掩护了。 ” 1940 年夏,日寇伪造抗敌报潜入边区散发,企图鱼目混珠,混惑视听,以破坏 报纸在群众中的威信,同时派人破坏印刷,阻止报社物资运输和报纸的发行。报社发表 社论呼吁边区各界给予报纸以更多实际的援助,与敌寇及一切民族败类顽强奋斗到底。 边区工、农、妇、青抗日救国会和抗敌后援会,立即联名寄给报社一封号召书。各团体 一致号召边区 1200 万人们“要拥护它,爱护它,保护他,帮助发行,帮助运输,多看 报,多给它投稿,帮助它进行对敌斗争。 ”广大读者纷纷响应,给予报纸很大的支持。 2.4 发行人员的奉献精神是发行业的发展力量 边区发行事业的成长壮大离不开发行员、交通员的辛劳奉献乃至流血牺牲。在敌后 游击战争的环境下,他们不仅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从事繁重的工作,工作中还时时面临 生命危险。但他们无怨无悔,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书报,跋山涉水,穿过敌人的据点, 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冒着牺牲的危险,把文化粮食送到读者手中。 在战斗频繁、交通不便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发行工作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发行工作 一直坚持下来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发行员、交通员功不可没。但他们也付出了 极大的牺牲,仅晋察冀报社的十年间牺牲的 55 位同志中,就有 12 名发行员、交通 员。 发行科科长罗军, 1941 年 7 月在敌机轰炸灵寿陈庄门市部时, 他因指挥群众防空而 中弹牺牲;同时被炸牺牲的还有发行员王吉贵。那年秋季日军的“扫荡”时,在平山县 滚龙沟南山包围了报社,发行员霍进礼在突围中牺牲;发行员赵明腹部受伤;交通员张 赵国臣,杜庆云,吴述检: 邓社长关心发行工作 ,载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人民新闻家邓 拓m,人民出版社,1987 年 8 月第 1 版,第 373 页。 第 2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的发行动因 15 吉唐在送报途中遇敌牺牲。8 月间,交通员李连福在送报途中,遇到山洪暴发,他为了 完成任务,强渡郭苏河,被洪水冲走牺牲。1943 年秋,长达 3 个月的反“扫荡”中,发 行员张春芳为了联系发行站的工作,被敌人夜间包围,牺牲在阜平县小水峪沟;交通员 李庆范在执行任务中夜间碰上敌人,被日军在肩上被砍了一刀,造成了终生残疾;交通 员安治学随报社队伍转移行军中与敌人遭遇,牺牲在灵寿县北营村。 新华书店晋察冀分店首任经理罗军就为发行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罗军是共产党 员,抗战开始后投奔革命圣地延安,在抗大毕业后,来到晋察冀边区,任中共中央北方 局机要交通科长,主管发行工作,1940 年主持过发行人员训练班。之后,调任抗敌报 发行科长,着手筹建新华书店,书店成立后担任经理。书店受到边区群众的热烈欢迎, 纷纷前来购书,但因为目标太大,引起敌人的注意。1941 年 7 月间,敌机大肆轰炸书店 驻地,罗军为了掩护书店同志转移,不幸被炸牺牲。 模范交通员李智同样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边区的发行事业。 李智, 河北省阜平县人 , 1933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 年春到抗敌报社当交通员,作为交通班的班长,李 智在工作中不怕苦与累,主动承担夜间送报任务。为使领导机关能及时看到报纸,只要 报纸一印好,不管白天黑夜,不管道路多么崎岖,环境多么险恶,立即背上送往几十里 外的边区党政军领导机关。 遇到下雨天他宁愿自己被雨水浇透, 也要保护报纸完好无损 。 李智曾说过:“当交通员不仅要能吃苦,不怕累,能背能跑,还要有点胆量,因为经常 夜里走路,有时还要通过敌人的封锁线。特别是敌人扫荡时,要会同敌人兜圈子, 把报纸送到读者手中。 ”1941 年秋,敌人对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报社坚持在敌人 包围圈中出报,他和另外一名交通员背上报纸,拿上手榴弹,冒着敌人的枪弹勇敢地冲 出包围圈。有一次,他连夜赶到军区司令部的临时驻地,可突然发现村口站着日本兵, 他赶快闪进一条山沟,敌人从后面追赶射击,他却凭借过去放牛羊练就的“爬山虎”本 领甩掉了敌人。他几天几夜没合眼,没吃饭,只啃了几个生玉米和生萝卜,终于把报纸 安全送到领导机关。1941 年,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于被评为“劳动先锋员”。在 1943 年的 反“扫荡”中,为抢救被敌人掠去的羊群,光荣牺牲,时年 31 岁。 赵国臣,杜庆云,吴述检: 邓社长关心发行工作 ,载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 人民新闻家邓 拓m,人民出版社,1987 年 8 月第 1 版,第 375 页。 吴述检: 怀念模范交通员李智同志 ,载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初版史志编辑部编: 中国共产党 晋察冀出版史资料选编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 年 4 月第 1 版,第 129 页。 河北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第 3 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出版物的发行机构 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自由民主的氛围中,在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重视下,各种出版 发行主体纷纷建立。 但这些出版主体的业务分工并不明晰, 他们往往兼具多种出版功能 , 不仅出版报刊,还编印图书,还可以成立书店等发行部门,如晋察冀日报社就是集 报社、出版社、通讯社、广播电台、书店于一身的综合出版发行机构。报社、出版社、 期刊社、书店等都有出版发行权,只是由于实力所限,有的机构拥有强大的发行网络, 有些建有销售门市部,有些则完全依靠其他机构的发行渠道。 边区的出版发行主体大 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晋察冀边区各级党委创办的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及其他独立书店; 晋察冀边区各级行政部门的出版单位; 晋察冀边区军队系统的出版机构; 晋察冀边区各种群众团体创办的出版单位; 文化合作社; 其他。 3.1 党报报社 1939 年 5 月, 中共中央在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 从中央局起一直到省委 、 区党委,以至带有比较独立性的地委、中心县委,都应该出版地方报纸。省委和区党委 以上都应该用各种方法建立印刷所,以便出版地方报纸,翻印中央党报和书籍小册子。 为了贯彻“全党办报”的方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县委、地委、区委以至省委都 把党报作为一个中心工作来抓,都或早或晚、或长或短、或油印或石印、铅印办起了自 己的党报,用来总结和交流经验、反映和指导群众斗争。各级党报报社在办报、办刊的 同时,还出版了大量的书籍。这些党报报社大都是当地最大的出版发行机构。 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于 1937 年 12 月 11日在河北阜平创办抗敌报 (1940 年 11 月7 日改名晋察冀日报 ) ,向全区发行。1938 年 4 月,改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