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置换镀铜的研究.pdf_第1页
化学置换镀铜的研究.pdf_第2页
化学置换镀铜的研究.pdf_第3页
化学置换镀铜的研究.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 镀 与 精 饰 第 2 3 卷第 4期( 总 1 3 9 期) i 文章 编号 : i 0 0 1 3 8 4 9 ( 2 0 0 1 ) 0 4 0 0 0 1 一 叫 化 学 置 换 镀 铜 的 研 究 陈永言 , 王瑞祥。 , 陈松。 , 戴盛世。 ( 1 武汉大学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 院, 湖北 武汉4 3 0 0 7 2 ;2 武汉风帆电镀技术有限公 司, 湖北 武汉4 3 0 0 l 5 :3 湖南浏阳九中, 湖南 浏 阳 4 l 0 3 2 5 ) 摘要 : 用电化学方法和扫描 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钢铁置换镀铜反应及镀层形貌, 结果表 明: 钢铁表面 的置换铜镀层总是 多孔的。加入增大铜 、 铁阴阳极极化的有机添加剂可以使镀层致密, 减 少孔隙总 面积 , 有利 于提 高铜 镀层 与基体 的结合 强度 关键词 : 化 学镀 ;置换镀 铜层 : 抑 制剂 中图分类号 : t qi 5 3 i 4 文献标 识码 : a i nv e s t i g a t i o n o n ch e m i c a l re p l a c e me nt co pp e r pl a t i ng chen yo ng y a n ,w ang ru i xi a n g。 ,chen so n g ,dai she n g s hi 。 ( 1 ch e m& i n v i r o n me n t s c i s c h o o 1 w u h a n un i v ,w u h a n 4 3 0 0 7 2 ch i n a;2 w u h a n f e n g f a n el e c t r o p l a t i n g te c h n o l o g y c o ,lt dw u h a n 4 3 0 0 1 5 ,ch i n a ;3 hu n a n li u y a n g no 9 mi d di e sc ho ol ,li u y a ng 4 1 03 2 5chi n a) ab s t r a c t :th e r e a c t i o n o f c h e mi c a l r e p l a c e me n t c o p p e r p l a t i n g o n i r o n s u r f a c e a n d p r o f i l e o f t h e c o a t i n g ha v e be e n i nv e s t i ga t e d b y e l e c t r o c he mi c a l me t ho d s a nd s c a n e l e c t r on mi c r o s c o py th e r e s ui t s s h ow t h a t t h e c o pp e r c h e mi c a l r e pl a c e m e nt c o a t i n gs a r e a l wa y s p or o u s ad di t i o n o f o r g a ni c a dd i t i v e s i nh i b i t i n g c o pp e r c a t h o di c r e a c t i o n a nd i r o n a no d i c r e a c t i on c a n i mpr ov e t he qu a l i t y o f r e pl a c e me nt c o a t i n g ke y wor d s:e l e e t r o l e s s pl a t i n g;c o p pe r r e p l a c e me nt c o a l i n g;i nh i bi t o r 1 引 言 不经过预镀镍或氰化镀铜 实现钢铁件在非氰 化物溶液中直接镀铜的表面处理工艺 , 至今仍然是 一 个 困扰 电镀 工作 者而 又 有重 大 实 际意义 的课 题 众所 周知 因为热 力学吉布 斯 自由能变 化小于零 , 电 极 电位较负的铁可以自发地将电极 电位较正金属铜 从 溶液 中置换 出来 , 形 成置换 镀层 。大 多数情 况下 置换镀铜层 与铁基体结合力差, 不能满足后续处理 或使用的要求 。李云峰等用添加丙烯基硫脲的酸性 硫 酸 铜溶 液浸 铜 , 实 现 了钢铁 件在 焦 磷 酸溶 液 中的 直接电镀一 2 0世纪 8 0年代初 , 国内又进行了浸铜 收稿 日期 : 2 0 0 0 0 7 2 d 作者简介 : 陈永言 ( 1 9 3 9 1 男 湖南浏 阳人 武汉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 维普资讯 2 j u i 2 0 0 1 pl a t i n g a n d fi n i s h i n g vo 1 2 3 no 4 的研 究 和试生 产 , 但未 见正式 报道 近年 来 , 在 气体 保护焊用钢铁焊条 的酸性硫酸盐镀铜生产中, 采用 了添加有机物浸铜工艺, 获得 了满意的结合强度 杜 晓及其合作者在硫酸铜溶液中添加葡萄糖酸盐, 实 现 了丙烯 基硫 脲 浸 镀 铜后 的钢 铁 件 在 其 中的 直 接 镀 王瑞祥- 报道 了钢铁件经化学置换镀铜处理 实现了酸性硫酸铜溶液中的镀铜或直接使用 本文 介绍用 电化学方法和扫描电镜( s e m) 研究化学置 换镀铜的实验结果。 2 实验方法 实验所用溶液均为分析纯化学试剂和二次蒸馏 水配 制。 极化曲线测量采用电位扫描法 , 扫描速度为 l 0 mv s 测量仪器为p i ne公司rd e 4型恒电位仪和 四川仪器厂的ty p e 3 o 8 6 型 x y记录仪 试验前溶 液通 高纯 n 处 理 2 0mi n 。 铜铁偶试验 用与文献: 1 介绍的相同方法, 如 图 1 所 示 的线 路记 录电流 随 时 间的变 化 , 铜 铁 电极 的安置用 自己设计的夹具, 保证实验过程中铜、 铁电 极 之 问 的 距 离 不 变 ( 1 c m) , 程 人 溶 液 的 面 积 不 变 ( 2 c m3 c m) 。 全部实验均在( 2 0 3 ) c下完成。铜 铁偶实验的紫铜试片厚 0 2 mm 纯度为 9 9 9 , 经 布轮抛 光 至镜 面光 泽 , 用 丙 酮去 油 再经 去 污粉 轻轻 擦洗、 水洗后立即使用。 铁试片为厚度 0 1 r a m 的冷 轧 0 8 f低碳钢, 金相砂纸磨 光至镜面光泽。将 质量 分数为 2 o n a oh溶液加热至 8 o c除油 使用时 取 出水 洗与铜 片一起装 上 夹具 水 洗 经质量 分数 为 5 h s o 溶液活化, 水洗后进行测试 田 i 铜铁 电儡电流 实验 示意图 3 结果与讨论 3 1 wk抑制剂对铜阴极反应的影响 众所周知 , 当电极电位负于金属 金属离子电对 的平衡电位时 , 就有金属离子的持续放电。 而形成的 金属沉积层的状态与 电解条件有关 可形成连续致 密 的镀层 , 也可形成 海绵 状沉 积层 。 在 浓度 极化 控制 下 特别是同时还有体系交换电流密度很大时 , 很容 易产 生疏 松 的结晶粗 大 的粉 末状 沉积 层 而 在 不出现严重浓度极 化, 同时体系 的交换电流密度小 因而 电荷传递极化的极化值大, 特别是有某些添加 剂存在的条件下 , 容易获得 晶粒细小连续致密的金 属镀层e v , a - 硫酸铜体系的交换 电流密度较大一, 铜 和铁之间的标准电极电位差较大 , 置换反应容易进 行 。 且往往受浓度极化控制 , 形成疏松的粉末状沉积 层 。 wk 抑制 剂是 一 种 复配 有机 物 添 加 剂 可 吸 附 于 铜 电极表 面 抑制铜 的 阴极反 应 , 减 小交换 电流 密 度 , 增 大 铜的 阴极极 化 。图 2展示 了 wk 抑制 剂对 硫酸铜溶液中铜在铂电极上阴极析出反应影响的实 验结果 。比较图 2曲线 1 、 2可以看 出, 加 wk抑 制剂 1 m l l, 铜的阴极过 电位增大约 2 5 0 mv 在 电位较 负电流密度较大时, 过 电位增加的数值略有 减少 其原因可能是铜沉积较快时新晶面的形成也 较快 表面抑制剂质量浓度较小或来不及建立吸附 平衡, 达不到足够大的覆盖度 。 极化达到极限扩散 电 一 昌 0 二。 。 1 o o 0 o 4 o 8 1 2 e v v 暑cu 基础溶渡 c u s o , 5 h: o l u 0 g l 一h s o 2 g i wk 抑制剂质量浓度 ( ml l) : 10 2一 i 0 3 5 0 41 0 o: 5 l 5 06 20 0;7 25 0 电位扫描速度 : 1 0 mv s 图 2铂电极上铜的 阴极极化 曲线 流区并有氢析出时, 曲线 1 、 2 接近重合 表明抑制剂 对氢的析出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当 wk 抑制剂 的质 量浓度达到 1 0 ml l( 曲线 3 ) 大电流密度区极化 增大值达 4 0 0 mv, 低 电流密度 区极化增大值较小 一 些 。 抑 制剂质 量浓 度进一 步增加 , 阴极 极化 继续增 维普资讯 2 0 0 1 年7 月 电 镀 与 精 饰 第2 3 卷第4 期( 总 1 3 9 期) 3 加 , 但增加 幅度很 小 , 曲线 6 、 7在小 电流密 度 区几 乎 不 能分辨 其差别 , 3 2 铜铁 偶试验 电极电位较负的金属将电扳电位较正的金属从 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形成金属膜层。 在置换层的形 成过程中, 包含了基体金属 的氧化溶解和膜层金属 还原沉积反应 然而和钝化膜形成过程不同 , 置换反 应 中基体金属的溶解产物不参加成膜 , 不是成膜物 质 。 因此, 在置换镀层的形成过程 中自始至终都要留 下一个传质通道 , 让基体金属溶解和溶解产生 的金 属离子扩散出去。 使得置换镀层与钝化膜不同, 是一 种不完整、 不连续的多孔膜 如果沉积金属与基体金 属的晶格常数相差较 大, 不能在基体金属表面外延 生长, 或因不能形成合金 或在基体金属表面很难形 成新的晶核等原因, 使金属表面的晶核密度很小, 置 换镀层和增长主要是晶核的长大, 形成与基体金属 结合不牢的疏松多孔沉积层 。测定铁在 c u s o 5 h o 2 5 0 g l+h: s o 5 0 g l溶液 中的电极 电位 变化表明, 电极 电位为铁的腐蚀电位 数值随时问变 化极小 , 没有观察到类似于金属钝化过程 中出现的 电位突跃, 更没有转变为所期望的表明铜层完整覆 盖的硫酸铜体系的电极电位值 , 因此 , 电位法完全不 能用 来研究置 换过 程 由于金属溶解, 其表面状态和真实表面积不断 变化 金 属在 活性 区的 阳极 过程 实验 的重现性 较差 。 大多数使用金属的标准电极电位负于氢的标准电极 电位, 因而金属电极过程往往受到氢析出反应的干 扰, 不容易将金属 阳极过程分离出来单独研究。同 理 , 也 难 以实 现 铁在 c u s o +h s o 溶 液 中阳极 极 化曲线方法的研究。 采用 c u f e电偶研究 c u s o 溶 液中铁置换铜反应过程 , 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图 3为 wk抑制荆对 c u f e电偶电流影响的 实验 结果 。从 图 可 以看 出 , 在未 加抑 制 剂 的 cu s o 溶液中, 电偶电流微微上升 , 1 0 s 时达到峰值, 峰值 电流达 6 0 ma, 然后 缓慢下降, 5 m n之后仍 有 3 5 ma, 表明这种置换沉积的铜层疏松多孔 , 铁的溶解 仍可以很大的速度进行。当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wk 抑制剂时( 曲线 3 、 4 、 5 ) , 电偶电流很快( 2 s s ) 出现 峰值电流, 峰 电流值也小得 多( 近似 2 4 ma) , 然后 电偶电流迅速下降 在 5 5 6 0 s时有一拐点 , 之后 达到较稳定的数值 。 在实验记录的 3 5 rai n内保持 ( s 5 0 2 ) ma不变, 预示 在 l rai n后铁表面 已经 形成了一层较致密的铜层 抑制剂质量浓度增大 , 峰 电流值下降 , 稳定电流出现的时间略有缩短 宴验表 明其质量浓度达到 1 0 ml l就有较好的效果。 考虑 到连续生产中抑制剂的消耗 , 其初始质量浓度为 1 5 ml l是较好的选择 溶液体系 = c u s o 5 h o 1 o o g l; p h一1 5 wk抑制剂质量浓度( ml l ) : 1 0;2 1 0;3 5 0; 4 1 0 0j 5 1 5 0 圈 3 锕 铁电偶 电诫奠时 问的变化 化学镀铜水组成为 c u s o 、 h s o 和几种有机 物, 加入不同质量浓度 wk抑制剂后铜铁 电偶电流 的变化如图 4所示 在所有实验溶液 中电流都表现 出很快上升, 其时间可能仅是 电极放人溶液速度和 记录仪响应造成的滞后, 紧接着电流指数性地随时 间增长而下降 , 下降速度 随抑制 剂质量浓度增加而 增加。几秒钟后各体系 电偶电流值下降到一个很小 的数值, 维持基本不变。 表明铁表面形成了很致密的 铜层 。 表 i 列出了 s ml n时各体系的电偶电流值 。 1 o ml l 和 1 5 m l抑制剂质量浓度的电偶电流一 时间 曲线几乎重合 , 图上不便描出。 围 4 化学键 锕水 中铜铁 电偶电流的变化 维普资讯 pl a t i n g a n d fi n i s hi n g 表 1 化学镀 铜水 溶液 1 0 0 ml 儿 中 5 mi n时的电偶电流值 序 号 抑制剂质量浓度 ( m1 儿 ) 电流值 ( ma) 1 0 2 6 1 0 2 2 5 0 21 4 1 0 0 21 5 1 5 0 2 o 试验溶 液 化学 镀铜 水 1 0 0 3 3电子 显微 镜的测试 结果 图 5 a 、 b为铁 试 片在 化 学 镀 铜水 中获得 的置 换 铜层 s e m 照 片 , c 为 铁 试片 在普 通酸 性 镀铜 溶液 中 置换铜 层 s e m 照 片 d为铜 片在 普通 酸性 镀 铜溶 液 化学镀铜水中置 换铜 层 ( i i l t t 参 考文献 r2 ) 硫酸铜溶液 中置换 铜层 ( 1 mi n j 中电镀铜 的 s e m 照片 。可 以看 出, 与硫 酸铜溶 液 中 置换 铜层 比较 , 化学 镀铜 水 中的置换 铜层 晶粒细 小 孔隙也少一些。镀覆时问长, 孔隙更少一些 但仍 留 下很多孔 ( 孔径约 0 5 ff m) 。 铜铁置换反应仍可通过 孔隙继续 进 行 甚 至铜 的沉积在铜 层表 面继 续进行 而铁 的 溶解 在 铜层 下 面不 断 扩展 , 将 起初 已经 与铜 层形成 了金属键结合的铁原子 ( 或原子团) 都溶出, 完 全失 去结合 强度 一 电镀铜层 ( 2 a d in: 】 0 mi n ) 结晶粗大 也仍有一些孔隙深及基体, 显然并不危及 结合力。 由此可以推论 , 结晶太小以及孔隙等还不足 说明铜镀层与基体的结合力 化学置换镀层与基体 的结合强度还有待进一步深人研究 。 化学镀铜水中置换铜层 图 5几种铜镀层的 s e m 照片 1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无氰镀铜l j 材料保护, 1 9 7 3 , 6( 1) 1 5 2 杜跷 , 曹渡, 戴彤孚 杜美墼 电镀工艺e j 材料保护 , 1 9 93 2 6( 11): 1 8 : 3 王瑞样 钢铁基体上用化学镀铜取代氰化物预镀 - a第六届海峡两岸表面精饰联谊会论 文集 c 沈 阳 : 沈阳表 面工程协会 , 1 9 9 9 , 1 】 2 _ 4 查全性 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e m 第 2版 北京 : 科 学技术 出版社 1 9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