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 中文摘要 中国历史题材绘画源远流长,作为古老的画种在周代已见端倪,随后逐渐发 展成熟。历史画有着不同于一般绘画作品的典型特征。本文从各个时期的社会背 景出发,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的萌芽、成长、鼎盛以及历史画的转变为 脉络,探究了古代历史画的发展面貌、表现技法以及艺术特征。随着时代的不同, 从壁画到绢画,从写意到工笔,再到中国画技法和西方绘画技巧融合的表现,历 史画都展现了它独特的魅力。由于历史画的政治特殊性,致使它在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的受到礼教思想以及众多因素的影响,但这并没有阻碍历史题材画的前进道 路。在本文的最后,通过历史画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表现方式进一步说明了历史画 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历史画作为历史的一种表现方法,要与时俱进,要能够 体现时代精神,再现历史的历史画永远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国家近些年也逐 渐加强对历史题材绘画的重视。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使人们对中国古代的 历史画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将古代历史画的创作特点运用到当代的艺术创作 中,不断的绘制出优秀的历史画作。 关键词:古代历史画;真实性;教化;审美;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 a b s tr a c t 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lp a i n t i n gg o e sb a c kt oa n c i e n tt i m e s t h ed r a wh a sf o u n di n t h et o m bm u r a l si nh a nd y n a s t ya sao l da g e dk i n do fp a i n t i n g s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p a i n t i n gh a st y p i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w h i c h a r ev e r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g e n e r a lf i g u r e s i n t h i sp a p e r , w ee x p l o r e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s k i l l st od i s p l a ya n dt h ea r tc h a r a c t e r so f 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p a i n t i n g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 i n gi t ss t a r t ,p r o s p e r i t ya n dr e c e s s i o ni n v a r i o u s d y n a s t i e s i nt h e 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f r o mm u r a l st od r a wi nj u a n ,f r o m i m p r e s s i o n i s mt ot h ef r e eb r u s h w o r k ,e v e n f r o m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a n d w e s t e r np a i n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t ot h ep e r f o r m a n c e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a i n t i n gd e v e l o p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b e c a u s eo ft h ed o s e d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h i s t o r i c a l p a i n t i n ga n d p o l i t i c s ,i ti sv e r yi m p o r t a n ti nb o t hw e s ta n de a s t f r o mt h es k i l lo fp u r ec h i n e s e p a i n t i n gt oe x h i b i t i o no fi n t e g r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 ,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p a i n t i n g p r o g r e s s e s i nt h ee n do ft h ep a p e r , t h en e ww a yo fh i s t o r i c a lp a i n t i n gt op e r f o r mi n m o d e mc h i n as h o w st h ea r t i s t i cv a l u ea n d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f u r t h e r l y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p a i n t i n g ,am a n i f e s t a t i o no fh i s t o r y , i sn e c e s s a r yt oa d v a n c ew i t ht h et i m e s ,i s n e c e s s a r yt ob ea b l et oe m b o d yt h es p i r i to ft h et i m e s i ts h o wt h ee x i s t e n c eh a si t s v a l u ea n dr e a s o n 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 so n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p a i n t i n g a f t e rr e a d i n gt h i sp a p e r ,h o p et h a tc a ne n a b l ep e o p l et ok n o wm o r ea b o u t i t ,a n du s et h i se x c e l l e n ts k i l l s i no u rd r a w st om a k e o u t s t a n d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p a i n t i n g s c o n t i n u o u s l y k e yw o r d s :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p a i n t i n g ,a u t h e n t i c i t y , a e s t h e t i c ,h i s t o r i c a lv a l u e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雨 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 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 ,二 学位申请人( 学位论文作者) 釜名:土堕墅 2 0 o 尹年岁月谚日 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 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 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住论文( 纸质文 本和电子文本) 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 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j - 二 学位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上蚣。蜇 2 0o j 年石月 目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 0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历史画是中国绘画艺术中的古老画种之一,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中国 的历史画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大量出现,现存的陶器、青铜器、墓室壁画及画像石 画像砖上面都有表现。由于历史画的特殊性致使它没有像花鸟画、人物画、山水 画那样被明确的界定出来,而是被划分在人物画、风俗画之中,但是随着历史画 自身的发展演进,它渐渐脱离了人物画的范畴,被独立分科。 历史画的出现最早是宣传教化的社会功用,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它的教化功能。 历史是由人类创作的,所以历史画的内容多以表现人物为主。随着人物画技法水 平的不断提高,历史画发展到隋唐时期便进入了鼎盛阶段,此时历史上出现了大 量的历史画作品和著名的历史画家。历史画也由最初“成教化,助人伦的功用 转变为具有较高审美特征的艺术作品。宋元以后,由于社会结构和人们审美情趣 的转变,逐渐把绘画的重点放在了花鸟画和山水画等文人画的领域,人物画发展 缓慢,致使对历史画的探究略显薄弱。但还是有一部分画家把花鸟山水等内容、 技巧融入到历史画中;同时,西方外来绘画的技法也影响了当时的历史画,为历 史题材绘画的发展增添了更多的元素。 作为上层建筑的历史画,不仅是具有一定艺术价值,同时也具有极高的历史 价值。它往往通过真实的历史瞬间,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从而 使人们认识真理,认识历史,认识现实。 历史画的发展在近些年逐渐被艺术家们重视起来,很多的艺术家也正在为中 国历史画的发展不断地努力着。目前对于研究历史题材绘画的书籍较少,在一些 中国绘画通史中只是单一的描述了古代历史画的一些代表作品,并没有对其艺术 特色和技法做详细系统的归纳。我希望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能够为对历史画感兴 趣的人们提供一些帮助。 o 张彦远叙画之源流,引自中国画论选读( 俞剑华注译) ,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7 年,第1 3 3 页 l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 第一章关于历史画的界定及其发展史略 一、历史画涵义及其界定 1 历史画的涵义 中国历史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古老的画种之一,既不同于山水画、花 鸟画,也不同于一般的仕女画、肖像画、风俗画等题材。所谓历史画,是以历史 事件、历史上各个阶层的人类生活和历史传统为题材的绘画。中国古代历史画有 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中国绘画史上所有以历史题材为摹写对象的图像;狭 义的指它所描绘的对象应该是特定时间,特定环境中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或某一社会现象,简单的说就是以图像的形式来记录历史的绘画作品。 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历史画有的是某一历史时期同代人创作的反映当时社会生 活、当时事件和人物的作品,对创作者来说,这些事件和人物还未构成历史的对 象,只是在今天人们的眼中作为历史画来解读的;还有的则是反映前一历史时期 的人物和事件的作品,它们作为历史画,对于创作者和当代人都具有鲜明的历史 性。 关于历史画,要弄清两个概念:一种是以强调历史的客观具体性、真实性, 以描写真正存在的历史人物和真正发生过的历史事件为描绘对象的纪实性历史 画;另一种强调创作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主观评价与自我理解,以此为基础表 现特定历史的绘画。 从古迄今,历史画以其独特的审美,在诸多画种之间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对古代历史画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2 历史画的界定 中国古代的分科方式不管是北宋画院将画种分为佛道、人物、山川、鸟兽、 竹花、屋木等六科;还是明代陶宗仪辍耕录将画种分为宿世人物、全境山水、 2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花竹翎毛等十三科的分法,都没有把“历史画”独立分科,历史画通常被认为是 “历史题材”的“人物画”。历史画作为艺术门类之一,必定具有某些非实用性的 价值,在人类还没有进入文明社会的原始社会里,人类意识形态还没有完全形成, 那时大量的岩画,壁画,只是一种功用性的记录方式或某种巫术形式,还远未达 到真正艺术所要求的某种非实用价值,只能视为一种准艺术样式。人类社会进入 文明之后,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描绘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对历史具有记录和表现 的作用,这些记录在中国历史中有史可查,能够使后人对过去历史产生一定的认 识,这样的绘画作品才属于历史画的范畴。 历史画毕竟不同于常规的画作,不是所有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都能称之 为“历史画”。严格的说,历史画要加入进历史、文化、观念等因素,并且要符合 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题材应该是能够反映古代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事物或重要的 历史人物。比如,康熙南巡图太平抗倭图等都是在当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中起重要作用的历史事件。其次是真实性,因为古代的历史不是艺术的虚构,不 能依据个人的喜好去随意改变,必须有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因此,从生活习俗 各个方面都必须具有时代的特征,我国古代的美术论著中早有论述,郭若虚图 画见闻志中指出“自古衣冠之制,荐有变更,指事绘形,必分时代。 也就是 说,不论是服装、发式,还是家居、兵器等等都应该是真实的。历史画的生命就 在于它是否反映了历史的本质真实,那些不真实的作品,终归抵御不住历史大浪 的淘洗。最后一点就是作品要具有艺术性。历史画是画,它必须能够接受观者的 的评断,使人观后经久不忘,从而引起观者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具有艺术性。 中国古代历史画的发展历程表明,历史画作为一种再现历史的绘画形式,既 要有很强的政治性,又要有真实性,更要有独特的艺术审美;三者不可偏废,每 一幅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历史画佳作,都是三者和谐统二的结晶。 嘲若虚图画见闻志( 俞剑华注释) ,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7 年8 月第1 版,第1 8 页 3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 二、中国古代历史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历史画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变化。每次历史上发生 重大的社会变革,就会直接影响当时绘画艺术的发展,特别是与政治因素密切相 关的历史画。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的改变,使历史画不论是在表现形式,还是在 用笔,用色,技法等各方面都产生变化,尤其是在内容上,历史画的创作与当时 的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对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画的认识,就必 须从历史背景入手,步步深入。 1 萌芽期 远古时期人类在山洞石壁上留下了大量岩画,刻着人们日常的狩猎活动和一 些动物的形象,反映当时的生存状态。新石器时期陶器上刻画的人面像、人首蛇 身像等反应了氏族的图腾崇拜。青海大通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折射出文明 的曙光。这些原始的绘画尽管不属于历史画的范畴,但却从侧面表明了早期人类 对自身劳动和生存环境的最早记载。 商代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呈现出狰狞神秘之感,反映奴隶主的权势和巫术宗教 的氛围,却独具浑厚庄重的古拙风格。东周时期的青铜器上也装饰了采桑、狩猎、 宴饮和攻战的图像,从多角度反映社会历史的面貌。 长沙出土的帛画进一步说明了绘画已脱离日常器物装饰的作用而成为独立的 艺术品种。其中显示出从神话、虚幻向现实和历史的过渡。 在原始社会到春秋战国这段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历史画正处于萌芽阶 段,尽管已经开始逐步注意到作品内容的情节和生活因素,但对事件因素的强调 还比较模糊。此时的历史画j 下在逐渐的将观念转变到以史为鉴上来。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画大量出现的时期,大多是以宣扬“忠孝节义勇”等思 想为主要内容,在山东、四川、河南等地保存的汉代画像石中较为常见。 4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2 成长期 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中国历史进入第个辉煌秦汉时划。秦始皇统一 六国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为中吲历史的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从造 型艺术中反映了时代的进步。秦汉日j 期不但有较大的宫殿建筑,同叫还有大量的 壁画、帛画、漆器、石刻画、祠堂等,从而使雕塑、壁画等艺术得以繁荣和精进。 公元前2 0 7 年秦朝灭亡,经过楚汉相争,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历 史上成为西汉。汉继秦之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农业、手工业、商业 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汉初数卜年,社会处于安定的状态,阶级矛盾缓和, 困富家足。同时,汉代丌辟了通往西方各国的道路,使东西方的经济与文化进行 了交流,在科学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汉代的绘画艺术提 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中困的历史画在这一时期开始篷勃发展。 幽i 洛日 曲汉鹤门宦 由于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在汉代绘画不 仅大量施于宫室屋字,亦大量施于陵寝墓室、 享学石阙。汉代习俗事死如生,以厚葬为德, 薄硷为鄙,而且借孝悌的声誉,还可以博取功 名。这就是使得装饰坟墓,为死者表彰功德 的绘画活动( 包括绘制被认为能引导死者灵 魂升天的帛画“非衣”) ,其规模和数量都达到 了空前高涨的程度,在官僚地主的坟墓中除 了贵重的玉器、铜器、陶器等物品。墙壁上 还出现了图画,石刻画像。这些图画和画像 石、画像砖的题材内容多为历史事件,为了 解汉代的历史提供了很高的价值。比如最典型的一幅为反映楚汉之争的西汉壁画 鸿门宴( 图1 ) 。1 9 5 4 年它出士于y 可南洛阳市西汉墓中。主要描绘公元2 0 6 年,刘邦军既定关中,使兵守函谷关。项羽定河北,率诸侯兵至西关,不可入, 攻破之。项羽进至鸿门将击刘邦刘邦谢项羽于鸿门,羽留宴,范增默使项庄舞 鬻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完 剑。意在杀刘邦,项伯亦起舞,以身掩护刘邦。继而樊哙带剑拥盾入军门,刘邦 始得逃脱的历史故事。整个画面人物布局紧凑t 主题明确。特别是表现这一紧张 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把每个人的内一心世界表现的恰如其分,栩栩如生。作者技 法娴熟,线条粗犷流畅,人物神态生 动自然。色彩以赭、黄、黑相间,对 比强烈,使画面充满生机。还有河南 密县打虎亭一号汉墓中室北壁的东 汉壁画宴饮百戏图( 图2 ) ,这幅 壁画,画面宽广,构图严谨,线条健 劲有力,并熟练地运用了平涂着色的 技法,描绘了我国汉代杂技表演的生 动场面。 圈2 宴饮百戏图( 局部 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在草创初期便承载着鉴善戒恶的教化功能。在汉武帝“独 尊儒术”后,历史画的教化功能更为加剧,为维护儒家礼教起了重要作用。武帝 时在甘泉宫内作台室,画天、地、泰一、诸鬼神。宣帝时又在麒麟阁墙壁卜图绘 功臣像。东汉明帝时,在南宫云台四壁上画中兴一十八将像。灵帝时亦曾于鸿都 门学中图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魏国的曹植在观汉画时说:“观画者,见三皇五 帝,莫不仰戴;见三季异主,莫不悲惋;见篡臣贼嗣,莫不切齿;见高节妙士, 莫不忘食;见忠臣死难,莫不抗节;见放臣逐子,莫不叹息;见淫夫妒妇,莫不 侧目;见令妃顺后,莫不嘉贵。是知存乎鉴戒者,图画也。”。由此可见汉代历史 画的教化功能何等重要。 汉代宫廷绘画已毁于战乱,荡然无存。而今,我们只能通过汉代墓室壁画、 画像石、画像砖中的经典画面窥见汉代历史画的基本面貌。汉代寓廷绘画在构图 上气势磅礴,人物造型和衣冠服饰较为程式化,多以单线平涂作为基本的表现手 法,但当时的历史画多注重线条的运用和墨色的表达。其线条流畅飞扬、洗练洒 。张彦远 所代名【目记卷,叙间之源流文物 1 l 皈杜t1 9 6 3 年5 月第1 版t 第3 砸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脱、简括放纵。色彩朴实典雅,用色鲜明,画面生动,充满生活情趣,人物的神 情动态也有一定的特征。由于汉代的哲人在论画时强调“君形者( 重神轻形) , 因此汉代的历史画多注重神态,而忽略了形象的描绘。 流传下来的大量图像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对我们了解 古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虽然这些图像处于中国古代历史画的稚拙 阶段,表现手法还欠精致,但需要强调的是画像石和画像砖代表了汉代造型艺术 的重要特色,对于后来历史画创作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秦汉是我国绘画史上承前 启后的重要时期,它为后来历史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鼎盛期 东汉末年,由于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阶级矛盾日趋尖锐,终于爆发了农民 大起义。经历无数的战乱年代,使广大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汉代以来取得统治地 位的儒家思想发生了动摇。而佛教却因宣传出世思想,大慈大悲,不杀不盗,宣 扬平等教义,一时间在社会上大为盛行,致使宗教内容的历史画得到很大发展。 秦汉时期的历史画大多出现在墓室的墙壁上,又或者出现在器物、画像石上 面。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画的创作渐渐扬弃了秦汉时期古朴稚拙的表现手 法,日益趋于精微细致,不再强调“君形论 ,而是注重“以形写神 。南齐画家 兼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宣称:“图绘者,莫不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 披图可鉴。 可见,此时的历史画的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同样受到了重视。各个 画家的作品也都有了各自的艺术特色。南朝画家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顾恺之,他虽 然和当时的画家陆探微、张僧繇,同被推为“六朝三绝 ,但风格不同,顾恺之作 画极重视人物性格的描绘。相传画维摩诘像,表现出“清赢示病之荣,隐几忘言 之状 。画裴楷像在颊上添了三毫,使得形象神明殊胜 。可见画家丰富的艺术想 象力及高度的艺术创作能力。 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引自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五( 俞剑华注释)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年出版 。王伯敏古画品录、续画品录,人民美术j i 版社,1 9 5 9 年出版 引自俞剑华注译宣和画谱,江苏美术出版社,2 0 0 7 年,第3 l 页 7 中国古代历把题材绘画探究 中田封建社会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长期混乱的局面之后,进入中原地区的少数 民族人们和汉族人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相互融合中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在这 种交流与融合f ,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隋朝统治中国3 8 年 的时问中,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在文化上综合了秦汉以后南北方发展起来的各 种艺术形式和表现方式,使中国出现了不少绘画名家和优秀作品,历史画在这一 时期的发展也接近繁荣期。因为历史画的题材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联系, 所以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历史画的发展方向。 唐代初期,为了巩固政治,发展生产,实行了均f = f | 制,租庸调法,使封建经 济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经历贞观之治以后,唐朝文教勃兴,圈威大振,在文化 艺术上的水平也达到一定高度,正如苏轼所况“智者造物能者述焉,非一人之 所能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艺,自三代历 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予美,文至于韩退 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是道子;古今之变, 天下之能事毕矣。”“这几句话道m 了唐代文学 艺术的高度发展状况。由于社会在一个长期内 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人们对现实生活充满信心, 这些促进了绘画艺术的全面发展与走向繁荣。 从唐代到宋元,中国绘画进入全面发展的 繁荣时期。唐代的人物画中已划分出描绘重要 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画杰作。一般 幽3 闶立本历代帝千图( j 萄部) 历史画对历史的描述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人物和事件。人物又包括肖像历史画和 情节历史画,事件历史画又包括具体事件和整体性事件。人物画除情节性历史画 外,肖像式的历史画也十分常见,它是把人作为历史中的一部分来看待的,如历 代帝王图( 图3 ) 。历代帝王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画家既注意到刻画作为 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 4 苏轼苏东坡题跋跋殳道子画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命运,成功在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为我们了解古代帝王历史做 了很好的形象描述。 历史画发展到唐代,在用笔上更加的讲究,人物神态的描绘更加细微,在绘 画理论的指导下,每位画家都有意识的增强了作品的审美功能和艺术个性,特别 是把前人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 :气韵、骨法、形似、立意、用笔 之间的微妙关系运用到创作中,使得当时的历史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这时的历 史画不再单纯是为了记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也不再只是为了宣传教化,而是 具有了极高的艺术价值。例如,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以及周文矩的重 屏会棋图和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画家李赞华射骑图和胡壤卓歇图 等都是杰出的历史画作。 此时不只是历史画创作的繁盛时期,而且关于历史画的理论也随之繁荣起来。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斜画之源流中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 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 他援引汉代“以忠以 孝,尽在云台:有烈有勋,皆登于麟阁。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留乎形 容,式昭盛德之事;具其成败,以传既往之踪”的典故,说明“图画者,有国之 鸿宝,理乱之纪纲”,他把历史画的教化功能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 4 转变期 历史发展到唐术,中央统一集权制已经衰弱,统治阶级内部互相轧与攻杀, 更加重了对人民的搜刮,使得民不聊生,因此造成了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唐 代灭亡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持续了将近八十年的分割局面。 直到公元9 6 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从此分裂局面结束,中国 历史又得到统一。赵匡胤建立北宋争权之后,由于长期的分裂战乱,人民迫切要 求安定,北宋的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政权,赢得民心,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 系列有利于社会生产的措施,致使在一百六十多年里封建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社 会稳定,经济繁荣,促进了美术事业的发展。此时反映现实题材的作品占据重要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俞剑华) 注释,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6 3 年 9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 地位。民族斗争的尖锐、激烈,又给历史画的创作注入了爱圈内容。北宋时期建 立“翰林图画院”之后“院体画”成为北宋绘画艺术的主流,历史画的发展志势 有所转变。虽然如此,在宋朝还足出现了不少的历史画名家及其杰作,由丁宋代 外国之初的动荡,画家不免产生忧凰之情,召唤古之幽灵以启示现实,因此这时 的历史画多是有感而发的。在院体画的影响下宋代的历史画带有了文人色彩,有 的借古喻今,有的表彰谏臣,有的眷恋故土,还有 的激励:l 气,如李唐的采薇图,陈居中的文 姬归汉圈等,都属于此类历史画作品。由保留下 柬的众多历史画来看,南宋以荫的历史画多为上笔 绢水,但南宋画家粱楷的简笔人物l ! ! l j 太白行吟幽 ( 罔4 ) ,以大写意的笔墨丰富了历史人物画的表现 语言,而且其中略带有几分隐逸超脱的诗意。 元代兴起文人画,文人画是以文人士大夫介入 绘画丌始的,他们大都是在仕途受阻,官场h ;得意, 兼济天下的政治理想破灭之后,心扶意冷,f 始转 向另一个极端,即所硼的“独善其身”。由于这些 劁 图4 粱楷太白行吟酗 文人士大夫不满现实只好寻求精神上的出路,他们把绘j 回作为白娱,自我表现 的精神调节手段。山水、花鸟画成了这种精神寄托的主要领域,他们寄情于山水 花鸟之间,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溶于云烟风物之中,追求。1 7 淡、超脱、自然的境界。 在文人山水画和文人花鸟画的映衬下,和现实联系紧密的历史画失色不少。中原 地区在宋代以后的五百年问或是处丁战乱、或是被外族所擎制,内忧外忠,文人 画家们再设有隋唐时期那样的创作环境,山水花鸟画成为画家钟爱的题材,借以 抒发情怀、逃避现实,历史题材绘画由此发生较大的转变。 元代之后文人画的发展与文人的生活状态,给历史囤创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些j f 作在内容j 。大都取a 文学题材,所以使历史i i i i j 更加文人化、文学化。如杜 单古贤诗意图、陈洪缓的屈子行吟图等。 ,广i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明清时期,虽然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主流地位,但围绕政权核心问题创作的 历史画也相继出现。由于政治统治的需要,皇室组织在宫廷中设专属绘画机构, 要求画师们为皇室绘制歌功颂德的历史画,以表现自己的丰功伟绩。这段时间中 国传统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到最繁荣的阶段,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也得到进一步 巩固与发展。这一时期画坛上名家辈出,在各种机遇的聚合下,创作了许多规模 宏大、气势磅礴的巨幅历史画杰作,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风貌,也 真实形象地记录了构成这一时代特点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较大篇幅的历史画 长卷康熙南巡图,在这幅图上共画了一万多个人物。当时欧洲传教士画家 把西方绘画技术带入清代宫廷,这一时期的历史画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如乾 隆南巡图万树园赐宴图。 此外,到了清代末期,画家任伯年的历史人物画唐太宗问字图和承天 夜游图,除了融合历代画家的画法之外,还参用了西洋画法,使画中人物造型更 加自然、传神。 历史画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通过洞察历史画发展的脉络和充足了 解当今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从秦汉时期历史画初见雏形到宋元以后历史画的转变, 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历史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发展创作历程,自有其时代的 和历史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更有各种创作条件的具备。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完 第二章中国古代历史画的题材划分及其功用 一、古代历史画的题材划分 历史题材绘 i i j 内容繁多,在中国古代具有广泛的生存基础和发展空闻,历史 i i i i j 受到上至宫廷帝王,下至民间百姓的普遍热爱与推崇,在中冈古代的绘画史j 二 占有席之地。由于历史画,l 存空叫的广泛,凼此它的题材较多。 1 以记载帝王的丰功伟绩为题材 历史画对于统治者具有:怍同一般的意义。因为历史画足为i 己载历史上的重大 市件或重要的历史人物而出现的,统治者为了宣扬自己的十功伟绩和治国平天下 的气度,t l 世人及后人景仰,就会命令当时的画师们绘制些能够表现帝王威严 的历史题材画。例如唐代阎点本就是表现当代重大政治事件o 专为王权歌功颂德 的代表画家。他创作的秦府十八学位永徽朝臣图等,都是典型的记载帝王 丰功伟绩的题材,这也与当时唐代为建立政权的宣传有很大的关系。此外,还有 清代的康熙南巡图和乾降郎世宁的乾隆南巡图、万树同赐宴罔部是以 宏大的场面柬展现召1 三的威严,以及在君王英明统治下国家的强盛富饶、百姓安 居乐业的盛世景观。康熙南巡幽和乾隆南巡图分别以康熙、乾隆两位帝土 南巡为题材,其中连绵不断的南巡队伍,前呼后拥的随从,自姓敬畏跪拜的场面, 圈5 康熙南巡幽( 局部) 都表现出帝王的庞大气势。画面 还反映了当时的风土人情,地方 风貌以及经济文化的繁荣景象。 由此,突显了皇恩浩荡、人心所 向以及国泰民安,生活富足的状 况,使世人观后不由的对当时帝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王的睿智圣明佩服的五体投地。 康熙南巡图( 图5 ) 继承了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长卷风俗历史画的优良 传统,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保持了路线和情节的连续性,突破了时l 刨和空 间的限制。这幅画的主要作者是当时山水画名家王晕,所以无论从历史价值还是 从艺术价值来看,都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作品。它的重要性是当时充斥清朝画坛的 一般的山水画、花鸟画所不能比拟的。 乾隆南巡图万树园赐宴图都是乾隆年间的西洋砸家郎世宁所做。由于 郎世宁是西洋画师,他不远万旱柬到中国,带柬了西方油画的绘画技巧,并且第 一次把西洋画与中国画紧密结合起来,使中国的历史画有了新的绘画语言。万树 园赐宴图借描绘清朝接待东归民族图尔跋特时精细讲究的排场、少数民族和满 汉官员的整齐列队以宣扬帝王对归顺民族的优待和赏识,更深刻的宣传帝王的宽 容政策和善待顺民的品质。 2 以表现古代道德典范为寇材 中国古代盛行儒家思想,整个社会都受儒家思想道德的统治,它是中华民族 文明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儒家教派为了宣扬自身的道德,以历史画作 为推广的手段,表现儒家思想忠、孝、节、义的美德。这种方法浅显易懂,又较 为直观,通过画面生动的展现出一些道理,促使人们按照儒家典范去要求自己。 体现儒家思想的画幅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尤为常见,如山东武氏祠的画 图6 顾恺之女史箴图( 局部) 像石内容主要描绘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宣 言儒教,技法别具一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更是出现大量表现妇女 仁智贤德的历史故事题材的画,例如顾恺之 的女史箴图、洛神赋、烈女仁智图。 女史箴图( 图6 ) 中的“女史”指宫廷妇 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 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史贤事迹撰女史箴, 以为鉴戒,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严警示”的名篇,顾恺之的设色长卷女 史箴正是据此编绘而成。第一段描绘冯嫒以身阻熊,护卫汉元帝的故事;第二 段画汉成帝、班婕辞辇的故事,颂扬后妃之德;第三段画岗峦重叠,人物射猎于 山间( 意思是日月有常、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维持中庸平和是明哲保身之举, 也是一种美德) 。第四段指人只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劝诫应重内德修养: 第八段意为若想尊贵,必须谨言慎行,尤其要“慎独”;第九段指宫廷女官在劝导 嫔妃们慎占善行,普天f 女子也可以此为鉴。 烈女仁智图( 图7 ) 则是根据汉刘向所著古列女传人物故事而创作, 内容表述了儒家的道德思想,坝扬标榜了 妇女的明智美德。以图像的形式抨击了贾 后的不检点行为。顾恺之在这幅画中很好 的把握了形神关系的处理,把形神的关系 转换为风骨的哭系,突出了“线群”的表 现功能。人物造型趋1 二清瘦,结构清晰。 在处理人物关系和性格神态时,顾恺之做 了精细的刻画,利用人物眼神与人物动态 行为的联系进行综合表现。 3 以描绘宗教故事为题材 圈7 顾恺之烈女f 智凹 历史画在中国的发展和宗教关系紧密。描绘宗教内容的历史画不同于儒家思 想的历史画,它并不将自己的思想直接的表现在画面中,而是将绘画作为记述宗 教领袖及信徒的生平,描绘与宗教有直接关系的重大事件为手段,宣扬是传播宗 教思想,如敦煌壁商j 中的历史故事画萨堙王本生以及反映佛教生活的六祖 挟但图,记述佛教局势刻苦修行的月霞访庞居士图等。宗教题材在自身发展 的同时,伴随着世俗化的倾向更好地融八历史生活。宗教题材世俗化是唐宋时期 罗一半历史j j 叙事,酶南版祉,2 0 0 6 年9 月,第7 0 页 1 4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的重要现象,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化城喻品、法华经变等在内容和 技巧方面都更多地接近甚至取材f 现实生活,其中既包含了宗教范畴,也可以窥 见世俗生活家喻户晓的种种情态,在发展宗教的同时也给历史画带沫了新的面貌。 4 以记录历史事件为题材 这类历史厕一般主要表现的是历史事件本身 而非某个人的功绩,所以画【埘注重事件场景的刻 画。它与历史故事传说相比,更具有真实性。如荆 轲刺秦王、鸿门宴、文成公主降番图等。但 在某些政治因素的阻碍下,使创作者不能直接表达 内心感受,只得用借史喻今的手法引用历史e 某 些重要事件,重要人物,柬与自己对比,显现内心 不可吉表的感慨。例如李唐的采薇图( 图8 ) , 棹臼8 拿唐采薇图( 岗部) “采薇”的典故讲述周武王讨伐纣王,殷商贵族伯 夷、叔齐n | j 马相谏,他们以食周粟为耻,隐居首阳山,靠采薇充饥,以至饿死。 这幅作品是李唐晚年之作,当时南宋王朝苟安于半壁,投降派反对抗会复国的局 势f 李庸郁郁不得志,他借这幅j 力史圃讽今,批判统治者妥协投降的行径。 二、中国古代历史画的功用 1 证史功能 历史画作为上层建筑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历史i 回就像一面镜子,在一定意 义上再现古代的历史面貌,让我们看到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各民族的生活状况 帮助我们认识过去,认识历史。它不仅仅足艺术品,并且是具有较高j 力史价值的 罔像资料。谢赫在古画晶录中就提到“干载寂寥,披罔t 叮鉴,足以i f :明历 。邓乔杉( 宋代绘【日日 究,河南人学版割,2 0 0 6 年1 0 月辨1 版铘3 0 3 “ 4 谢赫古口j 品录序) ,0 【自t 中田哪论选读( 俞剑o # 注释) 江苏美术i l l 版刳2 0 0 7 年8 月第l 版,第9 5 贞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 史画的认识功能。如: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画张议潮出行图( 图9 ) ,整幅壁画 描绘了张议潮领兵出行的情景。全图人物众多,结构复杂,却安排得井然有序。 全卷开阖自如,节奏鲜明而富于变化,将行军的巨大场面与塞外风俗糅合在一起, 多彩多姿,使人目不暇接。 画家通过对细部的区别处 理来改变整体上因类型人 物过多出现的单调划一局 面,反映了作者在共性中 不失个性的自觉艺术追 求。这幅壁画真实的记录 图9 敦煌莫高窟张议潮出行i 兰| ( 局部) 了当时沙州地方统治者出行的盛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 教化功能 中国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历史画的教化功能。这一功能也是历史画 的核心所在。它主要体现为劝戒或褒扬。历史画有着直观清晰、一目了然的视觉 方式,因此它比其他方式的教育,有着更为便捷的优势。所以在一开始历史画就 承担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东汉王肃所撰:“孔子观乎明常,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 桀纣之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这段史实说明,在周代已经开始注 意到历史画的教育功能,历史人物画寓有“兴衰鉴戒,褒功挞过”之意。魏晋时 期,历史画的教育功能得到更多的重视,比如顾恺之女史箴图从创作动机到 画面形式,都更像是一个教育专用的图文本。作品每段之间都用文字题注了张华 女史箴的原文,“人成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 斯义,同衾以疑”等,这些原文的初衷是张华对基后贾南风的劝戒,其中除了道 德审美外,同时还包含了更为广义也更为深远的教育功能。类似的情况,还见于 六百年后的顾闺中韩熙载夜宴图,这是在阜帝与画家的共谋行为下诞生的教育 图本,本意是劝戒韩熙载不要沉湎歌舞酒色,而要全心全意为朝廷鞠躬尽痒。尽 。孔子家语耻刷引自蒯糨寅中国画论辑婪江苏j i 版祉。1 9 8 5 年,第4 贝 1 6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管在教育的意义上,最终没有使韩熙载回心转意,没有达到预计的教育效果。但 是,其中毕竟包含了从曹植所谓“存乎借鉴者图画也”到米芾所谓“古人图画, 无非劝戒”等的在中国绘画史上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些现象表明历史画有着无可 替代的教育功能。 3 审美功能 中国古代历史画虽然受到儒家礼教的制约,但这并不能阻碍历史画审美的流 露。它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内容真实自然,动态表情生动。“气韵生动,骨法用 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被作为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历史画一一具有。德罗伊申说“艺术并非是纯然的模仿、复制或再现,而是映射 艺术家心灵中的印象的再现。 历史画的审美功能要求历史画不能照搬生活,它虽 然往往是通过真实的事件,典型的历史瞬间,特定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历 史画不是历史学家所用的参考图片,许多历史画跳出了单纯记录事件,进入创造 艺术美,表现生活美、心灵美,通过高层次的情感交流,达到升华和净化,将认 识赋予到审美之中。 。洪再新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 0 0 0 年出版,第1 1 3 页 1 7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绘画探究 第三章中国古代历史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一、古代历史画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代历史画作为众多绘画题材的一种,在绘画技法上与一般的人物画、 山水画、花鸟画等有共同之处。但在对事件的刻画上,历史画自身的艺术特色是 其他画种不可比的。历史画不同于其他画种的艺术表现有两点:一是对人物神态 的刻画;二是对于情节的描绘。 1 对人物神态的刻画 对于一般的人物画而言,只要求画出人物整体形象,在造型方面考虑较多, 对人物的衣着,相貌等特征比较重视。但历史画中的人物形象,是处在某一事件、 环境之中的,要反映出人物的内心活动,因此从人物表情的刻画,以及内心的表 现上要求较为严格。在表现历史事件的同时,精准的刻画出人物的神态,并能够 流露出人物的品格,这样的画才能称为是一幅高质量的历史画。提到人物的神态 描绘,不得不提的是魏晋时期被称为“象人之美 、“神妙无方 的画家顾恺之, 他继承了西晋卫协的绘画风格,大大发展了人物画的理论并付诸绘画实践。他的 绘画理论核心是“传神论 ,他认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 在阿堵( 指眼睛) 中。”意思就是说作人物画时眼珠要十分谨慎,一个人内心的 活动都是从眼睛的神态表现出来的。因此,顾恺之本人作画有数年不点睛的习惯, 他论“点睛”之笔:“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 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由此可以看出,人物神态的刻画对于一件绘画 作品是多么的重要。 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 图1 0 ) 作为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 李茂昌中国美术简史,河南人学出版社,1 9 9 9 年l o 月第3 版,第3 9 页 1 8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 0 0 9 届硕士学位论文 值的作品,画中对人物的神态进行了充分的描绘。画面记载的是唐太宗接见来迎 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此画以细劲的线条塑造人物形象,色彩艳 丽而沉着,成功的刻画了人物的神态与表 情,其中人物的发式与服饰都具有初唐时 的特点。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 嫁给而减地区的吐蕃= f 松赞十相,松赞十 如派使者柬长安迎接公主,坐在步辇上的 是唐太宗,右侧中间身穿联珠纹袍、拱手 致敬的是禄东赞,明显表现出不同于汉人 的气质。画家依靠服饰、举止,特别是面 部的神情,生动的刻匦出臧族使者的性格 特征与外貌特点。唐太宗是帝王,为了突 出帝王的至尊风度,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 一 幽1 0 阎立本步辇围( 局部) 法。使臣和朝臣内侍的形象画的较小,以显出唐太宗的高大伟岸i 宫女们的顾盼 生姿,反衬唐太宗的深沉庄重。朝臣内侍红绿相间的朝服,映衬出穿褐黄农衫、 黑色靴帽的唐太宗尤显高贵肃穆。阎立本还注重对特定场景中人物的表情和气质 的描绘,如着红袍的礼官显得老练与圆熟,他的体态与神情自然放松;禄东赞作 为远来的使者,面容中偶露疲态,但神情却很庄重:而译员则因为官卑职小,故 而在面见皇上时目光不敢正视,一面又须竖起耳朵,认真聆听着每一句的说辞, 他的上体i i 倾,与身体构成的角度显示出一种紧张感,活灵活现的表现了他如同 芒刺在背的感觉。这些细节的刻画体现了画家对于不同人物的动作、心理状态和 表情的精细描绘,绘画技巧相当娴熟。 血代南唐画家周文矩的历史画重屏会棋图( 图1 1 ) 也体现了这一艺术特 色。此h 绘南唐中主李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