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技术报告.doc_第1页
xx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技术报告.doc_第2页
xx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技术报告.doc_第3页
xx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技术报告.doc_第4页
xx省农用地(耕地)分等技术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农用地分等项目 福福建建省省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分分等等 技技术术报报告告 福建省国土资源厅 二 00 四年十二月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1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第第一一章章 自自然然和和社社会会经经济济状状况况 .1 第第一一节节 地地理理位位置置和和行行政政区区划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一一、地地理理位位置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二二、行行政政区区划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第第二二节节 自自然然条条件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一一、地地质质地地貌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二二、气气候候条条件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 三三、水水文文条条件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0 0 四四、土土壤壤条条件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1 五五、植植被被状状况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3 3 第第三三节节 社社会会经经济济状状况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 一一、人人口口状状况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 二二、经经济济总总量量与与产产业业结结构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 三三、农农业业结结构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6 6 四四、农农业业与与农农村村经经济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7 7 五五、城城市市与与交交通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7 7 第第四四节节 土土地地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状状况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9 9 一一、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现现状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9 9 二二、耕耕地地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现现状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0 0 三三、耕耕地地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特特点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1 1 四四、耕耕地地资资源源的的利利用用程程度度与与效效益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4 4 第第二二章章 县县级级农农用用地地(耕耕地地)分分等等技技术术方方法法 .29 第第一一节节 分分等等的的原原则则、依依据据和和任任务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9 9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2 一一、分分等等原原则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9 9 二二、分分等等依依据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0 0 三三、分分等等任任务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1 1 第第二二节节 分分等等方方法法的的选选择择及及技技术术路路线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3 3 一一、选选择择因因素素法法的的原原因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3 3 二二、分分等等技技术术路路线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4 4 第第三三节节 标标准准耕耕作作制制度度分分区区及及划划分分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6 6 一一、确确定定的的原原则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6 6 二二、确确定定的的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7 7 三三、调调整整的的原原因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8 8 四四、结结果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9 9 第第四四节节 基基准准作作物物及及指指定定作作物物的的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0 0 一一、基基准准作作物物的的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0 0 二二、指指定定作作物物的的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0 0 第第五五节节 分分等等基基本本参参数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1 1 一一、光光温温、气气候候生生产产潜潜力力指指数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1 1 二二、指指定定作作物物最最大大产产量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5 5 三三、指指定定作作物物最最大大产产量量成成本本指指数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5 5 四四、指指定定作作物物产产量量比比系系数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5 5 第第六六节节 指指标标区区类类型型及及其其划划分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6 6 一一、指指标标区区类类型型的的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6 6 二二、指指标标区区的的划划分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8 8 第第七七节节 分分等等单单元元划划分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1 1 一一、分分等等单单元元划划分分的的原原则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1 1 二二、分分等等单单元元划划分分的的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2 2 三三、分分等等单单元元面面积积的的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3 3 第第八八节节 分分等等因因素素、分分级级及及权权重重的的确确定定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5 53 3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3 一一、分分等等因因素素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3 3 二二、分分等等因因素素权权重重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6 6 三三、分分等等因因素素分分级级及及记记分分规规则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58 8 第第九九节节 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系系数数和和土土地地经经济济系系数数等等值值区区的的划划分分方方法法 . . . . . . . . .6 64 4 一一、土土地地利利用用系系数数等等值值区区的的划划分分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4 4 二二、土土地地经经济济系系数数及及等等值值区区的的划划分分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6 65 5 第第十十节节 确确定定等等别别的的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7 7 一一、单单元元因因素素分分值值的的确确定定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7 7 二二、指指数数的的计计算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68 8 三三、等等别别划划分分的的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0 0 第第三三章章 县县级级分分等等成成果果验验收收与与汇汇总总 .72 第第一一节节 县县级级成成果果检检查查与与验验收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2 2 一一、自自检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2 2 二二、验验收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2 2 第第二二节节 市市级级、省省级级汇汇总总与与校校验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3 3 一一、汇汇总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3 3 二二、校校验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78 8 第第三三节节 调调整整与与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0 0 一一、调调整整的的原原因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0 0 二二、调调整整的的方方法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1 1 三三、结结果果的的确确定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3 3 第第四四节节 图图件件编编制制及及数数据据库库的的建建立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3 3 一一、图图件件编编制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3 3 二二、数数据据库库的的建建立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6 6 第第四四章章 分分等等结结果果及及其其分分析析 .93 第第一一节节 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分分等等结结果果分分析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93 3 一一、福福建建省省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质质量量等等别别分分析析 . . . . . . . . . . . . . . . . . . . . .9 93 3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4 二二、设设区区市市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质质量量等等别别分分析析 . . . . . . . . . . . . . . . . . . . .1 10 06 6 三三、指指标标区区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质质量量等等别别分分析析 . . . . . . . . . . . . . . . . . . . .1 10 07 7 四四、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质质量量等等别别地地域域组组合合特特点点及及原原因因分分析析 . . . . . . . .1 10 09 9 第第二二节节 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资资源源利利用用的的主主要要问问题题及及可可持持续续利利用用对对策策 . . . .1 11 15 5 一一、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资资源源利利用用存存在在的的主主要要问问题题 . . . . . . . . . . . . . . . .1 11 15 5 二二、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资资源源可可持持续续利利用用的的战战略略与与对对策策 . . . . . . . . . . . .1 11 18 8 第第五五章章 计计算算机机技技术术在在农农用用地地(耕耕地地)分分等等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134 第第一一节节 软软硬硬件件环环境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3 35 5 一一、主主要要硬硬件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3 35 5 二二、软软件件环环境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3 35 5 第第二二节节 m ma ap pg gi is s 在在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分分等等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1 13 35 5 一一、m ma ap pg gi is s 的的主主要要功功能能介介绍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3 36 6 二二、m ma ap pg gi is s 在在农农用用地地分分等等定定级级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1 13 36 6 第第三三节节 m ma ap pi in nf fo o 在在农农用用地地( (耕耕地地) )分分等等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1 14 40 0 一一、工工作作流流程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4 40 0 二二、计计算算机机与与 m ma ap pi in nf fo o 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4 41 1 第第六六章章 农农用用地地(耕耕地地)分分等等成成果果应应用用 .151 第第一一节节 在在耕耕地地占占补补平平衡衡和和土土地地整整理理、规规划划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1 15 51 1 一一、在在耕耕地地占占补补平平衡衡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1 1 二二、在在土土地地整整理理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3 3 三三、在在土土地地利利用用总总体体规规划划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5 5 第第二二节节 在在土土地地制制度度改改革革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7 7 一一、在在土土地地征征用用制制度度改改革革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7 7 二二、在在农农村村土土地地使使用用制制度度改改革革中中的的应应用用 . . . . . . . . . . . . . . . . . . . .1 15 59 9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1 第第一一章章 自自然然和和社社会会经经济济状状况况 第第一一节节 地地理理位位置置和和行行政政区区划划 一一、地地理理位位置置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海之滨,位于北纬 23332820,东经 115 5012040之间,背山面海,处于亚热带地区。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 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横贯武夷山脉与江西省交界,西南与广东省接壤。境 内群峰耸峙,山岭蜿蜒,丘陵起伏,素有 “东南山国”之称。东部海湾和岛屿 众多,较大港湾有 22 个;海岸线曲折绵亘,总长度达 3324km。全省版图东西 宽约 540km,南北长约 550km,土地总面积 12.14 万 km2(未含金门和马祖等岛 屿),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26%。 二二、行行政政区区划划 2002 年全省行政区共划分为 8 个省辖市(福州、漳州、泉州、莆田、三明、 南平、龙岩和宁德市)、一个计划单列市(厦门市)。全省共有 86 个县(市、区), 包括 45 个县、14 个县级市、27 个市辖区,989 个乡镇(见表 1-1)。 表 1-1 2002 年福建省行政区划 单位:个 设区市行政单位数县级行政单位名称镇数乡数 总计 86627362 福州市 13 鼓楼区、台江区、仓山区、晋安区、马尾区、福清市、长乐市、 闽侯县、连江县、罗源县、闽清县、 永泰县、平潭县 10751 厦门市 7 思明区、开元区、鼓浪屿区、杏林区、湖里区、集美区、同安区 17 漳州市 11 芗城区、龙文区、龙海市、云霄县、漳浦县、诏安县、长泰县、 东山县、南靖县、平和县、华安县 8925 泉州市 12 鲤城区、洛江区、丰泽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 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 、金门县 11527 莆田市 5 城厢区、荔城区、涵江区、秀屿区、仙游县 3911 三明市 12 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明溪县、清流县、宁化县、大田县、 尤溪县、沙 县、将乐县、泰宁县、建宁县 6080 南平市 10 延平区、邵武市、建瓯市、建阳市、顺昌县、浦城县、光泽县、 松溪县、政和县、武夷山市 8048 龙岩市 7 新罗区、漳平市、长汀县、永定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 5865 宁德市 9 蕉城区、福安市、福鼎市、霞浦县、古田县、屏南县、寿宁县、 周宁县、柘荣县 6255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2 第第二二节节 自自然然条条件件 一一、地地质质地地貌貌 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部,濒临太平洋, 大地构造属华南褶皱系的一部分。 区内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 中生代以来,福建省地壳陆续上升。在山丘坡地上,风化壳 层物质被改造 成为各种类型的土壤。在盆地、河谷和低洼地区,由于外来泥沙物质的堆积, 形成平原、河流阶地等,其表层物质也经生物作用等被改造成为各种类型的土 壤。 ( (一一) ) 岩岩石石特特征征与与分分布布 福建省岩石分布具有明显规律性。沉积岩主要分布在由鹫峰山 戴云山 构成的闽中大山带以西的福建省西部地区,火山岩主要分布在鹫峰山 戴云 山构成的闽中大山带及其以东的东部地区,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闽中大山带以西 的武夷山脉、闽中谷地和闽西南地区,火成岩则在全省各地均有出露。 1沉积岩 福建省自上元古界至第四系地层多有出露。早古生代及其以前形成的沉积 岩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沉积岩、变质岩、火山岩在全省的分布面积大 约相等。 全省各时代地层分区特征比较明显。北部及西北部以晚元古代变质岩地层 为主,属地槽型的巨厚沉积。中部及西南部出露震旦纪至晚白垩世的浅变质岩、 沉积岩及喷出岩,尤以晚古生代准地台型沉积发育。政和 大埔一线以东的 福建东部地区,则以大面积晚侏罗 早白垩世陆相火山岩地层占主导地位, 岩石类型复杂,厚逾万米。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地层全省皆有零星分布,但在沿 海地区比较发育。 在福建省,出露地表的岩石在湿热或温湿气候条件下,均可受到比较强烈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3 的化学风化和生物作用,形成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等。主要岩石和沉积 物分布特征如下。 (1) 石灰岩特征与分布 福建省石灰岩分布在三个地层中:中石炭统黄龙组地层中,以石灰岩为主, 夹有白云岩,主要分布在福建省西南部明溪 胡坊隆起带的两侧;晚石炭统 船山组地层中,以石灰岩为主,质地较纯,夹有少量白云岩,主要分布在顺昌、 南平以南、德化、南靖以西的广大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中,含有硅质结核。 在福建省,由于气候比较湿热,出露在地表的石灰岩经过风化和成土作用 发育形成含有 caco3的石灰土。石灰土质地主要为粘土,植被覆盖比较好。但 是一旦植被受到破坏,土壤有机质就会迅速分解,干旱趋于严重,肥力迅速下 降,重新恢复植被难度很大。所以,不宜在石灰土上开垦耕地。 (2) 砖红色钙泥质碎屑岩特征与分布 紫红色钙泥质碎屑岩分布在上白垩统地层中,为一套紫红色、泥质钙质为 主胶结、砾石含量较多的粗碎屑岩。岩石形成之后,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形 成了覆盖在母岩之上的紫色土,土壤中含有少量 caco3。紫色土土层浅薄,结 构松散,易造成水土肥流失,肥力低。陡坡地宜育林为主,平缓地可适当开垦 为农地和果园,但一般为低产田。 (3) 其它沉积岩 除了上述石灰岩和砖红色钙泥质碎屑岩发育形成了福建省比较年轻的土壤 外,其它大量分布的沉积岩 (包括正常沉积岩、火山碎屑岩 )在风化剥蚀和成土 作用下,形成了本省常见的土壤,如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等自然土壤。 这些自然土壤经过人工开发耕作后形成各种耕作土壤,但是大部分属于中低产 田。 (4) 第四纪沉积物 福建省各地均有第四纪地层分布,不同成因的沉积物类型比较齐全。其中, 残、坡积物全省均较发育,覆盖在山地丘陵基岩上;经过河流等外力搬运沉积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4 的物质则主要集中在福州、龙海、长乐、莆田等沿海平原地带,以及山区河谷 两侧及山间盆地中。在沿海平原地区,除了河流搬运沉积的物质外,还有海相、 海湾相、湖泊相沉积物。由于新构造运动频繁,河流阶地广泛出露。全新统沉 积物构成级阶地,更新统沉积物构成 级以上阶地。级阶地沉积物呈灰、 灰黑色,级阶地则呈黄色,级阶地呈红色,级阶地呈棕色、棕黄色。 相对于覆盖在山坡基岩上的残、坡积物而言,沿海平原、山间盆地、河谷 平原上的沉积物厚度大,是发育土壤的重要母质。在这些地区发育形成的土壤, 是福建省最优质的土壤,高产田都分布在这些地区。 2侵入岩 福建自晚元古代开始,各主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均有岩浆活动, 主要有加 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本省侵入岩出露面积 40316.4km2,约占陆地面积 33,在华南各省中规模居前列,是本省砖红壤性 红壤、红壤、和黄壤的主要母岩。在各期的侵入岩中,燕山早、晚期侵入岩规 模最大。本省侵入岩岩类齐全,岩性繁多,其中以酸性和中酸性岩类占绝对优 势。酸性和中酸性岩类占 97.42,中性岩类占 2.44,超基性和基性岩类占 0.14。 3变质岩 自晚元古代以来,福建省遭受到多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同时, 在各大地构造旋回中岩石发生不同性质的变质作用,形成不同变质成因类型的 变质岩,包括区域变质岩以及接触变质岩、构造 (碎裂)变质岩等。但是,就变 质作用范围、变质作用强度来看,以早古生代及其以前的岩石发生的区域变质 作用最大,形成了出露面积 27000km2左右的加里东期区域变质岩 (包括混合岩)。 4喷出岩 福建省喷出岩类型多样,有超基性、基性、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岩 (包括次火山岩)及其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类,是本省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5 壤的主要母岩。在空间分布上十分广泛,但是鹫峰山 戴云山及其以东地区 明显多于西部地区。晚元古代喷出岩分布在闽西北及闽西等地,石炭纪及晚三 叠早侏罗世喷出岩零星分布在闽西、闽中、闽北地区,晚侏罗 早白垩 世喷出岩广布全省,戴云山以东部地区最为发育;新生代喷出岩分布零星,于 闽南海滨地带和闽西的明溪、宁化等地较集中出露。以晚 侏罗一早白垩世火山 活动的强度和规模最大,出露面积达 380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 31。 ( (二二) ) 地地貌貌主主要要特特征征 进入新生代即喜马拉雅旋回,在北东向复式背斜、复式向斜和北东向、北 西向、南北向、东西向的一系列深大断裂带大控制下,在断块作用、风化作用、 以及流水作用为主的外力侵蚀作用等共同作用下,形成发育了北东 南西走 向的武夷山脉和鹫峰山戴云山两大山带、其间的闽中谷地、东部沿海的丘 陵平原,以及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纵横交错河流等。 福建省地貌类型复杂,地表切割严重,山地丘陵发育,水平变化明显。全 省山地和丘陵(包括台地)面积占全省陆地土地总面积的 78.91%,正所谓“八山 一水一分田” 。地貌的特殊性导致气候、土壤植被等的水平和垂直分异显著,不 同地区、不同海拔高程的耕地自然条件出现明显的变化,耕地的适宜性和利用 方式出现很大的不同。福建省主要地貌类型与面积见表 1-2。 表 1-2 福建省主要地貌类型与面积 单位:104km2 地貌类型面积百分比 山地 6.4853.38 丘陵、台地 3.1025.53 平原、水面 2.5621.09 土地总面积 12.14100.00 受大地构造的制约,福建省地貌形态呈现出与海岸线平行的北东 南西向 延伸的条带状分布特征。全省地势总体由西北向东南降低,依次为武夷山脉 闽中谷地闽中大山带(鹫峰山、载云山、博平岭 )沿海丘陵(包括海 拔 500m 以下的高、中、低丘陵)、台地和平原。沿海地区岸线曲折,半岛众多。 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 。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6 闽西大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体,长约 530km。山势北高南低,北段以中低 山地貌为主,海拔大都在 1200m 以上;南段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海拔一般为 6001000m。位于武夷山市境内闽赣交界处的主峰黄岗山海拔 2158m,不仅是 全省最高峰,也是我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山带东侧分布着许多北东或北北 东走向的串珠状山间盆地和河谷盆地。 闽中大山带由鹫峰山、戴云山、博平岭等山脉构成,长约 550km,以中低 山地貌为主,呈北东南西走向。闽江、九龙江将山带切割为三段:北段以 鹫峰山为主体,平均海拔 1000m 以上,山体巍峨,最高峰辰山海拔 1822m;中 段为戴云山,山体宏伟,为闽中大山带的主体,位于德化县中部的主峰戴云山 海拔 1856m。尤溪、梅溪浐溪(大樟溪上游)将该山脉切割成三列仍呈北东 向的平行山体。南段为博平岭,地势较低,坡度较缓,地表切割较破碎,以低 山丘陵地貌为主,一般海拔 700900m。整个山带两坡不对称,西坡陡峭,东 坡较缓。山地中有许多山间盆地,博平岭山间盆地多呈马蹄形状,向南或东南 方向开口。 东部沿海丘陵一般海拔在 500m 以下,地貌类型般由丘陵、红土台地到沿 海平原,花岗岩、流纹岩等火山岩遍布全区。闽江口以北以花岗岩高丘陵为主 体,山丘坡度较大,多濒临海岸。东南部沿海丘陵区基岩裸露,经流水长期冲 蚀,形成典型的“石蛋”地形。 福清至诏安沿海广泛分布着由深厚的风化残积层组成的红土台地,面积约 4200km2,地面海拔 10m50m。平原分布在滨海一带,多为河口冲积海积平原和 河谷冲积平原,这些平原面积不大,且为丘陵所分割,呈不连续状。福州平原、 兴化平原、泉州平原和漳州平原为全省四大平原,分别由闽江、木兰溪、晋江、 九龙江等河流泥沙冲积和海湾淤泥堆积而成,属冲积海积平原,平原 上多散布 有孤山、残丘,如福州平原上的孤山高盖山海拔达 203m。沿海一带,尤以长乐 梅花、江田,晋江金井,漳浦古雷半岛,以及平潭、东山等岛屿风积地貌发育, 有覆盖沙、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沙垅等。 cd34ae9e19a9329a20da61bb892f2016.pdf 7 福建省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大陆海岸线全长 3000km 多,仅次于广东省,居全国第二位;岸线多呈锯齿状,十分曲折,曲折率为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