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专业论文)心电图f波特点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pdf_第1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心电图f波特点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pdf_第2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心电图f波特点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pdf_第3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心电图f波特点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pdf_第4页
(内科学专业论文)心电图f波特点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3 材料与方法7 结果8 附图1 0 附表1 2 讨论1 7 结论2 1 参考文献2 1 综述心房颤动的治疗进展2 5 致谢3 6 个人简历3 7 中文摘要 心电图啵特点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 摘要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暇特征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为临床 提供简单,无创的评估方法。 方法:选择我院2 0 1 0 2 2 0 1 1 1 期间住院的经体表心电图确诊为心房 颤动患者5 0 例,选取入院时体表心电图测量啵时限、啵差值、啵振幅, 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并检测血浆b n p 浓度,依据啵 时限1 1 0m s 与 1 l o m s ,f 波差值 5 0 m s 与5 0 m s ,做振幅o 1 i n v 与 o 1 i n v ,左房内径 4 0 m m ,左室射血分数5 0 与 5 0 ,血浆 b n p 浓度2 0 0 i n i n o l l 与 2 0 0 眦o l l 进行分组,观察7 2 小时内心房颤动转 复率,计算各项指标对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预测价值。 结果:心房颤动的转复率比较:做时限1 1 0 m s 组心房颤动转复率 为6 9 ,f 波时限 1 1 0 m s 组转复率为3 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啵差值 5 0 m s 组心房颤动转复率为5 5 f 波差值芝5 0 m s 组的转 复率为2 4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尸 o 0 5 ) ;啵振幅o 1 m v 组转复 率为6 0 ,暾振幅 o 1 m v 组转复率为2 8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尸 o 0 5 ) ;左房内径 4 0 m m 组转复率为7 0 ,左房内径型o 蛐n 组转复率 为2 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尸 o 0 5 ) ;左室射血分数5 0 组转复 率为5 4 ,左室射血分数 5 0 组转复率为1 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p o 0 5 ) ;血浆b n p 浓度芝2 0 0 m m 0 1 l 组转复率为2 5 ,血浆b n p 浓度 2 0 0 n u n o l l 组的转复率为6 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 r o c 曲线显示:f 波时限1 l o m s 组曲线下面积为o 7 1 ;f 波差值 o 1 m v 组曲线下面积为o 7 0 ,左房内径 4 0 m m 组曲线下面积为o 7 6 ;血浆b n p 浓度 o 7 ,p 值均 o 0 5 有 诊断价值。当y o u d e n 指数最大时,其最佳临界点分别为7 8 m s 、4 2 m s 、o 1 i n v 、 3 9 5 衄、6 0 、2 0 7 m m o l l 。在单个危险因素中,f 波时限l l o m s 组的 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 1 、8 6 、6 9 、6 5 ; f 波差值 5 0 m s 组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中文摘要 8 2 、4 6 、5 5 、7 6 ;暇振幅o 1 i n v 组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 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 8 、6 4 、6 0 、7 2 ;左房内径 4 0 m m 组的特 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 3 、7 5 、7 0 、7 8 ; 左室射血分数5 0 组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 为9 1 、3 9 、5 4 、8 5 ;血浆b n p 浓度 2 0 0 m m 0 1 l 组的特异度、灵敏 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 3 、6 4 、6 2 、7 5 ,左室射血 分数5 0 组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较高,而敲时限1 l o m s 组诊断心房颤 动转复的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较高,当具备两个以上因素时,特异度及阳 性预测值增加,但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太低。多元l o 西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 啵振幅房颤早期转复的独立预测因子。左房内径与左室射血分数直线 相关( 芦o o o o ,产o 5 6 8 ) ;左室射血分数与血浆b n p 浓度直线相关 ( 卢o 0 0 3 ,f o 4 3 4 ) ;左房内径与f 波时限直线相关( 尸= o 0 3 l ,产o 3 0 9 ) ; 啵差值与左房内径直线相关( 卢o 0 0 4 ,产0 4 0 2 ) 。 结论:体表心电图f 波特征有助于预测心房颤动的早期转复。 关键词:心电图;啵;心房颤动;复律;左房内径;b n p ;f 波差值。 英文摘要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c a r d i o v e r s i o na n d f w a v ei n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m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t o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c a r d i o v e r s i o na i l dfw a v ei n e l e c t r o c 砌i o g r a m ,p r o v i d i n gao r d i n a 巧a n d n o n i n v a s i v em e t h o df o rt h ec l i n i c a lp r e d i c t i o na 1 1 dt r e a t m e n t m e t h o d s :w es e l e c t e d5 0c a s e so fp a t i e n t sw i t h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l i v i n g i no u rh o s p i t a la n dd i v i d e di n t o 伽og r o u p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i z eo fe a c h i n d i c t o r s ,s u c h 弱fw a v ed i s c r 印a n c y 、fw a v e 锄p l i t u d e 、 fw a v ed u r a t i o n 、 d i a m e t e ro ft h el e ra t r i a l 、l e rv e 嘶c u l a re i e c t i o nf h c t i o na n dp l a s m ab n p l e v e l ( fw a v e ( t u r a t i o n l1o m sv e r s u sfw a v ed u r a t i o n :11o m s :fw a r v e d i s c r 印a n c y 5 0 m s v e r s u sfw a v ed i s c r e p a l l c y 芝5 0 m s ;fw a v e a m p l i t u d e o 1 m vv e r s u sfw a v ea m p l i m d e o 1 m v ;d i a m e t e ro ft h el e ra t r i a l 4 0 m m v e r s u sd i 锄e t e ro ft h e1 e r 枷a l 4 0 m m ; l e rv e n t r i c u l a re j e c t i o n6 a c t i o n 5 0 v e r s u s1 e f tv e n t d c u l a re i e c t i o nf h c t i o n 5 0 ;p l a s m ab n pl e v e l 2 0 0m m o l l ) w eo b s e r v e dt h er a t eo f a t r i a lf i b 订l l a t i o nw i t h i n7 2h o u r sa n dc a l c u l a t e dt h ep 同i c t i v ev a l u eo f i n d i c a t o r sf o r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c 扪i o v e r s i o n r e s u l t s :1 1 1 ed i v e r s i o nr a t e 舶m 枷a l 舶棚a t i o nw a s6 9 i ng r o u po f f w a v ed u r a t i o n 1 1 0 m sv e r s u s3 5 i ng r o u po f f w a v ed u r a t i o n 1 1 0 m s ( p o 0 5 ) 、5 5 i ng r o u po f f w a v ed i s c r 印a n c y 5 0n l s ( p o 0 5 ) 、6 0 i ng r o u po ffw a v e 锄p l i t u d e 芝o 1 m vv e r s l l s2 8 i ng r o u po f f w a v ea i :叩l i t u d e o 1 n w ( 尸 o 0 5 ) 、7 0 i n g r 吼l po ft h el e ra t r i a lm 锄曲e r 4 0 m m ( 尸 o 0 5 ) ,5 4 i ng r o u po fl e rv e n t r i c u l a u re i e c t i o n f h c t i o n 芝5 0 v e r s u s15 i ng r o u po fl e f tv e n t r i c u l a re i e c t i o nf - r a c t i o n 5 0 、6 2 i ng r o u po f p l a s m ab n pl e v e l 2 0 0m m o l lv e r s u s2 5 i ng r o u p o fp l 嬲m ab n pl e v e l 芝2 0 0m m o l l ( 尸 0 0 5 ) r e c e i v e ro p e r a t i n g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c u r v es h o wt l l a t :铀e au n d e rt h ec u r v eo ffw a v ed l l r a t i o n 芝11o m s 英文摘要 w a so 7l ,o ffw a v ed i s c r 印觚c y 5 0m sw a so 7 0 ,o ffw a v ea n l p l i t u d e o 1 m vw a so 7 0 ,o ft h e1 e ra t r i a ld i 锄e t e r 5 0 w a so 7 0 ,o fp l 弱m ab n pl e v e l 2 0 0 m m o l lw 勰o 7 3 ,a l ll a r g e rt h a no 7 ,w i t hpv a l u ea l l l e s sm a n0 0 5 s oa 1 1 o ft h e mh a dd i a g n o s t i cv a l u et os o m ee x t e n t m e nt h ey - o u d e n si n d e x i n d e x ( ) r e a c hm a x i s m ,t h e i rc u tp o i n tw e r e7 8 m s 、4 2 m s 、1 o m v 、3 9 5 m m 、 6 0 、2 0 7 m m o l l a m o n gs i n g l er i s kf a c t o r ,t h es p e c i f i c i 够、s e n s i t i v i t y 、 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a n d 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o ffw a v e d u r a t i o n 芝1 1 0 m sw e r e4 1 、8 6 、6 9 、6 5 ;t h es p e c i f i c i t y 、s e n s i t i v i t y 、 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a n d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o ff w a v ed i s c r 印a n c y 5 0m sw e r e8 2 、4 6 、5 5 、7 6 ;t h es p e c i f i c i t y 、s e n s i t i v i t y 、p o s i t i v e 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a n dn e g a t i v ep 川i c t i v ev a l u eo ffw a v e 锄p l i t i l d e o 1 i n v w e r e6 8 、6 4 、6 0 、7 2 ;m es p e c i f i c i t y 、s e n s i t i v i t y 、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a n d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o ft h el e ra t r i a ld i a m e t e r 4 0 m mw e r e 7 3 、7 5 、7 0 、7 8 ;t 1 1 es p e c i f i c i t y 、s e n s i t i v i 锣、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 a n d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o f1 e rv e n t r i c u l a re je c t i o n 丹a c t i o n 5 0 w e r e 91 、3 9 、5 4 、8 5 ;m es p e c i f i c i t y 、s e n s i t i v i 够、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 a n d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o fp l a s m ab n pl e v e l 5 0 t op r e d i c tc a r d i o v e r s i o n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w a sh i g h e s t ,a i l dt h es p e c i f i c i 哆a n dp o s i t i v ev a l u eo ffw a v ed u r a t i o n 芝1 1o m s t op r e d i c tc 砌i o v e r s i o no fa t r i a lf i b d l l a t i o nw 邪h i g h e s t a l o n gw i t l lm o r e t h a nt w or i s kf a c t o r s ,t h es p e c i 丘c i t ya n dp o s i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w e r em u c h h i g h e r , b u tt l l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d n e g a t i v ep r e d i c t i v e v a l u ew e r em u c h 1 0 w e r m u l t i p l el o 百s t i c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r e v e a _ l e dt h a tm efw a v e 龇叩1 i t u d e w 舔a l li 1 1 d 印e n d e n tp r e d i t o ro fc 砌i o v e r s i o no f 撕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d i 锄e t e r o ft h el e ra t r i a lh a dt 1 1 er e l a t i o nw i t hl e rv e n t r i c u l a r 甸e c t i o n 行a c t i o n ( p = o o o o ,r o 5 6 8 ) ;l e f tv 黜嘶c u l a re j e c t i o n 仔a c t i o nh a dt h er e l a t i o nw i t l l p 1 2 u s m ab n pl e v e l ( p = o 0 0 3 ,产一o 4 3 4 ) ;d i 啪e t e ro fm el e f t 撕a 1h a d t h e r e l a t i o nw i t l lfw a v ed 眦a t i o n ( p = o 0 31 ,产o 3 0 9 ) d i a m e t e ro ft h el e r 嘶a 1h a dt 1 1 er e l a t i o nw i t hf w a v ed i s c r 印a i l c y ( 肚o 0 0 4 ,f0 4 0 2 ) 4 厂二二二二二 c o n c l u s i o n :fw a v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r e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印l l i cm 打k e r sm a t c a nb eu s e df o r t h ep r e d i c t i o no fc a r d i o v e r s i o no fa t r i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 k e y w o r d s :f w a v e ; a t r i a l f i b r i l l a t i o n ; e l e c t r o c a r d i o g r a n l ; c a r d i o v e r s i o n ; d i 锄e t e ro ft h el e ra t r i a l ; b n p ;fw a v ed i s c r 印a n c y 5 研究论文 心电图啵特点与心房颤动早期转复的关系 上- ! 苎 刖罱 心房颤动( 房颤) 是一种由于心房不协调活动而导致心房的机械功能 进行性恶化为特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为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所 有能够导致心房扩张、心房肌增生、缺血、纤维化、炎症浸润和渗出等改 变的心脏疾病都可以归于房颤的病因【l 】。目前房颤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 房颤、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流行病学调查中,心房颤动的患者存在 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方面的显著性差异,其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 呈现出明显增加的趋势,女性发病率低于男性,在各种类型的心房颤动中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最高。心脏病专家b r a u n w a l d 称,心房颤动已成 为心血管疾病新的流行趋势。f r 锄i n 曲a m 心脏研究发现【2 】,在校正了年龄 及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后,房颤仍然是导致死亡率不断增加的主要危险 因素。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丧失了正常收缩功能,心室搏动不匀齐,会使 患者最终导致或加重心功能不全,并带来心慌等众多的临床症状,另外心 房颤动会使患者的脑卒中风险增加。曾有研究显示,在缺血性中风中有 2 0 2 5 为心源性栓子导致【3 】。d o r i a n 等对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显示 【4 】,与健康者相比较,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降低。因此,人们现 在也越来越多的重视对于心房颤动的早期干预治疗。 目前房颤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转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及预防血栓 形成。对于需要临床干预的房颤患者,主要治疗手段有药物、电复律、射 频消融和外科手术等。但对于各个治疗方案而言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药物 复律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较大的副作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是一种有效的恢复 窦性心律的方法,但受患者个体因素影响相对较大,存在并发症;射频消 融术固然降低了房颤复发率但是花费较高;外科手术创伤大且风险高等。 但对于相当一部分房颤病程较短,心功能较好的患者存在自然转复为窦性 心律的可能,这些患者可以避免电击或药物等对自身产生的不良影响。由 此可见,对于不同的心房颤动患者应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也就需要首 先对房颤患者进行筛选。而体表心电图由于其简单、无创及重复性好等优 点,一直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房颤患者的体表 心电中蕴含了可以反映患者心房活动的电信号,即心房颤动波( 啵) ,它与 患者心房结构及病理生理状况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5 1 。这也就使得通过 了解敲的特征获得不同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成为可能。本研究对心电图f 波差值、f 波时限、f 波振幅进行分析,结合超声心动图和血液标志物的相 关指标,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无创伤性的预测方法,进而为心房颤 动患者选择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材料与方法 1 入选对象 依据纳入标准选择我院2 0 1 0 2 2 0 1 1 1 期间的经体表心电图确诊为心 房颤动患者5 0 例,同时收集心房颤动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 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血脂、左房内径、射血分数、血浆b n p 浓度。 排除标准: 永久性房颤患者; 2 分组方法 入选的5 0 例心房颤动患者依据啵时限、啵差值、f 波振幅、左房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血浆b n p 浓度分为;f 波时限1 1 0 m s 组与敲时限 1l o m s 组;啵差值 5 0 m s 组与f 波差值5 0 m s 组;f 波振幅o 1 m v 组与啵振幅 o 1 i n v 组;左房内径 4 0 m m 组;左室射血分数芝5 0 组与左室射血分数 5 0 组;血浆b n p 浓度 2 0 0 m m o l l 组与血浆b n p 浓 度2 0 0 n h n o l l 组,并临床观察7 2 小时经体表心电图判定是否转复为窦性 心律。 3 观察指标 5 0 例入选的房颤患者均于入院后,在平静状态下采取平卧位行心电图 检查。将心电图导联粘贴部位的皮肤擦拭干净,以减少肌电干扰和伪差。 使用美国m a r q u 甜公司生产的m a c l 2 0 0 同步十二导联心电图仪进行描记, 走纸速度为2 5 删 i l s ,定标电压为1 0 舢州m v 。为了避免q r s 综合波、t 波及 u 波的影响,自v 1 导联的q r s 波后1 2 个f 波之后开始测量。敲时限是指 从黻最早的起点至最晚的终点间的距离( n 1 1 1 1 ) ,乘以o 0 4 s m m 。敲振幅是 指从f 波的最低点到最高点的垂直距离( 咖) ,乘以o 1 m v 姗。暇差值 研究论文 是指心电图中v l 导联中测定的敲最大时限与啵最小时限之间的差值。以 上数值均反复测量3 遍,取其平均值。 3 1 心脏超声检查 入选患者于我院超声科由不知情的高年资超声科医生专人采用德国 进口s i e m e n s 彩色超声仪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左房内径及左室射血 分数。 3 2 血液生化指标 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于次日清晨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约2 m l , 置于含聚茴香脑磺酸钠的促凝管中,立即送我院检验科,应用日本日立 7 6 0 0 0 2 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c h o l 、l d l c 数值;使用 b b h t r i a g eb n p 检测仪测定血浆b n p 浓度。 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 p s s1 3 o 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士s 表示,组间比 较采用t 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检验,两连续变量间采用 相关性分析或秩相关分析,变量间用多元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以尸值 o 1 m v 组与f 波振幅 o 0 5 ( 见t a b l e1 ) ;左房内径 4 0 m m 组与左房内径 o 0 5 ;血浆b n p 浓度 2 0 0 衄o l l 组与血浆b n p 浓度 o 0 5 ,左室射血分数5 0 组与左室射血分数 o 0 5 ( 见t a b l e2 ) , 研究论文 各组间对入选对象的年龄做相关性分析得出:各指标与年龄无相关性尸 o 0 5 。各组间均具有可比性。 2 心脏超声及心电图分析 f 波时限1 1 0 m s 组7 2 小时内心房颤动转复率为6 9 ,f 波时限 l1 0 m s 组转复率为3 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f 波差值 5 0 m s 组7 2 小时内心房颤动转复率为5 5 ,f 波差值5 0 m s 组的转复率为 2 4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f 波振幅芝o 1 m v 组7 2 小时内 转复率为6 0 ,f 波振幅 o 1 m v 组转复率为2 8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 异( 尸 o 0 5 ) ;左房内径 4 0 m m 组转复率为2 2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尸 o 0 5 ) ;左室射血 分数5 0 组7 2 小时内转复率为5 4 ,左室射血分数 5 0 组转复率为 15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血浆b n p 浓度之2 0 0 m m o l l 组 7 2 小时内转复率为2 5 ,血浆b n p 浓度 2 0 0 m m o l l 组的转复率为6 2 ,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o 0 5 ) 。( 见t a b l e3 ) 。利用左房内径 4 0 m m 进行预测时,阳性预测值为7 0 ,阴性预测值为7 8 ,y i 、o p 分别为o 4 8 及8 ,预测价值较高;左室射血分数5 0 的阳性预测值为5 4 。f 波特征 的三项指标中,f 波振幅o 1 m v 的阳性预测值为6 0 ,阴性预测值为7 2 , y i 、o p 分别为o 3 2 、3 9 ;f 波时限1 1 0 m s 的阳性预测值为6 9 ,阴性预 测值为6 5 。以上指标做r o c 曲线,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 7 ,预测价值 较好( 见t a b l e4 ) 。并通过曲线得出其各自的最佳临界值( 见t a b l e5 、f 培1 f i g 4 ) 。多元l o 西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f 波时限、f 波差值的混杂 作用后,体表心电图中f 波振幅是房颤早期转复的独立预测因子( 见t a b l e 6 ) 。左房内径与左室射血分数成负相关,卢o 0 0 1 ,等级相关系数为o 5 6 8 ; 左室射血分数与血浆b n p 浓度呈负相关,卢o 0 0 3 ,等级相关系数为 o 4 3 4 ;左室射血分数与f 波差值成负相关,尸= o 0 3 9 ,等级相关系数为 o 2 9 6 ;左房内径与f 波时限呈负相关,尸= o 0 3 1 ,等级相关系数为o 3 0 9 ; f 波差值与血浆b n p 浓度呈正相关,脚0 4 9 ,等级相关系数为o 2 9 5 ;f 波差值与左房内径呈正相关,卢0 0 0 4 ,等级相关系数为o 4 0 2 ;f 波差值 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尸= o 0 3 9 ,等级相关系数为o 2 9 6 ;其余各指 标间不存在相关性关系。 研究论文 r o cc u r v e 附图 l 。s p e c i 稍嘶 d i a g o n a is e 口m e n 乜a r ep r o d u c e db yt j i 皇k f i g 1r o c c u r v eo fd i a m e t e ro ft h e1 e ra t r i a la n dp l a s m ab n pl e v e l r o cc u r 、,e r o cc u r 、,e d i a g o 响i 嘲嗍扛a 他p r o d u c e db y 廿墨 f i g 3r o c c u r v eo ffw a v ed i s c r 印a n c y r o cc u n ,e l s p e ! d 行d d i a g o n 剐麓g m 朗b 甜ep r o d u c 酣b y 啦墨 f i g 4r o c c u 】eo fl e rv e n t d c u l a rc :je c t i o n 行a c t i o n 5口is岳价 研究论文 t a b l e1 附表 g e n e r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i n d i c a t o r s i 波f 波 胜 l lo l i l s 组l l ( ) i l i s 绀 r 波i _ 波 f 波差值f 波差值 飚膻 0 1 _ v 耋 【i ) 1 m v 射1 5 0 i h s 组5 0 日i s 组 f 龄( 岁)6 3 9 2 8 5 26 3 8 3 9 7 80 8 2 96 5 0 4 6 9 76 2 6 3 1 1 3 9o 4 ”6 i 7 6 b 0 56 4 9 6 9 舛o 2 体币指教2 3 9 7 士2 0 62 5 3 3 3 4 2o 1 6 72 4 9 0 士3 3 82 5 0 4 士2 0 8 8 92 5 3 5 3 4 52 4 7 7 士3 舛0 7 5 3 空腹血糖 ( - 1 l ) 6 6 7 士3 1 55 5 i 士1 4 20 4 2 i6 2 7 2 5 2 5 3 5 i 3 0o 2 9 35 9 4 士2 酤5 7 5 士1 7 lo 9 9 2 :h o l ( _ o l 几)4 0 9 士o 6 53 6 9 士0 8 5o 1 “0 0 o 7 53 5 9 o 8 3o 73 6 2 o 3 8 9 士0 7 so 1 8 6 - c ( 舶n l l )2 8 4 士o 3 82 1 5 0 5 8o 0 5 i2 5 5 o 6 02 i o o 5 6o 1 2 02 1 6 士0 5 92 4 3 士o 6 10 1 5 6 空腹血糖 5 8 0 2 2 95 8 4 士1 7 7 0 7 6 36 0 2 2 2 85 6 l i 8 2o 4 1 8 5 9 i 2 2 35 5 4 i 4 3o 5 9 3 ( _ n l l ) a 肌( i 啊n l 几)3 5 御7 34 o 御6 l0 0 5 4 3 6 融o 8 23 9 4 士o 7 90 1 7 l 3 9 8 如鲇3 5 l 士o 6 3o 1 6 3 一_ c ( m 1 几) 2 2 2 士o 6 0 2 4 8 o 6 lo 1 2 22 2 6 士0 3 3 2 4 l o 6 io “i 2 3 3 0 2 3 5 土o 6 ro 9 4 8 1 3 研究论文 1 、a b l e3c h a j l g e sc a r d i o v e r s i o nr a t ei nd i 腩r e n tg r o u p s 1 4 f i a l b l e4p r e d i c t i v ev a l u eo fa t n a lf i b r i l l a t i o ni nd i f f - e r e n tg r o u p s a n di n d i c a t o r s 1 5 研究论文 t a b l e5r o cc u r v ed a t ai nd i f j e i e r e n tg r o u p sa n di n d i c a t o r s 豁9 5 c i 尸鼬临界值 1 砧l e6 m u l t i p l el o g i s t i cr e g r e s s i o na j l a l y s i s 1 6 研究论文 讨论 房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局灶变性、窦房结区结构异 常、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房的神经病变及心房扩大等均可导致房颤 的发生。而电生理机制也在不断探索更新。过去的“多发子波折返 和“驱 动伴颤动样传导”学说经历了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争论,早在1 9 4 7 年, s c h e r f 【6 】完成了在兔心房局部注射乌头碱,并诱发出了房颤,而当把注射 乌头碱的部位从兔的心房中去除后房颤消失的实验,并由此得出了起源于 心房的局灶发放高频电激动可以导致房颤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完整的房颤 局灶机制假说,1 9 5 9 年m o e 和a b i l d s k o v 根据他们对犬迷走神经介导的心房 颤动模型进行研究的结果f 7 1 ,提出了“多发子波折返 的假说。1 9 9 2 至1 9 9 7 年w a n g 、k u m a g a i 等分别提出并完善了“局灶驱动学说 【8 t9 1 。直到近年来 的“肺静脉波 假说【1 们、心房电重构及自主神经系统在房颤中的作用等观点 的不断提出,心房颤动的机制也在被不断地更新、完善,其中的电重构机 制更是进一步丰富了多环路折返理论。绝大部分器质性心脏病一方面由于 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的纤维化,另一方面则由于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心 房体积增大,而房颤的发生取决于心房大小、形态障碍和非均一性电生理 的空间分布情况【11 1 3 】。心房颤动发生后,电重构机制就开始发挥作用,使 房颤不容易转复窦性心律。近年来多数研究也认为,房颤发生的主要机制 是心房肌质的不均一性,导致多子波折返激动而形成,即心房结构和电活 动的异常所引起冲动传导速度下降、冲动传导方向上的各向异性、心房不 应期缩短及离散是房颤发生的重要机制。房颤的发生是多发微折返激动, 导致心房同时存在多个折返波阵面无序运动的结果,而这种无序折返多由 于心房的解剖学改变、电生理活动异常所致【1 4 1 。 心房活动的电信号都可以通过体表心电图来反映。目前常规体表心电 图已经成为一种临床诊断心律失常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检查手段。心房颤动 时心电图上p 波消失,取代以不规则的房颤波( 啵) ,做是一种大小、 形态各不相同的低振幅波动,间隔不均等,频率多在3 5 0 6 0 0 次分之间。 临床上根据啵的形态及大小,将心房颤动分为粗颤( 振幅o 1 m v ) 和细 颤( 振幅 o 1 m v ) 。随着对f 波的不断深入研究,不少学者认为啵振幅 与左房大小及病因有关:早在1 9 6 2 年时t h u m a m 等就提出左房大的心房颤 研究论文 动患者易出现粗颤;最近的一项回顾性研究也证呀b 】,粗颤者左房内径大 于细颤者。但也有研究认为,细颤者左房更大。本文通过对左房内径与f 波振幅做相关性分析后得出,两者无明显相关。f 波的振幅主要取决于心 房除极的综合向量,当心房的除极向量增大时,暇的振幅也就越大。 l e s i t a d 认为【1 6 1 ,心房内存在4 6 个以上的子波时,即可出现心房颤动。子 波的数量越多,心房内的综合向量就越小,所表现出的暇就越纤细,也 使得心房颤动不易于转复为窦性心律。反之子波数越少,啵越粗大。 正常的心电图上显示的心房除极电活动,由于心房自身因素的影响, 本身也存在着一定得非均质性传导:心房较心室内的解剖学障碍多;由于 缺乏类似心室内希浦系统存在,心房肌较心室肌的传导速度慢,除极时间 延长;左右心房电活动时的不同步性;心房肌血供较心室肌差导致心房易 出现缺血及纤维化;心房肌丰富的神经末梢系统,导致其本身自律性易发 生改变,触发活动增加;加之心房肌纤维排列相对紊乱。若存在各种病因 导致心房肌的电活动非均质性程度增加,除极的复极速度减慢,不同心房 区域兴奋性及自律性差别增大,导致传导速度减慢及不同区域心房电活动 的空间向量出现显著差异,反映到体表心电图的f 波上,造成啵差值增大。 只要心房肌存在其上述的超微改变,以及特殊部位的传导延缓导致非均质 性电传导和电活动不能同步,就会造成暇差值增加,引发心房颤动的出 现,也使得发生的房颤不易转复。研究表明如果出现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 时,p 波时限增加,而且有房内或房间传导阻滞时,心房内容易发生折返 并引发房性心律失常【1 7 】。本文的研究中也提示敲差值增大不利于房颤的 转复,有助于心房颤动的维持。 啵时限则反映了每一次心房激动除极所需要的时间,当心房发生电 重构时,其有效不应期缩短,冲动传导减慢,此时徽波长减小,从而促 进了心房颤动的发生和持续。进克强等对1 4 2 例心房颤动患者回顾性研究 表明【l8 1 ,随访1 0 年并将其分为阵发性房颤组和慢性房颤组,观察了暇时 限与房颤持续时间的关系后得出:阵发性房颤的啵时限显著延长。与本 文数据所得结论相似。 有文献报道【l9 1 ,左房内径越大,心房颤动的病程越长,恢复窦性心律 的可能性就越小。g a l v e 等的研究显示【2 0 1 ,左房较小的心房颤动患者转复 为窦性心律的可能性较大。王键等对8 9 例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2 1 1 , 研究论文 依据左房内径大小分为a 、b 两组,随访两年后发现,左心房内径较小组 其转复率为1 0 0 ,其中维持窦性心律的有6 5 8 5 ,从而得出左心房内径 的大小可以预测心房颤动转复的成功率,并推测其复发的危险性。而对正 常人心脏结构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随年龄不断增加左房内径会逐渐增 大,右房内径的变化则不十分明显,这与绝大多数孤立性房颤源于左房的 事实是相符的。以上所得结论均与本文数据显示结果相同,本研究发现, 左房内径 2 0 7 i i l i i l o l l 时预测房颤转复的价值较高。 心房颤动属于快速型心律失常,当心房颤动时心房的搏动变得极不规 律,而长时间的这种不规律搏动,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室射血分数降 低,造成心肌细胞的缺血、缺氧、纤维化等一系列结构重构及电重构,最 终导致或加重心功能不全,肖慧敏等观察了7 4 例有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的 研究论文 老年患者后得出【2 8 1 ,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在短时期内即可出现左室射血 分数减低。同时,当存在心功能不全时,可使得心房的压力增加,而增加 的心房压对心房产生的牵张性刺激导致b n p 的合成及分泌增加,并激活交 感神经系统,进一步加剧了心房肌的纤维化,让心房颤动得以发生和维持。 随着年龄增长,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近期研 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左房直径增大,心房肌淀粉样变得更加明显, 心房传导延缓,不均一性增加,这些改变都有利于多折返子波的形成,最 终导致房颤【2 9 】。有人提出【3 0 】,随年龄增长,心房内的纤维化及退行性病 变日益弥漫和加重,从而改变了心房肌的电生理特性,而心房肌的电生理 发生变化正是导致心房颤动不易转复为窦性心律的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 并未提示增龄与心房颤动的转复有关,主要是由于所有观察者的年龄相差 不大,无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了不相关的结论。 结论 体表心电图上敲特点可以成为临床预测心房颤动早期转复成功率的 重要指标,并为不同的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d a v i e sm d ,p o m e m m c ea p a 也o l o g yo fa t r i a lf i b 打l l a t i o ni nm a n b r h e 缸j ,19 7 2 ,3 4 ( 5 ) :5 2 0 - 5 2 5 2b e i j i n ge j ,l e v yd ,v a z i r is m ,e ta 1 i i l d 印e n d e n tr i s kf a c t o r sf o ra t r i a l 肋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