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电机与电器专业论文)基于dsp的永磁混合悬浮系统pid控制研究和实现.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i 页 a b s t r a c t a sa n e w l y d e v e l o p e dt e c h n o l o g y ,m a g n e t i c l e v i t a t i o nh a sb e e n u s e dw i d e l yi nm a n ya r e a s ,i t s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e sa r ea l s oc a r r i e do u t e x t e n s i v e l y o n eo f i t ss u c c e s f u la p p l i c a t i o n si s m a g n e t i cl e v i t a t i o n v e h i c l e 一ab r a n d - n e w t y p e o fv e h i c l eo nt h el a n d f o r p u r e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s u s p e n s i o n ( e m s ) s y s t e m ,g r e a tp o w e rl o s s ,w h i c h w o u l da f f e c tt h ei n c r e a s eo ft h el e v i t a t i o na i r g a p ,c a n n o tb en e g l e c t e d , f o ra l lt h el e v i t a t i o np o w e rm u s tb ep r o v i d e db yt h ec u r r e n tp a s s i n g t h r o u t ht h ew i n d i n g so f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i r o n i no d e rt os o l v ea l lt h e s e p r o b l e m s ,h y b r i d l e v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s c a m ei n t o r e s e a r c h , s u c ha s s u p e r a n de l e c t r o - c o n d u c t i n gh y b r i d - l e v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p e r m e n a n t - a n d 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h y b r i d - l e v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a n ds o o n t h o u g h t h e s e h y b r i d l e v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s h a v e g r e a ta d v a n t a g ei ns a v i n gp o w e ra n d i n c r e a s i n ga i r g a p ,t h ec o n t r o lm e t h o d o v e rt h e mi s g e t t i n gm u c hm o r e d i f f i c u l ta n dc o m p l i c a t e da c c o r d i n g l y i nt h i s p a p e r ,p i d c o n t r o l l e r p r o b l e m sa r et a c k l e di nt h er e s e a r c ho fp e r m a n e n t a n d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h y b r i d - l e v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r e s e a r c h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p e r m e n a n t a n de l e c t r o m a g n e t i c h y b r i d - l e v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a r e e x p a t i a t e d i nt h i s p a p e r t h eo b j e c t i s c r e a t e da n da n a l y z e d f i r s t ,t h es t a t e - s p a c em o d e la n di t st r a n s i t i o n f u n c t i o nm o d e lo ft h i so b j e c ta r ee s t a b l i s h e d a f t e ra n a l y z i n gs o m eo f i t s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ed i g i t a lc o n t r o l l e rp i di sd e s i g n e dt oe n s u r ei t s s t e a d y l e v i t a t i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f i x e da i r g a pc o n t r o la r ea d o p t e di nt h e d e s i g no ft h ep i dc o n t r o l l e r ,t h es t a t ef e e d b a c kc o n t r o l l e ra r ed e s i g n e d b yu s i n g c l a s s i c a l p o l e c o l l o c a t i o nm e t h o d t h es i m u l a t i o nr e s u l t d e m o n s t r a t e st h a tt h i sm e t h o dm e e t st h en e e d s t h ee x p e r i m e n tr e s u l t p r o v e sr a t i o n a l i t yo ft h ee x p e r i m e n tc o n s o l et h a th a sb e e nd e s i g n e d , i n c l u d i n gb l e n d i n gm a g n e t i ci r o n ,i vq u a d r a n tc h o p p e r a n dd i g i t a l c o n t r o l l e rp i di s d e s i g n e db yu s i n g t m s 3 2 0 f 2 8 1 2f o ri t sc o n t r o l c i r c u i t f i x e d a i r g a p c o n t r o la n dc u r r e n t - f o l l o wa r er e a l i z e d b y s o f t w a r e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r e s u l t p r o v e s f i x e d a i r g a p c o n t r o lo ft h i s h y b r i d l e v i t a t i o ns y s t e m i s a b s o l u t l y r e a l i z a b l e b yu s i n gd i g i t a l 西南交通大攀硕士研究缴学位论文第1 ji 页 c o n t r o l l e rp i d p r o j e c t k e y w o r d s :h y b r i d l e v n a t i o n ;d i g i t a lc o n t r o l ;p i d ;c u r r e n t f o l l o w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第1 章绪论 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英国物理学家e a r n s h a w 发现了 抗磁体可以在磁场中自由悬浮,并提出了磁悬浮的概念。 磁悬浮列车是一种新型的有轨交通工具,它利用电磁力使列车 悬浮在轨道上,在运行过程中,列车与轨道处于一种“若即若离”的 状态,因而有着“零高度飞行器”的美誉。它与普通轮轨列车相比, 具有低噪音、低能耗、无污染、安全舒适和高速高效的特点,被认为 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交通工具,作为二十一世纪新一代陆地 快速交通的磁悬浮列车,其重要性已日益显现。 近年来,磁悬浮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 应用。从高速磁轴承到高速磁悬浮列车,以及大气隙的风洞磁悬浮 模型,这些都是很有前途的应用领域。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如传感器、控制技术( 尤其是数字控制技术) 、集成电路、低温和 高温超导技术,使得磁悬浮技术迅速崛起,引起各国投入大最的人 力,物力进行研究开发。 1 1磁悬浮技术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1 1磁悬浮列车的优点及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 作为目前最快速的地五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技术简单,重量 轻,路轨驱动,悬浮行驶,节约能源、运营效益好,使其有着其他地 面交通工具无法比拟的优势。 1 、速度快:加速路程短,启动5 公里之后,常导磁悬浮可达4 0 0 至5 0 0 公里d , 时,超导磁悬浮可达5 0 0 至6 0 0 公里小时磁悬浮列 车的高速度使其在1 0 0 0 至1 5 0 0 公里的距离范围可与航空竞争。 2 、 能耗低:磁悬浮列车在5 0 0 公里小时速度下,每座位公里 的能耗仅为飞机的12 左右,比汽车小3 0 。 3 、维修少:磁悬浮列车没有车轮和铁轨的接触以及与受电弓的 机械接触,震动小,舒适性好,其工作属于无磨损运行,维修主要集中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在电子技术方面,不需大量体力劳动。 4 、噪音低:如在白天以3 1 0ki t i h 的速度行驶,在距居民区2 5 m 处,其产生的噪音仍然低于德国噪音保护法的规定值( 5 9db ) 。就 是在4 0 0km h 的情况下,也比铁路系统噪音低得多。 5 、 污染小:磁悬浮列车采用电力驱动,不需燃油,这使它的发展 不受能源结构,特别是燃油供应的限制;同时,无有害气体排放,环境 污染小。 6 、占地面积少、运行路线可以灵活选择:路轨是由支撑梁( 钢 粱或混凝土梁) 组成,它可以是地面轨也可以是高架轨( 常规高度为 4 7 m ) ,占地面积少,运行路线可以灵活选择,也可以和已有的交通 路线合并在一起。还可借助钢弯曲道岔,利用机电扳道装置使钢梁弹 性弯曲达到换道目的。 尽管磁悬浮列车有上述的许多优点,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1 、由于磁悬浮列车是以电磁力完成悬浮、导向和驱动功能的, 断电后磁悬浮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是列车停电后的制动问题仍然 是要解决的闯题,其高速稳定性和可靠性还需很长时间的运行考验。 2 、常导磁悬浮列车的悬浮高度较低,因此对线路的平整度、路 基下沉量及道岔结构方面的要求较超导磁悬浮列车更高。 3 、超导磁悬浮列车由于涡流效应悬浮能耗较常导磁悬浮列车 更大,冷却系统重,强磁场对人体与环境都有影响。 1 1 2 磁悬浮技术发展概况 1 9 2 2 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 于1 9 3 4 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1 9 3 9 年,布鲁贝克( b r a u n b e c k ) 对磁悬浮进行了严格的理论证明。以后的研究又证明,如果最小有 一阶自由度受外部机械约束的话,强磁性物体可以用磁力悬浮于稳 定平衡状态。至此,磁悬浮理论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善了。德国对磁 悬浮列车的研究始于1 9 6 8 年,着重研究常导磁悬浮技术。日本于1 9 6 2 年开始研究,着重研究超导磁悬浮技术。我国磁悬浮列车研究始于2 0 世纪8 0 年代,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很快。 目前国外在磁悬浮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磁悬浮列车方 面,进展很快,已经从实验研究阶段转向试验运行阶段和商业运行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阶段。在日本,已经建成多条常导和超导型试验线路。其中大江试 验线长1 5 3 k m ,h s s t i 0 0 低速磁悬浮列车于1 9 9 1 年1 月开始在该 线上进行了为期2 年的系统测试和评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1 9 9 7 年4 月3 日建成的山梨试验线长1 8 4 k m ,从i 9 9 7 年4 月开始 进行高速磁悬浮列车的试验运行,试验速度在2 0 0 3 年1 1 月份达到 了5 8 l k m h ,这种速度堪称陆地速度之最。德国的埃姆斯兰特试验线 长3 1 5 k m ,研制成功t r 0 7 型时速4 5 0 k m h 的磁悬浮列车。在取得一 系列研究和实验结果后,1 9 9 0 年日本开始建造速度为5 0 0 k m h ,长 4 8 2 k m 的超导磁悬浮列车线路。德国在中国上海建造从龙阳地铁站 到浦东机场总长3 1 k m 的常导磁悬浮线路,该线路现在已经建造成功, 已经进入商业正式运营,并运行良好,最高时速4 3 0 k m h ,从龙阳地 铁站到浦东机场只需短短7 分多钟。英国早在8 0 年代中期就建成从 伯明翰机场到市区的低速常导型磁悬浮列车实用线路。此外,法国, 美国,加拿大等国也在这方面进行了众多项目的研制和开发。目前 国内经过“七五”前期研究和“八五”联合攻关,在常导低速磁悬 浮列车方面已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其关键技术已基本解决,形成具 有相当水平的研究队伍,已经具备建设应用型低速常导磁悬浮列车 实用线路的能力。西南交通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在低速磁悬浮列车 技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1 2 磁悬浮技术其他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磁悬浮技术迅速的发展,除磁悬浮列车外,磁悬 浮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i 2 1磁悬浮轴承 磁悬浮轴承的研究是国外另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方向,典型对象 是发电机的磁悬浮轴承( 又称磁力轴承) 。主动式磁悬浮轴承( a m b ) 以其无机械磨损,无噪声,寿命长,无润滑油污染等特点而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核反应堆,真空泵,超洁净环境,飞轮储能等场 合。目前磁力轴承的速度已达到8 0 0 0 0 转分,转子直径可达1 2 m , 最大承载力为1 0 顿。我国在这方面研究起步较晚。1 9 8 0 年清华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开始定性研究。1 9 8 6 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研制五维主动式磁力轴 承,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 9 9 0 年成功实现了静、动态稳 定悬浮。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实际应用的例子,原因是磁力轴承是 集多学科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有许多理论和技术问题尚待解决。 1 2 2 高速磁悬浮电机 高速磁悬浮电机( b e a r i n g l e s sm e t o r s ) 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 新研究方向,它集磁悬浮轴承和电动机于一体,具有自悬浮和驱动 能力,不需要任何独立的轴承支撑,且具有体积小,临界转速高等 特点,更适合于超高速运行的场合,也适合于小型乃至超小型结构。 国外自9 0 年代开始对其进行了研究,相继出现了永磁同步型磁悬浮 电机,开关磁阻型磁悬浮电机,感应型磁悬浮电机等各种结构。其 中感应型磁悬浮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可靠性高,气隙均匀, 易于弱磁升速,是最具有前途的方案之一。传统的电机是定子和转 子组成,定子和转子之间通过机械轴承连接,在转予运动过程中存 在机械摩擦,增加了转子的摩擦阻力,使运动部件磨损,产生机械 震动噪声,使运动部件发热,润滑剂性能变差,严重的会使电机气 隙不均匀,绕组发热,温升增大,从而降低电机效能,最终缩短电 机使用寿命。磁悬浮电机利用定子和转子励磁磁场间“同性相斥, 异性相吸”的原理使转子悬浮起来,同时产生推进力驱使转予在悬 浮状态下运动。磁悬浮电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有一些成功 的报道。如磁悬浮电机应用在生命科学领域,现在国外已经研制成 功的离心式和振动式磁悬浮人工心脏泵,采用无接触式磁悬浮结构 不仅效率高,而且可以防止血细胞破损,引起溶血,凝血和血栓等 问题。磁悬浮血泵的研究不仅可以解除心血管病患者的疾苦,提高 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延续生命具有深远意义。 磁悬浮技术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应用,风洞磁悬浮系统:这是 6 0 年代 初就开始发展的研究方向,美国,苏联等为了发展自己的空中优势, 花费了相当的人力、物力。在风洞中小尺寸的飞行器模型,不用任 何接触支撑和悬挂而仅借助磁力悬浮,因而可不受干扰地测量飞彳亍 器的空气动力学性能,并能直接测量其动力稳定性和控制参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磁悬浮隔振系统:磁悬浮隔振系统是一种新型的主动式隔振方 法,它在振源和载荷之间用主动控制的磁场来支撑,使得振源和载 荷之间完全脱离机械接触,由于外加主动控制,磁悬浮隔振的静态 刚度和动态隔振效果可以方便的进行调节。在航空,航海,航天等 领域,振源( 载体) 既要按某一轨迹作正常运动( 如空间站的航行) 同时也存在某种干扰引起的振动( 如空间站振动) 这对磁悬浮隔振 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其成为一项重要的应用研究。 磁悬浮熔炼:磁悬浮熔炼是采用感应电流使金属融化,且利用 感应技术使融化后的金属融体悬浮于空中,不与任何物体接触。感 应线圈产生的电磁场和金属融体中的感应电流产生电磁力相互作 用,形成一种推力和托力,使熔炼金属能克服重力作用并保持一定 的形状悬浮起来。电磁力还能对融体起搅拌作用,使成分与温度均 匀一致。这种非接触的熔炼方法可避免传统熔炼法中炉料和熔炼金 属以及炉子的接触。这样可以减少金属及合金的杂质,提高金属的 性能,降低金属制成品的废品率。 磁悬浮小型传送设备:日本东芝公司的研究人员开发的用于半 导体无尘生产车间的零功率磁悬浮运输器,使磁悬浮技术的应用显 示出它独特的优越性。另外,磁悬浮技术研究领域还有磁悬浮天平, 机器人磁悬浮手腕,磁悬浮测量仪器,磁悬浮教学系统等。 1 3混合磁悬浮和控制问题 1 3 1混合磁悬浮方案 常导电磁吸力型磁浮列车和电动斥力型磁浮列车,都存在着一 些不尽人意之处。常导电磁吸力型磁浮列车,虽然可实现“零速”悬 浮,乘坐舒适度好,无磁场污染,但由于悬浮线圈具有一定的电阻,悬 浮需要一定的功率,悬浮气隙不能太大,仅为i 0m m 左右,否则,悬浮 功率将随悬浮气隙的平方成正比增加。由于悬浮气隙小,列车对轨道 的精度要求较高,误差一般要控制在2m m 以内,从而大大提高了线路 的造价。另一方面,由于采用常导线圈绕制电磁铁,线圈的电流驱动 器体积大、重量大,增加了车体的自重,降低了磁浮列车的有效载荷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能力和载荷空间。如果悬浮功率增加,磁浮列车在低速时的发电能力 将不能满足车辆用电需要。 电动斥力型磁浮列车一般采用低温超导磁体,虽然悬浮气隙较 大,一般为1 0 0m m 1 5 0m m ,又不需要任何反馈控制来保证系统的稳 定性,但由于悬浮是斥力悬浮,磁场很强,磁场又无闭合铁心磁路,在 列车车厢中有较强的磁场污染,为屏蔽强磁污染而附加的装置和超 导体的制冷装置又将增加车体的重量。由于列车必须在达到一定的 速度后才能实现悬浮,在车上须安装机械辅助支撑装置,增加了车辆 的复杂性,也增加了轨道的复杂性。另外,由于轨道上的闭合悬浮线 圈是分离的,当磁浮列车运行时,其悬浮力将随线圈的分离呈周期性 交化,乘坐舒适度与现存的常导吸力型磁浮列车相比要差许多。 本论文采用一种用永久磁铁和常导线圈构成的混合式电磁吸力 型悬浮系统方案,可增大悬浮气隙、实现稳态“零”功率悬浮、减 轻车体重量、且无磁场污染。与现有的磁浮列车悬浮系统方案相比 较,这种混合式悬浮系统方案有以下优点: 1 、可实现2 0m m 3 0m m 的大气隙悬浮,由此构成的磁浮列车 对轨道的不平顺要求将大大降低。 2 、可实现稳态“零”功率悬浮。由于在电磁铁平衡时所需的力 可由永久磁铁提供,在动态时所需的电流变化量由常导线圈来提供。 由快速变化的扰动引起的电磁铁所需电流变化量,则由常导线圈提 供,因为持续时间短,功率是很小的。总之,在稳定悬浮状态常导线圈 中的功率是很小的,可以认为是“零”功率悬浮。用此方案构成的磁 浮列车的车载用电将大大减小,磁浮列车在更低速时的发电量能满 足列车的需要。 这就是本论文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1 3 ,2 混合磁悬浮控制 对悬浮控制的最基本要求是控制系统要具有快速响应、动态过 程平稳、抗干扰好的性能特点,其中抗干扰性尤为重要。控制系统的 实现可以全部采用模拟电路,也可以采用以数字电子计算机为核心 的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的优点是运算速度快,实时性好,但控制精度 低、电路受外界环境影响大,且不易实现复杂的控制算法,调试困难。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传统的数字控制器大多采用单片机来实现,但这种控制器的控制效 果要受到采样频率的限制。当控制算法复杂,计算量较大时,采样频 率就不可能很高。这势必会影响控制的效果。 d s p 器件是一种特别适用于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由于 它具有硬件上采用多总线哈佛( h a r v a r d ) 结构、指令执行采用流水作 业( p i p e l ir l e ) 、采用独立的硬件乘法加法器( m a c ) 等特性,使得以 d s p 器件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具有非常快的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扩 展能力,克服了模拟控制器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控制器的缺陷。 就控制规律而言,可以采用经典p i d 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 制、鲁棒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应用这些控制规律所得到的控制 结果应该是类似的。但是使用不同方法所带来的稳定性、可靠性、 直观性却不尽相同,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实现方法上。为了克服模拟电 子电路带来的不稳定性、不易扩展性等缺点,并考虑到便于控制规律 的实现、更新和改进,应该选择数字实现方式。要实现复杂的控制算 法,必须采用高性能的数字计算机。 采用d s p 为核心的数字控制器控制悬浮系统,系统的阶跃响应调 节时间短,超调量小,在单位干扰作用下,气隙的稳态误差极小,系统 的鲁棒性好。 1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主要工作 本课题是混合悬浮系统研究中的一部分,研究在纯电磁悬浮系 统的电磁铁中加入永磁铁,组成电磁和永磁混合磁悬浮系统。该项 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应用价值。现今悬浮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电 动斥力悬浮( e d s ) ,电磁吸力悬浮( e m s ) ,其中电动斥力悬浮采用 超导技术,利用磁场间排斥力将物体悬浮,但是必须达到定的相 对速度;电磁悬浮可以静态悬浮,其悬浮力全部由电磁铁提供,由 于悬浮力全部由磁铁线圈的电流来提供,因此,磁铁消耗的能量相 当可观,特别在大型的悬浮系统中,如常导型磁悬浮列车中。随着 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能量需求越来越大,消耗量也越 来越大,这样一来,节省能量的消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果在这 种系统中采用这种永磁和电磁混合的方案,将节省许多能量消耗, 西南窝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另步 ,还可以增热悬浮气骥,降低对悬浮系统的机械精发靛要求。 因兹遮一磷究兵有重袋意义。莺内外对该硬顼嚣开震磷炎的膏我溺 的台湾省、德国和日本等,台湾省设计了一个电磁和永磁混合悬浮 的小车子,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德国也设计了一个小率,他们裂 建绩统豹宠气豫控割懿方法,霹零也设诗了令,l 、车予,袋趸豹楚 状态反馈方法实现7 释功率控制。国内静对这一项霹的研究还较少, 园外对这一研究的资料不多见,所以有必要对这种混合悬浮系统作 番研究。 本论文葵完袋懿下罄分工终;1 ) 辩这静混会磁铁系统建立模蝥, 并从理论上分析其p i d 控制的可彳予性;2 ) 验证已设计实验系统。蜜 验系统包攒以下几部分:混合磁铁、四象限斩波器和控制电路;3 ) 设计控制软件,编写p i d 控制算法程序,用软件实现电流环。先对 备部分电鼹避行调试,然后对整令系统迸露调试,使系统稳定悫浮。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第2 章混合悬浮系统的数学模型和p l d 控制分 析 磁悬浮系统透零燕多磁铁结稳,每个模浚豹运动寄缀囱、侧移、 升降及偏航、俯仰、滚动6 个自踟度。但是通过解耦,系统可以分 解为单个悬浮磁铁进行控制。所以单磁铁悬浮系统是磁悬浮系统的 蒸本单元,分援摹磁铁悬浮系统弱动态模型秘动态特榷魄分辑多磁 铁系统更基有一般性。戮此单磁铁慈浮系统静分析和综会是磁浮系 统分析和控制的基础。 2 瀑会磁铁悬浮系统谚悫模型分析 电磁岛永磁的混龠磁铁模型可以有多种络构,研究煅多的有两 耪,一势是撼永磁铁敖在铁心瓣薄极臻瑟上,另一秘是熬采磁铁放 谯铁心静中央处,如圈2 - 1 所示。本文对第二种结构模瑟进行分析。 二二二二二! 亟 二二二二二二二亘 黼 棍台 磁铁 _ , _ - 。_ )( (- - - 蚴 图2 1 常用混含单磁铁悬浮动态模型 分析之髓先作如下三条假设: ( 1 ) 磁铁磁路审铁磁毒孝籽懿磁警率无穷大( 怒略铰蕊帮导赣中 的磁阻) ,磁势均匀地降落在气隙和永磁体上; ( 2 ) 忽略绕组和水磁铁的漏磁通( 垂。一0 ) ; ( 3 ) 骰定导鞔终麓蘧弱憨度聚数无穷大,不考虑导孰奉隽的弹 髋强动或动态形交。 西南交濑犬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0 页 图2 - 2 常朋混合单磁铁患浮动态模型之二 圈2 2 中的混和磁铁的参数如下: l r 绕在铁,嚣稷豹线灏套受兰匿,导簸纛磁铁之楚豹气羧为z ( o , 二 线圈的电流f 0 ) 的参考方向、永久磁铁的极性如图2 2 所看专。永久磁 铁长度为,矫顽力为娥,导磁攀为弗。,磁铁质量为川,重力加速 度为g ,铁一昏截面积为s 。 在上述假设下,混令磁铁的磁路模型如图2 - 3 所示。 爰 n i 了一了 鞋妻。 。1 鱼 1 厂 堕塑窒避查鲎堡主塑熬生堂焦婆壅 蔓! ! 壅 “j _ _ w _ - h _ _ _ _ _ _ 一一 是为每个极处气骧鹣磁阻,霆,。为永磁体黥磁疆,丝2 跫每个极 i ! 二线圈产生的磁势,矾是永磁体的磁势。 蠢,塑 , ( 2 - 1 ) 群n 5 ”专- 惫 屯 鳓是空气的磁导率,是永磁体的磁导率,一。监p o 为永磁体 的相对磁导率。 交銎2 - 3 掰示熬等效溅路模型,砑班计算磁跨疆透: 吲一鬻一嚣一涨 s , 磁铁绕缀巍气藏为z 秘) 娃静电撼: m f ) 一丽n 一南掣一蒜 a , 式孛,n 强电磁铁绕缀篷数,f 。麓线圈电滚产生豹主辍磁逶,墨 为磁路磁阻,s 为铁芯极湎积,f 0 ) 为控制线圈电流。 由( 2 - 3 ) 式知气隙磁密为( m ( z ,f ) 为气隙磁通) : 嚣。塑竣。竺! i 竺兰堡垒2 ( 2 5 ) s 2 z ( t ) + h ,o f 牲r 则在对剡的瞬时吸引力f ( 五1 ) 为 砟一一等叫嚣】 6 ) 由式2 巷) 竣秀爨,邀磁力与邀滚戆平方秘气黎兹平方兹关系 不是一种线性的,并且和纯电磁悬浮模型不同,电磁力不与电流的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 页 平方成正比,不与气隙平方成反比, 由电磁铁在垂直方向的力学方程为: 所学- m g + f d ( t ) 一咐) 这里厶为外界扰动量。 这些都是因为永磁铁的加入。 ( 2 7 ) 此时,系统动态模型方程可以通过以下几组方程表示为 m ( f ) 一- f ( i ,z ) + 拧t 占+ 厶( t ) 卜小舻。n i + + h , h 甜v 平衡点处边界条件为: m g - f o ( z o , i o ) = , o s i i2 n i 。+ + h h m vj 1 2 2 1 1 平衡点附近线性化 ( 2 8 ) ( 2 9 ) 方程组( 2 - 8 ) 是一组非线性方程。为了利用成熟的线性理论分 析和设计磁悬浮控制系统,通常将非线性方程组( 2 - 8 ) 在平衡点 ( z 。,乇) 附近线性化,以得到一个近似的线性化模型。理论和实践都已 表明这种局部线性化方法是具有实用意义的。 将式( 2 - 6 ) 在平衡点处作泰勒级数展开: e ( z ,i ) 1 f ( z o ,毛) + z f ( z 。,毛) + 只( z o ,i o ) a i ( t ) + f :( z o ,i o ) a z ( t ) + a ( a z o ,a i o ) ( 2 1 0 ) 其中a i - i ( t ) 一f 。,& ;z ( f ) 一,a ( f ,z ) 为泰勒展开中的高阶项。 忽略高阶项后,可以导出( z o ,f 。) 邻域内非线性方程( 2 - 6 ) 的线 性化形式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 页 f # f ( z o ,曩( 列茁嗡最稍嫩) ( 2 - 1 1 ) t f ( z o ,乇) + 越( f ) 一t z ( f ) 其中,f ( ,毛) 是当悬浮体磁极在平衡点气辕为毛,嗽流为i 。时产 缴的磁力。系数: t - 一只( ,屯) 一一、o 档f ,i l 。是,f f i4 z s 7 器 心。e c屯,。)一(詈)j。如,。三!;搿 菝务斌孛,囊,表零气蒙交彼肇位长疫露魄磁力交纯黪壤,是表 示电流变化单位量时电磁力变化的值。 方程组( 2 - 7 ) 经过线性化后w 以表示为: 掰a 擘) 一哎a 卤p ) 一是厶f ) + 4 鑫# ) ( 2 - i 2 ) 2 1 2状恣空间及传递函数横型 在较大懿悬浮系统审,壶予憋浮磁铁较鍪,毫磁部分窀流势盛 较大,这样线性的调节输入到电磁线圈的电压不太容易实现,这样 驭理来调节线隧豹电流,一般两鬻,轿泼器憋毫流跟随拣戆能徽的 缀好,帮靛鼗璇系统簧臻豹交纯鬻变亿的毫流。这棒对磁铁这样一 个控制对象而言,其输入可以看成是电流。 如果选择f & ,越y 体为状态变爨,则可褥副如下状态方程: 慧】一f 鲁司 笔 + f 。堇善 麓】 。一,。, y - 謦硝 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根据式( 2 - 1 3 ) 得到的开环系统框图如图2 - 4 。 图2 - 4 混合悬浮系统开环模型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 l s 2 一翌0( 2 1 4 ) 肌 由劳斯( r o u t h ) 判据,特征方程的系数存在负值,所以系统是 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2 1 3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能控能观性 前面已经求得开环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 茗】。 晏:】 塞 + 一堇罢 蔑 y i 1 0 纠 忽略力的影响,系统有如下状态方程 r 量- a x + b a 1 y ;c x 系统的能控性矩阵和系统的能观矩阵 m = 口邶 ; o一生 ,行 一生o ,” ( 2 一1 5 ) ( 2 一1 6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5 页 2 2p id 控制实现混合悬浮系统定气隙控制 ( 2 17 ) 系统能观测且 前面建立了混合悬浮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在平衡点附近线性化 得到了线性化模型,求出了线性化后的状态空间模型和系统传递函 数模型。并分析得出了系统开环不稳定的结论。为了实现系统的稳 定悬浮,这里引入了对输入电流的反馈控制。 单磁铁悬浮系统的控制是一个单自由度( 垂直方向) 的控制。采 用这种电磁和永磁混合的磁铁悬浮,其初衷就是为了节省电磁部分 消耗的能量,因此,这一混合悬浮系统的控制目标和纯电磁悬浮系 统的控制目标有所不同。纯电磁悬浮系统的控制目标的一个基本方 面是悬浮气隙的稳定性,即要求本身固有不稳定的电磁悬浮系统, 在各种外部扰动力和导轨不平顺等因素影响下,都能使气隙稳定在 某一个数值上( 通常该数值在5 1 0m m 之间) 。而混合悬浮系统也可 以实现定气隙控制,但是,从节省能源这一角度考虑,当磁铁负重 变化的时候,悬浮气隙值不变,而电流将将随之变化,但是所有供 给的电流比纯电磁悬浮模型的小得多。 混合悬浮系统的采用,其目的是为节省能量,同时,可以实现 更大的悬浮气隙。这种混合悬浮系统可以应用在磁悬浮列车或无尘 无噪声车间的产品传输车上,由于其节省能量,可实现完全的无接 触式磁悬浮列车,另外,加大其悬浮气隙,可以降低悬浮系统对导 轨的平整度要求。 由于开环混合磁铁悬浮系统的固有不稳定性,必须采用闭环控 制才能使系统稳定。最简单直观的是采用检测电磁铁和导轨间的气 隙,运用经典控制理论中的超前一滞后补偿技术使电磁铁动态地平 衡稳定在某一给定气隙上。这种方法称为相对位移( 气隙) 反馈控制。 早期国外的电磁铁悬浮试验模型的控制基本上都采用这种方法。 目前单磁铁悬浮系统的控制一般都以其线性化模型为基础,应 为都秩的阵矩观能m习阵 1 o 矩1 控纠成 判难 不。控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6 页 建经典或现代线性控制理论进行综会和设计。本文着重分辑p i d 控 稍阔遂。 我们将结合以下参数对控制对象进行设计。 表2 - 1 控制对象参数 悬浮德合磁铁爱量 k g ) 3 l l ,8 4 电磁铁绕缀匝数 5 0 0 电磁铁绕缀电阻月(o) 1 电磁铁磁极面积s( m 2 ) o 1 2 0 * 0 1 5 0 平餐焘气熬如( m m ) 2 e 平衡点电流厶 (a )o 永磁体及铁心截面积( m 2 ) 0 1 2 0 0 1 5 0 墩磁体矫预力噩( k a m )8 0 0 承磁薛程砖磁导率辑 l 3 4 永磁体长度h m p ( m i l l ) 垮这些系统弱参数健入蔻覆的方程骞: 彬等等- 1 6 5 1 9 0 4 8 c 胁,【+ k 所) 。 砖一谢一n 2 蕊 2 。2 。p id 控割 ( 2 一1 8 ) ( 2 一1 9 ) p i d 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控制策略之一,由于其算法简单,便 予设计和参数调整,鲁棒性好和w 靠性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稷 控翻孛,懿其逶台于瑶建立精确数学模型豹确定洼控锻系统孛,逐 w 以根据系统的要求聚耀各种p i d 的变形形式,如:p i ,p d ,不究 龛微分控制,微分先行控制,积分分离控制和带死区的p i d 控制等。 p i 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根据给定值与实际输出值构成 掇澍镳差,瓣镶差豹魄锈,积劳秽微分逶过绞经缀合麓簸控裂萋, 时被控制对簸进行控制。在工业控制中,p i d 控制的控制规律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7 页 哟* 砖p 扛张+ 毛警j 上面p i d 控制表达式的传递函数为: 荆一鬻t 小+ 去母) ( 2 2 0 ) ( 2 - 2 1 ) 其中k 。为比铡增益,霉为积分时间常数,毛为微分时阈鬻数,群移) 为控制量,e 0 ) 为偏差。p i d 各环节的作用如下: i 比例环节 及时成比例地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母e o ) ,偏差 一旦产生,控制器却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2 积分塔萤圭要溪狳耱差,撬蹇系统熬燹差疫。积分幸擎弼豹强 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耳,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则越 强。 3 微分繇节能反波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 变纯率) 。弊能在镶 号篷嶷簿太大之豁,在系绞孛譬;灭一个窍效懿翠麓貉芷蔫号, 从而加快系统的渤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将p i d 控制应用在本系统中,控制目标为保持一定气隙,为气 擞绘定,则。e ( f ) - 气一z 。系统的控铡框图热强2 - 5 所承。 蚕2 - 5p i d 控期系统阚嚣结稳掇嚣 控制参数设定,运用极点配鬣设计p i d 参数。 前面融经推导出电流输入模型系统歼环状态空间模型如 ( 2 - 2 2 ) 。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8 贾 阶 01 蔓。 脚 0 麓 o l m ( 2 2 2 ) y - 【l 。】陶 忽略甄的影响,现对( 2 2 2 ) 引入一个状态变量厂删,则可得 到如下的状恣空间模型: z & 拉 0l o0 o 蔓 i n j 烛d t 触 a 毒 y - o 1 0 + f & d t a z 越 o 0 颤 m( 2 - 2 3 ) 采用控制规律:出一k p a z + k - f a z d t + k o a ,则可得如下的系统闭环 状态室霆模黧: a z 2 筮 0 0 蔓 m y4 01 0 o 1 一鼯。 m f a z d t a z 筮 嫩 船 越 p i d 控制仿真框图如图2 - 6 所示。 ( 2 2 4 ):学 西南交濑大学硕士吾歼究生学位论文第19 页 圈2 - 6 永狴混合窳统p i d 控制糕豳 麓环特缓方程: d e t ( s l - a 1 s ,+ 生生s 2 + 蔓如:生j + 生蔓 ( 2 2 5 ) mnm 2 。2 。2用极赢配置豹方法设计p 1 0 参数 由传递函数可以蓊出,本系统为三阶系统,有三个极点,安排 一对共轭复数极点离驭患较近,为主导极点,嚣实极点邀离骧点和 荛导极熹,辩系统影翡较小,氇靛楚把系统i 琵钕看作麦一个共辍复 数主导极点得二阶系统,这在前谳的系统建模一章中有叙述。对二 阶系统,由古典控制理论中对二阶系统响应的详细分析,有阻尼系 数毒、囊然毅搴秘圭孥极点之阍靛关系: f 缸1 m 。e 【- 耳x 1 0 0 ( 2 2 6 ) d 。瓦 ( 2 - 2 7 ) 选取超调量m ,s 5 ,调整时间ts 0 i s ,有芋;0 6 9 0 ,一5 7 9 6 - ,_ 剐主导掇赢兔:s t 。* 一飘哦l 宇2 ,代入零系统静数据,褥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0 页 羲。2 。- 4 0 。0 0 意4 1 。9 5 i 。 瓣j 琏:,麓望鹣觳点受: q 2 - - 4 0 0 0 4 1 - 9 5 i 絮望豹翅蒌l = 接递函数为: 瓯0 ) - s 3 + 4 8 0 s 2 + 3 5 3 5 9 8 0 s + 1 3 4 3 9 2 1 ( 2 - 2 8 ) 比较( 2 - 2 5 ) 和期掇的闭环传媒涵数( 2 - 2 8 ) ,可求樽如下参数: p 一9 9 6 1 5 4 0 ,靶t - 3 7 3 0 2 0 3 1 6 ,k b = 1 3 3 2 2 9 2 3p id 控制实现混合悬浮系统定气隙控制的仿真 前面融经论述过,在控毹上,滗合悬浮系统也可戳用像纯电 磁悬浮系绫样的控制方法,即寇气隙控制,本文用p i d 控制方案 采实现。下褥将对p i d 控制从理论和仿真中加以论述。 本夺繁巾掰毒豹蛰粪波形图,其孛气骧波形霆蕤缴毒l 囊擎链羹米, 横轴单位为秒,电流波形图的纵轴单位为安培,横轴单能为秒。 仿真樵豳如图2 7 。 蚕2 - 7 惹统p i d 拯剃傍寞结椽壤塑 西南窝通大学硕士备开究生学位论文第2 1 页 2 3 。t瀑会悬浮系统的p l d 控割及其仿真 仿真一:设计其启动气隙为3 5 m m ,定气隙3 0 m m 使系统稳定在 3 0 r a m ,启动时间为1 s ,起动过程的气隙与电流波形图如图2 - 8 。 a ) 气隙b ) 电流 a ) 气隙b ) 电流 图2 - 8p i d 接利傍萁气骧与毫滚波形一 获图2 8 冒良看蹴,系统在裁溯时能穰警稳的起动熬来,刚开始 起动时气隙有增大的髓势,但此时电流陡然增大使得磁铁迅速向导 轨靠近,气隙马上减小,电流的蜂值将近2 7 a ,设定的给定气隙从 3 5 r a m 变受3 0 r a m ,嫠嶷中采震豹麟坡丞数,瓷纯辩阗设定建1 s ,敲 黼中看出,1 s 以后,气隙值马上稳定到3 0 m m 。 平衡以后气隙与电流放大波形如图2 - 9 所示。 西南交邋丈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第2 2 页 a ) 气陬b ) 电漉 图2 - 9p i d 控制仿真气隙与电流波形二 从图2 9 中可以看出,气隙和电流的波动非常微小。控制器是在 嚣张魏平鬟杰( 2 0 m m ) 线性晓矗设诗豹,酝滚会产生势杰镤差。 仿囊二:设计萁启渤气隙为3 5 m m ,使系统稳定在1 0 m m ,启动时 间为ls ,起动过程的气隙与电流波形图分别如图2 1 0 。 a ) 气隙b ) 电流 8 ) 气熬 b ) 电流 图2 一1 0p i d 控制仿真气隙与电流波形三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3 页 平衡以后气豫与媳流放大波澎如图2 - 1 1 所示。 a ) 气隙b ) 电流 图2 - 1 1p i d 控制仿真气隙与电流波形四 从图2 一l l 中可以辫出,气隙釉电流的波渤也非常微小。控制器 楚在原来酶警餐熹( 2 0 m m ) 线毪识螽浚诗懿,掰菇会产璧羚态误差。 仿真三:设计其扁动气隙为3 5 m m ,使系统稳定在2 0 m m ,启动时 间为l s ,起动过程的气隙与电流波形图分别如图2 - 1 2 。 8 ) 气骧b ) 电滚 8 ) 气熬b ) 电流 图2 一1 2p i d 控制仿真气隙与电流波形五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4 页 平衡以后气隙与电流放大波形如图2 - 1 3 所示。 a ) 气隙 bj 电沉 图2 1 3p i d 控制仿真气隙与电流波形六 从图2 一1 3 中可以看出,气隙和电流的波动也非常微小。气隙不 存在静态误差,因为系统稳定悬浮在控制器所设计的线性化的平衡 点( 2 0 m m ) ,所以不会产生静态误差。 由以上仿真可看出,系统稳定悬浮在控制器所设计的线性化的平 衡点时候,气隙不存在静态误差;系统稳定悬浮不在平衡点时,气 隙存在微小的静态误差。不过总体来说,即使存在静态误差,也是 极小的,所以所用的p i d 控制能较好实现稳定控制。 2 3 2混合悬浮系统在加重及有导轨干扰情况下仿真 仿真一:设计其启动气隙为4 0 m m ,启动时间为1s ,导轨在2 秒 处有5 m m 阶跃干扰时,起动过程的气隙与电流波形图如图z - 1 4 。 a ) 气隙b ) 电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铜合金材料生产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大数据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满意度路径探讨
- 金刚石切割线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红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编外人员3人笔试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模拟试题(黄金题型)附答案详解
- 2025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副高级职称能力提升B卷题库附参考答案详解【综合卷】
- 2024年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夺冠系列】
- 纤维级聚苯硫醚树脂深加工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 钢铁连铸机生产线项目实施方案
- 诉讼财产保全委托担保合同书4篇
- 综合实践活动(2年级下册)第3课时 自动浇水器的设计与制作-课件
- 2023年江苏省盐城公证处招聘公证人员5人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保密室及保密要害部位搬迁发案
- 恐龙灭绝介绍课件
- 《人力资源管理全套课件》
- 核赔经典疑难案例解析
- 尿道损伤的分类与治疗
- 厂级岗前安全培训教材
- 征兵宣传主题PPT
- 《机电设备组装与调试》课程标准
- 电力市场交易体系规则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