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pdf_第1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pdf_第2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pdf_第3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pdf_第4页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 3 卷第7 期 动力 工 程 学 报V 。1 3 3N o 7 2 0 1 3 年7 月 J o u r n a lo fC h in e s eS o cie t yo fP o w e rE n g in e e r in g J u ly2 0 1 3 文章编号:1 6 7 4 7 6 0 7 ( 2 0 1 3 ) 0 7 0 5 1 7 0 6 中图分类号:T K 2 2 9 2文献标志码:A学科分类号:4 7 0 3 0 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 马良玉,高志元 ( 华北电力大学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保定0 7 1 0 0 3 ) 摘要:以某6 0 0M w 超临界机组为例,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机组负荷、汽压特性的数学模 型,并运用大量的宽范围变工况数据完成了对模型的训练仿真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机 组负荷、主蒸汽压力与燃料量、给水量和汽轮机调门开度间复杂的非线性动态特性,且精度高、泛化 能力强,可作为预测模型用于超临界机组智能控制器的设计 关键词: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神经网络;协调控制系统 M a t h e m a t ica lM o d e lB a s e do nN e u r a lN e t w o r kf o rS u p e r cr it ica lU n it M AL ia n g y u ,G A OZ h iy u a n ( S ch o o lo fC o n t r o la n dC o m p u t e rE n g in e e r in g ,N o r t hC h in aE le ct r icP o w e rU n iv e r s it y , B a o d in g0 71 0 0 3 ,C h in a ) A b s t r a ct :T a k in ga6 0 0M Ws u p e r cr it ica l u n ita sa no b je cto fs t u d y ,am a t h e m a t ica lm o d e lw a ss e tu pf o r t h eu n itlo a da n ds t e a mp r e s s u r ech a r a ct e r is t icsb a s e do n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w h ichw a ss u b s e q u e n t lyt r a in e d w it hla r g ea m o u n to fd a t ao b t a in e du n d e rw id e r a n g ev a r y in glo a dco n d it io n s S im u la t io nr e s u lt ss h o wt h a t t h em o d e lca nw e llf itt h eco m p le xn o n lin e a r d y n a m icch a r a ct e r is t icsb e t w e e nu n itlo a d ,m a ins t e a mp r e s s u r ea n dt h ef u e l s u p p ly ,f e e d w a t e rf lo wa n dt u r b in eg o v e r n in gv a lv eo p e n in gw it hh ig hp r e cis io na n d s t r o n gg e n e r a liz a t io na b ilit y ,w h icht h e r e f o r em a y s e r v ea sap r e d ict io nm o d e lf o rd e s ig no fin t e llig e n tco n t r o lle rins u p e r cr it ica lu n it s K e yw o r d s :s u p e r cr it ica lu n it ;m a t h e m a t ica lm o d e l;n e u r a l n e t w o r k ;co o r d in a t e dco n t r o ls y s t e m 协调控制系统作为大型火力发电机组的重要组 成部分,将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组作为一个整体进 行控制,以满足机组在不同运行方式、不同工况下负 荷控制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1 由于效率高且环保等 优点,超( 超) 临界机组日益成为火力发电的主力机 组该机组是典型的非线性、慢时变、时滞与大惯性 并存的多变量系统,这给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 行带来许多问题建立超临界机组的数学模型,借助 模型研究机组运行特性,并采用先进的控制策略改 善协调控制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超( 超) 临界机组的广泛应用,许多 学者对超临界机组模型进行了研究文献 2 和文献 E 3 3 采用遗传算法和M a t la b 辨识工具箱得到传递函 数形式的机组数学模型由于超( 超) 临界机组的多 变量强耦合和非线性特性,这种模型的建立较为繁 琐、精度较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 献E 4 和文献E s 将A s t r O m 汽包炉的建模思想应用 到直流锅炉,结合实际机组运行数据,建立了简化的 收稿日期:2 0 1 2 - 1 0 3 0修订日期:2 0 1 2 1 2 2 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6 1 1 7 4 1 1 1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0 9 M G 2 1 ) 作者简介:马良玉( 1 9 7 2 一) ,男,河北井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电站建模与仿真,智能技术在电站建模、控制和故障诊断中的应用方 面的研究电话( T e l) :1 3 8 3 2 2 7 3 3 7 8 ;E m a il:m a lia n g y u n ce p u e d u cn 动力工程学报第3 3 卷 非线性模型该模型经仿真验证具有较好的精度,但 模型静态参数需根据稳态工况计算,动态参数则需 借助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文献 6 在原有的火电 机组数学模型 7 的基础上,结合采集到的主要过程 参数,根据受控对象的逻辑结构,采用机理建模方 法,拟合得到一组实际的非线性数学模型文献 8 和文献 9 经机理分析和模型分解,采用分区段建模 方法分别建立了9 0 0M W 和10 0 0M w 超超临界机 组的仿真模型这种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 动态特性,可模拟机组的全工况运行,替代实际机组 开展运行人员培训和研究,但该模型过于庞大复杂, 不适用于协调控制系统智能控制器的设计应用因 此,如何建立精度高、实用性强和便于控制器设计开 发的超临界机组非线性数学模型仍然是亟待研究的 重要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人工神经网 络( A N N ) 的建模方法受到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自适应学习、联想 记忆能力和优良的容错性能,可以克服传统建模方 法计算量大、辨识过程复杂和建模过程繁琐等缺点, 非常适合复杂非线性系统的建模 针对某6 0 0M w 超临界机组,采用以B P 网络 为基础的非线性自回归( N A R X ) 神经网络模型结构 建立其非线性动态模型 1 B P 神经网络原理 1 1 神经网络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单位为神经元,通过 神经元广泛互联来实现信息的并行分布式处理神 经网络按结构划分可分为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静 态结构的神经元之问没有反馈,信息从输入层单向 传递( 如B P 网络和R B F 网络等) ,动态网络则存在 不同层神经元间的反馈连接( 如H o p f ie ld 网络和 E lm a n 网络等) 从网络结构考虑,动态网络更适合 于动态过程的建模,但静态网络通过在输入层引入 时延数据,也可以很好地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且具有 结构简单、学习算法有效和收敛容易等特点 1 因 此,笔者采用典型的前向多阶层B P 神经网络来建 立超( 超) 临界机组负荷和汽压特性的数学模型 B P 网络是一种按误差逆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 的多层前馈网络,它的学习规则是通过反向传播来 不断调整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使网络的误差平方和 最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节点组成隐 含层可为一层,也可为多层,前后层节点通过权连接 B P 神经网络的神经元及典型的3 层网络结构见图1 H x = Yw ix 厂0 I = 1 f N 非线性函数:0 为输出阚值 w l,w 2 ,w n 为连接权, a Ia i 输入 图1 神经元及3 层B P 神经网络 F ig 1 S ch e m a t icd ia g r a mo ft h en e u r o na n dt h r e ela y e r B Pn e u r a ln e t w o r k 1 2B P 算法的基本原理 B P 算法主要分为2 个阶段:正向传播阶段和反 向传播阶段正向传播阶段从样本集中取一个样本 ( X 。,Y 。) ,将X 。输入网络,计算相应的实际输出 0 。在此阶段,信息从输入层经过逐级的变换,传送 到输m 层反向传播阶段计算实际输出0 。与相应 的理想输出y 。的差值,按照极小化误差的方式调 整权矩阵反向传播阶段的工作一般受到精度要求 的控制,取网络关于第P 个样本的误差尺度为 1 二 E p = 寺( y 印一O ) 2 ( 1 ) 。J 一1 而整个样本集的误差尺度定义为 ”一”,” E 一E ,一可1 ( y 却一O ) 2 ( 2 ) P 一1_ P 一1J 一1 信息正向传播与误差反向传播的各层权值调整 的过程是周而复始进行的,直到网络输出的误差减 小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或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次数 为止 为提高网络收敛性能,出现了很多改进算 法 1 1 I ,其中L M 算法( L e v e n b e r g M a r q u a r t m e t h o d ) 由于速度快、收敛性能好而在神经网络中得到广 泛应用,此处模型训练采用I 。M 算法 2 超临界机组负荷和汽压特性建模 2 1 模型参数选取 超( 超) 临界机组的启动升负荷过程要经历湿态 到干态的转换,转换完成后进入直流阶段笔者建模 范围限制在机组直流阶段的升降负荷过程在这一 阶段,机组特性可简化为三输入三输出的模型,描述 给煤量、给水量、汽轮机调门开度与机组负荷、主蒸 汽压力和中间点温度( 焓值) 间的非线性强耦合关 系考虑协调控制仅与机组负荷和主蒸汽压力直接 相关,中间点温度( 焓值) 主要与汽温控制有关,相对 第7 期马良玉,等: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 独立,因此建模时不考虑中间点温度( 焓值) ,机组协 调控制对象特性可简化为三输入二输出的非线性模 型( 见图2 ) 汽轮机调门开度。 超临 给煤量 界机 组锅 给水量 炉 图2 超临界机组模型输入和输出参数 F ig 2 M o d e lin p u t sa n do u t p u t sf o rs u p e r cr it ica lp o w e ru n it 2 2 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 以图1 中的B P 神经网络为基础,将超临界机 组直流锅炉的负荷、汽压特性用图3 的神经网络模 型来表达该模型实质上是以B P 神经网络表达的 一阶时延非线性自回归神经网络,考虑了上一时刻 输入、输出对当前时刻输出的影响 输出层 隐含层 输入层 y 2 ( k 一1 ) ,1 【一1 )S d l( k ) u 1 ( k - I ) “2 ( u 2 ( k - 1 ) “3 【“3 ( k - 1 ) 图3 简化的N A R X 神经网络模型 F ig 3S im p lif ie dN A R Xn e u r a l n e t w o r km o d e l 当确定了输入、输出变量后,上述神经网络设计 就转变为隐含层神经元数的合理选取及权值和阈值 的合理确定隐含层神经元数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 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取尽可能少的隐含层节点 数一般认为,隐含层神经元过少时,网络从样本获 取信息的能力就差,不足以概括和体现出训练样本 的规律,且网络的推广能力和容错性较差;隐含层神 经元过多,则会出现“过拟合”现象,降低了网络的 泛化能力,同时也增加了网络的训练时间和网络的 复杂程度在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时,对网络隐含层分 别选择不同神经元数目,比较了具有不同隐含层单 元的神经网络模型的收敛性能,确定合适的神经元 个数,建立最优的系统模型上述网络结构隐含层的 激励函数选用t a n s ig ,输出函数选用p u r e lin 2 3 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数据的获取 神经网络输入、输出及网络结构确定后,即可完 成网络的训练为使神经网络模型能全面反映被控 对象的动、静态特性,网络训练数据所涉及的工况要 尽量广,应包含不同负荷稳态工况和变负荷动态过 程中的运行数据 以某6 0 0M w 超临界机组为研究对象,借助电 站全范围仿真系统获取模型训练样本数据采集过 程中,机组在协调控制方式下运行,给水控制、各级 过热汽温控制和风量控制等均为自动模式提取的 数据包含负荷为6 0 0M W 、5 4 0M w 、4 8 0M W 、4 2 0 M W 和3 6 0M W 时的稳态数据,以及在5 种工况间 以1 2M W m in 变负荷速率降负荷及升负荷过程的 动态数据,共2 38 5 4 组( 采样时间为1s ) 为减少神经网络模型训练样本数量,缩短训练 收敛时间,对上述数据每2 组均匀抽取一个样本点 ( 采样间隔2s ) ,共得到1 19 2 7 组训练数据,运用 M a t la b 神经网络工具箱函数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并 采用L M 算法完成训练 1 1 I ,训练周期设定为10 0 0 , 均方误差( ,) 设定值为1 1 0 2 4 训练结果及分析 针对图3 的模型结构,采用不同隐含层节点的 模型进行训练,对模型收敛速度和训练完成后网络 的均方误差( P 。) 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模型训练结果对比 T a b 1 T r a in in gr e s u lt so ft h eN Nm o d e l w it hd if f e r e n t n u m b e r so fh id d e nn o d e s 从表1 可以看出,对于以B P 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的具有输入时延和输出时延反馈的简化 N A R X 神经网络模型来说,模型精度对隐含层神经 元个数不太敏感,采用较少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即 可达到很高的模型精度,隐含层节点数取1 2 和2 4 结果相差别不大模型达到误差设定值1 1 0 _ 6 仅 需很少的训练周期和很短的训练时间综合考虑,隐 含层个数取1 2 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输出与原样 本输出曲线的对比见图4 ,通过仿真对比结果可以 看出,模型输出与实际输出误差很小,两者曲线基本 重合为了表达清晰,神经网络输出仅画出部分示意 点,下同 动力工程学报第3 3 卷 ( a ) 机组负荷 025 0 0 50 0 075 0 01 00 0 01 25 0 0 样本数 ( b ) 主蒸汽压力 图4 模型训练结果对比 F ig 4C o m p a r is o nb e t w e e ns a m p lea n dm o d e lo u t p u t s 3 模型的验证 3 1 变工况数据离线验证 神经网络模型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模型 的泛化能力,为此采用与训练样本集不同的变工况 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将仿真机在3 6 0 6 0 0M w 之问以6M W m in 的变负荷速率分段降、升负荷, 共得到2 75 2 4 组数据( 采样时间为1S ) ,并按相同 采样间隔( 2s ) 从中抽取一半数据对模型进行离线 测试模型输出与实际输出的对比见图5 由图5 可以看出,整个升、降负荷过程模型的计 算值与机组实际负荷、主蒸汽压力在趋势上能很好 地吻合,可见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和泛化能力 3 2 模型阶跃扰动实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对模型进行输 入阶跃扰动实验具体过程为:将模型连人仿真机 组,在1 0 0 负荷稳定工况下,将控制系统的燃料 量、汽轮机调门开度和给水指令均切为手动分别阶 跃( 5 ) 增加任一输入量,同时保持其他输入量不 变,比较模型输出与机组实际输出是否一致 燃料量指令输入量增加5 阶跃扰动后,各输 出随时间的变化见图6 燃料量增加后,锅炉各个受 热面吸热量增大,导致蒸汽参数压力升高,尽管汽轮 机调门开度不变,但机组蒸汽流量增加,机组负荷最 终增加到与燃料量相对应的水平 给水量指令输入量增加5 阶跃扰动后,各输 羔 耀 鹾 囊 赛 2 6 2 4 日 凸I 羔2 2 R 出2 0 德1 8 制 1 6 1 4 ( a ) 机组负荷 025 0 0 50 0 075 0 01 00 0 01 25 0 01 50 0 0 样本数 ( b ) 主蒸汽压力 图5 神经网络模型性能检验 F ig 5 P e r f o r m a n cev e r if ica t io nf o rt h en e u r a ln e t w o r km o d e l ( a ) 机组负荷 02 0 04 0 06 0 08 0 010 0 012 0 0 时间s ( b ) 主蒸汽压力 图6 燃料量增加5 阶跃扰动的响应曲线 F ig 6 C u r v e so fr e s p o n s et O5 s t e pin cr e a s eo ff u e l 出随时间的变化见图7 给水量增加,导致过热蒸汽 流量增加,主蒸汽压力升高,机组负荷增大由于燃 料量保持不变,锅炉放热量不变,过热蒸汽温度下 降,机组负荷有所减小,但大于初始负荷主蒸汽压 力开始随蒸汽流量增加突升,当蒸汽温度下降、体积 流量减少时,压力稍许下降直至稳定 拍 M 丝 加掩 M M 他 Bd要R日糕州 如钙强如笛加m:兮 M 抖M M M M M M M M 叠苫R出蜒糕州 第7 期 马良玉,等:基于神经网络的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 山 羔 长 出 蜒 糕 删 ( a ) 机组负荷 ( b ) 主蒸汽压力 图7 给水量增加5 阶跃扰动的响应曲线 F ig 7 C u r v e so fr e s p o n s et o5 s t e pin cr e a s eo ff e e d w a t e rf lo w 汽轮机调门开度输入量增加5 阶跃扰动后, 各输出随时间的变化见图8 汽轮机调门开度增加, 主蒸汽压力降低,导致锅炉释放蓄热,机组负荷增 大,但由于燃料量不变,给水量变化不大,锅炉释放 蓄热后,经过一段时间机组负荷回落至稳定,主蒸汽 压力随锅炉蓄热的释放逐渐降低,最后趋于平稳 ( a ) 机组负荷 ( b ) 主蒸汽压力 图8 汽轮机调门开度增加5 阶跃扰动的响应曲线 F ig 8 C u r v e so fr e s p o n s et o5 s t e pin cr e a s eo ft u r b in e g o v e r n in gv a lv eo p e n in g 通过对模型与实际机组的扰动结果进行对比可 知,在各种扰动下,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出与实际机组 的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这说明所建立的神 经网络模型基本正确 3 3 模型变工况验证 为了进一步验证模型的动态性能,对模型进行 大幅变负荷实验将模型连入仿真机组,使机组在 3 6 0 5 4 0M w 之间以1 0M w m in 变负荷速率分 段降负荷,比较模型闭环运行值和机组仿真运行值 ( 见图9 ) 由图9 可以看出,两者十分接近 ( a ) 机组负荷 ( b ) 主蒸汽压力 图9 模型变工况验证 F ig 9D y n a m icp e r f o r m a n cev e r if ica t io no ft h em o d e lu n d e r v a r y in glo a dco n d it io n s 上述验证实验表明,在6 0 1 0 0 额定负荷 范围内,模型能较好地模拟超临界机组的负荷和汽 压特性 4结论 基于B P 神经网络的N A R X 神经网络模型,建 立了6 0 0M W 超临界机组负荷和汽压特性的数学 模型各种实验表明,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机组负 荷、压力与燃料、给水及汽轮机调门开度间复杂的非 线性动态特性该模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可作为 预测模型用于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神经网络控 制器的设计,且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当模型用于不同 超临界机组时,利用机组变工况实际运行数据重新 对模型训练即可加以应用 鲫雠鲁似鼢眦伽伽卿雠 苫挺娃鼎嚣 铂;耋似觚毫删枷渤雠研 q撂妪矧嚣 m:兮蛄踮胁;2:2 M M M”驺幻” 蛊苫R出德州 5 2 2 动力工程学报第3 3 卷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李遵基热工自动控制系统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 社,1 9 9 7 梁杨,谷俊杰基于遗传算法的超临界机组模型的参 数辨识 J 电力科学与工程,2 0 1 0 ,2 6 ( 7 ) :3 8 4 1 L I A N GY a n g ,G UJ u n j ie P a r a m e t e rid e n t if ica t io nf o r t h em o d e lo fs u p e r cr it ica lu n itb a s e do ng e n e t ica lg o r it h m J E le ct r icP o w e rS cie n cea n dE n g in e e r in g , 2 0 1 0 ,2 6 ( 7 ) :3 8 - 4 1 丁洁,李国营,王宁应用于控制的6 6 0M w 超临界机 组的简化模型的研究F J 电力科学与工程,2 0 1 1 ,2 7 ( 5 ) :2 9 3 4 D I N GJie ,L IG u o y in g ,W A N GN in g R e s e a r cho n s im p lif ie dm o d e lf o rt h eco n t r o lo f6 6 0M Ws u p e r cr it ica lu n it J E le ct r icP o w e rS cie n cea n dE n g in e e r in g , 2 0 1 1 ,2 7 ( 5 ) :2 93 4 田亮,曾德良,刘鑫屏,等5 0 0M w 机组简化的非线 性动态模型 J 动力工程,2 0 0 4 ,2 4 ( 4 ) :5 2 2 5 2 5 。 T I A NL ia n g ,Z E N GD e lia n g ,L I UX in p in g ,e ta 1 A s im p lif ie dn o n - lin e a rd y n a m icm o d e lo f5 0 0M Wu n it E J P o w e rE n g in e e r in g ,2 0 0 4 ,2 4 ( 4 ) :5 2 2 5 2 5 闫姝,曾德良,刘吉臻,等直流炉机组简化非线性模 型及仿真应用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 0 1 2 ,3 2 ( 1 1 ) :1 2 6 1 3 4 YANS h u ,Z E N GD e lia n g ,L I UJ iz h e n ,e ta 1 A s im p lif ie dn o n lin e a rm o d e lo fao n ce - t h r o u g hb o ile r - t u r b in eu n ita n dit sa p p lica t io n J P r o ce e d in g so ft h e C S E E ,2 0 1 2 。3 2 ( 1 1 ) :1 2 6 1 3 4 田新首,韩忠旭,陈利杰,等超临界机组非线性模型 参数估计与平衡点分析 J 计算机仿真,2 0 1 1 ,2 8 7 8 9 1 0 1 1 ( 1 ) :2 0 2 3 T I A NX in s h o u ,H A NZ h o n g x u ,C H E NL ij ie ,e ta 1 P a r a m e t e re s t im a t io na n de q u ilib r iu mp o in t sa n a ly s is o nn o n lin e a rm o d e lo ft h es u p e r cr it ica lu n it J C o m p u t e rS im u la t io n ,2 0 1 1 ,2 8 ( 1 ) :2 0 一2 3 韩忠旭,周传心,张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