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1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2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3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4页
(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论文)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ii 摘 要 随着国家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 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 需要,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是以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宗旨, 为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开辟新的教学途径。大连市各高校适应改革的步伐, 初步建立了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但绝大部分还处于发展阶段。本文以大连市高 校课外体育活动为线索,探索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以俱乐部形式开展教学活 动的现状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从树立“健身第一”的观点出发,从培养学 生素质教育入手,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 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课外体育俱乐部 以终身体育为主线,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群众性体育活 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 连市 6 所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设情况进行调查, 针对老师和学生对开展俱乐部 的态度、所选择项目及俱乐部在运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国内外学 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成功经验为依据,结合大连市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认 真的调查研究,在了解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状况的基础上,提出符合 我国当代国情和大连市高校实际情况的俱乐部开展模式。 主要的结论是: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在体育项目选择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学生的兴趣范围在不断扩大,选择项目的特点也渐趋向于“社会化、娱乐化、终 身化”的方向;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需要进一步协调,大体上来说,高校课外体 育俱乐部开展情况不佳。制约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俱乐部管理制度和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场地和器材满足不了俱乐部发展需求; 学生和教师对体育课和俱乐部的关系并没有明确定位; 俱乐部经费筹集的渠道较 单一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并结合大连市经 济发展现状以及高校办学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大连市各高校的课外体育活 动以俱乐部的模式健康蓬勃的发展提供理念依据。 关键词: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终身体育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iii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classroom teaching can not meet the actual needs of students, colleg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s are train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lifetime sports consciousness for the purpose for th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o open up new goals teaching approach. dali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pace of reform, the initial establishment of th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 mode, but the vast majority is still in development stage. in this paper, dalian university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for the clues, explore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form the club to carry out the status of teaching activities and the need to solve problems. we establish a fitness first perspective, quality education from the students start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s, will not only help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sports to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a correct concept of sports,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udents interaction.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s to life-long physical main line is laying the basis for an effective life-long sport one of the ways of carrying out mass sports activitie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is study us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expert interviews, literature and dat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s such as dalian, 6 pairs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et up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clubs attitude, the selected projects and clubs running in the process of analysis of problems in order to carry 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ols, sports clubs, based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dalian university, through carefu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o understand the dalian municip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the status of sports clubs on the basis of made in line with our contemporary situation and dalian municip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model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lub.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dalia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sports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choice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range of students interested in expanding the op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lso tend to move towards social-oriented, entertainment,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iv life-long of the direction; school sports and social sports require further coordin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extra-curricular sports clubs poor. constraints in dalian university sports clubs to carry out the main factors include: club management systems and checking mechanisms are not perfect; space and equipment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club; students and teachers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lubs, and there is no clear position; club raised funds issues such as over a single channel to a large extent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sports clubs. dalian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level of higher education made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dalian of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in the clubs model of healthy and vigorous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key words: dalian municip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xtra-curricular sports activities; club; lifetime sports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3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 中除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 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 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文授权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 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 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高校体育教学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自上个世纪中叶以 来,高等教育在 21 世纪发展中的导向作用日益凸显,其使命和责任尤为艰巨, 其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层次体育人才。 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 为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应当站在历史和社 会的视角上,以全新的观念来审视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努力培养与社会发展相适 应的高水平人才。当今的体育课程必须与全新的教育理念相结合,并随着时代的 发展而不断更新和完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正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应运而 生,它的产生为新时期高校体育的发展和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 1 。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需要有全面的理论依据和多 年的实验研究为基础。2002 年 8 月 12 日,国家教育部体育卫生司下发文件,名 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在这全新的指导纲中指出:“根 据高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 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样形式 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把原有的系别班级制,重新组合起来,用以满足不同 层次、不同水平以及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 主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并可以自主选择任课教师,以及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等。 ” 由此可见,我国以往的高校体育教学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新纲要的要求,因此高 校体育教学大纲必须要进行全面改革以便适应新纲要的要求。 同时在新纲要中还 指出:“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将课堂教学与课外以及校外的体育运动有机 地结合起来,使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应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 课外体育锻炼、包括校外(社会、野外)活动等有机的纳入到体育课程中来,以便 形成课内外与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 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努力拓展校内外体育课程及 体育运动的时间和空间 2 。 ”新的指导纲要为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和壮大 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在我国,普通高校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始于上个世纪 80 年代,最早传入我国高等学校中时只是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3 。在 我国普遍是指各种文化娱乐、进行体育活动的场所,但它源于欧美,在西方很多 国家的大学里非常盛行。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 体育教育课程从学生入学开始,到大学四年结束,贯穿着学生整个受教育的 过程,按说如此长时间应该能建立起很强的体育健身意识,可是我们从实际情况 中了解到,很多大学生从学校毕业的同时也和体育锻炼分道扬镳,四年来在体育 学习中学到的健身技能和方法在自己的生活中仅是昙花一现, 究其原因主要是高 校体育教学中所学的内容多而不实, 以及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没有充分重视起 来。高等体育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 展的一个重要过程。只有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长期锻炼身体的习惯, 才能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 近年来高校体育教育在不断的改革中取得了很多可喜 成果, 但我们还是看到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体育教学科学化程度还比较低, 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健身中来的意识还比较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而正是由于这些 问题的存在,为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有效地弥补了体育教学的不足,其独特的“选时” 、 “选 师” 、 “选项” 、 “选班”的组织形式把所有爱好相同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型课外体育 俱乐部 4 。从形式到内容都符合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的要求, 教师也可根据俱乐部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指导纲要来制定相应的教学方 案。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是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也符合现代体育的 特点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概念 “俱乐部”是英文“club”的音译,原意为“总会”和“社交圈”或指娱 乐场所, 现通常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来解释 5 。 这种俱乐部式的组织制度在西方国 家很盛行,在体育领域中各种课外体育俱乐部也如雨后春笋地快速发展。随着我 国体育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我国课外体育俱乐部也开始不断发展壮大。 我们在对俱乐部相关概念的研究中可知,俱乐部是存在于某个区域内,而且 是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团体,在俱乐部中个体的某些需求得到满足,其参加的活动 具有一定的自由性、开放性及娱乐性。在国内,目前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概念的研 究还不深入,还没有统一的定义。1976 年,日本文体部对课外体育俱乐部定义 如下:“课外体育俱乐部,是以体育爱好者以自发性、自立性相结合为基础,为 增强体魄和促进相互间的协调和睦进行的、持续性的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 6 。 ” 韩勇在我国体育俱乐部研究状况综述一文中这样论述,他认为:“课外 体育俱乐部是人们自联合集体从事体育活动的基层组织形式” 。而孟宪菊在试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3 析我国体育俱乐部市场战略取向一文中则定义为:“课外体育俱乐部是通过赛 事运作,相关产业开发等市场经济活动,自我发展的体育组织” 。德国著名学者 海尔曼在世界发达国家体育俱乐部概况一文中定义为, “课外体育俱乐部是 一个以自由的成员资格 、 以成员利益为准则 、 不依赖第三者 、 义务参加 工作和民主决策为特征的自由团体” 。 论文在大量文献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对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定义为:高校课外 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一种以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为主体, 基于对体育锻炼及健康 意识的需求,自由选择所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而组成的学校体育团体,是高校体 育活动的一种开展形式。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其运作符合 一般组织规律, 大学生对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关注与参与是高校课外体育俱乐 部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以,提高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具有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 保持课外体育俱乐部成员的稳定性是俱乐部发展的需要, 也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提 高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国内对于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方面的研究很多,其文章从不同角 度论述了有关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相关信息。 以侧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可行 性进行研究的文章,如葛毕敬在改革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组建健身俱乐部一 文中,从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全面健身的目标要求做了充分比较,两方面 很难适应,从而理论上论证了组建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肖丽 等在普通高校课外课外体育俱乐部之探索指出: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应以学 生为主体的单项课外体育俱乐部,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参加各种俱乐 部活动,并聘请体育教师或有体育专长人员作义务技术指导,进行各种各样的体 育锻炼、训练和比赛,以达到发展个性、增进健康的目的 7 。 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论述的:如冯秋明等在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 式的研究中指出:俱乐部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满足 学生兴趣、要求、意向,使学生树立终生健身的体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 育活动形式。它是素质教育与快乐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罗达勇、汪海燕在我 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与研究一文中,对我国普通高校实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4 施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 出了改进的建议方法,探索出符合我国具体国情的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为 建立符合当前国情的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运行模式提供了有力依据 8 。 从课外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方面进行分析的,如:陈国祥在其高校课外体 育俱乐部制运行管理研究一文中,就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制度的实施运行、宏 观管理以及内部管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实施高校俱乐部制更有利于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学生的体育 意识和已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有利于实施终身体育教育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而这也是高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9闻扬等在高校课余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构 建与实践研究中指出:高校课余课外体育俱乐部制是与体育课堂教学俱乐部制 相配套的课余体育训练体制 10 。目前高校课外体育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 第一”为指导思想,集知识、健康竞技、娱乐、兴趣多元为一体的教育教学形式, 也是高校课外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 通过对上述文献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各位专家学者虽然对高校课外体育俱乐 部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进行了探讨,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各个研 究中,往往中注重了对俱乐部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而对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 存在的问题,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1.3.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许多学者在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 且目前己趋于 成熟,不管是日本还是欧美,课外体育活动大部分是以单项体育组织为基础,这 与我国目前所开展的以教学班为单位的课外体育活动差别很大。英国、俄国等国 外的课余体育很早在高校以俱乐部的形式展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美国最早在 1732 年的费城就创建了社会课外体育俱乐部,此后又有其他的 社会课外体育俱乐部相继成立。美国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在 20 世纪初的就已成为 高等学校校园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仅是最近 20 年的时间里,其课外体育俱乐 部在美国大学的迅猛发展。德国全国有 7 万个课外体育俱乐部,2400 万会员, 每 3 个公民就有一个在册的运动俱乐部会员, 高校课余体育一般均以俱乐部的形 式开展活动。这种体育俱乐部可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内的体育俱乐部可以 参加社会上的单项运动俱乐部, 同时社会上的单项运动俱乐部也可以吸收高校教 师和学生以个人身份参加。另外,在德国学校中无论是高水平运动员还是健体强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 身、 娱乐身心为目的的一般学生均参加了不同层次的俱乐部, 成为俱乐部的一员, 同时都以俱乐部的形式开展活动,二者相互融合。 日本在二战后形成了两种俱乐部形式的课外活动, 第一种是必修课外体育俱 乐部活动,此活动是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活动内容包括艺术、自然 科学、体育运动等,要求学生都参加,但是可从其中选择一个喜欢的项目。第二 种则是自由式体育俱乐部活动,这种俱乐部是利用其课余时间,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只起辅助作用。这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组织能力方面具有非常特殊的作 用。近几年来, “必修课外体育俱乐部”在日本各个级别的学校中的出现,改变 了以往课外体育俱乐部可以自由参加的原则,形成了每个人都必须参加、带有强 制性的俱乐部体制。必修课外俱乐部在其领导体制、组织架构以及活动计划、活 动时间方面方案制定的比较完善。 因此可以说, 它是一种强调实践过程的体育课。 另外在日本学校中的某些课外体育俱乐部还是社会俱乐部的组成部分。 这样也就 扩大了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空间,使学生更加容易认识和了解社会。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简单分析, 为我国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 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大部分的研究仅仅停留在理论上 或是单纯某个方面研究,缺少一定的整体性和操作性。本研究在查阅了大量文献 的基础上,就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当 前所存在的问题,系统提出了高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对策,为大连市高校更 好的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提供了理论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 连交通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这六所高校的学生和教师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首先在辽宁师范大学网络检测中心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数据库以课外体育 俱乐部为关键词检索了 2000 年-2010 年的有关文献资料 10 余篇,同时又检索 了高校体育课外活动俱乐部方面的文章 50 篇。 广泛收集与文章相关的文献资料, 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整理和概括,为论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6 2.2.2 专家咨询法 通过走访国内其他省市的专家、学者,并结合信函等方式咨询和请教,汲取 各位专家的思想精华,从而获得富有创意的思想,拓宽本研究的视觉和思路,为 本论文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研究内容的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分别对大连市六所高校的体育老师 和学生就相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每所学校发放 200 份,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 1200 份,回收问卷 1084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58 份,收回率为 90.3%,有效率 97%。 2.2.4 访谈法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针对部分在校参与课外体育俱 乐部的学生进行交流, 同时为了更深的了解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和管理情 况,走访了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和体育相关的人员。 2.2.5 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所获得的统计数据运用 excel 进行汇总、检验等统计处理。 3 讨论与分析 3.1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 3.1.1 大连市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项目选择情况 通过对 6 所高校调查可知,由于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及个性选择不同,所以 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呈多元化方向发展, 因此各大高校所开展的新兴体育项 目种类日益繁多,目的就在于满足大学生体育运动内容多样性的要求,这也是高 校激励学生自主建立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最主要原因。 当代大学生体育项目的选择, 如图 1 所示: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7 图 1 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项目选择情况 从所调查的 6 所高校中,我们可以初步的了解到男生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篮 球,其所选比率为 19.5%,而排在其它前五位的分别是乒乓球、羽毛球、足球以 及健美操。 女生最感兴趣的运动是羽毛球和乒乓球, 其所选比率为 7.9%和 7.63%。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男女大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兴趣和爱好上存在着一定 的性别差异(详见图 1)。 通过回收问卷分析可知,男生普遍倾向于竞争性和趣味性强的体育项目,而 女生则喜欢相对缓和的体育运动,她们更注重身心的愉悦,如健美操等,其选择 的比率远高于男生。在乒乓球和羽毛球的选择上,男女大学生基本一致,其原因 除了与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有关以外, 还与男女大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特点有着不 可分割的关系。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能够满 足不同群体、不同性别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从本次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 由于高校自身条件的限制,有很多颇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不能开设,这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广泛性。 大连各高校也正对此做出积极的 改善,使其最大限度地满足大学生的多样化要求,从而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 体育活动中来。 总体选择率较高的体育项目是羽毛球和乒乓球,由于其娱乐性、可持续性和 更加贴近生活的特点,以及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很小,活动强度并不剧烈,因此 0 5% 10% 15% 20% 25% 篮 球 健 美 操 网 球 足 球 游 泳 武 术 排 球 体 育 舞 蹈 乒 乓 球 田 径 羽 毛 球 身 体 素 质 跆 拳 道 拓 展 训 练 男女总体指数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8 这两项运动的特点更加符合现代大学生对于健身的需求。 在某些新型的体育运动 中,选择的比率并不高,因此学校在配置体育设施的时候,对于学生颇为关注的 运动项目要保证充足的场地和器材,从而更好的满足大部分学生的要求。就目前 实际情况来看, 部分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在项目的设置方面与大学生的兴趣倾向 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项目设置太少,不能与学生的需求充分吻合,这使学生在选 择上 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很多学生喜欢的项目并未开设,还有一些人数较多的项 目由于受师资和场地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导致很大一部分 学生不得不改选其它不喜欢的运动项目, 而这是很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以及终 身体育意识的培养的。有些高校领导对学校的体育建设投入很大,可是设施建设 的不合理导致与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有些需求量大的体育设施数量不足, 一些选择性少的项目设施闲置,致使体育设施的有效利用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1.2 大连市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时间和次数分布情况 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时间和次数对于完成高校体育任务有着 重要的影响。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大连市高校大学生每周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 活动的次数较少,且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也较短,其中女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更 为突出如表 1 所示: 表 1 大连各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时间和次数比例 我们可以从表 1 中了解到, 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一般为每周一次或两 次,该结果与高校体育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频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男 生平均每周三次体育活动的比重明显高于女生, 而这主要与大学生自身的生理特 点有关,男生在运动后体力和精力上的恢复都要比女生快,所以平均每周三次的 活动量对于男生来说是较为适当的。据调查了解,大学生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比 重最高的是每次 45 分钟,而这样的运动量还远不能达到高校体育对学生在运动 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 学生每次参加活动的时间 性 别 一次 两次 三次 四次 20 分钟 以下 20-30 分钟 30-45 分钟 45 分钟 以上 女 24% 28% 14% 9% 36% 28% 43% 29% 男 29% 32% 39% 31% 40% 39% 48% 34%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9 时间上的要求。大学生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次数的不多的主要原因,除了 时间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没有足够的动力,没有意识到体育 锻炼的重要性或根本没有兴趣,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而如何让大学生认识到体 育锻炼对于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以有效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参与到体 育运动当中,是我们体育工作者当前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3.1.3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交费情况分析 目前,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因此俱乐部成员需交 纳一定的会费来充当俱乐部的运转经费。图 2 显示了大学生在“您对参加课外体 育俱乐部需要交费的情况怎么看?”这个问题上的回答情况. 图 2 当代大学生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收费情况的态度分析图 从图 2 中能够看出, 大学生对参加俱乐部需要交纳费用的情况持理解态度的 还是占大多数。其中选择“无所谓”的比率最高,为 41.7%,其次是“合理”占 33.90%以及“不应该”占 16.10%。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只要课外体育俱乐部 的活动内容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家对“花钱买健康”的消费观念还是普遍能 够接受的。 而这一调查结果也为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筹集经费制度的制定提供了 合理的依据。虽然学生交纳会费可以作为课外体育俱乐部经费筹集的一种途径, 但在应交纳多少会费的问题上还是必须要经过的严格调查才可以具体实施, 并且 其间应不断拓宽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经费筹集渠道, 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外体育俱乐 部获得更加持久而全面的发展。 同时, 还有很大一部分比重的学生抱着 “无所谓” 7.41% 33.90% 41.76% 16.10% 0.83%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很合理合理无所谓不应该很不应该 认 可 率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0 和“不应该”的态度,在他们看来,课外体育俱乐部属于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 组成部分,应当由学校承担其一切活动所需的经济开支,而学生不应该交纳任何 费用。 3.1.4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主要组织形式分析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目前仍然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发展势必要经历一个相当 长的发展过程。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俱乐部教学模式成为近年来新时期学 校体育研究教学改革的热点, 这种教学模式在组织形式上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截然 不同,它能够更加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功能。课内外相结 合的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角度提出的,是 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模式,而这种课外体育俱乐部模式必须以充足的体育设 施、体育开展所需的经费和丰富的体育师资力量为基础,因此它代表着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的总体发展方向。校内外一体化发展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活动开展模 式,标志着未来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发展开始走向社会,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 不断提高, 校内课外体育俱乐部和社会课外体育俱乐部相结合的趋势亦会愈加明 显,这种组织形式不但有效拓宽了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运作经费的来源渠道,为 大众体育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大连市高校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功能分析 3.2.1 大连市高校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的教学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理念,强调要给当代大 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去组织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娱乐生活。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 部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主要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主旨。高校课外体育俱 乐部以活动内容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为特点, 充分满足了学生的爱好选择以及个性 发展。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使大学生拥有了更广泛的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自身 的特点和兴趣灵活地选择目前所学内容和未来发展方向, 更多的强调在尊重学生 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满足学生多样性发展的需求。 3.2.2 大连市高校开展课外体育俱乐部体现了当代体育的特点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以“生理、心理、健康发展、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 力”为准则来衡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当代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处于走向成 熟的阶段,体育课不应只把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作为唯一的检验目标,同时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1 也应更加重视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 法,传授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2.3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体现了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开展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其中体育教师作为引路人指导人,必须建立具体 而行之有效的教师参与制度,把教师的指导和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提高体 育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达到服务学生的宗旨。 实行学生自由选择指导教师的制度, 对于上课不认真的教师很有下岗的危险,而教师拥有了危机感,才能促使教师更 加努力的钻研业务,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教师应当结合 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出发,使学生掌握一项或多项 乐于长期从事的锻炼技能。也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全体学生的调查 了解学生的运动需求开设相应的体育项目。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自由选项上 课,既建立了科学的考核评价制度,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 积极性,进而通过这种举措建立全新的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 3.2.4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体现了社会化的强大功能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教育逐步走 向社会教育的同时,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和大连市的社会经济关系也越来 越密切,并呈现出一种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 乐部体育设施建设的社会化、项目种类的社会化和资金筹集渠道的社会化等。大 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服务范围正在不断扩大, 从原来单纯以高校学生为服 务对象逐渐开始向社会迈进,让广大人民群众也纳入到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中 来, 群众在体育运动上的消费不但为我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提供了相当一部分 的经济资助,而且也为我市及全民健身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同时 也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稳固的基础。 3.3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类型 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国高校学校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呈现多 样化的趋势。在现有的关于大连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大 连市高校的课外体育俱乐部大体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这主要是按运 动技术水平来分的。 3.3.1 高水平的单项课外体育俱乐部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2 高水平的单项课外体育俱乐部是学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当中竞技水平最高的, 它主要的是代表学校参加一些水平较高的比赛,为学校争得各种荣誉,学校中的 高水平俱乐部一般是学校传统的优势项目, 参加的人数不多, 要求的条件也很高,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没有参与的机会。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组建的足球俱乐部,在 以往的大学生足球锦标赛中经常取得佳绩。还有大连海事大学的游泳俱乐部等 等。目前全国高校之间的大学生联赛开展的越来越多了,项目及规模也是逐年扩 大,这样的发展环境为高校高水平课外体育俱乐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3.3.2 群众性健身课外体育俱乐部 在大连各高校中,以群众性普及的体育活动为主,主要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人际交往等为主,同时这也是吸引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重要原因。这种 形式存在的俱乐部在学校当中学生参加的人数最多,范围规模最大。如大连理工 大学的体育健身俱乐部开展的就很活跃,校领导也很支持和重视,这种形式的俱 乐部很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它主要是以广大学生的健身及娱乐为目的,学生参加 俱乐部的自主性大,积极性高,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十分重要。在大 连理工大学各类课外体育俱乐部中的学生约 3000 人之多, 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之中这种方式的俱乐部将会有广大的发展空间。 3.4 大连市高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分析 3.4.1 选择范围的扩大化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的选择范围较从前更为广泛,对于一些新型体育 运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的体育项目中不再仅限于原有那些体育活动,很多 休闲性和娱乐性较强的体育运动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一些民族传统类项目:太极 拳,跆拳道等。相信体育项目选择上的多元化多角度发展,将会是当代高校体育 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3.4.2 项目选择的娱乐化 娱乐性是大学生选择体育运动的另一个主要判断因素,学生在选择喜欢的体 育运动时往往首先考虑的就是其娱乐性,如球类项目。但随着学生体育消费观念 的日益提高,对体育运动娱乐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目前以健身为宗旨,以娱 乐为基础,以丰富学生业余生活为目的的体育运动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游泳以其强大的健身功能和娱乐魅力成为现今大学生普遍认同的最佳选择; 而沙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3 滩排球和软式排球属于既适合竞技体育又适合全民健身的新兴体育运动, 且具有 其自身独特之处: 球网较低, 球质较轻软, 因此更容易在大学生中开展竞赛活动, 也易于激发学生运动的乐趣所在。 3.4.3 项目类型的新颖性及灵活性 纵观本次调查,很多新型的运动项目,如体育舞蹈,跆拳道等,都上升至较 高的地位。随着高校基础设施条件的不断加强,相信未来还会出现一些更加新型 的体育运动,如海上冲浪,野外求生训练等。 3.4.4 运动规则简易化 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运动规则和竞技比赛的规则不尽相同,因为俱乐部成 员的运动目标和专业运动员不同,他们参加运动是为了体验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项目的规则可以根据俱乐部成员本身的实际情况加以改动, 进而确保在活动中能 够更好的达到预期的健身效果。 3.5 大连市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俱乐部的情况分析 近几年来, 大连市各高校根据自身条件纷纷建立了形式各样的课外体育俱 乐部。这种体育活动模式非常符合现代高校体育的教育理念,因此能很好地满足 当代大学生的健身需求,也是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有效途径。 3.5.1 学生体育态度的对比分析 在以往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为了完成学校的选课任 务,为了得到必要的学分,因此学生参与的体育活动不一定是自己喜欢的运动项 目,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标只是顺利通过学校的体育测 试,分数是多是少无所谓,只要能及格就行,这样的学习心态使得很大一部分学 生上课的状态非常被动,下课也就不可能主动地进行体育方面的学习。而在体育 教学俱乐部中的学生,除了能够得到学分外,最主要的动力是该项目是自己比较 喜欢的,而且在俱乐部中,所有的同学都是这个项目的爱好者,学习的氛围好,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就更高,也更容易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 而随着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也会随之提高,水平越高学生对运动 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大,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良性循环,从而达到提高体育兴趣和 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最终达到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 大连市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3.5.2 学生体育兴趣的对比分析 兴趣的培养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直接动 力来源。假如没有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就达不到增强身体机能和改善身心健康 的效果。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兴趣,以及充分发挥体育兴趣的积极作用, 对于当代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 调查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也可以反映出该校开展体育活动的具体效果如何。 不 同的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也有所不同,从本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体 育教学俱乐部模式在培养体育运动的兴趣上要远高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 图 3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体育兴趣比较图 图 3 中我们可以看出: 不同教学模式下学校的学生在体育兴趣上存在着很大 的差别。 两所学校的女生在体育兴趣上的差别并不显著, 而男生的差别就比较大, 已参加过课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学生比未参加过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更高, 在学习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时,男生比女生的接受能力强,学生只有对所参与的 体育运动产生兴趣, 才能从运动中体验到快乐, 从而使自身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由于目前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对学生的约束较大,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对 于体育课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起来。 课外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则符合了当代 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学生的体育兴趣也有了 显著的提高,然而提高的幅度有着很大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幅度明显高于女生, 这是与学生的生理特点息息相关,其主要原因是男生比女生天性好动,逆反心理 也比女生明显,而严格的课堂纪律也很大程度地制约了男生的这种天性,在俱乐 部中,对学生的约束相对宽泛,活动也比较自由。 76.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