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主导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关键产业,其作用突出表现在 它对其它产业的带动上。自“十五”以来,宜兴市经济增长迅速,但工业产 业在产业结构方面也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主导产业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影响 到宜兴市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任何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都离不开区域主导 产业的正确选择,因此对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和战略管理等多门学科理论思想, 通过实地调研, 资料搜集,运用静态、动态等分析方法阐述了宜兴市工业发展现状,从而找出 其存在的问题。论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宜兴市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了主导 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包括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等九个指标组成的区 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分别计算了宜兴市现有主要工业部门的相关指标。建立 层次评价模型确定了宜兴市的工业主导产业,认为宜兴市发展电器机械及器材 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工业及专用设备制造业为工业主导 产业。 最后针对宜兴市工业经济发展和主导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和对策。 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对宜兴市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结构的合理化、高 度化有积极指导作用,为宜兴市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周边类似地区的工 业结构优化和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关键词: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工业主导产业,层次分析法,评价指标体系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ii abstract the selection of leading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a country or an area during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n its industrialization. its prominent function lies in its driving effects on other industries. since the tenth “five-year”, yixing citys economic experienced rapid increase,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n,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o choose the leading industries correctly in essence. on the grounds of the stage of economical development, the district can make the correct choice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and make it prioritize, come true the rapidly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then the study on yixing citys leading industries has positive function. the author uses the theories in such multi-disciplines as industry economic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through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collection of datum, the author uses static and dynamic means to describe the actuality development of yixing industry. we found the problem and the factor of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 author uses ahp method and combines the realistic economic conditions of yixing on the basis of absorbing western leading industrys theory, structuring and including influence power of coefficient, reaction degrees of coefficient, etc. nine indexes on leading industry ; then the author calculates the interrelated indexes of the existing main industrial sector of yixing separately. then we use ahp method and value model to confirm the leading industries of yixing. finally, we draw the conclusion that nonmetal mineral production industry ,colored coherer smelt industry, chemistry industry and the spe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uld be the leading industries of yixing city, we also give the development proposal and strategy regard to the correspondent leading industrie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has good effect on the course of industrialization, the rational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hats more,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meanings to the decision maker. it has certain reference meanings to the similar area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ies. key words:regional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industrial leading industries, ahp, index system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v 图清单 图 1. 1 论文写作流程图.4 图 4. 1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树形图.35 图 4. 2 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与主导产业特点对应关系图.36 图 4. 3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层次结构示意图 .41 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 外,本学位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任何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 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 确方式标明。 本人授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以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 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承诺书) 作者签名: 日 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 绪 论 宜兴位于风景秀丽的长江三角洲,江苏省南端,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沪宁 杭三角中心,是太湖风景区的重点旅游城市。宜兴东濒太湖,西邻溧阳,南交 浙江长兴,北接武进,西北、西南分别与金坛和安徽广德毗连。全市总面积2039 平方公里,有19个镇、4个街道(园、一区)和5个市属场圃,下设259个行政村、 96个社区居委会,共有106.05万人 1。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1月撤县建市。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2006年宜兴市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472元,财政收 入50.81亿元;2006年宜兴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47亿元,工业产品销售收入 1080.74亿元,利税89.4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8%、27.1%和28.0%。后劲投 入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15.63亿元 1 ,逐步形成了传统工业 与新兴工业互相交融,相互促进,以建材、陶瓷、化工、轻纺、机电、冶金等 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 根据宜兴市的经济数据分析得出,宜兴市的经济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段,“十一五”时期是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增长方式 进行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变化了的经济形势,宜兴市工业以结构 调整为主线,大力开展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全力做强和做大工业经济,优化 提升工业结构。突出抓好一批首期投入30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重点实施一 批总投资超亿元或千万美元的龙头项目,从而引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 以劳动密集型、资源依赖型为主的产业由于科技含量不高、土地供应紧缩、 劳动力成本加大及资源稀缺等因素,造成企业商务成本加大,市场竞争力减弱, 因此这部分产业急需寻找新的生产基地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降低生产 成本。这为宜兴承接产业转移,优化工业结构,推进工业化提供了现实机遇。 随着国家在政策导向、资金扶持和税收支持等方面对宜兴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 步落实,也为宜兴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可以说,“十一五”期 间宜兴工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而实际上,宜兴市的工业产业发展目标,几乎囊括了目前全市全部重点产 业和重点企业。而根据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和中国国内一些地区、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2 城市(包括宜兴市自身的经济增长史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 总会有一些扩散效应强、产业链长、具有相对优势的专业化部门主导产业, 并集中有限的资源要素,使其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领头羊”。罗斯托较早对 主导产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 , 提出经济成长是一个经济起飞和经济成熟发 展的过程 ,也是一个经济快速发展和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资本积累率在10%以上 ,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起飞和经济持续增长的 第一个基本条件,而正确选择和扶持发展主导产业 ,则是第二个基本条件 2。 所谓主导产业 3,又称带头产业、先导产业或领衔产业,它是指一个国家 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所依托的重点产业,这些产业具有较强的创新 能力,在一定阶段形成国民经济增长的“龙头”,对整个经济发展具有突出的 前向拉动和后向推动效应,对一个区域产业结构系统的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的 作用。主导产业的更替,推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的进程和产业结构的高 度化,主导产业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特征及演变 趋势。因此,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在宜兴市的“十一五”工业发展的战略规划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未来工 业发展的主导产业,因此本文仅就宜兴市工业经济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发展提出 一些设想和建议,以期对宜兴的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型城市的建设做一些有 益的探索。为该区域经济领导层提供决策依据,并为该区域的经济战略研究奠 定基础。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2 论文的研究意义 主导产业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产物,选择正确的主导产业,对一国或 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一个国家或地区选择了正确的主导产业,辅之以一定的推动措施, 可以加速其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有助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发挥其 “后发优势”,促进经济结构的超阶段发展 4; 其次,主导产业可以发挥其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的 形成和发展,形成一个或一系列主导产业链或主导产业群,从而推动整个经济 的增长和就业的扩大; 最后,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可以深 化社会分工的高度化,发挥地区间竞争的比较优势;主导产业的发展可以创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新的市场需求,改善公众生活质量;主导产业可以吸引并推动科学技术的应用 和发展。 本论文通过对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战略管理等学科理 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考察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已走过的工业化道路,把握其 产业结构及区域结构演替的一般规律,结合宜兴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区域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动相互联系角度进行工业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分析区 域工业主导产业及其选择基准,提出工业经济发展对策。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和 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本论文力求科学、客观地选择出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并提出工业 发展对策,论文的研究结论对宜兴市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结构的合理化、 高度化,加快宜兴科技创新城建设,为宜兴市高层决策者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因此,准确选择区域工业主导产业将为区域经济发展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对 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着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 第二,本论文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思路,对我国其它城市在选择工业主导产 业,制定区域工业发展战略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对正确处理 全国经济与区域经济关系,处理区域间经济往来和利益协调,从而形成真正开 放、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三,从理论上讲,本文选中宜兴这个城市,是因为研究一个县或比较小 的城市,往往缺乏代表性。一般来说,中国的县域经济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产业比较单一,虽然也迫切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但调 整和选择的目标和对象都比较明确。大城市以及特大城市的历史都比较悠久, 产业结构的状况往往比较复杂,而宜兴为苏南地区的一个县级城市,有门类比 较齐全的产业;既有相当的传统产业,又有一定的高新技术产业;既有结构调 整的条件和基础,又有一定的困难和制约 5 。因此研究宜兴市的主导产业选择 问题,具有较强的紧迫性、理论性。 第四,宜兴市目前正处于经济结构快速变动的时期,根据一般经济学的理 论以及宜兴市当前经济发展状况预测,未来的十年将是宜兴市产业结构产生巨 变的时期。从现实意义上来讲,本文的研究定位于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 揭示宜兴市产业结构优化,尤其是工业结构的优化在科技迅速发展,经济全球 化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面临的新特点,分析宜兴市工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所 在,提出工业结构优化的目标和具体对策。所以本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 性。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4 1.3 论文的写作思路及研究内容 1.3.1 论文的写作思路 图1. 1 论文写作流程图 “绪论”,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情况、论文选题的立足点、论文研究意义、 方法、范围、论文的创新之处,简介了全文的主要内容及论文结构。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在分析区域经济发展 和区域产业结构和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三者关系的基础上,简介西方工业国家选 择和发展主导产业的理论,简介中国主导产业基准理论的代表,本章旨在为第 四章提出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宜兴市工业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通过分析宜兴市经济发展与工业产业 现状,并结合分析了宜兴市经济发展所处的宏观环境,给出了宜兴市工业化水 平的综合评价。本章为第四章提出评价指标体系做好现实铺垫。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根据分析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特殊 性,提出了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指标体系。并运用构建的区域工业主导产 业指标体系,对宜兴市现有九个主要工业产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分项计算、评分, 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 法),由专家确定基准的权重,对现有主 要工业部门进行综合打分,并结合定性分析,确定宜兴市主导产业。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分析了主导产业发展的前提即 工业化,在发展壮大工业行业的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的 发展对策。 确定课题 实地调研 收集资料 整理文献 分析研究 研究结果 内外因素分析 定位研究 层次分析法 对策研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1.3.2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与实践方面。在理论方面,本论文 以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 检索相关文献。主导产业理论是随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兴起而在西方主要工业 国家逐步形成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汲取了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发 展经济学等学科思想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虽然它还不是一门系统、完整的学科, 但是它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其理论构成了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 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践方面,主要落脚于宜兴市工业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优 化的方向。 本论文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理论文献回顾法,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 合的分析方法,一般分析与典型应用研究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本论文以系统分析技术、层次分析法为主要分析工具,运用所建立的区域 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和发 展对策。 在资料来源方面,主要依据宜兴市2006年发布的统计年鉴、统计公报和工 业部门的第一手调查数据,采用了2006年宜兴市统计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以体 现宜兴市工业的状态,特别是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 1.3.3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一,提出了一套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主导产业优选指标体系。 第二,在理论上把产业经济、发展经济、区域经济及企业战略管理有机地 结合起来, 指出任何产业经济的发展现实地要具体落实到某一特定的区域之上, 而任何区域经济的发展又是历史地突出体现在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上;而且还通 过结合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的实践活动阐述这种有机结合的过程,这种 研究思路,为进一步探讨我国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6 第二章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与文献回顾 对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演变及工业主导产业三者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 表明了区域经济中工业主导产业的重要作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必须从区 域工业主导产业入手,进而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影响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 用。 区域经济发展与工业主导产业之间表现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工业主导产 业选择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内容之一。要准确选择区域工业主导产业, 首先必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明确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要研究区域经济发 展与工业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必须分别将其与产业结构变动理论紧密联系起 来。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动根本 上说取决于工业主导产业的递进 6。 21 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2.1.1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区域经济是一个国家经济的空间系统,具有不同特性和水平的区域经济, 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和联系,构成一国的国民经济整体。而区域经济发展,通常 是指一个区域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 量的增量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 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7。 区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经济社会结构性的转变,如城乡人 口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等的深刻变化; 二是经济社会质的方面的改善,如生活质量改善、文化程度的提高、人口素质 的提高、人力资本的积累等等;三是国民经济量的增长和扩张,如增长速度、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的变化 8。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以静态的资源比较优势为基础,通过改善人 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投入条件,将资源比较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动态的市 场竞争优势。技术进步是推动产业发展和优化升级的根本动力,是资源优势转 化为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只有落后的技术,没有落后的产业,关键是要培 育出有技术进步支撑、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2.1.2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对于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笔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方面,区域产业结构的含义。产业结构是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 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总和,是整个国民经济的 全部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而区域产业结构是在某个地区经济运行 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着的关系的总和,是某一地区 经济中,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置结构。区域产业结构是该区域内资源配置 的一种状态或结果,反映着该地域内的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 9。 第二方面,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因素。总的来说,产业结构是由生产力水 平决定的。具体地说,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8: (1)社会消费。社会消费指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就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来 说,生产结构决定消费结构,但是消费不仅是生产的终点,使产品得以最终实 现,同时又是生产的先导,为生产提供方向和动力。所以社会消费结构既检验 着产业结构的实际效益,又引导着产业结构向符合消费需要的方向变动,成为 推动产业结构演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2)资源状况。自然资源组合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煤铁组合 势必导致以钢铁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形成,水力资源与有色金属资源的组 合可能形成以有色冶金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然而,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 量不同,其经济价值不同,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程度也不同。劳动力充足是 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条件,而文化技术素质高的劳动力,则有利于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在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旅游业 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区域产业结构。 (3)科技水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影响生产领域的扩展和新产业的形成。在科学技术水 平较低或对新技术消化、吸收和推广运用水平较差的区域,生产领域拓展和新 产业形成的速度慢,产业结构中原始的或传统的产业成份比例较大,并且多以 自然资源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相反,在科学技术水平较高或新技术 消化吸收和推广运用水平较好的区域, 生产领域的拓展和新产业形成的速度快, 产业结构中高精尖技术产业成份比例大,并且多以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 业为主。 (4)基础与传统。区域原有产业结构基础和生产传统,对产业结构也有影 响。区域现状的产业结构是从过去产业结构基础上发展演化过来的,或多或少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8 都会留下原有产业结构的烙印,而且产业结构的演化或转变并非要对原有基础 实行摒弃、清除,而是要对其进行逐步改良、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而是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期,10年、20年甚至更长。因此,原有产业结构基 础的影响不可忽视。同理,现状的产业结构对未来的产业结构也存在影响。 (5)区际联系与区域分工。商业流通、资金融通、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动, 以及技术的转移、信息的传递等,都是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区 域劳动分工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也很重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地域分工体 现着协作、竞争和利益,它们可以使前四种因素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增强或变弱。 第三方面, 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早在17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威廉 配 第通过对从事农业、工业、商业人员的工资分析发现,工业比农业获利多,而 商业比工业获利更多,并得出一条结论:为了获取更多的工资利益劳动人口将 从农业转向工业,进而再转向商业和服务业。经济学家l.g克拉克在继威廉配 第之后,搜集和整理了若干国家经济发展时间系列的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的转 移资料,得出了结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 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 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逐渐减少,第二、三产业逐 步增加。这就是所谓配第-克拉克定理。这一定理不仅可以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 时间系列得到论证,而且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以及同一个国家不同 地区之间的比较得到印证。 还有如库兹涅斯等人不仅考虑劳动力的就业变化,还从国民收入在产业间 分布的演变趋势,来考察各国和各区域产业结构演变。通过一国的时间系列分 析和各国各区域横断面比较得出如下结论 10: 第一产业实现的国民收入,随着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同第 一产业(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比重一样,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同时, 第一产业(农业)在国民收入中的相对比重与劳动力的相对比重的比(比较劳 动生产率),在大多数国家是都低于1,证明农业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程度超过了 劳动力比重下降的程度。但进入70年代以后,美国、英国已接近或超过1。 第二产业的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上升是普遍现象, 但劳动力相对比重的变化, 由于不同国家和区域工业化水平而有差异。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第二 产业(工业)劳动力比重有上升趋势;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工业) 在劳动力和国民收入上的相对比重都趋于下降趋势。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在国 民经济中的地位在下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第三产业的相对国民收入,从时间系列分析来看,一般表现为下降趋势, 但劳动力的相对比重是上升的。说明第三产业具有很强的吸收劳动力的特性。 从70年代开始,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劳动力和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 都保持着向上的势头, 其比重都在50%以上, 这种现象往往被称为 “经济服务化” 现象。 2.2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理论文献综述 主导产业理论是随着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兴起而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逐步形 成的。主导产业选择理论是在汲取了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 学科思想的基础上而形成的。虽然它还不是一门系统、完整的学科,但是它已 经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其理论构成了产业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不可分割 的重要组成部分。 2.2.1 国外主导产业理论简介 美国发展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尔希曼、美国经济史学家ww罗斯托、日 本产业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被认为是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代表人物。西方主要 工业国家的工业化总是伴随不同的主导产业演替而发展的。以下简要介绍他们 的主要理论观点 11。 (1)赫尔希曼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当优先发展后向关联度较高的最终产品 产业,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赫尔希曼的这一观点,虽然不是直 接在研究主导产业选择基准时所提出的,但对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和实践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被称为赫尔希曼基准,他因此成为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奠基人。 (2)罗斯托是认为:在任何一个时期,一个经济系统能够具有或保持“前 进的冲击力”,是由于若干个“主导部门”(leading-sectors)迅速扩张的结 果。这些主导部门在自身扩张的同时,还对其他部门产生了影响,最终带动了 整个经济的发展。罗斯托指出了主导产业部门在经济起飞中有三个作用,即: 后向联系效应、旁侧效应、前向联系效应。这三个作用构成了主导产业选择的 重要理论基础。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还有三个主要特征,即依靠科技进步、持 续的增长态势、具有很强的传导效应和扩散效应。罗斯托的观点被称为主导产 业选择的罗斯托基准。 (3) 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日本规划产业结构时 提出 11日本20世纪60年代产业政策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的两条基准,即产业收入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10 弹性系数和生产率上升率基准受到了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筱原二基准理论标 志着主导产业选择理论的初步形成。 筱原三代平认为,如果选择收入弹性较大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随着经济 的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增加,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该产业可以创造出较大的市 场需求。一个产业的收入弹性可以用下式计算: 某产业的收入弹性=该产业产出的需求增长率/国民收入增长率 筱原二基准中的另一个基准是生产率上升率基准。这一基准的基本含义是 应当选择技术进步速度较快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一个产业只有具有了较 快的技术进步速度,才能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吸引生产要 素流入,使产业本身获得更快的发展。按照筱原三代平的解释,这里的“生产 率”是指“全要素生产率”,而非某一个特定要素的生产率。 此外,国外一些学者还提出过其它的选择基准。主要有:过密环境基准、 劳动内容基准、边际储蓄率基准、高附加值基准、货币回笼基准、就业与节能 基准等几十余种。但这些基准更适合于特定的时间和环境,适用性相对要小一 些。 2.2.2 国内主导产业理论简介 关于一个地区内主导产业的选择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 面(1)主导产业在地区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2)主导产业的选择的标准和 方法;(3)关于主导产业成长的衡量与评价 12。 “九五”以后,我国对主导产业研究的最大进步是从强调以国民经济主 导部门的标准来指导地区内主导产业的选择转向强调地区内主导产业的确立应 有自己的标准和特点,国民经济主导产业与地区内主导产业是截然不同的,国 民经济要考虑产业结构优化与工业体系完整,地区内主导产业的选择则要注意 优势产业与特色经济,因此不可能像国民经济那样面面俱到,无所不包,而是 要突出重点和特色,形成自身的优势 13。 主导产业的选择理论研究越来越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许多学者基 于外国经济学家的观点,结合中国国情加以补充,提出了不同的选择基准和方 法。较有代表性的有: (1)有人统计,国内学者所提出的关于基准的选择已经多达十几种。在这 其中以经济学家周振华在产业政策的经济理论系统分析,提出的“以结构 矛盾来推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的战略方针为框架来构造的选择基准最为典型, 提出三基准“增长后劲基准”、“短缺替代基准”、“瓶颈效应基准”。此外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还有其他学者提出的一些其他基准, 如 “边际储蓄率基准” 、 “高附加值基准” 、 “环境基准”等等。 (2)关爱萍等在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研究(2002)一文中指出区域 主导产业判定和选择的六项基准:持续发展基准;市场基准或需求基准;效率 基准;技术进步基准;产业关联基准和竞争优势基准。 (3) 王岳平在其论著 中国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理论、 实证和政策 (2001) 中提出了以下原则:高需求收入弹性原则:高生产率上升原则;高关联度原则; 高技术扩散与带动原则和动态比较优势原则。该文依据上述各原则,通过定量 与定性相合,对中国制造业各部门进行了分析,并对分析结果分别进行排序打 分,然后计算综合得分,其排序结果即为主导部门选择结果的最终排序,但其 计算方法过于繁琐且主观性较强。 (4)“双向基准综合法”,该方法从市场需求与供给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 行主导产业选择。文中共选择了9个指标,采用综合指数法和加权平均法计算各 产业综合指数以进行主导产业选择(刘再兴等,1996)。其缺陷是指标过多,未 考虑指标之间可能存在自相关等问题。 总之,目前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评价研究方面还存在诸多指标选择的随意 性较大,评价方法计算过于复杂等问题。 2.3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2.3.1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涵义和特点 主导产业(leading industry)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其 重要著作经济成长阶段一书中提出的。主导增长部门是指这样一些产业部 门:“在这些部门中,革新创造的可能或利用新的有利可图的或至今未开发的 资源的带来高的增长率并带动这一经济中其他方面的扩充力量。”这些部门按 罗斯托的定义就是“主导产业部门” 14 。 首先,从时间跨度上认识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内涵。区域工业主导产业是 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在区域工业产业体系中处于技术领先地位、代表着该地区 工业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或趋势、能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工业产业或产 业部门 15。这一概念主要包含四个方面的内涵:一、区域工业主导产业是在区 域工业产业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居于支配地位、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好 并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和很大增长潜力的产业或产业部门;二、它是建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12 立在大规模化生产和广泛的商品交换基础之上的社会化、专业化的产业或产业 部门;三、它在技术上居于领先地位,其生产手段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比较高; 四、它是产业关联度比较高、产业链长,对区域内其它产业有很强的带动作用 的“龙头产业”。 其次,从空间跨度上认识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内涵。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 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15 。一、广义的区域工业主导产业内涵:一个国家,相 对于世界而言,就是一个区域,国家的工业主导产业也是一个大区域的主导产 业,这是国家层面上的工业主导产业的范围界定,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在一个 国家内,也有不同的经济区域或地理区域,比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 洲、成渝德绵经济走廊等,就是经济区域,而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就是地理区 域的概念。在这样的区域内,也会有主导产业。这是主导产业中观的概念。二、 狭义的区域工业主导产业内涵:狭义的区域工业主导产业主要是指在国家的行 政区划内的工业主导产业。比如我国的一个省、一个市、一个县的工业主导产 业,这是一个微观的、狭义的范畴。通过上述分析,本论文的区域工业主导产 业是指狭义的主导产业概念。 最后,区域工业主导产业有以下一些特点: (1)主导产业具有强烈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主导产业对一产业结构系 统的引导功能是通过其带头作用来实现的,这种带动作用的实现则依赖于关联 效应和扩散效应。某一产业能否成为主导产业,主要取决于其关联效应的大小。 主导产业的关联效应和扩散效应据认为是主导产业根本性的特征。 (2)主导产业能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发展,总是伴 随着结构的优化和总量的扩张。而一个产业结构系统的产出,又直接受制于社 会的需求,因此,主导产业具有显著的需求特征:一方面,主导产业能够创造 出新的市场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主导产业自身能够在产业系统中对原材料、 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产生强大的采购力,形成以其为中心的主导产业链,从而 推动整个产业系统量的扩大、质的提高 15 。 (3)主导产业能够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和更多 的附加价值,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实际上就是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产业升级的过程。 主导产业的更替,标志着产业结构由低向高的转变。因而,某一产业部门能否 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产品的技术含量的高低,是判断其是否成为主导 产业的特性之一。尽管一些行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如烟草、食品),由于其 技术含量不高,也不可能成为现代工业主导产业部门 1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4)主导产业具有序列更替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别是工业化进度,决 定了主导产业的序列更替性。一定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 选择的结果。一旦条件发生变化,原有的主导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就会弱化、 消失,为新的主导产业部门所取代 15。 (5)产业创新性,按照创新学家熊彼特(schupeter)的观点 16,经济发展 的根本动力是创新,包括采用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 个新的市场、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任何一种工业 的新的组织。总的说来,创新就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区域工业主 导产业恰恰体现这些了创新性的特征。因此,产业上的创新性是区域工业主导 产业的一个显著特征。 (6)时间上的阶段性,主导产业是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市场需 求的变化,特别是区域工业化进程的阶段而不断更替、升级的,并不是一成不 变的。 (7)产业结构上的层次性,国家、经济区域、行政区域的主导产业应有不 同,或在同一产业链上所处的环节不同,体现着明显的层次性。工业化所处的 阶段不同,就有不同的主导产业。 2.3.2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选择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六阶段说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现代区域 经济的增长,从根本上讲是产业部门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首先是从主导产业部 门成长开始。著名经济学家罗斯托认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会产 生扩散作用,自己的优势辐射到其产业链上相关的产业中去,进而带动整个区 域经济的发展。罗斯托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一 书中,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提出了经济发展的五个 阶段及其主导产业(群),在1971年出版的政治与成长阶段一书中,又补 充了第六个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从而形成了经济成长的六阶段说(见表 2.1)。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14 表 2. 1 罗斯托的产业结构转换阶段 经济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群) 1、传统社会 手工制造业 2、起飞预备 食品、砖瓦 3、起飞 纺织、钢铁、电力 4、推向成熟 一般机械、化工 5、大众高消费时代 汽车、航空、耐用消费品 6、追求生活质量 现代服务业 研究表明,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个阶段:农业主导的传统 社会轻工业为主的初期工业化社会重工业为主的中期工业化社会高度加 工化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中后期工业化社会信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社会。 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导产业及生产要素组合特征具有相当确定的对应关 系(见表2.2)。 表 2. 2 产业发展各阶段内部关系对应图 经济发展阶段 主导产业 生产要素组合特征 农业社会 手工业 资源密集型 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工业社会 煤炭工业 劳动密集型 电力工业 机械工业 化工工业 石油工业 工业化社会 汽车工业 资本密集型 电器设备 精密机械 核能工业 发达时期 航空工业 资本技术密集型 微电子工业 新材料工业 未来时代 生物工程 技术智力密集型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表 2.2(续) 海洋工程 未来时代 信息产业 技术智力密集型 2.3.3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 根据国际经验,在工业化完成阶段,选择主导产业,需要把握三个基准: 一是需求的收入弹性,二是技术进步速率,三是产业关联度。在运用国际经验 时,要与本区域的实际相结合,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宏观产业 发展的趋势,又要考虑到本区域自身竞争优势和产业经济发展的状况。 根据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定义及其特点,在选择工业主导产业时,应该遵 循以下六项原则: (1)适应市场需求原则 需求对产业发展的指导,通常靠市场和自我调节完成,因此,在选择主导 产业时不仅要考虑发展目标,还要考虑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和需求。只要市场上 存在现实的或潜在的对某种产业产品的需求,该产业是不会停止自我发展的。 市场需求才是所选择的主导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必要条件。没有足够的市 场需求拉动,主导产业很快就会衰落。 (2)部门带动性强原则 在现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存在着横向及纵向的复杂联系。宜兴 工业的产业众多,门类齐全,层次高低不齐。因此,所选择的主导产业,应具 有较大的纵横向联系和影响, 通过这种关联产生对众多部门的带动与推进作用。 只有选带动性强、关联度大的主导产业,就会有利于从总体上而不是个别地改 善经济运行的质量。 (3)科学技术进步原则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经济的增长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的,每一 次产业革命的出现,都带来了产业结构质的变化。区域工业主导产业要利用当 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体现科技发展的趋势,尽可能选择那些产业科技含量高、 技术进度快、技术要素比较密集的产业或产业部门、使其在技术上保持领先水 平,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 (4)一定的就业容量原则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要考虑到吸收一定的劳动力就业的功效,以解决 区域城乡日益增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问题。考虑到区域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是 宜兴市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发展研究 16 一个演进的过程,区域优势产业应着重选择那些技术不很特殊的产业,以使区 域内多数城乡待业者经过培训都能适应岗位劳动技能的要求。 (5)区域工业经济比较优势原则 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必须有利于发挥本区域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 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7 。第一、比较成本优势。这一问题在古典政治经济学 中的大卫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中就已经提出。根据李嘉图的观点,虽然一 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地位,但两者的不利程度肯定有所不同,相 比之下总有一种商品的劣势要小一些,即具有相对优势。如果一国利用这种相 对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进行交换,双方就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这就是比 较利益论。比较利益论后来被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成为h-o理论,h-o理论的核 心就是强调区位成本优势,认为对于一个区域来讲,应该发展能充分利用本地 区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业,取得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 就应该体现这种优势。第二、资源禀赋优势。区域主导产业要发挥其天赋的、 或业已创造、相比其它区域具有一定独占性的资源优势,要有把资源优势转化 为产业优势的能力。 (6)可持续发展原则 依据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还应考虑它对 区域社会进步做出的贡献,能够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社会 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贡献。 以上选择主导产业的理论,都是撇开很多因素抽象出的理论模式,包含着 这样一些理论前提:一是基础产业相当完善,不存在“瓶颈”约束。即使存在 一定程度的“瓶颈”部门,但要素具有充分的流动性,资源能够在短期内迅速 向“瓶颈”部门转移。二是这些基准都把任何产业部门发展所必须的技术条件 看作是已经具备的或可得到的,即产业发展中不存在技术约束。三是不存在资 金约束 18。 与国家或省主导产业选择相比,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解读《GB-T 30719-2014液氢车辆燃料加注系统接口》
- 暑假新教材新课专项重点预习练:计算题(含解析)-2024-2025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学期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8知识点梳理及语法讲义(学生版)
- 新解读《GB-T 10535-2014水处理剂 水解聚马来酸酐》
- 新解读《GB-T 1599-2014锑锭》深度解析
- 中建三局安装公司(智慧事业部)工艺标准库-给排水篇(试行版)
- 企业环保管理概述
- 老年人疾病教学课件
- 企业员工敬业与责任心培训课件
- 酿酒知识实地培训总结课件
- 高等数学绪论讲解课件
- 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护理课件
- 科技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1课件
- 第二单元 劳动最光荣 课件32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优秀班主任的修炼手册 课件(共34张ppt)
-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课件
- 唱出好心情课件
- 高三开学教师大会PPT
- 媒体发稿推广合作协议模版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件(全)全书教学教程完整版电子教案最全幻灯片
- 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ppt课件(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