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美术史.ppt_第1页
中国电影美术史.ppt_第2页
中国电影美术史.ppt_第3页
中国电影美术史.ppt_第4页
中国电影美术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电影美术史,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电影美术创作王晓欢2012年9月23日,电影美术的概念,电影:运动的,关于空间和时间的视听和造型艺术。美术:静止的,空间造型艺术。电影美术:为电影进行时间和空间创作的造型艺术。,电影美术的概念,电影美术的主要任务:通过空间场景造型的设计和制作,为电影中的人物活动提供的典型场所。电影美术的具体工作:总体设计,场景设计,绘景,置景,道具,服装,化妆,特技,字幕等项目部门。,中国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1.初期(1905-1929)中国初期的电影美术是以中国戏曲舞台布景和新文明戏布景为主要形式呈现的。,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初期代表作品:戏曲纪录片定军山(1905)、春香闹学、天女散花(1920)家庭伦理片难夫难妻(1931)、孤儿救祖记(1923)、海誓(1921)社会问题片黑籍冤魂(1916)、阎瑞生(1921)武侠片西厢记(1927)、火烧红莲寺(1928),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2.发展期(1930-1949)电影美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创了中国电影美术的的现实主义风格。一方面吸收中国传统艺术(戏曲、戏剧、绘画、建筑、园林等),另一方面借鉴好莱坞电影中的撘景、服装、化妆等制作,使电影布景发展成电影化的场景空间。,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这一时期的电影美术力求银幕中环境的真实感,运用造型元素,表现对现实社会的揭露与批判。代表作品:春蚕(1933)、大路(1934)、神女(1934)、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万家灯火(1948)、小城之春(1948)表(1949),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3.形成期(1950-1965)这一时期,电影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造型风格。一方面,创作上追求典型性(典型人物,典型环境)原则。另一方面,在视觉造型上追求“情景交融、诗情画意”的造型风格,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电影美术学习了前苏联电影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创作原则。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这一历史时期文艺创作的美学旗帜和指导思想。,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代表作品:祝福(1956)、上甘岭(1956)、青春之歌(1959)、林家铺子(1959)风暴(1959)林则徐(1959)、五朵金花(1959)、红色娘子军(1961)、枯木逢春、李双双、农奴、早春二月、小兵张嘎,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4.畸形期(1966-1977)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文革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电影美术的发展在:“三突出”文艺原则的领导下,出现“高大全”、“红光亮”和“出绿”的概念化,程式化造型。,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5.成熟期(1978-1989)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美术的造型语言与东方美学风格的成熟期。艺术探索片“第五代”导演的出现。强调电影的审美和娱乐性。西方理论界以“巴赞”为代表的纪实美学理论和“电影符号学”等现代电影艺术思潮的影响。,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代表作品:艺术探索片小花(1979)、苏醒(1981)反映社会现实天云山传奇(1980)、人到中年(1982)、芙蓉镇(1986)(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史诗电影南昌起义(1981)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1983)(追求电影视觉造型的真实感和历史感)第五代一个和八个(1984)黄土地(1984)红高粱(1986)盗马贼(1987),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6.辉煌期(1990-2005)新时期电影中的美术设计在艺术观念和制作形式上呈现多元化趋势。现代艺术(装置艺术、观念艺术、实验戏剧、新媒体艺术)和现代高科技(数字影像合成)影响和渗透。商业片占主流电影。,电影美术史的分期与发展,代表作品:霸王别姬(1993)、荆轲刺秦王(1999)、手机(2003)小武(1997)、盲井、(2002)世界(2004)英雄(2004),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第一节老“国粹”与新“玩意儿”的结晶1895年,电影诞生于法国。1896年8月11日,传到中国,第一次在上海徐园戏院放映了西洋电影。中国古老传统艺术“皮影戏”,是国内民间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又称“灯影戏”。皮影是对皮影戏和皮影戏人物,包括场面、道具、景物等制品的通用称谓。可以说是电影的雏形。,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中国第一部电影是为京剧定军山拍的记录片。该剧是在北京琉璃厂丰泰照相馆中院空地,以舞台形式搭建的露天舞台布景,是为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拍摄的。该戏当天演出,谭鑫培戴的鬢口、穿的套衣、拿的马鞭和刀、脚踏的地毯,则是中国电影美术中化妆,服装、道具的始祖了。,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第二节绘画艺术对初期电影美术的影响一、写实的西洋绘画时间:19世纪中期,上海徐家汇创办的“土山湾”画馆。土山湾画馆是中国最早的传授西洋美术的学校。后来许多著名的导演和美术师和导演都出自此画馆。例如:但杜宇、沈西苓、吴永刚、方沛霖、凌子风、张云乔、韩尚义、董天涯等等。,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第二节绘画艺术对初期电影美术的影响二、“海派”中国画海派中国画是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地区的艺术。其风格与京城艺术不同,擅长花鸟、仕女人物画。代表人物有:赵之谦(1829-1884)将传统写意花卉与碑学书法、民间艺术相结合.虚谷(1823-1896)吴昌硕(1844-1927)画风重彩大写意任伯年(1840-1896)擅长人物、花鸟、山水。,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第二节绘画艺术对初期电影美术的影响三、时尚风俗画-点石斋画报中国最早的连环画。画报的编绘吴友如,清末画家。飞影阁画报多以事实新闻做插图,描绘市民社会生活。运用西洋画的透视法和传统的中国线条,用比较写实的表现手法,描绘清末上流社会流行的西洋娱乐方式。吴友如还曾为民间木板年画绘制画稿。作品多反映城市平民的生市井活,深受大众喜爱。,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第二节绘画艺术对初期电影美术的影响四、中西合璧的月份牌年画1884年,中国最早的月份牌是在申报馆印制(石印技术)。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到达鼎盛时期。多以电影明星人物画为主,又叫“美女月份牌”。其特点:在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结合民间擦碳像和西洋水彩画的方法,运用晕染夎擦造成细化的明暗、立体效果、绘制精工细致,风格细腻柔丽。,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著名代表人物:郑曼陀、谢之光、徐咏清、杭稚英、金梅生等。这些人的月份牌画直接影响到电影布景道具设计、人物形象造型等产生了影响,他们之中有直接参与到影片的布景中如但杜宇、董天涯、方沛霖、王月白等。,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五、漫画与动画20世纪二三十年代,漫画与动画开始流行。代表人物有黄文农、汤晓丹、张光宇、韩尚义等人。,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第三节从舞台“布景”到电影“置景”-早期的电影美术一、舞台布景是电影美术的祖先中国最早的故事片电影均借用舞台布景和新剧(文明戏)的舞台空间搭景。,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文明戏:源自日本兴盛的“新派剧”中国去日留学生从国外带回国内的一种新的戏剧样式-新剧。1911年至1912年是文明戏的全盛时期。著名的剧团“春秋社”、(李叔同)、新民社(郑正秋)、“民鸣社”(张石川)。,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1913年拍摄的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郑正秋导演,美国人依什尔摄影。难夫难妻与以往戏曲记录片的区别:1.一系列影像活动,有电影创作意识。2.具备了戏剧电影样式的雏形3.具有干预社会、批判现实的创作倾向。,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二、电影布景师-画家的新职业布景师的来源:热爱戏剧、电影艺术的画家,具有较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追求。如:但杜宇史东山沈西苓汤晓丹方沛霖等。专职电影布景师。如董天涯李乾初等。从月份牌广告画家转为电影布景师。如王月白。兴趣广泛思想活跃的画家。,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三、欧化与唯美-早期电影美术的特征中国早期阶段的电影布景有明显严重的崇洋,唯美,欧化的现象。特征:强调美的作用和追求美的形式感。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上海影戏公司的美术师但杜宇和史东山。代表作品海誓、银汉双星一串珍珠情海重吻等。,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四、重教化、倡人伦的民族思想意识1.劳工之爱情画面造型朴实自然、孤儿救祖记重视电影的社会教化作用。,第一章中国布景与西方影戏(1905-1929),第四节布景师的新天地-古装片、武侠片的美术设计20世纪20年代末(1927)中国出现竞拍古装片的热潮,代表作品西厢记、木兰从军,美人计(1927)可以算是中国第一部古装宫闱历史片了。特技美术和特技摄影:火烧红莲寺(美术:张聿光,置景:董天涯,幻景“万涤寰),第一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