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pdf_第1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pdf_第2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pdf_第3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pdf_第4页
(民商法学专业论文)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内容摘要 合同债权的侵权法保护问题一直是民法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由于受到债权相对性 理论以及绝对权和相对权划分的理论影响。 债权一直被作为一种不具有公开性的权利而 被排除在侵权法的保护范围之外。 而对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予以规制的英美法国家的判 例最初出现以后,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复杂的债权侵害关系中,展开了对债权侵害行为 的规制。我国在一些零散的立法中,虽然能看到关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影子, 但始终都未实现债权侵权法保护的完整制度构建。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正当竞 争和多种多样的债权侵害的出现。 该制度在我国的对于债权人的利益以及市场有序运行 环境的构建都具有极大的意义。该制度得以构建的现实基础已经愈发成熟。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共分为五章内容:第一章简要论述该制度的起源以及在理论界 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概念界定以及一般理论。第二章主要通过域外法律对于 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或妨害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的介绍, 对于我国如何建立第三人侵害 合同债权制度进行了探索比较。在域外法中现存的许多相关制度都是值得借鉴的。本章 主要是针对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国家的现行规定进行了总结分析。 本文欲将论述的重点放在以下两章内容上: 第三章主要立足于我国的立法以及社会 现状,论述了我国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保护设立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制度价 值和实践意义。首先,提出了目前存在于我国理论界的,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 的不同学说观点,主要有肯定说和否定说两种观点。其次又从三方面论述了构建第三人 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对于否定说之合同相对性理由的反驳,债权不 可侵性和债权物权化,债权财产特性的论述。最后又在以上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司 法实践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该制度的制度价值和意义。 有利于保护市场经济中的交易 安全,有利于维护债权人利益,也有利于我国未来民法体系的完善和进步。第四章主要 是从制度设立的角度,具体的阐述了我国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地位,构成要素, 责任形式以及具体的责任承担方式。本章首先提出了,将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规 制的意义,已经将合同债权利益纳入侵权法领域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其次,从第三人侵 害合同债权制度的构成要素出发,展开对比,并且从中引出了本文观点,介绍了笔者认 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责任承担应当具有的严格的要素构成;最后,对于第三人侵害 2 合同债权的所表现出来具体的侵权类型,以及责任承担方式和分配办法、免责事由具体 根据本文观点,进行了论述。最后再次进行了总结,提出了自己的结论。 最后第五章,文章主要是提出了在建立侵权法对于合同债权的保护在制度中,应当 要注意的是不能过度的使得侵权法在合同法领域的过度扩张。 过度的扩张会导致民法领 域之间界限的模糊以及危害对于整个有序的民法体系构建, 这是在建立第三人侵害合同 债权制度中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债权不可侵性;制度价值;构成要件;免责事由 1 abstract the contract creditors rights protected by the law of tort is always the problem of academic debate for a long time.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by the creditors rights and the division theory between the imperium and relative rights, creditors rights as a kind of right which do not have the right to publicity is always out of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of tort law . scince the contract creditors rights infringement appeared in the case in the common law countries .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spread the creditors rights violations of the regulation. in our country , in some scattered legislation we can see the shadow of the system in cases of contract violation claims. but we dont have the complete system.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ppeared acts of unfair competition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infringement claims.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its benefici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creditor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iscusses the origin and concept. 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law. introduces the exploration that in china how can establish the third person contract violation claims system. this chapter mainly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current regulation of nation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o the emphasis on the following two chapters content. the third chapter tells the story of our country legisl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social situ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al theory in our country, the theoretical basis, system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puts forward to two kinds of theory; positive ideas and negative ideas. secondly, from three aspects discuss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system. mainly against the privity of contract theory which mainly existing negative view. and also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the real right about the creditors rights and property. finally, combined with our countrys judicial practice, puts forward the system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establish the system.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tect the safety of transactions, to maintain obligees interests,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ivil law system and progress. the fourth chapter mainly tells us about the status of the system, constituting condition, the form of liability and liability ways. at first it puts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2 protection by way of establish system protect contract creditors rights.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 system shall have established the specific elements from the debate raises. final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ypes of tort liability, distribution method and way of relief. based on the review,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conclusions. the fifth chapt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at the protection of contract by the tort law cannot be excessive expansion in the field of contract law. it will lead to civil law field boundary become fuzzy, and also damage the order of civil law system.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when we build the system. key words: infrangible of creditors rights; value system; elements of constitution; iusta causa excusationis 1 目 录 引引 言言 . 1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概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界定念界定. 2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历史与起源 . 2 (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概念界定 . 3 (三)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救济的比较法考察 . 5 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之侵权法规制之合理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之侵权法规制之合理性性 . 12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理论争鸣 . 12 (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之侵权法保护的理论基础 . 13 三、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三、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17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建立的制度价值 . 17 (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侵权法保护的社会意义 . 18 四、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之侵权法规制的制度四、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之侵权法规制的制度构建构建. 19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在民法中的地位 . 19 (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侵权的构成要件 . 24 (三)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侵权责任的承担 . 31 五、合同债权保护中侵权法过度扩张之避免五、合同债权保护中侵权法过度扩张之避免 . 36 结结 语语 . 3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38 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 1 引 言 债的概念起源于罗马法,其中债的相对性理论也在后续的发展实践中,为各个法系 国家所继承。英美法系国家称之为合同相对性原则。一直以来的理论认为,合同债权由 于具有隐秘性的特征,在其订立的过程中均无法为外界知晓。因而作为侵权法所保护的 对象仅仅包括绝对权。而随着 19 世纪以后,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垄断和不正当竞争 行为的不断加剧,债权相对性理论的恪守暴露出其一定的不完善之处。侵权法的保护范 围,也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人追求利益方式越来越多样,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侵权 类型的不断出现,而逐步的扩大。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发生使得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受到了破坏,企业的交易风险被增加。因此,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英美法系国家,通过 案例逐步开始了探索建立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保护制度的构建。 侵权法深入到 了合同法专属调整的领域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我国对于侵权法是否应当保护债权进行了许久的争论。 对于债权如何成为侵害行为 的侵害对象,如何成为侵权责任法保护法益的范围,如何建立起合同债权侵权法保护制 度及其配套规则,都是需要探讨的。尤其是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后,尽管有的学者们建 议将债权囊括在侵权法保护范围之内,但是最终从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立法看来,并没有 将债权明确列举其中。而对于债权之侵害却始终存在,在建立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 权法保护之前,必须要解决许多传统理论与现代制度的冲突问题。本文通过对于该制度 的基础理论及价值意义上粗浅的探讨, 对于制度的建立和立法中要注意的问题提出自己 拙劣的见解。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概念界定 本文在展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保护的论述之前,首先要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本文在此处所称之债权债务关系均指合同之债。尽管债的建立起来的原因除了合 同外还有很多,例如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产生的债。甚至于还有因为侵权和违约产生的 责任层面的第二层债权债务关系。但是,本文中所述债权债务关系若无特别说明,均为 合同之债,本文所称债之侵害也均指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对合同债权产生的侵害,本 文也不再区分债的相对性与合同相对性之间的差别。具体概念将在本文中有具体界定。 第二, 鉴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利益调节过程中, 合同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与之相适应的出现了大量的合同纠纷。 如何利用新颁布的侵权法对合同之债提供行之有 效的法律保护, 尤其是在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时产生的许多困惑都在我国属于界定尚未 清晰的问题,而由于严守债权相对性,从而暴露出的当事人权利的保护的不足,也主要 存在于合同关系的履行过程中。而鉴于我国目前社会体系尚未成熟,债权发生原因复杂 多变,其他因不当得利或者侵权之债产生的债权,当事人对之干扰往往较弱,并且也并 非出于个体经济目的,其第三人侵害债权之规制尚不成熟。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侵害 对象为合同债权。第三,我国虽颁布了侵权责任法 ,在理论上多称为侵权法或侵权 法领域, 至于侵权法以何种方式存在, 或者侵权法规则是救济之法或是责任之法的争论, 均不是本文重点,在此所称侵权法即不再与侵权责任法做细要的区分。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历史与起源 债的相对性理论最早起源于罗马法。在 19 世纪以前,由于受到罗马法中债的相对 性理论的影响,两大法系国家在其法律的发展历史中均严守合同的相对性原则。罗马法 将债,定义为“法锁” ,指“当事人之间的羁束状态”1,即债作为当事人之间一种请求 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仅仅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任何其 他债权债务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都不能参与到这个特定的法律关系中。依此理论,该债 的相对性使得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能享受债之权利亦不能负担债之义务。 后许多国家 1李宜琛: 日耳曼法概论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年版,第 72 页。 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 3 都相继确立了这一理论,以保护债的稳定性,维护交易的安全促进竞争自由。 在这一理论下,否认了契约对于无关的第三人的效力。因而,即使债之关系以外的 第三人故意的引诱,阻碍合约方履行其义务的行为,并且使得违约成立而损害了另一方 当事人的权利,债权人也只能要求债务人就违约的行为承担违约责任。随着近代社会经 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迁,交易活动频繁,且在市场经济中,充斥着大量的不正当的竞争 行为。 在实践中, 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故意以欺诈, 诱骗等不正当手段破坏合同缔结、 阻碍合同履行的情形大量的存在。在此若依旧严格恪守债的相对论理论,将难免暴露出 其局限性。故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理论在此背景下产生。 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规定, 最早在西方国家有关侵犯家庭雇佣关系的案例中略见 一二。在西方封建社会,由于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一家中的妻子,子女以及奴隶受制 于一家的父亲或者家长,其没有独立的地位,因而在这些人受到侵害时,父亲或者家长 就提起诉讼。虽然这一规定源于等级制度影响而并未体现出对于债之相对性突破的意 图,但在普通法中,这一观念逐渐的被接受改良,并且内容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例如 在 14 世纪的英国,为了防止劳动力紧缺而影响雇主的权利,其颁布的“劳动者法例” 规定雇主可以对于引诱其雇员逃跑的人提起侵权诉讼。2在资本主义的竞争愈演愈烈的 18 世纪,19 世纪,为了维护正当竞争,在英美法系国家的通过司法判例对于严守债的 相对性的作法做出了一定的突破。在一些违反劳务合同的案例中,法律允许对于那些因 为不当目的,故意引诱或者阻碍债务人履行劳动合同的第三人提起侵权诉讼,获得因可 得利益损失带来的赔偿。3契约的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设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 目前也有许多国家将侵害他人之间合同债权的行为加以规范, 把侵害合同债权的行为列 入了侵权法可规制的范围内。4 (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概念界定 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行为的概念,在英美法系上,有的又称为债权的侵害行 为,或者侵权行为。指的是大多称之为干涉或者妨碍合同关系的行为(interference with 2【德】克雷斯蒂安 冯 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 ,焦美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年版,第 337 页355 页。 3潘维大:英美侵权行为法案例解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版,第 527 页。 4孙森:“英美法中的第三人干涉合同关系侵权制度探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l 期,第 79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contract relationship) ,一般指妨害他人之间合同关系的确立以及妨害他人之间以及确立 的合同关系的履行行为的引诱违约行为两种。在日本,对于侵害合同债权的行为有如下 阐述“妨碍债权实现的,称之为债权之侵害。换言之,其一为债务人之侵害,即不履行 债务;其二为债务人以外第三人之侵害,一般所述之妨害债权为这种侵害”5。 在我国, 无论是以保护合同债权为己任的 合同法 还是以规制侵权行为颁布的 侵 权责任法 ,均没有将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并且国内各学着对其 定义也并未统一。例如王利明教授,在其文章中指出: “侵害合同债权行为,主体是债 权债务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主观上,必须是故意或者事先与债务人恶意串通而实施的。 目的在于侵害合同关系债权人债权利益,并且在结果上,造成债权人损害的行为。 ” 6 而 杨立新先生则认为: “债权之侵害,是指侵害人在主观上,要明知他人享有合同债权, 并且故意以引诱、胁迫或者散布虚假信息等方式,致使债务人不履行债务的行为,或者 以其他方式侵害合同债权人债权,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7其特别强调 了结果上的财产损失要素。我国台湾地区王泽鉴先生认为: “适用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 规则,有助于保护被害人,即侵害合同债权之权利者,加害人有故意或者过失时,应当 付赔偿责任; 侵害利益者, 则要故意以违背善良风俗的办法, 此种根据侵害权益之轻重, 以主观构成要件的不同,来确立不同的法律适用乃台湾侵权法的基本特色。 ”8 目前理论界存在的,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定义各种不同的意见。其主要的争 论点,是因为各个学者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具体需要哪些构成要件,存在着不同 的理解。对于侵害合同债权的定义,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一下理解。首先,必须是存在一 个合法有效的合同债权。其次,合同债权的侵害行为,其行为主体原则上,应当是合同 关系以外的第三人,虽然在特定的情形之下,并不排除合同当事人与合同关系外第三人 串通,而共同侵害先存在的合法合同债权实现的行为。但是笔者认为,合同关系的当事 人,在特定情况下能够成为合同债权的侵权人,对其条件和具体的情形的界定,是需要 慎重考虑的。具体将在本文第四章具体阐述。最后,作为合同债权侵害行为,由于合同 债权具有相对性的特殊性,其存在及其变化,均不能简单为外界所知,第三人也不能负 担去了解他人之间合同债权的义务,因而在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主观上,必须是处于 5王利明:“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责任”, 民商法研究第 3 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版,第 770 页。 6王利明:“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责任”, 民商法研究第 3 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版,第 770 页。 7杨立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司法解释草案建议稿(草案) ,2010 年 8 月。 8王泽鉴:“侵害他人债权之侵权责任”, 王泽鉴著, 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五)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年 9 月版,第 221 页。 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 5 故意:要明知存在前述合同债权,并且处于侵害该合同债权的故意。本文认为,对于第 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具体概念,或者说是具有的内涵,应作如下定义:合同关系以外的 第三人,明知他人之间有与己无关的合同债权存在,主观上以故意或者与合同关系当事 人恶意串通,通过引诱,欺诈,胁迫或者有悖于公序良俗等方式,妨害了合同债权实现, 或为合同债权实现设置了阻碍条件,并且在结果上,切实的损害了合同关系债权人的利 益的一种侵权行为。 (三)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救济的比较法考察 在研究侵权法律制度对于合同债权的救济制度中, 各国对于该制度虽然明确规定的 并不多。 但是在许多的各国判例和立法中存在着同样具有保障合同债权的实现的类似制 度。域外的立法和判例都是我们国家未来制定相关法律的重要借鉴。例如英美法系中, 通过判例确立的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为该制度先河。大陆法系中通过法官解释合 同相对性原理进行新的阐述, 以确立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通过新的方法更全面的提供对于 合同债权的保护, 以及德国法律中确立的保护第三人利益合同的制度来保护债权的完全 实现。各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即使没有明确法律规范,也都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如司法 解释法官解释或者判例,对于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行为进行了侵权法上的规制。只是 由于各国立法方式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对于该制度在各国的立法体系,构成要件以及理 论依据和保护的范围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本章主要通过,对于各国的第三人侵害合 同债权的侵权法的保护进行对比介绍,借此来分析我国立法现状,阐明我国可以以侵权 法来保护合同债权的社会环境和现实需要。 1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救济的域外法考察 (1)英国法判例 在英国,虽然并没有关于该侵权行为的一般性条款规定,但是在英国法的判例的经 验积累中,对于干预合同债权实现的侵权方面的诉讼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英国判例通过 不断改进将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行为划分为不同类型。包括对于合同关系订立的干预, 对于已经订立的合同关系的引诱违约和强迫他人违约等侵权行为。在十九世纪,英国法 以 lumley v. gye 一案确立了普通法上的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诉讼。其实早在十三世纪,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英国法上就已经允许主人可以因为第三人原因, 而导致的自己的仆人无法向自己提供劳 务服务的时候提起侵权上的诉讼。 虽然当时允许此种诉讼大都是为了维护主人的合法权 益,而非将仆人作为独立的雇佣合同关系当事人地位来对待。但是在此后的一个世纪, 由于劳务的供不应求,劳动力市场上的不正当竞争越来越明显,雇员面对较多的选择, 在订立了劳动合同以后,往往会被更好的条件引诱违约,从而损害了雇主的利益。这种 破坏雇佣关系的行为也极大的影响了英国经济发展和交易安全。因而,在十四世纪,英 国法律专门针对此种不合理现象颁布了劳动者法例 。该法例也使得此种妨害合同雇 佣关系的诉讼成为了当时劳动合同诉讼的代表。 通过该法例, 我们看到, 其立法态度上, 允许雇主在这样的情形下提起侵权上的诉讼以寻求救济: 即其劳动合同利益因为引诱其 雇员违约的第三人的行为而被侵害。 在 lumley v. gye 一案中,原告是一家剧院的老板,其首先与表演者签订了演出合 同,并且在合同中约定了若表演者要在其他剧院演出则必须要经过原告的同意。而被告 同样作为另一家剧院的老板,在明知道该表演者已经与原告签订了演出合同以后,仍然 以引诱的方式使得其表演者与自己签订了相同的演出合同。 并且由于表演者的违约给原 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英国法中,曾经严守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此案中饱受争议。法 官认为,既然所有权人在其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有权要求权利上的救济,那么本案中原告 起诉的原因是被告对其合同债权的引诱和破坏行为,同样的道理,当然也可以要求提供 法律上的救济。并且其还进一步提出,债权人此种的损害赔偿的请求权还可以扩张到所 有类型的合同关系上去。由于被告侵害合同债权的行为一是蓄意而为的,二是采用了不 正当的手段。因而,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可以被支持的。更进一步而言,该案主审法官认 为无论被侵害的合同债权是现存的或者是未来将要可能成立的,均适用。9 该案为英国对于合同相对性突破之先河案例。在此后的发展中,第三人侵害合同债 权的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案中,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英国法上通过判例确立起来的 通过侵权诉讼保护合同债权利益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保护将要成立的合同债权关系, 即规制妨碍他人之间订立合同关系的侵权行为。 二是保护已经成立的合同关系的履行利 益,即对于侵害已成立的合同关系的履行,引诱他人违约的行为进行了规制。 (2)美国法律规定 9【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 ,刘庸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年 4 月版,第 152 页。 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 7 在美国法律中也有类似于英国法确立的经济侵权制度。在长远的发展后,美国的经 济侵权案件为数不多的侵权类型中有一种即为是针对于债权的侵害, 并且此种合同债权 的关系涵盖了大部分的合同类型,包括买卖,雇佣,服务合同等多种。该种侵权行为的 规制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美国侵权法重述中都获得了体现。美国法随着发展,其合 同的神圣不可侵犯原则最终在所有的合同中共得以确立, 因而该制度也被扩张到所有类 型的合同关系中。在美国侵权法重述(第二次) 中,对于受到法律规制的第三人干 涉合同关系的行为,进行了专门的定义: “无论是明示或默示的商事关系一般都可落实 到合同上,缔结合同并从合同的履行中获取利润是受法律保护的财产权利。不正当干涉 该权利, 无论是阻止合同的订立还是干涉合同履行的行为一般称为干涉预期经济利益的 侵权行为”10。只要行为人以其不恰当的行为干涉合同关系,除非能证明具有正当的理 由,否则即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例如有的法官在对于引诱违约的案例的判决中表述的那样 “合同关系以外的第三人 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或者法律赋予的特别的权利而致使一方违约, 合同当事人则有权对 该侵害人提起诉讼。 ” “即使该合同当事人最终终止合同关系是出于自愿,该种出于妨害 合同关系的第三人的行为,合同关系当事人也可以对其提起诉讼。 ” 11在自由竞争理论之 下,英美法系国家认为,合同的稳定性关系着整个市场交易的安全和关系着全社会的共 同利益。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应当选择牺牲个体的自由以维护整个契约关系的平衡。 (3)法国法律规定 在大陆法系国家,虽然秉承成文法的立法模式,但是对于在侵权法上保护合同债权 的理论在各国立法中均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 毕竟由侵权法对合同债权提供保护对整 个民法体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对传统民法理论也产生了很大的挑战。在大陆法系国家 也尚未将该制度在成文法中固定下来。 而大多对于侵权法保护合同债权也是通过扩张解 释侵权行为的方法来实现。 法国法一直沿袭了罗马法中所坚持的和合同相对性的原则。在 20 世纪以前,法国 法不承认第三人因侵害合同债权而承担侵权责任。 因为自罗马法以来的各个大陆法系国 家均奉守“无契约即无责任”的原则。并且法国法中的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不竞合规 10孙森:“英美法中的第三人干涉合同关系侵权制度探究”,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年第 l 期,第 79 页。 11从云玉: 第三人侵害债权责任制度研究 ,西南政法大学学位论文,2011 年 3 月,第 19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则,也使得合同当事情对第三人提起侵权诉讼的可能性被排除了。在 20 世纪以后,随 着经济发展,各种竞争加剧,个人利益与社会稳定之间的矛盾冲突变得尖锐。法国民法 开始逐渐突破合同严守的原则,开始对传统契约理论进行了反思。也在实践中,逐渐的 允许合同关系的权利人,对于他人引诱,干预当事人之间合同关系的行为提起侵权诉讼 提出请求。并且在理论上,学者也对于该理论进行了论述。 “契约能产生的权利包括了 对物和对人两种权利,无论何种,第三人的侵害行为均能成为一种侵权行为而被规制”12。 “此种对于合同债权的侵害,并不会破坏民法关于物权和人权基本理论的内在结构。 ” “此种侵权行为本质上是对于合同本身的侵害, 并不是对于因合同而产生的物权和人权 的侵害,因而这种影响具有财产性质,第三人自然不能侵害之”13。 在法国的判例中,最终是通过 borney 反之在绝对权,其一般的义务之存在,则为绝对 权之本质,而非绝对权之结果耳”25。意思就是说,相对权在其权利本质上,虽然并不 要求一般人都负担忍受,尊重,不得侵害的义务,但是在其结果上,这种义务之负担确 实重要的。即虽然在权利划分上被划分为相对权,但相对权的权利在享受正常行使的空 间上和存在救济的法律保护上,应该和绝对权一样,享受因其绝对性而带来的法律上的 重视和保护。 另外,合同对外效力使得在债权物权化的趋势不断的发展,也大大的强化了债权的 不可侵性理论。债权物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也同样使合同债权在当前相对权和绝 对权划分的理论之下, 当出现某些符合特定构成要件的情形之下, 获得了与物权一样的, 可以在法律上受到保护的享受绝对性质的待遇。例如在承租人的租赁合同的履行关系 中,其可以向合同以外的第三人主张排除妨害,恢复原状等物权上的请求权的权利,而 这些权利原本是所有权人才享有的。 权利依据其行使方式来进行的划分不应成为对其保 护有差异的理由。债权所体现出的利益,使其也可以成为侵权行为指向的客体,以为该 利益同样具有的不可侵性的性质。 这一点也使得将合同债权纳入侵权法保护的法益的范 围有据可循。正如前文所述合同债权具有对外效力那样,债的不可侵性真是其对外效力 24王利明:“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责任”, 民商法研究(第 3 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 1 月版,第 785 页。 25胡长清: 中国民法总论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 12 月版,第 170 页。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的表现,因而与合同债权的相对性原理并不矛盾。任何制度的设计都不可能只着眼与某 一种特定的利益,债权相对性的理论同样的受到民法的基本原则的平衡和制约。诚实信 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原则的基石,可以很好的平衡债权相对性理论之后的的 不可侵性理论。这两个理论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3债权的财产性特征 虽然本文为求结构清晰,将债权的财产性质单独列出,实际上债权的财产性质同样 是对于债权不可侵性的一种印证。侵权法必将在其实践过程中获得不断的发展,侵权责 任法对于纳入其规制范围的权利的保护对象, 也必定会越来越完善。 我国 侵权责任法 独立成编就体现了这样一趋势。从财产权到知识产权到人格权,都在侵权法的保护范围 之内地位不断提高。 在一些采取广义财产概念的国家例如法国, 其将财产定义为 “明 知主体具有经济价值的权利和义务的总称, 即一切可以作为个人的所有权标的的财产均 属于广义的财产范围” 。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和社会活动的千变万化,许多民事主 体具有的利益难以在现有立法中找到相对应的受保护的民事权利。与这一现象相对应, 司法实践和法官的判断标准也会相应的发生一定的变化。 合同订立从目的上将就是为了实现一种动态的财产关系, 无论最终是否将其转化为 自己的财产归属,其都是合同当事人所拥有的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资产的流转实 现资产利用的最大化, 最终都是为了增加社会财富。 而合同关系对于当事人产生的影响, 不仅仅单指现在所拥有的财产的变化,也包括将来可能拥有的影响。第三人侵害合同债 权时,不仅使得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无法实现,更重要的是使得该权利义务最终指向 的目的,即原本可以增加的财产减少,使得将来预期的经济利益受到了破坏。因而从财 产角度来看,契约利益实际上就是合同当事人所享有的财产性质的利益,这种财产利益 与传统民法上的财产利益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实质上是大同小异,并没有多大的区别。 因而从财产减少的角度来看,对合同债权的侵害行为当然应属侵权行为。从权利指向的 客体来看,物权和债权都指向了财产权,这又是债权对世性表现之一,因而,第三人侵 害合同债权在此根源上同样能够成立,同样需要通过立法来实现侵权法的保护。 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规制 17 三、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一)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建立的制度价值 首先, 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的规制的构建, 必定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摸索改进而逐步建立起来的。 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制度构建逐渐由 否定慢慢向着被承认的方向发展。 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的判例和立法中都在 寻求对合同债权给予侵权方面保护的方法。有的通过法官的判例确立,有的通过司法上 的扩张解释。 从英国 lumley v. gye 一案确立的规则, 到 bowen v. hall26一案再次被强化。 从法国 randnitz v. doeuillet 一案27对债的相对性原则作出了不同的解释,以及通过对于 债的相对性理论逐步的解释确立起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制度。 许多国家都具有了建立 债权保护的制度构建都是具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 我国建立该制度不仅仅是借鉴国外 立法的先进经验的结果, 也是我国民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侵权法律制度不断进步的需要。 另外,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制度的建立将能够有效的弥补传统民法救济方式的不 足。若用传统民法理论来解决类似 lumley v. gye 一案中的纠纷,我们来探讨下如下情 况。若演出者在履行与 l(lumley)的合同前,由于 g(gye)出于不正当竞争或者其 他原因, 故意制造车祸行为致使表演者无法履行表演合同, 且不论是 g 的引诱违约或者 其他胁迫欺诈等方式。 此时仅仅只能要求表演者负担违约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 则其一, 作为表演者本身亦是受害者,由于遭遇车祸,其违约并非出于表演者过失,亦要承担违 约责任在社会普遍观念上难以被接受。其二,若表演者死亡,此时当其个人财产又不足 以支付违约责任而产生的赔偿数额时, 作为原告方没有办法去寻得其他更有效的方法去 寻求救济,此时必然要通过去法律中寻找可用依据,以允许其能够向侵权第三方提起赔 偿请求。 其三, 作为表演者虽然在其承担违约责任之后依旧能够像 g 要求索赔, 而此时, 26转引自武艾玲: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责任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年 4 月,载于中文学术期刊数据 库。 该案的基本案情为:bowen为制砖场主, hall为bowen的竞争对手, hall引诱bowen的熟练制砖工人违反与bowen 的合同,bowen 提起对 hall 的干涉侵权之诉,法庭也支持的原告的诉讼请求。 27 王利明:“论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责任”, 民商法研究(第 3 辑)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 1 月版,第 782 页。该案的基本案情是:巴黎时装设计师 doeui1let 挖走 randnitz 的数位高级雇员,1901 年 6 月又与 randnitz 所雇服 装师 richard 签约,许以优厚薪水,并同意补偿 richard 违反前约所应负的赔偿责任。ri。hard 履行后一合同之前, 与 randnitz 重新达成协议,randnitz 为 richard 加薪并支付其违反后一合同所致违约金 10000 法郎。之后,randnitz 起诉 doeuillet,要求赔偿损失,即其留住 riehard 所额外支付的费用。 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8 由于表演者与侵害人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其只能寻求人身侵害上的赔偿。而 l 很可能 在前期宣传等表演的准备工作中付出了巨额代价,蒙受了巨额损失,无论是依据合同约 定还是法律调整, 都可能使得表演者支付出去的违约赔偿数额高于其向第三人获得的人 身损害赔偿,此处的利益是难以平衡的。因而,建立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保护 制度,能够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并且也能在诉讼中节约诉讼资源,能够提高法律救济 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二)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侵权法保护的社会意义 首先,第三人侵害合同债权的侵权法保护制度,有利于我国在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 革,利益结构不断调整,各种利益纠纷矛盾凸显的阶段维护整个社会的交易秩序。这一 制度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下产生并被逐渐重视的。 市场主体由于其趋利性和市场管 理的滞后性,其往往会为了自身利益的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因此合同作为在经济生 活中与日俱增且愈来愈重要的交易手段,与之相关的纠纷的数量和种类也都随着增加。 其中不乏很多合同外第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破坏合同关系的行为。 一个合同的破坏 很可能会对整个交易链上的其他许多合同关系造成影响, 破坏多人之间的依赖和合作关 系,影响社会交易秩序。该行为比一般的违约行为更具有法律上的可责难性。 在市场主体竞逐利润的过程中,往往为了抢占市场资源,而以更优厚的条件引诱合 同一方以放弃原先已经存在的合同关系。 而债务人往往在高额的诱惑之下愿意承担违约 造成的责任。同时,作为引诱违约的第三方在此时却依旧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这种侵 害合同债权人利益的行为对于违约方和第三人都能获得利益。 看似这种自由竞争方式在 自由之帽檐下维护了交易的快捷和高利润的追求。但是此种方法无异于饮鸩止渴。若不 对其进行合理的制度构建和完善的法律规制,势必会在经济自由的理念之下愈演愈烈, 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氛围和诚实信用的理念。 自由竞争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