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场、草场场地网球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对比研究土场、草场场地网球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对比研究 硕士研究生 : 赵海安 专 业 : 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 导 教 师 : 陶志翔 祁兵 摘摘 要要 网球运动项目包含在技能主导类持拍隔网对抗项群之中,持拍隔网对抗项目还包括羽毛球和乒 乓球等项目。正式的羽毛球、乒乓球比赛在室内进行,场地质地固定;而网球比赛有室内的,也有室 外的,场地分土场、草场、硬地等。 本文采用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土场、草场两种不同类型场地的高水平运动员 的多场国际比赛进行了录像统计分析,探讨它们竞技过程的运行模式,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土场、草场网球比赛竞技过程的研究)通过对土场、草场网球比赛竞技过程的研究,系统地描述了两种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组织 结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阶段特征和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土场、草场 场地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进攻能力和相持能力的不同要求;通过对比赛时间和平均击球拍数的描述,说 明两种不同场地网球比赛对运动员体能的不同要求;通过对两种场地网球比赛的一发成功率、一发赢 球率和二发赢球率的描述,分析了它们与比赛胜负之间的固有联系。 (2)土场、草场网球比赛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拍数分布特征表现在)土场、草场网球比赛男子单人项目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拍数分布特征表现在: 两种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分布形态呈正偏态分布;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有效分布为:土场为第一拍至第十八拍、草场为第一至第十三拍; 正偏态的峰值:土场为第二拍,草场为第二拍;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 70集中分布区间:土场场地为第二拍至第七拍,草场为第一拍至第第四拍;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平均击球次数:土场比赛显著性高于草场比赛。 (3)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进攻能力和相持)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进攻能力和相持/防守能力的要求防守能力的要求 草场网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进攻能力,防守能力居于次要地位;土场网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在 有一定的进攻能力的基础上,突出的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相持和防守能力。 (4)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 土场比赛要求运动员要有比在草场比赛更好的肌肉耐力; 草场比赛要求运动员有更快的反应速度和爆发力速度,而土场比赛要求运动员要有更好的耐力速度。 (5)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取胜与一发成功率、一发赢球率、二发赢球率的关系表现在:)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取胜与一发成功率、一发赢球率、二发赢球率的关系表现在: 土场比赛取胜主要在于一发赢球率和二发赢球率的综合能力高于对手, 而草场比赛取胜主要在于胜方 运动员的一发赢球率显著高于对手;土场比赛一发成功率的重要性要高于草场比赛。 3 1 前言前言 网球属于持拍隔网对抗项群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网球运动起源于法国,早在 12 13 世纪,法国的传教士为调剂刻板的教堂生活常常在教堂的回廊里,用手掌击打一 种类似小球的物体。后来,游戏由室内移到室外,中间用网子格开,球拍也代替了手掌, 网球初步形成1。持拍隔网对抗项群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还包括羽毛球和乒乓球。乒乓 球是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 群众基础广泛, 竞技水平高, 多年来一直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网球则起步晚,竞技水平低,距世界高水平有较大差距。回顾我国羽毛球、乒乓球等优 势项目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以先进的理论正确指导训练比赛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经 验。理论的创新和对比赛制胜规律的深刻认识对于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优势的保持与 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目前我国网球项目最为缺乏的就是先进理论的指导和对比 赛制胜规律的认识。 基于我国网球发展的历史时间短、科研专业人才短缺,因此我国网球训练竞赛规律 的理论研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竞技过程的运行特征、竞技过程中运动员战术打 法的结构特征、比赛制胜规律的研究,都期待着我们深入的科学认识。 网球比赛过程,是比赛双方运动员为战胜对手而进行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 动智能和心理能力的对抗过程。一场比赛的胜负需要多盘次的对抗,一盘比赛的胜负需 要多局次的对抗,而一局比赛的胜负又需要多分的对抗,每一分的胜负需要至少一次击 球或多次击球的对抗,每一分的比赛是决定胜负最基本的单位。我们把每一分的比赛过 程命名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研究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运行特征及得失分规律,对于我 们科学解析和把握一场比赛的竞技过程,指导我们科学地组织训练和比赛活动,有着重 要地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以发球开始,以参加比赛的双方运动员某一方击球失误而告结 束。 本文力求科学地描述草、土场场地网球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一般特征;分析在 草、土场场地网球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不同地组织结构和阶段特征;揭示草、土场场 地的比赛对双方运动员体能的不同要求; 分析草、 土场场地网球比赛运动员一发成功率、 一发赢球率及二发赢球率,进而揭示两种不同场地竞技过程运行的客观规律。 1 陶志翔等,网球,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年出版 4 2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1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研究成果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理论研究成果 田麦久等人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已基本形成了项群训练理论的完整体系。 项群理论 揭示同类运动项目的共同规律。项群理论诞生以来,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项目的 分类方法及项群体系的构建、各项群竞技能力特征、运动成绩决定因素、训练原理、训 练方法、训练过程组织实施、以及项群训练理论的应用等方面。对于某一项群和某一具 体运动项目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理论的系统研究还是比较少见。 网球属于持拍隔网对抗项群技能主导类运动项目。 对该项群共同规律的研究内容与 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项目的共同特点持拍隔网对抗项群项目的共同特点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各项目的共同特点 2 是比赛过程中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击球动 作快、反应迅速、攻防转换快、随机应变、体能充沛、心里稳定。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各 项目共同特点见表 1。 表 1 隔网对抗性项群各项目共同特点 2 李安格,我国女子排球运动项目规律总结及发展趋势的预测,第十一届亚科会 运动项目特点 每项技术都能得分(得权)或失分(失权) ,因此要求技术必须全面 攻防转换节奏快,变化多,要求判断迅速准确 受心理因素影响较明显,比赛容易大起大落 球轻,在击球动作上,主要要求爆发力,速度和变化 球速快,要求动作反应迅速 攻防分不开,既是防也是攻,除发球外,都是在防守的基础上进攻 比赛时间不定,有时很长,要有较强的有氧耐力 要能适应对方击打过来的各种不同性能的来球 无身体接触,对体格的要求不高 5 2.1.2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持拍隔网对抗项群优秀选手竞技能力决定因素特征分析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加训练和比赛所具有的综合能力。包括形态、机能、素质、技 术、战术、心理和智能等七个方面。1997 年,刘大庆等对竞技能力作了详尽的阐述。竞 技能力结构图 4 见附件表 1。 隔网项群竞技能力各因素作用4的等级见表 3。 表 3 隔网项群竞技能力各因素作用的等级判别 因素 形态 机能 素质 技术 战术 智能 心理 作用 等级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的比赛成绩除受到运动员自身竞技能力水平的影响外, 还受到比 赛的时间安排、比赛地点、对手水平、观众、以及比赛的评定行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1.3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得失分规律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得失分规律 得失分规律是指导训练和比赛的根本出发点。隔网对抗项群得失分规律共同特征 是: (1)每球既能得分,也能失分。 (2)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分既有主动得分,也有对手失误送分。 (3)在比赛进行过程中,不同阶段得得失分比例不同。 (4)比赛过程中不同技术手段得分能力不同。 (5)高水平比赛一两个关键球往往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隔网对抗项群比赛在最后的 比分成平局后,要净胜对方两分才能取胜。高水平比赛的对抗一局,一盘或一场球的胜 负,往往取决于最后两分的争夺。 3 刘大庆,运动员竞技能力非衡结构补偿理论,北京体育大学博士论文 4 田麦久, 运动训练理论 ,1995 年 6 2. 2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专项研究成果持拍隔网对抗项群专项研究成果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然存在一个特定的过程,事物发展内容的顺序就是其过 程。 任何事物发展的过程又都必然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发展的阶段。 描述事物发展的顺序, 揭示事物发展过程的组织结构和事物发展的阶段特征, 有助于对事物发展过程客观规律 的准确把握。 “竞技过程” 也就是比赛过程。 比赛过程有四个层次的意义: 一项赛事的比赛过程; 一场球的比赛过程;一局球的比赛过程;一分球的比赛过程。一项赛事的比赛过程描述 的是该项赛事某队或某运动员每场比赛顺序及进程; 一场球的比赛过程描述的是运动员 每局比赛的顺序及进程; 一局球的比赛过程描述的是该局每一分的得失顺序和分值累积 的过程; 每分的比赛过程描述的是对抗双方运动员在一分比赛中每一个战术行为的顺序 和战术行为对抗的进程。 每一分球的竞技过程是构成一局比赛过程和一场比赛过程最基本的过程单位。 描述 每一分球的竞技过程, 揭示比赛双方攻防对抗的战术组织结构和竞技过程发展的阶段特 征,就能把握运动员攻防对抗的形式、内容和制胜的客观规律。 2.2.1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组织结构及阶段划分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组织结构及阶段划分 2.2.1.1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组织结构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是指运动员在每一分的争夺中攻防对抗的过程, 它是构成比赛过 程最基本的单元。运动员每一分的攻防对抗,是由对抗双方运动员一定数量的击球次数 构成的。对抗双方运动员在一分的争夺中,击球的次数及各次击球的先后顺序,就构成 了该分争夺的竞技过程。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战术内容包括:发球、接发球和发球接发球 后多拍次各种战术形式的攻防。其组织结构的理论模型5见表 4。 5 吴焕群等, 乒乓球竞技科学诊断 ,中国乒协科研委员会,1996 年 7 表 4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组织结构 (甲,发球方击球) 拍次 内容 (乙,接发球方击球) 拍次 内容 1 发球 接发球 2 3 发球后的攻防 接发球后的攻防 4 5 相持初段攻防 相持初段攻防 6 7 相持中段攻防 相持中段攻防 8 911 相持末段攻防 相持末段攻防 10. 12 2.2.1.2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阶段划分 吴焕群在对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比赛实力和技术水平定量评估与诊断时,将乒乓球 运动的竞技过程分为三段,即发抢段、接抢段、相持段。这一划分方法同样适用于网球 和羽毛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进程中不同拍次的击球,具有特定的战术意义。第一拍击 球是甲方的发球;第二拍击球是乙方的接发球。对于发球方来说甲方的发球与其它各拍 次的击球相比,不受对方击球的影响,发球的方式及性能变化多,战术效能强,可直接 得分,也可为其下一拍的进攻创造条件;对于接发球一方来说,面对变化难测的发球, 接发球战术方式的选择处于被动地位。接发球既要在避免失误的条件下主动进攻,又要 在无法进攻的条件下积极防守,抑制对方发球后的抢攻,同时还要为接发球后的进攻创 造条件。 发球、接发球与其它各拍次的击球相比具有相对独立的战术地位。因此,我们将基 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发球与接发球对抗命名为发接对抗阶段。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第三拍击球是发球方发球后的击球, 第四拍是接发球方接发球 后的击球。这两拍击球与发球和接发球的战术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其战术效果对 双方以后的竞技过程是否形成战术相持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发球及接发球后的攻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 将发球及接发球后的攻防划分为发接后的攻防阶段。 发接后的攻防之后,对抗双方进入战术相持阶段。基于发球与接发球对相持阶段击 球战术行为的影响的程度,我们将第五、第六拍击球命名为相持初段;第七、第八拍命 名为相持中段;第九、第十拍及十拍之后甲乙双方各拍次的击球划分为相持末段。 8 2.3 网球竞技过程的研究现状网球竞技过程的研究现状 2.3.1 国内对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国内对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 陶志翔在其博士论文持拍隔网对抗项群基本单元男子单人项目竞技过程的研究 一文中,对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制胜规律进行了研究。竞技过程是由比赛双方运动 员相互间攻防对抗形成的有机的统一体。 对抗双方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战术行为的串连 运用,构成其有机的战术系统。由于比赛规则所限,在竞技过程中的战术系统可划分为 发球攻防战术系统和接发球攻防战术系统。 网球多场比赛中对抗双方运动员的发球战术系统的总得分与接发球战术系统的总 得分,在各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构成比率存在显著性差异。两个系统占总得分的比率 分别为 64.96和 35.04%,相差 29.92。说明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双方运动员的发 球战术系统得分能力优于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 胜方运动员的发球战术系统与负方运动员发球战术系统, 在各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中得分率构成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胜方运动员的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占比赛总得分的百 分比,高于负方运动员 6.20。说明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胜方运动员的发球战术系统的 得分能力,优于负方运动员的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突出表现为发球的直接得分能 力。 如果胜负双方的发球直接得分率相同, 则胜负双方的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没有 显著性差异。说明胜方的发球战术系统得分能力,高于负方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的 主要原因在于拥有更强的发球得分能力。 胜方运动员的接发球战术系统与负方运动员的接发球战术系统, 在各拍基本单元竞 技过程中得分率构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胜负双方运动员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占比赛 总得分的百分比,分别为 20.44和 14.60。说明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胜方运动员的接 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高于负方运动员的接发球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水平网球运动员在高等级国际比赛中,比赛制胜的机制在于 发球的直接得分能力和接发球攻防战术系统的得分能力水平高于对手。 2.3.2 国外对土、草场网球竞技过程的研究国外对土、草场网球竞技过程的研究 9 草场策略草场策略: 草场网球比赛需要强烈的短时注意力, 每件事情发生的如此之快以至于球员不得不 完全集中于处理球的速度。短暂的失去注意力也许引起二到三次轻松的失误,导致一个 发球局被破和失去一盘。 草场比赛基本的智能方法是支配对手,控制每一分的节奏。 在草场上比赛,对于更喜欢土场的运动员来说,最困难的挑战之一是理解并接受他 们将犯比平时更多的错误,而且建立韵律也是很难的。学习接受这些条件并处理它们是 在草场上比赛的一部分。记住,在草场上比赛双方运动员都能得到更多的容易分数。 总的来说,在草场上比赛,由于较少的发球局被破,双方运动员每盘的分数都相当 的接近。在草场比赛前要充分热身,选手必须准备做快速、经常相当不平稳的运动。 在草场上,选手用多种得分方式来赢得比赛。切削发球是非常有效的;很好的发球 是一个显而易见的资产;强势的发球在草场比赛第一发球中经常有超过 80的赢球率, 好的落点加上十足的力量会带来丰厚的回报。 第二个关键就是接发球。在草场男子比赛中,每一分球的来回拍数包括大力发球在 内通常少于两拍,发球和接发失误占据了大量分数。合理的、坚固的、有效的接第一发 球并抓住对手第二发球的机会是建立破发所需要的。 接发球,当必须的时候,快速引拍并做结实的抽击是非常宝贵的。 当站在离底线很近的位置,做一个中性或进攻性的抽球能让你支配这一分球的节 奏;利用对手的球速把球击回,通常攻击性的,这也是有帮助的。 在接发球和打落地球时,限制过多的上旋,使击球更有穿透力。在草场上,攻击性 反手削球对于对手可能是致命的,而慢的防守性的切削没有什么效果,平击球、有时带 有一点上旋能给对手更多的压力,而不是在土场上非常有效的强烈上旋球。 在草场上,有效的截击是一个组成部分。回想一下过去 20 年中温布尔登冠军名单, 这些人中,绝大多数是发球上网型选手,包括麦肯罗、贝克、艾登博格和桑普拉斯。 土场策略土场策略: 现今职业男子网球选手非常健康和强壮,几乎所有人都大力击球、移动迅速、策略 非常有攻击性。 显而易见地,还有一些球员与其他球员相比,在离底线更远一些地方击球,击出更 强的上旋,球的轨迹更高、落点更深。 好的土场球员有如下的球场位置和移动特征: 10 靠近底线击球 移动起来,尽可能用他们最强大的武器击球 向前移动,较早的处理球 很经济的向侧面移动 在回击一个压迫性的球之后很好的回位 当你在土场上和拉夫特或桑普拉斯等上网型选手比赛时,一发成功率变得更加重 要。这些球员寻找二发来攻击网前。 身体条件在职业网球比赛中是最重要的,它有助于决定比赛的风格、选手的策略。 在土场上,比赛时间长,得分困难,选手需要多次击球,跑更长的距离来获取胜利,因 而,建立一个好的耐力基础对所有土场参赛者是最重要的。 2.3.3 目前对土、草场场地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目前对土、草场场地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对土场、草场场地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对个 别场次赛后的技术统计上(见表 9、表 10) ,而没有对多场次不同场地网球比赛的统计 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能深入的找到不同场地网球比赛运行的客观规律。 表 9 2003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决赛技术统计 ace 球 一发成 功率 一发赢 球率 二发赢 球率 非受迫 性失误 破发成 功率 一发最 快时速 一 发 平 均时速 费德勒 21 57 89 68 9 2/5 124 116km/h 菲利普 西斯 14 69 77 44 17 0 138 123km/h 表 10 2004 法国网球公开赛决赛技术统计 一发成功率 一发赢球率 二发赢球率破发率 双误 最快时速 高迪奥 66 58 46 11/15 2 187 km/h 科里亚 65 52 47 11/23 5 187km/h 11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 本文以网球运动项目世界级高水平男子运动员为研究对象(atp 排名均曾为前 20 名) 。对他们近期参加的世界高水平比赛的实战对抗过程进行录像统计分析,以提出本 文的论点。试验对象情况见表 11。 表 11 试验对象情况表 姓名 国家 打法类型 主要成绩 库尔腾 巴西 底线型 三次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纳尔班迪安 阿根廷 底线型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亚军 科里亚 阿根廷 底线型 法国网球公开赛亚军 科斯塔 西班牙 底线型 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费雷罗 西班牙 底线型 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萨芬 俄罗斯 综合型 美国和澳大利亚公开赛冠军 阿加西 美国 底线型 四大满贯得主 安西奇 克罗地亚 上网型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半决赛 亨曼 英国 上网型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1/4 决赛 费德勒 瑞士 综合型 三大满贯得主 休伊特 澳大利亚 底线型 美国和温布尔登公开赛冠军 罗迪克 美国 综合型 美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沙尔肯 荷兰 综合型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1/4 决赛 格罗斯让 法国 底线型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半决赛 菲利普西斯 澳大利亚 上网型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亚军 高迪奥 阿根廷 底线型 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莫亚 西班牙 底线型 法国网球公开赛冠军 12 3.2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3.2.1 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对网球比赛竞技过程研究的现状、主要 研究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动向。在此基础上通过反复的思考与推论,初步形成了 本文对网球竞技过程的分析方法。 3.2.2 专家访谈法专家访谈法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作者走访了网球著名教练员、运动员和国内 相关方面著名的专家、学者,就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任务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 讨。本文访谈的主要对象见表 12。 表 12 专家访谈对象表 姓名 职称 单位 陶志翔 副教授 北京体育大学 祁兵 国家级教练 北京体育大学 王越 国家级教练 王越网球俱乐部 蒋宏伟 国家级教练 国家网球队 赵玥 学生(健将级别) 北京体育大学 3.2.3 录像统计法录像统计法 3.2.3.1 统计内容 以网球项目世界级高水平男子运动员的重大国际比赛实战录像为统计对象。 比赛录 像的分布情况见表 13、表 14。 表 13 土场比赛情况表 比赛名称 对手 比局 2002 法国网球公开赛 费雷罗 vs 阿加西 3 :1 2002 法国网球公开赛 费雷罗 vs 萨芬 3 :1 13 2002 法国网球公开赛 科斯塔 vs 费雷罗 3 :1 2003 法国网球公开赛 费雷罗 vs 冈萨雷斯 3 :2 2003 法国网球公开赛 费雷罗 vs 科斯塔 3 :0 2003 法国网球公开赛 科斯塔 vs 克莱门特 3 :1 2004 法国网球公开赛 纳尔班迪安 vs 库尔腾 3 :1 2004 法国网球公开赛 高迪奥 vs 休伊特 3 :0 2004 法国网球公开赛 科里亚 vs 莫亚 3 :0 2004 法国网球公开赛 高迪奥 vs 科里亚 3 :2 表 14 草场比赛情况表 比赛名称 对手 比局 2002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休伊特 vs 亨曼 3 :0 2002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休伊特 vs 纳尔班迪安 3 :0 2003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费德勒 vs 罗迪克 3 :0 2003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费德勒 vs 菲利普西斯 3 :0 2004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安西奇 vs 亨曼 3 :0 2004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费德勒 vs 休伊特 3 :1 2004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罗迪克 vs 沙尔肯 3 :0 2004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罗迪克 vs 安西奇 3 :1 2004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费德勒 vs 格罗斯让 3 :0 2004 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 费德勒 vs 罗迪克 3 :1 3.2.3.2 统计表的设计 为了满足本论文研究的需要,统计表设计分为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基本单 元竞技过程得失分的统计; 第二部分,对每一场比赛的时间进行统计,对每场比赛的 盘数进行统计,对每场比赛的局数进行统计;第三部分,对每场比赛双方运动员的一发 成功率、一发赢球率及二发赢球率进行统计。统计表见附件表 2。 3.2.3.3 数理统计法 土场、草场场地一共统计了 20 场次的录像比赛,获得原始数据近 2 万个,对获得 14 的统计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分析和 spss 数学方法进行分析。 15 4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 4.1 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及多拍结构的频次分布 趋势 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及多拍结构的频次分布 趋势 4.1.1 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 在网球比赛过程中,由于对抗双方运动员的每一次击球既能得分也能失分,对抗双 方任何一人一旦出现击球失误,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即告结束。每一分的竞技过程可能因 发球失误或发出 ace 球而只有一次击球;也可能反复争夺而有多次击球。因此,网球 比赛过程中,每一分的竞技过程存在着多拍结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理论模型 见表 15。 表 15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理论模型 结构类型 甲乙方拍数 击球拍数 甲 乙 一拍结构 1 0 1 二拍结构 1 1 1.2 三拍结构 2 1 1.2.3 四拍结构 2 2 1.2.3.4 五拍结构 3 2 1.2.3.4.5 六拍结构 3 3 1.2.3.4.5.6 七拍结构 4 3 1.2.3.4.5.6.7 八拍结构 4 4 1.2.3.4.5.6.7.8 1.2.3.4.5.6.7.8 我们将一次击球结束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称为一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将两次击球 结束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称为二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将三次击球结束的基本单元竞技 过程称为三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依次类推。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的构成是指在一局、一场或多场比赛中,不同拍数的基 本单元竞技过程组成的方式。如,费德勒对格罗斯让德一局比赛,全局共进行了 10 分 16 次的争夺。其中,发球得分(或失误)为 1 次,一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发生频率为 1; 接发球得分(或失误)为 3 次,二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发生频率为 3;发球后攻防(第 3 拍击球)得分(或失误)为 1 次,三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发生频率为 1;接发球后 攻防(第 4 拍击球)得分(或失误)为 2 次,四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发生频率为 2 次; 依次类推,第 5 拍双方没有失误,因此五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发生频率为 0;第六、 七、八拍得分(或失误)各 1 次,六、七、八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发生频率各为 1 次。 那么该局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分布特征见表 16。 表 16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分布特征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内容 结构分布 分布率(100) 一拍 1 1 10 二拍 12 3 30 三拍 123 1 10 四拍 1234 2 20 五拍 12345 0 0 六拍 123456 1 10 七拍 1234567 1 10 八拍 12345678 1 10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的多拍结构构成状况,为我们提供了双方运动员在一局、一场或 多场比赛中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数的分布比率。 4.1.2 土场、草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频次分布趋势土场、草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频次分布趋势 本文统计了草场、土场世界级运动员的高水平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的 频次分布。数据处理结果见表 17、表 18、图 1、图 2。 17 表 17 土场、草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构成频次分布表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土场 36 256 188 130 120 102 106 98 52 42 36 草场 104 226 154 124 80 54 30 38 18 18 4 续上表 项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土场 42 14 14 14 8 12 8 4 2 2 2 草场 2 10 2 2 2 4 2 表 18 土场、草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各拍结构构成百分比表() 项 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土 场 2.79 19.81 14.55 10.06 9.29 7.89 8.20 7.59 4.02 3.25 2.79 草 场 11.92 25.92 17.66 14.22 9.17 6.19 3.44 4.35 2.06 2.06 0.45 续上表 项 目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土 场 3.25 1.08 1.08 1.08 0.61 0.92 0.61 0.31 0.16 0.16 0.16 草 场 0.23 1.15 0.23 0.23 0.23 0.23 0.23 18 从图 1、图 2 可以看出,二种不同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构成具有性质相 同的分布趋势。 但不同场地比赛中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各拍结构构成频次分布的范围却 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草地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各拍结构的频数在多场比赛的有效分 0 5 10 15 20 25 30 分布率 ()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竞赛过程(拍数) 图1 草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构成的频次分布图 草场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分布率 (%) 123456789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竞赛过程(拍数) 图2 土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构成的频次分布图 土场 19 布区域在第一拍至第十八拍,峰值为二 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土地场地基本单元竞技 过程中各拍结构的频数在多场比赛的有效分布区域在第一拍至第二十二拍, 峰值为二拍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各拍结构的频数的有效分布区是指: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各拍 结构的频数分布相对集中的区间。在本文统计的草场、土场各十场男子单打比赛中,草 场一分球对抗双方运动员的最高击球二十二次才决出胜负; 土场一分球对抗双方运动员 的最高击球次数为二十八次。但这种现象在多场次的比赛中较为少见。为了研究方便起 见,我们将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各拍结构频数分布相对集中的区域称为集中分布区,将 集中分布区之外的区域称为分散分布区。 对土、 草场网球比赛有效分布区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平均数 () 等指标数据处理, 结果见表 19。 表 19 土、草场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有效分布区指标表 项目 土场 草场 s 5.884.35 3.962.95 n 22 18 t 值 草场/土场 3.79 p(0.05) 2.026 t 检验 p0.05 从表 19 可见,土、草场网球比赛在多场多局比赛中,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数的均 数分别为 5.884.35 和 3.962.95。说明土场网球比赛在多场多局比赛中,基本单元竞 技过程主要集中在六拍竞技过程;草场网球比赛在多场多局比赛中,基本单元竞技过程 主要集中在四拍竞技过程。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次频数集中分布趋 势值(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平均数)具有显著性差异。 4.2 土、草场场地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数结构分布的特征土、草场场地网球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数结构分布的特征 20 过程阶数 2321181915131108742 土分布率 100 80 60 40 20 0 运用帕累托数据统计处理方法, 以草场和土场两种不同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各拍 数结构出现频率达到 70为限, 截取出多场比赛中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各拍数结构主要分 布的拍数,见图 3、图 4。 图 3 土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数结构分布的帕累托图 图 4 草场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数结构分布的帕累托图 过程阶数 2321191715121398542 草分布率 100 80 60 40 20 0 21 从上两图可见, 高水平草地网球比赛中 70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各拍数结构分布于 第一至第四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之间。其排列顺序依次为:二拍、三拍、四拍、一拍。 说明高水平草地网球比赛得失分主要发生在发球、 接发球、 发球后攻防、 接发球后攻防、 等四个战术环节上; 而高水平土场网球比赛中 70的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各拍数结构分布 于第二至第七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之间。其排列顺序依次为:二拍、三拍、四拍、五拍、 七拍、六拍 。说明土场场地网球比赛得失分主要发生在接发球、发球后攻防、接发球 后攻防、发球方相持初段攻防、接发球后攻防、发球方相持中段攻防、等六个战术环节 上。 4.3 不同场地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进攻能力和相持不同场地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进攻能力和相持/防守能力的要求防守能力的要求 草场和土场两种场地, 由于其场地质地有明显不同而导致击球后球的弹跳及球速有 明显的不同。在草场场地比赛中,由于球落地后反弹角度小,球弹跳低,向前的速度加 快;在土场场地比赛中,球落地后反弹角度大,球弹跳高,向前的速度减慢。相比较而 言, 在土场场地上进行比赛, 由于球速慢, 运动员有更多的反应时间来进行跑动和引拍, 失误比在草场上要少,大多数比分的得失都要经过多拍的争夺。 持拍隔网对抗项群竞技过程阶段划分的理论, 为分析在两种不同场地进行比赛对运 动员要求的进攻能力和相持/防守能力提供了科学方法。 通过对基本单元竞技过程进行发接阶段、发接后攻防阶段、相持阶段(包括相持初 段、相持中段、相持末段)等过程阶段的划分,可定量描述在多场多局比赛中不同场地 得失分在不同阶段分布的趋势。 这种分布趋势客观地反应了不同场地比赛竞技过程的内 在规律。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在不同场地不同对抗阶段分布情况见表 20。 22 表 20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在不同场地不同对抗阶段分布图 场地 发接发对抗阶段 发接发后攻防对抗阶段 相持对抗阶段 草场 37.84 31.88 30.28 土场 22.60 24.61 52.79 草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发接发对抗阶段 (一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和二拍基本单元竞 技过程)占整个竞技过程的 37.84;发接发后攻防对抗阶段(三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和 四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占整个竞技过程的 31.88;相持攻防阶段(四拍基本单元竞技 过程以后)占整个竞技过程的 30.28。 土场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发接发对抗阶段 (一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和二拍基本单元竞 技过程)占整个竞技过程的 22.60;发接发后攻防对抗阶段(三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和 四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占整个竞技过程的 24.61;相持攻防阶段(四拍基本单元竞技 过程以后)占整个竞技过程的 52.79。 在草场网球比赛竞技过程中,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数结构 70分布于第一拍至第四 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说明在高水平草地网球比赛中得失分主要发生在发球、接发球、 发球后攻防、接发球后攻防四个战术环节上,竞技过程的前四拍是草场网球比赛攻防的 焦点。因为在草场上比赛球速快,发球方通过大力发球一方面可以直接得分(包括直接 发出 ace 球或通过强有力的发球而迫使接发球方接球失误而得分) , 一方面也可以利用 大力发球破坏接发球方的接发球,造成接发球质量不高,而为自己发球后的进攻做好充 足的准备。由于在草场上比赛球速快,防守难度大,而每一分的争夺基本上又在四拍内 已分出胜负,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进攻能力,而体现运动员相持能力和防守能力 的相持对抗阶段在整个竞技过程中处于相对次要地位。因此在草地网球比赛中,决定比 赛胜负的关键是双方运动员谁有更强大的进攻能力。 在土场网球比赛竞技过程中, 基本单元竞技过程拍数结构 70分布于第二拍至第七 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说明在高水平土地网球比赛中得失分主要发生在接发球,发球后 攻防,接发球后攻防,发球方相持初段,接发球相持初段,发球相持中段等六个战术环 节上。因为在土场上比赛球速比在草场上球速要慢的多,发球方发球的威力在土场上就 23 要比在草场上小的多, 这从草场竞技过程的一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分布率和土场竞技过 程的一拍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分布率上可以看出。在土场场地网球比赛竞技过程中,发球 方和接发球方近 53的得失分分布在发球方和接发球方相持阶段上, 这说明在土场场地 网球比赛以相持阶段的攻防对抗为其主要比赛对抗形式。因此,和在草场上进行网球比 赛相比, 在土场上进行网球比赛要求运动员在有一定的进攻能力的基础上必须要有良好 的相持和防守能力,相持和防守能力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4.4 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 运动员体能指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构成体能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作用,又有着密切 的联系,彼此制约、相互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的水平都会影响着体能整体的水平。三 个构成因素之中,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多以发展各种运动 素质为身体训练的基本内容。 4.4.1 身体素质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是指人们在生活中或在从事竞技体育活动时, 机体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身体 能力。身体素质也可界定为一个人的综合身体条件。身体素质6包含内容见表 21。 表 21 身体素质表 名称名称 定义定义 类型类型 耐力耐力 连续进行长时间的低强度的身体运动和延 续疲劳的产生的能力。 承受长时间内大量的 短暂的大强度的爆发性运动的能力。 肌肉耐力: 肌肉在一定时间内连续产生力量 或产生力量以支撑它的能力。 器官的耐力 有氧耐力 无氧乳酸耐力 无氧无乳酸耐 力 肌肉的耐力 力量力量 肌肉或肌肉群所能产生的对抗阻力的最大 力量。 最大的速度爆发力 耐 力 上肢和下肢力量 6 国际网球联合会, 高级教练员手册 ,2000 年 3 月 24 速度速度 协调各个关节或身体成为一个整体进行运 动所用的时间 短距离加速和快速移动的能力。 反应速度(反应时) :运动员对来球作出反 应所用的时间量。 爆发力速度:短距离内,如 10 米以内的速 度。 耐力速度:1015 秒钟内保持速度的能力 (即连续进行几组大强度运动, 且每组运动 之间不能完全恢复) 。 反应速度 耐力速度 爆发力速度 力量速度 柔韧性柔韧性 一个关节或几组关节运动的幅度。 上体和下肢柔韧性 协调性协调性 协调肌肉运动, 使肌肉适时地以适当地速度 和强度进行合理运动地能力。 总的协调性 手眼的协调性 平衡能力平衡能力 使身体保持动态 (剧烈运动过程中) 或静态 (处于静止状态)平衡的能力 动态平衡 静态平衡 爆发力爆发力 肌肉或肌肉群在最短的时间内所产生的力 量的最大量。 力量 x 速度 反应爆发力 速度爆发力 敏捷敏捷 短时间内达到发挥的最佳效果的能力。 只有一种类型 4.4.2 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身体素质的重要作用 身体素质与网球运动员的心理、 技能 、和技战术能力相比较,它们在网球运动员 发育的不同阶段中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在 13 岁以前,一名运动员的技术能力是对其成绩影响最大的因素。1213 岁以下的 运动员在比赛中获胜,通常是因为他们在技术上比对方更为熟练。 12 岁以后甚至到 16 岁以前的整个发育期中,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增加并成为影响全 面发挥的仅次于心理因素的最重要因素。 身体条件在职业网球比赛中是非常重要的, 它有助于决定比赛的风格、 选手的策略。 可以说,没有好的身体条件想在职业赛场上立足是不可能的。 25 4.4.3 土场、草场场地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土场、草场场地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同要求 对土场、草场场地高水平网球比赛所用时间进行统计,数据处理结果见表 22、表 23 和表 24、表 25。 表 22 土场网球比赛用时表 比赛 全场比赛所用时 间 (分钟) 比赛盘数比 赛 局 数 每 盘 平 均 用 时(分钟) 每局平均用时 (分钟) 一 162 4 40 40.5 4.05 二 189 4 39 47.25 4.73 三 150 4 32 37.5 4.54 四 187 3 32 62.3 5.84 五 210 5 47 42 4.47 六 209 5 45 41.8 4.64 七 164 3 32 54.7 5.3 八 124 3 30 41.33 4.13 九 187 4 40 46.75 4.54 十 167 4 37 41.75 4.51 表 23 土场网球比赛平均用时表 每场平均用时(分钟) 每盘平均用时(分钟) 每局平均用时(分钟) 174.9 44.85 4.68 26 表 24 草场网球比赛用时表 比赛 全场比赛时间 (分钟) 比赛盘数比赛局数每盘平均用时 (分钟) 每局平均用时 (分钟) 一 139 3 31 46.3 4.48 二 117 3 24 39 4.88 三 180 4 41 45 4.39 四 98 3 29 32.67 3.40 五 103 3 31 34.3 3.32 六 116 3 34 38.7 3.14 七 134 3 31 44.67 4.32 八 131 4 39 32.75 3.36 九 119 3 30 39.67 3.97 十 150 4 45 37.5 3.33 表 25 草场网球比赛平均用时表 每场平均用时(分钟) 平均每盘用时(分钟) 平均每局用时(分钟) 128.7 39 3.74 土场、 草场场地网球比赛基本单元竞技过程多拍结构构成频次分布表见表 18, 对数 据进行处理,得出在二种不同场地基本单元竞技过程中,对抗双方运动员各拍战术行为 每得一分平均击球次数见表 26。 表 26 土场、草场场地网球比赛平均击球拍数表 项目 土场 草场 5.88 3.96 n 22 18 27 4.4.3.1 土场、草场网球比赛对运动员耐力的不同要求 从表 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版企业员工培训与职业素养提升合同
- 2025短视频项目跨境合作与全球推广合同范本
- 2025年度社保补偿协议范本编写指南及案例分析
- 2025版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春光里人才公寓租赁管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出国物流行业劳务用工合同协议书
- 2025年度大型会展中心电脑维护与现场展示系统服务合同
- 2025版进口葡萄酒国际贸易代理购销合同范本
- 2025版片石环保建材采购合同协议
- 2025年度国际邮轮包船货物运输合同
- GB/T 44994-2024声学助听器验配管理
- 《压力容器安全培训》课件
- 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及会诊制度
- 电池及电池系统维修保养师国家职业标准(2024年)
- 学校各岗位廉政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 人教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示范课教学课件
- 临床成人失禁相关性皮炎的预防与护理团体标准解读
- 11声音的三要素(练习)(原卷版)
- 矿产购销合同模板
- 湖北荆州2023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及答案
- 重庆市字水中学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