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用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doc_第1页
电力系统用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doc_第2页
电力系统用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doc_第3页
电力系统用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doc_第4页
电力系统用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220.01K45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5777.42000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The general specification and safety requirementsfor D.C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f the power system2000-11-29发布2001-01-01实施国家机械工业局发布目次前言1范围2引用标准3定义4产品分类5通用要求6技术要求7安全要求8结构及工艺要求9试验方法10检验规则11标志、包装、运输、贮存12其它附录A(标准的附录)蓄电池事故放电能力要求及试验方法附录B(提示的附录)电磁兼容试验附录C(提示的附录)直流电源设备充放电运行过程特性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标准制定修订部分,计划编号为98462205,对原ZBK45017-1990电力系统用直流屏通用技术条件和JB/T 5777.41992电力系统用镉镍蓄电池直流系统电源屏(台、柜)进行修订的。修订后的标准名称为电力系统用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本标准在对原ZBK 45017-1990和J13/T 5777.4-1992修订时,保留了适用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要求的内容,修改了不适用的条款,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所形成的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特性,补充规定了新的内容。主要有:充电装置:删掉技术指标达不到电力系统要求的磁饱和式充电机的技术要求;对于相控式充电装置的技术要求部分,增加了由微机控制的相控式充电装置的技术要求;增加了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装置的技术要求。蓄电池:增加了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及有关性能要求。整屏功能部分:增加了“三遥”功能的要求,以适应无人值班变电站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要求。安全性能: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000-4系列电磁兼容等标准对直流电源设备提出了电磁兼容的要求,增加了抗扰度和电磁发射的要求。1MHz和100kHz振荡波抗扰度试验;一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一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一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一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一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一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电磁发射限值(含传导和辐射两部分)试验;谐波电流、电压闪烁和波动限值试验。附录A为标准的附录。附录B为提示的附录。附录C为提示的附录。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JB/T 5777.4-1992。本标准由全国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许昌继电器研究所负责起草。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许昌继电器研究所、许继集团电源公司、河南电力勘测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汕头自动化电器设备总厂、北京长河机电公司、南空通讯电气设备总厂、汕头天健电子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韩天行、白忠敏、李全喜、于崇干、刘百震、娄生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JB/T 5777.42000代替JB/T 5777.4-1992The general specification and safety requirementsfor D.C power supply equipment of the power system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系统直流电源设备的分类、通用技术条件、安全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电力系统中直流电源设备(以下简称产品)。该产品用于电力系统发电厂、变电站等电气设备、安全自动监控装置和通信电路中的直流电源系统,作为控制、信号、通信、保护及直流事故照明、动力装置等的直流电源设备。本标准也适用其它行业,如冶金、化工、铁路等系统中厂内变电站等所使用的直流电源设备。本标准仅适用于新的产品。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2900.1-1992电工术语基本术语GB/T 2900.11-1988蓄电池名词术语(eqv IEC60050(486):1986)GB/T 2900.17-1994电工术语电气继电器(eqv IEC60050(446):1977)GB/T 2900.32-1992电工术语电力半导体器件GB/T 2900.33-1993电工术语电力电子技术(neq IEC60050(551):1982)GB/T 6113.1-1995无线电干扰和抗扰度测量设备规范GB/T 7261-1987继电器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GB/T 7266-1987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电气控制台基本尺寸GB/T 7267-1987电力系统二次回路电气控制保护屏及柜基本尺寸系列GB/T 11287-2000继电器、继电保护装置的振动(正弦)试验(eqv IEC60255-2-1:1988)GB/T 14537-1993量度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的冲击与碰撞试验(eqv IEC60255-2-2:1988)GB/T 17625.1-1998低压电器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idt IEC61000-3-2:1995)GB/T 17626.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2:1995)GB/T 17626.3-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3:1995)GB/T 17626.4-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4:1995)GB/T 17626.5-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5:1995)GB/T 17626.6-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6:1996)GB/T 17626.8-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8:1993)GB/T 17626.10-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10:1993)GB/T 17626.11-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11:1994)GB/T 17626.12-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振荡波抗扰度试验(idt IEC61000-4-12:1995)JB/T 5777.3-1991电力系统二次电路用控制及继电保护屏(柜、台)基本实验方法GB/T 17625.2-1999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限值(idt IEC6100-53:1994)3定义本标准所用术语的定义均符合GB/T 2900.1、GB/T 2900.11、GB/T 2900.17、GB/T 2900.32和GB/T 2900.33的规定。此外,本标准还采用下列定义。3.1初充电(恒流)boost charge(constant-current)在充电装置脱离负载情况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其充电电流在充电电压范围内应保持稳定,并符合蓄电池的技术要求。3.2浮充电floating charge在充电装置的直流输出端同时接蓄电池和负载,在负载电流范围内输出电压保持稳定。在正常运行时,充电装置承担经常负荷,同时向蓄电池组补充充电,以补充蓄电池的自放电,使蓄电池以满容量的状态处于备用。3.3均衡充电equalizing charge为补偿蓄电池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电压不均匀现象,使其恢复到规定的范围内而进行的充电,称为均衡充电。蓄电池事故放电后进行的补充充电,也称为均衡充电。3.4波纹系数ripple factor脉动直流电量的峰值与谷值之差(或称峰-峰值),与直流电量平均值之比。3.5电磁兼容(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产生不允许的电磁骚扰的能力。3.6电磁骚扰electromagnetic disturbance任何有可能劣化器件、设备或系统性能的电磁现象。3.7电磁抗扰度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由于电磁骚扰引起的器件、传输通道或系统的劣化。注:骚扰和抗扰度分别是指原因和结果。3.8抗扰性(对骚扰而言)immunity(to a disturbance)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器件、设备或系统运行功能不被劣化的能力。3.9严酷等级severi ty level在抗扰性试验中规定的影响电磁量的值。3.10共模电压common mode voltage在每一导体和所规定的参照点之间(往往是大地或机架)出现的相量电压的平均值。3.11差模电压differential mode voltage在规定的一组有效导体中任意两导体之间的电压。3.12无线电抗扰度radio interference在射频频段内的电磁抗扰度。3.13传导抗扰度conducted interference沿着导线传播的电磁抗扰度。3.14辐射抗扰度radiated interference通过空间以电磁波形式传播的电磁抗扰度。4产品分类4.1产品型号及含义直流电源设备的型号应按以下规定的方式进行编制,对于直流电源设备中的充电装置及馈电屏在单独生产时,型号的编制方式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注1电压等级:设备输出的额定电压,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般为220、110、60、48、24(V)。2蓄电池容量(Ah):安时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3充电装置种类用下列字母表示:G高频开关充电装置(由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构成);W微机型相控式充电装置;J集成电路型相控式充电装置。4设备结构形式用下列字母表示:P屏;G柜。4.2产品规格及参数产品规格及参数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4.3产品外形尺寸产品外形尺寸由企业产品标准规定,可优先采用以下外形尺寸:2200mm800mm600mm(不包含眉头高度60mm)。4.4产品重量产品重量由企业产品际准规定。5通用要求5.1一般要求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并应按照规定程序审批和签署完整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2标准试验条件标准的试验条件见表1。表1标准的试验条件影响量和影响因素标准试验条件环境温度1535火气压力kPa86106相对湿度4575工作位置垂直安装,任一方向不超过25.3影啊量和影响因素标称范围的标准极限值影响量和因素际称范围的标准极限值见表2。表2影响量及影响因素的标称范围极限值影响量和影响因素标称范围环境温度-5+40、045、-10+50(+55)24h日平均温度不超过35大气压力kPa80110相对湿度最湿月的月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为90,同时该月的月平均最低温度为25,且表面无凝露,最高温度为40时,平均最大相对湿度不超过50。工作位置偏离基准位置任一方向5。5.4对使用场所的其它要求a)使用场所不出现超过GB/T 11287和GB/T14537规定的严酷等级为I级的振动和冲击值;b)使用场所不得有爆炸危险的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不允许充满水蒸汽及较严重的霉菌存在;c)使用场所应具有防御雨、雪、沙的设施;d)使用场所任一方向不超过0.5mT外磁场感应强度。5.5环境温度极端范围极限值环境温度极端范围极限值为-25和+65。在运输、贮存的条件下,产品不加激励量,应能耐受此范围内的温度极限值,不应出现不可恢复的损坏。5.6基本技术参数5.6.1输入额定电压及频率三相电压:380V10、50Hz2;单相电压:220V10、50Hz2。5.6.2输出直流额定电压:220、110、(60)、48、(24)V。5.6.3充电装置输出直流额定电流:应优先采用下列数值2、5、10、20、30、50、(80)、100、160、200,250,315,400,630A。5.6.4蓄电池额定容量:可优先采用下列数值10、20、40、80、100、150、200、250、300、350、400、600、800、1000、2000、3000Ah。6技术要求6.1充电装置6.1.1分类a)磁饱和型充电装置(本标准不规定其技术要求):b)相控式晶闸管型充电装置(集成电路型、微机型):c)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式充电装置。6.1.2技术条件6.1.2.1功能要求a)充电装置应具有初充电、浮充电、均衡充电等功能:b)微机型的充电装置还应具有运行方式自动切换的功能;c)应具有过流、过压等保护功能;d)根据需要可具有“三遥”功能或通信接口。6.1.2.2充电特性充电装置的充电特性应满足蓄电池的种类和制造厂的规定。充电特性如图1、图2所示。6.1.2.3稳压精度、稳流精度、纹波系数的技术参数各类充电装置(含浮充电、均充状态下)的稳压精度、稳流精度、纹波系数的技术指标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表3稳压精度、稳流精度、纹波系数技术要求工作原理稳压精度稳流精度纹波系数集成电路相控型225微机相控型114开关电源型0.50.51a)稳压精度在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10时,负载电流在0100额定值下,各类型充电装置在不同运行方式下所规定的电压调节范围内其输出电压的稳压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稳压精度应按(1)式计算:(1)U稳压精度:UZ充电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整定值:UM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10范围内,负载电流在0100额定电流范围内变化,充电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极限值。b)稳流精度在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10时,输出电流整定为10100额定值,充电电压在规定的电压变化范围内,充电装置的稳流精度应符合表3的规定,稳流精度按式(2)计算:(2)I稳流精度;IZ输出电流的整定值;IM输入电压为额定值10范围内,充电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变化时充电装置输出电流的极限值。c)纹波系数在稳压状态下,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及额定电压10,负载电流在0100额定值范围内变化时,当充电装置的负载为纯电阻负载时,其输出电压的脉冲量峰一峰值与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之比的不应超过表3的规定,纹波系数按(3)式计算:(3)6.1.2.4限压特性和限流特性a)限压特性:1)限压整定范围:可在额定电压的105145范围内选择:2)充电装置在稳流状态下运行时,当输出直流电压超过限压整定值时,装置应能自动限制其输出电压;3)限压特性稳压精度:其稳压精度应符合6.1.2.3要求的1.5倍。b)限流特性:1)限流的整定范围为额定输出电流的50110;2)充电装置在稳压状态下运行(包括浮充电和均衡充电状态),当负载电流超过限流整定值时,装置应能自动限制输出电流;3)限流特性的稳流精度:其稳流精度应符合6.1.2.3要求的1.5倍。6.1.2.5稳定电压调节范围a)浮充电状态下电压调节范围:额定电压的95115:b)均衡充电状态下电压调节范围:额定电压的105130或105120(适用于阀控蓄电池)。6.1.2.6效率充电装置的效率应符合表4的要求表4充电装置的效率充电装置输出功率PkW15.45.418183636100100效率单相输入60三相输入7075808590高频开关电源功率PkW1.51.5效率80886.1.3高频开关电源的特殊要求6.1.3.1高频开关电源充电装置的配置要求a.在一组蓄电池配置一组开关电源时,一般可按表5的规定进行配置。表5高频开关电源的模块配置N55配置N+1N+2注:N根据负荷和蓄电池充电要求确定一组高频开关电源的工作模块数量。b.当技术经济合理时,一组蓄电池组可配置两组开关电源充电装置,或两组蓄电池组可配置三组开关电源充电装置。6.1.3.2作为通信电源时的杂音电压要求a)电话衡重杂音电压(300Hz3400Hz):额定电压60V;杂音电压60V;杂音电压60V;在020kHz频率范围内,宽频杂音电压100mV。c)离散频率杂音电压:频率范围在3.4kHz150kHz时,5mV;频率范围在150kHz200kHz时,3mV;频率范围在200kHz500kHz时,2mV;频率范围在0.5MHz30MHz时,1mV。d)峰峰值杂音电压:频率范围在0300Hz时,200mV。6.1.3.3均流要求多台同型号高频开关电源模块并机工作时,各模块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其均流的不平衡度不允许超过表6的规定。不平衡度按(4)式计算:(4)表6均流不平衡要求高频开关电源模块输出电流5In1050In均流度5106.1.3.4功率因数当单模块输出的最大功率1500W时,功率因数应0.95;当单模块输出的最大功率0.85。6.2蓄电池6.2.1分类a)镉镍蓄电池;b)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c)防酸式隔爆铅酸蓄电池。6.2.2技术指标6.2.2.1蓄电池容量a)蓄电池的配置:在不同的直流额定电压时,蓄电池配置应参照表7所示的数量。表7蓄电池配置48110220浮充及均充电压/个V浮充均充镉镍蓄电池1.235*4080*92160*1801.421.451.521.55防酸隔爆铅酸蓄电池223*2453*54*107*1082.152.172.30阀控密封式222*2351*52*103*104*2.250.022.302.35铅酸蒿电池6817*1834*35*6.750.066.907.05124917*1813.50.1213.814.1注:有“*”者表示推荐个数。b)电池容量要求:1)镉镍蓄电池蓄电池充电至满容量后,按0.2C5A放电5h,单体电池电压不得低于1V;2)铅酸蓄电池蓄电池充电至满容量,按0.IC10A放电10h,单体电池电压为2V的蓄电池不得低于1.8V;单体电池电压为6V的蓄电池不得低于5.4V;单体电池电压为12V的蓄电池不得低于10.8V。在容量试验时,允许更换一只电池进行第二次试验。c)电压一致性要求蓄电池中,不同电池之间的开路电压差最大不得超过表8的要求。表8蓄电池的电压一致性V单体电池的标称电压电压差允许值1.20.0220.0360.03120.046.2.2.2事故放电能力当直流电源设备使用在变电所且开关为电磁操动机构时,蓄电池组需要进行此项试验,具体要求见附录A(标准的附录)。6.3直流电源设备的功能要求直流电源设备应具有如下保护功能,如有特殊功能要求,如绝缘电阻监测、电池电压监测、电池温度监测等应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6.3.1绝缘监察要求6.3.1.1产品的绝缘监察装置绝缘监察水平应满足表9的规定。6.3.1.2当产品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水平下降到表9规定值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产品的绝缘监察应可靠动作,如使用单位提出需测出接地极性和接地电阻值时,生产厂应有相应设施;b)产品应发出灯光信号并具有远方信号触点以便引接屏(柜)的端子。表9绝缘水平的整定值输出电压V集成电路型绝缘监察装置k微机型绝缘监察装置k220201001101550482524146.3.2电压监察要求当产品的母线电压高于或低于规定值时应满足以下要求:a)产品的电压监察应可靠动作;b)产品应发出灯光信号并具有远方信号触点以便引接屏(柜)的端子;c)产品的电压监察装置应配有仪表并具有直读功能。6.3.3闪光报警要求当用户需要时,产品可设置完善的闪光信号装置和相应的试验按钮。6.3.4故障报警要求当交流电源失压(包括断相)或充电装置故障时,产品应能可靠发出报警信号。6.3.5根据需要的其它功能6.3.5.1遥信功能直流电源设备应能发出欠电压、过电压、过电流、系统接地、交流电源电压的缺相和中断、直流电源设备中主要组成部分的上作状态及故障状态的信号,通过遥信接口传输到监控系统。6.3.5.2遥测功能监控系统应能通过遥测接口,测量到直流电源设备运行时的交流输入电压.母线的电压和电流,直流电源设备中各组成部分的电压、电流及系统的绝缘电阻。6.3.5.3遥控功能监控系统应能通过遥控接口,控制直流电源设备的开机、停机,充电装置的切换和所需的运行状态。对于遥调功能的要求可在企业产品标准中规定。6.3.5.4微机型的直流电源设备应具备满足用户要求的通信规约,如CDT、DNP3.0、poling规约等。6.3.5.5充电装置在正常运行方式和故障状态下,母线电压不允许出现中断现象。6.4影响量和影响因素标称范围极端值的变差要求6.4.1环境温度标称值a)集成电路型:-10+50(+55);b)微机型:5+40或045;c)开关电源模块型045(540)。6.4.2变差试验在影响量和影响因素标称范围极限值时,除另有规定外,直流电源设备充电装置的稳压精度、稳流精度的变差应满足下列要求,变差按下式计算:变差=影响因素和影响量标称范围极限值时的精度一标准大气试验条件下的精度a)集成电路型相控式充电装置应不大于5;b)微机型控式充电装置应不大于2;c)高频开关充电装置应满足6.1.2.3的要求。6.5直流电源设备充电运行过程特性参考附录C(提示的附录)。7安全要求7.1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直流电源设备内两带电导体之间,以及带电导体与裸露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最小距离,均应符合表10规定的最小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要求。表10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绝缘电压以V不同额定工诈电流下的电气间隙mm不同额定工作电流下的爬电距离mm63A63A63A63AUn603.05.03.05.060Un3005.06.06.08.0300Un5008.010.010.012.0表10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完)额定绝缘电压UnV不同额定工作电流下的电气间隙mm不同额定工作电流下的爬电距离mm注l当主电路与控制电路或辅助电路的额定绝缘电压或额定工作电流不一致时,其电气问隙和爬电距离可分别按其额定值选取。2具有不同额定值主电路或控制电路带电的导电零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应按晟高额定绝缘电压和额定工作电流选取。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的带电的导电体之间,以及裸露的带电的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的导电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7.2绝缘性能7.2.1除非另有规定,考核绝缘性能的大气条件均不应超出下列范围:a)环境温度为1535:b)相对湿度为4575:c)大气压力为86kPa106kPa。考核绝缘性能在产品处于自然干燥和没有自热条件下进行。7.2.2绝缘电阻用开路电压为表11规定电压的测试仪器测量有关部位的绝缘电阻,应符合以下规定:a)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b)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c)产品内直流汇流排和电压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它连接支路时,对地之间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7.2.3介质强度7.2.3.1产品的下列部位应进行介质强度试验:a)各独立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b)无电气联系的各电路之间;c)产品内直流汇流排和电压小母线,在断开所有其它连接支路时与地之间。7.2.3.2介质强度试验电压值7.2.3.1所列部位,应能承受频率为50Hz5Hz之间,表11所列的正弦波试验电压值(也可采用直流电压),历时1min的试验,绝缘不应出现击穿或闪络现象。表11绝缘试验的试验等级额定绝缘电压以V绝缘电阻测试仪器的电压等级V试验电压kV冲击电压kVUn602501.0(1.5)160Un3005002.0(3.0)5300Un50010002.5(3.75)12注1括号内数据为直流介质强度试验值。2抽样试验和出厂试验时,介质强度试验允许试验电压高于表11中规定值的10,试验时间为1s。7.2.4冲击电压直流电源设备各电路与地(即金属框架)之间,交流电路与直流电路之间,应能承受际准雷电波的短时冲击电压试验,试验电压值按表11选取。承受冲击电压后,直流电源设备的主要功能应符合出厂试验项目要求,在试验过程中,允许出现不导致损坏绝缘的闪络。如果出现闪络.则应复查绝缘电阻及介质强度,介质强度试验电压为规定值的75。7.3温升当环境温度为1535,产品输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并输入电压为额定电压的110时,其各元器件的温升不得超过表12的规定。并且发热元件的温度不应影响周围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和损坏。表12温升要求K元器件(部件)名称温升整流营外壳70晶闸管外壳00降压硅堆外壳85电阻元件25(距外表30mm处空间)变压器电抗器80母线连接处铜铜铜搪锡锕搪锡铜镀银铜镀银铝搪锡铝搪锡错搪锡铜搪锡5060805555操作手柄金属的151)绝缘材料的252)可接触的外壳和覆扳金属表面302)绝缘表面402)注1装在直流电源设备内部的操作手柄(如事故操作手柄、把手等),因只有门打开后才能破触及且不经常操作,其温升允许略高于表中的数字。2除非另有规定,对可以接触,但正常工作时不需触及的外壳和覆扳,允许其温升比表14中的数据高10K。7.4噪音在额定负载和周围环境噪音不大于40dB的条什下,距直流电源设备内噪音源水平位置1m处,测得产品的噪声最大值应不大于60dB(A级)。7.5耐湿热性能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7261-1987中21规定的交变湿热试验,产品在最高温度为+40、试验周期为两周期(48h)的条件下,经交变湿热试验,在试验结束前2h内,用规定开路电压值的测试仪表,分别测量规定部位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其介质强度为规定试验电压的75。7.6防护等级:不低于IP20。7.7防触电措施7.7.1防触电分为防直接触电和防间接触电两种。7.7.2对直接触电的防护应从结构上考虑防护措施,例如加隔离挡板、防护门、加绝缘防护等。7.7.3对间接触电应采用保护电路进行防护。保护电路由单独的保护导体或导电结构件(或两者都有)组成,用以防止直流电源设备内部故障的扩大,也可用以防止直流电源设备相联系的外部电路故障的扩大,并应满足7.7.3.17.7.3.7。7.7.3.1直流电源设备的各裸露的非带电的导电部件之间,以及它们与保护电路之间的电连续性,直流电源设备内任意应该接地的点至总接地之间的电阻应不大于0.1,并且接地端子有明显的标志,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7.7.3.2裸露的非带电的导电部件在下述情况下可不与保护电路连接;无法用手抓住;裸露的非带电的导电部件小于50mm50mm;或排除了其接触的可能性。7.7.3.3手动操作器件应安全可靠地与保护电路实现电连接,或使其与非带电的导电部件有效绝缘,用油漆或搪瓷等绝缘方法不能被认为能满足上述要求。7.7.3.4保护电路的连续性应利用有效的接线来保证,可采用直接接线或保护导体连接。7.7.3.5对于门、盖板、覆板等类结构件,如果其上没有安装电气元件,一般金属螺钉或金属铰链就认为足以保证电气连续性。如果其上安装超过安全电压的电气元件,则应该采取保护措施,用保护导体与保护电路相连。保护导体的截面积不应小于从电源至电气元件引线的截面积。7.7.3.6当使用直流电源设备构成作为保护电路部件时,其导线截面积按表13选取,也可通过计算方法选取。7.7.3.7当用直流电源设备构件作保护电路部件时,在其保护电路连接点应加标记醒目的符号。表13保护导体截面的选择电路上导线截面积S,mm2相应的保护导体的晟小截面积mm2S35S/27.8抗扰度试验7.8.1抗扰度的技术要求7.8.1.11MHz和100kHz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1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三级的1MHz和100kHz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2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2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三级的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3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3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三级的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4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振荡波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4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三级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5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5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三级的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6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6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三级的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7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8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四级的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10中规定的试验等级为四级的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1.9电压暂降、短期中断和电压变化的抗扰度试验直流电源设备应能承受GB/T 17626.11中规定:其中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的试验等级为0级,短期供电电压渐变的试验等级为0UT的抗扰度试验。试验后,产品性能应满足标准基本性能的规定。7.8.2试验结果及合格判据7.8.2.1试验结果抗扰度试验过程中能出现以下四种结果:a)正常工作;b)暂时降低或丧失功能或性能,但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c)暂时降低或丧失功能或性能,需要操作人员干预才能恢复正常工作;d)降低和丧失功能,且由于设备(部件)或软件损坏或丢失数据而不能恢复正常工作,以及信号回路触点的抖动引起的误发信号等。7.8.2.2合格判定在试验中出现7.8.2.1中a与b的结果可判定合格:在试验中出现7.8.2.1中c与d的结果可判定不合格。7.9电磁发射试验7.9.1电磁发射极值的技术要求7.9.1.1传导发射限值射频传导发射限值见表14。表14传导发射限值发射频率范围MHz发射限值dB0.150.579600.55736053073607.9.1.2射频电磁场辐射发射极值见表15。表15射频电磁场辐射发射限值发射频率范围MHz场强dB测量距离m3023040(mV/m)102301000477.9.2谐波电流、电压波动和闪烁限值7.9.2.1谐波电流限值谐波电流的限值见表16。表16谐波电流限值谐波n最大允许谐波电流A奇次谐波32.3051.1470.7790.40110.33130.2115n19偶次谐波21.0840.4360.308n187.9.2.2电压波动及闪烁限值电压波动及闪烁限值见表17。表17电压波动及闪烁限值项目限值短时闪烁Pst不大于1.0长期闪烁Plt不大于0.65最大相对电压变化dmax不大于4相对静态电压变化dC不大于3相对电压变化dt电压变化持续时间大于200ms7.9.3合格判据在测试时限值超过上述表中规定的限值,可判为不合格。8结构及工艺要求8.1结构要求8.1.1直流电源设备结构设计应考虑元件安装、配线以及运行和维修要求。8.1.2屏、柜式的直流电源设备的外形及安装尺寸应符合GB/T 7267的要求:台式的直流电源设备的外形尺寸应符合GB/T 7266的要求。对于高宽深为2300mm800mm550mm的传统尺寸的屏、柜,可作为工程扩建时屏(柜)统一时选用。8.1.3结构应选用能承受产品机械、电和热应力的材料制成,应保证机械强度。面板上较大的开孔或连续开孔应有补强措施,大型操作元件的安装应有加强措施。8.1.4直流电源设备中屏、柜式的产品结构外形尺寸公差应符合下列规定:高度为500mm1600mm时,1.5mm;高度为1600mm2200mm时,2.0mm;高度大于2200mm时,2.5mm;宽度尺寸公差为mm;深度尺寸公差为1.5mm:台的尺寸公差暂不作规定。8.1.5屏的形状公差应符合下列规定:8.1.5.1面板的平面度公差为:1000:3mm。8.1.5.2垂直度公差应符合下列规定:前后方向为:1000:3mm,但不大于6mm;左右方向为:1000:3mm,但不大于3mm。8.1.5.3面板开孔的位置度公差为1.5mm,孔的尺寸公差应满足元器件的安装要求。8.1.6直流电源设备结构应考虑如下基本措施:a)地脚安装孔与拼屏孔;b)便于产品运输的起吊设施;c)安全接地设施并确保保护电路的连续性,接地连接处应有防锈、防污染的措施,接地处应有明显的标记。8.1.7其它要求8.1.7.1结构组装后应整洁、美观,各焊口应无裂纹、烧穿、咬边、气孔、夹渣等缺陷,并应及时清除焊渣。8.1.7.2紧固联接应牢固、可靠,所有紧固件均应具有防腐蚀镀层或涂层。紧固联接必须采取防松措施,对于既作连接.又作导电用的零件(构成保护电路的连接件除外),必须采用铜质材料。8.1.7.3结构各结合处及门的缝隙应匀称,门的开启、关闭应灵活自如,锁紧可靠。门的开启角度应不小于90,如用户提出要求应加装限位机构。8.1.7.4直流电源设备结构在根据用户需要加装照明时,应使灯泡能安全更换,而不中断设备的正常运行。8.1.7.5屏、柜或台的翻起角度应不小于45,翻板翻起后应有定位机构,以便进行维护检修,翻板结构设计应考虑尽量缩小元件的安装禁区。8.1.7.6对电流、电压测量回路,应具有在工作情况下互换和检验的设施(如试验接线座或试验端子)。8.2屏或柜中使用的蓄电池组可以单独安放于一个或几个屏(柜)内,也可放置于直流馈线屏(柜)的下部,采用阶梯式、堆积式等布置方式,蓄电池组亦可外放于其它室内成架式排列,蓄电池之间距离不小于2mm,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保证蓄电池组的绝缘性能,对需要观察液面的蓄电池应便于观察液面、维护与检修。8.3表面涂复层与系统模拟图要求8.3.1直流电源设备所有应涂复的表面在涂复前应进行处理。表面涂复层的颜色应符合用户要求(用户可提供色标)或有关标准的规定。8.3.2涂复层应有良好的附着力,应均匀、光洁,不允许有流挂、缩边、缩孔等缺陷。表面不应眩光,以免影响监控效果。8.3.3系统模拟图应根据运行电压等级,按表18规定的颜色标示,颜色所对应的色标,由制造厂或制造厂与用户之间协商确定。表18系统模拟图电压色标的规定序号电压种类与等级kV颜色编号1直流电压棕YR052交流电压0.10淡灰B0330.23深灰B014(0.40)赭黄YR02注:括号内电压等级为非标准电压值。8.3.4屏(柜)式的直流电源设备上模拟母线的宽度为12mm,纵向分支模拟线宽度为8mm,各模拟图形线条宽度为8mm。台上模拟母线及分支模拟线的宽度原则上与屏相同,但元件较密集的台,也允许模拟母线宽度为8mm,纵向分支模拟线宽度为6mm,各模拟图形线条宽度为6mm。如有特殊要求,由用户与制造厂协商确定。8.3.5模拟线应附着牢靠、不易破损、颜色均匀、布置匀称美观,模拟图形的绘制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直流电源设备中相邻两屏(柜、台)的同一模拟母线高度应一致,直流电源设备中同等功能的模拟线及模拟图形线条宽度和颜色应一致。8.4元件安装要求8.4.1直流电源设备安装的元件应具有产品合格证或证明质量合格的文件,已颁发产品生产许可证的元件。还应提供相应的证明或标志,并按照制造厂的说明书进行安装。不得选用已淘汰的、落后的和能耗高的元件。8.4.2在强电系统中选用的弱电元件应加双重绝缘保护措施。8.4.3显示元件及按钮的颜色应根据其用途按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选用。8.4.4直流电源设备面板距地面250mm范围内一般不布置元件。8.4.5安装在直流电源设备后的元件及端子排应不妨碍其它元件的维修。屏后元件应排列整齐、层次分明。8.4.6对长期带电发热的元件,其温升应符合自身的技术标准,安装位置应靠上方,按其功率大小与周围元件及导线束应保持有不小于20mm的间隙距离,以确保置周围元件及导线束不受影响。8.4.7电气元件、小母线座、汇流排或端子排均应有符合设计图样规定的文字符号(或编号、际记)、标志,并应清晰、耐久、易于观察。8.5母线、连接导线的要求8.5.1小母线、汇流排、主电路导线相序及颜色应符合表19规定。表19小母线、汇流排、主电路导线相序及颜色要求组别符号涂漆颜色或色标母线安装相互位置(或绝缘导线颜色)垂直布置前后布置水平布置A相U黄上后左B相V绿中中中C捆W红下前右正级L+棕上后左负极L-监下前右中性极N淡蓝最下最前最右安全用接地线保护接地PE黄绿双色E注:安装位置按屏、柜的正视方向。正、负母线安装时,其间距不宜小于60mm。8.5.2除特殊情况外,直流电源设备内选用的连接导线截面积与额定值之间的关系如表20所示。表20导线截面积的规定电路特征铜绝缘导线截面mm2矩形母线推荐值mm2交流电压电路V1003801.5直流电压电路V2201)1.5交流电流电路A152.5直流电流电路A104.0403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