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摘 要 华莱士斯蒂文斯,许多批评家把他置于艾略特、庞德之上。本文以广泛的 资料搜集和文本细读为基础,发掘斯蒂文斯的存在主义思想。 导论:国内、国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处于初步阶段,对其诗歌的研究的广 度深度都是不够的。国外研究则是一门显学,但在斯蒂文斯与海德格尔哲学这一 方面,虽然有人看到和指出这一点,但没有相关学术论文,更没有系统性的研究。 第一章:诗与思对应存在显与暗两种状态,交代海德格尔存在观,用天地神 人四重奏阐释了坛子轶事 ,目的在于交代诗意栖居的理论;斯蒂文斯存在观的 来源:海德格尔在美国的影响,荷尔德林对诗人的影响。 第二章:存在、语言、家园。栖居,是对于家园的一种寻求、看护与持守; 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因为只有在语言中才能与存在相遇;而居于家园之中,就 是指处于存在的敞开与光亮之中,处于存在之中。因此,存在、语言、家园三者 是在本质上相通的三个存在论的基本概念。通过深入的诗歌细读,挖掘诗人这三 个方面的观点, 第三章:沉沦、虚无、向死生存。对此在生存论几个范畴展开论述,诗人利 用想象力对沉沦现实的抵制与超脱;诗歌对于 “无”之境界的追求。 “向死生存” 体现诗人的死亡观。 后记:论文涉及斯蒂文斯与海德格尔哲学关系的基本点,不够的是,对诗人 存在观总结的不够深入,尚未充分体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的存在观。 关键词:斯蒂文斯;海德格尔;存在;栖居 ii abstract wallace stevens, many critics put his position above eliot and pound. this article founded on the widespread material collection and text close-reading, excavates stevenss existentialism thoughts. introductory remarks: domestic, overseas present research situation: the domestic research is at the preliminary stag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studing are all insufficient. the overseas research has been a famous doctrine, but the relation or the likeness between stevens and heideggers philosophy, although some people found and pointed out, have not related essays, not to say systematic researchs. first chapter: poetry and thought corresponding to darkness and lightness, two kinds state of being , represent heideggers view of being, expounded jar anecdote with the theory of sky、 earth、 god and mortal quartet, the goal is to show out the theory of “dwelling poetically”. the origins of existence thoughts of stevens: heideggers influence in america, holderlins influence on poet. second chapter: existence, language, homeland. dwelling, is the pursuit 、 guarding and protection of homeland; language, homeland of being, because only there can we meets being; resides in homeland, refers to dwell in the openness and luminine of being. therefore, existence, language, homeland are three ontological basic concepts which essentially interlinked. reads attentively through the thorough poetry, excavates poets viewpoint about these three aspects. third chapter: perishes, nihility, survival in dying. regarding these several categories in the survival to launch the elaboration, the poet using the imagination to resist and transcend the perish reality; the pursuit of “nihility” of his poetry; poets death view in the “survival dying”. postscript: the dissertation involves fundamental points of relation between stevens and heidegger philosophy, the insufficient is that, has not dig into poets existences view, not yet fully manifests the poet distinguished existence view key words: wallace stevens;martin heidegger;existence;dwelling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导 论 导 论 华莱士斯蒂文斯作为 20 世纪美国的一位大诗人,其作品因深奥、晦涩、抽 象、难懂而一度受到冷落,但死后诗名大振,其作品受到日益愈增的重视,国内 外对他的研究有较大的差距。 国内对斯蒂文斯的翻译与研究都还处于初期阶段,由于其诗歌本身的抽象、 深奥与难懂,翻译是个难度很大的工作,国内只有其诗歌的一个译本斯蒂文斯 诗集 。收有 108 首诗,翻译较为准确,富有较强的艺术性,但这只是斯蒂文斯诗 歌全集的一个小小的选译本,而且很多重要作品没有译出来,如秋日极光 、 喜 剧字母 c 、 恶之美学 、 在纽黑文的一个普通下午 、 妇人与肖像等等。国 内已公开发表的论文有十五篇,但这些论文从广度与深度来说都是不够的,这与 他的诗歌尚未翻译过来有很大关系。总体来看,这些研究可分为四大类。对诗歌 中想象力的研究: 伍思晋 浅析斯蒂文斯的诗歌主题(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 2002 年第 3 期) , 文中所说的主题是指诗人的想象力; 于开颜 诗歌领域里的想象大师 ( 辽宁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3 期) ,认为他是继叶兹、艾略特之后最富于想象 力的诗人; 黄小燕 试析斯蒂文斯诗中的 “现实想象情节”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4 年第 2 期) ,指出诗人的世界是想象与现实以奇特的方式撞击所产生的现代 童话;刘生现实想象诗斯蒂文斯诗歌初探 ( 山东外语教学 ,1994 年第 1 期) ,把诗人的想象力看作一种救赎方式。对一些精彩而短小的诗赏析式的 研究:陈鸿琴存在与貌似存在试析斯蒂文斯的 (宜宾师专 学报,1996 年第 3 期) ;李贺青斯蒂文斯的解读 ( 天津外国语 学院学报 ,2003 年第 1 期) ;扬格新斯蒂文斯细读 湖南文理学院学 报 2004 年第 3 期 ; 伊甸 直觉、 想象、 思考读 ( 名 作欣赏 ,2003 年第 6 期) 。对诗歌艺术特色方面的研究:有论述诗歌与绘画关系 的,高琛内省的探险者试论斯蒂文斯诗与立体主义画派之间的关系 ( 当 代外国文学 ,1998 年第 2 期) ;有论述诗人诗歌的音乐美的,伍思晋斯蒂文斯 诗歌中的音乐性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研究生专辑 ,1998 年第 2 期) ,有论述诗 人诗歌象征主义特色的:谢莉洁简析斯蒂文斯诗歌的艺术特点 , ( 华北水利水 电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3 期)刘生意象类比象征:斯蒂文斯诗艺初探 ( 外国文学研究 ,1995 年第 2 期) 。从哲学或者说美学的角度进行的研究:孙 冬、程爽华莱士斯蒂文斯与禅 ( 学海 ,2005 年第 1 期) ;黄晓燕恶之美 学:斯蒂文斯诗歌美学探析 ( 外国文学研究 ,2003 年第 5 期) ;李莉、刘英艾 略特与斯蒂文斯诗学观之比较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2 期) 。总之, 国内斯蒂文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国外研究则相对比较深入。在斯蒂文斯生 2 前,有一系列比较出名的评论出自布莱克墨尔、西蒙斯、温特斯、马略贝莱、 伦特杰拉尔、皮尔斯、莫斯等人之手。出现了第一本研究诗人的专著,即范奥 康纳的溯形的思想 。然而,就在斯蒂文斯逝世的 15 年之后,斯蒂文斯研究出 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正如雷特所说,斯蒂文斯诗歌研究已经成为一种全世界性 的学术研究潮流,这些研究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艺术研究:一、艺术研究: 弗朗科克默德的华莱士斯蒂文斯称道斯蒂文斯在诗歌中的智性因素 以及他对语言的把握能力。罗纳德苏康里克的华莱士斯蒂文斯:晦涩与深 奥之思着力于解说其诗歌与诗论中晦涩难懂之处。海伦纹德涅的想象之翼 致力于分析诗人的长诗。冬妮福科的斯蒂文斯的滑稽风格指出法国诗人拉 福格对斯蒂文斯的影响。在华莱士斯蒂文斯:想象力与信仰中,科比莫 内斯把斯蒂文斯的诗歌看成对于宗教替代物的一种寻求。 路易斯伦兹在爱伦坡、斯蒂文斯与美国私传统中分析了斯蒂文斯与爱 伦坡对于社会、历史的忽视,关注自己内心世界与冥想世界。玛格丽特佩特森 在华莱士斯蒂文斯与浪漫主义传统中梳理了他与欧美浪漫主义传统诗人们 的影响与继承关系。 乔治朗松在斯蒂文斯与季节中把他的诗歌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类。 吉尔盖伊瓦洛斯在野性的符号:斯蒂文斯诗歌中的生态思想指出其诗歌体 现出来的对自然野性的推崇。伊娃凯瑟勒在斯蒂文斯诗歌中的意象概括了 他诗歌中的四组意象:南方与北方、大海与音乐、荒野与雕塑、色彩的丰富与匮乏。 此外,在四本书中有重要章节论述到诗人:皮尔斯在美国诗歌的连续性 把他的诗歌看作美国诗歌史上“亚当模式”的最高峰,因为其中从未出现一个有 血有肉的女性形象;那斯罗伯弗拉在神话身份中总结了其诗歌中的神话成 分;路易斯马兹思之诗认为诗人与约翰多恩一样,有着一种对于世俗进 行沉思的玄学派风格;弗朗克朗确克在语词之欢乐中把他与叶兹推为法国 象征派的两位继承人。 二、哲学角度研究:二、哲学角度研究: 研究最多的是其诗歌与柏格森、桑提亚那哲学之间的关系,弗兰克道科特 的斯蒂文斯:思之诗 ,将他的诗歌与柏格森、威廉詹姆斯、叔本华、海登怀 特、特别是桑提亚那进行了比较与溯源研究,雷特的万能之眼认为他受到柯 尔律治、爱默生、瓦雷里、艾略特、威廉姆斯、海登怀特的哲学思想的影响, 而又以柏格森与桑提亚那最为重要,莫利西蒙在面向事物本身:斯蒂文斯诗 歌中的哲学研究了他的诗歌与康德等等一些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库克汤姆的 柏格森与美国文学:威廉凯瑟、斯蒂文斯的世界则着重分析其诗歌中所体 现出来的柏格森哲学。 3 很多批评家采用后结构主义批评模式,雷特认为诗人在上演一场语言的舞蹈, 并认定这些诗歌是一种没在中心的差异系列。希利斯米勒在关于岩石的治疗 中采用的也是后结构主义分析方法。米歇尔贝德勒的艾略特、斯蒂文斯:差 异的游戏 ,利用了皮尔斯、尼采、德里达等人的思想,他的分析集中于二位诗人 诗歌中的不稳定因素:隐喻、复调音乐和诗人在比喻的戏剧式运用中所产生的形 而上学。 三、心理分析研究:三、心理分析研究: 从心理分析批评角度最出名的当然是哈罗德布鲁姆的华莱士斯蒂文斯: 我们气候的诗 ,他对美国的诗歌历史作了一个回顾,从而把斯蒂文斯放在“爱默 生惠特曼狄更生” 的“惊奇的”传统之中。他细读了所有斯蒂文斯的诗 歌,认为 1942 年和 1955 年间是斯蒂文斯创作的高峰期, 最高想象力虚构和 秋日极光是他取得的最大成就。 四、传记研究:四、传记研究: 霍莉斯蒂文斯在 1966 年出版了斯蒂文斯书信集 , 6 年后,彼得布伦 兹出版了 世界的一部分: 回忆中的斯蒂文斯 , 收集了诗人的朋友们对他的回忆。 1986 年乔治理查森的传记华莱士蒂文斯:他的早年出版,这本书一度唤 起了人们对他的艺术与生活之间关系的研究,尽管这种研究的风气当时已略为减退。 斯蒂文斯诗歌与海德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国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研究,雷特 在他的万能之眼的后记里引人注目的是,他指出存在主义现象学更好地适合 于对他的诗作分析。乔治朗松在斯蒂文斯与季节中曾经提到其诗歌在很多 方面与海德格尔哲学具有相似性。 这方面相关研究有三篇文章,但有些不是很规范的学术论文。希利斯米勒 的现实的诗中有一节运用现象学方法阅读了斯蒂文斯的诗歌,认为其诗歌是 一种真实的幻象,在这种真实的幻象中,自然、人、神三者是统一的,诗人力求 寻找这种统一, 从而在诗歌中产生一种飘浮不定的、 神性色彩的想象力。 谢诺德 桑 托斯的一篇论文返向诗之思 ,研究里尔克、斯蒂文斯、毕肖普诗歌中诗与思的 关系,篇幅短小,分析了三位诗人对现实的不同的转化方式。弗朗科克默德的 栖居于康狄格涅是一篇散文化的文章,记录了斯蒂文斯托人买海德格尔的书, 在诗集的封面上用必要的天使这一幅画,以反映自己诗歌中的栖居思想,最 后,他以秋日极光为例,指出诗人以自己的冥思栖居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之上。 4 第一章 诗与思 第一章 诗与思 1.1 诗与思的关系 “诗意地栖居”的意思是说: “置身于诸神的当前之中,并且受到物之本质切 近的振颤,此在在其根基上诗意的存在这同时也表示,此在作为被创建的此 在,绝不是劳绩,而是一种捐赠”1。这种捐赠是指存在向大地之子赠送语言, 诗与思的对话旨在把语言之本质召唤出来,以便使终有一死的人重新学会在语言 中栖居。正如海德格尔所写的: “人被赋予语言,那最危险的财富,人借语言见证 其本质。 ”2语言即道说,是一种显现。 “人保存精神,一如女巫保存天上的火 ,因此,人被赋予语言,那最危险的 财富,人借语言创造、毁灭、沉沦,并且向永生之物返回,向主宰和母亲返回, 人借语言见证其本质人已受惠于你,领教于你,最神圣的东西,那庇护一切 的爱。 ”3这种爱不是神之爱,而是神圣者之爱,即存在之爱,它是一种无所不达 的强烈的光亮。斯蒂文斯在阳光下的妇人中就是用诗性的语言抒发自己对于 存在的赞美,也就是对这种爱的赞美: “因生命解体的丰盈/因她自己而更加坚定/ 因为她已解体,带着夏日田野的芬芳,沉静而又冷漠/那么清晰,那么朦胧,那唯 一的爱” 。1 栖居是存在的一种捐赠,终有一死者在语言中学会栖居,因此,要理解与领 会什么是栖居?就要清楚海德格尔诗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存在与语言。 所谓存在,是一个生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就是“ereignis”,“ ereignis” 表示的是这样一个思想,任何一个事物“自己本身”不是现成性、实体 性的存在,而是“建构性”与“生成性的存在” ,是在一种相互引发、相互作用的 行为过程中发生和成为自己的,即“ereignis”就是构成世界诸因素(所谓天地神 人四方) ,而让世界诸因素成其本身,进入光亮之中而居有自身。 在海德格尔看来,柏拉图以前,无论是巴门尼德还是赫拉克利特,都将存在 阐述为出现、显现、表现,存在是呈现着、生成着、显现着的活生生的过程,人 与存在是浑然一体的,人是存在的显现与去蔽。但是从柏拉图开始,情况发生了 变化,柏拉图把存在理解为理念,理念作为一种抽象本质,使生成的、显现着的 活生生的存在被遗忘了,人被抽象成一个独立的东西,即思维者,这个思维者反 过来苦苦要求认识那个抽象的本质,如此一来,人与存在分离了开来。 笛卡尔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观点,人的本性也就首次进入了自我意义上的 1 本文没有特别加注说明的斯蒂文斯的诗句均译自诗人的英文版诗集:wallace stevens. collected poetry and proseg new york: literary classics of the united states inc.1997 5 主观性的领域,笛卡尔使主体与客体明确区分开并对立起来,人与世界的关系变 成了一种征服、认识与利用的关系,人本主义开始兴盛起来。 海德格尔认为此在的基本状态是“在世界中” ,即在世,此在在世并不意味 着此在与世界的空间关系,而是指此在与世界的浑然一体。世界并不是离开意识 的独立存在,并作为意识对象的客观世界,不是什么时候可以规定的现成存在的 实在物,它只是此在的生存状态,或者说是此在的存在的敞开状态。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通过对此在的生存论结构分析,将语言理解为 此在在世的一种本己的展开状态。海德格尔指出,本质的语言就是诗与思,他认 为, “诗”与“思”都是指存在的神思,在他看来,存在是树之根,而语言、诗与 思则是存在的生发、树干与枝叶,通过思领悟存在之真理,通过思观照存在之根 源,通过语言到达其存在之家园,本质的语言是存在由“隐”入“显”的运作和 展示,是存在之真理的发生和揭示,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诗歌,而是道说本真存 在之思。 所以物之存在与本质必然自由地被创造、设立和捐赠出来,这样一种自由的 捐赠就是创建,就是诗与思的行为。 思从事于存在之家的建立,思从根本上从属于存在,因为“思”的过程,就 是呼唤存在现身的过程,思存在,即回答存在现身的呼唤,思不是认识的手段, 思在存在的田野上耕耘。 “思” 是对于存在的一种态度, 或是 “向着物的泰然处之4 ” , 或是“对于神秘的虚怀敞开5” ,这种态度的本质允诺我们一种可能性,以一种完 全不同的方式栖居于这个世界上,从而使我们获得一种根基性生存。因此“思” 就是对于存在的持存性的一种回忆,这种回忆不是指我们记忆意义上的回忆,而 是指那被聚集起来的对走向思的东西的思念,这种“回忆” ,即思念,乃是诗之源 泉,因此,诗的本质就居于思中。 而诗则是对思,也就是对存在的一种倾听,对存在暗示的一种俘获,从而使 存在由暗入显, “把语言(语言本质)作为语言(道说)带向语言(有声表达的语 言)6” ,思与诗分别对应于存在的隐显两种状态,诗是揭示、命名、创建、开启, 是动态的;而思则是掩蔽、庇护、收敛、期待,是静态的。而二者在本质上又是 合一的。 “思即是诗,而诗不只是诗歌和歌唱意义上的诗。存在之思是诗的一种原始 方式, 思乃是原诗,思之诗性本质保存着存在之真理的运作。 ”7 所谓栖居,就是使存在由暗入显的过程。海德格尔给栖居一种特殊的含义, “建筑”这个词就有栖居的意思,他对这个词语在德语中作了一个溯源式分析。 在古德语中,bauen说明只要人栖居,它就在着,而它同时也指爱护与保护、保藏 与照料,尤其是耕耘劳作、播种酿造,因此,筑造有两种,一种是悉心照顾那些 顺其自然、春华秋实的作物的养育性筑居,另一种是构造性活动的筑居。 “终有 6 一死的人栖居于这个地球上才能拯救地球, ”8也就是说,以自己的生存使大地与 自然得以保护,以自己在人世间的生活建筑家园、从而使存在得以彰显。对于斯 蒂文斯来说,栖居意味着对于一种贫困的领悟, “一条简单的披肩紧紧地裹住我 们因为我们贫乏” ; 意味着能够承受死亡在生命中的萦绕; 意味着摆脱沉沦状态, 发现与体验生活中的种种可能性与未然性;意味着在对家园的追求过程中构建家 园;在海德格尔那里,他沉思着荷尔德林的玄言诗,在那个失去了神性的黑夜里 捕捉逝去诸神的种种遗迹与暗示,而在一个同样精神贫困的年代里,斯蒂文斯生 活在大地与芒杜(土著语,一种衣裳,指代大地与家园)之间,苦苦追求着自己 诗歌中所描绘的那种现实之天使,这个天使作为一个形象半可见、半不可见,他 出现在家门中,出现在农民之间,他身上与荷尔德林笔下的诸神一样,散发着存 在无所不达的光亮。 “诗意的栖居的人把一切显现者,大地和天空和神圣者,带入那种自为的、 保持一切的显露之中,使这一切显现者在作品形态中达到可靠的持立。所谓在 保持一切之际并且自为地包含着 意思就是创建9” 。 栖居意味着满足、 和平、 开放和自由,意味着把四方带入它们本己的光亮之中,在这宁静的柔光中,四重 整体达到其纯一性,人与神亲密地贯通着,嬉戏着。说得具体一些,就是说通过 在者,当然包括此在,对于存在的一种筹划,使天、地、神、人四重关系得以聚 集,从而使在者在存在中得以敞开,得以归属存在本有的澄明之境。我们以斯蒂 文斯的一首诗坛子轶事为例来加以阐析: 我把一只圆形的坛子 放在田纳西的山顶。 凌乱的荒野 围向山峰。 荒野向坛子涌起, 葡匐在四周,不再荒凉。 圆圆的坛子置在地上, 高高地立于空中。 它君临四界。 这只灰色无釉的坛子。 它不曾产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的别的事物都不一样。10 7 诗首先向我们道说了三种纯然之物:原始而凌乱的荒野、突兀的山峰和一个 吸引了我们目光的孤独的山顶,而整首诗的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坛子的灰色,树丛 与荒野的暗色,就连诗行中字面上所涉及到的飞鸟,也只是一种雀的乌黑色。这 意味着这一切处于一种未敞开的黑暗之中。这一切都似乎处于大地的荒芜状态, 大地尚未响应天空的召唤而开启出大气与光明,因而是自行遮蔽的,是一种深渊。 它期待着终有一死者引导它产生一种对于本源的呼唤,从而栖居于一种对于源头 的无限地切近之中,因为纯然之物期待返回“物” ,世界上的事物都有返乡的渴求 (这种返乡指对于存在的回归) 。 于是诗中的这只坛子作为终有一死者所造的一个 器具,它是这首诗或者说是这首诗所描写的画面中唯一具有可靠性的事物,可靠 性就是充实性,充实性就是把纯然之物召唤入大地与世界中去的一种属性,而可 靠性又是亲密性的一种, “亲密性不是指各种区别的融合与熄灭,而是指异己之物 的共属一体,奇异化之运作,畏惧之要求”11。换句话说,亲密性就是一种无限 的关系,因此,这只坛子被置于“田纳西的山顶” ,而山顶是这幅画面中空间位置 最高者,也是大地向天空派出的最远的使者。坛子以自己的物性呼唤天空,就像 终有一死者靠语言的花朵向天空发出祈福,从而开启出大气与光明,天空充满 “物” ,它到达大地就犹如圆舞之于婚礼(这里海德格尔用圆舞来指称天地神人之 间的那种亲密的相互映照的游戏) ,这种圆舞就是亲密性本身,是一种无限的丰富 性,从而使凌乱的荒野都围向山峰。 天空开启出大气与光明,大地锁闭着自身,它依此持存着自己那种无法被洞 穿的神秘性,天地之间居住着终有一死者,坛子象征着这个终有一死者,也需要 这个终有一死者,因为诗,也就是存在之言说,乃是一种天命,这种天命期待着 终有一死者去响应它。于是,天、地、人三者居于这一幅画面上,也就是立于这 一片荒野上,构成亲密性之“中心”的四方就差最后一方,三者立于这片荒野上, 期待着、呼唤着第四者神的出现,以带来最终的神圣者。刹那间,神应诺出 现了,神的到来持存着神圣者的在场。于是,一种神秘的力量贯穿万物, “荒野向 坛子涌起,/葡匐在四周,不再荒凉” 。神使万物归属于自己所委身的那种最温柔、 最质朴的本己法则,也就是自然,而自然所呈现的也就是最终的神圣者。这个自 然已不再是那种对于纯然之物统称的自然,它是一种出现与涌现。因此,纯然之 物的自然不但需要终有一死者的劳绩,更需要人类的栖居,从而向天空发出召唤。 隐逸在云层之中的神圣者,它以雷、电、光显示自己的存在,它是一种极乐,派 出它的使者,也就是神,神使万物具有一种“神性” ,这种神性指归属于万物的本 己法则,归属于自身的起源,也就是存在。而这种归属关系由天空与大地的婚礼 来完成,荒原上的万物所具有的神性之奔涌便宛如圆舞曲之于婚礼,这种圆舞曲 突显出一种丰富性。 8 圆圆的坛子置在地上, 高高地立于空中。 这一句话很突兀,坛子为什么既会置于地上,又会高高的立于空中,是诗人 的错觉还是诗人的想象?都不是,而是因为坛子的本己法则确实已经完全地立于 空中,它已经归属于隐身于在大气之中的神圣者之中。当然,它还立于大地之上 与大地保持着关联,大地的本性是一种遮蔽,大地的本质在于它自身那样一种永 远无法洞穿的神秘性。而天空却是一种敞开,在天空之火炎热的炙烤中,大地在 它的一线光明中得以敞开,然而,大地的敞开同时又是一种遮蔽,这样,坛子, 象征着终有一死者,这个居于天与地之间,天空与大地婚礼之达成者,处于天空 的敞开与大地的遮蔽这样一种双重性之中,所以诗人才会写下这么矛盾而不冲突 的美妙的一句,从而使画面上的所有事物,也使整个画面处于一种极乐之中,所 以,这个荒野才得以敞开, “它君临四界。/这只灰色无釉的坛子 /它不曾产生鸟 雀或树丛,/与田纳西的别的事物都不一样。 ”因为它使画面上所有的事物得以出 现或者说得以涌现。 阐述到此,也许有人会问,画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可是诗中的色 彩还只是一种唯一的黑色。这一种黑色已经不同于前一种黑暗,前一种黑暗是一 种处于自然的沉睡状态,也就是存在的缺失状态,是一种未敞开的状态,是一种 原始与自然的荒芜,海德格尔是这样来描写这种黑暗的: “自然,以轻柔怀抱 把万物包容在其敞开和澄明中的自然,偶尔似乎是沉睡了,于是光亮就悲哀地返 回自身中,自行锁闭的悲哀是不可穿透的,并且显现为黑暗。沉睡是消失,因而 是不在场的一种方式。 ”12而后一种黑暗是一种敞开的黑暗,是一种澄明,这种 黑暗是荷尔德林笔下所描写的神圣之夜的黑暗: “强大的元素、天国之火和人类的 宁静,人类大自然中的生命,阿波罗征服了我, ”13 天空之火和大地之元素过于 强烈从而使我们短暂的失明,因而画面呈现出一种黑暗,这种黑暗是一种极乐, 在这种敞开的黑暗之中,画面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密切相关联的。 换个视角看,诗展现了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画面:一只坛子傲立在荒野中的山 巅,它的非自然性在自然荒蛮的环境中具有一种突兀神秘的异质感,使它成为一 种具有凝聚力的视觉中心,从而在视觉上将荒野迫入一种新的空间关系,它所具 有的神秘的超自然力量,使外在的张力潜入内在的和谐,形成完美和秩序。这种 完美与秩序是存在对于在者的一种构建,也就是人、神对于神圣者的一种归依, 这是一种神圣的痛苦,这种痛苦是一种光芒的纯洁性。在这里借用荷尔德林的一 首诗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荒野充满幻觉/保持在清白无邪的真理中/乃是一种痛苦” 。14 波墨用痛苦来表示“圣父(神) ”是黑暗与光明的区分与统一,痛苦是那种内 在的分裂但又是单纯的统一。 9 痛苦是一种秩序,是秩序的一种完满,这种痛苦使世界归隐于世界化,而世 界化赐予物,由于世界之清澄的光明入于其纯然之物的光芒中,从而使荒原上的 纯然之物同时达乎光亮照耀着两者,荒原之物在其物化之纯一性中闪烁,荒原上 的万物在其四化之单纯中把四方聚集于自身,世界与物的契合就是痛苦,这种痛 苦使万物达乎存在之光亮。 但痛苦同时又是一种分裂,是一种纠缠。这种痛苦也就是天空之火的燃烧与 灸烤与大地那种永恒的持存自身神秘性的那种遮蔽性构成一种抗争,而正是这种 抗争,从而让我们联想到尼采在悲剧之诞生之中所描绘的那种阿波罗日神精 神与狄奥尼素斯酒神精神的冲突或者说那种神性的纠缠,从而使希腊众神中那种 宁静中包容着一种神圣的痛苦一样, “高贵的单纯与静默的伟大”15,这种神性 之奔涌内蕴着荒野上的万物茁壮成长的狂热与滋养活力的冷静,从而把原始荒野 之荒芜与完美秩序之间既有一致性又有抗争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2 荷尔德林、海德格尔与斯蒂文斯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是二十世纪欧洲主要的哲学思潮之一,它最早的代表是德 国的哲学家胡塞尔,在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对美国文学界产生影响的其它现象学 家还有罗曼英伽登、摩里斯墨卢邦梯等等,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影响最 大,它通过日内瓦批评派中后来迁居美国的乔治布莱推动了美国文学对于现象 学的接受与研究。以海德格尔与萨特为代表的欧洲存在主义曾受到胡塞尔现象学 方法论的直接影响,海德格尔与萨特都是现象主义者,在欧洲的许多存在主义思 想家中,他们对美国文学界的影响最大,萨特的著作先传到美国,通过他,海德 格尔的存在主义理论也为美国人所知晓,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1927年传入 美国,引起了美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开始为美国人所接受: 上帝死了,结果人变得很孤独,人们所追求的仅有一件东西自由。因此,人 在不断达到外部的过程中喜欢超验。存在主义提出了许多概念,如荒诞、深渊、 痛苦、真实性、信仰恶化、存在、群体、上帝死亡、孤独、自由、历史性、暂时 性、虚无、本体与世界等等,它们对当时的美国的批评家、诗人、小说家的影响 相当广泛。 斯蒂文斯喜欢冥思,喜欢哲学的抽象美,斯蒂文斯的诗歌中充满着哲学思辩, 很多诗行是对哲学家某种思想的阐释, 比方说 铜爪尖锐之鸟 , 就是来自威廉 詹 姆斯宇宙的多重观 。他喜欢读桑提亚那、柏格森、海登怀特等哲学家的书, 他对海德格尔哲学的知识来自于当时美国的文学界与批评界, 他迷上了海德格尔, 尽管他对后者的著作知之甚少。但他对海德格尔等存在主义哲学表现了浓厚的兴 趣,这从他与吉恩瓦尔的交往可以看出来。 吉恩瓦尔,一个来自巴黎的存在主义者,一个现象学家,同时,又是一个 10 诗歌爱好者。在法国巴黎时,他就和瓦雷里、纪德交往甚密,而在来美国之前, 他就对美国文学表现了强烈的兴趣, 在一次全欧洲性的文学学术会议上, 吉恩 瓦 尔主持了诗歌方面的讨论,他当时刚刚读完斯蒂文斯新近出版的最高想象力虚 构 ,他邀请了斯蒂文斯作了一个讲座,斯蒂文斯那次的发言就成了他后来的一篇 诗论男性生命力之诗人 。在整个战争期间,吉恩瓦尔的住所离斯蒂文斯的家 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斯蒂文斯非常喜欢这个存在主义者,他曾经对亨利丘奇 说过: “他是我愿意在周末过去与他言谈一千种事物的那种人16” 。 正因为斯蒂文斯对于海德格尔的知识来自于当时的美国文学界与评论界,来 自于吉恩瓦尔的介绍与引导,因此,他对海德格尔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 而这些恰好有利于他成为一个海德格尔式的反思存在的诗人,因为他的思想不会 形成一种存在主义哲学家式的僵化, 斯蒂文斯一直想方设法想找到海德格尔的书。 斯蒂文斯对海德格尔知识的一知半解比他彻底地了解海德格尔还好一些,一些关 于海德格尔零碎的印象:一身农夫的装束,在暮色的背景中,沉思着他诗歌中的 英雄或是至上的诗人,对斯蒂文斯来说,有了关于海德格尔这位古典庄严德高望 重的形象就够了。斯蒂文斯思考着诗歌与死亡,思考着我们在其间生活的现实, 同时他也关注着海德格尔在海德堡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讲座。 斯蒂文斯对海德格尔感兴趣以及迫切想知道他对荷尔德林诗歌的阐述,海德 格尔关于荷尔德林诗的一系列紧张的冥思,在一定程度上与斯蒂文斯在一系列美 学散文中表达的意念具有一致性或者说是相似性。斯蒂文斯的美学达不到海德格 尔的深度与系统性,有以下的一些原因:斯蒂文斯对悠闲的爱好,他喜欢过那种 衣食无忧的上等人的富裕生活, 他的一句诗歌名言就是:“金钱也是一种诗意。 17” 更因为这一点,他没有专力从事自己所爱好的诗歌事业,而是成了一名成功的商 界精英,他的诗歌创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此外斯蒂文斯是一个业余哲学爱好者, 正如他自己所承认的,他的思想是一些哲学的汇集,他自己只是一个业余哲学爱 好者;而海德格尔是一个专业哲学家,而且他的思想富于魔咒般的力量,他以前 苏格拉底的方式、以诗意的方式思考,但所思又往往很准确。 同时,斯蒂文斯作为美国一个现代的伟大玄学派诗人,路易斯马兹思之 诗研究了他所受到的约翰多恩的影响,有着一种对于世俗进行沉思的玄学派 风格。实际上,斯蒂文斯更直接面对的是另一位玄学诗人荷尔德林。斯蒂文 斯深谙欧美诗歌传统,他非常喜欢荷尔德林的诗歌,在 1948 年 3 月 22 日写给海 姆的一封信中要求对方给自己买荷尔德林的原文诗集,称自己能够流利地阅读德 文。而荷尔德林诗歌中对于希腊神话中的生活境界的无限推崇,对古代希腊存在 主义思想的吟咏,对于精神家园痛苦而执着的寻求,这些都对诗人有着影响。 荷尔德林认为诗人要在黑暗中走遍大地,为人类寻求真理。诗歌应将真理置 入其中,为人类创造诗意的栖居。自由的空气、健美的人类、蓬勃的朝气这些希 11 腊众神的形象活跃在他的诗歌中。荷尔德林诗歌中的家园是大地、天空、神与人 的同在。荷尔德林深刻的哲学基础是康德哲学,理性与心的合一是他自己的追求, 他关心的不是理性的自由,而是人性的自由,因此,荷尔德林诗的本质是现代的 精神原则人性的自由,而诗人,就是要为宇宙立法,创建那持存的东西,也 就是真理,他把古希腊罗马的自由精神视为永恒的真理。诗歌是一种精神存在的 场所,她是独特的安静的又是包容的,和这世界亲密相连, “热爱风景的抒情诗人 走进了宇宙的神殿,风景进入了大自然,自我进入了生命,没有人能象荷尔德林 那样把风景和元素结合成大自然,并将自然和生命融入诗歌转瞬即逝的歌声 和一场大火,从此永生。 ”18 斯蒂文斯与荷尔德林一样,他要在这个同样精神贫困的年代里,在失去了上 帝信仰之后的这个大地上寻求真理,他的诗歌的中心想象力,也就是现实之 必要的天使,在于把真理设入作品,设入诗歌,而“诗是一种生命;19” “诗歌 是对诗意经验的一种表述,20” “在诗歌中,你爱其中的语词、思想、意象与韵 律,就像你爱生命中的所有事物一样。21” 因此,把真理设入诗歌也就是把真 理设入生活, “至上的追求是在大地上寻找幸福;22” “在诗歌中诗人力图达到的 是生命。23”斯蒂文斯与存在主义者一样,认识到上帝与神的虚无, “我们毕竟 生活在达尔文的时代而非柏拉图的时代24”但他与荷尔德林一样,其诗歌哲学基 础建立在柏拉图、康德的唯心主义一线上,他在哈佛大学斯间读过康德的哲学书 籍,认为“亚里士多德是一幅骨架25” 。因此,诗歌就是要以生活赋诗,在生活 中显露诗歌与存在、显露神: “诗歌是对不可解释的一种追求26” 。因此,他所追 求的也是理性与心的合一,关心的是人性的自由。荷尔德林把风景和元素结合成 大自然,并将自然和生命融入诗歌;而斯蒂文斯认为“气候是大自然的一种感觉, 诗歌就是这种感觉。27”两人都力图把风景、元素、自然与生命融入到存在之诗 歌吟唱中。因此,荷尔德林的影响也是斯蒂文斯诗歌中呈现出存在主义特色的一 大原因。 荷尔德林知道劳绩是不够的: “充满劳绩, 然而, 人诗意地栖居于这片大地上” 28。 像荷尔德林一样,斯蒂文斯认为,诗人是一位不可见的牧师,而和他不同的是, 斯蒂文斯会给自己的诗选用一个野性的词语表达神圣的含义,并给自己的诗一个 歪曲的标题从而使诗具有自我戏谑的风格。他赞同海德格尔,认为诗是对经验的 一种更新,与海德格尔不同的是,他认为最后的真理是无关紧要的。海德格尔认 为荷尔德林是在一个上帝已经逝去, 新的时代尚未到来这样一个中间时代的诗人, 因此,对人在地球上诗意栖居的思考,也就是对诗性的冥思,冥思存在的敞开、 这种敞开与死亡的关联,他阐释的文本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探索者,后者也 喜欢探讨哲学的根源,并颠覆人们习惯的语言。而斯蒂文斯同样生活在这样一个 精神生活贫困的年代,他爱好荷尔德林的玄言诗风格,他在自己生活的环境中体 12 验着荷尔德林诗歌中的神、存在与家园。也就是说他用诗歌或者说是生活本身将 存在描绘、显露、敞开在生活中。借用英国诗人毫斯曼的一句话: “斯蒂文斯在哲 学方面胜过荷尔德林,在诗意方面胜过海德格尔。29”在一定程度上,斯蒂文斯 夹在他们中间,但他生活在他所熟悉的世界与生活之间,生活于对世界与生命的 思考之中。 13 第二章 存在、语言、家园 第二章 存在、语言、家园 “与职业哲学家、美学家相比,诗人作家的哲学观美学观有着明显的不同, 职业哲学家、美学家的哲学观、美学观大都以思辩、抽象的方式建构一个庞大的 理论体系,思周虑密,极富逻辑性,而诗人哲学观、美学观,则是通过一系列作 品,以诗意的形象表现出来的”30。因为“艺术不诉诸理性结论,而是透过感性 形象的逻辑,通过思想与感情的融合通过对思想的情感的把握来这样做。 ”31 2.1 斯蒂文斯的存在观 乡村的地图是斯蒂文斯的第一首写到存在的诗,从而想使存在为人们所 感知;在红蕨一诗中,那个在它下面万物狂热生长但却不能目睹的太阳就是 存在的一个形象化的比喻;在秋日极光中那条风景中巨大的蛇是属于神性存 在下面的一种虚无,在被农民包围的天使中那个必要的天使就是一种存在, 他是一个半可以目睹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可以在瞬间目睹的形象,在他的视线 里,我们可以重新看见大地的神秘。斯蒂文斯喜欢用妇人或者裸女的美丽与神圣 来比喻存在那种孕育万物的力量,如在阳光下的妇人中,那个散发着没有轨 迹的金光、 用裙裾之间的摺皱之光燃烧我们的妇人就是存在的一种人性化的写法; 而在手的生命中, “那个男人看到不知名的裸女” , “她的手构成他,像一只做 出/非个人姿势的手,陌生人的手。/他意识到太多的事情” ,在眼镜金女中, “如果这是万物之源。/如果这真是,触到/世界女皇的形象。 ” 在降落的比喻中他给出了存在最简单明了的表达: “这片黑黝黝的水域 流过了大地,流淌了天空 盘旋在宇宙的空间中。 ” 这里真正所描述的并不是诗行中字面上的斯瓦塔河, 而是存在, 是一条存在的 “河 流” 。 斯蒂文斯的存在思想首先体现为一种“虚无” ,在诗歌格言集亚伽达中他 写到: “现实是一种虚无32” 。在乡村的地图中,写了一个奇怪的黑影, “一 种卓越,但也是一种虚无” 。在原始的天体中,写了一个“虚无的巨人” ,而 在秋日极光中,那条大毒蛇,在所有的风景中无处不在,然而却显现为一种 无形的虚无。在欢快的华尔兹悲伤的曲调中: “在孤寂中找到形式和秩序/形 态不再是人的形体/对他来说,他的形式已经消失。 ”他以“虚无”的状态存在, 14 在弹蓝色吉它的人之中: “诗是这首诗的主题,这首诗始于此/终于此,两者 之间/始与终之间/事实上,有一种空虚” ,这种空虚就是“本来的事物” 。这些诗 倾向于挖空或者是使自然趋向精细化,他们努力使可见的东西变成一种虚无: “桌 上的牛奶与面包/森林里那些绿色的客人与桌子、心灵深处的歌,/在那暴雷 的蓝色中/是一种幻影” , 因为现实中可见的东西对于感觉来说,过于沉重而难以 捕捉, 因而是一种虚无, 也就是一种遥远,“并不一定说现实的前提就是一种具象” , 这是斯蒂文斯在在纽黑文的一个普通下午的最后一句话:“穿越尘土的或许是 一个阴影穿越阴影的是一种力量” 。 “如果说现实就是一种虚无,那么想象力就 不是一种虚无,它是“虚无”的一个意象 ,从而提升所有事物。 ”33 斯蒂文斯诗歌“存在”思想的第二个特点是认为它是纯然之物与物性的二重 性的统一体,虚无并不是一种毫无意义意义上的虚无,它就是存在,存在是一种 渗透性的力量,它自身无处可见,却在其它事物的身上随处可见与到处呈现,事 物成其所是的样子就是存在,存在不是一种事物,像其它事物一样,因此所呈现 出来的就是一种虚无,但是其它的事物只有参入到存在之中才能显现出其本身的 样子,斯蒂文斯的诗歌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释放出存在无所不在的光亮,所用的 途径是把握事物的物性,如在岩石一诗中: “在此充足中,诗理解了岩石的意 义/这种混合运动与想象的意义/岩石的荒凉变成了一千种事物” 。 在那洞察到存在 的超级时刻,诗人可以直接言说它: “它就像苍穹与大气那样存在着 是一种建基的基础, 但它存在着,是一种可见。 ” 人参入到存在之中,其它的事物同样如此,不管诗人在哪儿想捕捉到存在, 存在都会消失,融入到景物当中,只留下大树、飞鸟、岩石与流水;或者是吸入 到思想之中,从而为思想溯形, “如果说思想消失,在那儿/思想自身的限制,就 像一个悲剧/没有存在,却无处不在。 ”存在在时间从现时流向过去时的瞬间呈现, 因此说事物存在就意味着事物居留于诸物与诸场所之间而占据着空间。它是事物 自身的一种呈现,是事物成其为自身时自身光芒的放射, “如果眼睛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互联网教育的智慧生态环境
- 荆州理工职业学院《二外法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暖通空调综合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英语诗歌欣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建筑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小学数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白城师范学院《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证券投资顾问业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信号处理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经济职业学院《机械工程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湖北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完整版)韩国商法
- 2024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东线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猫砂行业调研报告(比亿奇、LORDE)-解数咨询
- 2024年上海市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安徽皖丰长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7AA-II)-临床用药解读
- 客房服务员:高级客房服务员考试题
- T-CI 179-2023 泥石流泥位流速毫米波雷达监测技术规程
- 劳模人物王进喜 (模板)
- 跨行业合作与创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