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 特色城镇发展战略思考——以六盘水为例.doc_第1页
【word】 特色城镇发展战略思考——以六盘水为例.doc_第2页
【word】 特色城镇发展战略思考——以六盘水为例.doc_第3页
【word】 特色城镇发展战略思考——以六盘水为例.doc_第4页
【word】 特色城镇发展战略思考——以六盘水为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色城镇发展战略思考以六盘水为例第23卷第1期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1年2月journalofliupanshuiteacherscollegev01.23no.1feb.20l1特色城镇发展战略思考以六盘水为例王世平:伍友琴;但家荣;张绪清(六盘水师范学院政法系;贵州六盘水553001)摘要:加快特色城镇建设,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是一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通过对六盘水特色城镇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围绕优势资源,从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积极推进六盘水特色城镇发展.关键词:特色城镇;问题;对策;六盘水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11)01008504.doi:10.3969/j.issn.1671-055x.2011.o1.021featuresofurbandevelopmentstrategytakeliupanshuicityasanexamplewangshi-ping(liupanshuinormalcollege;liupanshui553001,china)abstract:speedingupthecharacteristicsofcitiesandtownsandimprovingtheurbanconstructionandmanagement,isaneconomic,political,culturalandsocialconstructionofcomprehensive,systematicpmject.incombinationliupanshuiactualanalysisofthecharacteristicsofurbanconstructionanddevelopmentliupanshuiproblemsaroundtheedgeresourcesaboutcopingwith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urbanizationandsustainabledevelopment.urbanizationandregionaldevelopmentandurbanizationandnewruralconstructionfouraspectsoftherelationship,andactivelypromotethedevelopmentofliupanshuicharacteristicsofcitiesandtowns.keywords:feature;urban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liupanshui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根据这一指导方针,把破除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置于更加突出的地位精神.报告提出了三条具体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城镇化是系统工程,如何结合实际,走出一条具有各自特点的城镇化路子呢?六盘水市作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川滇黔桂结合部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绿色城市;清凉城市;节约型城市.一直以来都坚持把建设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任务,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市场体系,生态环境等的建设,提高了城市的综合能力.成绩是明显的,但是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与发达地区城镇化和城市建设水平相比,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相比,城镇化的推进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拟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根据区域城镇的一般理论,结合六盘水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建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几点可行的发展建议和思考.一,城镇化的本质与判断标准(一)城镇化的本质城镇化是在发展的基础上,强化城市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城镇人口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包括经济,社会的进一步集约化,社会化和收稿日期:2010-07-26科研项目:六盘水师范学院2009年校级课题,获省教育厅项目立项.作者简介:王世平(1971-),女,贵州水城人,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85现代化.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应当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准确把握城镇化的特殊性,全面总结特色城镇化的基本经验,严密论证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性及所具有的内涵,特征,深入探讨特色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描述出具体行动方案,从而为特色城镇化道路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着名经济学者简新华教授认为,特色城镇化道路应该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和现代化适度同步发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城镇化:城市发展方式多样化和合理化.国家有关部门2005年通过测评,评出全国千强小城镇,千强镇入选超过20个的省市有:浙江268个,江苏266个,广东152个.上海102个,山东49个,福建40个,北京29个,说明城镇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工业化,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两个巨轮,少一个轮子也不行,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的发展,人口集中化布局,产业集聚化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集约化提供.为优化社会分工和协作,加快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平台.恩格斯在谈到伦敦的发展时曾经指出:”城市是一个放大器,由于城市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社会分工与合作.能够把原来的生产力加以放大”,并说伦敦”250万人这样聚集在一个地方,使这250万人的力量增加了100倍”.马克思早在100多年前就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市化的历史.因而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强化对加快特色城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加快特色城镇化步伐是我市发展的内在要求.(二)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判断标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判断区域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主要标志有四个方面:一是城镇化的规模和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是城乡资源配置效率和城镇化质量不断提高,生产,生活和生态协调发展,并形成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逐步形成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分工,各具特色的区域城镇体系;四是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逐步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迈进.二,六盘水特色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从1978年建市以来,六盘水已经过三次城市总体规划,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32000)确定市中心区城市性质是六盘水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中心,是以钢铁,建材,电力为支柱产业,为全市煤炭工矿区服务的中心.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972020)将市中心区改称”中心城”,并将其城市性质修订为:六盘水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中心;攀西六盘水地区原材料生产基地;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贵州省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将城市重新定位为:泛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和川滇黔桂结合部的中心城市;西南地区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之一;绿色城市;清凉城市;节约型城市.近3o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那么我市城镇化的现状是怎样呢?请看表1:表1六盘水市城镇化率统计时间预期目标实际统计数字今后5年六盘水市城镇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2000年起,城镇化每年增长0.6个百分点;2005年前,建成万人以上小城镇2o个,建制镇初具现代化城镇雏型,小城镇2000年前达到16%住房成套率达到40%,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21%,每县完成5个小康村的规划.到201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力争提高到30%左右2000血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18.5%达到18.5%小城镇建设积极推进,全市城镇化水平达23%,六盘水市中心城规划面积502平20012003年方公里,本轮规划控制面积127.7平方公里,现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中心城人口达23%约28万.全市城镇化水平为23%2004卑中心城人口约28万.全市城镇化水平为23%为23%根据城市总体规划,2005年中心城将建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人口达35万,城2005鱼达25%镇化水平达40%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达25%.比全国平均水平的43.9%低16.7个百达27.2%2006生分点2007正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达50%31%20082009丘全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城镇化水平达50%3740%(说明:数据的完备性主要决定于来源六盘水年鉴的完备性)一86从表1我们可以分析出全市城镇化建设虽然发展了.但是呈现出四个突出问题:一是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城镇化的总体水平不高;到2006年底,全市城镇化水平由2002年的19.3%增长到27.2%比全国平均水平的43.9%低16.7个百分点.二是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长期以来,我们在推进工业化上认识较为自觉,下的功夫较多,也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相对来说,对城镇化与工业化之间的关系缺乏深刻认识,对城镇化的重要作用和发展规律缺乏深刻认识,对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缺乏深刻认识,导致思想上重视不够,精力上投入不大,工作上办法不多,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在城市建设上亮点不多,没有大的突破.三是发展不平衡,中心城区的钟山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而其他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不高,水城县的城镇化水平不到8%.滞后于我省工业化发展水平,不适应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需要.四是小城镇的吸纳功能较差.由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欠缺,全市98个乡镇办事处中的3o个建制镇,镇中心人口上万人的除两个县城外,只有盘县老县城城关镇和柏果镇,有的镇中心甚至不到1000人.列为省,市政府12个重点镇的城镇化分别为:六枝特区的郎岱镇19.4%,岩脚镇18.97%,盘县的响水镇27.7%,柏果镇32.6%,盘江镇48%,城关镇68.2%,水城县的滥坝镇12.6%,玉舍8%,发耳9-3%.钟山区的老鹰山镇56.8%,汪家寨镇49.1%,大湾镇28-3%.从目前的城镇化水平来看,这些镇乡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而且这12个镇乡的总平均水平也在全市城镇化水平线以下.三,六盘水特色城镇化战略取向思考六盘水市是我省四个省辖市之一,其经济总量在我省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能源,冶金,建材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六盘水市在全省特色城镇的定位,必须围绕六盘水市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来展开一是要从六盘水市优势资源出发.发挥六盘水市能源与原材料的资源组合优势,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走与新型工业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结构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城镇的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可以带动经济资源重组整合,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优势产业的成长壮大,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进而优化产业结构和整个经济结构.三十年来,特别是”十五”及近几年来.六盘水市初步形成以能源,冶金,建材等产业为重点的支柱产业,以煤化工,民族制药,特色食品工业,旅游业等产业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六盘水市已逐渐进入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时期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但六盘水市产业结构层次仍然较低.以采掘业,原材料和粗加工为代表的资源型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这种产业结构由于对资源,能源的依存度过高,在当前资源约束的条件下,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后劲将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给节能降耗带来很大压力.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以及资源性工业产品多,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工业产业整体布局分散,企业集中度较低,产业竞争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这”三高一低”的问题仍很严重,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日益突出.要抓住国家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的历史机遇,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城镇的转型创新结合起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因地制宜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加快六盘水市工业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煤炭深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形成合理的产业形态.建设一批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交通,商贸,科教,文化等功能,形成现代城镇功能体系,增强综合服务能力.二是处理好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走城市与区域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道路.我市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什么原因造成我市城镇化进程缓慢呢?除了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城市规划建设水平不高,特别是城市路网规划建设严重滞后.只有拉开了城市路网框架.城市规模才能扩大,推进城镇化才有空间和载体.其他各项建设也才有基础和依托,才能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和区域问合作不断加强.当前”泛珠三角”经济区以及成渝经济区积极推进,区域87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这为六盘水市谋求区域的合作与联动发展,推动经济加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钟山区为中心对区域经济起辐射带动作用,协调发展.具体来说,要进一步增强六盘水市的中心城市主体功能,强化其辐射带动作用.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同时规划建设汪家寨,老鹰山,玉舍,岩脚,落别,大湾,响水,柏果,松河,保田,老厂,发耳,南开等一批主体功能突出,各具特色的新兴小城镇,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形成合理的城镇化发展空间格局,走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道路.三是处理好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走城乡统筹,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新农村建设并不是要放慢城镇化,更不是要否定城镇化.而是有利于更好,更健康,更扎实地推进城镇化.城市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摇篮,城镇化是现代文明的重要传导机制.推进城镇化,在提高城市品位,造福城市居民的同时.会影响和带动农村文明进程,使农民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素质得到提升,促进农村乃至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不论是推进城镇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要坚持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良性互动,要统筹考虑人口聚集,土地集约,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好农民工在六盘水城镇的就业和生活问题,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医疗,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促进城乡统筹,破除二元经济结构,保证城乡之间的均衡和协调发展,形成特色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四是处理好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进程首先要注重资源,环境的建设问题,要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和保护,大力实施环城绿化带建设,积极推进城市绿地建设,在改造道路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