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走进古诗文化 感受炼字艺术-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_第1页
高三语文走进古诗文化 感受炼字艺术-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_第2页
高三语文走进古诗文化 感受炼字艺术-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_第3页
高三语文走进古诗文化 感受炼字艺术-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_第4页
高三语文走进古诗文化 感受炼字艺术-古代诗歌语言鉴赏学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 典 诗 歌 语 言 鉴 赏一、学习目标:1.把握炼字题型的解题技巧。2把握分析句题型的解题技巧二考点解析 考查方向1、品评诗句中某个字眼的艺术效果即赏析诗眼(炼字);2、对寻常词语的品味(含义及表达效果)与理解(含义、色彩、情味等);3、对语言风格的概括(格调、色彩、境界、情味等)。高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这里着重阐述如何理解诗歌的语言并作一定程度的评析。三古诗语言特点高度的凝练性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遣词 、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艺术的变形性 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宾语前置。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主、宾换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叶梦得贺新郎)“霜信报黄花”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秋风”、“春风”都不受“动”、“笑”的支配,而是分别表示“在秋风中动”、“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5定语位置。A、定语挪前 例1、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刘叉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例3、陆游昼卧:“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B、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6、其他: 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 例2、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 语序颠倒的原因 1、是声律的要求 例 晁无咎临江仙“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例 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兼而有之 例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四古诗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鉴赏常用词语 平淡 清新 绚丽 质朴 明快 含蓄 简洁 洗炼 雄浑 豪放 沉郁一)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二)平淡 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归园田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锦 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两诗都写梦,但写法截然相反。白诗用记梦以抒念旧之情,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苦心境。白诗用入梦写苦思,是事所常有,写人之常情;元诗用不曾入梦写心境,是事所罕有,写人之至情。五)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梦令(李清照)(1995年高考题)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六)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如李白诗歌的语言,被誉为“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例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秋浦歌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愁生白发,诗人在一、二句中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语言明白如话。 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 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李白的豪迈飘逸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 杜牧的清健俊爽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王维的诗画一体 温庭筠的绮丽香艳 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 陆游的悲壮爱国 (孟)郊寒(贾)岛瘦 “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四:典型例题炼字型(1)炼动词:诗歌是意象组合而成,而名词性的意象是一个被陈述的对象,而能给作主语的名词以生动的形态的,通常就是常充当谓语的动词,而锤炼动词,往往能起到化静为动,形象生动的效果。【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江,远帆片片点归艭。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注:艭:小船 海幢:即海幢寺。问题: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答案】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的手法。老鹤与钟声之间本无联系,一个“带”字,把无形的钟声物态化,把老鹤拟人化,不仅写活了老鹤,而且也写活了钟声,从而使整首诗在动与静、听觉与视觉、实写与虚写几方面有机结合,耐人寻味。【方法】(1)应在读懂诗意的基础上把握该词的含义。(2)联系该词描述的对象,从修辞、表现手法的角度切入。(3)赏析该词在营造诗词意境或表达感情方面的作用。(2)炼形容词:诗歌少不了绘景摹状,为生动形象的展现社会生活图景画面,让人们对声音、色彩、氛围、情境等有深刻的印象,自然少不了对形容词进行锤炼。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的目的。【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 辽宁卷)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问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答案】“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方法】(1)确定该词,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运用了何种手法。(2)展开联想和想象,以该字的含义为核心描述景象、再现情境或声音。(3)分析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注意】锤炼形容词,还要特别注意三点:(1)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叠词其表达效果而言,从修辞的角度,叠音词大多属于摹状,用以摹写人的情态、动作、心理,或者摹写事物的状态,或者用以描写物象的形态、声音、状貌等。从语言自身的特点上看,叠音词可以增强句子的韵律感,强化语言的表达效果。(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往往能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3)表颜色的形容词。一词领全诗型例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赏析”望”字的妙用。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本诗写作时,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已是垂暮之年,被贬弃崖州 。参考答案:1.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时看到崖州被群山峻岭包围的景象.2.引领全篇.3.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一般提问: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某字的妙用。答题步骤:1、该词对表达感情、突出主旨的作用(内容上)2、该词在结构上、表达效果上的作用(形式上)。三、规律总结“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可见,成功的炼字都是和炼意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我们在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结合全诗的主旨、意境、情感来分析,遵循“语言意象意境情感”的思路,并兼顾表现手法对于比较类的,属开放性题,首先要明确观点,即哪个更好,然后作具体分析。对于诗眼型提问,也可以采用以下答题步骤。答题要点: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理解其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该字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组织答案时,要选择恰当的词语,以强调其妙处,如“深刻”“含蓄”“突出”“生动”“形象”“传神”等等。答题步骤(1)释含义,明技巧:结合表达技巧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描景象,点情境: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说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感情。(4)话作用:结构,效果评价对提问方式(1)(2),需在答题步骤(1)前指出该字;对提问方式(5)(6)(7)(8),需在答题步骤(1)前下判断,即同意某个观点,或肯定某字“好”。分析诗句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雁引愁心去”更好。引,带走。这一句写雁儿高飞,带走诗人的忧愁苦闷之心(1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 ,与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互相映衬,对仗 (1分) 从而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1分)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三、规律总结答题要点:抓住关键字掌握语句的基本意义;结合其运用的手法,技巧,深化语句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在抒情言志上的表达效果;通过语句的位置分析其在行文思路上的作用。答题步骤:翻译手法表达效果四、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答案】(1)“阔”字更好。(步骤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步骤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步骤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为响亮。(2)“失”字更好。(步骤1)“失”是消失之意。(步骤2)“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步骤3)“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晴 景 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将其后两句改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你认为王安石把“飞来”改成“纷纷”改得好吗?【答案】改得好。(步骤1)“纷纷”是叠用的形容词,“多而杂乱”之意。(步骤2)描述出了蜂蝶纷纷飞过墙去的状态,而“飞来”只写出了蝴蝶飞过来又飞过去的情况,而不能描述出飞的状态。(步骤3)只有“纷纷”这样的侧写妙笔,才能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这雨过天晴后的美景。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商山早行 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注征铎(du):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又读(xi),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杜陵:古县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回塘:回环曲折的池塘。 “枳花明驿墙”一句中的“明”用得很妙,请说出妙在何处。【答案】 “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4、阅读下边两首唐诗,完成(1)(2)题。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宿城南亡友别墅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1)咸阳值雨首句用一“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次句用“空蒙”二字表现出什么情景?(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答案】(1)用“悬”写雨,写出雨脚绵延雨帘高挂的景象,突出雨之健捷而有气势。“空蒙”二字烘托出云行雨注、水气蒸腾的景象。写出了这场雨引起周围环境色调的变化。(2)前一首用“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后一首用“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和两句的“追昔”联系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5、阅读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答案】(步骤1)“隐”在诗中指“隐没”,“没”在诗中指“消失”。(步骤2)“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步骤3)这两个词巧妙地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问题: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案】(1)“凉”。照应诗题中的“秋”字和首句的“清”字,不仅再次渲染了天气之凉,更烘托出心境的的孤寂与凄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2)“缺”。一个“缺”字,不仅写出了梧桐枝叶遮掩明月的朦胧之美,也暗示出诗人的失落、遗憾的心情。三、四句景中融情,以景传情,不言“愁”字,而句句载愁。7、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横冈下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