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GDP倍增与城市化的匹配性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pdf_第1页
云南GDP倍增与城市化的匹配性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pdf_第2页
云南GDP倍增与城市化的匹配性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pdf_第3页
云南GDP倍增与城市化的匹配性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pdf_第4页
云南GDP倍增与城市化的匹配性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云南GDP倍增与城市化的匹配性研究【最新经济学论文】 .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方数据 摘要 i 摘要 经济增长是每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最终目标,而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 要因素之一,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有与之匹配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不足, 将使经济增长率低,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因此,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 匹配关系如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党 的十八大会议提出到 2020 年中国要实现人均 gdp 比 2010 年翻一番,云南省委省 政府以十八大会议精神为基础,提出了“增三倍”的人均 gdp 和与全国同步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 2020 年云南的城市化率是否能够满足 gdp 倍增对城市化 率的需求?这是云南能否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问题。这也本文要解 决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 系的理论假说。进一步,利用象限图法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进行研 究,并得出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都高的沿海城市,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呈高匹 配关系,而对于云南等西部城市,自身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滞后,致使经 济增长与城市化呈低匹配关系,以此定位云南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匹配度水平。云 南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均滞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 化的匹配度低于全国匹配度的平均水平。随后,本文运用 2000-2013 年云南和中 国的城市化率和人均 gdp 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面板模型和时间序列模 型, 得到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并对云南的城市化率进行了预测, 以揭示云南城市化按自生机制增长能否满足“增三倍”的人均 gdp 目标需求。 通过比较云南和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模型,结果发现:其一,无论是 时间序列模型还是面板模型,云南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要大于中国经济增长 对城市化的影响, 这说明了匹配度越低的地区,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发展潜力越大, 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越显著。具体地,云南 gdp 倍增对城市化率的需求,对 于云南自身低匹配模型,实现三倍增所需要的城市化率值为 52.55%,而中国模型 中,实现同一经济目标,所需要的城市率是 57.73%。其二,云南要实现与中国同 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匹配度同全国一致,以此为标 万方数据 摘要 ii 准, 云南城市化存在 5.18 个百分点缺口。 其三, 按云南的城市化率自身增长机制, 到 2020 年云南的城市化率将达到 53.66%,能够满足云南自身低匹配模型中 gdp 倍增对城市化率的需求,但是不能实现中国匹配模型对城市化率的需求,存在 4.07 个百分点的缺口。 因此,云南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率匹配关系属于低水平的匹配关系,虽然能满 足自身增长目标的实现,但如果不打破这种低水平的匹配关系,建立较高水平的 匹配关系,实现匹配度的有效提高,那么就难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将 不利于云南整体发展。因此,当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情况下,云南更要采取措 施,探索适合云南的城市化道路,加速城市化进程,发挥城市集聚效应,有力地 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匹配度,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实 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关键词关键词:gdp 倍增;城市化;匹配性;实证研究 万方数据 abstract iii abstract economic growth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development in each country or region, and urban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conomic growth,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conomic growth, there needs the matched urbanization rate, when lacking of urbanization rate, the growth rate of economic will be low, which could not finish the desired economic growth goal. therefore, how the match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s, which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problem for every country or region eighteen meeting proposed by 2020, chinas per capita gdp more than double by 2010, yunnan provincial government proposed “increased threefold” and built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ith the national synchronization by 2020 basing on the spirit of eighteen meeting. can the rate of urbanization of yunnan be able to meet the demand for urbanization of doubling gdp of three? this is yunnan whether to build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with the national synchronization of problem, and this is also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firstly, there i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hypothe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further, by using the quadrant method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region, find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are high in coastal cities,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s high match relations, and for the western city, such as yunnan, their slow economic growth and level of urbanization lags, resulting i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s low match relationship. yunna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rate are lagging behind the national average, therefore,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n yunnan match degree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match degree. subsequently, using yunnan and china per capita gdp and urbanization rate 2000-2013 years, establishing panel and time series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 and 万方数据 abstract iv urbanization, and depending on the result of models, we know that the relationship of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s long-term equilibrium. in order to reveal whether the yunnans urbanization level can meet per capita gdp demanding by self-generated growth mechanism, predicting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yunnan. by comparing the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rate relation in yunnan and china, we can get the following results. firstly, whether time series model or panel model,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rowth on urbanization is bigger in yunnan than china, which explains the lower matching areas, the development potential of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re greater,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growth on the urbanization is more remarkable. specifically, the gdp multiplication demand for urbanization rate is different, in yunnan low match model, the value is 52.55 percent, while the chinese model, the same economic goals, required city rate is 57.73 percent. second, to synchronization with china,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the match degre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should be consistent in yunnan and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rule, there exists5.18 percent gap. thirdly, according to self-generated growth mechanism, yunnan urbanization rate will reach 53.66% by 2020, and can meet their own low match model for urbanization rate demand, but cant achieve china match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urbanization rate, there are 4.07 percent gap. therefore, the relationship of yunnans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belongs to low match relationship. yunnan urbanization rate can meet its economic growth target, but if yunnan does not break this low match relationship, establishing high level match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improving the match degree,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narrow the gap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and it will be not conducive to overall development of yunnan. when the national economy entered a new normal circumstances, yunnan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to explore suitable urbanization road, by accelerating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playing urban agglomeration effects, pushing economic growth effectively, increasing the match degree of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narrowing the gap with the national average, to achiev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national building a moderately 万方数据 abstract v prosperous society. keywords: gdp doubled; urbanization; matching; empirical research 万方数据 目录 vi 目录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2 一、国外研究现状 .2 二、国内研究综述 .3 三、云南研究综述 .5 第三节 论文框架结构 . 6 第四节 创新之处 . 7 第二章 云南现状及理论分析. 9 第一节 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现状 . 9 一、云南经济增长现状 .9 二、云南城市化现状 .10 三、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现状 .12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关理论 . 13 一、经济增长理论 .13 二、城市化概述 .14 三、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作用机制 .18 第三节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性假说 . 23 第三章 以云南为参照系的实证分析. 24 第一节 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 24 一、云南各地州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象限图 .24 二、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面板模型 .26 三、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时间序列模型 .30 四、比较云南面板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的结果 .32 第二节 云南城市化率的预测 . 33 一、arma 模型预测.33 二、多次时间拟合模型预测 .35 万方数据 目录 vii 三、云南城市化率的预测值 .36 第四章 以全国为参照系的实证分析. 38 第一节 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实证分析 . 38 一、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象限图 .38 二、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面板模型 .40 三、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时间序列模型 .42 第二节 云南城市化率的缺口 . 44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45 第一节 结论 . 45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46 一、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46 二、突出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滇中城市带 .47 三、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城市发展体系 .47 四、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构建滇西沿边城市带 .47 五、顺应新常态,走出云南特色发展道路 .48 参考文献:. 49 致谢 . 52 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53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1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城 市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经济增长促进了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反之城 市需求多样化能够加速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经济增 长是每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最终目标,而城市化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实现经济增长目标,需要有与之匹配城市化水平,城市化不足,将使经济增长 率低,不能达到预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因此,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匹配关系如何, 是一个国家或地发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 云南作为中国西部僻远的拥有 25 个少数民族的地区, 其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全 国平均水平,在 31 个省(直辖市)中,排名倒数第三(四)位。2013 年云南城 市化率为 40.48%,在全国居倒数第四位,与上海、北京、天津城市化率相比存在 40 个以上百分点的缺口,同全国的平均水平相也存在 13.25 个百分点缺口。落后 的城市化严重制约着云南经济增长与城乡一体化进程。 2012 年 12 月 26 日在昆明 召开的云南省第九届四次会议,全会根据党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结合云 南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了“翻两番、增三倍”的发展目标,即到 2020 年云南要实 现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翻两番,城乡居民收入(人均 gdp)在 2010 年的基础 上增长三倍,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完成这一增长目标,究竟与之 匹配的城市化率是多少以及按云南的城市化进程能否达?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 题。 本文的研究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有利于确定云南倍增目标实现 所需的城市化水平, 以推动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推动跨越式发展, 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二是,有利于加速推进城市化,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包容性增长,构建和谐云南。三是,有利于云南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提高生产质量,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同时,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匹 配关系对于研究城市化滞后或超前经济发展,寻找合适的城市化道路,实现城市 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具有明显的理论意义。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2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研究一直受到众多学者的青睐,并得到了很多研究成 果。本文从三个角度对前人们的研究进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1956 年,兰帕德伍1(e.elampard)对美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 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两者的发展具有一 致性。1965 年,贝里2(berry)用主成分分析法对 95 个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增 长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他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1975 年, 诺萨姆3(northam)利用面板模型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到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两变量之间的线性经验关系式,并指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存在 线性关系。1981 年,瑞诺4(renaud)搜集了 111 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数 据,并利用这些数据建立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模型,根据模型结果得到一个国 家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具有密切的关系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 250 美元增 加到 1500 美元,该地区的城市化率将提高 75%及以上。1988 年,钱纳里5(hollis b.chenery)利用 1950-1970 年的 101 个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数据,建立城市 化与经济发展回归模型,发现不同人均生产总值对应着不同的经济结构和城市化 水平,即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存在匹配关系,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这种匹配关系是 不同的,人均生产总值高的地区其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增长与城市化成高级匹配 关系,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低,相应的城市化水平低,经济 增长与城市化呈低匹配关系,例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1998 年,mccoskey 和 kao6以 cd 生产函数模型为基础,利用 55 个国家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面板数 据来研究二者关系, 结果得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2002 年, 维农.亨德森 (vernon. henderson)7利用世界各国的人均生产总值与城市化水平数据建立相应模型,得 到人均 gdp 的对数与城市化率呈正相关关系,且人均生产总值的对数与城市化率 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5。2006 年,polese8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其研 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有直接影响,经济发展越快,相应的城市化水平越 高。虽然钱纳里提出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匹配关系,但目前还没有文 献对具体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匹配关系进行研究, 本文以钱纳里的研究为基础,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3 对云南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关系进行研究。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关于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的研究起步比较晚。1979 年,吴友仁9教授 对中国自建国以来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依据世界城市 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对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他指出城市化 简单来讲就是农村人口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城市化包括城镇人口比重、城市化 实现的途径、各地区城镇与非农人口分布、工农与城市关系、城镇机构与现代化 水平五个方面的内容。1982 年,周一星10收集了 137 个国家的城市化率与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数据并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其对数成正比关系。 1995 年, 周振华11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轴心已经发 生变化了由工业化推动经济增长转向城市化推进经济增长阶段。1996 年,许 学强12对 151 个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经济增长与 城市化呈正相关关系。1999 年,王小鲁和夏小林13利用城市规模收益函数与城市 成本函数对中国城市化最优规模进行了测算,并分析了加快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 长的作用效果,指出城市化对经济增长能够促进经济增长。2000 年,南开大学经 济研究所的吴浙14提出,城市化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重要源泉,消费是拉 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人口城市化会增加人们对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最 终促进经济增长。 2001 年,杨开忠15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呈因果 循环关系,高水平的经济发展能够加快城市化进程,同时城市化高的地区其经济 发展的较其他低城市化水平地区也要快。2002 年,王小鲁16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 增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同时,城市化也会产生 一些外部成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总量,因此,在衡量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 不仅需要考虑城市化给经济增长带来的效应,还要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外部成 本考虑到其中,两者综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更准确的判断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影 响,并制定出合理的政策。2003 年,蒙萌莉17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效应进行分 析,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存在双向因果关系。2004 年,徐雪梅和王燕18 利用西方经济学相关理论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验证了两者之间的对数关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4 系,发现城市化水平每变化一个百分点,人均 gdp 就变化约 4 个百分点。同年, 陆铭和陈钊19对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严 重的城乡收入差异源于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城市化能够有效的降低城 乡收入差距,因此,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有效的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2005 年,钱陈20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常用的三种模型进行评述,并指出城市化促进经 济增长的基础源于聚集经济效应。2006 年,李金昌和程开明21研究了经济增长与 城市化相互作用,他们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小于经济 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2008 年,吴福象、刘志彪22加入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与 城市化关系进行研究,得出城市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并且城市群对经济增长将 起着新引擎的作用。 2009 年,段瑞君和安虎森23运用中国 1978-2006 年 29 年的数据,对中国经 济增长与城市化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发现扩大国内需求是城市化促进区域经济增 长的主要机制。2010 年,崔松虎和金福子24以河北省为例来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 化的关系,首先,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得出经济增长是城市 化发展的格兰杰原因,然后,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模型,根据模型结果 得出经济增长能够推动城市化发展。2010 年,程开明25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 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整体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协调性强,但不同省 份地区存在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协调性高于中部和西部。 2011 年, 闫晓红26借助面板模型,运用城市化的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考察了中国省际城市 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 同,大部分省份的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也有些省份的城市化出现 过度趋势,提高城市化水平不仅不能促进经济增长,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作 用。2012 年。聂华林、韩燕27等人利用 1989-2010 年中国 31 个省区的经济增长 与城市化数据, 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 结果发现中国 31 个省区的经济增长 与城市化均呈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完全相 同,相比之下,东部地区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大,中部次之,西部最 小。2013 年,张明斗28对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内在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呈倒 u 型,当城市化水平处于拐点时,城市化对经 济增长的作用达到最大,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拐点值不同,在没有达到拐点值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5 之前,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充分发挥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其中, 2009 年陈明星和陆大道29等人将中国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同国际 进行比较,他们搜集了 118 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利用象 限图法分析世界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得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显著,并进一步研究了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 系,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呈低级协调关系。2010 年,陈明星和刘慧30 又对中国各省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最终得到城市化与经济发展 的省际格局呈东西差异,东部沿海地区呈城市化超前经济发展水平,而中西部大 多数地区的城市化滞后于经济发展。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在各省之间呈非均衡 状态。本文以此研究方法为基础,研究云南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现实关系,云南 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是怎样呢?这是本文需要研究的第一个问题。 2013 年,陈明星和唐志鹏31等人对钱纳里模型参数进行了修正,该模型利用 1990-2009 年 149 个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数据,以钱纳里模型为基础,得到了新的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模型,新模型表明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会随着时间推进 发生变化,即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匹配关系会发生变化,但总饱和值仍在 75% 左右。本文以此为基础,研究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匹配关系,根据这一匹配 关系,计算经济增长所需的城市化率。同时,研究云南的城市化率是否能够达到 经济倍增对城市化率的需求呢?这是本文需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三、云南研究综述 2003 年,康云海和黄亚勤32对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指出云南经济增长缓慢或不能继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云南的城市化水较低。2008 年,许宏、周应恒33对云南省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时间序 列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得到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二者呈正相关关系。2009 年, 王西琴和陈茜34使用 1990-2006 年丽江市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丽江城市化进 程与一般城市不同,而是有它自身的规律。2010 年,何镇宇35对云南经济增长与 城市化进行了动态计量研究,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城市化率为被解 释变量,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关系,经济增 长是城市化水平的格兰杰原因,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作用比城市化对经济增长作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6 用要强。2012 年,谢霄亭36从人口城市化的角度,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以城市化率作为因变量,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消费水平、人均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额和人均财政收入为自变量,使用逐步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云南省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 在相关性。2012 年,廖颖波和赵敏敏37对昆明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 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相互促进作用,相比经济增长对城市化的 作用,昆明的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大。2013 年,王智勇38以云南县域经济 为研究对象,研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结果表明县域经济 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但不同县域,其显著关系存在差异,并且 只有城市化水平达到 21.5%,城市化才会促进经济增长。 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及云南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研究文献,均揭示了经 济增长与城市化二者具有密切关系,经济增长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化发展水平 影响经济增长速度。然而上述文献并没有对某一地区具体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 系及匹配性进行研究。2010 年,程开明利用关联协和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中国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进行了协调度分析,但其结果是从整体上说明经济增长与城市 化关系,并没有对具体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关系进行研究。显然,研究经济 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匹配关系是目前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进一步深化, 对云南来说更是具有突破性意义。 第三节 论文框架结构 本文共有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阐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介绍国内外及云南地 区关于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相关文献研究现状,提出本文要研究的问题,说明 本文框架结构,指出本文存在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现状分析及理论分析章节,首先,对云南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现状 进行分析,然后,根据现状分析结果并运用相关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理论提出云南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关系假说。 第三章是以云南为参照系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章节。首 先,利用笛卡尔象限图法、面板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对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7 系进行研究,并计算云南 gdp 倍增所需匹配的城市化率;其次,根据云南城市化 发展的自身机制,对云南城市化率进行预测;最后,比较云南城市化的需求和供 给之间的关系。 第四章是以全国为参照系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实证分析。运用第三章研 究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的方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进行研究。 根据第三章和第四章的实证结果, 分析比较云南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 第五章是结论及政策建议。根据第三和第四章的结果,得出经济增长与城市 化的相关结论,并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图 1.1 论文的框架结构 第四节 创新之处 1.钱纳里等学者提出了在国际大国中存在着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关系,但 到目前为止,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性关系的文章却很少,本文以钱纳里的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理论为基础,来研究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匹配关系, 研究角度较新。 2.利用笛卡尔的象限图法来研究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能够比较清晰明白 的看清各个地区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关系,并且能够得到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 规律,对于各个地区今后应该走怎样的经济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至今,研究经 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时,很少有人借助象限图,而本文却将象限图法作为研究云 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文研究方法具有创新之处。 3.本文采用供求角度对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关系进行研究,充分利用 云南 gdp 倍增与城市化的匹配性研究 结论及政策建议 以云南为参照系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以全国为参照系的实证分析 (第四章) 实证分析 现状分析及理论分析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文献综述 本文框架结构 创新之处 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现状 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关理论 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匹配 关系假说 万方数据 第一章引言 8 供求理论,来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均衡关系。 4.用对比方法来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使得模型结果相互验证,消除单 一模型所引起的纲性影响。同时,通过建立云南和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关系 模型,分析比较云南城市化率与中国存在的差距,是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万方数据 第二章云南的现状及理论分析 9 第二章 云南现状及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云南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现状 一、云南经济增长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整体的人均生产总值(人均 gdp)由 226 元,增加到 2013年的25038元, 35年间增加了24812元, 2013年的人均gdp是1978年的110.79 倍。年均增长率为 9.79%。与 1978 年比较,云南的人均生产总值提高了很多,说 明其经济发展在不断加快, 但云南 16 个地州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平衡, 存在严重 失衡。其中,昆明和玉溪的人均 gdp 的值一直高于云南整体平均水平,且是云南 经济发展最好的两个地区,2005 年以后,曲靖和迪庆的人均 gdp 到达云南平均水 平,并呈现出高于平均值的趋势,大多数地州的人均 gdp 都低于云南平均水平。 直到 2013 年末,云南 16 个地州中,还有 12 个地州的人均 gdp 低于平均水平。经 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将不利于经济增长和发展。 根据云南统计年鉴 2014和中国统计年鉴 2014的国民经济核算部 分,得到图 2.1。 图 2.1 1978-2013 年云南与中国的人均 gdp(元)趋势图 由图 2.1 知,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经济增长速度在不断加快,特别是 2005 年以后。但是与中国经济增长相比,云南经济增长步伐还是太慢。 万方数据 第二章云南的现状及理论分析 10 表 2.1 云南与中国人均 gdp 对比 年份 1978 1983 1988 1993 1998 2003 2008 2013 人均 gdp(中国)(元) 381 583 1366 2998 6796 10542 23708 41908 人均 gdp(云南) (元) 226 363 845 2030 4446 5870 12570 25038 比例(中国/云南) 1.69 1.61 1.62 1.48 1.53 1.80 1.89 1.67 比例(云南/中国) 0.59 0.62 0.62 0.68 0.65 0.56 0.53 0.60 2013 年,中国人均 gdp 的值是 41908 元,与之相比,云南的人均 gdp 只有中 国的 3/5。不同的年份里,中国的人均 gdp 和云南人均 gdp 的比例是不一样的, 但总的来说,中国的人均 gdp 是云南的 1.67 倍,而云南人均 gdp 只有中国的 0.6 倍。1979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419 元,云南的人均 gdp 达到 416 元的时候是 1984 年,改革开放初期,云南经济滞后中国 5 年;1988 年云南人均 gdp 为 845 元,云 南经济滞后中国(858 元,1985 年)3 年;1997 年云南人均 gdp 为 4121 元,云南 经济滞后中国(4044 元,1994 年)3 年;2007 年云南人均 gdp 首次达到万元以上 为 10609 元,而 2003 年时,中国的人均 gdp 就达到了 10542 元,也是首次实现人 均 gdp 上万元;到 2013 年云南人均 gdp 是 25038 元,而 2009 年中国的人均 gdp 就达到了 25608 元,云南经济滞后中国 4 年。按照目前的云南与中国的经济发展 规律,云南经济发展滞后于中国 4 年左右。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到 2020 年, 要实现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的翻一番, 2010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30015 元, 则 2020 年的人均 gdp 的目标值将是 60030 元。 云南 省第九届四次会议根据党十八大会议报告,提出了更高的经济增长目标“增 三倍” ,即到 2020 年实现人均 gdp 比 2010 年增长三倍,按照此目标到 2020 年云 南人均 gdp 是 63008 元。比较中国倍增(翻一番)与云南三倍增目标,到 2020 年云南的经济发展将达到中国的平均水平。 二、云南城市化现状 改革开放初期,云南城市化率为 12.15%,到 2013 年,云南城市化率达到 40.48%, 云南城市化率年均增长量为 0.81 个百分点。 但通过云南统计年鉴我们可 以发现,1978-2013 年期间,云南城市化率的数据存在严重失真现象:首先,2000 年以前的城市化率被明显放大,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 1990 年 7 月 1 万方数据 第二章云南的现状及理论分析 11 日,云南城市化率为 14.72%,但是云南统计年鉴数据却显示,1990 年云南城市化 率为 40.47%,这明显放大了云南城市化水平。第二,1999 年数据和 2000 年数据 出现了明显的跳跃性。 云南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1999 年云南城市化率为 47.50%, 但 2000 年城市化率仅为 21.36%,这是不符合逻辑的。第三,由于城镇人口统计 口径的变化,使得云南 1978-1999 年的数据与 2000-2013 年的数据无法衔接。因 此,本文在实证部分选取 2000 年以后的数据做样本。 从 2000-2013 年, 云南的城市化率由 23.36%增加至 40.48%, 城市化率每年增 长量为 1.32 个百分点。中国由 2000 年的 36.22%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