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情况_第1页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情况_第2页
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情况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情况建立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即中医“治未病”中心,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实施“治未病”健康工程的要求,对提高中医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发挥中医药在疾病防治领域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对中医药自身发展来说,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彰显中医药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我院于2010年开始研究中医“治未病”工作,探索实践“治未病”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模式,提出了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思路。我院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我市中医药发展现状和医院工作实际,制定了XX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建设规划,实施XX市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根据规划,医院将用35年时间建成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的XX市中医“治未病”中心,形成中医药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治未病”中心,以基本满足我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多层次、多样化的预防保健服务需求。具体内容包括:1、是建立服务提供体系。形成中医“治未病”服务框架和服务网络,规范开展服务工作。以中医“治未病”中心为结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服务点,完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链,逐步扩大中医药服务的覆盖面;以中医“治未病”中心为中枢,与医院内其他临床科室分工合作,相互协调,促进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与医疗工作的有机联系。2、是建立服务技术体系。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体,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丰富和发展中医药技术和方法,实施中医药攀登工程。以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核心,发展和提高人体健康状况的动态辨识技术和健康干预技术;运用现代计算机网络,实施人体健康信息的采集、储存、整合技术和动态监测技术。3、完善中医药人才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各级中医药人才,为中医“治未病”中心正常运作和实施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人才支撑。选拔和培养一批热爱中医药事业、中医药理论扎实、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各级中医药师队伍;培养和培训一批具有养生保健康复基本知识、掌握中医“治未病”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专业人才队伍。经过近两年的中医“治未病”中心建设工作,我院的治未病中心初现雏形。我院通过整合体检科、康复科用房空间,初步构建了中医“治未病”中心平台,建立了一支包含1名副主任中医医师,多名中医院校研究生在内的中医“治未病”团队。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比如:1、建立了体质辨识室,探索有中医特色的体检新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院“治未病”中心完善了“中医健康状态辨识指标体系”,运用“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结合中医辨证、心理评估、亚临床状态评估等方法,同时采用现代医学体检的检查手段,对体检者作健康状态辨识和健康状况的个性化评估,确定其健康状态和体质类型,有针对性地分析易患疾病倾向,为进一步调整体质、预防易患疾病、改善健康状态提供决策依据。2、完善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为人群中体质偏颇者,制定详细的个体化调养方案,包括精神调养、起居调养、药膳食疗、动静养生等,同时根据其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中药和非药物疗法,如针灸、经络俞穴按摩、气功等进行干预,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维护健康的目的。3、完善传统疗法单元,发挥非药物治疗在“治未病”中的作用。我院全面挖掘整理中医药中行之有效的特色疗法,制定了针刺、耳穴、熏蒸、火罐、浴足、敷脐、药醋、穴位注射疗法等三十余种中医技术操作规范,在全院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医“治未病”特色的中医技术氛围。4、加强信息管理,建立了标准统一、结构合理、便于处理的健康管理数据库和技术平台;设计了“中医治未病评价指标体系”;开展了中医“治未病”评价方法学研究,探索和建立中医“治未病”疗效评价体系,为进一步提高中医“治未病”技术水平和完善管理方法提供依据。5、加大健康宣传,推广中医“治未病”理念。尽管中医“治未病”思想从古延续至今,但群众知道养生保健,却不理解“治未病”,我院积极通过义诊咨询、中医健康知识大讲堂、健康教育以及报纸、电视媒体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推动中医“治未病”文化的普及。虽然我院的治未病中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经济因素的制约,我院的治未病中心还存在着用房紧张,先进的中医预防保健设备及软件投入不足等问题,尤其是用房问题。这些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