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室内空调通风工程设计前 言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的意义在于“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的要求技术”或“使空气处于某种正常状态”。 据此通过一定的方法使某一空间的环境达到某种生产工艺的要求或是某舒适居住环境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各种现代技术发展有时还要求对空气的压力、成分、气味及噪声等进行调节与控制。由此可见,采用技术手段创造并保持满足一定要求的空气环境,乃是空气调节的任务。 摘 要 本次设计内容包括:空调冷负荷的计算;空调系统的划分与系统方案的确定;冷源的选择;空调末端处理设备的选型;风系统的设计与计算;室内送风方式与气流组织形式的选定;水系统的设计、布置与水力计算;最后,根据设计的过程及计算结果运用CAD绘制标准层空调系统平面图,水系统图、空调机房平面图以及冷冻机房平面图。本设计依据有关规范考虑节能和舒适性要求,设计的空调系统首层采用全空气通风系统,标准层采用风机盘管新风系统。关键词中央空调;全空气;风机盘管;新风关键词:冷负荷,空调水系统,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AbstractThedesignelementsinclude:thecoolingloadcalculation;air-conditioningsystemsdivisionandprogram;coldsourceselection;airconditioningterminalequipmentselection;airsystemdesignandcalculation;indoorairwithairformoforganizationselected;watersystemdesign,layoutandhydrauliccalculations;Finally,accordingtothedesignprocessandcalculationresults,theuseofCADdrawingstandardlayerofair-conditioningsystemplan,watersystem,air-conditionedcomputerroomfloorplan,andchillerplantplan.Thisdesigninaccordancewiththerelevantspecificationstoconsiderenergyefficiencyandcomfortrequirementsofthefirstfloorofthedesignofair-conditioningsystemwithfullairventilationsystem,thestandardfloorfancoilunits-anewwindsystem.Keywordscenttralairconditioning;allairsystem;fancoilunits(FCUs);freshairsystem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1.1 课题背景.11.2 空调设计的重要性.11.2.2节能空调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11.2.3防火排烟与安全卫生是空调设计的重要任务.2第2章 负荷的计算132.1 空调负荷的构成132.1.1 房间冷负荷的构成132.1.2 房间湿负荷的构成132.1.3 房间热负荷的构成132.1.4 空调总冷负荷的确定132.2 空调冷负荷计算公式142.2.1 负荷计算说明142.2.2 外墙和屋顶的冷负荷142.2.3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152.2.4 玻璃窗传热冷负荷162.2.5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62.2.6 人体冷负荷172.2.7 室内其他的热源显热冷负荷182.3 空调湿负荷计算公式19第5章 送风量计算及空气处理过程395.1 新风量的确定395.2 空气处理过程及状态参数395.2.1 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395.2.2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43第6章 气流组织526.1气流组织方案526.1.1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形式526.1.2空调房间送回风口的型式536.1.3送回风口的布置方式546.2 气流组织计算556.2.1一层商场气流组织计算和风口选型556.2.2小空间气流组织计算和风口选型58第10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9810.1空调系统的消声9810.2空调系统的减振99第11章 空调系统的保温和防腐10111.1空调管道保温:10111.1.1需要保温的情况10111.1.2保温材料的选择10111.1.3 保温层厚度的选定10211.2管道的防腐102结 论106参考文献107致 谢108 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空调系统最早应用于工厂,随着近代工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系统也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居住和商业建筑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商业性空调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蓄冷空调,低温送风,洁净系统以及末端装置都得到了应用和提高,新的产品和技术更是层出不穷。旅馆建筑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豪华、高档的高层建筑旅游馆群的兴建,更是一个文明发达国家的标志之一。为给宾客们创造一个空气清新、“四季如春”、温馨舒适的留宿、餐饮、娱乐、洗浴、游泳和商务办公的理想环境,必须搞好旅馆建筑的空调、制冷、供暖与送排风设计。1.2空调设计的重要性1.2.1空调设计必须满足建筑热舒适指标和卫生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全国涉外宾馆、饭店和康乐中心建设速度较快,规模也较大,除新建大批项目外,对老饭店的改建、改造工程也相继大踏步进行。这类新建和改建的宾馆建筑是我国民用建筑中最先步入现代化水准的建筑。这类建筑的内外装饰华丽多彩,使用功能齐全,一般都装有全年舒适性空调,因此搞好此类建筑物的空调设计,保证各空调房间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风速、噪声和含尘浓度等6项涉及到热舒适标准和卫生要求的舒适性空调室内设计参数,是空调设计者的主要任务,如设计计算失误将给宾馆、饭店和康乐中心造成不可预料的损失,招致此类建筑达不到预定等级,影响声誉并直接关系到客源和经营效益。可见搞好宾馆建筑空调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明。1.2.2节能空调设计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空调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60。舒适指标和房间卫生要求使空调制冷设备(冬季为供暖设备)和新风、排风设备每时每刻都在运转,因而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空调能耗已成为城市民用能耗大户。空调设计在保证各等级旅馆建筑和康乐中心热舒适指标和卫生要求的前提下,要尽量降低空调、制冷、供暖和新、排风设备装机容量,并从设计上要为随气候变化而调节与控制开启台数和开启功率打下基础。决不能为确保热舒适指标而任意加大保险系数,这是摆在空调设计者面前的一个十分迫切重要的问题。设计中选用性能先进的节能型空调制冷设备室设计者必须遵循的原则1.2.3防火排烟与安全卫生是空调设计的重要任务舒适安全的建筑必将是人流如潮的公共场所,而此类建筑的空调房间一般均为窗户不开启的密闭性建筑。因此,空调设计必须要注意到房间空气的吐故纳新及时排出人们呼出的二氧化碳和人体排泄出的有气味的有机物,并按不同等级的宾馆建筑对新风量的不同指标,将室外新鲜空气经过滤和冷热交换使之达到送入室内状态要求的条件,再经消声处理后补进房间,以确保空调房间的卫生要求。从防火排烟与安全角度考虑,送风系统(无论是补新风还是全空气风道送风)必须在进入每个房间的墙内加装防火阀,排风设施必须要具备日常排风和发生火警事故时的事故排烟功能,在地下汽车库等处还须设有防烟垂壁等设施,以确保正常情况和非常时期的安全【3】。 第2章 负荷的计算2.1 空调负荷的构成空调房间的负荷包括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2.1.1 房间冷负荷的构成1) 通过围护结构传入室内的热量;2) 透过外窗进入室内的太阳辐射热量;3) 人体散热量;4) 照明散热量;5) 设备、器具、管道及其他内部热源的散热量;6) 食物或物料的散热量;7) 渗透空气带入的热量;8) 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量。2.1.2 房间湿负荷的构成1) 人体散湿量;2) 其它室内散湿量。2.1.3 房间热负荷的构成1)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2)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朝向修正率;风力附加率;外门附加率。3) 围护结构的高度附加率。2.1.4 空调总冷负荷的确定集中空调系统的计算冷负荷,应根据所服务的空调建筑中各分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类型及控制方式等各种情况不同,综合考虑下列各部分负荷,经过焓湿图分析和计算确定。系统所服务区域的空调建筑的计算冷负荷;1) 空调建筑的新风计算冷负荷;2) 风系统由于风机、 风管产生温升以及系统漏风等引起的附加冷负荷 ;3) 水系统由于水泵、水管、水箱产生温升以及系统补水引起的附加冷负荷;4) 当空气处理过程产生冷、热抵消现象时,尚考虑由此引起的附加冷负荷。2.2 空调冷负荷计算公式2.2.1 负荷计算说明 1.本设计的负荷计算方法及参数查询均按空气调节设计手册及教材空调工程上的为准。 2.冬季围护结构的负荷计算与采暖的计算方法相同。但冬季室外计算温度一般采用冬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温度,即采用历年平均不保证1d的日平均温度。冬季空气调节系统能保持正压时,可不考虑冷风渗透的附加。 3.在计算窗的负荷时,以一个窗子为单位,相同方向上的窗子负荷相同时不重复计算。 4. 人员散热及灯光、设备热应予以考虑。 5计算负荷时按当地太阳时算,安康所在地的太阳时是6,北京的真太阳时为8,所以计算时的作用时间要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 6. 一层商场各门设空气幕,且商场内维持正压,则不考虑门引起的负荷。 2.2.2 外墙和屋顶的冷负荷 外墙和屋顶的冷负荷都按下式计算: (2-1)式中 -屋顶或外墙“计算时间”的冷负荷(W);-屋顶或外墙的传热系数W/. ;-屋顶或外墙的面积();-夏季空调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表1-3;-屋顶或外表面辐射热平均温升()。 (2-2)-太阳总辐射日平均照度(W/),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6;-围护结构外表面的太阳辐射热吸收系数,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7;-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放热系数,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8,一般可取=18.6 W/. ;-屋顶或外墙“作用时间” 室外温度波动部分的综合负荷温差(),屋顶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4,外墙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5;-室内计算温度()。查表2-24,、2-25时,各城市的维度和大气透明度等级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11;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2-24、2-25、时,值按下式计算: (2-3)式中 -衰减倍数; -围护结构温度波的衰减度。 “作用时间”指综合温度波作用到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时间,“计算时间”指成为室内负荷的时间。温度波作用到外表面到成为负荷有一个时间延迟,成为延迟时间。如按式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2-29)计算14时的冷负荷,延迟时间=5小时,则“作用时间”为14-5=9时,应查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4或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5中的9时的,并按式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2-29)计算。以上这些公式2-1、2-2、2-3分别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2-29、2-30、2-31。2.2.3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 (2-4)式中 -日射得热形成的冷负荷(W);-有效面积系数,由空调工程中附录19查的;-窗玻璃冷负荷系数,由空调工程中附录20至附录23查的;-窗玻璃的遮阳系数,由空调工程中附录17查的;-窗内遮阳设施的遮阳系数,由空调工程中附录18查的;-不同朝向的逐时日射得热因数最大值,由空调工程中附录16查的。-窗口面积()。以上公式2-4见空调工程中公式3-132.2.4 玻璃窗传热冷负荷 玻璃窗传到室内的热量,按对流核辐射两种方式放入室内。由于玻璃窗传热温差的波动幅度较太阳辐射热的波动幅度小得很多,因而室内虚热的温度波衰减对冷负荷影响很小,故可以认为玻璃窗传热的得热即为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2-5)式中 -玻璃传热的冷负荷(W); -玻璃窗的传热系数W/. ,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1; -夏季室外逐时温差(),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0; (2-6) -室外温度逐时变化系数,按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1-2采用; -夏季室外计算平均日较差(),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1-3,可取整,按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0查出; -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1-3; -玻璃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22;-包括窗框的窗的面积();-室内计算温度()。2.2.5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 1.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的冷负荷 (W),可按下式计算: (2-7)式中 T-开灯时刻(点钟); -T-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T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对于中、重型结构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44轻型结构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34附加;-照明设备的散热量(W)。2. 当不能确定照明开关的确切时间时,照明的冷负荷亦可按下式估算: (2-8)式中 -照明设备的散热量(W),对于有窗的房间,当围护结构的综合最大负荷出现在白天时,可仅计算白天开灯的散热量; -蓄热系数,照明荧光灯可取0.9,暗装的荧光灯或明装上的白炽灯可取0.85。 2.3.3 照明设备的散热量 的计算 于对明装的白炽灯 =1000N* (W) (2-9) 对于荧光灯 (W) (2-10)式中 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kw); -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为0.50.8; -整流器消耗功率的系数,当整流器在空调房间时取1.2;当整流器在吊顶内时取1.0; -安装系数,照明时取1.0;暗装且灯罩上穿有小孔时取0.50.6;暗装灯罩上无孔时,视吊顶情况取0.60.8;灯具回风时可取0.35。2.2.6 人体冷负荷人体冷负荷包括显热冷负荷和显热冷负荷。1. 人体显热冷负荷人体的显热散热其辐射部分约占2/3,也有蓄热滞后的问题。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 可按下式计算: (2-11)式中 -人体显热散热量(W); T-人员进入空调房间的时刻(点钟); -T-从人员进入房间时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T时间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45.于人员特别密集的场所,如电影院、剧院、会堂等,人体对围护结构和室内家具的辐射热量相应较少,可取 =1。对于轻型结构,亦可取 =1。对于单位体积内人员很少,人体冷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较少,如人员数取最大班平均人数,则也可取 =1,即按稳定负荷计算: (2-12)人员显热散热量 可按下式计算 (2-13)式中 n -空调房间的人员数; - 群集系数,男子、女子、儿童折合成成年男子的散热比例,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46; -每名成年男子的显热散热量(W),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47。 2人体全热冷负荷 全热冷负荷为显热冷负荷与潜热冷负荷之和。潜热冷负荷按即时负荷考虑,即与潜热散热量相等。人体全热冷负荷 (W)按下式计算: (2-14)式中 - 体潜热冷负荷(W); -每名男子的潜热散热量(W),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46。 其余符号与公式2-11、2-13相同。2.2.7 室内其他的热源显热冷负荷(1)设备显热冷负荷。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按下式计算 (2-15)式中 -设备和用具显热形成的冷负荷 (W); -设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 (W); -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可由教材空调工程 附录24和附录25查得。电动设备 工艺设备及其电动机都放在室内时 (2-16)当工艺设备在室内,而电动机不在室内时 (2-17)当工艺设备不在室内,而电动机在室内时 (2-18)式中 N -电动设备的安装功率(KW); -电动机效率,可从产品样本查得; -同时使用系数,即房间内电动机同时使用的安装功率与总安装功 率值比值,根据工艺过程的设备使用情况而定,一般为0.51.0; -利用系数(安装系数),是电动机最大实耗功率与安装功率之比, 一般可取0.70.9,可用以反映安装功率的利用程度; -电动机负荷系数,每小时的平均实耗功率与设计最大实耗功率之 比,它反映了平均负荷到达最大负荷的程度,一般可取0.40.5, 精密机床取0.150.4。电热设备的散热量 NnnnnQS43211000= (2-19)式中 -通风保温系数,见教材空调工程表3-11;其他符号意义同前。电子设备散热量计算公式同式(2-7),其中系数的值根据使用情况而定,对于计算机可取1.0。一般仪表取0.50.9。 办公设备散热量空调区办公设备的散热量(W)可按下式计算 (2-20)式中 p -设备的种类数;=piiaisqsq1, -第i类设备的台数 -第i类设备的单台散热量(W),见教材空调工程表3-12。(2)食物显热冷负荷 进行餐厅冷负荷计算时,需要考虑食物的散热量。食物显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可按单位就餐客人9W考虑。本设计中不考虑食物的显热冷负荷。 2.3 空调湿负荷计算公式1) 人体散湿形成的湿负荷计算时刻的散湿量(kg/h),可按下试计算 (2-21)式中 -群集系数,男子、女子、儿童折合成成年男子的散热比例,见空气调节设计手册中表2-46; n-计算时刻空调区的总人数; g-1名成年男子每小时散湿量(g/h),见教材空调工程表3-15。2) 敞开水面散湿形成的湿负荷室内敞开水槽表面散湿量可按下式计算 aaPPqaqFPPML0)(,-=b (2-22) 式中 ML -室内敞开水槽表面散湿量(kg/s); -相应于水槽表面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 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Pa); -标准大气压力,=101325Pa; -当地大气压力(Pa); F -室内敞开水槽表面积(); - 蒸发系数 kg/(Ns)。 第5章 送风量计算及空气处理过程5.1 新风量的确定 计算过程以一层商场为例,其它层只列出计算结果。确定新风量的依据有下列三个因素:1) 卫生要求在人体长期停留的空调房间内,新鲜空气的多少对健康有直接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规范确定:不论每人占房间体积多少,新风量按大于等于30 m/h人采用。对于人员密集的建筑物,如采用空调的体育馆、会场,每人所占的空间较少,但停留的时间很短,可分别按吸烟和不吸烟的情况,新风量以715 m/h人计算。由于这类建筑物按此确定的新风量占总风量的百分比可能达30%40%,从而对冷量影响较大。2) 补充局部排风量、保持空调房间的“正压”要求当空调房间内有排风柜等局部排风装置时,为了不使房间产生负压,在系统中必须有相应的新风量来补偿排风量。考虑本设计一层采用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 其它层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空调区是正压,不必考虑。3) 总送风量的10%一般规定,空调系统中的新风量占总送风量的百分数不应低于10%。综上所述,房间新风量取其最大值。各层新风标准,根据卫生要求的最小新风量由教材空调工程表3-34查得,各功能房间的新风量人均标准 。由教材空调工程表3-34查得,商场的设计新风量q=20 m/h.人1082=21640 m/h5.2 空气处理过程及状态参数5.2.1 全空气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全空气系统以一层商场为例,空调区最小新风量= 21640m/h,冷负荷=172.7KW,湿负荷为湿负荷=100.25 kg/h,热负荷 =-32.8kw。夏季大气压力971.3hpa,室外干球温度=35.6,湿球温度=26.8,相对湿度=59%,室内设计温度=24,设计相对湿度=60%。冬季大气压力990.4hpa,室外干球温度=-2,相对湿度=68%,室内设计温度=20,设计相对湿度=60%。1)夏季处理过程 图5-1 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夏季处理过程其处理过程为: 计算热湿比 kj/kg在h-d图上根据室外沿湿球温度 =26.8等温线交=100%点即 状态点沿 点的等焓线交 =35.6于点 ,即为室外状 态点。根据室内=24及相对湿度=60%确定N状态点过N点作=6212kj/kg线取送差8,则 =16做出状态点O,沿O点等湿线交相对湿度线于L状态点,即露点。考虑风机、风管温升等因素,回风取1温升,送风取1.5温升。沿O点含湿量线取温差0.5即为再热状态点k,沿N点含湿量线取温差1.5即为室内回风状态点N。各状态点参数如下表5-1。表 5.1 各状态点参数状态点干球温度()焓(kJ/kg.干空气)含湿量(g/kg.干空气)相对湿度密度(kg/m3)N24 53.5 11.4601.206N25 54.5 11.4 571.205W35.6 93 22.2591.03C28.3 68 15.3631.17L14.5 39 9.8901.211K15.5 40.5 9.8851.211O16 41 9.7801.215 总送风量 m3/h 确定新风量和混合点C的确定新风量: =10%=10%58956 m3/h =5895.6 m3/h最小新风量: =20 m3/(h .人)1082人=21640 m3/h =5895.6 m3/h故系统的新风量: m3/h 所以新风满足要求.新风比: /= =36.7%一次回风量: =58956-21640=37316 m3/h 回风混合状态点C: =68kj/kg在线段 取与 =69.22的交点即混合点状态点。将于连成直线。如图5-1。 空调系统喷水室的冷量=400.78kw 再热器的加热量 =24.42kw 2)冬季处理过程: 图5-2 全空气一次回风系统冬季处理过程其处理过程为: 计算热湿比 kj/kg 确定送风状态点在hd图上,根据=22,=50%确定N点,根据冬季空调室外干球温度=-2,相对湿度=79%,确定出室外状态点W,状态点参数见表5-2。回风取1温降,沿N点等含湿量线取温差1即为室内回风状态点N,取冬、夏两季送风量相等。因冬季余湿量跟夏季相同,故送风状态点O点的含湿量:沿N点做热湿比线交等含湿量线=4.3g/kg.干空气于O点,即送风状态点O。过O点等含湿量线交于L状态点,即露点。各状态点参数见下表5-2然后连接和W。表 5.2 各状态点参数状态点干球温度()焓(kJ/kg.干空气)含湿量(g/kg.干空气)相对湿度密度(kg/m3)N20 39 7.4501.217N19 36.9 7.4 541.221W-2 3 2591.329C11.9 25.79 5.5581.250L3.2 4 4.3901.259K23.2 34.5 4.3241.21O24.2 36 4.3231.2 混合点C的确定:冬季按夏季相同新风量和送风量,则混合点的焓: 冬季再热器加热量 喷水室加湿量: 35第6章 气流组织气流组织也称空气分布,气流组织设计就是合理组织室内空气的流动,以达到空调房间工作区的温室度、精度、区域温差及工作区气流速度。气流组织直接影响室内空调效果,是空气调节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室温要求在规定范围内波动、有洁净度要求及高大空间等几种情况下,均匀得消除室内余热余湿,并能更有效地排除有害气体和空气中的灰尘。因此,不同性质的空调房间,对气流组织和风量计算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对气流组织的要求主要是针对“工作区”,所谓工作区是指:对舒适性空调而言指空调房间内人员的活动区域,一般指距地面2m以下的区域;工艺型空调则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的空调房间,主要是要求在工作区内保持比较均匀而稳定地温湿度;而对工作区风速有严格要求的空调,主要是保证工作区风速不超过规定的数值。室内温湿度又允许波动范围要求的空调房间,主要是在工作区域内满足气流的区域温差、室内温湿度基数计其波动范围的要求。气流的区域温差是指工作区区域内无局部热源时,由于气流而影起的不同地点的温差。有洁净度要求的空调房间,气流组织和风量计算,主要是在工作区内保持应有的洁净度和室内正压。高大空间的空调气流组织和风量计算,除保证达到工作区的温湿度、风速要求外,还应合理地组织气流以满足节能的要求。影响室内气流组织的因素较多,气流组织的效果不仅与送风装置的形式、数量、大小、风量和位置有关,而且空间的几何尺寸、污染源的位置及分布和性质、送风参数(送风温差和风口风速)及回风方式等对气流组织也有影响。6.1气流组织方案6.1.1空调房间气流组织的形式空调房间气流分布的形式有多种,按送回风口的布置形式可分为以下四种:1)上送下回由空间上部送入空气下部排出的送回风方式是传统的基本方式。上送下回的气流分布形式其送风气流不直接进入工作区,有较长的与室内空气掺混的距离,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温度场和速度场。 2)上送上回上送上回方式的特点是可将送回(或排)风管道集中于房间上部,可明装也可暗装。其气流分布较上送下回方式略差。3)下送上回 下送上回风方式要求降低送风温差、控制工作区内的风速,虽然其排风温度较工作区温度高,但其对节能未必有利,只因其送风温差的限制。但其有利于改善工作区的空气质量。3)中送风在某些高大建筑物内,如实际工作区在下部,则不需将整个空间都作为控制调节的对象,采用中送风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但这种气流分布会造成空间温度竖向分布不均匀,存在着温度“分层”的现象。根据以上各气流组织方式的特点,综合考虑空调房间结构特点、使用要求和控制要求等条件,确定各空调房间的气流组织形式如下:1) 一层商场采用上送上回风方式2) 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调房间按风机盘管的形式采用上送(侧送)上回或上送(侧送)下回风方式。6.1.2空调房间送回风口的型式(一)空调房间送风口型式的选择送风口也称为空气分布器,按安装位置分为侧送风口、顶送风口(向下送风)、地面风口(向上送风);按送出气流的流动状况分为扩散型风口、轴向型风口和孔板送风口。扩散型风口具有较大的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送风温度衰减快,但射程较短;轴向型风口诱导室内空气的作用小,空气温度、速度的衰减慢,射程远;孔板送风口是在平板上满布小孔的送风口,速度分布均匀,衰减快。空调房间的送风方式及送风口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般可采用百叶风口或条缝型风口,有条件时,侧送气流宜贴附;工艺型空调房间,当室温允许波动范围0.5时,侧送气流应贴附。 当有吊顶可利用时,应根据房间高度及使用场所对气流的要求,分别采用圆形、方形散流器、条缝型风口或孔板风口;当单位面积风量较大,且工作区要求风速较小或区域温差要求严格时,应采用孔板风口。 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和室内温度波动范围1的高大厂房,可采用喷口或旋流送风口送风。在选用送风口的型式时,应注意下列问题:工艺设备对侧送风气流有一定阻碍或单位面积送风量较大,使工作区的风速不能满足要求时,不采用侧送风方式;电子计算机房,当其设备散热量较大且上部有排热装置时,可采用地板送风方式;设置窗式空调器和风机盘管机组时,不宜使气流直吹向人体。6.1.3送回风口的布置方式空调房间送回风口的布置应根据选用的送回风方式、空调房间空间形状、空调房间内设备布置和人员活动特点以及空调房间局部排风特点等条件进行布置。但在空调房间空间较大人、员分布较均匀且要求较高时,应尽量使回风口均匀布置,而且送风口和回风口应交错均匀布置。而在小空间的空调房间内气流组织容易达到要求,气流分布相对比较均匀,但应注意在送风温差较大时,应尽量避免送风直接向着人体吹出。6.2 气流组织计算气流组织计算的目的是确定送风口的型号和数量,并校核工作区的温度和风速是否满足要求。在气流组织计算时,布置在局部排风装置附近的送风口(风量相对其它送风口大),其送风气流比较复杂,尤其是局部排风量较大时。但工作区基本能满足气流组织的要求,只是效果不是很理想。鉴于此布置在局部排风装置附近的送风口气流组织可不用详细计算,只要根据风量确定风口尺寸、型号、喉部风速等即可。安装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调房间气流分布较复杂,但多数情况下,能满足气流组织的要求,所以这里不对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气流组织进行计算,只对那些全空气调节、空间较大的空调房间进行气流组织计算。第10章 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10.1空调系统的消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使用得到普及,但对于设有空调等建筑设备的现代建筑,在室外及室内两个方面都可能受到噪声和振动源的影响,所以在空调设计中空调系统的消声和减振设计是重要一环,它对于减小噪声和振动,提高人们大额舒适感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空调系统中的噪声源主要有通风机、空调设备、冷热源设备、冷却塔、空调系统风管等,其中以空调制冷设备产生的噪声影响最大。噪声主要包括空气动力噪声、机械噪声等。其中空气动力噪声包括涡流噪声和旋转噪声,涡流噪声是叶片在空气中旋转沿叶片厚度方向形成压力梯度变化,引起涡流及气流紊流而产生的宽频带噪声;旋转噪声是旋转叶片经过某点时,对空气产生周期性压力,引起空气压力和速度的脉动从而向周围环境辐射的噪声。机械的噪声可能是由通风机的动平衡受到破坏而引起的旋转部件不平衡造成的,也可能是由轴承的装配不好或受到损坏而造成的。空调系统消声设计应考虑噪声的频谱特性、室内允许的噪声标准、通风机噪声、风管中产生的气流噪声和从风管管壁传入风管内的噪声、风管系统噪声的自然衰减、消声器的声衰减量以及隔声室的隔声量等。控制空调通风系统中噪声的最有效的措施是降低通风机的噪声。首先要选择高效节能,低噪声性的通风机,在满足风量风压的前提下,适当选择转数低的风机,降低其空气动力噪声。其次是选用合理的轴承,提高装备精度,严格检验叶轮的动平衡和静平衡,降低风机的机械噪声。再次,通风机进出口的管道不得急剧转弯,通风机进出口处的管道应装柔性接管,其长度为150250mm,一般不宜超过350mm。为减少空调系统消声和隔振处理及降低被空气调节房间噪声的困难,应尽可能的减少噪声源的噪声。降低噪声一般应注意到声源,传声途径和工作场所的吸声处理三个方面,上面讲到了在声源处的一些措施,除此之外,就是在通风管道上暗装消声器了,这样也可以起到很大的效果. 为此,在进行空气调节系统设计及选择通风设备时应注意:1.在空调装置的送风口处,装设柔性软接管,消声静压箱、消声器;2.在送风管气流稳定的管段上装设微孔板消声器,消声弯头,消声箱;3.风管管路急剧转弯处装设带导流叶片的风管弯头。合理使用三通等部件进行噪声自然衰减;4.穿墙的风管周围,必须用麻丝等纤维材料填充密实,然后在外表面用水泥沙浆抹平;5.管道的吊架与楼板之间应该设防振橡胶等隔震连接;6.垂直与水平风管的防震,对于低速风管且出口有良好防震软接管者,可以不考虑风管吊架与支撑的防震,当风速较大而建筑噪声控制严格的场合,应考虑风管防震;7. 在满足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使用离心风机,风机出口应设软接头,出口调节阀应在软接头后,以免风机振动使风门产生附加振动;8.应将风量大的系统分成若干小系统,选用高效率、低噪声的通风机;9.风量一定时,尽量降低风管系统的压力损失及选用转速低的风机。必要时可用双风机;10.阀门,分支管三通等部件需采用较厚的钢板。弯头及分支管三通等气流急剧转弯处,宜装设导流叶片。对于消声要求严格的房间,连接风口的支管上最好不设调节阀;11.在设备用房尽量做到消声处理;设备电机尽量选用低噪型;设备安装要考虑防震措施;风管材质尽量采用吸声材料;12.合理使用弯头、三通等部件进行噪声自然衰减;13.增加管壁厚度,或与保温层处理结合,增加其隔声量10.2空调系统的减振空调系统的噪声除了通过空气传播到室内外,还能通过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传播,例如:转动的风机,和压缩机所产生的振动可以直接传给基础,并以弹簧性波的形式从机器基础沿房屋结构传到其它房间,又以噪声的形式出现,因此,对空调系统振动机构削弱将能有效的降低噪声。削弱由机器传给基础的振动是用消除它们之间的刚性连接来实现的,即在振源的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设避振构件(如弹簧减振器或橡皮软木等),可以使从振源传到的振动得到一定程度的头减弱。 在振源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构件,可以减轻振动力通过基础传出,也可以在仪器和它的基础之间安装弹性构件来减轻外界振动对仪器的影响。在设计和选用隔振器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当设备转速n 1500r/min时,宜选用橡胶,软木等弹性材料块或橡胶隔振器;设备转速1500r/min时,宜用弹簧隔振器;2隔振器承受的荷载不应该超过允许工作荷载;3选择橡胶隔振器时,应考虑环境温度对隔振器压缩变形量的影响,计算压缩变形量宜按制造厂提供的极限压缩量的1/31/2采用。橡胶隔振器应尽量避免太阳直接照射或者油类接触;4为了减少设备的振动通过管道的传递量,通风机和水泵的进出口通过隔振软管与管道连接。第11章 空调系统的保温和防腐空调管路系统保温的目的:一是为了减少管道系统的热损失(或冷损失),二是为了防止冷管路表面结露。空调管路防腐的目的是防止金属表面的外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氧化钴纳米粒子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柔软手感聚氨酯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无创血糖监测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区块链技术提升企业供应链透明度的案例
- 2025-2030中国搪瓷炊具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创新驱动区块链与电商的未来合作模式
- 区块链技术在游戏行业版权保护的实践
- 2025-2030中国工程机械轮胎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父爱如山感恩永远主题班会教案二
- 2019-2025年监理工程师之水利工程目标控制能力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
- DB37-T 5061-2024 住宅小区供配电设施建设标准
- GB/T 45135-2024钛合金板材超塑成形和扩散连接件通用技术规范
- (2025)时事政治题库(含参考答案)
- 【含听力9英一模】合肥市蜀山区2024年中考一模英语
- 保利拍卖行合同模板
- 2025年中国融通农发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养老院护理员培训制度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 课件 项目一 多旋翼无人机组装调试
-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工作制度
- 建行金融生态圈
- 安全评估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