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美国建国至今,不到三百年的历史却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尤其是二战 结束以后,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层出不穷,为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进入2 l 世纪,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 事实证明,谁拥有了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谁就拥有发展的优势。世界各国纷 纷把培养杰出人才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 本文通过研究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发现:从上世纪以来,不论是自然科 学、社会科学,还是体育事业,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硕果累累。美国为什么 会如此“盛产杰出人才呢? 人才的培养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合理的教 育分流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通过分析美国教育分流的分化流程及配套措施, 发现其具有自主分流、多次分流、多级分流、多向分流的特点。美国合理的教育 分流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使个体在教育分流的过程中获得最适 合于自己特长的教育、最适合于自己层次的教育、以及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持续 发展。 新中国成立6 0 年,虽然培养了大量的各领域杰出人才,但是与美国相比, 不仅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相差甚远。美国在教育分流上的做法对我国教 育分流改革是有启示意义的,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从而更有利于促进我 国杰出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美国;杰出人才;教育分流 a b s t r a c t f r o mt h eu s a f o u n d i n gt op r e s e n t ,m e yh a v eh a dp l e n t yo f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f o r l e s st h a n3 0 0y e a r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a f t e rw w i i ,al o to f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e m e r g e di n v a r i o u sf i e l d sa n dm a d e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e sf o ra m e r i c a np o l i t i c s ,e c o n o m y , c u l t u r ea n d5 0 o n s i n c ee n t e r i n g21s tc e n t u r y , 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b e 俩e e nc o u n t r i e sh a sb e c o m em o r ea n d m o r ei n t e n s e ,i t se s s e n c ei s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o ft a l e n t s t h ef a c t ss h o wt h a tw h op o s s e s t a l e n t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 ,p o s s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a d v a n t a g e s c u l t i v a t i n g 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i so n eo fl o n g - t e r ms t r a t e g i e si ne v e r yc o u n t r y b a s e do nt h es t u d yo ft h et r a i n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a m e r i c a n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 ,w e f i n dt h a tg r e a ta c h i e v e m e n t sh a v eb e e nm a d ei nt r a i n i n g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s i n c et h el a s t c e n t u r y , n o to n l yn a t u r a l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b u ta l s os p o r t sc a u s e w h yc a ns om a n y 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t u r no u ti na m e r i c a ? c u l t i v a t i n gt a l e n t si sr e s t r i c t e db ym u l t i f a c e t e d f a c t o r s ,b u tr e a s o n a b l ee d u c a t i o ns t r e a m i n gi sa ne f f e c t i v em e a n sf o rt r a i n i n gt a l e n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s p l i t f l o w sa n ds u p p o r t i n gm e a s u r e so fa m e r i c a n e d u c a t i o ns t r e a m i n g , w ef i n dt h a ti th a sf o u rf e a t u r e s t h a ta r es e l f - s t r e a m i n g , m u l t i p l e s t r e a m i n g , m u l t i l e v e ls t r e a m i n g ,m u l t i w a ys t r e a m i n g i t sr e a s o n a b l ee d u c a t i o ns t r e a m i n g m a k e s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e sf o rt h eg r o w t ho fa m e r i c a n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 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s t r e a m i n g , i n d i v i d u a l sc a nf i n dw h i c he d u c a t i o ni sf i tf o r i n d i v i d u a ls p e c i a l i t y , i n d i v i d u a l l e v e l ,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t oa c h i e v eb ya m e r i c a ne d u c a t i o ns t r e a m i n g o v e r 6 0y e a r ss i n c et h ef o u n d i n go fo u rc o u n t r y , w eh a v et r a i n e dal o to fo u t s t a n d i n g t a l e n t si nv a r i o u sf i e l d s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a m e r i c a n ,t h e r ei s g r e a tg a pi no u t s t a n d i n g t a l e n t s ,n o to n l yt h eq u a n t i t y , b u ta l s ot h eq u a l i t y t h ep r a c t i c e so fe d u c a t i o ns t r e a m i n gi n a m e r i c ah a v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f o ro u rc o u n t r y w ec a nl e a r ni t ss u c c e s s f u le x p e r i e n c e , t h e r e f o r ei tc a nb e n e f i tt ot h e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c u l t i v a t i n gi n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a m e r i c a ;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 s ;e d u c a t i o ns t r e a m i n g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1 1 选题背景 第一章绪论 从2 0 世纪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强国。冷战结束以后一跃成为世界唯一的 超级大国,其在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空间技术、材料科学、人文艺术、体育 等领域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先进的技术和发达的经济,依赖于大批不同层 次不同专业的人才。人才的培养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如家庭背景、经济基础、 自身素质、政策法规、教育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美国的教育不仅实 现了普遍入学,而且也实现了不同领域中杰出人才的培养,为美国的政治、经济、 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杰 出人才的作用愈益明显。虽然各领域的研究已趋向团队化,但是重大的科学发现 与发明的火花往往总是最先在某一杰出人才的头脑中闪现或点燃的。现代发展史 也表明,某一领域巨匠的诞生可以使该国在这一领域确立优势地位,甚至改变一 个时代。进入2 l 世纪,世界政治风云变换,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 争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事实证 明,谁能培养出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谁就拥有了发展的优势,谁就能在国 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为了在2 1 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世界各国政府纷纷把培 养人才,尤其是培养杰出人才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才的作用,并出台了大量的政策, 加大力度对杰出人才的培养。邓小平同志曾提出:“在人才的问题上,要特别强 调一下,必须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杰出的人才也只有有了成批的杰 出人才,才能带动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2 0 0 1 年我国加入了 w t 0 ,与世界各国经济、科技、信息的传递和交融变得更加的密切,国与国的竞 争也更加的明显。2 0 0 3 年年末,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并 审时度势地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培 养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 0 0 6 年6 月胡锦涛主席在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 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 才,尤其是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 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的。纵观我国改革开放3 0 年的历史,我们 欣喜的看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已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同时也必须 。董泽芳,沈百福百川归海一一教育分流研究与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m 】华中师范大 学,1 9 9 9 ,1 4 3 1 硕十学位论文 清楚的认识到:建国近6 0 年的时间罩,一直都没有实现诺贝尔奖获得者零的突 破;各领域大师级的人才少之又少等等,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杰出人才不 仅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 2 研究意义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说到底是人才之争。一个国家如 何应对与参加这场国际竞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笔者 将目光投向美国,因为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超级强国,在各领域培养了大批高水 平的杰出人才。而我国在2 1 世纪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 在于培养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在这种前提下,迫切需要对其他国家就人才培 养的问题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当今这个时期研究美国 杰出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人在阅读和整理相关文献时发现,人才的培养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对其 研究者众多,且研究成果颇丰。而以往很少有学者从教育分流的角度研究美国人 才培养的问题,本文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将从美国的教育分流这个角 度来研究美国教育如何实现对不同个体的分流培养,使具有不同兴趣、爱好、技 能及天赋的个体实现自身优势的发展,最终成为各领域的杰出人物。通过研究美 国的教育分流,反思目前我国的教育分流在人才分流培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为 我国教育分流的改革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期对今后杰出人才的培养有所裨益。因 此,本论文有着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 1 3 概念界定 1 3 1 人才 “人才 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菁菁者莪,诗 日:“菁菁者莪,乐育材也,君子能长育人材,则天下喜乐之矣! 这首诗是用 生长茂盛的植物来比喻人才的茁壮成长,希望人才能够成为天下人民喜爱的有华 采的人中精华。现代对于“人才 的概念界定更加的丰富多彩。辞海中“人 才”解释为“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 辞源中则为“有才学的人”, 解释的更为简洁。1 9 7 8 年,我国开始了对于人才学的研究,关于“人才”的概 念界定不少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著名人才学 者王通讯先生就提出:“人_ 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的劳动, 曹宏霞科技人才资源探析【j 】当代经济,2 0 0 7 ,( 9 ) :6 8 2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 叶忠海认为人才是:“在一定 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在某个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 的人。 圆罗洪铁指出:“人才,是指那些具有良好的内在素质,能够在一定条 件下通过不断地创造性劳动成果,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人。力 另外,人们还从不同的学科对人才进行定义,教育学将人才定义为“人才是指 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 ,统计学则认为“人才是指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或初 级以上职称的人。 教育学、统计学的定义容易对人才进行量化,但是仅仅以文 凭、学历或职称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不合理的。2 0 0 3 年1 2 月在北京召开的全 国人才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在决 定中提出的“人才 概念进一步趋向科学,并赋予了政治和时代的内涵,“人才 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推 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 事业中作出积极贡献,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 根据上述的认识,“人才”的概念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 ) 具有知识和技 能;( 2 ) 具有创造性;( 3 ) 为人类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可以把“人才 的概念 概括为: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 步做出积极贡献的人。 1 3 2 杰出人才 何谓“杰出人才”? 东汉王充说过:“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人才不 仅有类型之分,而且也有层次之分。在历史上,有人将人才分为九个层次,上上、 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在现代,有学者根据人才 贡献大小分为三个层次:伟大人才,对社会做出划时代贡献的人才;杰出人才, 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一般人才,对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人才。本文在此 将伟大人才与杰出人才作为一个层次,即杰出人才。杰出人才除了具有一般人才 所体现的共性,但是更有自己的个性,其个性就是体现在“杰出二字。因此, 在为“杰出人才 做定义界定时,首先要理解“杰出 的含义。在新课标小学 生试用词典中,杰出被解释为“( 才能、成就等) 超出一般人 。在汉语词 典中,“杰出 的意思为“有出众的才能、成就 。由此可见,对于“杰出 的解释大致都差不多,即在某一方面出众,超出一般人。从总体而言,人才在层 次上有高低之分,呈金字塔型分布,而杰出人才居于金字塔的顶部,人数不多, 但是对人类和社会贡献巨大。例如秦始皇、汉武帝、李世民、毛泽东、周恩来、 国王通讯人才学通论第2 卷 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1 ,1 0 。叶忠海普通人才学【m 】蓝天出版社,2 0 0 5 ,7 。罗洪铁人才学基础理论研究 m 】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3 ,6 3 硕士学位论文 亚里士多德、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诺贝尔奖的 获得者、奥运会的奖牌获得者等等都堪称杰出人才。 关于如何定义杰出人才,目前还没有十分明确的说法。在美国的移民法中对 杰出人才的范围做了界定,“杰出人才 范围包括科学、艺术、教育、商业和体 育五大类,涵盖各个行业,如科学家、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发明家、电脑专家、 医师、医学家等;画家、书法家、舞蹈家、音乐家、音乐指挥家、歌唱家、歌星、 影星、模特、电视主持、影视导演等;各级特级教师、教育理论家等;杰出企业 家、工商人才、广告策划专家等;著名运动员、教练员等等。对于如何评定“杰 出人才”,美国的移民法也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果获得过公认的国际奖,如诺 贝尔奖、奥斯卡奖,则这样一个奖即可获批“杰出人才”。如果没有获得过公认 的国际奖项,符合以下其中的三条也可以申请“杰出人才”。这十条规定是:( 1 ) 由于其杰出成就获得过低于国际公认大奖的其他全国性或国际性奖励;( 2 ) 作 为必须具有杰出成就方能加入的专业协会或组织之成员;( 3 ) 其专业成就为专 门著作、行业出版物或重要媒体所记载或报导;( 4 ) 曾经或现在仍然作为其行 业评判或评选的评判员或评委委员;( 5 ) 在有关领域取得过开创性成就;( 6 ) 发表过专业著作或者在行业出版物或主要媒体上撰写过专业文章;( 7 ) 其作品 参加过艺术展出;( 8 ) 身为某一著名机构的负责人或重要人物;( 9 ) 身处高薪 阶层;( 1 0 ) 如果是表演艺术家,其表演的票房价值或者其唱片、磁带、光碟或 影带等的销售有极好的商业收入。如此看来,“杰出人才”的标准是在某一领 域有着突出贡献的个体。 2 0 0 6 年1 1 月,温家宝总理在一个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杰出人才,绝不是 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在当今这个时代,我们不仅需要人才,更需要大师 级人才和科技精英,他们对一个时代甚至几个时代都起着引领作用。 鉴于以上考虑,本文将杰出人才定义为:在某一方面具有出众的才能和成就, 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1 3 3 教育分流 教育分流是现代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学者乔纳斯( j o n e s ) 和哈里斯 ( h a l l i n a n & o a k e s ) 将“教育分流 定义为:依据学业考试和学术性倾向的测试, 将学生分层别类,引入不同的学校和课程轨道,按照不同的要求和标准,采用不 同的方法,教授不同的内容,使学生成为不同规格和类型的人才。 在教育大 辞典中“教育分流”是指学校教育系统把接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青少年分成几 美国杰出人才详细介绍 e b o l h tt p :w w w w is e w a y c o m c n 圆美国移民法对申请e b l - a “杰出人才”移民的规定 e b o l h t t p :w w w b - i m m i g r a ti o n c o m h a l l i n a n & 0 a k e s t r a c k i n g :f r o mt h e o r yt op r a c t i c e 【j 】s o c i o i o g yo fe d u c a t i o n v 0 1 6 7 e d u c a t i o i l v 0 1 6 7 i s s u e2 :i - 1 3 4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个流向,使他们分别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 才。此外,我国也有学者对其进行了概念的界定,如董泽芳、沈百福则将“教 育分流 定义为:教育分流,即教育中对人才实行分类培养的活动。它是指学校 教育系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个人的意愿和条件,把接受完一定基础教育的青 少年学生,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分成几个流向,让其分别接受不同类型、 不同层次的教育,以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的活动。方彤认为“教 育分流 主要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 从小学到高中) 的适龄青少年,按某种甄选 标准,分别编入不同的班组、年级,或进入不同的层次、类型的教育机构,接受 不同教育或教学的一种方式或制度。 从上述的定义来看,教育分流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个体引入不同的学 习轨道,对其进行分流培养的活动。本文所指的教育分流涉及整个学校教育系统, 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分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分 流对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促进人才分化、培养个人职业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合理的教育分流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又要适合学生的差异与特点,在教育过程 中促进个体的成长。 1 4 文献综述 一直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因此相关的学术论文和 专著层出不穷,但是从教育分流这个角度来研究人才培养问题的文献资料却不 多。从1 9 7 9 年至2 0 0 8 年,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到以“教育分流 为关键词的学术 论文共6 5 篇,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董泽芳、沈百福著百川归海一教育分流 研究与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 ;许庆豫、卢乃桂 著教育分流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5 ) 等。 阅读上述的文献及著作我们发现对于教育分流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 1 ) 分流的依据。在我国,最主要的人才分流是高考,高校招生评价学生的指 标主要集中在学科考试总分数,而不是选择最有某方面天赋的人进入大学深造。 如赵桂敏认为高考以分数为录取标准,对于应试学科范围内各科齐头并进的学生 是有利的,但是那些擅长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的学生,具有科学研究潜质的人才 往往被题海战术的考试大战所埋没。董泽芳、黄红霞( 2 0 0 7 ) 指出美国高校入学 不仅看考试成绩、中学阶段成绩、中学校长或教师的推荐信等,同时还考虑体育、 国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m 】上海教育出版社,2 0 0 0 8 6 董泽芳,沈百福百川归海一一教育分流研究与国民教育分流意向调查【m 】华中师范大 学,1 9 9 9 ,1 方彤由国外对教育分流的批评引发的思考【j 】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 9 9 9 ,( 2 ) :5 1 5 硕二t 学位论文 音乐和艺术等方面的特殊才能、领导才能、在社区服务和工作的经历等。这种既 注重知识,也注重能力、智力、性向( 尤其是学术性向) 、创新潜质等综合素质 的考查方式,有利于个体的兴趣、特长的发展。( 2 ) 分流的功能。如蔡芳、杜 建东发表的教育分流的功能整合探析一文中,已经认识到教育分流具有三个 方面的功能:实现社会选择与发展的功能、实现个人选择与个性发展的功能及促 进社会分化和整合的功能。固通过分析教育分流功能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 教育分流功能整合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讨,但是作者没有对教育分流功能的实 施状况进行探讨,是其不足之处。( 3 ) 分流的形式。我国的教育分流主要有两种: 校际分流和校内分流。两种分流,一步到位,均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如左崇良在 其美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一文中指出单调统一的分流形式 不仅影响了个人的发展,也造成了社会人才资源的浪费。美国教育分流坚持在一 次分流基础上进行二次分流、三次分流,并且分流的形式有外分式、内分式、交 替式、参与式和沟通式。 这些多样化的分流形式无疑给我国提供了借鉴。( 4 ) 分流的效果。如董泽芳认识到合理的教育分流有利于真正面对全体学生、有利于 使教育真正成为差异性教育,有利于教育真正做到立足于人的本性,最大限度的 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展人的特殊才干、弘扬人的主题精神和培养人的健全个性。 锄但是作者未对如何实现这个分流效果,进行深入的探讨。总之,关于教育分流 的研究主要着重在理论层次上的研究,而且对于美国教育分流的研究颇少,主要 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分流,对于其基础教育的分流状况没有专门的研究成果,因此 本文试图从美国整个学校教育系统角度研究其教育分流。 董泽芳,黄红霞试论高等教育分流策略的科学化趋势【j 1 长江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0 0 6 ,2 9 ( 1 ) :8 1 蔡芳,杜建东教育分流的功能整合探析【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 0 0 8 ,( 2 ) :1 2 4 左崇良美国高等教育分流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 】复旦教育论坛,2 0 0 6 ,( 5 ) :1 2 5 董泽芳构建合理的教育分流体系【j 】学校党建与思想建设,1 9 9 9 ,( 2 ) :1 6 - 1 7 6 从荚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第2 章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 美国建国至今,不到三百年的历史却涌现出了大量的杰出人才,尤其是进入 2 0 世纪以后,各领域的杰出人才层出不穷,一些新兴学科及边缘学科的建立及 发展首先发源于美国,为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 献,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体育事业等领域的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可谓是硕 果累累。 2 1 杰出的自然科学人才 目前,诺贝尔科学奖被公认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科学奖项,它代表着自然科 学三大主要学科( 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 前沿研究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 势。以诺贝尔科学奖为例,从1 9 0 1 年设立至2 0 0 8 年,共颁发了3 0 1 次,授予5 3 0 人次,共有2 6 个国家的科学家获得此项荣誉。美国人口不到世界人口的5 ,却 在物理、化学、生理学与医学三大自然科学奖项中获得的次数最多,占获得诺贝 尔科学奖的4 4 9 ( 共2 3 8 人次) ,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具体诺贝尔自然科学 奖各国获奖情况见表2 1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前,诺贝尔科学奖主要是由 德国科学家获得,美国仅获得2 8 人次,占1 9 8 6 。从二战结束以后,全世界共 有3 8 9 人次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而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次数越来越多, 占5 3 9 8 。继1 9 8 3 年以来,2 0 0 6 年美国人第二次独揽诺贝尔科学奖。( 具体不 同时期美国获奖人次统计见表2 - 2 ) 表2 1 诺贝尔科学奖获奖者的国家分布情况 名次 国家获奖人数 占百分比( ) 1 美国 2 3 8 4 4 9 0 2 英国 7 61 4 3 4 3 德国 6 51 2 2 6 4 法国 3 26 0 4 5 瑞典 1 63 0 2 6 瑞士 1 4 2 6 4 表中各国获奖数据根据h t t p :z h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n d e x p h p ? t i t l e 网站统计 7 硕卜学位论文 7 俄苏 1 32 4 5 8 日本 1 22 2 6 9 荷兰 1 12 0 8 1 0丹麦81 5 l l1 恳大不u 72 8 5 11加拿大7 2 8 5 11奥地利7 2 8 5 1 2 澳大利亚 61 1 3 1 3 比利时40 7 5 1 4阿根廷20 3 8 1 4 匈牙利 2o 3 8 1 4 以色列 2o 3 8 1 5巴基斯坦1o 1 9 1 5西班牙l0 1 9 1 5挪威lo 1 9 1 5 南非 1o 1 9 1 5 葡萄牙 1o 1 9 1 5捷克10 1 9 1 5 印度 10 1 9 1 5芬兰l0 1 9 表2 2 不同时期美国诺贝尔科学奖获奖人次统计 二战结束( 1 9 4 5二战结束( 1 9 4 5 授奖时间总计 年) 以前年) 以后 美国获奖人次 2 82 1 02 3 8 总获奖人次 1 4 l3 8 95 3 0 所占比例( )1 9 8 6 5 3 9 8 4 4 9 0 美国不仅在获奖总量上居世界第一,而且在各单项奖人次也远远超出了德 国、英国、法国等国家。至2 0 0 8 年,生物学或医学奖颁发了9 9 次,共1 9 2 人次 获奖,其中美国有9 1 人次,占4 7 4 0 :物理学颁发了1 0 2 次,共1 8 4 人次获奖, 其中美国有8 7 人次,占4 7 2 8 ;化学颁发了1 0 0 次,共1 5 4 人次获奖,其中美 国有6 0 人次,占3 8 9 6 。( 具体单项奖各国获奖情况见表2 - 3 、表2 - 4 、表2 - 5 ) 。表中数据根据h t t p :z h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n d e x p h p ? t i t l e 网站资料统计 8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表2 3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获奖者的国家分布 名次国家获奖人次占百分比( ) l 美国 9 14 7 4 0 2 英国 3 01 5 6 2 3 德国 1 6 8 3 3 4法国1 l5 7 3 5 瑞典 84 1 7 6瑞士63 1 3 7 澳大利亚 52 6 0 8 丹麦 42 0 8 9 意大利 31 5 6 , 9奥地利31 5 6 9比利时 31 5 6 1 0 荷兰 21 0 4 1 0 俄国 21 0 4 1 0加拿大21 0 4 1 1 匈牙利 lo 5 2 11 西班牙 1 o 5 2 l l 阿根廷 1o 5 2 1 1 日本 1o 5 2 1 1 南非 1o 5 2 1 l 葡萄牙 lo 5 2 总计 1 9 21 0 0 表2 4 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的国家分布圆 名次 国家获奖人次 占百分比( ) 1 美国 8 74 7 2 8 2 英国 2 1l1 4 1 2 德国 2 11 1 4 1 3法国1 3 7 0 7 4 俄苏 1 0 5 4 3 5 荷兰 84 3 5 。表中各国获奖数据根据h t t p :z h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n d e x p h p ? t i t l e 网站统计 表中各国获奖数据根据h t t p :z h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n d e x p h p ? t i t i e 网站统计 9 硕士学位论文 6日本 63 2 6 7 瑞典 42 1 7 8 丹麦 3 1 6 3 8 思人不u 31 6 3 9 奥地利 21 0 9 9 加拿大 21 0 9 9 瑞士 21 0 9 1 0 巴基斯坦 1 0 5 4 1 0 印度 10 5 4 总计 1 8 41 0 0 表2 5 诺贝尔化学获奖者的国家分布 名次 国家获奖次数占百分比( ) l 美国 6 0 3 8 9 6 2 德国2 8 1 8 1 8 3 英国2 5 1 6 2 3 4法国8 5 1 9 5 瑞士 63 9 0 6 日本 53 2 5 7 瑞典 42 6 0 8加拿大 31 9 5 9奥地利 21 3 0 9 以色列 21 3 0 1 0 丹麦 lo 6 5 1 0 芬兰 1 0 6 5 1 0 匈牙利 l 0 6 5 1 0 比利时 1 0 6 5 1 0 荷兰 l 0 6 5 1 0 澳大利亚 1 o 6 5 l o 阿根廷 l 0 6 5 表中各国获奖数据根据h t t p :z h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n d e x p h p ? t i t l e 网址统计 1 0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1 0 捷克 1 o 6 5 1 0 挪威 l 0 6 5 1 0 意大利 1 o 6 5 1 0 苏联 1 0 6 5 总计 1 5 4 1 0 0 由此可见,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短短的历史中,培养了大 量的杰出自然科学人才。二战以后,美国能迅速崛起,并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 与其杰出的自然科学人才是分不开的。 2 2 杰出的社会科学人才 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所涵盖的学科有哲学、 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文 学、美学、艺术学、逻辑学、语言学、史学、地理学、军事学、人类学、 考古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在内的2 2 门社会学科。在2 0 世纪以来, 美国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有不俗的表现,以经济学和文学为例。诺贝尔经济 学奖设立于1 9 6 8 年,至2 0 0 8 年共举办了4 0 次,其中美国共获得4 1 人次, 占获奖总人次的6 6 1 3 。( 具体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情况见表2 - 6 ) 表2 6 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的国家分布 名次国家获奖人次 占百分比( ) 1 美国 4 16 6 1 3 2 英国 69 6 8 3挪威34 8 4 4苏联23 2 3 4瑞典 23 2 3 4 德国 23 2 3 5加拿大11 6 l 5 荷兰 11 6 l 5 意大利11 6 1 社会科学【e b o l 】h t t p :i l b a i k e b a i d u c o m vj e w 5 0 5 4 6 h t m 国表中各国数据根据h t t p :z h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n d e x p h p ? ti t l e 网站数据统计 1 1 硕t 二学位论文 5法国11 6 l 5 印度 11 6 1 5澳大利亚l1 6 1 总计 6 210 0 自从1 9 0 1 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布以来,美国在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情况 中表现虽不如自然科学和经济学,但是也获得不错的成绩。截止至2 0 0 8 年, 美国共获得1 2 人次,占获奖总人次的1 0 8 1 ,仅次于法国,居世界第二。 ( 具体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情况见表2 - 7 ) 表2 7 诺贝尔文学获奖者的国家分布 名次国家获奖人次占百分比( ) 1 法国 141 2 6 1 2美国1 21 0 8 1 3 英国 1 19 9 l 4 德国 87 2 1 5 意大利 65 4 1 5瑞典65 4 1 6俄罗斯苏联54 5 0 6 西班牙 54 5 0 7 爱尔兰43 6 0 7 波兰 43 6 0 8丹麦32 7 0 8挪威32 7 0 9 智利 21 8 2 9 希腊 21 8 0 9 日本 21 8 0 9 南非 21 8 0 9 瑞士 2 1 8 0 l o 澳大利亚 1 o 9 0 1 0 奥地利 1o 9 0 1 0加拿大10 9 0 1 0 哥伦比亚 10 9 0 。表中各国数据根据h t t p :z h w i k i p e d i a o r g w i n d e x p h p ? t i t l e 网站数据统计 1 2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1 0捷克l 0 9 0 1 0埃及 lo 9 0 l o 芥兰 l0 9 0 1 0瓜地马拉 1o 9 0 1 0 匈牙利 1o 9 0 1 0冰岛lo 9 0 1 0 印度 10 9 0 1 0以色列10 9 0 1 0 墨西哥 1o 9 0 1 0 圣卢西亚 1o 9 0 1 0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lo 9 0 1 0奈及利亚1o 9 0 1 0 南斯拉夫 lo 9 0 1 0 葡萄牙 lo 9 0 1 0土耳其lo 9 0 1 0 墨西哥 1o 9 0 总计 11 11 0 0 除此之外,美国还培养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艺术家、心理学家、哲学家、 管理学家等等,如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弗雷德里克泰勒、现 代管理理论之父切斯特巴纳德;著名心理学家b f 斯金纳、班杜拉、卡尔罗 杰斯、桑代克、詹姆斯、斯腾伯格、西蒙、加德纳、奥苏伯尔等;著名政治学家 如历届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哈里杜鲁门、理查德尼克松、罗纳 德里根等等;著名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等;著名的哲学家如鲁道夫卡 尔纳普、布赖特曼、齐索姆、塞拉斯、奎因等,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布鲁纳、 科南特、孟禄、克伯屈等;艺术领域中如乔治格什温、艾伦科普兰、耶胡迪梅 纽因、戴维史密斯、威廉德库宁、杰克逊波洛克、伊莎多拉邓肯、大卫贝 拉斯科等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凯瑟琳赫本、玛丽莲梦露、伊丽莎白泰勒、 迈克尔杰克逊等引人注目的世界级明星人物。他们都是上世纪出现的在社会科 学领域中的杰出人才,并在其所属领域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 3 杰出的体育人才 2 0 0 8 年北京奥运会上,美国游泳健将菲尔普斯在水立方上演了人鱼传说的 神话,创造了8 枚金牌,并打破了7 项世界记录,成为百年奥运历史上单届获金 硕士学位论文 牌最多的运动员。在此之前,美国体坛也创造了多个神话。如美国有橡皮人之称 雷尤里,四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共获得1 0 枚金牌,是迄今获奥运会金牌最多 的选手;美国拳击手穆罕默德阿里在1 9 6 0 年的罗马奥运会轻松获胜的轻量级 冠军。在最后的决赛中,他三次击倒欧洲冠军,1 9 6 4 年成为世界重量级拳击冠 军;著名的跳远运动员鲍勃比蒙在1 9 6 8 年奥运会上跳出8 9 米的成绩,被成 为“二十一世纪的一跳”;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连续参加了洛杉矶、 汉城和巴塞罗那三届奥运会,共获得8 块金牌,被称为当今世界田坛最具传奇色 彩的运动员等等。在2 0 0 8 年这一届奥运会上,美国共获得1 1 0 枚奖牌,其中金 牌3 6 枚,银牌3 8 枚,铜牌3 6 枚,居奖牌榜的第一位。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举 办以来,在奖牌榜上的排名,美国一直都保持在世界前列,共有1 5 次居奖牌榜 的首位( 具体情况见表2 8 ) ,而这些辉煌成就与美国拥有一批高水平的体育人才 是紧密相关的。 表2 8 历届奥运会美国奖牌数统计表 届数奖牌总数 奖牌榜排名 届数 奖牌总数奖牌榜排名 第1 届1 9l第1 7 届7 l2 第2 届 5 12第1 8 届9 01 第3 届 2 0 91第1 9 届1 0 7l 第4 届 4 72第2 0 届9 42 第5 届6 1 2 第2 1 届 9 43 第7 届9 6l第2 3 届1 7 4l 第8 届 9 91第2 4 届7 43 第9 届 5 6l第2 5 届1 0 82 第1 0 届 1 0 3l第2 6 届l o ll 第1 1 届 5 92 第2 7 届 9 9 1 第1 4 届8 41第2 8 届1 0 3l 第1 5 届7 61第2 9 届1 1 0l 第1 6 届 7 42 表中数据来源于h t t o :n e w s x i n h u a n e t c o r n ( 其中第6 届、第12 届及第l3 届奥运会由 于战争没有举办。第2 2 届奥运会由于苏军入侵阿富汗,公然违背和平、友谊的奥运宗旨, 美国拒绝参加。) 1 4 从美国杰出人才的培养成就看教育分流 第3 章美国的教育分流及其特点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正在步入青年的国家,那么美国只能算是一个刚刚出生不 久的婴儿。短短两百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美国杰出人才辈出, 并涉及到各个领域,堪称世界杰出人才的摇篮。为什么美国会如此“盛产 杰出 人才? 不少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些美国科学家认为,是美国“万能的金钱”和“鼓励创造性和具有挑战性 的构想 造就了这一现象。美国每年通过国家和私人资金向科研投入大量的经 费,建立各种实验室,确保最优秀最杰出的人才能进行专注的研究,不会因为资 金、设备、人员等问题影响研究的进展;其次是在中小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主 动精神,有利于美国培养大量的杰出人才。我国的一些学者则认为美国能够培养 出大量的杰出人才得益于其创新教育,“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注重培养学生实践 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大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以及“大力开。 展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等等圆,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除了积极培养本土人才以外,还“采用各种手段,抓住一切机会从 国外引进高素质的人才”。也有人认为美国“盛产 杰出人才得益于其完善的科 技奖励制度,如“国家科技奖 、“民间学术团体科技奖 、“公司科技奖”等,各 种奖励众多,并且获奖者最高能获得5 0 万美元的奖励,“通过建立相应的社会利 益驱动机制和激励机制, 促进杰出人才的培养。也有人认为杰出人才辈出得益 于美国为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宽松、和平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科学 发展的文化环境 、“法律环境 等等,正是这些良好的社会环境为人才的成长 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不论是经济、教育、激励机制,还是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为美国杰出人才的 培养做出了贡献,但是教育分流作为分流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因素。分流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最 发达的国家之一,不仅实现了学生的普遍入学,而且也实现了杰出人才的培养, 其有效的教育分流能将智力发展水平、天赋特长、学习风格不同的个体进行分流 培养,以使个体充分的发展其个性、发掘其潜能,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不同领域 的杰出人才。因此研究美国教育分流的分化流程及特点是非常必要的。 汤民国美国何以总是诺贝尔奖大户【n 】北京晚报,2 0 0 0 - 1 0 - 1 4 圆杨光富当今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j 】基础教育研究,2 0 0 3 ,1 ( 2 ) :2 0 - 2 2 圆张雅光浅谈美国人才资源的开发【j 】管理现代化,2 0 0 1 ,( 3 ) :6 2 - 6 4 。王豪杰美国诺贝尔科学奖现象的社会环境成因及启示【d 】郑州大学,2 0 0 7 1 5 硕士学位论文 3 1 美国教育分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宠物医疗连锁机构数字化管理系统平台报告
- 2025年年智能制造项目建议书
- 市政管网改造中的施工机械选择与配置方案
- 人防工程的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 Indobufen-impurity-2-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Grazoprevir-impurity-1-生命科学试剂-MCE
- 建筑物结构防火设计方案
- 2026年中国移动终端天线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工程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方案
- 公路建设项目建筑工程方案
- 盆腔脓肿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
- 中心静脉压的测量方法及临床意义
-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 身体检查与体质测试教案
- 店铺(初级)营销师认证考试题库附有答案
- 俄罗斯进口冻肉合同范本
- 2024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功能仿真试验方法及要求
-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
- 煤矿瓦斯抽放规范(AQ1027-2006)
- 安全全年培训计划
- 叙事技巧-如何运用插叙和双线叙事
- 上海野生动物园行业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