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i 摘摘 要要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是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21 世纪初,一系列严重的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不得不引起人们对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的反思。 作为公司内部 监督主体的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关系模糊,效率低下。如何加强内部审计对代 理人的行为控制和约束, 保护委托人的利益?如何看待并协调内部审计与审计委 员会的关系?设计何种运作模式才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呢?带着这些问题, 我选 择了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互动关系作为硕士论文研究方向, 拟就上市公司内 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形成一个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互 动框架,期望有助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共分五章展开探讨。在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委托 代理理论、 公司治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 并分析了其分别与内部审计的关系; 其次基于世通公司案例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关系现状,世通案例表明, 审计委员会并非万能, 建立科学的内部监督机制是控制上市公司财务信息质量的 有效手段;再次,文章分析了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互动整合,这也是本文的 核心,二者属于公司内部不同层次的监督,共同构成上市公司内部监督网络,具 有相互支撑、相互依存的关系;最后一章基于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以及内部审计 与审计委员会关系的互动整合,提出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内部监督 内部审计 审计委员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ii abstract 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are the important system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at the beginning of 21st century, a series of serious cases in financial fraudulence of listed company have aroused peoples introspection about the internal supervision of the listed company.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as the main part of the companys internal supervision, have the blur relations and the low efficiency. how do the internal auditing reinforce the control and restriction to the deputies behavior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clients interest? how to look upon and correspo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what mode of operation should be designed to play the greatest utility?with those problems, i chose the interacting relations of 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a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dissertation for master degree. i planned to analyze the interacting relations of 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in listed companies, to form an interacting framework of 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and hope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the thesis discusses in five parts. on the base of summarizing the existent research, it introduces the theories of principal-agen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stakeholder,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ternal auditing and them.secondly, the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about the case of worldcom inc., showed that audit committee was not omnipotent, and to establish the scientific internal supervision system is the effective way to control the quality of listed companys financial information.thirdly, the thesis analyzed the interacting conformity integrity, that is the key of article, which of them belongs the relevant level of companys internal supervision, and they make up together of the network in listed companys internal supervision. there are the relations of mutual supporting and mutual dependence.the last part of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 about the interacting integrity of internal auditing and audit committee to solve the listed companys problems. keywords: internal supervision; internal auditing; audit committee 独 创 性 声 明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郑重声明:今所呈交的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 究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尽 我所知,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内容及科研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日期:日期: 年年 月月 日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有关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借阅或网 络索引;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或 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日期: 年 年 月 月 日 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第 1 页 共 37 页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21 世纪初,世界范围内出现的严重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和信息披露违规案, 从国外到国内,安然、世通、银广夏、中航油都是一个个典型的案例。这一系列案件 不仅严重损害了大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而且严重破坏了证 券市场的秩序。 在案件的背后人们发现应该有所作为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却在整 个舞弊过程中保持了不该有的沉默。这种沉默是所有利益相关者无法容忍的。如果公 司建立、健全内部监控机制并有效运行,就会为自己筑起一道严密的“防火墙 ,那 么,类似的虚假信息及其严重后果就不会出现。 2002 年岁末, 美国 时代 杂志揭晓了 2002 年度的新闻人物之一辛西娅 库 柏(cynthia cooper) ,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的内部审计部门副总经理。她凭借 出色的洞察力、不畏权势的勇气,揭开了世通公司财务舞弊的黑幕。世通舞弊案的揭 露在于内部审计部门的功劳,似乎又让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看到了一丝希望。 2007 年 6 月 21 日, 由中国证监会主办的“首届上市公司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 会上中国证监会明确表示将着重做好的五项工作之一就是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内部 制衡机制 1。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内部监督控制, 内部监督的主体主要有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 本文正是基于由于内部监控不力而导 致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信息披露违规案层出不穷的现实背景,以及在我国现有法 律框架下,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的关系模糊、监督效率低下的现实背景进 行研究的。 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均未做 出明确规定,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部门职责规定存在相似甚至重叠,明显不利于其 监督职责的有效发挥。 如何处理好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问题就有着非常紧迫 的现实意义。 企业内部审计的产生以受托管理责任为根本动因和基本前提, 其理论与实践也都 随着受托管理责任外延的发展而发展。 当企业内部出现了纵向或横向责任与权利的分 解,下级责任中心的管理当局受上级管理当局的委托去管理某一责任中心的事务时, 下级责任中心的管理当局就要对上级管理当局承担受托管理责任。 这种责任是受托人 按照委托人的特定要求去管理受托资源、 使其产生应有的效果并向委托人报告管理情 况及其效果。它包括受托管理的行为、效果及其报告三方面的责任。企业内部审计的 目标之一就是监督与评价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即,对照有关标准,对企业内部 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第 2 页 共 37 页 不同层次管理层的受托管理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认定、评价,并提出纠正与预防负偏 差、激励与推动优良行为等改进管理的建议,从而协助其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 即从性质上看,内部审计的监督权是一种财产管理权的延伸。尽管中国内部审计职业 规范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建立, 上市公司在内部审计实务中也已运用西方先进内部审 计理论、方法和技术,但是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一个下设机构。在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soa)第二部 分定义中, “审计委员会”被定义为“由发行证券公司的董事会设立,隶属于董事会 的委员会,其目的在于监督公司的会计和财务报告过程以及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 , soa还规定,审计委员会成员由独立董事组成。在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的 成员也主要是独立董事。独立董事具有经理人的性质,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着不可忽视 的、客观的代理关系和代理问题 1。人们对于审计委员会的信心实质上是基于一种前 提观念,即“独立董事独立于经理人,比内部董事更能维护股东利益” ,但这个前提 观念还只是一个“假设” ,也就是说对审计委员会的信心是来自于对独立董事的信心, 而独立董事的监督权是由董事会决定的,即从性质上看,审计委员会的监督权是由财 产经营者决定的,是财产经营权的延伸。 会计造假行为是一种非理性化的行为,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机制的不完善 2。作 为公司内部监督主体, 内部审计和审计委员会在上市公司治理财务舞弊过程中发挥的 作用就像是一个“排雷系统” ,通过熟悉公司中的各种舞弊高风险区域,它能在第一 时间发现潜伏在公司中的地雷, 分析其性质, 并据此设计和执行相应的舞弊治理方案, 保证信息披露的质量。当前我国上市公司中管理层滥用权力、内部人控制现象横向呈 蔓延趋势,纵向呈深度发展,上市公司舞弊案不胜枚举。公司内部监控不力的潜在风 险远高于制度成本。在我国上市公司运营过程中,对于公司内部监控不力缺乏应有的 风险预防机制, 如将公司监控不力所蕴含的风险与公司交易成本、 组织费用进行衡量, 以一定的费用为代价完善公司内部审计更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那么,公司内部审计 如何才能加强对代理人的行为控制和约束, 保护委托人的利益?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 架下, 如何看待并协调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关系?设计何种运作模式才能使其发 挥最大效用呢?这些都是当前公司治理研究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极具重要的现实 意义。 因此,本文拟就上市公司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形成一个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的互动框架,期望这种框架的建立,有助于为进一步的研究提 供启发性的引导或参考作用。 1. 文献综述 1. 文献综述 1.2.1 内部审计制度 1.2.1 内部审计制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第 3 页 共 37 页 自从 1875 年德国 friedrich krupp(克虏伯)公司设立了较为完整的内部审计制 度以来,大型股份公司普遍建立了内部审计系统,监督、评价、防护和反馈成为其四 个重要职能。2002 年 8 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要求所有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内部审 计机构 3。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控制是管理的职能之一,而且贯穿在其余职能之中,通 常用管理控制来表示具体的控制。罗伯特安东尼教授提出,管理控制包括一系列作 业过程:设立目标;战略规划;预算;执行与反映;计量与比较;分析与评价;拟定 改进措施;采取改进行动;追踪考评等等。这一系列作业过程中的大部分都与内部审 计息息相关 4。孔茨和韦里克教授认为,管理控制的方法包括预算、统计数据分析、 经营审计及管理者亲自监督等。管理控制可以分为直接控制和预防性控制两种类型, 而后者包括管理审计以及自我审计 5。经营审计及管理审计在企业中主要是靠内部审 计进行,因此内部审计既是一种内部监督机制,又是管理控制的组成部分,是管理控 制的工具之一,是一种管理控制机制。 王光远教授认为从系统论和控制论角度出发, 内部审计是管理控制系统中的反馈 功能 6。蔡春(1996)认为整个审计的基本功能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 而内部审计作为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也应该是一种特殊的经济控制。内 部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特殊经济控制, 它的目标是保证和促进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 履行。同时内部审计在具有经济控制的基本功能之外还具有经济监督,公证和评价等 子功能 7。 王立彦 (2004)认为,在变化着的公司治理结构环境下,内部审计面对来自两个 维度的严重挑战:一是源自“公司治理”的拓展度挑战,使得内部审计功能不仅限于 对企业管理层负责,同时承担了对股东和利益相关者、以至外部社会的受托责任;二 是源自“内部控制”的纵深度挑战 2。 在我国主要有五种内部审计模式:一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财务部门;二是内部 审计机构由财务总监领导;三是内部审计由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领导;四是内 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 五是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董事会。对于隶属董事会的模 式,可以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权威性 8。而对于隶属经理层,能够使内部审计发现的问 题及时得到纠正 9。隶属于监事会,则重点考虑到内部审计独立性10。程新生、张宜 (2005)调查了至 2002 年 4 月,总计 524 家制造业上市公司,其中 342 家公司设立了 内部审计,董事会领导内部审计的有 124 家,监事会领导模式的为 25 家,总经理领 导模式有 117 家,财务部领导模式有 36 家,由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有 40 家,参 见表 1-1。 2王立彦内部审计:双维视角下的重新审视会计之友,2004 (1):4-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第 4 页 共 37 页 表 1-1 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分布情况 在监督的环节中,内部审计至少可以在两个层次上对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发挥作 用:一是属于企业经营层次上的审计监督,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为了使其管理更加完善 而进行的自我监督,是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二是企业投资者对经营者的监督,源 于投资者对经营者的委托关系,可以通过委派董事对经理层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内 部审计在向董事会报告重大问题上作用显著 11。 张金辉(2005)认为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公司所有者对经营者 的监督,加强公司内部经营管理;有利于对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价;有利于强化 公司风险管理,增加公司价值 12。 1.2.2 独立董事制度及审计委员会 1.2.2 独立董事制度及审计委员会 国外对独立董事制度的研究始于 70 年代, 国内由于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的时间晚, 所以对此方面的研究也比较晚。 独立董事的监督是董事会内部的监督。 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在公司内部 主要扮演监督者的角色, 即对公司的财务监督以及对内部董事和高层管理人员职务行 为的监督。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审计委员会的定义为: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里的一 个主要由非执行董事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在许多国家,审计委员会作为上市公司董事 会中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是一个内部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上市公司有关财务报表披露 和内部控制过程的监督。审计委员会从诞生之时起就被赋予了改善公司信息披露状 况、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降低财务风险以及强化外部审计的独立性等职能。 通过整理中外学者关于独立董事制度和审计委员会的研究,笔者发现不同的观 点。 关于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积极肯定说法 关于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积极肯定说法 cobb (1993) 29的研究显示:审计委员会的成立是为了减轻董事会的职责、确立外 部审计师与董事会之间的联系、减少非法活动、阻止财务报表舞弊。 朱慈蕴教授认为, “引进独立董事制度,有利于促进董事会的改造,通过独立董 事制度增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并有效填补监事会监督的盲区 13。 charles j.p.chen 和 bikki jaggi (2000) 30选取香港联交所 1993-1994 年 87 内部审计领导模式 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财务总监财务部 合计 数量 124 117 25 40 36 342 比例 36% 34% 7% 12% 11% 10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第 5 页 共 37 页 家公司作为样本 3,检验独立董事在全部董事中所占的比例与信息披露的程度是否具 有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公司的财务信息披露的程度存在正的显 著相关性(即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比例较高的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比较全面,且会 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较小)。 乔旭东(2003) 14通过实证研究发现, 中国上市公司的自愿披露程度与独立董事的 存在与否密切相关。 美国反舞弊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的发起组织 coso(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2002 年公布的研究成果舞弊财务报告的编制:美国上 市公司的分析(1987-1997) 以美国证监会财务报告舞弊案例为总样本,随机选取了 有财务舞弊行为的 200 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有 72%的案例涉及首席执 行官(ceo) ,有 43%的案例涉及首席财务官(cfo) ,25%的舞弊公司没有设立审计委 员会。可见,审计委员会对防止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有一定积极作用 31。 april klein ( 2002 )对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的背景特性与管理层进行的盈余管 理进行了实证研究, 发现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的独立性与管理层进行的盈余管理是负 相关的 32。 krishnan(2005)从分析审计委员会与内部控制监督的一般关系出发, 通过界定内 部控制质量和审计委员会质量,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 33。 审计委员会规模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是正相关关系(beasley, 1996) 34。 biao xie,wallace n.davidson iii,peterj.dadalt (2003)实证发现,有着更 多的财务专业背景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公司伴随着公司更少的盈余管理, 会议次 数更多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其盈余管理更少, 由此可以推断董事会和审计委 员会的活跃程度与财务专业知识在遏制管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方面是一个重要的影 响因素 35。 linsell(1992) 36认为:似乎日益增加的审计委员会的影响程度还没有给公司责 任观带来重大改善,也没有恢复公众对财务报告的信心。许多审计委员会成立的时间 不长,很难对此做出解释,但有效性并不能简单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如果要审 计委员会真正提升公司治理的标准,还需要公司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英国卡德伯瑞 报告(cadbury report,1992) 37也包含了对有效性的忠告:如果审计委员会成为审计 师和董事会中执行董事之间的障碍, 或者如果审计委员会促使董事会放弃他们在审计 领域的职责,这样会削弱董事会在检查和审批财务报告方面的集体责任,那么审计委 员会的有效性将会降低。 关于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质疑观点 关于独立董事和审计委员会的质疑观点 迈尔斯梅斯(myles mace)教授很早就提出了否定说的立场,在其报告董事: 3香港联交所于 1994 年要求挂牌交易的上市公司在 1994 年 12 月 31 日前其董事会中必须有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第 6 页 共 37 页 神话与现实(directors:myth and reality,1979)中指出,大多数独立董事都未 能如同理论上所说的那样,发挥相应的功效:第一,独立董事极少挑战(challenge) ceo,也从不主动挑战争端,特别是在一种注重精诚团结(collegiality) 、力求避免 争议的公司文化中。第二,独立董事很少能够有效地指导(monitor)公司运作,因 为他们往往只得到有限的信息。第三,独立董事在履行职责方面投入时间不够,尽管 有时间能够给公司带来专业才能与特殊视角。第四,独立董事不愿撤换 ceo,不论其 表现如何低能,除非在其突然死亡时,才提议补充人选。独立董事充其量只是公司圣 诞树上的装饰品 15。 香港学者何美欢考察了美国独立董事制度移植到香港的实际运作后,鲜明地指 出:对香港而言,任命独立董事的惟一结果就是没有益处,我们可以将其保留为标志 着香港符合国际标准的“点缀” 4。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公司治理结构的专家朗咸平教 授认为,国内独立董事制度,基本上是缘木求鱼,花了太多的心思。独立董事的性质 决定了其只是兼职,不可能达到理想中的专业监督层面,大事小事都不放过是做不到 的 5。(park 财会月刊,2002, (5): 3-5 5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张晓君等译管理学(第 10 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413-454 6 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财会月刊j2002 ,(1) : 3-4 7 蔡春论内部审计的功能、目标及其实现条件j审计研究,1996, (1):41- 43 8 李嘉明等 论非国有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及其职能的发挥j 审计研究, 2003, (03): 23-24 9 崔秀梅,张茂忠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体系j中国审计,2004 (4):55-56 10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 (05):85-88 11刘正军内部审计在防范会计舞弊中的有效性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3):19-23 12 张金辉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2005, ( 4 ):69-70 13朱慈蕴中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载滨田道代、吴志攀主编:公司治理与资 本市场监管比较与借鉴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44261 14乔旭东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自愿披露行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 (2):74-78 15顾功耘公司法律评论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74 16卢轶乔,晏晨晖公司治理模式影响下的审计模式j当代财经,2007,(8):125-129 17李补喜,王平心审计委员会的设立与公司治理基于审计收费的实证研究j数理统计 与管理,2007,(1) :87-95 18秦荣生上市公司治理中的审计委员会制度j财会月刊, 2003, (a8) :30-31 19段兴民,常丽萍对会计舞弊识别监管方法的研究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6, (4) :9-10 20杨有红,赵佳佳审计委员会职责再造与关系梳理j会计研究,2006, (5) :17-24 21吴清华,王平心,冯均科审计委员会之治理效率:实证文献述评与未来研究方向j审计研 究,2006,(4):72-82 22杨有红, 徐心怡 试论我国上市公司监督机制中的模式选择及完善j 审计研究, 2007, (3) : 58-64 23方竹兰人力资本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j 经济研究,1997,(6):36-40 24李心合利益相关者财务论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100 25黄运成,李海英公司法律制度下独立董事的前行之路j中国金融,2006,(1):52-53 26陆雄文中国的监事会基本无效n第一财经日报/2006 /11 /13 / c06 27师萍世通公司破产案的启示j中外管理导报,2002, (9) :49-50 28 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5):42-49 29 cobb, l.,1993.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effect of effect of selected 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on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30 chen j p, charles,jaggi b 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independent non-executive directors, fami1y control and financial disclosures in hong kong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部审计与审计委员会互动关系研究 第 35 页 共 37 页 policy,2000, 19:285-310 31carcello and l. neal 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audit reporting.accounting review, 2000 32april klein. audit committee,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2, (6): 375-400 33krishnan, jayanthi. 2005, audit committee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an empirical analysi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0(2):649-675 34beasley, m. s. 1996.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the accounting review, 71(october):443-465 35biao xie, wallace n davidson iii, peter j dadalt.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role of the board and the audit committe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03, (9): 295-316 36lindsell, d.,1992. blueprint for an effective audit committee. accountancy, ecember 37cadbury committee, 1992. report o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