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音乐学专业论文)湘西桑植县白族民歌风格与演唱探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桑植白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先民,是从云南大理 迁徙而来的。他们的聚居区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位于湘西北边陲,在 大山连绵的天然蔽遮下,自主自治独立的生态环境下度过漫漫近千 年。他们有语言无文字,所创造的文化,多以口头代代相传,民歌就 是他们创作的口头文学与音乐的结合。这里山青水秀的自然环境决定 了桑植白族人们交流盛情、倾慕爱恋最便捷之法就是以歌代语,以歌 传情。这种以歌代书的形式形成了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纯朴古拙 的民间音乐。 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桑植白族人们传统生活方式的 改变,纯正的白族民歌将渐渐失去它固有的生态文化土壤,使得白族 音乐文化的传承日趋濒危。桑植白族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 髓,是穿越数千年时光流淌至今的中华音乐文化血脉,为了使他不在 我们这一代手中断流、干涸,让这活着的民族文化化石珍贵的桑 植白族音乐文化遗产完好的保存下来,我们应竭尽全力来保护她、传 承她。本着这一想法,本文以桑植县白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共分为四 个章节,对己发掘整理的桑植县白族民歌的类型、风格特征以及演唱 形式与演唱方法展开讨论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期望笔者的浅俗研究 能够成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引玉之砖。 第一章桑植县白族民歌的文化背景。本章主要围绕着人文历史因 素和自然生态环境这两方面来论述桑植县白族民歌的文化背景。 第二章桑植县白族民歌类型及特征。本章主要介绍了桑植县白族 1 民歌的类型及风格特征。桑植县白族民歌主要有:咏唱历史的源流歌、 高亢嘹亮的山歌、欢快喜庆的花灯调、质朴淳厚的小调、含蓄风趣的 情歌、歌随情发的哭嫁歌、诙谐逗趣的盘歌、简短通俗的童谣和原始 古朴的祭祀调等。关于桑植县白族民歌的风格特征,我们从以下两方 面来阐述:1 、桑植县白族民歌的艺术特色。2 、桑植县白族民歌的旋 律特征。 第三章桑植县白族民歌演唱探析。本章主要阐述了桑植县白族民 歌的演唱形式与演唱方法,它的演唱主要有:1 、无伴奏的独唱。2 、 一领众和的领唱、齐唱。3 、不同场合的表演唱。4 、独具魅力的对唱 等形式。在演唱方法上,桑植县白族民歌艺术家们非常强调以下几点: 1 、气息的运用;2 、共鸣的调节;3 、喉头的把握;4 、咬字吐字的掌 握;5 、润腔的独特等。 第四章关于白族民歌演唱的几点思考。桑植县白族民歌是我国珍 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食粮,在当前民族地域文化生态土 壤必然日益变化和衰竭的情况下,保护和传承它是我们当代声乐工作 者应该做的重要工作。如何让我们的创作和演唱充满白族民风,又如 何在演唱中饱含深厚的民族情感,这都是我们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我 们只有深入了解桑植县白族的民俗生活,掌握桑植县白族语言特点与 民歌演唱风格,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传达其 民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湘西桑植,白族民歌,风格特征,民歌演唱 a b s t r a c t s a n g z h i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i st h en a t i o n a l i t yw h i c hc a ns i n ga n d d a n c ew e l l ,t h e i ra n c i e n t s ,a r em o v ef r o mt h ey u n n a nd a l ic o m e t h e i r c o m m u n i t y i ss i t u a t e da tt h ew u l i n gs i e r r ac e n t e r , i sl o c a t e dn o r t hs i d et h e w e s t e r nh u n a nf r o n t i e r , t h em o u n t a i nc o n t i n u o u sn a t u r a ls h a d e so b s t r u c t s , i n d e p e n d e n ta u t o n o m o u sp a s s e dt h ee n d l e s sn e a rm i l l e n n i u mu n d e rt h e i n d e p e n d e n t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t h e yh a v et h el a n g u a g en o tt oh a v e t h ew r i t i n g ,c r e a t e st h ec u l t u r e ,m a n yb yo r a li st h ec o n t i n u a t i o no f , t h e f o l ks o n gi st h eo r a ll i t e r a t u r ea n dm u s i cu n i o nw h i c ht h e yc r e a t e t h e y u s et h e s i n g i n g s o u n dt o s p e a k , w i t hs i n g i n g s o u n d e x p r e s s i o n s e n t i m e n t t h i sk i n dt h ef o r mw h i c hw r o t eo na n o t h e r sb e h a l fb yt h es o n g h a sf o r m e di t sc o n n o t a t i o nr i c h l y , v a r i o u sf o r m a t s ,t h es i m p l eu n a d o r n e d f o l km u s i c i np a r t i c u l a rt h es a n g z h i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i n h e r i t e da n d h a sc a r r i e df o r w a r dd a l i sa n c i e n to u t s t a n d i n gc u l t u r e ,c a u s e dt h es a n g z h i f o l km u s i ci si m p r o v e so np e r f e c t i o n i fm e n t i o n e dd a l it oe n t e rt h eb a i 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f o l ks o n gs e a ,t h a t ,t h eh u n a ns a n g y h ic o u n t y sb a i 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f o l ks o n gi sar a d i a n tp e a r l t h i st e x tr e g a r d s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c o u n t ya st h e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t oe x p l a i na l t o g e t h e r : t h ef i r s tc h a p t e r :c u l t u r eb a c k g r o u n do fb a i sf o l ks o n go f s a n g z h ic o u n t y i fw ew a n t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a n g z h ic o u n t yb a i n a t i o n a l m i n o r i t y f o l k s o n g ,m u s t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 s a n g z h i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p e o p l e sh u m a n i t i e sh i s t o r yf a c t o r ,t h e n a t u r a l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s a n g z h i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 s c u l t u r a lv i c i s s i t u d e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b a i sf o l ks o n gt y p e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s a n g z h ic o u n t y t h i sc h a p t e rh a sm a i n l yi n t r o d u c e d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c o u n t ya n ds t y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m a i n f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c o u n t yi sa sf o l l o w s ,c h a n tt h e s o n go fs o u r c ea n dc o u r s eo fs i n g i n gh is t o r y ,l o u da n ds o n o r o u sa n dc l e a r a n dl o u df o l ks o n g ,t h ec h e e r f u la n dj o y o u sf e s t i v el a n t e r ni sa d j u s t e d , s i m p l ep u r ea n dh o n e s td i t t y ,i m p l i c i tw i t t yl o v es o n g ,s o n gc r y , m a r r y s o n g ,h u m o r o u sr e c o r d so fs o n g ,b r i e fp o p u l a rc h i l d r e n sf o l kr h y m e sa n d p r i m i t i v eo f f e r i n gs a c r i f i c e st o ,t r a n s f e r r i n gs i m p l ea n du n s o p h i s t i c a t e d t h a ts e tp e o p l el a u g h i n gw i t hw h o mf e e l i n gt a k ep l a c e a n dc o m et o e x p l a i nt h es t y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c o u n t yf r o m t h r e er e s p e c t s :1 ,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 c o u n t y 2 ,m e l o d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c o u n t y 3 , l i n ei n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c o u n t yw i t ht h eu n i q u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t h ew o r d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s i n ga n a l y s i si n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c o u n t y t h e r ea r ef o u rk i n d so fm a i ns i n g i n gf o r m so fb a i sf o l ks o n go fs a n g z h i c o u n t y :1 ,s o l oo ft h ec a p p e l a 2 ,al e a d i n gs i n g e rw h og e t sa l ls u m 3 , s i n gt h es i n g i n g sw i t ha c t i o n so fd i f f e r e n to c c a s i o n si nu n i s o n 4 ,a l o n e s t r i k i n ga n t i p h o n a lr e s p o n s e s t h ef o r t hc h a p t e r :s o m et h i n k i n go f s i n g i n ga b o u tb a i sf o l ks o n g o u rc r e a t i o na n ds i n g sm u s tf i l lt h e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n a t i o n a l i t ys t y l e t oh a v et ou n d e r s t a n dt h es a n g z h ic o u n t y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p e o p l e s f o l kc u s t o ml i f ea n dt h ef o l ks o n gs i n gt h es t y l e w ew h e ns i n g e rm u s t t r a n s m i tt h er i c h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n a t i o n a l i t ye m o t i o nt oh a v et o s t r e n g t h e n c h a n t e u r sa r t i s t i c t u t e l a g e t ob ea b l et h e v e r yg o o d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i t sf o l ks o n g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t h ew e s t e r nh u n a ns a n g z h i ,t h eb a in a t i o n a lm i n o r i t yf o l k s o n g ,t h es t y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t h ef o l ks o n gs i n g s i v 硕十学位论文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合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 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 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考v l 罚劲虬 2 口,p 年j 月,7 日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湖南师范大学。 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口。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 f f 者签名:酬圭1 参l 蚴日期:口,p 年,月,7 日 锄摊:么i 眇嗍“ 肿加 f 湘两桑植县白族【屯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引言 白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 中,勤劳、善良、纯朴的白族人民创造出了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独特 的音乐文化,它是中华民族整体文明中的一朵奇葩。湖南省白族共有 1 0 多万人口,主要聚居在张家界市桑植县的芙蓉桥、洪家关、马合 口、刘家坪、瑞塔铺、走马坪、麦地坪等7 个白族乡内。 桑植的白族,他们的先民从云南大理迁徙而来。公元1 2 5 3 年, 蒙古大汗蒙哥令其弟忽必烈和大将兀良合台率2 0 万大军,从上都( 今 河北承德市) 出发,用皮囊作舟渡江,打败大理国。1 2 5 8 年又兵分 三路,向南宋内地进攻。为了扩充兵力,他们就地征募组织了一支约 二万多人以白族人为主的“寸白军”,又名“白衣没命军 。这支部队 由大理王段兴智的叔父段福率领,随兀良合台远征。经交趾( 今越南) 转北攻桂林、衡州( 今衡阳市) 、岳州( 今岳阳市) ,经过一年多浴血 奋战,于宋开庆元年( 公元1 2 5 9 年) 在鄂州( 今武汉) 与忽必烈会 合,并沿长江两岸驻防。后蒙哥战死于四川,忽必烈闻讯迅速返回上 都承袭汗位。由于他不信任兀良合台,便于1 2 6 1 年遣散了兀良合台 军队和寸白军。大部分寸白军随段福返回云南,但是一部分寸白军流 落在长江流域,其中一支从江西,溯长江,渡洞庭,越津澧,涉慈阳 ( 慈利县) ,来到桑植廖坪、芙蓉桥、麦地坪一带。乐其风土,解甲归 田,遂定居于此。白族祖先主要有谷、王,钟、熊、李诸姓。他们指 手为界,聚族而居,故有“谷家錾字岩、王家覆锅岩、钟家狮子岩、 熊家鱼儿岩 之说。 。转引自陈金钟王子荣著( ( 桑植白族民歌选,云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硕十学位论文 白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湖南桑植白族人民不但使 用白族语言而且通晓汉族语言。居住在这里的白族人民能歌善舞,他 们所唱的民歌是桑植白族先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长期创造积累下来 的音乐文化遗产。其品种繁华多样,内容极为丰富:有咏唱历史的源 流歌,高亢嘹亮的山歌,欢快喜庆的花灯调,质朴淳厚的小调,含蓄 风趣的情歌,歌随情发的哭嫁歌,诙谐逗趣的盘歌,简短通俗的童谣 以及原始古朴的祭祀调等。桑植白族民歌是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桑植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桑植白族先民表达喜怒 哀乐,流露情感心声的艺术结晶。 桑植白族舞蹈有杖鼓舞、九子鞭舞和花灯舞等,杖鼓舞是桑植白 族独特的舞蹈,气势磅礴,动作优美,每逢节日喜庆、游神赶会,必 跳杖鼓舞。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桑植白族人栖身于 桑植的清山秀水之中,感受着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优伤,一年年思念着 故乡大理,形成了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笃守着传统的民族文化,以 各种方式来张扬自己的民族个性。面对楚地的歌风舞俗,这个自古以 来就以能歌善舞而著称的民族,更是激发了无比充沛的歌舞激情。他 们继承着先祖乐天善歌的本性,用美妙的歌声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 诉说他们的生命情怀。桑植白族民歌源于生活,取之民间,语言生动 简炼,比喻形象贴切,它们如同一根根破土而出的竹笋,充满着扑鼻 而来的清香,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由于桑植白族方言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这个特点,使得白族音乐 文化的传承日趋濒危。桑植白族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是 穿越数千年时光流淌至今的中华音乐文化血脉,为了使他不在我们这 一代手中断流、干涸,我们应尽全力来保护她、传承她。因此,本文 以桑植县白族民歌为研究对象,对己发掘整理的桑植县白族民歌的类 湘阳桑植县向族【屯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型、风格特征以及演唱形式与演唱方法展开讨论并进行深入分析研 究。这对于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进一步弘扬与传播 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期望笔 者的浅俗研究能够成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道路上的引玉之砖。 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桑植县白族民歌的文化背景 桑植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界石门、慈利两县,南界张家界市 永定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西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龙山县毗邻,北和湖北省宣恩、鹤峰县相连,它是贺龙元帅的故乡。 正是这山峦叠翠形成了一道自然围墙,把居住在其中的白族人们最民 间、最传统的乡间民歌原汁原味的保留了下来。据后汉书西南夷 传载,汉代大理开路工人唱的民歌“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 兰津。渡兰仓,为他人。 就是白族民歌最早的记载。在新唐书 中称白族“人知礼乐,本唐风化 ,特别是在唐朝时,由几百名白族 人组成的著名的“南诏奉圣乐 奉诏进长安演出,曾经一时轰动京师。 在1 8 4 2 年同治版桑植县志中,有民歌演唱的记载:“雍正五年( 1 7 2 7 年) ,邑人张宏毅偕侄崇周,仕周在县城西捐地创建武庙,有歌楼。” 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得知桑植白族民歌音乐亘古之盛,有着悠久历 史,源远流长。 桑植白族民歌内容丰富,旋律优美,有白族源流歌、山歌、小调、 花灯调、童谣、红军时代歌、婚嫁歌及盘歌等等。她保留了大理白族 民歌在音乐的曲式结构和旋律进行上的基本特点,但又具有自身的特 色。从乐句到乐段的发展,既不生硬的要求工整对仗,但又显得自然 流畅,在行腔上习惯加上各种衬词和装饰音,使得曲调不仅清新美好、 自然纯朴,而且风格奇异。 从历史的视角纵视,地理交通与经济发展也深深影响了桑植县民 歌生存形态。从地图上看,桑植县境内高山连绵,溪流纵横,系武陵 转引自陈金钟:f - 7 - 荣著桑植白族民歌选,云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版 湘曲桑植县白族【心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山脉北支和中支的延伸,桑植资源丰富,是全国资源富县之一,这客 观上促进了土家、白、苗、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及民族的融汇。由 于桑植民歌特别是白族民歌历史悠久,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鲜 明的民族风格和山区特色,因此被中国著名音乐家瞿席贤先生称为 “金色的旋律 ,而桑植县也被省内外音乐界誉为“民歌的海洋”。桑 植白族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的活化石,是本文研究的重 点,接下来我们从人文历史因素与自然生态环境这两方面来了解它的 文化背景。 1 1 人文历史因素 白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并具有灿烂文化艺术和纯朴民风的少 数民族。不论是从地下考古发掘的上万件文物,如白族先民四千年前 留下的碳化谷物,可以与秦始皇铜车马媲美的国宝祥云战国铜鼓,还 是从地上现存的佥, j jj l 石钟山石窟,大理崇圣寺三塔,南诏铁柱、十四 座古城和遗址,喜洲白族民居、元世祖平云南碑等6 项全国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3 5 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3 1 项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来看,我们都会说白族是一个很早就已经定居稻作的伟大民族。 还有唐、宋两代白族画师的遗留作品,现存在日本京都友邻博物馆的 南诏中兴二年画卷,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张胜温画卷;以 及云南省博物馆大理国金铸阿嵯耶观音、金铸大鹛等都是世界级艺术 瑰宝。以上这些实实在在的事实和数据不能不让人对这个民族具有 的灿烂先进文化而心悦诚服。白族人们能歌善舞,排在中国百年电影 榜首的五朵金花中的音乐脍炙人口,至今久唱不衰的对歌就是白 。转引自王子荣桑植白族民歌选序言,云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版 硕+ 学位论文 族民歌的代表,人们熟悉并喜爱的当今世界级舞蹈家杨丽萍就是白族 舞蹈艺术家的形象大使。如果有人说来到大理就走进了白族民歌的海 洋,那么远在湖南桑植县的白族民歌,就是几百年前这个海洋历史遗 落再经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天子山的灵气孕育而成的一颗璀璨的明 珠。 桑植白族的先民从云南大理迁徙到此,他们的祖先初居之处,多 为荒原,境内峰峦重叠,沟壑纵横,溪河罗织。七百多年来,他们开 辟荒土,种植五谷,繁衍生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苦者歌其 心,爱者歌其情。在长期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一代代桑植 白族人用自己的身心感受外界事物,用音乐把积压于胸的情愫表达出 来。所以,桑植白族用哀伤的心感受到急促的声音,欢乐的心感受到 舒缓的声音,喜悦的心感受到轻快的声音,愤怒的心感受到粗厉的声 音,崇敬的心感受到端庄的声音,爱悦的心感受到柔和的声音。礼 己乐记日:“情深而文明,盛而化神,各顺积中,而英华发放, 唯乐不可以伪。 沧海桑田,7 5 0 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寥寥数百人, 历经繁衍发展到今天十多万之多,足见湘西山川之灵气毓育,白族群 体生命之顽强。 如果说,诗经作为儒家经典,是我们汉族人视为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教科书。它是那一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全面反 映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现实生活的 民歌。那么同样地,由桑植白族代代传唱的桑植白族民歌,就是一部 转引自陈金钟王子荣著桑植白族民歌选,云南美术出版社,2 0 0 3 年版 湘两桑植县白族【屯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湖南桑植白族民间的“诗经 ,它全面反映了桑植白族从十三世纪中 叶至今七百五十年间桑植白族社会的政治、思想、民族迁徙、哲学、 宗教、阶级斗争、经济、文化、教育、家庭、婚姻、伦理,甚至军事 生活,是白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一面镜子,一轴社会历史生活画卷和一 部内容广泛的百科全书,它生动地表现了其间桑植白族喜怒哀乐的社 会生活。 物尽天择,适者生存。桑植白族的先人们解甲归田落籍当地后,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一方面沿用了大理白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并与当 地实际相结合,或向当地土著土家族、苗族老大哥学习,以谋求生存 发展。另一方面,在因袭民俗民风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同样继承着 大理白族千年相循的民族民间文化。因此,作为民族原生音乐文化的 白族民歌也就在7 5 0 年的生产生活中代代口传心授,历数沧桑而经久 不息。 1 2 自然生态环境 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不仅是人类生存、发展生产、形成生活方 式的先决条件,也是艺术创造的源泉。环境对音乐有着直接或间接的 影响,地理环境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面貌的形成具有基础作 用,是民族文化形成的土壤。对于民族文化艺术的风格、特色有着深 刻的影响,起着一种强烈的“渲染”作用。 桑植县,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一个少数民族山区县。桑植上古史 籍称西南夷地,西汉高祖五年( 前2 0 2 年) 置充县,为桑植建县之始。 元置集植宣慰司,清雍正七年( 1 7 2 9 ) 改土归流,置桑植县,属永顺府。 硕+ 学位论文 1 9 4 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隶属永顺专署。1 9 5 2 年属湘西苗族 自治区代管,1 9 5 7 年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1 9 8 8 年5 月划属张 家界市。县域东南长1 0 4 公里,西北宽51 公里,辖3 9 个乡( 镇、场) , 总面积3 4 7 4 平方公里,总人口4 3 1 万人,该县地跨北纬2 9 。2 7 至2 9 。8 47 、东经1 0 9 。4 17 至1 1 0 。4 67 之间。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在大革命时期,贺龙元帅领导并创建 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等革命根据地,这里是红二方面军的诞 生地也是长征出发地。桑植县陆路交通一直很闭塞,直到1 9 5 8 年9 月,才有了第一条公路一一桑永公路。正是这种闭塞的环境,为桑植 民歌保存和延续创造了条件。在桑植县,由于白族人们居住的地区河 流纵横,交织若网,自古有着舟揖之利。白族境内的众多河流,虽在 夏季多因山洪暴发而冲流激荡,发生灾难,但在其它季节里仍显得较 为平静。河流不但为生活在这里的白族人民提供了生活、交通的便利, 而且也成为了身居山区的白族人民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河流 的交通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却也使得白族与其他兄弟民族特别是汉 族的文化进行广泛交流,相互渗透、吸收与融合成为可能。白族本民 族原本具有的独立的文化特征在此得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音乐的 内容和形式也就得以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始终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 清政府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族实行改土归流的政治改革,废除了 民族隔离政策之后,在客观上也促进了白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对白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1 9 8 8 转引自桑植县公众信息网 湘阿桑植县白族【屯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年5 月划属张家界市,由于确定了一个地区的政治权属,发生在一个 地区的征赋行为等必然向政治中心流动和集中,政治中心也成为经济 比较发达的地方。政治经济中心往往具有博大的包容性、广阔的开放 性,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而成为文化中心。由上可知,自然地 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精神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是其文化精神构成 的重要外因。但随着民族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交通的日益发展, 自然地理环境对民族音乐构成的制约作用将会有所减弱。 由于楚文化的不断熏陶和渗透,桑植白族音乐文化逐渐脱离自己 的原始母体,不断变化发展着。因此,桑植白族与云南大理白族在语 言、宗教信仰、音乐文化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变迁。 、 在语言上,桑植白语发音刚强,延续了白族历史上汉字白读的传 统。桑植白语的特点是:发音刚强,保持入声,延续了白族历史上汉 字白读的传统。在这方面,桑植白语和大理白族的白语是一致的。但 是在一些具体的词汇方面,两地有明显的区别。如桑植白语中,头称 为“特 ,口称为“克 ,手称为“舍 ,脚称为“决 ,大称为“代”, 买称为“马 ,门口称为“克特 等。自称为“白子、白尼 ,亦即“白 子白女 之意。 在宗教信仰上,本主崇拜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信仰。本主崇拜 也是桑植白族普遍的一种宗教信仰,如初来桑植的白族始祖谷均万、 王朋凯、钟千一等,因他们三人沾亲带故,又是金兰之交,共同来桑 植落脚创业,劳苦功高,他们去世后,后人根据他们生前的形象,塑 。张丽剑白族散杂居地区文化的变迁,中国民族2 0 0 7 年0 4 期 硕十学位论文 造金身。三人中,王朋凯年纪最长,红脸膛,人称“红脸大公 ;钟 千一年纪次之,脸部黝黑,人称“黑脸二公;谷均万年纪最小,脸 白皙,人称“白脸三公,这三人成为桑植白族共同的本主。其他比 较重要的本主还有:高氏婆婆、陈吉兄弟、潘大公、刘猛将军等。在 白族聚居程度较高的马合口、芙蓉桥、麦地坪等白族乡都建有本主庙。 每逢本主节,桑植白族都要前往本主庙献祭、祷告、祝贺,并祈求本 主的祜护,后来本主节逐渐衍变成为桑植白族的赶会活动,赶会就是 赶“本主会 。在桑植7 个白族乡中,共有2 l 处本主会。会期这一天, 除了各种游神祭祖活动,还有文艺节目表演,如表演仗鼓舞、打九子 鞭、玩龙灯、耍狮等活动。白族地区信仰多种宗教,除了特色鲜明的 本主崇拜外,还信仰三元教,“三元 是指阴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 五和十月十五,他们代表天、地、水三官。桑植白族人民将这三元与 人伦万物结合起来,谓之“三元教”。除此之外此外还有佛教、道教。 在音乐文化方面,桑植白族人们不但继承了云南大理的古老音乐 文化而且发展了故乡云南大理的古老音乐文化,他们在大山连绵的天 然蔽遮下度过了数百年,形成了其自有的纯朴、古拙的音乐风格。桑 植县白族民歌是白族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客观地反映了桑植白族人 民勤劳朴实的社会生活方式和古老深厚的伦理道德修养。 近几百年来,桑植县形成了一个以土家、白、苗等1 7 个民族聚 居的多民族山区县。各民族纷纷迁徙来桑,丰富发展了桑植民歌。桑 植民歌经历了两次大融合、大发展时期。宋、元时期,战乱频繁,外 地人纷纷迁徙至桑,出现了第一次民歌大融合、大发展,为桑植原始 湘撕桑植县白族【屯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古歌古曲注入了新鲜血液。大革命时期,以贺龙为首的桑植人投入到 大革命中,桑植成为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摇篮, 川、滇、云、鄂、赣、桂等地的红军来到桑植,带来了当地民歌,与 桑植民歌相互融合,形成了桑植民歌的第二次大融合、大发展。白族 音乐文化受汉文化熏陶之后,民歌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内容上都吸收 了大量汉文化成分从而大大的改观。内容上,民歌歌词中含有“儒教 成分,有关于汉族历史人物、事迹、传说的歌曲;韵律上,白族古代 民歌大多为自由体,不要求押韵,无格律束缚,长短不拘,口语化。 受汉族影响后,民歌己普遍采用汉族诗歌格律,常见的有五言句、七 言句等,给人一种典雅、庄重沉稳的美感。 行文至此,我们对桑植县白族民歌的文化背景已经有了一定的了 解。那么桑植县白族民歌究竟有哪些类型,他又有何风格特征呢? 关 于这些内容,我们将在接下来的第二章里做详细的论述。 硕十学位论文 第二章桑植县白族民歌类型及特征 2 1 桑植县白族民歌的类型 湖南省桑植县是一个以土家族、苗族、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 位于湘西边陲。以歌代语,以歌传情,一首首动听的民歌是朴实无华 的乡亲们交流和倾诉的纽带,而白族更是其中最能歌善舞的民族。湖 南桑植白族人民居住在大山区,长期以来艰辛的劳动、朴素的生活及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形成了当地白族爽直的性格和刚健的气质。这些 性格和气质也体现在民歌的演唱中,使白族的民间歌曲形成了鲜明的 艺术风格。他们不仅保持了云南白族文化的古风习俗,而且融合其他 民族的文化元素,形成了湖南桑植白族独具魅力的民族音乐文化。 在浩瀚的白族民歌海洋里,根据我对桑植县白族地区音乐的了解 情况与深入调查采风所采集的音乐资料来看,桑植白族民歌旋律优 美,内容包罗万象,具有丰富的曲式结构和鲜明的民族特点,由白族 人民和民间艺人代代传唱,承袭至今共有两千多首民歌。桑植白族民 歌的主要音乐体裁有白族源流歌、山歌、小调、花灯调、情歌、婚嫁 歌等等,全面地反映了从1 3 世纪到现在约7 5 0 多年的桑植白族人民 政治思想、民族迁徙、哲学宗教、经济、文化教育、家庭生活、伦理 道德等等方面的意识形态,生动地表现了桑植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和 审美特征。接下来,我们将桑植县白族民歌的主要类型进行比较详细 的论述。 湘p t 桑械县向族【匕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2 1 1 咏唱历史的源流歌 源流歌,顾名思义就是一部传唱在民间的咏唱本民族历史的迁徙 史诗。公元1 2 6 1 年,云南大理的2 0 0 余白族人,事由元宋战争起兵 到随地遣散来到了湖南桑植县,从此在这里生活下来,七百多年后, 已经发展到1 0 万余人。桑植白族的源流歌主要有拜祖词、祖训、 十送等,因为其民族历史的原因大多高亢悲壮,曲折回环,唱出 了创业的艰难和艰辛,在歌词中常有怀念先人,不忘故土云南大理的 内容。如“十送一颗心,永远伴郎行,终生相随不相忘,我们是白族 人,“家住云南喜洲敛,苍山脚下有家园 等。其中传唱最广的拜 祖词,见谱例: l l l 膏昆它承辅 蒸整云南薯嗡 万童孩谬翻瞩 看嚼 铡囔 颗曛 透确 麓确 娴 花胃疆藿 薹l l i 冀下 讲不枣的 魏 冀 蔫 撩 嫫 有 蒸 豢 :t 彰。 固。 港, 电转引自汤静论文桑植白族民歌探析,音乐时空 - 1 3 事耄三搀盒啜 张术畜榱挂嗡 丈宋哭大蛹 治霍誊赛霉峨 硕十学位论文 鬈啊 謇啊 譬舅 曩镌 蘑钙 囊诫纂 l 麓落鼙霸 唆辅天上穗 播一鬟蘩立 受疆确逢 调 从i 稍罄 生。 冠历嗡戴谨 3 | i :朔摩秀 这首歌的旋律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生动地描述了桑植白族不忘 祖先,代代传唱的强烈倔强的民族意识。其乐曲的基本形式是二段体 的七言句,曲调深沉悠扬,保留了云南大理民歌的曲式结构和旋律上 的基本特点,旋律富于歌唱性,长辈对子孙娓娓道来桑植白族民族的 迁徙历史,乐曲体现了云南白族民歌的旋律特点。湖南桑植和云南大 理相隔千里之遥,却能从彼此的音乐元素中找到共同的民族文化,这 就是民间文化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2 1 2 欢快喜庆的花灯调 花灯是桑植白族人民逢年过节最受欢迎的传统艺术,故有“千台 锣鼓响开面,万盏花灯闹新春 之说。桑植白族人民的花灯有文花灯、 武花灯、跳花灯、懒花灯之分。演出时,除独脚花灯外,其余均由二 人、三四人或五六人不等来演唱,一般是一男一女伴随锣鼓点子和二 胡边跳边唱,一唱一合,间或伴唱,唱词精炼,曲调欢快活泼,节奏 感强。花灯调又叫锣鼓调,花灯调融会了汉族和白族的一般小调优点 而形成的,是一种歌舞性的小调,流传时间很久,传唱范围非常广泛, 有的还有伴奏和舞蹈表演。花灯调演绎起来有领有和,欢快活泼,特 湘两桑植县白族比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点是节拍规整,节奏鲜明,富有舞蹈性,常有固定节奏贯穿始终,气 氛热烈欢快,表达的多为欢乐喜庆的场景。如花灯调玩花灯: 晏:芷啦月里是新春,我的大姐蛆址,女:喂! 呦呦儿绷男:我的 二蛆划l ,女:喂!哟呦儿栓合:飘儿自5 当梭梭儿郎当飘 男:飘儿郎当啦么妹子儿女:喂合:玩花灯来哥哥儿嗉 再如花灯调正板,锣鼓起兴,众人和唱舞蹈,非常热闹。 蓉扳锣复孕篆鬓孝透幽l 残溘幽i 差基塑盟澄型i 趔越| 必趔l 趔缨i 越挫i 差幽越l 簋逖党i 一- - 一 一 基幽趱l 裁幽毙i嘲翻翻黼_ - _ _ 领唱激昂众人釉唱舞蹈。菲常应疑热溺:盈i 址乏垒、l 阳 持瑗起穗毫 篇o j 主v 翅h 金| 主甜i 价6 、璺i 壤唪。邪个 一天 嚼一 番啦。 舞叛删| 盈叠l 乜nl 乜曩订l6 。受i 绨拿俺 把吉人l 参) 噻一 段。 馘 硕士学位论文 2 1 3 高亢嘹亮的山歌 山歌是在高山坡地田野所演唱的歌曲,其曲调高亢、节奏悠长、 直抒胸臆,有时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有时表达心中的郁闷之苦 等。桑植白族的山歌,其中流传于世的由民间艺人传唱的主要有3 0 多首,山歌高亢嘹亮,却因为其属于随性演唱而具有歌曲体裁短小冼 炼,旋律富于韵律的特点。唱山歌大多在乡间野外,不受劳作时间限 制,随意性很强,山歌内容可随场景和思维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如这 首湘鄂川黔出蛟龙( 见谱例) ,就是即兴演唱的。 高山高岭起t t 呵云瞌,起红呵云啦,两孽哇 j i i 黔啦蛟龙呵腊啦,呀表呦b j 呦呦蛟龙呵精啦, 再如桑植白族山歌太阳图( 见谱例) : 小郎圭了哟【那个l 俦戛愁给你( 那个) 画个笑阳 图 你见太阳如见我, 我在 太也 阳脚下罅脚下游 这首歌曲语言生动简练,表达的感情朴实真诚,渗透着浓郁的乡 湘曲桑植县白族【心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土气息和生活气息,这首曲子为七言句的一段体歌曲,尾声结束在属 音上,使整首歌曲的演唱风格豪放而洒脱。旋律流畅,其多变的变化 音和下滑音,充分调动力度和节奏的变化,细腻深入地表达了人物的 思想感情。 桑植白族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博大精深的湘西地域楚文化的熏陶, 其民歌中或多或少具有湖南民歌的特征,其主要代表作品有山歌冷 水泡茶慢慢浓( 见谱例) ,这首歌借鉴了古老的桑植本土民歌,但在 其旋律特点和变化音、装饰音上却又具有云南白族歌曲的创作本身的 内部规律和特点。 ( 嚣耋蓁羿花屹它, 维孽y童甄,t 袭) 有心意郄骥不睦怕安 不泊露嚏 2 1 4 质朴淳厚的小调 硕十学位论文 桑植白族民歌中小调,有着质朴淳厚的语言风格。桑植白族小调, 是在风俗歌、山歌的基础上,吸收外来小调音乐因素,经过艺人和民 众不断综合加工而形成的。它一般用于白族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娱乐性 和表演性场合,也是白族最喜爱的民歌种类之一。其题材广泛,例如 重大的革命斗争,阶级间的压迫剥削,对封建礼教的痛恨,渴望美满 的婚姻,规劝亲人,历史故事,日常生产生活等等。歌词生动形象简 洁朴实,通俗易懂,感染力强。而其灵活多样的句式,除了以七言句 为主体以外还有一些如六言句、四言句、三言句等等表现体裁。口传 心授传唱下来的小调有上百首歌之多,多为一段体的歌血曲式,其音 乐作品的内容,如视觉形象、情感、观念性、戏剧性等,多赋予安静、 深沉、柔和的精神内涵。主要代表作品有四月探郎、长工歌、 一把扇子画古人等,桑植白族小调语言朴实无华,唱起来急徐有 致,节奏感强,富有表现力。如一把扇子画古人( 见谱例) : 上面喂呀呀呀悍儿喂呀衣呀 皇帝喂呀呀呀樗儿喂呀表 呀 文壬 喂呀呀呀得儿喂呀衣呀 勃勃勃 儿 子面画 扇 l i 匹辄黼枇动勃勃面天大 二 羿治斛骷配把面画 一 一 三 勃 勃 勃 人 裳 尚 畏 喂 嘎 1 0 袭 量 画 造 访 也 也 也 m 夜 衣 衣 呀 呀 呀 丧 灰 衰 呀 呀 呀 在 i ¥ 在 湘两桑植县白族氏歌风格与演唱探究 这首歌曲曲式结构为一段体形式,在旋律上表现出舒缓流畅,犹 如说话般直白却又优美动听,在柔和的旋律进行中表达了真诚善良的 桑植白族人民发自肺腑的心声。 2 1 5 婉转悠扬的情歌 桑植白族情歌是白族男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忠贞爱情 的追求,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在劳动还是在农闲,随处可以听到情 歌对唱。很显然情歌是男女谈情说爱所唱的歌,是历史上桑植白族人 的思想、智慧和爱情的艺术结晶,它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优 美的比拟、清新的格调、深邃的哲理而独具特色。桑植白族情歌运用 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其重要规律就是字与声的完美结合,歌唱性的 语言富于音乐的旋律节奏感和音乐性,虽风格迥异,却都不失含蓄风 趣和隽永雅致。如反映婚姻自由的好郎好姐不用媒( 见谱例) ,它 主要是反映了情人相互思念,真心实意追求爱慕之人,表达了男女情 深意厚的思想内涵。 好田好地哟不用呃肥哟,好部好蛆哟 不用媒哟,多个媒人呃多张呃嘴 也, 壤人 口 里哟出是车哟 硕十学位论文 再如马桑树儿搭灯台,属五句子山歌,歌词单纯质朴,词意 生动,地方风味浓,儿化音重,衬词多,听起来亲切动人,情趣别致, 它被改编为交响乐在国外演出时被誉为金色的旋律。本世纪初,宋祖 英在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举办个人演唱会,马桑树儿搭灯台 成为了她的压轴之作。这首歌起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手册
- 2026届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部分学校数学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第1课时(教学设计)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四 走进新农村-位置与变换 信息窗2 平移和旋转第2课时说课稿 青岛版六三制
- 栏杆扶手工程施工完整技术方案
- 8.4澳大利亚 说课稿2025-2026学年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 污水处理厂设备安装施工设计方案
- 第四节 平面向量及其加减运算说课稿初中数学沪教版上海八年级第二学期-沪教版上海2012
- 2025年统计学专业期末考试题库:抽样调查方法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试题
- 2025年中级审计师案例分析题及答案解析
-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平行与垂直 人教版
- 2022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课件与导学案
- DB11-T 1796-2020文物建筑三维信息采集技术规程
- (完整版)工程流体力学课件(第四版)
- RCEP的机遇与挑战研究报告
- 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
-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 陕西污水处理定价成本监审办法
- 公司级安全技术交底内容
- GB T 3810.13-2016 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3部分:耐化学腐蚀性的测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