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 摘 要 公民环境权从其被提出到现在一直是环境法以及人权理论领域一个重大而又 颇具争议的问题为了对公民环境权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有必要对其产生含义 和内容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基本性质然后才能为相应的法律 保障措施提出富有成效的建议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有着客观的基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是公民环境权产生 的背景人权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是公民环境权产生的理论基础环境伦理学的产 生和环境伦理观的形成是公民环境权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自环境权被提出以来 学者们对这一新生的权利进行了积极的研究但也存在问题主要是对环境权的 主体范围任意扩大和内容不统一环境权应该被确立为公民的权利不能无限地 扩大其主体范围现有的环境权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对公民环境权的内容进行了概 括但并不很科学把公民环境权的内容分为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能够对 公民环境权的范围作出比较科学全面的界定 虽然人们对于人权的认识并没有统一但已经就人权以及基本人权的性质特 点等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通过对人权基本人权以及公民环境权的性质分析 可以发现公民环境权符合基本人权的性质要求公民环境权对人的不可缺乏性 公民环境权的不可取代性公民环境权的不可转让性公民环境权的稳定性公 民环境权的母体性公民环境权在当代文明各国具有共似性除了理论的论证外 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还可以在实证法上找到比较充分的依据 将公民环境权确立为公民的基本人权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对公民 环境权予以有效的保障我国的法律制度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回应首先要 加强公民环境权保障的国家责任和国家义务除宪法应该明确规定公民环境权为 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外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民事基本法律管理性法律规范以 及侵权救济的法律规范等等也应该作出相应的规定 关键词公民环境权基本人权环境伦理环境责任保险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 abstract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have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and controversial theory in the fields of environmental laws and human rights laws. its necessary to recognize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as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by analyzing the emergence, definition, contents and the nature of these rights. the purpose of this analysis is to recognize these rights in the relative laws and to offer som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se newly born rights. the background of these rights is that the human beings are facing worse and wors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development and advancement of human rights theories have provide these rights with theoretical support; environmental ethics have provided these new rights with ethical support.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se supports,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firstly came into being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whats more,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have gained wide support. scholars have been studying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since the emergence of these rights and they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but 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 in the studies of these scholars and the most prominent one is that more and more subjects are included. when studying these new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the so-called rights to environment should be peoples rights instead of animals rights or natures rights. even though the current theories about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have covered almost every aspect of the content of these rights, they are not so reasonable and persuasive. in fact,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can be generally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substantive and procedural rights. scholars have not come to an agreement when talking about human rights but they have formed some common sense about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rights and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after studying the nature of human rights,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and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we can easily find that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are bound to meet all the requirements of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these rights are indispensable; these rights are irreplaceable; these rights are untransferable; these rights are stable; these rights are able to produce other rights; these rights are similar in the civilized modern countries. apart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rights to environment, the supporting evidence of these rights can be easily found in the related articles of international laws, regional laws and national laws.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iii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first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oples rights to environment when they are classified as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as a developing country, china is also facing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s. so it is significant to confirm the nature of these new ri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tect peoples rights to environment, the author also offers some proposals for chinas legislative responses. besides strengthening the state duty and state responsibility, the constitution should clearly include peoples rights to environment as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then the civil law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remedial laws should also include some necessary articles to safeguard these newly born rights. key words: peoples rights to environment, fundamental human rights, envi ronme ntal ethics, environmental liability insurance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 言 1 前 言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着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各种环境法理论和学 说也应运而生并得到迅猛发展人类开始重新认识环境并对许多与环境有关的问 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探讨其中争论最为激烈的一个问题就是公民的环境权是否 应该在法律上得到承认如果这种权利得到承认它的性质是什么对这种新生 的权利应该进行怎样的法律保护公民环境权的提出和法律化制度化对现行法 律制度是否构成新的挑战现行法律制度是否应该进行某种程度的变革以回应这 种新型的权利要求 人类对自然环境有着天然的依赖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行的基本条 件和人类文明存续与发展的基础在生产力水平不发达人口较少的情况下阳 光空气和水等环境要素都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并不具有稀缺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过度膨胀自然环境的组成 与结构逐步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清洁的水空气阳光等环境要素作为稀缺资源 的特性逐渐显露出来人类的生产利益和生存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眼前 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人来说最重要的人权莫过于生存权和发 展权而当人们的生存环境变得非常糟糕并足以影响人类的生存时生存权和发 展权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在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环境状况与人权保护之 间的关系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很多情况下环境问题不仅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还会导致对人权的侵犯和践踏在人们激烈讨论是否存在环境权的同时有一点 却是很明确的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人类的生存必然会 受到严重危害人权的实现也无法获得切实而完整的保障 环境权理论从其被提出到现在已经有 30 多年的历史了但对于其中许多问题 如环境权的主体内容性质以及实现方式等学者们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环境权提出的历史和环境权在世界各国立法与司法 实践来认识环境权就很容易发现环境权其实就是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即 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环境权而不是法人的环境权或者国家的环境权也不是自 然物的环境权从基本人权的立场出发来认识和分析公民的环境权必然会使现 有的环境权理论研究走出传统的认识误区在肯定公民环境权的基本人权性质的 基础上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确立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机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 发展中大国来说我们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环境问题公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机 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公民环境权的实现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以立法方式明 确认定公民环境权基本人权的性质和基本人权的地位并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提 供有效的法律保障机制在当前中国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2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1.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 1.1.1 公民环境权产生的基础 公民环境权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出现的但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 在人类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出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各 国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各 种灾难性的环境事故连续发生并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人们开始理 性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并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潮流同时自然 法思想在西方社会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权理论研究和人权保 护实践的进步丰富并不断扩大人权的内涵因此在严重的自然灾害面前人们 也开始意识到了传统人权理论的固有缺陷人权理论从来都没有也不可能关注 生态问题人权理论在环境危机面前的缺陷要求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因为环境的恶化将不可避免地会严重影响人权的实现由于环境问题的出现并呈 现出恶化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出现了环境伦理思想并对人类的环境观念产生了 重大的影响人们开始考虑自然环境的价值并寻求建立一种与自然环境和谐的 关系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有这些因素都为公民环境权的提出奠定 了基础并指引着公民环境权的发展和进步 1.1.1.1 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恶化是公民环境权产生的背景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空间和前提条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时 一刻也离不开环境人类从其诞生到现在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 的历史时期里人类不断地认识自然并利用自身不断进步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工艺 改造自然通过自己的勤劳和智慧逐步摆脱了愚昧和野蛮在地球这颗美丽的星 球上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已有的人类文明发展史总的来说可以被分成两个阶 段即农业文明阶段和工业文明阶段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发展历史同 时也是人类从崇拜自然到征服自然的历程在古代农业文明时期由于人类对自 然界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当时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与落后人们对自然的畏惧 心理使得人类不得不尊重自然崇拜自然并在自然力的支配下寻求生存和发展 的空间但这并不是说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就没有对环境造成损害实际上环 境问题是随着人类的进化和发展不断演变发展起来的如在人类掌握了对火的使 用以后就以火来燃烧他们周围的自然环境以获取所需并以此改变着周围的环 境从总体来看人类在农业文明时代虽然也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某些破坏但因 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3 为人类认知能力的不足和生活空间的狭窄还没有也不可能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到了 18 世纪 60 年代随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织机和蒸汽机的出现人类 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伴随着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了解 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开始不再盲目崇拜大自然而是利用一切可能的 方法和技术来征服和改造自然并使自然界变成了人类统治和主宰的对象在这 种情况下人类以空前的规模与速度改造自然创造了日益增多的物质财富 为了创造更多的财富以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人类开始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 好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甚至把自然界视为免费的垃圾场并肆无忌 惮地向自然界倾倒各种废弃物质当人类正在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文明成果时严 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已经悄然而至并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问题逐 步出现并日趋严重但直到上个世纪 60 年代人们才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 性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全球各地所发生的各种公害事件 迫使人们冷静地思 考自己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全球各地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发生了一系 列新的环境污染事故如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 故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故以及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等这些事故唤起了人 们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关注因为当代环境问题与以前的环境问题相比较更为复 杂也更难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当代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出了以下一些特点1 环境问题的全球化一是世界各地普遍都有环境问题发生二是出现了关系全球 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臭氧层损耗酸雨等2现代环境问题的综合化 引起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后果并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其治理办法 也就更为复杂3现代环境问题的社会化因为在现代社会人人都与环境问题 相关联环境问题已经渗透到了全社会的方方面面4解决环境问题的高智能 化 这是由现代环境问题的本质所决定的 也是解决现代环境问题的必然趋势5 现代环境问题的政治化因为环境问题的蔓延会成为一种社会问题而广泛的社 会问题必然导致为政治问题而这些政治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内还存在于国际社 会严重的环境问题日益威胁着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并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在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以至于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食物居住以 林娅.环境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6. 20 世纪中叶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有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洛 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九州水俣事件日本富山事件骨痛病日本四日事件哮喘病以及日本九州 米糠油事件参见林娅.环境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3. 林娅.环境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2-21. 现代环境问题所引起的全球性环境危机主要包括如下一些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突发性环境 污染事故和大规模的生态破坏等等参见周珂.环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4 及最低工作条件时人类享有的既有人权也就面临着威胁了当人们要为获得生 活必需品而斗争时人们为之奋斗的政治自由和人权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生态 系统的破坏以及各种严重的污染阻碍着人们对健康和生存的追求并使世界上大 多数人充分有效享有人权的努力面临着严重的障碍在这种形势下人类不得不 检讨自己对待自然环境的行为和思想公民环境权这一新的权利要求也就是在这 种背景下被提出来的即人类在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的同时还应该对自己的行为 加以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享有清洁舒适环境的权利并以此为基础享有和 实现其他各项权利 1.1.1.2 人权理论的发展和进步是公民环境权产生的理论基础 公民环境权从其产生开始就被称为是一种新型的人权是人权在新形势下的 发展和进步所以对环境权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自然就离不开对人权理论的分 析和研究人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西方思想史中的自然法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权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人权获得制度化的保障虽然不过数 百年但人权思想的产生却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研究人权理论的历 史发展必然要从二千多年以前的自然法思想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自然法思想 的发展历程和人权思想的产生机理为不断出现的新型人权找到理论支撑并为 新型的权利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机制 从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开始理论家们的学说里就已经开始朦胧地出现了人 权观念的萌芽 如古希腊的斯多噶学派认为理性作为一种遍及宇宙的普世力量 乃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神圣的理性寓于所有人的身心之中 不分国别或种族 存在着一种基于理性的普遍的自然法它在整个宇宙中都是普遍有效的它的 要求对世界各地的任何人都有约束力古罗马伟大的法学家和政治家西塞罗则 秉承了斯多噶学派的自然法思想把自然和理性等而视之并把理性设想为宇 宙中的主宰力量中世纪的圣托马斯阿奎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最伟大的代表 人物他把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阿奎那认为自 然法依靠某些一般性规则指引人的活动自然法是由人之物理的和心理的特性 组成的另外自然法中还包括一些指引人趋向于善的理性命令这些命令是 自然的但是古代的自然法思想所强调的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权利而是 体现了人的职责和义务 虽然朦胧的人权思想在二千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但以自由平等 jennifer a. downs, a healthy and ecologically balanced environment: an argument for a third generation right, 3 duke j. comp. & intl l. 351, 1993. 赵世义.关于人权理论问题的几点思考j.法学评论,1997,(5):13.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6-17.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7.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30-32.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5 人道为其重要内容与特征的狭义的人权是近代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出现后才有 的人权获得制度和法律的保障是从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在当时随着商品 经济的逐步发达以及人文主义的兴起自然法学说和理论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主 要的代表人物有荷兰的格老秀斯和英国的霍布斯洛克等格老秀斯为世俗的 和理性主义的现代自然法观奠定了基础并把自然法建立在一种遍及宇宙的永 恒理性的基础上虽然他也认为自然法的渊源是上帝的意志和人类的理性但 他开始将自然法引入对市民社会特性与原则的分析中包括对个人财产的天赋权 利与社会契约关系的论证霍布斯则从性恶论出发开始抛弃笼罩在自然法之上 的宗教的神秘面纱力图将自然法学说建立在科学的推理和实证的基础上洛 克则从性善论出发作出假说认为人的自然状态乃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在 这种状态中人们能够以他们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自己的行动和处理他们的人身 和财产这种自然状态是一种平等的状态因为这种状态中的任何人都毋须服 从任何其他人的意志或权威通过对 1718 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权理论的 研究至少能发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1某些权利之所以归属于个人是因 为他们是人而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国家法律的主体这些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不 可剥夺的并且是普遍的在这些权利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权自由权和财 产权2在市民社会中个人不会也没有把这些权利本身让与国家国家只能 对这些权利加以实施宪法则应该对这些权利提供最好的保护3只能由法律 来确认或者废除对权利的行使这就要求由法律例如宪法条款来保护权利 国家则不能任意作为只应该在法律规范的范围内进行活动这一时期的人权理 论主要是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满足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 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要求 到了 19 世纪西方社会逐步进入真正的现代社会近代的古典自然法学开始 衰落体现个人主义的法律思想成为这个时期的主旋律很多著名的批评家如伯 克弥尔休莫边沁康德孟德斯鸠以及奥斯丁等人都对人权和自然权利 理论提出了批评他们所提出的功利主义和实证主义理论在 19 世纪是占主流地位 的思想边沁指责自然权利为词藻华丽的废话这种观点代表了当时对自然 权利的批评与实证主义者的观点相反自然权利是无法证实的形而上学的 李步云.论人权的本原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2):10.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44-46. 李步云.论人权的本原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2):11. 李步云.论人权的本原j.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2):11. 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58-59. prudence e. taylor, from environmental to ecological human rights: a new dynamic in international law, 10 geo. intl envtl. l. rev. 309, 1998.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7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6 现象即这些权利无法以科学的方法加以证实但是20 世纪出现了反功利主义 的理论对功利主义最大的指责是它可能导致由大多数人形成的专治而对少数人 进行压迫其代表人物为罗尔斯(rawls)以及德沃金(dworkin)等罗尔斯在法学领 域最重大的影响应该是他所创立的正义论并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享 有与他人相同的最广泛的基本自由包括政治上的自由言论和集会自由良 心上的自由和思想自由个人自由和保障个人财产的权利依法不受任意逮捕和 剥夺财产的自由然而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不像假设的原始状态那 样处于平等地位一些人由于出身不同和天赋不同而自然地处于较为优越的地位 这就是他所谓的差别原则导致了补偿原则的必要性这种理论代表了一种分配 正义以确保对权利的充分享有 上述这些理论都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是缺陷 即可能因为当时人类生存环境尚未 恶化或人类的认知局限它们都没有对生态予以适当的关注它们主要关心的是 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并没有考虑到在环 境变化面前人类的弱点也没有对人类以外的其他实体予以道德上的关心这 时的权利和自由是在隔离于生态系统的真空中存在的在财产权领域这种表现 最为突出忽视生态的这种作法也反映在道德伦理方面人权和自由的基本分类 方面以及这些权利和自由的基本功能方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 各国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 响人类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权理论与 环境问题当人们逐步认识到环境保护与人权保障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之后人 权理论的发展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生态的关心向人权理论提出了一个挑战 即是否可以在人权领域和法律领域允许新理论的发展现有的理论是否可能被改 革或者被重新解释以考虑到生态系统对人类所施加的威胁和限制并认可在 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一种新的伦理关系 1.1.1.3 环境伦理思想的发展是公民环境权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 随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不断恶化 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也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 变化人们开始逐步重视环境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西方社会出现 了人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地球宇宙关系的道德问题产生了以自然的固有权利 作为价值观以人类与自然的道德以及对自然的责任等问题为对象进行研究的环 prudence e. taylor, from environmental to ecological human rights: a new dynamic in international law, 10 geo. intl envtl. l. rev. 309, 1998.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3. 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34. prudence e. taylor, from environmental to ecological human rights: a new dynamic in international law, 10 geo. intl envtl. l. rev. 309, 1998.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7 境伦理学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所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 人类对环境的责任问题 未来世代的权利问题自然物的权利问题动物的权利问题自然资源与人类的 消费关系问题环境破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贫穷与环境的问题以及现代科 学技术与环境的问题等20 世纪 30-40 年代期间 英国哲学家 a 莱奥波德 aldo leopold和法国哲学家 a施韦泽提出了生态伦理学的主张莱奥波德认为应该 把正当行为的概念扩大到包括对自然界的关心并确立了大地伦理学the land ethic后来著名的环境伦理学家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则在莱奥波德大地伦理学 的基础上把环境伦理学与旧有的伦理学作了区分认为旧伦理学是以人类利己主 义或人类沙文主义为基础的伦理学所以这种伦理学是自私的它不符合道德的 本性罗尔斯顿所确立的伦理学的基础在于它承认自然具有不依赖于人的价值 正是因为自然是有价值的人类就应该尊重它承认它的权利承担对它的道德 责任和义务 虽然学者们所确立的环境伦理道德思想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但这些思想的提出 和传播已经对人类的环境观念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并将继续影响人类的思想 和行为到目前为止西方国家已经有了众多的环境伦理学流派但总的来说 可以分成两大派别人本主义环境伦理学与自然主义环境伦理学前者认为只有 从人类利益包括未来世代人的利益与价值出发建立的环境伦理学才是可以成 立的后者则认为人类应超越对自身利益与价值的考虑认识到自然物自然系 统也有其利益与内在价值值得人们的尊重主要包括动物权利论生物中心论 以及生态中心论虽然环境伦理学的发展还没有出现统一的局面但人们已经意 识到了传统伦理价值观的缺陷并正在试图找到新的出路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 各种环境伦理观点也可以得出结论由于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如果要确保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就必须重新认识我们已有的道德原则并遵 守新的环境伦理道德原则这些新的环境伦理原则主要包括互爱原则互利原则 平等原则生态原则 环境伦理是在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建立起来的具有新意义的伦理之一 环境立 法在目的理念上应当对环境伦理的价值观予以充分考虑人类必须走出现有的认 识误区建立起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伦理道德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的 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79. 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81. holly doremus, symposium: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policy: bringing philosophy down to earth: symposium introduction: environmental ethics and environmental law: harmony, dissonance, cacophony, or irrelevance? 37 u.c. davis l. rev. 1, 2003. 林娅.环境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55-159. 刘耳.西方当代环境哲学概观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 12):11-13. 林娅.环境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61-166. 汪劲.环境法律的理念与价值追求环境立法目的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20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8 平等与和谐新的环境伦理道德观念是环境权产生和进一步发展的伦理基础重 新解释了人与自然当代人与未来世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为公民环境权理论 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认识论基础 1.1.2 公民环境权的提出 从上述对公民环境权产生基础的分析可以看出 公民环境权概念的出现是与环 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环境意识权利意识的逐步提高离不开的由于长期以 来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思想的影响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各国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 境危机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条件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并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 社会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都要求人们重新审视已有的环境政策和环境观念 1960 年联邦德国的一位医生向欧洲人权委员会提出控告认为向北海倾倒放 射性废弃物的作法违反了欧洲人权条约中有关保障清洁卫生环境的条款从 而引发了是否要将环境权追加进欧洲人权清单的大讨论到了 70 年代初诺贝尔 奖获得者著名的国际法学者雷诺卡辛向海牙研究院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要将 现有的人权原则加以扩展以包括健康和优雅的环境权在内人类有免受污染和 在清洁的空气和水中生存的相应权利卡辛还认为环境权具体应包括保证有足 够的饮水纯净的空气等最终保证人类得以在这个星球上继续生存 1970 年 3 月国际社会科学评议会在日本东京召开了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 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指出我们请求把每个人享有的健康和福利等不受侵 害的环境权利和当代人传给后代人的遗产是一种富有自然美的自然资源的权利 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在同年 9 月召开的日本律师联合 会第 13 届人权拥护大会上仁藤一池尾隆良两位律师作了题为公害对策基本 法的争议点的报告首次提出了环境权的问题他们认为支配环境的权 能应属于居民共同拥有谁都可能自由且平等地加以利用环境权是以宪法 第 25 条中生存权的规定为根据的基本人权之一应把它作为人格权的一种来加以 把握 1970 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约瑟夫萨克斯教授发表了为环境辩护一文从 民主主义的立场出发提出了环境权理论萨克斯教授在该文中提出了环境共 有说和公共信托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权的观点即每一个公民都有 在良好的环境下生活的权利这种权利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萨克斯教授认为 空气水阳光等人类生活所必需的环境要素在当时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以致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5106. 金瑞林,汪劲. 20 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93.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6-107.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9 威胁到人类正常生活的情况下不应再视为自由财产而成为所有权的客体 环境资源就其自然属性和对人类社会的极端重要性来说 它应该是全体国民的 公 共财产任何人不能任意对其进行占有支配和损害为了合理支配和保护这种 共有财产共有人委托国家来管理国家对环境的管理是受共有人的委托行使 管理权的因而不能滥用委托权于是有人便在公共财产论和公共委托 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权的观点认为每一个公民都有在良好环境下生活的权 利公民的环境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应该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和保护 1972 年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在原则 1 中明确指出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 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 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宣言肯定了环境质 量是基本人权不可或缺的条件并且明确提出了环境权还指出了人类对环境的 责任 之后在 1992 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再次 重申了环境权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以与自 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至此环境权观念已普 遍为人们所接受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性地区性以及各国国内法的认可 1.2 公民环境权的含义和内容 1.2.1 环境权的传统观点与评析 环境权从其被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人们对环境权的含义进行 了各种各样的解释就目前国内已有的成果来说研究环境法或者环境权理论的 学者们几乎都对环境权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自己的环境权理论 体系总的来看这些环境权理论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广义的环境权即环境 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有公民也有法人和其他实体一类是狭义的环境权既环 境权的主体只能而且也应该是公民不能无限扩大这一权利的主体范围比较有 代表性的看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蔡守秋先生是我国最早进行环境权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他认为环境权存在 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环境权是指公民的环境权即公民享有良好适宜的自然 环境的权利广义的环境权则泛指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在内的一切法律关 系主体在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方面所享有的权利及承担的义务即国家机关团 吕忠梅.环境法新视野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105. 吕忠梅.论公民环境权j.法学研究,1995(6):61. barry e. hill, steve wolfson, and nicholas targ,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a synopsis and some predictions, 16 geo. intl envtl. l. rev. 359, 2004. barry e. hill, steve wolfson, and nicholas targ,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a synopsis and some predictions, 16 geo. intl envtl. l. rev. 359, 2004.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10 体和厂矿等企事业单位及公民都有使用享受其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的权利 也都有保护自然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义务蔡守秋先生所讨论的环境权是指广 义的环境权并以他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构建了广义的环境权理论体系与 此同时蔡守秋先生也认为个人环境权是最基础的环境权它不仅是单位环境 权国家环境权和人类环境权的基础也是实现个人财产权劳动权休息权 生存权生命健康权等其他基本权利的必需条件个人环境权即自然人的环境 权是指自然人有享用适宜环境的权利也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个人环境权的 意义在于确认自然人享有在适宜环境中生存发展的权利和履行保护环境的义 务是自然人依法利用环境要素或环境资源享受适宜的生活环境条件的法律保 障是防止个人生活环境被污染破坏而使其身心健康和财产遭受损害或在受 到损害时依法请求救济的法律武器它赋予公民参加环境保护活动参与国家环 境管理的平等资格是实行环境民主和环境公众参与的法律依据承认个人对安 全健康的环境的独立权利还具有其他重要意义例如个人环境权加强补充了 受保障的其他人权是实现其他基本人权的一个手段个人环境权是人类尊严的 一种表达形式它不仅完善了当代人的权利也是实现后代人其他人权的前提条 件虽然蔡守秋教授所主张的环境权包括个人自然人环境权单位法人 环境权以及国家环境权等等但他还是肯定了公民环境权的重要性并为确立公 民环境权的正当性进行了充分的说明和解释 陈泉生教授对环境权下的定义是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适宜健康和良好 生活环境以及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基本权利陈泉生教授认为环境权的主体 为全体人民它不仅包括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国家乃至全人类还包括尚未 出生的后代人环境权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生态性权利和经济性权利前者体 现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一定质量水平环境的享有并于其中生活生存繁衍 其具体化为生命权健康权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 观赏权等后者则表现为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具体 化为环境资源权环境使用权环境处理权等此外基于环境权的权利和义务 的不可分割性环境权的内容还包括了保护环境义务方面的要求诸如环境管理 权环境监督权环境改善权等等很明显陈泉生教授的环境权理论体系也是 广义的环境权享有权利的主体非常广泛并根据环境权的内容对环境权进行了 分类对于促进我国环境权理论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周训芳.环境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0-131. 蔡守秋.论环境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7. 周训芳.环境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31. 陈泉生.环境权之辨析j.中国法学,1997,(2):66. 陈泉生.环境权之辨析j.中国法学,1997,(2):68-69.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公民环境权的产生含义和内容 11 周训芳教授把环境权分为良好环境权和基于生存需要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权 两种前者相当于上述陈泉生教授所主张的生态性权利后者则相当于上述经济 性权利并以此为基础确立了环境权的内容良好环境权是指当代和未来世代的 人类个体和整体有在一个适合于人类健康和福利的环境中过有尊严的生活的权 利具体包括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清洁产品权环境审美权环境教育权 环境文化权以及户外休闲权等基于生存需要的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权是指当今世 代的公民基于生存目的而对自然资源的财产权利以及从事与自然资源有关的财产 性活动的权利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权渔业捕捞权狩猎 权采药权伐木权航运权探矿权采矿权放牧权生态资源收益权旅 游资源开发利用权等 吕忠梅教授则坚持环境权私权化的主张认为环境权仅指公民环境权并在 她的一系列作品中建立了自己的环境权理论体系她所构建的环境权仅指公民环 境权不包括所谓的法人环境权与国家环境权在内基于这样的认识 她把环境权定义为公民享有的在不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生存及利用环境资源 的权利这一定义包含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含义环境权的主体包括当代人和后代 人权利对象包括人类环境整体既包括天然的环境要素和人为环境还包括各 环境要素所构成的环境系统的功能和效应即生态效益和环境的优美舒适等环 境权的实施方式是多样化的环境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环境权的正当性来自 于环境保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环境权还是一项基本人权环境权 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内和国际法文件所肯定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 是由生存权发展而来的一项新型权利公民环境权具有人权的本质属性如整体 性与个体性的统一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统一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权利实 现方式的多元性吕忠梅教授还认为环境权是一项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际高中考试及答案
- 2025年山东化学中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精麻处方考试试题及答案
- 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课件
- 慢性咽炎课件
- 金融学基础考试大题及答案
- 情景再现法课件
- 青华中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理评估单考试题及答案
- 航空航天概论考试及答案
- JGJ31-2003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管理规定
- 卡牌版权合同
- DL-T5366-2014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 石材厂设备保养操作手册
- 2024年中小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 金融理财基础知识
- 教育心理学第3版全套教学课件
- 送别混声合唱简谱
- 2024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ZZ060母婴照护赛项规程+赛题
- 幼儿园分餐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