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随着“第六次产业革命”的兴起,关于提高生命质量的热潮随之而来。创意 产业作为知识性产业,与生命质量紧密相关。自 1998 年英国政府明确提出创意 产业这一概念以来,创意产业在经济发达国家与地区得到迅速发展。创意产业在 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我国,上海、深圳、北京、青 岛、杭州等城市纷纷打造创意产业集群,出现了一股创意产业集群热流。创意产 业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其竞争力如何通过集群来打造成为理论与实践关注的热点 问题。 在理论分析中,通过阐述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展现了产业集群在结构观 点、 要素观点和能力观点三种不同的观点上的内涵, 而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集聚效应以及成本优势,为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研究奠定良好的理论基 础。 也充分说明为什么要促进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以及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 是什么。 在此理论指导下,挖掘出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中, 总结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为下面的创意产业集群的对策提供 研究对象。 文章通过问题的解剖,认为应该从政策、产业以及城市个性中铸造核心竞争 力。我们需要才能够加强产业政策支持,提高制度竞争力入手,把政策纳入产业 发展的范畴,除此之外,还有从产业入手,构筑各种先锋产业集群的资源,通过 资金、人才等资源的塑造,打造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另外,为打造各城市不 同的创意产业集群的品牌力,我们还需要深入挖掘各城市地域文化创意资源。 在实际验证中,结合长沙创意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对长沙的创意产业 集群的发展进行解析。用数据和现实肯定长沙创意产业的集群效应,指出长沙创 意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创意产业集群;创新;集聚效益;成本优势 ii abstract with the arising of the six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people have attach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on improvement of life quality. as a knowledge industry, creative indus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life quality. since 1998, british government has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y. then,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regi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creative industry has also brought huge economic and social effects on their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cities like shanghai, shenzhen, beijing, qingdao, and hangzhou have made effects on the development of clusters of creative industry. there has been a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heat. the significance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the way to build a cluster have been very importa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is the greatest concern. through analysis of cluster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paper will display the industrial cluster on thre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structure of viewpoints, ideas and capacity factor on the view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capability of innovation, combined effect and cost advantages, so as to provide a goo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aper. meanwhile, this chapter will explain why industry cluster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the problem that may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with the current condition is our important. first, it will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classification, product,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atus quo, thus provide practical theory i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en, through a comparison of the creative industry in different region by summing up the concep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classification, the cont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will be defined. and the paper will point out development trend of creative industry based on the product feature of creative industry that will be made. and through the status quo analysis, pointed out the emphasis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the paper will sum up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development status and main issues, so as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following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s. i will provide proposals on the enhancemen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creative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will be derived from policy, industry and the features of cities. we need to be able to support the industrial with proper policy and system 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in addition, we should develop various kinds of creative resources through money and talent. thus the brand of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in different cities can be maintained. in fact, there is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 in changsha. through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angsha, the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that may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reative industry cluster. key words: creative industries clusters; innovation; cost advantage 湘潭大学湘潭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湘潭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 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 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1.1.1 选题背景 正如熊彼特的阐述,现代经济的发展不仅是资本和劳动力,还包括创新,创 新属于一种创造性的破坏,乃是一种持续性的过程,这种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已 明显在加速,伴随着这种扩大的创新,也反映在资本和技术的转移上。 创意产业是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英国将 13 个 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广告、建筑、艺术和文化交易、工艺品、工业设计、时装 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等。霍金 斯在创意经济书中明确指出,目前全世界创意经济 每天创造 220 亿美元的 经济价值,并以 5%的速度逐年递增。在 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创意 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第四增长极,同时也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模式,成为国家 与企业软实力的体现。 在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创意产业的发展己经 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新的风向标,创意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程度,己经成 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综合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不 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把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和支柱产业, 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 和手段来积极推动和扶持其发展。美国人发出了“资本的时代已经过去,创意的 时代己经来临”的宣言,新加坡 2002 年公布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等。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创意产业市场正进入一个旺盛期,它的发 展依托了时代需要和宏观背景。国家经济的发展,必然刺激和带动创意产业的发 展,从而创意产业被经济界誉为“2.5产业”。 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 借鉴创意产业发达国家 经验的造园运动,上海、深圳、北京等发达地区纷纷建立创意产业基地,随即南 京、杭州、苏州等二线城市也热火朝天的计划打造创意产业基地。创意产业集群 具有专业性、创新性、战略性等优势。但即便如此,在我们的创意产业集群的建 设过程中,仍然出现了各种问题。重复建设现象突出;园区和办公楼区别不大; 集群内企业规模、生产规模小;产品雷同。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在对创意产业 霍金斯将知识产权分为专利、版权、商标和设计四大类,每一类都产生于保护不同种类的创造性产品的 愿望,每一形式都有庞大的工业与之相应,加在一起这四种工业就组成了创造性产业和创造性经济。因 此,尽管霍金斯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对创意产业进行了定义,但仍然无法区别出创意经济和作为独立形态 的创意产业之间的差距。但是由于其统计计算,仍可见创意产业的发展走势。 2 的发展问题研究中,具体分析、阐述的比较多,但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因此, 对创意产业集群竞争力展开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1.2 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创意是人类的一种智慧创造,是一种产生财富和文化积累,创造就业机会, 推动城市和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技术改革和商业革新,提高一个城市及国家 竞争力的经济驱动力。作为一个国家大力发展的新的产业模式,创意产业对城市 的空间形态乃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聚集区这种产业活动 的容器一一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研究具有相当高的价值的。 由于创意产业兴起时间比较短暂,国内外对于创意产业的分析主要包括概 念、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而对于创意产业集群的分析则集中于现象的描述,形成 机理的分析,而没有对创意产业集群的独特性、差异性惊喜深入研究。本文对创 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用创新理论、集聚效益和成本优势等理论说 明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素。 文章通过对具体地区的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状况长沙市的创意产业集 群的发展的研究,分析集聚效应、产业链效应、放大效应和技术成果溢出效应对 长沙创意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以此验证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应用实际作用。将实 际与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结合起来, 论述了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因 素,使创意产业集群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论文的实际意义 在全球经济进入以知识为核心竞争力的时代背景下,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据 联合国统计,创意产业占全球 gdp 的 7%,大大高于全球 gdp 的增长速度。在 这些数据和实践的背后, 可以清晰地看到创意产业的发展意义已经远远超越其作 为一个新兴产业业态的产业层面,而在于其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颠覆,对经济 运行系统的创新,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对区域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本课题分析论证了中国创意产业集群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为中国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出建议。 对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和竞争 力的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产业集群的理论综述 由于区域优势重新受到重视,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 3 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也纷纷兴起, 各种观点层出不穷, 目前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广泛使用的概念,经济学家对 产业集群的研究得到各方面的证明与肯定。 它的雏形是各种要素的集聚和区域的 集聚。 在国外,对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年代。他的绝对 优势理论可以说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雏形。各国都要按照绝对优势原理,专 业化地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商品,即实行国际分工,从而提高每个国家的劳动生 产率和社会总产量。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经济学原理中马歇尔从三个要素对产业的地区 性聚集做出解释:劳动力市场共享、中间产品投入和技术外溢1称为金钱的外部 性(pecuniary extermalities)即规模效应形成的外部经济。这是对产业集群的最 早研究。 韦伯2(alfred weber ,1929)最早提出聚集经济的概念。他在工业区位 论中又从工业区位论的角度对产业聚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分析单个产业的区 位分布时,首次使用聚集因素 (agglomerative factors )。 克鲁格曼通过其新贸易理论,发展了其集聚经济观点,理论基础仍然是收益 递增。他的工业集聚模型假设一个国家有两区位,有两种生产活动(农业和制造 业)在规模经济、低运输费用和高制造业投入的综合作用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 证明了产业集聚将导致制造业中心区的形成, 另外他的垄断竞争模型在融合传统 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收益递增、自组织理论、向 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 证明了低的运输成本、高制造业比例和规模经济有利于区 域集聚的形成3。 埃德森(anderson ,1994)分析了传统的熊彼特主义分析创新关联的不足, 主张用演化经济学来分析创新关联。 并在演化经济学的框架上构筑了交互创新的 两产业模型和三产业模型,最后探讨了创新关联和国际专业化问题4。 威廉姆森从企业组织形式的角度得出了产业群的定义: 是基于专业化分工和 协作的众多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 这种组织结构是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之 间的中间性组织,它比市场组织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 赫伦(alex hoen ,1997)从理论角度对群进行分类:群的概念分为微观层 (企业群)中观和宏观群(产业集群);群内企业通常通过创新链和产品链进行 连接。 罗森菲尔德在研究中发现, 社会关系和企业间的合作对产业集群的活力起决 定性作用,他认为企业集群是相似的、相关联的或互补的众多中小企业在一定地 理范围内的集聚, 有着通畅的销售渠道、 积极的交流及对话, 共享社会关系网络、 4 劳动力市场和服务,共享市场机会及分担风险。 将产业集群的概念提上历史舞台并进行深入研究的是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教授,在他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 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 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实体。产业集群经常向下延伸至销售渠道和客户,并从侧 面扩展到辅助性产品的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的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产业集 群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机构川。这些 研究,在波特的竞争战略等书中都可一览全貌5。在这之后,全球引起了产 业集群研究热,对产业集群的概念也有不同的阐释。其中,罗拉兰特和赫特哥对 产业集群的定义较具典型性:为了获取新的互补技术,从互补资产和知识联盟中 获得收益,加快学习过程,降低交易成本,克服或构筑市场壁垒,取得协作经济 效益, 分散创新风险和相互依赖性很强的研究机构、 工程设计公司和咨询顾问等, 并与客户通过增值链相互联系形成集群。 斯多普(storper,1995)在交易费用分析基础上提出了 “非交易性相互依赖” 的 概念.他认为众多企业集聚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产业社区,而且区内成员企业间 存在着较强的非交易性相互依赖关系6。 百思特(best ,2001)认为产业集群存在四种主要动力:集中专业化、知识外 溢、技术多样化和水平整合及再整合,它们依次对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作用,并 形成循环状的稳定结构,这就是主体动力机制7。 在引进西方产业集群理论的同时, 我国学者也本着务实求学的精神对我国部 分地区出现的产业集群现象进行了具体的调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关 于产业集群的概念,国内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种新的产业组 织形式;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企业网络;认为产业集群是相同产 业在某一地区的成长现象; 认为产业集群是具有共同的产业文化和价值的在一定 地域空间内的集聚;认为产业集群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社会生产系统。 仇保兴(1999)在小企业集群研究一书中认为通过信任和承诺的协作构 筑了集群内小企业的优势。 这种专业化分工的原则形成的既竞争又合作的小企业 集群组织是大多数行业中小企业之所以存在和蓬勃发展的根源, 是克服市场失灵 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是组织本身从效率的角度或从“生存能力”角度内生性地决 定的,它减低了集群企业的“交易成本”、“外部化价格”和“内部化成本”,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8。 魏守华(2002)等人将集群的竞争优势分为直接经济要素和非直接经济要素 两个方面9。 直接经济要素包括生产成本优势、 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 区域营销优势、市场竞争优势四个方面;非直接经济要素主要体现在区域创新能 5 力上。 陈剑锋基于知识来研究产业集群能力得出结论: 产业集群的不可比拟的竞争 优势的源泉在于其知识的空间根植性。 产业集群知识存量和知识增量决定集群能 力的大小10。 1.2.2 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综述 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且具有极大经济带动力的产业, 其研究处于初期上升 阶段。它是在政府组织推动下,备受经济学家关注的一个产业。 著名经济学家罗默就曾撰文指出(1986 年),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 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1997 年,英国布莱尔为首相的政府,成立了由多个政府部门和产业界代表 组成的创意产业工作组并于 1998 年提出了第一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在该文件 中作为政府的政策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它将创意产业界定为“源 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 力的行业。”根据这个定义,英国将广告、建筑、艺术和文物交易、工艺品、设 计、时装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表演艺术、出版、软件、电视广播 等行业确认为创意产业。而英国 dcms 在此分类上对英国在 1997 年2003 年创意产业的发展走势进行了统计分析。 随后,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创意产业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调查,并给出各种有 着相同与不同点的创意产业的定义, 目前的研究中较为普遍接受的是国际著名的 经济学家霍金斯(2001 年)在他的创意经济(the creative economic)一书 中对创意产业的定义。而经济理论家凯夫斯对创意产业内涵进行了研究,他力图 描述和总结当代创意产业的特征,他认为,创意产业中的经济活动会全面影响当 代文化商品的供求关系及产品价格, 本文中第二章对创意产业的综述中将有更为 详细的介绍。 创意产业本身发展的过程是以创意阶层的思想为基础,形成创意作品,放在 社会上实现它的价值,通过引进技术,把创意产业变成集群的活动,再加上文化 的内涵,发展成创意经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佛罗里达在他的创意阶层 的兴起一书中,分析了拥有创意资本的人力资源亦即创意阶层,剖析了他们的 知识结构、个性特征、生活形态以及他们如何成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他的研究 表明,在美国有创造力的人喜欢住在技术、人的才能和包容宽松的环境三因素排 名很高的城市。虽然他的 gay index 备受争议,但是这个以 3t 为基础的各种创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英国文化、媒体及体育部,1997 年 7 月成立,是英国创意产业发 展数据统计和政策制定的一级部门。 同性恋指数度量地区同性恋族群人口,以及简介度量该地区开放程度和社会包容程度的指数。 6 意指标已经开始运用到各个城市的创意评价中。 克里德列 (john kreidler , 2002) 主持的 创意社区指数 (creative community index)。这些引起了人们对于创意指标的可量化的研究和分析,激起了人们 对于激发创意活力的城市的方式、 创造什么样的机制才能汇聚大量创意资源的深 入思考。 斯科德(allen j.scott ,2000)在城市的文化经济意象制造产业的地 理 一书中探讨了地理是怎样在地方和全球的尺度下深刻塑造现代文化经济的体 系和动力机制,并因此影响了文化产品的外在和内涵。他将商品的高度可识别性 归结于地方的形象和本质使这些产品天生具有各种独有的优势, 因此在全球市场 上的竞争力也更强大。其后他又在文化产业:地理分布与创造性领域中指出 地理基础的重要意义。 国内创意产业研究刚刚起步,基本处于引进与推广国外理论的阶段,本国缺 乏成熟的关于创意产业的理论。近年来,中国也在为不断构建关于创意产业的原 创理论而努力。我国学者对于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创意产业概念、创意 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创意产业的集聚研究三种类型。 林拓(2003)在世界文化产业与城市竞争力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 产业的发展态势已呈现出与城市竞争力共荣共生的趋向, 而文化产业及其集聚地 之间具有一定共生关系11。 厉无畏(2006)在创意产业导论中,提出与中国式的创意产业的定义, 分析了上海创意产业基地的发展特征、集群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2。 童昕,王缉慈(2005)在地方发展的层面上,探讨我国城市发展创意产业集 群的背景条件, 并对国内两个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城市北京和上海的创新性 产业进行比较得出,企业集群形成机制基本的方向是自发的或者说是市场的,因 此在缺乏产业经济基础和创新的社会文化基础的地方, 不可能短期的人为的生造 出企业集群来13。但是完全依靠自发形成而没有人为的努力,也不能使企业集 群健康持续的发展。 于国华(2004)在文化创意产业实务全书一书中,详细地介绍了创意产 业概念的起因、特征和本质,为创意产业在国内的研究打下了概念的基础14。 张文洁(2005)在英国创意产业的发展及启示中重点分析了英国创意产 业的发展原因、背景、措施及成效,阐述了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必要性,并结合 我国实际情况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5。 靖学青 (2004) 从产业价值链出发, 认为大力扶持和积极推进创意产业发展, 有利于占据产业价值链高端,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较强 的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特有的产业风格,优化区域产业布局16。 7 周莉华(2005)在试论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意产业中,提出了创意产 业的比较优势17,如产业关联度高、相对所需资金少、占用空间少、是可持续 发展的产业道路等。 陈祝平、黄艳麟(2006)在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机理中认为,创意产 业集聚区之所以形成,除了因为它具有范围经济的优势外,竞争、创新和交易成 本节约也是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重要机理18。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 产业集群发展的速度和经济效益均来源于较强的竞争力,因此,沿着这条思 路,本文在借鉴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描 述,通过对众多集群理论和创意产业理论的分析、归纳、综合和创新,对创意产 业集群竞争力展开研究,对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 析,并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最后,用长沙创意产业集群的实例来对竞争 力的构筑、问题和建议等进行论证。 1.4 主要研究方法和框架 1.4.1 主要研究方法 本文首先对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理论探讨, 在此基础上分析国内 创意产业集群的现状,挖掘出其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结合实例加 以说明,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第一,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通过学习与创意产业及产业集群相关的 学科理论知识,本文系统阐述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因素,在此基础 上形成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框架, 为当前条件下进行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的 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将长沙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验证了创意产业集群的集 聚效应、创新能力和成本优势。 第二,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都不能脱离其他学科的支持。本 文在对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涉及了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城 市规划学等学科内容,并将之综合运用于文中。 第三,描述性研究法。本文利用该方法,将已有的创意产业集群的现象、规 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文章通过对创意产业集 群核心竞争力的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解释了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的内 涵。从而定向地提出集群过程中的问题。 8 1.4.2 文章框架 本文分为引言、理论分析、现状与主要问题、对策以及实例证明五个部分。 引言主要阐述了选题的背景、意义和目的,相关理论综述。 在第二章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中, 通过阐述产业集群竞争力 的内涵说明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意义。 第三章主要挖掘了我国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现状 的解析,指出创意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和出现的问题。 第四章通过对提高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的建议,认为应该从政策、产 业以及城市个性中铸造核心竞争力。 第五章结合长沙创意产业集群的现状进行分析, 用数据和实例验证创意产业 的核心竞争力的构造路径。 文章框架如图所示。 核心 竞争 力的 内涵 长沙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实例验证 现 状 与 问 题 解 决 办 法 图 文章基本框架 理 论 分 析 创新能力 集聚效益 成本优势 产业集群的现状 产业集群的问题 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 政策与制度 产业竞争力构筑 城市个性的挖掘 9 1.5 创新与不足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将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集聚效益和成本优势的观点用于创意产业集 群,并突破以往多从影响创意产业集群的宏观分析入手的思路,转为从产业集群 本身出发,尝试归纳总结出创意产业集群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 出建设性建议。 第二,本文采用了实例和理论结合的方法,用实际情况来对创意产业集群的 理论进行验证分析。 第三,本文突破以往研究集群空间时偏重于形态等硬环境的探讨,而提出制 度、社会、资源等软空间,拓宽了创意产业集群的空间研究范围。 但基于研究水平以及选取角度的局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本文只对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粗略的分析, 但由于创意产业的 辐射效应,涵盖面广,创意产业集群类别的不同必然导致其核心竞争力构造的路 径有所差别,所以针对个别创意产业集群研究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本文未能对其进行一一解剖,这是本文的一个局限,以后须在此方面的研究进 行进一步的加强。 10 第2章 创意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分析 2.1 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 竞争力可以分为国家竞 争力、地区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区域利益共同体竞争力等。从集 群自身来看,竞争力是集群组织机构、集群的市场竞争结构和集群整体发展趋势 的反映,它也是企业能力的差异、资源条件和产业发展环境的反映。 2.1.1 结构观点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结构观点强调的是产业集群的关系导向和动态变化过程。 横向结构观点将集群内企业间存在的各种关联和竞合关系作为产业集群竞争力 的动因,集群内存在着生产、市场、技术等方面的关联。在这个产业集群中,功 能差异化程度和网络密度以及网络凝聚力、 网络集中化和网络基础设施的质量等 构成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19。这些网络的凝聚力也构成了创意产业集群的网络 效益。它是由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带来的额外收益。企业是创新体系的主体,因 此, 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其他非正式的合作成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构筑的关 键。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的合作。这种合作关系减少了机会主义倾向,因 此集群内合作的机会与成功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增加, 企业之间能够创造的力量 也得到增加。 纵向结构观点将企业、集群和国家三者结合起来,这三者的综合构成了产业 集群的竞争力。企业层面的竞争力来源于所有企业及其之间的关系作用,集群层 面的竞争力来源于集群的组织管理、相互信任和外部经济性等的作用,国家层面 来自于宏观经济、政府支持行为、政策支撑等的作用。它促使整体规模扩大,降 低了平均成本,而由于创意产业本身具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加促进了外 部性的扩展。 集群使得许多本来不具有市场生存能力的中小企业,由于参与到了集群里 面,自身的实力得到加强,分工也更为明细。 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虽有区别,但也是互相影响的,纵向结构为横向结构发 展提供了路径依据。 2.1.2 要素观点 波特在产业集群的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中提出了钻石模型。 波特将产业集群看 11 成一个整体,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取决于四个相互影响的因素:需求、要素、相 关产业及竞争状况。在众多产业中,最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的是那些四种因素都 特别有利的产业,选这四个要素有机结合就构成了波特的钻石模型20。 在上述四大因素中,政府行为对其有着重大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的因素。(1)国内需求。波特认为,扩大国内需求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有利 于提高产品的质量、 档次和服务水平, 也有利于在国际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2) 生产要素。它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要素,同时包括通 过投资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要素,如高科技、熟练劳动力等。波特认为,一国具 备的生产要素的丰裕程度是一国取得竞争优势的基础。(3)相关产业。相关支 撑产业即为主导产业提供投入的国内产业。 波特认为它是影响一国主导产业取得 国际竞争优势,提高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4)机遇。机遇包括技术突破、 生产要素与需求状况的变动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等。 在国内,部分学者对波特的解释进行了补充,认为产业集群的机构稠密性、 根植性、创新能力、战略定位、文化和制度特征等六个方面才是构成产业集群竞 争力的关键因素。 而朱方伟等从传统产业集群到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是围绕生 产要素而演进的规律, 传统的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是基于自然资源共享的基 本生产要素, 只具有静态比较优势, 而新型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要素是高层次的、 基于知识集聚的高级生产要素,具有动态竞争优势。他们认为,要素的质量水平 决定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这其中,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政府通过政策调节、创造竞争优势上面。 由此得出, 创意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要素的质量水平和互相作 用水平。要素的互相流动和补充将促进产业集群内资金、思想等的交流。 2.1.3 能力观点 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能力观点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就是集群的能力,主要 体现为集群的创新能力。 张辉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包括学习效应和区域资源利 用能力以及经济规避能力21。能力观点强调集群的功能导向,即强化集群与环 境的关系能力,引导内部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鼓励参与市场竞争,优 化集群的整体绩效,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 合作, 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了企业的增长, 集群不仅有利于提高生产率, 也有利于企业的创新,这种创新具体体系在管理技术制度和环境等许多方面。集 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创意产业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氛围,企业可以面对面交流,就有 12 利于新思想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获取“学习经济”增强 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学习型组织 的一个优势特点。集群有利于促进 知识和技术转移的扩散, 产业集群与知识技术扩散之间存在这相互促进和增强的 关系,在新经济时代,产业集群不止是简单的企业聚集,而是相互关联,高度专 业化的产业有规律的聚集在一个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集群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频繁的交流成为可 能,为企业的创新提供学习机会,这都有利于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可以表述为是以产业集群的各种要素做为基 础,企业间的动态关系及其层次性递进做为运行方式,具有对环境的利用能力和 规避能力, 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能为产业集群的整体绩效带来实质性功效的强劲竞 争优势,其根本的竞争力是持续竞争优势。 2.2 创意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 从前文产业集群竞争力内涵中可以得出: 产业集群的效应主要表现在它具有 较强的持续竞争力,即集群竞争力。产业集群在各国都产生了巨大的效益,在美 国,特色集群发展良好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其他地区,而意大利的产业 集群更是不胜其数。本文归纳和分析影响创意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几种因素,集 聚效益、创新能力和成本优势。外部经济效益是创造集群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而创新效益和成本优势等也对创意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有着重要影响。 集群的发 展有利于近距离建立资源配置链、市场供应链及相对完整的产业配套链,有利于 以空间集聚的形式快速构造比较成熟的市场模型,有利于缩短效率、效益最大化 的准备周期,从空间集聚、知识交流和思想理念等层面上对集群的创新能力进行 提升。 2.2.1 空间集聚层面上的创新能力 根据波特“钻石”模型中影响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四个主要因素生产要 素条件、需求特征、相关支撑产业、厂商战略结构和竞争。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 了空间地理上的集中,这促使四种相互分离的因素共同作用,从而促进技术的创 新和升级,而且企业的技术创新成果出现,会使邻近的竞争者模仿,企业群与大 学、科研机构的接近便于二者的相互支持,推进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进程。供应商 也会因靠近研究与开发活动而创新,企业员工间的互动、跳槽等行为也会促进技 术创新成果的扩散。集群内“挑剔”的顾客通常也是集群的一份子,所以集群内 学习型组织(learni ng o rgani zat i on) ,美国学者彼得 圣吉(pet er m . senge)在第五项修炼 (the fi ft h d i sci pl i ne)一书中提出此管理观念,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为面临变遭剧烈的外在环 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13 的公司与独立的公司相比,能更好地了解市场的需求,以便及时进行创新。这对 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流动的素材。 在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培育过程中存在着纵向和横向两种联系。 横向关系是指 由于竞争机制相关企业产生挤压效应, 促成了一部分集群企业的创新活动及其成 果的出现,由于同处一个地域会给其它相关企业带来竞争压力,而这些企业会通 过各种合法的渠道去了解、模仿新技术成果,进行更进一步的技术创新,以应付 由此而带来压力的创新竞争机制。纵向关系上,同处一地的上下游企业所组成一 条价值链,这条价值链上的各企业由于共同的利益而共同学习,产生集群效应, 在学习过程中技术、信息得以传递,从而促进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由于纵向和横 向两种联系的存在,因此整个集群的技术创新活动就会层出不穷,从而不断提高 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所以产业集群在空间地理上的集聚,能够有效地推动既有 明确社会分工,又需要企业、研究机构和大学密切合作的高技术产业实现创新能 力和生产规模的跨越式发展。 2.2.2 知识交流层面上的创新能力 知识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又会推动知识的进一步发展。知识基础它包括技术 知识、技术诀窍、需求信息、供应信息、经营经验等,它随着产业的发展而扩大, 被区域内的企业和个人所共享、使用。知识存在溢出效益,知识具有公共物品性 质,它一旦被创造出来,传播的速度越快,拥有的人越多,为群体带来的福利就 越大。 新技术会从技术转让、 合资等商业活动中扩散到其他企业中去, 另一方面, 其他企业受创新产品的高额利润引诱, 会对创新产品的有关信息进行分析、 研究, 或者对创新产品实行反求工程,来获得相应的创新技术知识。这样创新产品中所 含的新技术知识就会逐渐地为更多的企业所掌握, 从而使创新知识的公共物品特 性逐渐增强。 创新的外部性使得创意产业企业创新的利益并不能完全被创新者独 占,还会溢出到其他部门的企业中,从而使其他部门的企业从中获利。 知识的“累积效应 ”以及快速的流动,促进知识交流层面上的创新24。而 且通常集群中流动的知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隐含经验类知识,一类是编码化知 识.第二类知识可通过书本、媒体、网络等手段获得,基于这类知识的技术创新 活动对区位选择的要求相对不是特别严格。然而占据整个集群知识的绝大部分, 且对创新能力增强更为重要的是第一类知识,这类知识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 得,它们通常隐藏在专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的脑中,个人属性极强。企业、大 学、 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的集聚便于企业通过集群行为主体间的互动建立稳定和 持续的关系,促进和加快隐含经验类知识的流动与扩散,为组织内部和不同组织 这种累积效应有两种相反的效应,即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 14 间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准确地传递和扩散创造条件,从而利于创新活动的开展。 知识交流在集群内产生了极大的创新能力。集群内部由于知识流动形成的 “知识外溢”效应,对于提高产业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5。 因为, “知识外溢” 效应使得企业能够最大程度的获取技术创新所需的各种知识, 从而使得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更容易进行,大大加快了创新的速率,而这反过来 又使得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形成了一个极强的正反馈过程, 同时也对产业集群技术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 这种具有地域特点的知识交流还 将继续影响这些产业集群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 创意产业集群与许多高校合作, 获得诸多国家科技进步奖并研究出国内顶尖 的科研成果,推动创意产业的创新,这是集群内创新型企业坚强的技术后盾。通 过科研工作和技术转让,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国家创造经济效益, 同时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为相关部门和企业以及下游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 好的条件。 2.2.3 思想理念层面上的创新能力 产业所集聚的区域,通常是一个拥有相似或相近文化背景下的区域,相似的 文化背景、共同的价值观往往会使集群内部行为主体间的非正式关系大量产生, 集群内行为主体之间容易形成一种嵌入社会结构的共同集群文化, 基于这种非制 度性的文化约束,专家、研究人员和开发人员相互信任的交流,促使了创新知识 和信息在集群内部的流通、扩散。而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的隐含经验类知识就在 这种情况下得到传递。因此,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技术预见必然要涉及到 信任、规范等概念,这些集群内主体行为赖以发生的社会背景,规范则是为一般 集群成员所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江苏盐城市盘龙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德清县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中国解释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自动送砖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聚马来酸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羊毛女毡帽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细抛用砂纸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红外光幕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笔记本便携标记机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年中国礼服罩杯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与研究方法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 高中语文《致大海》课件
- 后厨主管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 商品价格表模板
- 波浪理论基础要点图解[精]
- 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机械零部件过盈配合压入力与压出力计算
- 房屋建筑物构筑物检查表
-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
- 房地产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
- 《春酒》ppt课件(24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