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戏剧戏曲学专业论文)集短剧创作之大成——论杨潮观与他的《吟风阁杂剧》.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付论文 摘要 杨潮观是清中叶的一位杂剧作家,他的短剧集吟风阁杂剧将短剧创作提高 到了一个新的水下,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全 面分析杨潮观及其吟风闱杂剧: 第部分,杨潮观的家世生平及思想。着重分析吟风阁杂剧中体现出的作 者的儒家思想、佛道思想及作者对现实的关注与表现。 第二部分,吟风阁杂剧的艺术特色。拟从吟风阁杂剧的改编技巧、人物 捕写、情节结构安排、曲辞宾白艺术等四个方面论述其艺术性。 第= 部分,吟风阁杂剧的传播情况。通过适应观众的审美接受、发挥戏曲教 化功能两方面分析吟风闷朵剧得以传播的原因。 本论文力求通过分析杨潮观及其吟风阁杂剧,以进步了解清代戏曲的发展 情况,从而为当今戏 f | 创作及演出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杨潮观:吟风阁杂剧:剧作思想:艺术特色;戏曲传播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y a n gc h a o g u a ni sap l a y w r i g h to ft h eg e n r ez aj u ( a l s ok n o w n a s “t s a c h u ”、o ft h e m i d - q i n gd y n a s t y h i sy nf e n gg ez aj u ,ac o l l e c t i o no fs h o r tp l a y s ,o c c u p i e sa s i g n i f i c a n tp l a c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d r a m ab e c a u s eo fi t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t o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r a f to fd r a m a 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s e e k st oe x p l o r ey a n gc h a o - g u a n a n dh i sp l a y s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a r e a s : i p a r tic o n c e n t r a t e so na na n a l y t i cs u m m a r yo fy a n gc h a o g u a n sl i f ea n dw o r k s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w i t hd i s c u s s i o n so nt h ee x p e r i e n c e st h a ts h a p eh i sa e s t h e t i c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t i n t e r p r e t sw a y si nw h i c hy a n gf u s e sh i sa r tw i t hac o n c e r nf o rs o c i a lr e a l i t y , a sw e l la st h e e t h i c sa n dt h o u g h t s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b u d d h i s m ,a n dt a o i s ma se m b o d i e di ny a n g s p l a y s i i p a r ti id i s c u s s e s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 y i nf e n gg ez nj u w h i c ha st h ep a p e ra r g u e s , a r em a n i f e s t e da tl e a s ti ny a n gc h a o - g u a n sc r a f ti nt h ea d a p t a t i o no ft r a d i t i o n a lv e r s i o n s , mh i sd e f t n e s si nc h a r a c t e r i z a t i o n ,i nh i sd r a m a t i cd e p l o y m e n to fp l o t s ,a n df i n a l l y , i nh i s u n i q u ea r to fr h e t o r i c ,c h o i c eo f d i c t i o na n da r r a n g e m e n to f w i t t y a n db i r e r d i a l o g u e s i i i p a r ti i lt r a c e st h eh i s t o r i c a lt r a j e c t o r yo f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y nf e n gg ez nj u t h e p a p e ra r g u e st h a tt h es u c c e s s f u l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o fy a n g ! sy i nf e n gg ez nj ul i e si ni t s f l e x i b i l i t yi nc a t e r i n gt ot h ea e s t h e t i ct a s t e so far e c e p t i v ea u d i e n c ea n di ni t sa b i l i t yt o b r i n gt of u l lp l a yt h ed i d a c t i cf u n c t i o no f d r a m a s ac r i t i c a la n a l y s i so fy a n gc h a o g u a na n dh i sy nf e n gg ez nj u ,t h ep r e s e n tp a p e r a r g u e s ,n o to n l ys h e d sl i g h t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d r a m a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b u ta l s ob e a r s i m p o r t a n t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c o n t e m p o r a r yd r a m ai nt e r m so fi t sc r e a t i o n ,p r o d u c t i o n , s t a g i n g ,a n dp e r f o r m a n c e k e yw o r d s :y a n gc h a o g u a n ;y i nf e n gg ez aj u :a e s t h e t i c s ;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 ;d r a m a a n di t s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1 1 :塑垄堑垫查堂堡主堂堡垒茎 - ,- _ _ - _ _ - _ - _ _ l _ _ - _ - _ _ l _ _ _ _ - _ _ - _ - - i _ _ _ i j _ _ - 。- 。_ _ _ 。_ _ _ - - _ l _ _ _ - _ 口_ _ _ _ _ _ _ - - _ _ 。1 1 一 中文文摘 古典短剧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种特别的杂剧形式,它经过明代的发展,至清代 雍乾年间进入全盛时期。在清代的短剧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应属清中叶杨潮观的 吟风阁杂剧三十二种。吟风阁杂剧多采用历史、笔记小说和传说故事,取材 广泛,结构独特,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杨潮观借一些小故事,远譬近指,真伪杂糅, 推陈出新,揭示现实,寄托情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吟风阁杂剧可以看出杨潮观的思想。首先他秉承儒家传统,宣传儒家思 想,其中最突出的是民本思想、德治思想、忠孝思想和仁义思想。杨潮观重视对人 的价值的肯定,十分注意关心民众的疾苦,他突破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樊篱,表现出 对妇女的同情与赞美。他以自身的模范、以自己的品德影响教育群众,同时也希望 官吏注重修身养性,做到自我约束,有以德治天下的思想。在他的杂剧中,还有一 组宣扬忠孝和仁义思想的。正是杨潮观儒家思想的介入,使得杂剧的文化意蕴深厚, 人文精神浓烈,思想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其次,他的一部分作品是表现佛道思 想的。杨潮观杂剧中的道家思想,并非都是消极的,它说的是一种方法的问题,穷 则思变,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僵直的方法。作者还极力 宣扬归隐的思想,这与他致仕隐逸的理想生活相一致。杨潮观虽然一直向往着归隐 的生活,但他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还是存在的,其出世并非遁世,而是功成名就后的 身退。他的佛道思想更多地成为人生的哲学,作为自身修养的准绳。杨潮观所处的 年代虽说是乾隆盛世,但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在激化,杨潮观耳闻目睹了社 会的现状,剧作中体现了他对现实的关怀及对人事的思考,表达了他的政治理想。 一部作品的思想内蕴,只有借助于艺术手段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本文试 从四个方面论述杨潮观吟风阁杂剧的艺术特色:改编艺术、人物描写艺术、情 节结构艺术、曲辞宾白艺术。 杨潮观对故事的改编有其明确的创作意图。他基本上遵循历史记载或传说,大 致保持其客观性。但在改编中,杨潮观对故事处理的侧重点变了,他善于抓住能够 表达其思想情感,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侧面,抑或是一个小小的插曲来展开,从 新的视角展开剧情,加之以丰富的想象,赋予形象鲜活的意义,使短剧从微小处见 精神。通过改编,故事原有的矛盾冲突改变了。作者并未把剧作的戏剧冲突放在广 阔的历史和时代的背景上展开,并未以震撼或猛烈刺激来获得戏剧效果。相反,他 1 1 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选择一个新的描写角度,着重从与生活密切关系的小插曲、小细节入手,表现出普 通生活中的人情关系,在小环境中体现大社会。通过改编,故事的价值观念改变了。 在有些作品中,古代人物及事件发生了改观,历史与传说只是作者创作的依据,展 现在剧作中的事件和人物形象是作者的认识及情感的产物。通过改编,使故事更适 合于舞台演出,有利于作品的传播。总的说来,作者在改编时遵循了新颖性与真实 性的原则,使作品易于被观众所接受。 在人物描写技巧中,作者不以尖锐的矛盾冲突为主要方式,而是在适当的对比 和迂回中表现人物。他善于设置两个思想、性格上力量悬殊很大的人物,这种悬殊, 并非是势不两立的两个阵营的悬殊,而是在心智、智慧力量上的悬殊。善于在适当 迂回的环境中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人物对逆境的态度来充分展示人物的思想 性格。他善于刻划类型化的人物特征,在类型基础上又不忽视人物个性的刻划。 在情节结构安排艺术中,杨潮观的短剧虽说只是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但仍 注意结构的稚局,重视结构的完整性,注重戏剧中心内容、主题的发挥,整剧做到 紧凑自然。杨潮观也不忽视次要角色的作用,常常通过它来推动剧情发展,减少不 必要的承接,使结构显得更为紧凑。关目设计巧妙也是吟风阁杂剧结构中比较 突出的优点,作者善于埋下伏笔,制造悬念,使整剧前后呼应、脉络清楚,又波澜 曲折。杨潮观也善用醉境或梦境来叙写,借此淋漓尽致地表达心中的想法,把现实 中的现象揭露、刻划得更加入木三分,并借此推动情节的发展。 戏曲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是靠曲辞和宾白来表现的。曲辞宾白是戏曲的主体,它 直接影响着舞台的演出效果,杨潮观在短剧创作中特别重视曲辞宾白的和谐美、诙 谐美和节奏美。和谐美体现在人物语言与其性格的和谐,体现在整个曲词叙述、描 写、抒情、议论和谐地融为一体上。诙谐美主要体现在谐音、押韵、巧答的适当运 用上。作者特别重视戏剧的节奏美,重视戏剧情绪的张弛变化,注意做到剧本的语 言节奏与人物的感情节奏相吻合,也与观众的接受、观众的观演情绪相符合,一张 一弛,富于变化。同时,在节奏的处理上,常用叠字、排比、对偶、重复来增强曲 子的表现力。 吟风阁杂剧成书以来,曾有多个版本流传,而在舞台表演方面,长期以来 被认为是案头剧,没有舞台表演,其实不然。吟风阁杂剧的传播,与其杂剧的艺 术成就是分不开的。但更主要的首先是它适应了观众的审美接受,能充分地给观众 以感官刺激,积极地调动观众的感觉、知觉,唤起观众的情感,给观众以想象,产 i v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生情感共鸣,达到表情达意、感染观众的目的。其次是戏曲教化功能的发挥。说教 戏还是有其存在的社会基础的,还是能受到老百姓欢迎的。因为从不太成熟的开端 起,戏曲就具有说教的性质,是为政治服务的:再说其说教的内容都是儒家的传统 思想。古今道德是相通的,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对传统的扬弃、继承和发展的过 程。传统的形式中蕴含着现实要求的社会内容。杨潮观所思考的问题,与儒家文化 是相一致的,是我们现实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是社会人生的常情常理。这样,戏剧 就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观剧就成了一种特殊的观赏性生活。观众也因此容易入戏, 容易引起情感共鸣。从目前看,吟风阁杂剧传播最广的剧目,多是单纯的说教剧, 没有什么故事情节。这说明人们还是喜欢精神上的提升的。在传播过程中,杨潮观 短剧的昆剧剧本多数是以花部的形式流传下来,因此,戏曲在传播过程中,还得顺 应时代,与时俱进。还得靠观演关系的不断和谐,花雅形式的灵活处理,古典与现 代的不断渗透,根据实际情况,在继承传统,开拓创新中达到最好的效果。通过杨 潮观短剧的传播,我们同样有必要对案头剧进行重新审视。随着表演技巧的提高, 人们欣赏水平、教育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对原剧的适当改编,一些有思想价值却没 有机遇上演的作品就有机会展示自己的魅力,戏曲舞台的表现将会更加丰富多彩。 v - _ _ - _ _ _ _ _ _ _ - _ _ - - - _ _ _ _ _ _ - _ _ - _ _ _ - - - _ _ _ - _ - - _ _ _ _ _ _ _ - - - _ _ - _ l - _ _ - - _ _ - - _ 。一 第1 章绪论 以北曲演唱的杂剧,在元代达到它的鼎盛时期,成为一种成熟而完备的艺术形 式,但其严谨的组织体制慢慢地束缚了戏曲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因南戏传奇 体制上具有灵活自由的特点,声律上不拘一格,各种角色都能演唱,因此唱腔丰富, 表演生动,更有利于表现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刻划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杂剧作家不自觉地从南戏中汲取营养,对原来的杂剧形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 使得杂剧形式冲破原有的体制藩篱,形成长短不拘,折数不一,各角色都能演唱, 南北曲皆适合的格局。短剧就是这种开放灵活的体制的产物。 王九思的杂剧中山狼采用南戏的脚色,开辟了单折短剧的体制。除中山 狼外,单折短剧还有徐渭四声猿中的狂鼓史、汪道昆的大雅堂四种、 程士廉的小雅四纪、沈自徵的渔阳三弄、许潮的泰和记等等。明代中后 期,短剧创作活跃发展,单是单折的短剧就有八十余种。 入清以后,短剧的创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不仅作家多,作品数量大,而且作品 的题材扩大了,思想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单折短剧有徐燧的写心杂剧十八本、 唐英古柏堂传奇中的笳骚、佣中人、清忠谱正案、女弹词、英雄报、 十字坡、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三十二种、桂馥的后四声猿等等。 古典短剧的兴起,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突出的现象。短剧作品取材广泛,内容 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批判,也寄托作者的思想。它摆脱了才子佳人、神仙道化等常见 的戏曲题材和大团圆结局的常有模式,给人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短小、随 意的杂剧形式,正合乎文人抒发社会百态所赋予他们的感受。短剧的出现,也正迎 合家庭戏班兴盛的需要,它摆脱了传奇情节杂沓,演出时间过长的弊端,更便于演 出。与传奇不同,短剧很难借助其他出的精彩来弥补某一出的短处,因此,短剧的 成功更需要作者有宽广的视野,有独到的艺术见解。 清代的短剧创作中,清中叶杨潮观的单折短剧集吟风阁杂剧三十二种最具 代表性。吟风阁杂剧多取材历史、笔记小说和传说故事,题材广泛,结构独特,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在以前的研究中,人们尚不太关注杨潮观的剧作,对杨潮观吟风阁杂剧的 评价也不尽相同。一些学者认为它是一本宣传忠孝节义等封建正统思想伦理道德, 传播宿命论等封建迷信思想的杂剧集,如刘致中发表于光明日报1 9 6 5 年1 1 月7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日的 的主题思想及其评价,董健吉、梁淑安发表于光明日报1 9 6 5 年 1 2 月5 日的对 杂剧评价的商榷,后者还认为吟风阁杂剧所宣扬的 这些思想是掩盖在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贪暴官吏的谴责、对廉洁“清官”的赞美 之下的。另一类学者认为杨潮观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采取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其主题思想远譬近指,真伪杂糅,语重心长,作品推陈出新、 设想新颖、意境淡远,内容多为前人所未涉及,他敢于面对现实,把视线伸向更广 阔的领域,触及与广大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许多社会问题,揭示现实,寄托情感, 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等。这类持肯定态度的文章有周妙中发表在文学遗产增刊第 九辑的杨潮观和他的 ,李尧春发表在江苏戏剧1 9 8 2 年第l o 期的摹 神绘影谱新曲清代现实主义剧作家杨潮观,周曼发表在福建戏剧1 9 8 8 年 第6 期的真假杂揉,远譬近指:读 ,李秋新发表在青海师范大学 学报1 9 9 6 年第1 期的杨潮观历史剧的创作特色和发表在江苏技术师范学院 学报2 0 0 3 年第3 期的论杨潮观杂剧的人本意识,马华祥发表在河南师大学 报2 0 0 1 年第2 期的论杨潮观杂剧的民本思想和发表在艺术百家2 0 0 3 年第 1 期的论杨潮观杂剧的廉政观等等。目前,大部分学者都肯定杨潮观杂剧创作 的成就,如肯定他的务实精神和民本思想,肯定他以小见大,寓教于乐的创作视野 以及对历史、社会、人生积极严肃的思考。 以上两类不同倾向的文章对我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这些文章大多从剧作的思 想价值方面进行探讨,缺少从美学角度的系统分析,缺少对杂剧传播中一些因素的 分析,特别是教化剧能否生存、观演关系中观众的接受、怎样看待案头剧等问题尚 缺乏较详尽的论述。 本文拟从杨潮观的家世、生平与创作,吟风阁杂剧的艺术特色,吟风阁杂 剧的传播三个方面来探讨杨潮观及其短剧创作。力争针对上述尚未详尽之处展开 论述。通过研究,力求进一步了解清代戏曲的发展情况,对当今戏曲创作及演出提 供一定的借鉴。 第2 章杨潮观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第2 章杨潮观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2 1 杨潮观的家世、生平、著述及交游 杨潮观( 1 7 1 0 1 7 8 8 ) ,字宏度,号笠湖,江苏常州金匮( 今无锡) 人,乾隆时 著名戏曲作家。据无锡金匮县志文苑传杨潮观传记载:“杨潮观,字宏度。父孝 元,诸生,殖学砥行。出,后世父希曾。”o 杨潮观是东汉杨震的后裔,他出生于贫 苦的读书人家庭,祖父杨宗濂,早年去世。生父杨孝元。伯父杨希曾在杨潮观出生 的前一年去世,出于对亡兄寡嫂的同情与慰藉,杨孝元把杨潮观过继到杨希曾家。 杨潮观母亲顾氏,夫人孔氏,大儿子杨抡,进士出身,曾任浙江太平县令,- - ) l 子 杨播,岁贡生。有一侄杨文泉,曾任渠县令。 杨潮观一生官道不亨通,但他为官清廉,生活节俭,捐资赈灾,扶危济贫,深 受民众的爱戴。他好著述,除戏曲外,在诗文、音乐、书法、绘画等方面都颇具才 华,由他所留下的吟风阁杂剧可见一斑。除吟风阁杂剧外,著有古今治 平汇要、周礼指掌、左鉴、易象举隅、家语贯珠、心经指月、金刚宝 筏等,晚年还将所作诗词结集为吟风阁诗钞、吟风阁词稿。 一、家庭的影响创作底蕴 杨家虽家道贫寒,但有良好的文化艺术教养,祖孙几代都有人列入县志的文苑 传。祖父杨宗濂,是一名邑库生。生父杨孝元,也是一名邑库生,著有衔恤草、 存之堂诗稿。继父杨希曾工诗文楷书,于康熙4 4 年( 1 7 0 5 ) 以布衣身份被选拔 参加佩文韵府的誊录工作,康熙4 8 年( 1 7 0 9 ) 成为一名秀才,著有献芹录, 同年病死。在这种家庭环境的熏陶下,杨潮观比同辈有更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从 小就显露出才华。“九龄以书法名江左”,雍正三年( 1 7 2 5 ) ,十六岁的他参加江苏 布政使鄂尔泰在苏州学宫春风亭主持举行的课试,为参加的六十人中最年轻的一位, 他写了易赞、书赞、春秋赞、礼记赞和慎时哉轩纪事,“源流井然, 词义古雅,六十人皆折伏”。雍正七年( 1 7 2 9 ) 完成了古今治平汇要十四卷, 时方二十岁。家庭的影响不止于杨潮观,家教的文化熏陶继续体现在后代身上,子 侄五人皆有诗文行于世。长子杨抡著有青草轩诗词稿,次子杨摺著有双梧桐馆 集,侄儿杨芳灿著有传奇罗襦记,侄孙承宪( 夔生) 著有续词品。 。无锡金匮县志文苑传,标点据赵山林中国古典戏曲论稿) 第1 7 4 页标注。 。华希闵治平汇要序) ,转引自赵山林著,中国古典戏剧论稿,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7 6 页。 。华希闵治平汇要序,转引自赵山林著,中国古典戏剧论稿,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7 6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二、仕途的艰辛体验现实 杨潮观虽然天资聪颖,从小就显露出才华,但科举并不顺利。他雍正八年( 1 7 3 0 ) 入泮,乾隆元年( 1 7 3 6 ) 中顺天乡试举人,入实录馆供职,以后几次考试都未能中 进士。乾隆九年( 1 7 4 4 ) ,他离开北京实录馆,任山西文水县令。此后还担任过河南 辉县令、林县令、固始县令、杞县令,云南寻甸州平彝知县,四川简州知州、邛州 知州、大邑县知县、泸州知州等十六任地方官。由于他没有进士身份,且为人耿直, 生性沉默寡言,又不知逢迎上司,正如袁枚杨潮观传所云:“以古贤自期,与今 之从政者格格不入”,回所以三十几年来一直多在边远艰苦地区的州县任官,升迁的 机会更加渺茫。在杨潮观6 3 岁至6 9 岁时,更因四川总督阿尔泰皇木一寨受牵连, 被免除职务,在后任四川总督文授幕下呆了几年。他辗转边远知县各地任宫,却与 人民群众很是亲近,能体察人民疾苦,为民做了不少好事。“在文水( 今山西文水县) , 值五年编审之期,历年徭役不均,君( 杨潮观) 亲为区别,除鳏寡孤独者千余人”。 调任四j j l 泸州知卅l 时,已是七十岁的老人,本想请辞,后听说泸卅| 饥荒,民饥潦倒, 于是慨然赴任,调集闲款,设立三个粥厂救济饥民,不满一百天救活了灾民五十九 万七千余人。 另有一次,上司命办河料二百万,杨潮观认为时下大灾,百姓连饭都 吃不上,哪里能办河料,于是请求减免。由省会来的人告诉他:“君痴矣,此是上知 君杞县有累,故特多其数为君生财计,君不解乃固辞耶? ”潮观笑着说:“君诚不解。” 国他坚持己见,耿直如此。正是这为民着想的耿直性格,以及长期的仕途生涯,加深 了他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他能以非凡的阅历、敏锐的眼光、独特的善心、富有逻辑 的思维来判断、认识社会,所有这些,都在吟风阁杂剧中得到了体现。其中的 多数作品褒贬分明,构思新奇,有讽喻惩戒的意味,这正是他思想感情的寄托和体 现。 三、与朋友的往来一思想影响 杨潮观一生交游广阔,其中大多是南方籍诗人、词人或戏剧家,这些朋友影响 了他的思想发展形成和艺术创作倾向。交往甚深的有以下几位:袁枚、鄂尔泰、顾 。袁枚著,杨潮观传,见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4 3 页。 。袁枚著, 杨潮观传) ,见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 ,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4 2 页。 。事迹据袁枚著,( 杨潮观传,见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 第2 4 2 页。 o 袁枚著,杨潮观传) ,见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 ,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4 3 页。 4 第2 章杨潮观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光旭、金德瑛、王昶、钱维乔、吴省钦、林玉林、查礼、张馘、孙洙等。 杨潮观所交往的朋友都是文学上的知音。钱维乔是戏曲家,也是一名画家。李 调元就曾称誉袁枚“凌铄百代,自成一家”回。朱则杰说袁枚是清朝“第一个在自己 的创作中真正显示出清诗特色的大家”圆。袁枚与杨潮观的交情甚为真挚,两人性格 不同,主张不同,议论每多抵牾,但仍不失为要好的朋友。杨潮观去世后,袁枚仍 热情地为吟风阁杂剧写了序。交往的这些朋友对吟风阁杂剧的评价都很高, 有的还吟诗填词称颂其剧作。杨潮观还帮助鄂尔泰校雠西林遗稿。表弟顾光旭也 是杨潮观文学上的知音,他也帮杨潮观校订鄂尔泰的西林遗稿。这些交往的文人 朋友,经常在一起喝酒吟咏,一起交流思想,交流创作情况,对杨潮观的文学创作 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起到促进作用。 他所交往的朋友大多关心人民疾苦,具有同情心,具有传统的优良品德。他们 对杨潮观的思想及戏剧观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袁枚曾接济过穷愁诗人黄景仁,而且 也希望人人都能快活安乐,人人都能享受幸福。他在书王荆公文集后一文中, 便主张“扶助富户,以济贫民”。他还有归隐的思想,乾隆十三年( 1 7 4 8 ) ,他乞病 辞官,归隐随园。顾光旭也是一个比较正直的官吏,曾因赈济灾民而得罪过上司, 他希企隐逸,四十六岁就称病回乡。金德瑛是杨潮观的老师,他认为戏剧有教育作 用,有娱乐作用,可以虚实杂陈。这些对杨潮观的创作影响很深,从他剧作中体现 的民本思想、佛道思想中可见一斑。杨潮观也注意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他 能根据历史事实,加以想象发挥来反映现实而且也把教育作用放在第一位,他在吟 风阁杂剧题词中说:“百年事,千秋笔有晨钟暮鼓送君边,昕清切。”道出了 他的教化理想。 杨潮观是无锡人,他所结交的朋友皆是南方籍的知识分子,杨潮观的戏剧观还 受无锡曲家的影响,他们比较留心现实,把戏曲作为抒发内心感慨的手段。他们重 视杂剧这种艺术形式,认为与传奇相比,杂剧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杨潮观的戏剧 观点、戏剧活动跟他们是一致的。 共同的生活时空,相似的爱好志趣以及经常性的精神交流,使得他们在文学创 作中互相促进,对杨潮观的思想、戏剧观的形成起n t 积极的作用。 。转引自王英志著。性灵派研究,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5 6 页。 。朱则杰著,清诗史南京;江苏古赭出版杜,1 9 9 2 年转引自汪龙麟著,清代文学研究,北京:北京出 版社,2 0 0 1 年第1 4 2 页。 。参见赵山林著,中国古典戏剧论稿,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8 3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从吟风阁杂剧看杨潮观的思想 杨潮观在他的吟风阁杂剧题词中表达了自己的创作缘由和用意:“百年事, 千秋笔;儿女泪,英雄血。数苍茫世代,断残碑碣。今古难磨真面目,江山不尽闲 风月。有晨钟暮鼓送君边,听清切。自新声郑卫,淫哇竞起,悲歌燕赵,感慨多 伤。大雅云遥,阳春绝少,子孝臣忠阙几章。移情处,风流宏奖,别谱丝簧。”o 据 时下剧坛之风,杨潮观立意别谱新声,高扬正气。吟风阁杂剧正是作者理想的寄 托,它基本可以反映杨潮观的思想面貌。 一、秉承儒家传统,宣传儒家思想。 杨潮观杂剧多反映儒家的思想。他宣扬儒家的伦理思想、政治理想,整饬吏治, 以达陶冶人们的心灵,净化社会风气的目的,进而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其中表现最突出的是民本思想、德治思想、忠孝思想和仁义思想。 ( 一) 民本思想 以民为本是基于对人的存在权力的认同,对人的作用和价值的肯定,它是儒家 学说的精神内核。孔子提倡惠民、恤民、以民为本,孟子宣扬“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这种重 人事、重视平民的思想是对崇尚天、神的意识形态的巨大冲击,它反映了社会的进 步和文化的逐渐成熟与发达。因此,儒家的学说曾被推崇到很高的地位,它的以民 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指导意义。得民心者得天下,身为地方官的杨潮观忠厚仁爱, 十分注意关心人民疾苦。在文水时,利用人口普查的机会,他亲自厘定澄清,豁免 了一千多鳏寡孤独者的徭役。在固始,他收容流民,收养孤儿,买地葬无主尸骸, 给穷人送医送药,兴利除弊,平反冤狱,倡建书院,教化黎庶,政声远播,被称为 “杨固始”。在泸州时,当地饥荒严重,他收集官府闲款,捐出自己的俸禄,开设粥 厂,救活灾民五十九万七千余人。他的民本思想,在吟风阁杂剧中也多有体现。 汲长孺矫诏发仓中,杨潮观一开头就借老驿丞之口把河南遭天灾的悲惨景 象、广大农民的沉重负担、官场百态全盘托出,辛辣地讽刺了贪官酷吏的丑恶行径。 他借老驿丞女儿贾天香来实现自己的理想,通过贾天香的陈词来促使汲黯下定决心, 。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 ,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1 页,吟风阁杂剧题词。 。孟子尽心下) ,见侯光复主编:儒家道家经典全释) 之孟子,大连:大连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4 2 页。 。孟子梁惠王上,见侯光复主编:儒家道家经典全释之孟子。大连:大连出版社1 9 9 8 年,第3 页。 。杨潮观事迹据袁枚著,杨潮观传,见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4 2 2 4 3 页。 6 第2 章杨潮观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勇担风险,矫诏发仓,拯救数十万生灵。汲黯的义举正是儒家体恤民情、爱护百姓 思想的体现。 夜香台持斋训予中京兆尹隽不疑的母亲担心儿子滥用刑罚导致冤狱产生, 敦促儿子推己及人,平心决狱,使得隽不疑“严而不残”。下江南曹彬誓众是写 曹彬奉命灭南唐之事,曹彬思考的并非是如何破城,而是破城以后如何体恤民众的 问题。他说:“须知圣主以生灵为重,老夫奉命而来,义在吊民,原非耀武。”杨潮 观也在小序中说:“下江南,思武德也。夫武,禁暴戢兵,安民和众。”正因如此, 曹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约束了部下的行动,与四员大将焚香向天祷告: ,克城之日,不得妄杀平人。二,不得掳掠居民子女玉帛。三。不得发掘居民冢墓。 再李煜- - i i ,不得擅行加害。 这些誓言是杨潮观安民保民思想的最有力的见证。众所周知,在古代战争中,人民 生命和物质财富每每遭受极大摧残破坏,更有甚者屠戮全城、坑杀降卒,行为是非 常残酷的。杨潮观所宣传的关心百姓安危,禁暴戢民,甚至对李后主一家也加以保 护的仁爱思想有其深刻而积极的意义,他约束了后人的行动,有一定的警戒作用。 诸葛亮夜祭泸江中诸葛亮不仅祭奠蜀国阵亡将士,抚恤其家属,而且也祭 奠蛮方战死将士之魂,还赏赐蛮兵使其“早早回去,勤宣政化,勿误农时,各安生 理”,体现了诸葛亮广施博爱的胸怀。 杨潮观创作的战争题材的剧本,不颂扬武功,不赞美战争英雄,而从保民安民 的角度论功过。 杨潮观的民本思想还体现在他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男尊女卑的思想樊篱,表现出 对妇女的赞美。贾天香、萄灌娘、苏昆、隽母、温母等都是很好的例子,女性不再 处附庸地位,她们有自己的思想,她们见义勇为、机智灵活、高屋建瓴,她们有崇 高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她们同样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 正是杨潮观民本思想的介入,使得杂剧的文化意蕴深厚,人文精神浓烈,思想 能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 ( 二) 德治思想 古代的中国不是以法律立国,而是以道德立国。道德是调节君臣、父子、夫妇、 友朋、上下之间的无形法律。“德,国之基也。”这是左传中的著名论断。以德 治国,才能匡正民心,再辅以刑,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正如 孔子所讲:“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潮观的民本思想里,已经包含有德治的成分。要做到关爱百姓,体恤生灵,就得 以自身的模范、以自己的品德影响教育群众。从他作品中所渗透出的思想与他的循 吏风范是相一致的。在他从政的三十余年中,处处廉洁自律。乾隆三十三年( 1 7 6 8 ) , 杨潮观任i 四) 1 1 邛州知州时,在卓文君的妆楼旧址筑“吟风阁”,小阁始成时,吏民纷 纷来贺,杨令免礼,唯求各植树一株,以资纪念。此事曾传为文坛佳话。在泸州时, 有一次,属吏们凑足二百两银子巴结他,他不为所动,随从悄悄告诉他前任们都是 如此,有成例,不妨笑纳。杨潮观说:“尔既云有成例,可捐付粥厂。”此事迅速传 扬,泸州一带流传有“明莫如仲,清莫如杨”的歌谣,称道他的廉洁。他的以身作 则使他深受百姓的爱戴。“尝过杞县,有旺赢男妇百余焚香跪道旁。乡保指日此公 所活氓也。君愕然,乡保日:公不记某年闻赈归来一案乎? 大府不许报销,此举 皆公捐俸所活氓也。” 嘉庆无锡金匮县志- - z 卷记载他“性和易,而为政廉敏有声, 人称为杨固始”。o 杨潮观正是以其廉洁正直,关心百姓疾苦获得操行“两河第一” 之誉,并“以卓异升四川邛州知府”。 他也希望官吏注重修身养性,做到自我约束, 这在暮夜却金、思亲罢宴中体现得较明显。 暮夜却金写的是杨震升任东莱郡太守,赴任途经昌邑时,昔日门生王密连 夜来访,以金帛相赠。杨震拒不接受。王密恳求说,“岂不知大人一片冰心,但行李 往来,用犒从者,亦属交际常情。不才仰辱荐剡,平日居官自爱,又非有所干请。 只此区区私觌,料外人也不得而知。”不料杨震更加严厉地拒绝:“好个私觌! 就这 一个私字,天昏地暗。你说无人知道,上有天知,下有地知,你之外有我知,我之 外有你知,何谓无知? ”此正直之言说得王密无地自容,连连认错。杨潮观在小序 中介绍了此剧的动机:“却金,思祖德也。”显然他是发扬光大祖先美德,廉洁奉 公。思亲罢宴写北宋名相寇准五十岁生日准备大办宴席,奢侈浪费,特派家奴携 万两银子到江南采买山珍海味。但家奴竟将一半银子用于嫖赌之上,寇准大怒,要 将其处斩。家奴向老婢予求救,老婢刘婆借太夫人孀居扶孤,艰难窘迫的往事开导 寇准,劝其去奢行俭,不忘母亲,终于使寇准悔悟罢宴。 o 论语- 为政,见侯光复主编: 儒家道家经典全释之论语,大连:大连出版杜,1 9 9 8 年,第9 页。 o 袁枚著,杨潮观传 ,见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4 3 页。 o 袁枚著。杨潮观传,见杨潮观著,吟风阁杂剧,胡士莹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年,第2 4 2 页。 o 赵景深、张增元著,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年,第2 8 1 页。 o 乾隆固始县志) 卷一九,见赵景深、张增元著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l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7 年, 第2 8 0 页。 第2 章杨潮观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杨潮观的德治思想,其推崇的循吏风范,为世人所敬佩,也因为其深刻的思想 性,使得东莱郡暮夜却金、寇莱公思亲罢宴在中国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 ( 三) 忠孝思想 “忠”,就其本来的道德含义而言,“应该是一种真诚的出于公心的献身,是一 种出于社会责任感的奋斗,是一种追求人格完善的努力”。忠孝思想是儒家伦理思 想的主要部分。古代人所说的“忠”一般地包含着忠于国家和忠于国君两重意义。 吟风阁杂剧中体现忠孝思想的有:温太真晋阳分别、夜香台持斋训子、荷 花荡将种逃生、苟灌娘围城救父、凝碧池忠魂再表、寇莱公思亲罢宴等。 温太真晋阳分别是关于忠孝选择问题的最典型的杂剧。一方面温峤临危受 命,不忍远离年迈老母,流露出自己难于尽孝的愧疚心理;另一方面母亲鼓励孩儿 以国事为重,要高瞻远瞩,在朝政黯弱,外患紧急的情况下,勇当国难,为国家和 民族尽忠,流露了作者忠孝两难的矛盾心理,展示了事亲和事国的矛盾性以及由此 带给人们感情上的巨大痛苦。夜香台持斋训子写隽母教育隽不疑要小心审案,以 免造成冤案的故事。通过隽不疑尽其孝道,将母亲迎养官衙,隽母以自家的团聚教 育孩儿要顾及别家的团聚,不能利用权势滥罚无辜,以此体现忠于国家与顾及百姓 的关系,告诫人们为国行事要把握适当的度。 苟灌娘围城救父也是杨潮观短剧中很有特色的剧作。年仅十三岁的苟灌娘 为了父亲及百姓的安全,在危急之中敢于挺身而出,机智出城,临事果敢,搬兵破 敌,充满了传奇色彩,也体现了杨潮观所寄托的忠孝两全的思想。 荷花荡将种逃生歌颂的是下层侍女对主人的忠。写的是侍女苏昆受花将军 家人郜夫人的嘱托,保护花将军惟一的骨肉逃出城的故事。作为下层侍女,她本可 以不接受此使命,或在困境中弃儿逃生。但是凭着她对主人的忠,自愿舍身救命, 劳苦奔波,如同呵护自己的儿女一样保护忠臣义士的后代,刻画出她一诺千金、万 死不辞的忠肝义胆,体现了善良、真诚和奉献的崇高品德,此义举颇为动人。 凝碧池忠魂再表通过高力士和诸郎的对自,追忆了乐工雷海青的英雄事迹, 歌颂了雷海青在国难当头不顾个人安危痛骂敌酋的义举。剧中通过哥舒翰、张均这 些皇亲国戚、开元勋贵在大敌面前奴颜卑膝的丑恶灵魂,来彰显乐工雷海青大义凛 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寄托了作者提出的“思忠义之士”的理想。 而备受关注的寇莱公思亲罢宴既被当成是廉洁勤俭的典范,也被认为是寄 。韩进康著,无奈的追寻,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0 1 年9 月版,第1 5 页。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托忠孝思想的剧作。杨潮观在剧作小序中阐明“思罔极”的作旨,即是阐发孝道的 作品。罢宴中寇准因恩母往日贫穷,怀念母亲而罢宴,这里有自我反省的成分, 以忠孝思想为源促进转变思想,提倡勤俭节约的作风。这就是忆苦的力量,忆苦能 使人戒奢。剧中所反映的两种思想都有其深刻的现实意义。 杨潮观对社会的关注可以说是深入到每个角落。在这几个体现忠孝思想的剧本 中,既包含对父母的忠孝,也包含对国家的忠,还包含对主人的忠,涉及面很广。 ( 四) 仁义思想 仁义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从不同角度对“仁”进行解释,“仁者爱 人”、“克己复礼为仁”,仁义思想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那就是“仁”的极至,甚至可以称之为“圣”了。前面所提及的体现民本思想的剧 本中,其实也包含着仁的成分,如汲长孺矫诏发仓、下江南曹彬誓众、诸葛 亮夜祭泸江等都体现了仁爱的思想。济危扶贫实际上也体现了对弱者的“义”。 吟风阁杂剧中还有一组表现婚姻关系中的义,对朋友的义,对国家的义的 短剧,它们是动文昌状元配瞽、华表柱延陵挂剑、信陵君义葬金钗。 动文昌状元配瞽写新科解元的未婚妻因母亲去世痛哭而致失明,女方家庭 亲自退婚,但解元仍不嫌弃,仍与她保持婚约。在封建社会,男子发迹变泰、负心 易妻,功成名就后抛弃糟糠之妻,通过联姻以扩大政治力量的丑恶现象比比皆是。 杨潮观塑造了这位朴实真诚的解元形象,是对重视仁义,讲诚信,富贵不移的精神 的极力褒扬,是对人性深处真善美的赞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华表柱延陵挂剑写春秋时吴公子季札路过徐州,与徐君深交。徐君爱季札 所佩宝剑,但季札因要出使上国,不便解剑相赠,心里承诺拟等完成使命回程时再 相赠。但等他再过徐州时,徐君已经过世。季札不忘心中的承诺,仍解下宝剑,挂 在坟前华表柱上,实践自己的诺言。杨潮观歌颂了这种轻生死、重然诺的朋友之义, 也是对时下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感叹。 信陵君义葬金钗的义是在国家利益之上的义,歌颂了如姬为国捐躯的壮丽 气概、信陵君重义敬贤的优秀品质,在国家利益的紧要关头,呼唤着有这种大无畏 的义气行为。 二、佛道思想 在杨潮观的三十二个短剧中,除宣扬儒家思想外,还有一部分是表现佛道思想 o 论语雍也。见侯光复主编:儒家道家经典全释) 之论语,大连:大连出版社,1 9 9 8 年,第6 5 页。 0 第2 章杨潮观的家世、生平与创作 的。这类作品有:黄石婆授计逃关、快活山樵歌九转、鲁仲连单鞭蹈海、韩 文公雪拥蓝关、换扇巧逢春梦婆、西塞山渔翁封拜、大葱岭只履西归、翠 微亭卸甲闲游等。 其中黄石婆授计逃关、换扇巧逢春梦婆包含道家思想。杨潮观的道家思 想可能受生父孝元的一些影响,孝元晚年号端操子,亦称蜕道人,颇有些道家思想。 黄石婆授计逃关所要表达的是“柔胜刚,弱胜强”、“刚者必折,强者必灭”的 主旨。剧中把椎杀秦始皇的张良扮成女子,以柔克刚,胜利混出秦关。换扇巧逢春 梦婆颇有庄周梦蝶的道家意味。全剧通过蝶母与苏东坡的对话,通过蝶母的点化, 引发苏东坡对人生之路的思考。道家的思想并非都是消极的,它说的是一种方法的 问题,穷则思变,根据形势的变化,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僵直的方法,对 自己是有好处的。这或许是杨潮观长期从政得出的经验。 其余几个短剧都涉及佛教思想。大葱岭只履西归是讲达摩西归的佛教故事, 充满着佛家出世返本的哲理。作者还极力宣扬归隐的思想。快活山樵歌九转中樵 夫以作为人快活、身为男人快活、无病痛快活、享天伦乐事快活、逍遥自在快活等 体现他知足常乐、朴实无私、与世无争的思想,这就是作者所向往的生活方式。鲁 仲连单鞭蹈海和翠微亭卸甲闲游更是杨潮观所向往的人生模式。战国策士鲁 仲连“为人排难解纷”后功成身退;南宋韩世忠夫妇功成名就,卸甲归隐,杜绝门 客。这与杨潮观致仕隐逸的理想生活相一致,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他赴泸州任 知州,救济好那里的灾民,之后就告老还乡了。这两剧就是杨潮观自身的写照。 杨潮观虽然直向往着归隐的生活,但他自己出世和入世的矛盾还是存在的。 辗转边远地区,担任十六任地方官的他对官场生活有厌倦之感,可最终他还是熬到 年迈,七十一岁才告老还乡。这其中出世和入世的矛盾心境在他的剧本中同样有所 体现。 西塞山渔翁封拜中作者慕名的唐末隐士张志和,在“满江都是春”的江天 好景中,对皇帝所赐的封号不加拒绝,说明了张志和也有入世的一面,这种思想在 颜真卿的言辞里也有表现: 【生】只是老兄呵,圣心如此眷注于你,你也该出来,扶助江山一番,方不负圣主的 遥情千里。 这正是杨潮观思想状况的体现。 韩文公雪拥蓝关中韩文公与韩湘子的对话中表现出的出世入世思想的冲突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辅警岗位知识培训课件
- 交通银行2025连云港市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中国银行2025亳州市笔试英文行测高频题含答案
- 建设银行2025金昌市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3D打印的增材制造
- 农业银行2025锡林郭勒盟秋招笔试EPI能力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基因编辑技术的疾病预防研究
- 2025行业细分市场分析报告
- 建设银行2025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四川地区
- 交通银行2025亳州市金融科技岗笔试题及答案
- 护理学基础:晨晚间护理
- 数字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电厂安全检查表清单
- 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试题(含答案)
- JT-T 1062-2025 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2025年河南中考历史试题答案详解及备考指导课件
- 市政道路管网施工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 儿科住院患者健康宣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