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pdf_第1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pdf_第2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pdf_第3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pdf_第4页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 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 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竺者芋名:儆润f 日期:碲6 月1 日 f 中山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中山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方法保存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确 导师签名: 菠睹 1 日期:矽僻占月1 日 日期:如奠年6 月( d 日 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专业:应用心理学 硕士生:廖文娜 指导教师:黄敏儿教授 摘要 高神经质人群为何有较多的身心障碍? 情绪调节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状况。不良的情绪调节可能是导致高神经质产生身心 疾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主要探讨高神经质人群存在的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模 式,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以及情绪调节习惯模式的形成原因。 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研究。4 9 7 名大学本科生接受了艾森克 人格问卷,情绪调节方式问卷,具体情绪量表,生活满意度问卷和九十项症状自 评量表的测查。结果: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分析,得到情绪调节习惯对神经质和心 理健康的中介作用模型。( 1 ) 对负情绪的调节习惯主要在神经质与精神症状、日 常负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神经质分数越高,对负情绪重视、宣 泄和抑制就越多,对负情绪的忽视越少,结果其日常负情绪和精神症状越多,生 活满意度也越低。( 2 ) 对正情绪的调节习惯则主要在神经质和日常正情绪及生活 满意度之间发挥中介作用。神经质分数越高,对正情绪的重视和宣泄越少,对正 情绪的抑制和忽视越多一结果其日常正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也越低。 第二部分是实验室研究,采用2 ( 高神经质低神经质) x2 ( 重视调节忽 视调节) 的组间设计,每组各有2 6 名女大学生被试。播放第一段悲伤影片时, 测量她们在无调节指导( 简单观看) 下的情绪反应( 生理、表情、主观体验) 和 对情绪的认知。结果:对比低神经质组,高神经质组( 1 ) 在恢复期的心率变异 性减少较多,在后续白场阶段手指皮肤温度下降较多;( 2 ) 对负情绪的清晰度较 差。播放第二段悲伤影片时,通过指导语操控情绪调节方式( 重视忽视) ,测量 她们的情绪反应,指导语执行程度和执行难度。结果:( 1 ) 神经质对恢复期心率 变异性的主效应显著,高神经质的心率变异性减少较多;( 2 ) 情绪调节对后续白 场阶段心率变异性,正片和后续白场玲段的表情行为,以及主观体验变化的主效 应显著。重视调节导致心率变异性下降较多,负情绪体验和表情行为增加较多。 ( 3 ) 神经质和情绪调节的交互作用对指导语阶段的心率变异性和表情行为强度 变化的影响显著。高神经质在准备重视调节时心率变异性增加较多,表情行为表 达强度增强较大;低神经质在准备忽视调节时心率变异性增加较多,表情行为表 达强度增强较大。( 4 ) 高低神经质组执行重视和忽视调节的程度没有显著差异, 但高神经质执行重视调节的难度较小、耗费的精力较多,执行忽视调节的难度较 大、耗费精力较少。 结论:高神经质人群在情绪调节方面的重要缺陷表现在习惯性地增强( 重视 和宣泄) 负情绪和减弱( 忽视和抑制) 正情绪。忽视与重视的调节作用机制主要 体现在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平衡性及主观体验、表情行为等情绪反应的影响。对 情绪认知能力及情绪调节策略的执行情况是促成高神经质不健康调节习惯模式 的两个因素。 关键字:高神经质、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作用机制 l i h e a l t h ya n du n h e a l t h y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 o f 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 m a j o r :a p p l i e dp s y c h o l o g y n a m e :耽n n al i a o s u p e r v i s o r :d r m i n e rh u a n g a b s t r a c t w h yh i g h s c o r e r s0 nn e u r o t i c i s mh a v em o r eh e a l t h p r o b l e m s ? 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m a y p l a yar o l eb e t w e e nn e u r o t i c i s ma n dh e a l t h t h e p r e s e n ts t u d y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u n h e a l t h y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h a b i te x i s t e d i n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 ,m e c h a n i s mo f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a n df a c t o r st h a t f a c i l i t a t e dt h eh a b i tf o r m a t i o no fe m o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i n s t u d y1 ,4 9 7c o l l e g es t u d e n t sp a r t i c i p a t e da n da n s w e r e dt h e f o l l o w e d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e y s e n c k p e r s o n a l i t y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e m o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d a i l ye m o t i o n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l i f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a n ds y m p t o mc h e c kl i s t9 0 s t r u c t u r a le q u a t i o nm o d e l w a so b t a i n e dw i t h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a sam e d i a t o rb e t w e e nn e u r o t i c i s m a n dm e n t a lh e a l t h r e s u l t s :( 1 ) 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m e d i a t e dt h e 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n e u r o t i c i s ma n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s y m p t o m s ,d a i l y 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s ,l i f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 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t e n d e dt or e g u l a t e 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b yr u m i n a t i o n ,r e v e a l i n ga n ds u p p r e s s i o n ,w h i c hl e a dt o m o r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y m p t o m sa n dd a i l y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s ,a n dl o w e r l i r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 ;( 2 )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m e d i a t e d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 b e t w e e nd a i l y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sa n dl i f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 h i g l ln e u r o t i c i s m t e n d e dt or e g u l a t e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b yr u m i n a t i o na n d r e v e a l i n g ,r e g u l a t e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b ys u p p r e s s i o na n dr e a p p r a i s a l ,w h i c hl e a dt om o r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y m p t o m sa n dd a i l y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s ,l e s sd a i l yp o s i t i v e e m o t i o n sa n dl o w e rl i r es a t i s f a c t i o n i ns t u d y2 ,2 ( 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 l o wn e u r o t i c i s m ) x2 ( r u m i n a t i o n r e a p p r a i s a l ) b e t w e e ng r o u pd e s i g nw a sa d o p t e d ,a n dt h e r ew e r e2 6f e m a l e s u b j e c t si ne a c hg r o u p d u r i n gt h ef i r s ts a dm o v i e ,n oi n s t r u c t i o no n 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w a sg i v e na n de m o t i o nr e a c t i o n ( p h y s i c a lr e a c t i o n , e x p r e s s i v eb e h a v i o r , s u b j f e c t i v ee x p e r i e n c e ) w a sr e c o r d e d m e t a e m o t i o n w a sa l s o m e a s u r e d r e s u l t s :c o m p a r e dw i t hl o wn e u r o t i c i s m ,h i g h n e u r o t i c i s m ( 1 ) h a dm o r er e d u c t i o no fh e a r tr a t ev a r i a b i l i t yd u r i n g r e c o v e r i n gp e r i o d ,a n dm o r er e d u c t i o no fs k i nt e m p e r a t u r ed u r i n g i i i a f t e r f i l mp e r i o d ( 2 ) w a sl o w e ri ne m o t i o nc l a r i t y d u r i n gt h es e c o n ds a d m o v i e i n s t r u c t i o no n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 ( r u m i n a t i o nt r e a p p r a i s a l ) w a s g i v e n 。e m o t i o nr e a c t i o nw a sr e c o r d e d ,a n de x e c u t i o nd e g r e e | h a r d n e s s w e r em e a s u r e d r e s u l t s :( 1 ) m a i ne f f e c to fn e u r o t i c i s m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 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h a dm o r er e d u c t i o ni n h e a r tr a t ev a r i a b i l i t y d u r i n g r e c o v e r i n gp e r i o d ( 2 ) m a i ne f f e c to f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s u b i e c t sr e g u l a t e db yr u m i n a t i o nh a dm o r e r e d u c t i o ni nh e a r tr a t e v a r i a b i l i t yd u r i n gl a t e rp e r i o da n de x p r e s s i v eb e h a v i o rd u r i n gf i l ma n d a f t e r f i l mp e r i o d ,a n dm o r ei n c r e a s ei n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e x p e r i e n c e ( 3 ) i n t e r a c t i o nb e t w e e nn e u r o t i c i s ma n d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w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 h e a r tr a t ev a r i a b i l i t yw a si n c r e a s e dm o r ea n dt h es t r e n g t ho fe m o t i o n e x p r e s s i o nw a sh i g h e rw h e nh i g h ( 1 0 w ) n e u r o t i c i s mw a sp r e p a r i n gf o r r u m i n a t i o n ( r e a p p r a i s a l ) ( 4 ) t h o u g hr u m i n a t i o nr e q u i r e dm o r ee n e r g y t h a nr e a p p r a i s a l ,i tw a se a s i e rf o r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t oe x e c u t er u m i n a t i o n t h a nr e a p p r a i s a l c o n c l u s i o n s :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t e n d e dt oi n t e n s i f y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 a n di n h i b i t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 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i n f l u e n c e dt h ea c t i v i t y b a l a n c eo fa u t o m a t i cn e v u ss y s t e m ,t h ee x p e r i e n c ea n de x p r e s s i o no f e m o t i o n m e t a e m o t i o na n de x e c u t i v ea b i l i t yw e r et w of a c t o r st h a t f e l i c i t a t e dt h eh a b i tf o r m a t i o no f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h i g hn e u r o t i c i s m ,m e n t a lh e a l t h ,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 , m e c h a n i s m i v 目录 第一章引言1 第二章文献综述2 2 1 神经质2 2 2 神经质与健康3 2 3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5 2 4 神经质与心理健康的病理形成模型7 2 5 情绪和情绪调节8 2 6 情绪调节与健康1 0 2 7 神经质与情绪调节1 2 2 8 问题提出1 3 第三章研究一:神经质与心理健康情绪调节习惯的中介作用模型1 4 3 1 研究目的1 4 3 2 研究假设1 4 3 3 研究方法1 5 3 4 研究结果1 7 3 5 讨论1 9 第四章研究二:重视和忽视调节的作用机制及高神经质情绪调节习惯模式形成原因初探2 4 4 1 研究目的2 4 4 2 研究假设2 5 4 - 3 研究方法2 5 4 4 结果3 1 4 5 讨论4 1 第五章综合讨论和总结一4 4 5 1 综合讨论4 4 5 2 研究意义4 6 5 3 研究局限和展望4 7 5 4 研究结论4 8 参考文献4 9 附录- j :5 9 附录i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一5 9 附录:情绪调节方式问卷6 l 附录i i i - 症状自评量表6 2 附录:具体情绪量表6 5 附录v :生活满意度问卷6 6 附录v i - 实验协议书6 7 附录:情绪报告表( 前测) 6 8 二 附录v i i i - 情绪报告表( 后测) 6 9 附录i x :反应检查表7 0 附录x :情绪认识问卷7 l 附录x i 指导语执行程度检查7 2 附录x i :指导语执行难度检查。7 2 后记一7 3 v 中山人学硕上学位论文 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第一章引言 日常尘活中,人们总要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性事件。 然而,即使是在相同的情绪性情境下,人们也可能会产生迥然不同的反应。有的 人可能很容易对各种情绪性事件产生非常强烈的反应,一旦情绪激动后就很难平 静下来;而有的人则可能较不敏感,反应缓慢、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有 的人比较容易愉快起来,并在一般情况下保持着愉快的状态,而有的人则比较容 易经历不愉快的情绪,常常体验到负情绪。反映这种情绪变化特点的人格特质就 是神经质。 有关神经质的特质理论表明,神经质水平影响着个体的情绪反应倾向和调节 能力,影响着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体验和行为方式1 。高神经质个体的主要特点是 负情绪比较多,情绪极不稳定,稍有点刺激,就会提心吊胆或忧心忡忡。高神经 质的人可能情感过于激动,对所有的刺激都有过于强烈的反应,甚至在每次情绪 引起的体验平静之后仍很受困扰,强烈的情绪反应使得他们有时出现不够理智的 固执的行为。因此,高神经质人群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容易出现更多的烦恼,产 生心理失衡。而现有的研究也一致表明,神经质倾向是引发多种心身疾患的内因 之一,焦虑症、恐惧症、疑病症等均与神经质的个性特点有关。那么,高神经质 人群在健康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否由不良的情绪调节造成? 他们在情绪调节方面 的弱点和缺陷在哪里? 换言之,什么样的情绪调节方式使得高神经质人群有较不 健康的表现? 情绪调节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 这些都是本研究要重点探讨的 一个问题。另外一方面,在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和工作压力与日俱增的现代社会, 具备健康稳定的情绪个性成为了个体生存和良好发展的必备素质。那么,对于高 神经质人群来说,他们该如何去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较为适应和健康的生活状 态? 这也是本研究力图回答的一个问题。 目前有关正常人群情绪调节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但针对特定人群的个体差 异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然而,将情绪调节的实证研究扩展到特殊人群,特别 是在情绪反应方面具有典型特征的高神经质人群,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深入了解 高神经质人群的情绪反应和调节特点,区别健康和不健康的调节模式及其作用形 成机制,才能更好地预防心身疾患的产生,促进良好健康生活状态的实现。 中山大学硕十学位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2 1 神经质 第二章文献综述 神经质指的是一种负情绪化( 如焦虑、易怒) 、不安全感、自我警觉、易遭 受应激的人格特质倾向2 。在艾森克的人格三因子模型中,神经质人格维度是其 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超级因素”,它包括焦虑、抑郁、罪恶感、低自尊、紧张、 不理性、害羞和喜怒无常等人格特质3 。有关基因和人格关系的元分析报告显示, 神经质与5 羟色胺转运蛋白基因( 5 h y d r o x y t r y p t a m i n e ,5 h t i ) 启动区的多肽结 构( 5 h t i - l p r ) 有关4 一。5 h t t - l p r 为l s 和叭型的个体,其神经质分数比l l 型的个体高0 2 9 个标准差6 。对双生子和收养儿童的研究表明,神经质4 0 5 0 的个体差异是由遗传差异决定的7 8 ,9 1 0 , 1 1 , 1 2 , 1 3 。神经质具有跨时间的稳定性2 , 1 4 和跨文化的一致性1 5 。因此,神经质是一种部分由遗传决定的比较稳定的情绪 特质维度。 高神经质的一个核心特征就是拥有较强的负情绪系统,其负情绪的激活较容 易,减弱调节却较困难1 6 。另外,高神经质对环境中的消极线索过分敏感1 7 ,1 8 。 相比低神经质,高神经质个体倾向于以更加消极的方式解释事件1 9 ,并给予更 情绪化的反应2 1 。高神经质的这些情绪反应特性跟大脑负责情感加工的区域结构 的功能和活动有关。近期的研究表明,神经质分数与右侧杏仁核灰质的密度2 2 、 左侧前眶回皮层( 1 e f to r b i t o f r o n t a lc o r t e x ) 的厚度2 3 、大脑体积比率2 4 呈负相关; 与丘脑5 羟色胺递质( 5 a t r ) 的结合潜力( b i n d i n gp o t e n t i a l s b p ) 呈正相关2 5 。 功能磁共振的研究发现,神经质分数与左侧前眶回皮层的静息活动呈负相关2 6 ; 与在观看负性的图片时,右侧前中回皮层( r i g h ts u p e r i o rm i d d l ef r o n t a l ) 的活动 呈负相关2 7 ;与在“冒险的 还是“安全的 决策选择任务中,右侧脑岛( r i g h ti n s u l a r ) 的活动呈正相关2 8 ;与在幽默欣赏过程中,右侧前眶回皮层( r i g h to r b i t a lf r o n t a l c o r t e x ) 、尾状沟( c a u d a t e ) 、卧横核( n u c l e u sa c c u m b e n s ) 的活动呈负相关2 9 。p e t 研究证实还神经质分数和左侧脑岛和左侧前颞回皮层( 1 e f ts u p e r i o rt e m p o r a l c o r t i c e s ) 静息时大脑葡萄糖代谢活动呈负相关3 0 。可见,杏仁核、前眶回皮层、 脑岛、丘脑等区域的功能和活动特点是神经质的重要的生理基础。 2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2 2 神经质与健康 近年来,神经质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非常多的研究关注。n e c l c m a n 等 人( 2 0 0 4 ) 3 1 经过3 年的追踪调查发现,神经质与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的发病率 直接有关。p a u l 等人( 2 0 0 3 ) 3 2 对2 6 5 名6 0 岁以上的内科病人进行调查,发现 神经质水平越高,病人主观报告的健康状况就越差。g o o d w i n ( 2 0 0 6 ) 3 3 等人对 美国成人的大样本调查发现,神经质与大范围的躯体障碍有关。在控制了人口统 计学变量和心理障碍等因素后,神经质仍与许多躯体疾病发病几率的增加有显著 关联。s h i p l e y ( 2 0 0 7 ) 3 4 做了2 1 年的追踪调查,发现高神经质与个体死于心血 管疾病的风险有着显著的关系。在控制了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吸烟情况、酒精 饮用、躯体活动和健康状况之后,神经质水平每升高一个标准差,个体死于心血 管疾病的危险性就增加1 2 。g o o d w i n ( 2 0 0 3 ) 3 5 发现早期的神经质水平是精神 病症状发生的先兆。在控制了儿童时期的不幸事件和病态性的心理障碍等混淆变 量之后,对比低神经质水平的青少年,高神经质水平的青少年到了成人期,其出 现精神病症状的比率要比前者高1 5 1 8 倍。此外,许多对临床看护人员的研究 也显示,神经质高的个体会知觉到更多的疲劳和负担3 6 ,3 7 ,以及更差的生理和心 理健康3 6 , 3 8 , 3 7 。现有的研究一致证实,神经质是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状况的一个 非常重要的变量。 具体来看,在躯体健康方面,神经质与关节炎、糖尿病、肾脏肝脏的疾病、 胃部胆囊问题、以及溃疡等发病几率的增加有显著相关3 3 。与神经质有关的躯 体障碍还包括:自我知觉到的听觉问题3 9 、过敏性的肠部综合症4 0 ,4 1 、关节痛4 2 、 慢性疼痛4 3 、癌症4 4 ,心血管系统疾病4 5 ,4 6 和非溃疡性质的消化不良4 7 等等。值 得注意的是,神经质跟受精神状况影响的躯体症状有特别强的联系,如头痛、颈 部和肩部的疼痛、以及高血压等等4 8 ,4 9 。 在心理健康方面,高神经质的个体出现抑郁5 0 ,5 1 ,5 2 ,5 3 ,5 4 一、焦虑障碍5 5 、 焦虑症状5 6 5 7 ,5 8 、调节障碍5 9 、饮食障碍,6 1 、创伤后应激障碍6 2 ,6 3 ,精神分裂 症6 4 等心理问题的风险更大。神经质不仅可以预测精神症状的首发6 5 ,6 6 一,还跟 精神病人症状严重性的增加、以及症状好转的可能性的降低有关6 7 。 再次,神经质还跟药物滥用水平的增加有关,包括酒精使用障碍明和吸烟 障碍5 6 ,6 9 ,7 0 等等。高神经质个体出现吸烟和尼古丁依赖的可能性较高,而戒烟 3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神经质人群健康j4 :缝康的情绪调节 的可能性较小7 1 ,7 2 0 神经质还能预测消极的生活事件7 3 t7 4 ,7 5 : 最后,神经质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也有很显著的相关:f r a n c i s ( 1 9 9 8 ) 7 6 等 人对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大学生进行的调查表明,主观 幸福感与神经质的相关在o 3 9 0 5 7 之间,说明神经质越高的人,其主观幸福感 越低。同样,国内的有关研究显示,在校大学生的神经质水平越高,其主观幸福 感、生活满意度越低,积极情感较少,消极情感较多7 7 。神经质维度分越高,大 学生的自杀意念越强7 8 。高神经质还对婚姻幸福造成威胁7 9 ,。 以上所述研究的结果一致证实,高神经质人群较容易也较多出现身心健康等 方面的问题。那么,高神经质人群为什么会有这种疾病的易感性? 神经质和健康 之问关系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现有的研究暂时还未能深入解答这些问题。 2 3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 前人针对人格和心理疾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模型( 见图2 1 ) 8 1 , 8 2 ,豁。首先,是“易感性模型”( v u l n e r a b i l i t ym o d e l ) 。该模型认为某些人格特征 使个体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在该模型下,人格结构增加了心理疾病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可以看作是心理疾病的诱病因子。以神经质人格维度为例,该模型认为高神 经质的个体产生心理疾病的可能性要比低神经质的个体大。其次,是病理形成模 型( p a t h o p l a s t ym o d e l ) 。该模型认为人格特质影响了心理疾病的表现。具体地说, 人格影响了心理疾病的产生、严重性、病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在该模型下, 虽然神经质不一定会增加心理疾病产生的可能性,但高神经质个体的症状会更严 重,持续时间更长,且有更消极的预后。再次,是复杂化创伤模型 (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j 7 s c a rm o d e l ) 。两个模型都认为心理疾病导致人格的改变。复杂化 模型提出心理疾病对人格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人格特质的变化是心理疾病的伴随 物,会随着症状的缓解而解除。相反,创伤模型提出心理疾病造成的人格特质变 化是根本性的,将持续很长时间。由此看来,高神经质是心理疾病的结果,随着 症状缓解而消逝( 复杂化模型) 或保持( 创伤模型) 。接着,是连续体模型 ( c o n t i n u i t ym o d e l ) 。这个模型认为存在一个潜在的维度或连续体,从正常状态 到轻度、中等和严重的病理学过程。正常的人格特征代表正常的状态,而病态的 4 中山大学硕 :学位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人格特征则代表心理疾病的亚临床表现。在该模型下,维度的一端是正常的人格 特质水平,中间是较高水平的亚临床心理症状,顶端是严重的临床病态表现。因 此,这个维度采用不同的程度( 而不是不同的种类) 将正常人格、病态人格,以 及心理疾病都串联了起来。最后,是共因模型( c o m m o nc a u s em o d e l ) 。这个模 型认为人格特质和心理疾病是由共同的病源因子引发的。例如,一个基因易感体 质不仅造成特定的人格特质表现,也带来有关的心理疾病。因此,基因或生物基 础( 如,5 羟色胺的功能) 可能导致人格特质和心理病症产生。 以上五个模型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分析了人格和心理疾病的可能的关系机制。 然而,要从中选出最能准确阐释人格和心理疾病关系的模型,还需经过长期的追 踪研究与调查。 5 中山人学硕l | 学位论文 商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易感性模型 发病前人格 i- lt 危险性l,i t 心理疾病 病理形成模型 。 i。 人格 二二 心理疾病 复杂化创伤模型 心理疾病 发病前人格 变化了的人格 。”i7 i 一。 连续体模型, 正常人格、亚临床表征心理疾病 上00 黪荔甏溺蓊戮戮戮戮戮缓戮缪溺滋澄翟戮豳 慢性的急性的 共因模型 | 燃i i 共同因子l 0 0 5 ) ,其它的中介效应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另外,值得注意的是, 从中介效应的效应值来看,负情绪调节习惯的中介作用是特别大的,尤其是有关 精神症状和日常负情绪方面的作用。 表3 - 3 情绪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1 8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3 5 讨论 通过引入情绪调节习惯策略,从情绪调节的角度探讨了神经质对心理健康产 生影响的可能机制。从结构模型及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来看,正如研究假设所预 期的,情绪调节习惯是神经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中介变量。该结果为神经质与健 康的病理形成模型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具体来说,对负情绪的调节习惯主要中介 了神经质与精神症状、日常负情绪和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神经质分数越高, 对负情绪重视、宣泄和抑制就越多,对负情绪的忽视越少,结果其日常负情绪和 精神症状越多,生活满意度也越低。因此,对高神经质人群来说,惯用重视、宣 泄或抑制的负情绪调节方式是较为不健康的,而对负情绪的忽视调节则是较为健 康的。而对正情绪的调节习惯则主要中介了神经质和日常正情绪及生活满意度之 间的关系。神经质分数越高,对正情绪的重视和宣泄越少,对正情绪的抑制和忽 视越多,结果其日常正情绪越少,生活满意度也越低。因此,对高神经质人群来 说,惯用重视、宣泄的正情绪调节方式是较为健康的,而忽视和抑制正情绪则是 相对不健康的。总的来看,健康情绪调节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减弱负情绪、增强 正情绪。而高神经质人群减弱正情绪、增强负情绪的情绪调节习惯模式正是导致 其出现较多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原因。 负情绪调节习惯策略在神经质和同常负情绪、精神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尤为 突出,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1 3 3 ,1 3 4 对比高低神经质的各种日常情绪 感受程度,可以发现,高神经质在日常生活中的悲伤、内疚、羞愧、害羞和内向 敌意等负情绪较多。因此,负情绪调节策略发挥了最大的中介作用,可能是源自 1 9 中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小健康的情绪调节 其负情绪困扰较多,导致其过度依赖负情绪调节。相反,正情绪调节策略所发挥 的中介效应非常小,且高神经质人群习惯对工f 情绪进行忽视和抑制,因此可以推 测,正情绪的缺乏或正情绪调节系统不发达,也是导致高神经质人群出现健康问 题的重要因素。高神经质人群偏重负情绪调节,以及增强负情绪、减弱正情绪调 节模式的形成原因,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对西方人群的研究结果大部分发现表情抑制是一种很不健康的调节策略,因 此针对表情抑制的研究也相对较多。但也有研究者提出该结论可能比较适用于西 方人群”5 。东西方文化对情绪的表露习惯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传统的西方文化重 视开放的情绪表达,而传统的亚洲文化则注重对情绪的抑制1 3 6 。因此,对于秉持 着亚洲文化价值观的人来说,表情抑制的消极作用可能会相对较小。与此一致, 最新的研究显示,对于持有亚洲文化价值观的个体,表情抑制既不会增加负情绪, 也不会影响他们的社会性功能1 3 5 0 而在本研究的结构模型中,表情抑制只发挥了 很小的中介效应,远不及重视和宣泄调节的中介效果,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为这 种文化差异效应提供了支持证据。 研究一证实了情绪调节习惯策略在神经质和精神症状、日常情绪和生活满意 度之间的中介作用,使我们进一步理清了神经质跟健康之间的关系机制,也为我 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情绪调节在高神经质人群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指导。可以看 到,负情绪调节策略( 尤其是对负情绪的重视调节) 发挥的中介效应最大。另外, 跟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对负情绪进行忽视才是较为健康的调节策略。因此, 进一步的研究需着重针对重视和忽视这两种负情绪调节策略。此外,要帮助高神 经质人群摆脱不良的情绪调节习惯模式,维护良好的身心健康状况,还需进一步 探讨高神经质情绪调节习惯模式的形成机制或促进因素。 鼍 宅穹 q 乇= j i 窀笔墨翠 5 ;笔g 笔号 i 笔墨司譬毒爿 i 是宅焉碍;:穹卑 i 薹姆宅: ;焉固焉号 宅冀骂连宅笔弩霉毒 i 车卑号爿号车车:i ;i 葺 i 墨号罨号穹车早毒掣号斜 i 号晕是冀司雩甓焉避是号 卑:j 宅8 焉号宅宅宅卑宅阜 g 霉车号帛冀舄焉笔高焉岛黾号 c i 遥峨车号连q 遏碍宅;暑是雩焉号 c ;奄遥写车晕:5 l 葺碍号宅碍端;焉每 i 避驾雩g 车搴宅爿嗣驾鼋宅宅穹乇号 l 罨蔫蔫雩骘零辱冬c l 舄奄。圣甓葺霉:;卑 连号奄奄号号罨辱牟宅爿雩号c 薹警遗霹笔阜 i 号是蔫绣碍号r 雩罩车宅焉碍霹宅鼍笔笔宅阜 i驾岛避sc :i 耋晖霉霹早季卑焉舄与宅碍母碍号 i 碍擘号牟旱骂卑早季辱韪宅:i 夸牟号晕早驾早阜; 辱骂墨笔号毒早罨骂墨骂譬暑警号写蔫骂骂骂舄葛粤 i 车奄碍罨雹牟霉早革8 旱竿5 l 霉搴车阜q :;牟鸟车掣嗣 i 号黾车号冀写专毒号号号冀毒号:;霉与写习号每焉号专车 警雩每焉疑蔫爿碍碍i ;固爿焉冀驾8 碍焉麓铃:穹冀嗣嗣掣 i 号宅驾薹辱气气号怠黾骂号是与冀骂篷乏每驾驾穹冀疑是穹孳 弓宅冀毒毫与冀笔疑笔宅宅暴焉宅舄写军宅焉避号笔是宅宅宅号 李宅号号焉焉罚牟每早车警车岑粤卑早穹碍早年牟鹄牟号曷墨卑龟 1 年遥罨:5 l 龟:;车牟宅连遥避奄宅宅霉遥宅搴j ! ;奄与霉。! 薹警笔5 l 卑 餐鼋鼋毫罨蓬篷蓬叠遥蓬暑 踺攀霉毒霹暹! ! 王l 拿譬曼毒罢量妻曼暑焉黾霹是c l 宅焉逸远霉量要睾孽嚣罩量爱萋誉孽曼 =擎萋瑶剥i 啊罐m舞甜傩西h覃一罱 蜒罡 毳焉簟圣i西瞄邕焉辩器目爵锚* 辜高寮品牵肆6 一掣搴t霉一 磊摹皇 晕韵。一 智越s _ 暂- - 一箍晕- 一辩监n一并硝卿带。一芒幸l肆o一舞刈冀暑瑚6嚣罨舞掌避一 露孽窭菩目-鼙霹姆塞瑚甍挂等暑曩“蔫晕簧摹曩一是謦等菩gc 采鞠舞#墨一崔采乏一 _ 【n o n m n n 口n “ 高 n h 晶 o n m _ 【 _ 会 口h m _ 【 = c t 翟 = o _ l川ll叫1 垃嵌求巽隧求群咖g毯艟耀蜒删景躲逛粘皿,m圜雄9岛一u沈,铲器姆磐,蟋聪转叮n懈 社器姆磐g璀掣阵坷雌掣枯崾骊嚣幄 杈秘翠扑馨扑丌1哥 图3 - 3 神经质与健康:情绪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 中山大学硕e 学位论文高神经质人群健康与不健康的情绪调节 第四章研究二:重视和忽视调节的作用机制及高神经 质情绪调节习惯模式形成原因初探 4 1 研究目的 从研究一的结果来看,高神经质人群在精神症状、日常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方 面的不健康表现,主要跟其对负情绪的不良调节习惯有关。对高神经质人群来说, 对负情绪的重视和宣泄是较不健康的一种调节习惯,而对负情绪的忽视则是相对 健康的一种调节习惯。因此,研究二进一步提出两个问题:( 1 ) 为什么对负情绪 的重视和宣泄调节是较不健康的,而对负情绪的忽视则相对健康? 各种负情绪调 节策略如何影响高神经质的情绪反应? ( 2 ) 什么原因促使高神经质人群形成这 样不健康的情绪调节习惯模式? 是否跟他们对自身情绪的认识,以及这些调节方 式的执行难度和调节效果有关? 对两个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我们从情绪调节的 角度更深层次地揭开高神经质人群的健康隐患。 前人在研究高神经质人群的负情绪反应和调节特点时,采用的情绪诱发材料 主要引起厌恶情绪1 2 6 , 1 6 。但是,根据研究一对高低神经质组的各种日常情绪的 感受程度排序( 见表3 - 1 ) ,可以发现,厌恶并不是高神经质人群较为典型的一 种负情绪感受。采用厌恶性质的诱发材料,并不能很好地探测出高神经质人群的 负情绪反应和调节特点。相比厌恶,悲伤才是高神经质人群较为典型的一种基本 情绪。因此,在研究二,我们将采用悲伤性质的材料,通过心理生理实验法,考 察高低神经质人群在简单观看悲伤材料下的情绪反应特点,以及进行健康( 以“忽 视”为代表) 和不健康( 以“重视”为代表) 调节下的情绪反应变化特点,以期 对高神经质在情绪调节下的身心反应机制有更全面的认识。另外,我们还将从对 情绪的可接受性、情绪认识的清晰度,情绪调节的执行难度等方面分析高神经质 情绪调节习惯模式的形成原因。 4 2 研究假设 本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相比低神经质人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