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人文地理学专业论文)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间研究——以公园为例.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走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在当前,世界人口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老龄化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得 到各国政府、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在人口老龄化的大趋势下,我国从1 9 9 9 年 也加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真正做到“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因此,研究老年人户外休闲行为和休 闲空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本文首先从需求角度,在研究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问卷调 查,探讨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休闲行为的特征及对休闲空间的特殊需求。 论文的主要部分,从公园设施“供给”角度,研究广州市公园休闲空间的布 局及内部设施,以求构筑一个面向老年型社会的户外休闲空间环境。宏观上,以 广州市区( 新十区) 的各等级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各区、各街道老年人口的分 布,进行了空间布局的研究,分析了公园分布与老年人口的协调性,并提出优化 对策。微观上,通过几个典型公园个案的研究,探讨老年人户外休闲行为与环境 的关系,并对各公园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比较分析,分析了各主要公园的差异和不 足及改进建议。 文章的最后部分,从技术和制度层面,探讨面向广州老年人的休闲空间的构 筑原则,提出规划布局、环境设计、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措施建议,以期对老龄化 背景下的公园选址布局和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老年人休闲空间休闲行为城市公园 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问研究以公园为例 萄中山失謦硕士学位论文 s t u d y o no u t d o o rr e c r e a t i o n a l s p a c ef o ra g i n g i n g u a n g z h o u :t a k i n gt h ep a r k a sa ne x a m p l e m a j o r :h u m a ng e o g r a p h y n a m e :g u a nx i n s u p e r v i s o r :l i nl i n a bs t r a c t a tp r e s e n t ,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w o r l dp o p u l a t i o nh a sa l r e a d yc h a n g e dg r e a t l y , a g i n gh a s b e c o m eaw o r l d - w i d e p r o b l e m , w h i c h a r o s eu n i v e r s a la t t e n t i o no fv a r i o u s g o v e r n m e n t sa n de x p e r t sf r o ma l lo v e rt h ew o r l d w i t ha g i n gt e n d e n c yo fp o p u l a t i o n , c h i n ah a se n t e r e di n t ot h el i n eo f “a g i n g ”c o u n t r i e s i th a sb e c o m ea nu r g e n ts o c i a l p r o b l e mt of i n das o l u t i o nt om a k e t h ea g e db ew e l lc a r e d ,t h ea g e de n j o y t h e m s e l v e s ”i nt h e i rl a t ey e a r s t h e r e f o r e ,i th a ss i g n i f i c a n ts o c i a lm e a n i n gt os t u d y t h ea g e do u t d o o rr e c r e a t i o n a lb e h a v i o ra n dr e c r e a t i o n a ls p a c e t h i sp a p e r , v i e w e df r o md e m a n da n db a s e do nt h ea g e d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a n dp h y s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w i l ld i s c u s sa n ds t u d yt h ea g e dr e c r e a t i o n a lb e h a v i o ro fg u a n g z h o ua n dt h e s p e c i a ln e e df o rt h eo u t d o o rr e c r e a t i o n a ls p a c e t h em a i np a r to ft h i sp a p e ri st os t u d yt h er e c r e a t i o n a ls p a c el a y o u ta n di n n e rf a c i l i t y i np u b l i cp a r ko fg u a n g z h o uf r o m “s u p p l y o ft h ep u b l i cp a r k sf a c i l i t y , i no r d e rt o e s t a b l i s ht h es u i t a b l eo u t d o o rr e c r e a t i o n a ls p a c ef o rt h ea g i n gs o c i e t y m a c r o s c o p i c a l l y , t a k i n gt h ed i f f e r e n tr a t e dp a r k so fg u a n g z h o uc i t ya st h es t u d ys u b j e c t ,c o m b i n e dw i t h 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t h ea g e dp o p u l a t i o ni nd i f f e r e n ts t r e e t s ,t h ep a p e rw i l ls t u d yt h e s p a c el a y o u t ,a n a l y z et h e c o o r d i n a t i o nb e t w e e n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p a r k sa n d p o p u l a t i o n o ft h e a g e d , a n d b r i n g f o r w a r da n o p t i m i z i n g c o u n t e r m e a s u r e s m i c r o s c o p i c a l l y , a f t e rs t u d y i n gs e v e r a lt y p i c a lp a r k s ,t h ep a p e rw i l lg i v ea ni n t e g r a t e d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c o m p a r i s o nt oe a c hp a r ka n dt e l lt h ed i f f e r e n c e sa n dd e f i c i e n c yo ft h e m a i np a r k s 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间研究以公园为例 中山失荸硕士学位论文 t h ef m a lp a r to ft h ep a p e rw i l l ,f r o mt e c h n i q u ea n ds y s t e m , a f t e rd i s c u s s i n gt o e s t a b l i s ht h es u i t a b l eo u t d o o rr e c r e a t i o n a ls p a c ef o rt h ea g i n gp e o p l e ,p r o p o s et h e s u g g e s t i o no fl a y o u tp l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d e s i g na n dp o l i c ys u p p o r ti nh o p eo fg i v i n g g u i d et ot h ep a r kn e wa n d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f o rt h ea g e d k e yw o r d s :t h ea g e d ;r e c r e a t i o n a ls p a c e ;r e c r e a t i o n a lb e h a v i o r ;p u b l i cp a r k 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休闲空间研究以公园为例 中山太乎硕士学位论文 图1 -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示意图 图目录 图1 2 在地上铺报纸打牌的老年人。 图1 - 3 未能及时维修的座椅 图| - 4 人的需要层次 图1 - 5 空间层次划分 图2 - 1 研究范围 图2 - 2 调查点分布 图2 - 3 论文研究框架示意图 图3 1 老年人生活环境变化模式 9 2 5 2 6 图3 - 2 不时回头观看公园入口的老奶奶 图3 - 3 老年人喜爱的休闲活动类璎 图3 - 4 老年人户外体闲意愿 图3 5 老年人对不同类型休闲空间的选择倾向 图3 6 老年人户外休闲的目的。 图3 7 老年人是否进行户外休闲活动人数对比4 2 图3 - 8 每天不进行户外体闲活动的老年人数 图3 - 9 工作日各时间段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人数一 图3 1 0 周末各时间段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人数,4 3 图3 - i1 越秀公园t 作日不同类型游人鼍对比( 正门统计数据) 图3 1 2 越秀公园周末不同类型游人量对比( 正门统计数据) 4 5 图3 1 3 烈士陵园工作日不同类型游人量对比( 正门统计数据) 。4 5 图3 1 4 烈士陵园周末不同类型游人量对比( 正门统计数据) 4 6 图3 1 5 晓港公园工作日不同类型游人量对比( 正门统计数据) 4 6 图3 1 6 晓港公园周末不同类型游人量对比( 正门统计数据) 。4 7 图3 1 7 老年人户外休闲活动方式4 8 图3 1 8 集体放鸟的老年人 图3 1 9 老年戏曲团在排练 图3 2 0 老年舞蹈团在练习 图3 2 1 老年人出行交通方式及平均花费时间 图3 2 2 越秀公园中老年人居住地分布 4 8 4 8 4 9 图3 2 3 人民公园中老年人居住地分布5 0 图3 2 4 晓港公园中老年人居住地分布5 0 图3 2 5 烈士陵园中老年人居住地分布5 0 图3 2 6 海印公园中老年人居住地分布 图3 - 2 7 老年人对不同休闲空问的认知度 图3 2 8 老年人对居住地附近休闲空间的认可度 5 2 图3 2 9 老年人对居住地附近休闲空间不满意的原因5 3 图3 3 0 休闲空间中必备的设施 图3 3 l 公园中坐轮椅的老年人 图3 3 2 广州市老年人家庭结构 图3 3 3 清早在茶楼门口等待的老年人 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休闲窄问研究一以公园为例 中山太季硕士学位论文 图4 - 1 广州市公园分布图 图4 - 22 0 0 5 年广州市各区老年人口分布。 图4 - 32 0 0 0 年广州市各街道老年人1 3 分布 6 2 6 6 图4 - 42 0 0 0 年广州市各街道老年人口密度图6 8 图4 52 0 0 5 年广州市各区老年人口密度与公园布局一 图4 - 62 0 0 0 年广州市各街道老年人口密度与公园布局 图5 - i 晓港公园正门 图5 2 树下闲聊的老年人 图5 - 3 树下打牌的老年人 图5 - 4 长廊下活动的老年人 图5 5 用粉丹竹构成不同空间。 图5 - 6 没有结合树荫布置的座椅 7 2 7 9 8 7 8 7 ,8 7 8 7 图5 7 坐在树池上聊天的老年人8 8 图5 - 8 坐在水池边休息的老年人 图5 - 9 坐在置石上闲聊的老年人 图5 - 1 0 公园道路旁的休息场所 图5 1 l 空间边缘的座椅更受欢迎。 圈5 1 2 转角形式的座椅可以促进交流。 图5 1 3 成套桌椅提供老年人打牌场所 图5 1 4 被树木挂牌吸引的老奶奶 图5 1 5 烈士陵园a 、b 区位置 8 9 ,8 9 图5 1 6 烈士陵陆| 集中健身场所9 0 图5 1 7 海印公园集中健身场所 图5 1 8 老爷爷利用卵石地面进行按摩 图5 1 9 老爷爷围绕心形标志牌跑步9 l 图5 2 0 老年人游览路线图。 图5 2 ld 处京剧爱好者表演 图5 2 2 e 处花卉园 图5 2 3f 处湖心岛 9 2 9 2 图5 2 4 越秀公园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 图5 2 5 人民公同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 图5 2 6 烈十陵尉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 图5 2 7 坐在景观石上的老年人 图5 2 8 海印公园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 图5 2 9 晓港公同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 9 4 9 4 9 4 9 5 图5 3 0 陈旧的健身设施。9 5 图5 - 3 1 沙园街科普乐园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9 6 图5 3 2 中大校园环境设施存在的问题9 7 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休闲,审问研究一以公嗣为例 中山太莘硕士学位论文 表目录 表1 1 特定环境中人群分布与行为特征的关系l o 表1 2 环境中人群的流动与行为特征的关系l l 表3 - 1 老年人四个阶段身体机能状况 表3 - 2 年龄与功能丧失对照表3 2 表3 - 3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对体育类休闲活动的选择倾向3 s 表3 - 4 不同学历层次老年人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比例3 9 表3 5 不同职业老年人参与精神文化活动的比例3 9 表3 - 6 不同性别老年人选择休闲活动的倾向性4 0 表3 7 不同家庭结构中老年人家务和体闲时间 表4 - l2 0 0 5 年广州市居住区及以上等级公园概况 表4 22 0 0 5 年广州市各区老年人口数 表4 - 32 0 0 5 年广州市各区居住区及以上等级公园对比表 表4 - 42 0 0 0 年广州市各街道老年人口数及人均公园面积 5 5 7 4 表4 - 5 老年人口数大于1 0 0 0 0 人的街道老年人人均公园面积7 6 表4 _ 6 老年人口密度大于5 0 0 0 人,平方公里的街道中老年人人均公园面积7 7 表5 1 公园各环境要素的均值、方差比较。 表5 2 老年人对各公园环境要素的满意度 广州市老年人户外体闲空问研究一以公园为例 8 2 中山夫荸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导论 目韵我们瞬链的时代是:冷战后时代i 业时r ,国际互联嘲碱代和全球化时代,今天 请允许我再增拥一个名称鄂长寿时代。 安南 随着长寿时代的到来,老年人口增加,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 必然促进老年人走出家门,到室外参与更多的休闲活动。如何构筑合理的户外休 闲空间系统,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便利、健康的室外体闲活动空间成为了每 个规划设计者、城市管理者的责任。 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最终日的就是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实。只有从 关心人们的想法、行为入手,脚踏实地地观察、分析人们的行为模式,从中找出 适合人们行为习惯的要素并加以利用,才能创造出符合人们心理,被人们喜爱的 空间环境。因此,本文以将广州市居住区及以上等级公园和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研究广州市老年人的日常休闲 行为特征,对适合老年型社会的休闲空间规划作了初步探索。 1 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 i ) 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指在社会总人口中,老年人口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加的一个动态 过程。根据1 9 8 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的规定,将6 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 口的比例超过1 0 ,或6 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 的国家或地区 称为老年型国家或地区。据此,从1 8 6 5 年法国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到2 0 0 2 年为止,全世界1 8 6 个国家和地区中,已经有6 4 个先后步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受到联合国以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 重视。1 目前,世界每1 0 个人中有1 个老人,预计到2 0 5 0 年,每5 个人中有1 个老 人,到2 1 5 0 年每3 个人中有1 个老人。1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现实,联合国于1 9 8 2 徐勤,2 0 0 2 年世界人口老龄化动态,中国老龄协会哪站 l 中山:k 荸硕士学位论文 年7 月在维也纳召开了联合国第一届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产生了重要的文件老 龄问题维也纳国际行动计划,其中心思想就是唤起全世界都来重视老龄化问题。 1 在随后的历届大会上都涉及了老龄化问题。并先后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议:维 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十一国际老人节、联合国老年人原则,促进 对老龄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逐渐深入。 1 9 9 0 年1 2 月1 4 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4 5 1 0 6 号决议,指定1 0 月1 日为“国 际老年人日”。2 0 0 6 年国际老年人日的主题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加强 联合国全球策略”。这一主题反映了在现代生活中,不仅要使老年人长寿,而且 要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真正建立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2 而面向老 年人的户外休闲空间建设对于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历来是一个人口大国,目前是世界上 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老年人口占全球老 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根据2 0 0 0 年第五次人 口普查,6 5 岁及以上以上老年人口为8 8 1 1 万 人,占总入口的6 9 6 ,同1 9 9 0 年第四次人口 普查相比,上升1 3 9 个百分点。按国际标准衡 量,我国已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成为 图1 1 我国人口老龄化示意图 了不可逆转的趋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如图1 1 ) 。 广东省则从1 9 9 6 年进入老年型社会,比全国早4 年。根据广东省2 0 0 5 年全 国1 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常住人口中,6 5 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 8 1 万人, 占总人口的7 4 1 。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 3 6 个百分点。由于广 东省经济发展迅猛,吸引了大量的省外人口迁移流动,特别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流 动,使得其人口老龄化过程相对于其他省、市稍为缓慢,但是人口老龄化的现实 却不容忽视。3 广州市人口老龄化进程较全省快,广州市从1 9 9 2 年进入老年型城 市的行列,比广东省提前了4 年。2 0 0 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6 0 及以上 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 4 8 1 ,据预测,到2 0 3 0 年,老年人口将占全市总人口 的2 5 ,老龄化形势严峻。 联合圄第一儡世界老龄大会和中国老龄e 作的开创阶段,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网站 2 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国际老年人f i ”,新华硝 3 广东人口老龄化现状及产生的负由影响分析,老龄网 2 中山太晕硕士学位论文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既标志着社会的进步, 同时又给社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是老年型社会向人类提出的又一问题。 ( 2 ) 生活方式改变及现有休闲空间建设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精神生活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1 9 9 5 年5 月6 臼起,我国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十二年来,双 休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参加各种休闲活 动。特别是老年人,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加上很多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 心理上更容易产生孤独感。因此,我们要鼓励老年人从室内走出来,创造一个舒 适的户外空间环境让他们进行交流、健身和娱乐,以寻求友谊、慰籍和互助。同 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健身意识也普遍提高,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老年 人在闲着的时候都喜欢出去走走,其主要目的就是锻炼身体。因此,我们要规划 好适合老年人的户外休闲空间,为老年人的活动创造条件,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 活。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等各因素的限制,我国对于休闲空间的研究起步较 晚,特别是对老年人休闲空间的研究和实践相对更加落后,导致老年人对休闲空 间的需求与现有休闲空间环境质量和数量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户外休闲空间数量不足。城市建设中,强调生产功能,却往往忽视生活功能, 或者是城市其它功能用地侵占公共绿地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公园等户外休闲空 间的缺失。 人性化设计不够。“以人为本”是规划设计的宗旨,可在实践中如何体现, 一直是规划设计工作者探寻的问题。由于 对人们的行为规律、环境心理、行为心理 的研究不足,导致人性化空间缺乏。 环境设施不齐全。对于老年人来说必 备的环境设施品种不是很多,调查显示, 大部分老年人认为在休闲空间中必备的 环境设施主要包括座椅、公共厕所、垃圾 圉1 - 2 在地上铺报纸打牌的老年人 桶和凉亭等。但是,在目前的休闲空间中,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中山太乎硕士学位论文 这些环境设施在品种和数量上都不能满足 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影响了老年人进行休 闲活动的舒适度( 图1 2 ) 。 管理维护不到位。休闲空问的设计建 设只是前期工作,如何进行有效的维护管 理,使之长期发挥应有的功能才是根本。 由于资金的不足和管理维护上的滞后,许 多环境设施老化、损坏、缺失现象严重( 图 1 - 3 ) 。 图1 3 未能及时维修的座椅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1 1 2 选题的意义 研究城市老年人休闲空间和休闲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主要表现 在: ( 1 ) 理论意义:对学术研究的进一步补充。 人口老龄化首先是从发达国家开始的,其对老龄化的研究起步也较早,在人 口老龄化的应对方面,尤其是在老年服务设施和老年社区开发方面积累了较丰富 的经验。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相对较晚,研究的起步也较晚。目前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老年建筑设计、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等的研究上。然而,从地理学的视角对老 年型社会的休闲空间进行布局研究,以及在老年人的户外休闲行为与休闲环境的 关系的研究方面相对匮乏,因此,研究老年型社会的城市休闲空间布局、城市老 年人休闲行为模式及对休闲空自j 的需求,对于发展和完善休闲空间规划设计理论 有积极的作用。 ( 2 ) 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老龄化背景下城市休闲空间规划设计和管理的 水平 随着老年型社会的到来,老年人越来越成为休闲活动的主体。从老年人的特 殊需求出发,运用行为观察、问卷、访谈等方法搜集资料,作为评价规划合理性 的标准,把规划设计的分析建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人本主义出发,有助于 提高规划设计和管理的水平,对于建设面向老年型社会的优美、舒适、宜人的休 闲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参考价值。 4 中山:k 摹硕士学位论文 1 2 概念界定及研究理论基础 1 2 1 休闲 “休闲”一词对于现代人来说并不陌生,它几乎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每 个领域。对休闲的概念,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定义。正如格拉顿 ( g r a t t o n ) 曾说,就休闲的定义就可以写一本专著。 从词源上看,“休闲”源于古希腊语中的s k o l e ,本意为休憩和教育。可见, 最初的“休闲”是以一定的受教育为前提,有别于其他娱乐活动。 中国的先哲对“休闲”作了很精辟的阐释:“休”,人倚木而息,表明人与自 然的和谐平等;“闲”为房中之木,有剩余时间、闲置等含义。休闲,主要是指 空闲、闲适。唐孟浩然同张明府碧溪赠答诗:“秋满休闲日,春余景色和。” 清龙启瑞上梅伯言先生书:“伏维迹休闲,与居安善。” 美国学者杰弗瑞戈比在你生命中的体闲中提出了一个较接近现代人思 想且内涵更为丰富的定义:“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 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 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1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中指出:所谓休闲,即是个 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为了休息,为了消遣,或为了培养 与谋生无关的智能,以及为了自发地参加社会活动和自由发挥创造力,是随心所 欲的总和。 德国哲学家皮柏认为:“休闲乃是一种心智上和精神上的态度一它并不只是 外在因素的结果,它也不是休闲时刻、假日、周末或者假期的必然结果。它首先 是一种心态,是心灵的一种状态。”2 综上,国外对休闲的理解主要是从以下三个向度进行的:休闲时间( 1 e i s u r e t i m e ) ;休闲活动( 1 e i s u r ea c t i v i t y ) ;休闲状态( 1 e i s u r es t a t e ) 。 休闲时间:是侧重从时间的角度来定义休闲,即从一天2 4 小时的绝对限制 中扣除生活必需时间和工作时间后所剩余的自由时间。这是最基本的休闲时间定 义。如伦敦城市研究认为除了工作的时间之外,自己能自主地参与活动机会的时 1 ( 美) 杰弗瑞戈比著,康筝、田松译,你生命中的休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 0 0 0 ,第1 4 页 2 ( 德) 皮柏著,黄蟹译译,节庆、休闻与文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第l1 6 页 5 中山太孝硕士学位论文 间为休闲时间。 休闲活动:是从活动的角度定义休闲。这种休闲是不受外来的压迫,完全根 据个人的意愿和喜好而选择的活动。如看电视、散步、旅游等。 休闲状态:是侧重从心理角度对休闲的定义。它提供人的是一种平静的、愉 悦的、陶醉其中的心理状态。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休闲进行了定义。楼嘉军认为:“休闲是个人休闲 时间和自由活动的总和,也是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一种科学和合理的使用。” 1 李仲广、卢吕荣认为休闲是以自身为目的的自由活动,是人们在自由时间里所 自发选择的。更主要的是,休闲是一种人类行为,它发生在自由时间里,并在个 人的内心本能喜爱的心态驱动下平和而宁静地进行着,它会导致某些相应制度的 建立。 在本文中,将老年人的体闲理解为:老年人在可自由支配时间闲暇时间 里,在自主选择能力之内所进行的户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老年人可以达到其 所追求的某种目的,如锻炼身体、丰富生活、促进交往等。 1 2 2 城市休闲空间 ( 1 ) 休闲空间 休闲空间是适合人从事各种休闲活动的场所。在其中,人们可以自由地选 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同一种休闲活动可以在不同形态的场所中进行,同一休闲空 间也可以容纳不同类型的休闲活动。空间只有和活动相结合,才能构成一种活动 的场所。休闲活动无处不在,休闲场所就无处不在。 ( 2 ) 城市休闲空间 休闲空间在不同的空间范围探讨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室内休闲空间、都市性 户外休闲空间、都市圈外的休闲空间。城市休闲空间主要是指在城市建成区及周 围都市圈范围内的,向市民开放,满足人们在自由时间里,在自主选择的条件下 进行的,旨在怡情养性、缓解疲劳,并通过观光游览、兴趣参与、随机交往等多 种逸乐活动,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强化目的所需的城市公共场所。主要包括公园、 广场、街道等。高质量的休闲空间会引发高质量的体闲行为,有助于形成富有感 染力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楼嘉军著,休闲新论,一卜海:矗信会计出版社,2 0 0 5 。第4 6 页 6 中山失莘硕士学位论文 根据老年人的休闲行为调查,本文将老年人进行户外休闲活动最喜欢去的公 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 2 3 城市公园 ( 1 ) 定义 对于城市公园,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解释。 中国大百科全书( 建筑、园林、城市规划) 将公园定义为,“城市公共绿 地的一种类型,有政府或公共团体建设经营,供公众游憩、观赏、娱乐等的园林, 有改善城市生态、防火、避难等作用。”该定义主要强调城市公园的特征和功能, 但是并不是十分完善。 城市公园设计一书中将公园定义为:“是一种为城市居民提供的、有一 定使用功能的自然化的游憩生活境域,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它作为城市的主 要公共开放空间,不仅是城市居民的主要休闲游憩活动场所,也是市民文化的传 播场所。”1 这个定义强调对城市公园功能的综合描述。 ( 2 ) 城市公园在公众休闲中的作用 公园绿地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改善环境。在西方,采用建设城市绿 地、公园的方式以消除工业革命给城市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推动了公园绿地建 设的发展。2 0 世纪5 0 年代,欧洲许多国家为了重建因二战遭受破坏的城市,将 绿地系统引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拥挤、杂乱、污染的现 象。 从西方公园绿地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公园在改善环境方面 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公园中的植物可以净化空气、吸滞尘埃、消除噪音、 改善小气候等等,并给人营造种洁净、清新的自然环境。 城市公园是公众休闲的重要载体,它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社 会效益。在现代社会中,人口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在城市拥挤、 喧闹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往往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容易表现出烦躁、厌倦的情 绪。在钢筋水泥的环境中生活久了,也会使人产生冷漠、孤独的心理。到城市公 园中休闲,可以放松心情,对调节人们的身心,延年益寿都有很大的帮助。因此, 城市公园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社会上把人均公共 盂刚,李岚、李瑞冬、魏枢编著城市公园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7 页 7 中山又乎硕士学位论文 绿地多少作为衡量城市生活质量高低的原因之一。 特别是老年人,他们更需要锻炼,更需要交流。到城市公园中,呼吸新鲜空 气,参与或观看别人活动,都可以排遣老年人孤单、落寞、自卑的心理,真正做 到“老有所乐”。调查也显示,公园是老年人最重要的休闲空间之一。 1 2 4 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1 ) 马斯洛( m a s l o w ) 需要层级理论1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 嵩 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 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图 1 4 ) 。其中生理需要是其他各种需要的基础, 当人们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更高层 次的需要,来追求如何生存得更好。“并不是 每一低级的需要要完全地满足后,较高一级的 需要才会出现,它更多的是表现为波浪式演进 图1 - 4 人的需要层次 资料来源:笔者绘制 摄 的性质。”2 同时,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适用于一般社会的正常条件下,而非特 殊情况下。 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我们了解了人的需求等级。休闲空问是为人创 造、设计的,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需要对于营造适宜老年人休闲活动 的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 2 ) 环境行为学( e b s ) 相关理论3 人类的需求是环境设计的主题。一个环境是否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是环境 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环境行为学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是:第一,人的行为与环 境的关系;第二,环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老年人户外休闲行为和休闲空间的研 究就是针对老年人在休闲空间中的活动,涉及了个人和群体活动的空间模式和使 用空间的固有方式,涉及了老年人的心理知觉等。因此,环境行为学、环境心理 学为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其相关的论点包括: 人的行为与环境相互作用。人不仅是环境中的一个客体,受环境的影响, 莫雷主编心理学,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六版) ,2 0 0 6 ,第2 3 6 页 2 李道增编著,环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消华大学出版社,1 9 9 9 ,第1 6 页 3 李道增编著,月、境行为学概论,北京:清华大学 ;版社,1 9 9 9 8 中山天旁硕士学位论文 同时也能积极的改造环境。人与环境总是处于一个积极地相互作用中。 在人的行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环境不仅是人的行为的物质承载者,也是 行为模式的一个不可分的部分。事实上,人的行为与环境之问是一种相互包含、 相互作用的关系。例如:许多老年人经常坐在公园的座椅上观看别人的活动,此 时他就把被观察者看作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老年人对他所坐的座椅又有 一种领域性,如果一个陌生人和他挤到一起坐,就会使他产生一种反感的情绪, 此时,他就将座椅这个环境要素看作他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个人空间 了解人对空间的利用、占据环境的心理特点,对于设计者把握设计空间尺度 十分重要。人类学家霍尔在1 9 6 6 年出版的隐藏的向度( 1 1 l eh i d d e nd i m e n s i o n ) 一书中,通过对中等阶层白人的观察,将人际距离分为了四种:亲密距离 ( e n i t i m a t ed i s t a n c e ) 、个人距离( p e r s o n a l d i s t a n c e ) 、社交距离( s o c i a l d i s t a n c e ) 和公众距离( p u b l i cd i s t a n c e ) 。亲密距离:o - 4 5 7 2 厘米。这种距离专门用在非常 亲密的互动中,如爱、安慰等,不适合公开场合的成年人。个人距离:4 5 7 2 1 2 1 9 2 厘米。这种距离是朋友间和同事间交往的普通距离,使人保持在一个合理的亲近 范围内。社交距离:1 2 2 3 6 6 米。这种距离通常用在正式的会谈和社会互动中。 公众距离:3 6 6 7 6 2 米。这种距离通常 用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在人们的日常休 闲活动中很少使用。 在老年人的户外休闲活动中,较常 使用的是个人距离。由于老年人特殊的 生理特点,很多情况下,老年人的交往 距离可能介于亲密距离和个人距离之 间。 领域性:公共与私密 领域性( t e r r i t o r i a l i t y r ) 是个人或群 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有一个场 所或一个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 卫的行为模式( 阿尔托曼) 。芦原义信 9 图1 - 5 空间层次划分 资料来源:芦原义信著,尹培桐译,外部空间设计 中山又拳硕士学位论文 从空间的不同用途出发,将人类的领域层次分为四个部分:外部的、半外部的( 半 内部的) 、内部的,而不同领域层次适合不同的活动类型( 图1 5 ) 。在户外休闲 空间的设计中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空间的营造,来满足老年人不同类型活动的需 求。 特定环境下的行为模式 每个人在特定环境中,往往会有不同的行为习惯。但是,由于法制、教育、 习惯等的影响,会形成一些特定的行为模式。 环境中人们的分布模式 人们在特定的空间中会根据空间的形状、大小等情景采取一定的空间位置, 形成一定的空间分布模式,并具有保持这种空间位置的倾向性。不同分布模式中 人的行为特征也有其典型性。特定环境中人群的分布与人群的活动行为之间的关 系见表1 1 所示。 表1 1 特定环境中人群分布与行为特征的关系 分布褥点典塑圈倒拧秀特征 藏羹分布 够镣小型壤盒、几麓游瓢接邀搬骞 髓枫势招+ i 一a 弦。 教费、郊游。椿斑 均匀耪帮 辎隧鬻瓠 并垒,土澡,欢迎饺式 靛辫分布转嚣 麓 甑,电骺散塌、动物隧参观 资料来源:环境,b 理学与心理环境学 环境中人们的流动模式 人们在环境中的流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倾向性。通常人们的流动会呈现出 如表1 2 所示的特点:目的性强的人流的流动路线是点到点的形式;随意状态的 人流会随着道路的方向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移动本身就是目的的人流 的流动路线很随意,通常会随着周围不同景物的变化或驻足观赏或信步闲游;而 处于暂时停滞的人流会选择有依靠的地点。 0 中山失事硕士学位论文 表1 2 环境中人群的流动与行为特征的关系 人流蝻内枣匿像拧势平均步行遵度蜘i n l n l 且的镶较强豹大 o - - - - o 蔫隰通麴,_ h i t 翟卜l 掩 滚 r ;璐囊摈密敬人簿 薅镑、i g 臻t , 现燕 4 0 - g o 霸t 咎动幸赛裁是目 q , 戢步,帮溅 豹的人流 鲫释 l j 辩t 娃子嚣时停洚辫 薯 霉自侏卷 馥, a 灌 n 咽喉地带 资料来源: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 人们在户外休闲活动中也具有靠右行走、走捷径、不走回头路、乘兴而行等 特点。因此,在户外休闲空问的设计上,应遵循人的活动特点,或开敞或收缩, 通过不同景观节点的设计和道路联结,为不同目的的游人创造适合的空间环境。 ( 3 ) 城市感知与城市意象理论1 感知是客观事物的刺激作用于人体的感觉器官,并反映至大脑所获得的信 息,产生感知的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个认识过程。人们通过对环境的感知来 获得信息,并通过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这些信息,从而会形成对环境的意象。由 此可知,城市感知是城市意象的获取途径,而城市意象是城市感知的结果表现。 凯文林奇在1 9 6 0 年发表了城市意象( t h ei m a g eo f t h ec i t y ) 一书,书 中对“城市意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对于一个具有“可读性”的城市,它 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同时阐明 在有形物体中蕴含的,对于任何观察者都很有可能唤起强烈意向的特性,被称为 “可意象性”,形状、颜色、布局都有助于创造个性生动、结构鲜明、高度实用 的环境意象,这种具有“可意象性”,或者称为“可读性”或更高意义上的“可 见性”的环境,其中的物体不只是被看见,而且是清晰、强烈地被感知。这种“独 特的、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完全感,而且也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在深度和强 度”。 凯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晓军译,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舨社,2 0 0 1 i l 中山失拳硕士学位论文 一般来说,构成城市物质形态的内容中道路、边界、区域、节点、标志物五 个要素对于城市的意象性起关键作用。所以,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可 以加深休闲者对休闲地的感知。 ( 4 ) 时间地理学相关理论1 时间地理学是2 0 世纪6 0 年代后期由瑞典理论地理学家及区域科学家哈格斯 特朗倡导提出的,并由以他为核心的隆德学派发展而形成。它是从微观把握城市 个体活动时空间特性的方法。它主要通过对个人行为的线索式的研究,总结出不 同人群与不同行为系统的匹配,进而更加准确的把握不同类型人群的活动需求, 为城市规划提供依据。 时间地理学在研究老年人问题上,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考察老年人行为的 时空特性,从而从另一个角度认识老年人行为的社会性、区域性,探寻城市内部 结构与老年人活动互动的一般规律,提出适应老年型社会的各种对策。 ( 5 ) 生活结构优化理论 “生活结构”一词常常在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中运用。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 列维逊( d a n i e ll e v i n s o n ) 在2 0 世纪7 0 年代末创立了一种综合性的“生活结构 理论”,来考察成年人的成长轨迹及其影响因素。与社会学常用的“社会结构” 不同,生活结构主要是侧重于微观个体的日常生活构成,即构成人们日常生活情 境的各要素的组合,如个体的人生信仰、精神生活、社区归属、邻里关系、社交 活动、家庭构成等,这些都是生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生活结构是相对微 观层面的,但与社会结构也是相关联的,个体的生活结构无论有多大的差异,其 最终也是被社会和环境所型构的。 生活结构优化理论包括了生活时间结构和生活空间结构两部分。如何最大限 度的开发休闲资源,提高其使用效率,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休闲空间结构 和布局都应该在充分了解居民生活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休闲计 划,在总体规划、社区规划等各项规划中合理布局居民户外休闲空间。对于老年 人的休闲来说,则应该在了解老年人的休闲行为和休闲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合理 的政策、规范、规划,保证老年人休闲活动的质量。 柴彦威、刘璇,城市老龄化口j 题研究的时删地理学框架与展蠼,地域研究与开发,2 0 0 2 9 1 2 中山丸季硕士学位论文 1 3 研究综述 1 3 1 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于休闲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1 0 0 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新乡延津县选调县外在编在岗教师回乡任教的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年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中铺镇选聘摩云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2025北京邮电大学与通信工程学院招聘1人(人才派遣)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1套
- 2025甘肃张掖市教育局培黎职业学院引进高层次人才1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卫健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人才1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IMCTA-C14-TFA-生命科学试剂-MCE
- GTP-γ-AmNS-trisodium-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江苏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Gnetin-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安全培训效果评价系统课件
- 焊接过程化学反应
- 手术体位安全管理制度
-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4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园艺植物遗传育种 课件 第八章 诱变育种
- 2025年合作双方正式合同范文
- 国企项目投资合同
- 3D电影物理知识讲课
- 垃圾中转站安全培训
- 安全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培训课件
- 公司法律风险防范与管理
- 《摄影基础摄影用光》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