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干预PPT课件.ppt_第1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干预PPT课件.ppt_第2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干预PPT课件.ppt_第3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干预PPT课件.ppt_第4页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识别与干预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心境障碍的识别与干预,REV0400,1,美国博士后研究导师;DSM-IV心境(抑郁)障碍小组主席AJohnRush教授,REV0400,2,(一)双相抑郁障碍,REV0400,3,警惕!双相抑郁障碍!,大文豪海明威天才科学家达尔文大画家梵高伟大领袖丘吉尔影视巨星玛丽莲梦露,REV0400,4,警惕!双相抑郁障碍!,是什么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那么多人中豪杰、古今圣贤呢?那就是双相抑郁障碍!,REV0400,5,风险因素,起病年龄1824岁情感症状的发生年龄越早,罹患双相障碍的风险越大!,REV0400,6,风险因素,季节性春秋抑郁相多发夏季躁狂相多发,REV0400,7,双相障碍的诱因,很多双相障碍患者的发病是因为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不愉快的、令人难过的,有时甚至是开心的事都能引发双相障碍每个人的诱因不同,其中包括:1、没有规律的睡眠2、滥用酒精或毒品3、停药4、开始抗抑郁治疗5、其他疾病,REV0400,8,症状表现,躁狂相:情感高涨、易激惹、暴躁。活动增加、精力旺盛比平常思维速度明显加快话多很有雄心壮志性欲旺盛睡眠减少、睡眠需要也减少,REV0400,9,症状表现,抑郁相: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活动减少、精力下比平时思维速度明显减慢话少对生活失去兴趣性欲下降悲观、绝望、无助负罪感、无价值感自杀观念食欲下降、睡眠改变,REV0400,10,混合相,抑郁相与躁狂相同时发生抑郁的心境躁狂的行为通常产生以下问题:食欲异常、睡眠障碍、易激惹、神经质、自杀观念,REV0400,11,双相障碍识别的困难,和其他心境障碍症状相似,难以察觉。有些患者发病10余年才能得到确诊躁狂相时,患者充满能量,感觉良好,不寻求帮助抑郁相时,才寻求帮助,并且患者在描述自己的症状的时候也只会提及他们抑郁的一面。,REV0400,12,以下问题可以帮助您认识双相障碍,1、您是否经历心境不稳?2、您是否经历过思维特别灵活,难以停止?3、您是否经历过睡眠减少,但并不觉得睡得不够?4、您是否有近亲患有双相障碍或抑郁症呢?,REV0400,13,双相抑郁障碍的预防与干预,识别生活中的双相障碍患者罹患双相障碍,请及早就医!校方发现情绪不稳定的学生,特别是有自杀行为或观念者,请及早做好以下工作:1、联系家长或其他监护人2、联系精神心理科医生3、向学生提供帮助和关爱,做好相应安全预防措施,REV0400,14,健康教育,学校、医疗机构、政府等加强心理卫生的宣教力度,将会使广大心理障碍患者受益。加强对双相障碍的认识使疾病更可能早期就被发现并得到干预、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就医治疗依从性,REV0400,15,如何应对自杀,警惕以下征兆:患者感到绝望谈及自己是别人的包袱做危险的事情不愿与人交流,只想一个人待着谈及自杀的想法谈及如何自杀把自己灌醉或服毒品突然开始写遗书或遗弃自己的东西写自杀日记,您能做的直接询问他怎么想的仔细倾听,并表示你在乎他的想法告诉他一定会帮助他确定他没有自行停药确定他抑郁发作时不是一个人危险物品都转移走,如:刀、枪、机器等联系精神科医生,REV0400,16,(二)单相抑郁障碍,正常人群中,抑郁障碍发生率约5-10%;,REV0400,17,常见躯体症状失眠疲乏不明原因的疼痛:-背痛/胸痛/腹痛等各种肢体疼痛头痛,头晕各种胃肠道不适-恶心,胃胀,腹泻,便秘等性功能障碍/冷淡月经异常,常见情绪症状心情不好、郁闷、难过过分担心、紧张、焦虑烦躁、易发脾气体验不到愉快、高兴情绪对未来没信心,责备自己、自我评价降低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抑郁障碍常常同时有躯体和情绪症状,REV0400,18,抑郁症病人伴发躯体症状的出现率,睡眠障碍98疲乏83喉头及胸部缩窄感75胃纳失常71便秘67体重减轻63头痛42颈、背部疼痛42胃肠症状36心血管症状25,REV0400,19,抑郁症的识别和诊断,如何诊断抑郁症?,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且持续至少2周,另外还伴有下列症状中的4项。,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性欲明显减退反复出现想死念头,自杀,(DSMIV,1994),REV0400,20,抑郁症,焦虑(广泛性焦虑),抑郁情绪愉快感丧失食欲障碍无价值感自杀想法,DSM-IV-TR.Washington,DC: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2000.,睡眠障碍精神运动性激越注意困难易激惹疲乏,担心焦虑肌肉紧张心悸多汗口干恶心,共病现象:焦虑+抑郁,REV0400,21,人为什么会患抑郁症?(1),2003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以及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的精神科专家与遗传学家研究发现,在科学发表文章指出,5羟色胺转运子基因(5HTT)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容易受到压力影响而变得抑郁。5羟色胺(血清张力素)是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传递物,负责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讯息。己知有抑郁、攻击行为及冲动倾向的人,其脑中5羟色胺的含量确实较低。而5羟色胺转运子是一种蛋白质,负责将释放到细胞间突触之中的5羟色胺回收到细胞内,结束神经冲动讯号。,REV0400,22,人为什么会患抑郁症?(2),研究人员发现5HT基因上代表“此基因开始”讯息的启动子区域,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型,一种较短,一种较长。由于每个人身上有两套5HT基因,分别来自父亲与母亲,因此可能带有两个短的、一短一长或两个长的基因。较短的基因与容易被生活中的连续压力击垮相关、而较长的基因则可提供较强的抗压性。,REV0400,23,ExampleofGeneEnvironment-Interaction,REV0400,24,基因、环境共同诱发抑郁,基因形态与环境压力的交互作用,引发抑郁症,并非单单是基因或环境因素导致。如果研究对象在10岁之前曾经遭受虐待,又带有两个短基因,可预测成年后会变得抑郁。研究人员说:“我们并非找到导致疾病的基因。在人们面对不可避免的生命逆境时,会产生负面的心理状态。而我们相信这个基因能影响人们抵挡逆境的能力。,REV0400,25,治疗,抗抑郁药物正规的心理治疗(认知治疗),REV0400,26,二、焦虑障碍的识别与干预,REV0400,27,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精神科焦虑疾病中心MichaelJenike教授(1996年),REV0400,28,焦虑的心理表现:,1、焦虑焦虑是人们对环境中一些即将面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威胁的重大事件(非遗传因素),或者预示要做出重大努力的情况下进行适应时(遗传因素为主),心理上出现紧张和一种不愉快的期待。焦虑是一种人人都有过焦虑的体验,一定程度的焦虑可以便个体有效的避免危险和事故,保证安全。适度焦虑可提高动机水平,增强工作和学习动力,也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在临床上,焦虑指一种与环境不相称的痛苦情绪体验。,REV0400,29,正常焦虑,有一定原因可以理解反应适度,REV0400,30,病理焦虑,无明确致焦虑因素,致焦虑因素和反应不相称程度严重,持续时间过长因焦虑而就诊/求助多次服药试图解除焦虑导致社会或生理功能损害,明显苦恼,REV0400,31,常见原发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社交恐惧症(社交焦虑障碍)特殊恐惧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强迫障碍,REV0400,32,广泛性焦虑障碍,REV0400,33,慢性焦虑(精神性焦虑)表现,焦虑症最常见的表现形式:1.患者长期感到焦虑和不安。2.做事时心烦意乱,没有耐心;3.与人交往时紧张急切,极不沉稳;4.遇到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极易朝坏处着想;即便是休息时,也可能坐卧不宁,担心出现飞来横祸。5.患者如此惶惶不可终日,并非由于客观存在的实际威胁,纯粹是一种连他自己也难以理喻的主观忧虑。,REV0400,34,慢性焦虑(躯体性焦虑)表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胸闷、呼吸迫促、口干、便秘、腹泻、尿频、尿急、皮肤潮红或苍白。阳痿、早泄、月经紊乱等症状。运动性不安主要包括舌、唇、指肌震颤、坐立不安、搓拳顿足、肢体发抖、全身肉跳、肌肉紧张性疼痛等。,REV0400,35,社交焦虑障碍(社交恐怖症),REV0400,36,社交焦虑障碍,REV0400,37,REV0400,38,REV0400,39,创伤后应激障碍,REV0400,40,创伤后应激障碍,REV0400,41,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在遭遇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后,导致个体延迟出现和长期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REV0400,42,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事件:失去亲人,罹患重病,遭遇突发事故,或人身收到攻击汶川大地震、金融海啸突发破产、女性性侵犯战争的幸存者发病率:20%,REV0400,43,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表现三大症状群:,创伤事件的再体验,梦境重演(通常恶梦连连);白日梦和幻觉重现;现实解体;被提到所经历的灾难事件时症状会加剧等;,REV0400,44,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表现三大症状群:,回避或麻木,努力回避和创伤有关的想法、感受、活动或情况;情感麻痹、与世隔绝;心灰意冷、丧失兴趣等;,REV0400,45,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临床表现三大症状群:,持续焦虑、过度警觉,易受惊吓;失眠或其他睡眠障碍;易激惹、暴躁;回忆起创伤事件时心理反应激烈。,REV0400,46,REV0400,47,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脱离现场心理治疗药物治疗,REV0400,48,强迫障碍,REV0400,49,强迫症状定义,强迫思维(obsessions):一些无必要、不受控制浮现出来且令人不快的认知体验,常伴有恐惧感、厌恶感或不舒服感。患者认识到(在某一时点)就现实情况而言,这些想法不恰当,并且他们一般也会尽力忽略或压抑这些想法。强迫行为(compulsions):是患者为减轻其令人厌恶的强迫观念(焦虑?)的程度而实施的一些外显行为或内隐的心理活动。强迫行为常以某种刻板固定但却多为并无关联的自定解释为基础,而且就这些强迫行为与当初引起其出现的外部情况的联系而言,在性质上或程度上都不相称,使之更具有仪式性行为的特征。,REV0400,50,强迫症状常见组合或亚型,REV0400,51,常见的强迫症状(一),攻击性强迫思维(强迫性恐惧):害怕因失控而伤害自己或他人;害怕说出侮辱性的语言;害怕做出令人尴尬的事情或非意愿的冲动(如脱衣、触摸陌生异性)。对应的强迫行为:以个人认为可靠的方式反复核查、控制自己的行为动作;反复回忆、核对与人接触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或询问他人求证。,REV0400,52,常见的强迫症状(二),沾染(不洁)性强迫思维:过分惧怕细菌或其他有形或无形污物。担心致病,如过分关注个人与环境中的污染物、家庭用品、动物或粘性东西接触的机会与可能性,并担心因此而致自己患病或因传染污物使他人患病;心理厌恶:厌恶他人或自己身体的排泄物或分泌物(如大小便、唾液、鼻涕),并担心不慎沾染在身。对应的强迫行为:检查、核对、洗涤、消毒、更换、遗弃、回避。,REV0400,53,常见的强迫症状(三),强迫性怀疑:担心危险发生或事情不完美。如担心电器开关、水龙头、门锁、门窗;担心遗忘重要事情或内容;担心未正确完成任务;担心不慎导致意外事故发生;担心建筑物倒塌;对应的强迫行为:强迫性检查与核对、回避,REV0400,54,常见的强迫症状(四),强迫性对称与完美:刻板不变的审美观、对称与完美。如过分在意居室家具摆放位置、电器位置与朝向、衣物的摆放;过分挑剔物品的瑕疵、个人行为结果的完美程度;对应的强迫行为:摆布、固定、检查、询问、修整、重置。,REV0400,55,常见的强迫症状(五),(内心)强迫意向与冲动:不合常情或常理的欲望与冲动。如反常的性行为冲动、渎神冲动、偷窃意向、想象暴力或淫秽情景的冲动、当众手淫的冲动、对异性的非礼冲动、打人的冲动。对应的强迫行为:克制、压抑冲动、采取仪式化行为动作,REV0400,56,常见的强迫症状(六),强迫性超价观念:对某一特定事物赋予对个体或他人具有某种灾难性后果的预示性含义,且事物与预示性含义之间无明显的逻辑联系,具有魔幻与超自然倾向。如遇到殡仪馆的车或工作人员预示某种灾难、踏在某个物品上预示某种灾难等;对应的行为:重复的禳灾仪式、回避,REV0400,57,常见的强迫症状(七),追求细枝末节的强迫性回忆:以刻板的方式回忆某时刻开始以来个人活动与周围环境变化的全过程。如自己是否接触过某物体、自己的言辞中是否有不当内容等。伴随的外在行为:停顿或“僵住”,强迫性表象:恐怖情景表象:脑海中常不由自主地浮现暴力或恐怖的表象。秽语表象:脑海中经常出现含义恶毒的诅咒言语或淫秽言语伴随的内在心理活动:以视觉图像或声音刺激抵消、主动唤起相反视觉或听觉表象,REV0400,58,强迫谱系障碍,REV0400,59,躯体变形障碍(一),以躯体症状为主要内容的强迫症临床表现过度关注外貌问题:对想象出来的或本来微不足道的外貌缺陷或瑕疵过分关注,并导致极大的精神痛苦。涉及部位包括皮肤、鼻子、乳房、生殖器、毛发(多毛)、体味、身材、眼睛等;近半数患者可达妄想程度且自知力欠缺核对与矫治行为:照镜子、医学检查、整容共病现象:强迫症状、社交恐怖、抑郁,REV0400,60,疑病症,临床特点:对躯体健康状况的不切实际的过分担心或因对微不足道的躯体不适感误解而激发的疑病观念或妄想,伴有相应的反复寻求医学检查甚至无谓的手术探察或治疗误诊误治:见于临床各科诊断治疗:与强迫性障碍类似,REV0400,61,病理性赌博及相关障碍,临床特点:进行性加重的不能抵挡参与赌博的冲动,造成人际关系、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功能受损。在实施赌博行为之前,精神紧张度显著增加,在实施赌博行为时,会体验到满足、紧张解除或快感。诊断:进行性加重的不能抗拒参与赌博的诱惑、实施赌博前和实施赌博时有相应心理体验。治疗:严格的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电子游戏机、上网、特殊性行为等“成瘾”现象与病理性赌博相似,REV0400,62,偷窃狂,临床特点:反复出现的不能抗拒偷窃物品的冲动,这些物品既非为满足个人使用之需亦非受金钱价值所诱;在实施偷窃之前瞬间有越来越强烈的紧张感;在实施偷窃之时有快感、满足感或解脱感;实施偷窃行为并非为了表达愤怒或报复,亦非由妄想或幻觉的影响所致;该偷窃行为不好以品行障碍、躁狂发作或反社会人格障碍来解释。诊断:具备上述临床特点、排除其他因素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REV0400,63,强迫性购物,临床特点:与偷窃狂相似,既有冲动性特点,又有强迫性。购物行为具有刻板性、不可抗拒性、过度以及冲动性特点。“不可抗拒的急迫感、不可控制的需求或只有通过购物才能解除的越来越强烈的紧张感”。也具有“成瘾”特征。诊断:过度消费、购物成瘾,排除其他原因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SSRI+心境稳定剂)少年儿童的强迫购物特点:急切要求、购后满足感,REV0400,64,暴食症,临床特点:是一种反复发生的发作性暴食行为,伴有提示对暴食行为控制能力受损的主观和客观(行为)标志以及由暴食行为引起的显著苦恼,但却并无属于神经性贪食症特征的规律性采取不当补救行为(如自我诱吐、不当使用缓泻剂或其他药物、绝食和过度锻炼等)。诊断:符合除采取不当补救行为外的其他各条神经性贪食症诊断标准治疗:药物+行为治疗,REV0400,65,拔毛发癖及相关障碍,临床特点:女性多见。反复出现拔毛发并导致显眼的毛发缺失的行为;在拔毛发之前的一瞬间或当竭力抗拒这种拔毛发行为时有越来越强烈的紧张感;当拔出毛发时产生快感、满足感或解脱感;其他精神障碍不足以解释这种异常,而且这种异常也并非由某种内科疾患引起;这种异常引起值得临床关注的苦恼或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损害。诊断:多在皮肤科就诊,可误诊为斑秃治疗:行为治疗+药物治疗相关障碍:抠皮症、咬甲症等,REV0400,66,焦虑是天生受基因控制的一种疾病,澳大利亚基因学家尼克马丁在2002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宣布,他在实验中证明人体有特定的基因控制着像焦虑和抑郁这些情绪。医学界早就发现焦虑和抑郁是常见的精神性和躯体疾病症状,长期以来:人们通常并不认为它是一种病,而仅仅是一种情绪,有些人甚至责备自己的心胸不够开阔。马丁认为虽然人类焦虑在很大程度上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它们的确是由遗传性基因控制,而且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REV0400,67,焦虑的干预,REV0400,68,焦虑的干预,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治疗心理治疗,REV0400,69,三、失眠的识别和干预,REV0400,70,2003年获美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