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春夜别友人》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春夜别友人》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春夜别友人》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夜别友人订线课题: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学习目标:通过揣摩具体词句着重体会诗人于沉静之中蕴含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学习重难点:体会沉静之中的深挚情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学习部分一、导入新课。二、介绍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1、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3、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三、朗读,整体感知。1、生对照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意。2、指名学生朗读,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诗意。四、讨论、鉴赏全诗。1、这首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首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是什么?学生活动部分个性学习部分装订线2、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笔触从室内移向户外。一个“隐”字、一个“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这样的描写暗示了什么?这种写法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3、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是说,此去洛阳的道路十分遥远,这一分手,谁能预期到何年何月才能见面呢?一个“何”字,强调了什么?总结 这首诗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此诗写离情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上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三、当堂检测颈联“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描写了哪儿的景色?这是泛泛写景吗?这里的写景有什么作用?课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