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人教版选修.doc_第1页
高中语文: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人教版选修.doc_第2页
高中语文: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人教版选修.doc_第3页
高中语文: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人教版选修.doc_第4页
高中语文: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案人教版选修.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年段:高一 学科:语文 主备: 审核: 课时:三课时 课型:新授 班级: 姓名: 整体感知 儒家视“诚信”为人的道德之心和政治生命的根本,这些精神历经沧桑依然光照中华,成为中华民族绵远长存的不竭动力。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首先,在学问上要讲“诚信”,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要诚实以对,踏踏实实地做学问。其次,在做人上也要讲“诚信”,要知错就改,不能文过饰非。再次,在治理国家上更要讲“诚信”,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国家才能无往而不胜,才能长治久安。总之,孔子把“诚信”贯穿到了人生的各个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学法指导结合注释疏通文意,掌握文章的大旨,并系统梳理文言现象,使知识系统化,在此基础上,再反复诵读,深入领悟孔子“诚信”的思想,讨论“诚信”思想的丰富内涵与现实意义。学习中深入理解孔子所阐述的“诚信”在不同领域的具体表现,通过古今对比,分析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自读预习】文题解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其基本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知道的就是知道的,知道几分就是知道几分,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这才是所谓的“知”。这是一种理性的态度、哲人的思辨。字词梳理1.字音诲( ) 莒( ) ( ) ( )2.通假字(1)诲女知之乎 “女”通“ ”。(2)如日月之食 “食”通“ ”。(3)无欲速 “无”通“ ”,不要。(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彫”通“ ”。3.一词多义【精彩展示】分组对十二则短文加以翻译并从哲理意蕴方面加以评点1. 子曰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由,诲女(通“汝”,你)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子曰:“不曰如之何(怎么办的意思),如之何者,吾末(这里指没有办法)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4.子贡曰:“君子之过(过错)也,如日月之食(通“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变更,更改)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子张)6.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7.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8.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11.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论语子罕)1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测评反馈】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小人之过也必文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要求。 B.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弘扬,光大。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B.小人之过也必文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 D.如日月之食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46题。(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可:可以。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杀鸡为黍而食之 B.斯人也而有斯疾也C.必不得已而去 D.父子莞尔而笑6.下列的分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的为政者维系自己统治必不可少的德行。B.一个国家治理得好不好,应该看该国是不是百姓富足,军队是不是强盛,为政者是否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拥护。C.一个国家的为政者只要能够设法取得百姓的信任,就能够最终战胜贫苦,抵御外来的侵略。D.两段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说理方法。【助读资料】写作特色1.语言质朴,寓意深刻,闪耀哲理光辉。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语言简洁有力、内蕴深刻,以松柏的最后凋落来说明人应该持之以恒的完善自身的修养和学问,只有这样才能垂范后世,才能有利于国家和百姓。2.运用比喻,语言形象,说理深刻。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用水的流淌不断来比喻人的精神境界的修养是没有止境的,也说明了人应该抓住每分每秒来不断的充实自己。这种以比喻来说理的话语在论语当中比比皆是,在学习中要认真体会这种语言风格,认真分析其中所深蕴的内涵,进而推而广之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之路。主旨探究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中华民族以“诚信”著称于世,而其最早的源头就是孔子,孔子以身作范,告诫他的弟子及后人,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完善个人的修养,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才能赢得百姓的信赖。时至今日,时代和社会都已经历万千变化,但蓦然回首,却发现我们已距离圣人的教诲越来越远,如何找寻昔日的谆谆教诲,是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圣贤已矣,我辈当自勉。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导学参考【自读预习】1.hu yu n2女:通“汝” 食:通“蚀”; 无:通“勿” 彫:通“凋”【精彩展示】1.翻译: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评点: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2. 翻译:孔子说:“从来遇事不说怎么办,怎么办的人,我对他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评点: 孔子认为,碰到问题,不说“怎么办”,不去动脑筋,不想主动想方设法去对付,对这种人是无可奈何的。此章孔子教导人们自己的行为要深思熟虑,充分估计到行为的后果;要谨慎处事,不要莽撞从事。3. 翻译: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评点:“从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关键不在于过,而在于能否改过,保证今后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孔子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的简练语言,向人们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这是对待错误的唯一正确态度。4.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评点: 本章子贡论述对待过错的应持态度。君子不怕有过,因为世上没有没过错的人。同时,君子对自己的过错要光明磊落,错了就承认,不隐瞒不掩饰,让大家都看得见。君子“过则勿惮改”,乐于接受大家监督,公开改正错误。过而改之不为过,损害不了君子形象,仍然会得到大家的信任与尊敬。过也光明,改也光明;过也人可见,改也人可见,这就是君子对待过错的正确态度。5. 翻译:子夏说:“小人犯了过错一定要掩饰。” 评点:人非圣人,谁能无过?过而能改,不为过。日、月蚀时虽有一点黑影遮住日、月,但不久,依然射出原有的光辉。过而能改,是谓无过,并不会影响君子的伟大和尊严。所以君子闻过则喜,十分盼望和欢迎别人对自己的过错进行批评帮助。而小人不承认自己有过错、不愿意改正过错,所以必然要掩饰它们。后人因此把这句话浓缩成“文过饰非”四字,作为成语,以示儆戒。6. 翻译:孔子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 评点: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扩充自己、提高自己,才可以把道发扬光大,反过来,以道弘人,用来装点门面,哗众取宠,那就不是真正的君子之所为。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以颠倒的。7. 翻译:孔子说:“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怨恨了!” 评点: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各种矛盾与纠纷。那么,为人处事应该多替别人考虑,从别人的角度看待问题。所以,一旦发生了矛盾,人们应该多作自我批评,而不能一味指责别人的不是。责己严,待人宽,这是保持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原则。8. 翻译: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评点:“欲速则不达”,贯穿着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孔子要求子夏从政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目的;不要贪求小利,否则就做不成大事。9. 翻译:孔子说:“做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好像大车上没有安装横木的,小车上没有安装横木的,(牲口套不了)车靠什么行走呢?” 评点:信,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孔子认为,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在论语书中,信的含义有两种:一是信任,即取得别人的信任,二是对人讲信用。在子张阳货子路等篇中,都提到信的道德。10. 翻译:子贡询问政务,孔子说:“要有充足的粮食储备,要有充足的军备,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子贡说:“迫不得已而放弃一项,在这三项中先放弃哪一项呢?”孔子说:“放弃军备。”子贡又问:“迫不得已而放弃一项,在这两项中先放弃哪一项呢?”孔子说:“放弃粮食。自古以来都有死亡,民众不信任,国家就难以存在了。” 评点:本章里孔子回答了子贡问政中所连续提出的三个问题。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兵、信。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体现了儒学的人学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11. 翻译: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点: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12. 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感慨地说:“万物变化都像流水一样,日夜不停。” 评点:孔子的这句话是他站在河岸上,面对滔滔的东流水,对景抒情的哲理诗,也是一句格言,意味深长。不少人把“逝者”理解为时光的流逝,其实理解为感叹万物的变迁较为妥帖。万物的变化,像流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感于此,自然也包括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惋惜。万物变迁,时光流逝,生命短暂,这是任何人都不难发现的。然而如何对待这变迁、这流逝、这短暂生命,却有着不同的态度。孔子对人生采取了最积极的态度。他终生孜孜追求,到老不衰。这样的态度是一切积极有为的人都应该采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