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字谜中的汉字修辞.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以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为对象进行研究。文章立足于汉字修辞 理论,辅以美学原理、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对收集的大量语料进行 观察,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归纳特点。在研究中尽可能做到形式与 意义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1 、汉字修辞在字谜中运用的主要方式及其特点。这一部分主要 考察了字谜中运用汉字修辞的几种主要辞格,发现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主要是拆字、减笔、增笔,同时还有汉字修辞格综合运用的现象。 2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与顿读别解。这一部分主要考察字谜中非 语言要素修辞的汉字修辞格与语言要素修辞格顿读别解的交叉现象, 通过对大量字谜的考察研究,发现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与顿读别解大都 存在着交叉现象。 3 、字谜中汉字修辞的效果。这一部分考察了字谜中运用汉字修 辞能达到的修辞效果,发现字谜运用汉字修辞能添趣味、增疑难。 4 、字谜中汉字修辞的美学基础。这一部分从美学的角度考察了 字谜中运用汉字修辞的基础,发现幽默之美、变异之美、联系之美是 字谜中运用汉字修辞的美学基础。 5 、字谜中汉字修辞的思维特点。这一部分从心理角度对字谜中 的汉字修辞进行研究,发现字谜中汉字修辞的思维特点主要是求异思 维和思维的双重性。 6 、运用汉字修辞的字谜与文字游戏。这一部分主要考察了运用 汉字修辞的字谜与文字游戏的关系,发现这类字谜与汉语言文字学关 系密切,且这类字谜中的佳作不只是文字游戏,还是一篇优秀的微型 文学作品。 关键词:字谜,汉字修辞,美学基础,思维特点,文字游戏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as t u d ya b j o u tc m n e s ec h 习l r a c t e f 曲t o r i co fr i d d l e i t d e s c f i b 鼯a n dd i s c u s s e sc h 曲e s ec h a 鞠c t e rm e t o “co fr i d d l e ,b a s e do nt l 圮 m e t | d i i em e o 哆0 fc l i i 眦s ;e ,曲凝鞠钯稻,i c 0 啦p l = e m e 啦e d _ w i mt h e0 i 菇sa n d m e t h o d ss h c h 嬲t 量姆l l ! l r yo f 娥,p s y d 幻l o i g ye t c 1 0t k 罂眦s te 艇e n t m ea 1 1 :l :h o rt qt om a k es h r e 峨也e 向r mi sc o 曲i l l :i 耐w 油m e 锄i l l g ,t h e s t a t i cs t a _ t ei sc 懈b 斌e dw i ld y n 抛i _ c a l l 弘蠢i e 摹i j 陋o ni sc 0 脚【b i n e dw i t l l e x p l a 斌i 峨i nt h i s 耄l - e s i ! s t l :l e 翔啜涵b o d yq ft h et h e s i si sd _ i 访幽di n t os i x s e c t i o n s : 1 t h em a i nw 猡a i i di t 8c h a m c t e r i s t i ci nw l 洳hc h i n e s ec h a 瑚l c t e r m e t o r i cu s e si nt h er i ( 1 d l e ht h i ss c t i o nm ea u t l i o rd e a l sw i t hs e v e r a l m a i nk i n d so f 丘g u i so fs p i e e c ho f ( 冀i ! i l l 懿ec h a 眺毫e ri h e t o r i ci nt h e r i d d l e t h e 羽鹱h o fn 0 毫i d 触重h e 删凼n 硼墨a 鹭o fc h i l 蛇s ec h a c t e r r i 蜘r i ci nt h er i d d l ei n c l u d es p i t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n c r e a s 泌ga n dd e c j r e a s i n g s 舡d ( e s m e r ei sa l s oap h e n o m e n o nt h a ts y n t h e s i so f6 曲r e so fs p 9 e c ho f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sa r eu s e da tt h es a m et i m e 2 :h i l 屺s ed 麟t c rd l e t o r i :c o f d t l d l e 枷嗣h 哆磁耄i 1 诧谊_ t c 印唾1 e t 舔i 傩o f i n t e m i t t e n c e 删洫g t h i ss | e c l l i o n m 蕊n l y 苡s c u s st l _ l ec r o s s o v e r p i l e n o m e n o no fn o n 1 i n g u a l e l e m e n t sm e t o r 沁砸l d l i n 昏埝l e l e m e n t d l e t o r i c t i 啪u 曲al a r g en u m b e ro fi n v e s t i g 融i o n 陀s e a r c ho f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r i d d l e ,t h ea u m o fd r e wae o n c h l s i o n 毛l l a tt h e l ea r ec i o s s o v e r p l l e n ;o 扛砖l i o ni nc h i n e s ec 量l a 翻2 沌。rd 地觚o fr 主d ;d k 羽m 越钯r a t i v e i i l 电e 印r e t a t i o no fi l l e 翻n i t t 掰坞e 硎i n g 3 e 胁o fc h i n e c k l r a c l ;e rr h 烈0 r i ci nt j i 把r i d d l e t h er h e t o r i c e 饪- e c tw i t l lt h eu :溺薹验o fc h i n e s ec h l 娜t ;e rd ! l e t o d ci _ i it h e “d d l ei s i n v o l v e di nt h i ss e c t i o n i ti si n c 溉峪i n gi n t e r e s ta n dd i 伍c u 虹 4 t h ea e s t t l e t i c 如u n d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r h e t o r i ci nt h e r i d d l e t 址ss e c t i o ni sa b o u tt h ef o u n d a :i :i o no fc h i n e s ec k 瞰l c t e rr h e t o r i c i nt h er i d d l ei nt e m so fa e s t l l e t i c s i ti st h eb e a u t yo fh u m o r 、t h eb e a i l t y o fv a r i a t i o na n dt h eb e a u t vo fc o n n e c t i o nt h a tw o r ka st h ea e s t i l e t i c 。 f o u n d a t i o no fc h i n e s e c h a r m e rr h e t o r i ci nt h er i d d l e 5 t h et h i i l l (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r h e t o r i ci nt h e r i d d l e i nt h i ss e c t i o nt h ea u t h o rd i s c u s st l l et h i i l l ( i n gc h 棚国c t e r i s t i cf r o m m ep s y c h o i o g i c a la l l g l et h a ti sd i 虢r e n tm i n l ( i n ga i l dd u a ln a t l 鹏o f m i n k i i l g 6 c h i n e s ec h a i a c t e rr i d d l ea n dp a r o n o m a s i at h a tu s et h e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r h e t o r i c t h i ss e c t i o ni sa b o u t l ei e l a t i o nb e t 、e e nc h i n e s e c h a r a c t e rr i d d l e 觚dp a r o n o m a s i a i i lt h i ss e c t i o n 缸l ea l i t h o rc o m et oa c o n c l u s i o nt l l a tt l l ef i n ep i e c eo fw i t i n gi nm i sk i n do fr i d d l ei sn o to n l ya p a r o n o m a s i ab u ta l s oa no u t s t a i l d i n gm i n i a t u r el i t e r a 巧w o r k s k e y w o r d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p u z z l e , 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r h e t o r i c , a e s t l l e t i cf o u n d a t i o n ,m i n k i n g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w o r dp u z z l e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引言 字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辞海中解释“字谜:以字作 谜底的谜语。 人们根据汉字的笔划及字形的象形性组和,制成字谜, 很富有特色。汉字的象形特点、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划结构,都 为创造谜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因此,字谜被称为“万谜之源 ,在 谜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谜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关 于汉字修辞,古人就提出了“离合这一术语。但中国古代的汉字修 辞理论零零碎碎、不成系统,且是浑沌的,对于离合、析字等汉字修 辞手法,都没有详细的阐释。现当代的汉字修辞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 展。“汉字修辞是利用汉字的形体来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现象。” 根据利用汉字形体的不同特征,我们可以把汉字修辞韵方式分成利 用汉字结构形体的汉字修辞方式与利用汉字外观形体的汉字修辞方 式。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从刘勰文心雕龙的明诗、谐隐篇、 叶梦得的石林诗话、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王希杰的修辞学 通论、修辞学导论、汉语修辞学、曹石珠的汉字修辞学等, 到黄穆灿、申江、翟鸿起、林春增等关于字谜创作( 解读) 方法的多 本著作,都有所涉及和论述。 修辞界的前辈们在研究汉字修辞的某些辞格时,提到了字谜,有 的还引用了字谜作例证。刘勰认为:汉字的离合法始于图谶,隐语变 成谜语的方法之一就是离合文字的方法,即“体目文字” 。叶梦得 在研究离合法时,对孔融的郡姓名字诗这则字谜进行了分析,提 夏征农辞海【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9 9 第2 8 5 页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 】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9 页 陆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龙译注【峋济南:齐鲁书社,1 9 9 5 第2 3 3 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出其中运用了“离合”和“相犯而去 。陈望道认为析字是构成度辞 的重要方法,同时他还推定了谜语与度辞的演化关系。陈望道在研究 汉字修辞析字的离合、增损小类时,所举例证都有字谜。他在提到“离 合”时,便列举了石梦得对孔融的郡姓名字诗的解说,且也对这 则离合字谜的离合进行了具体的分析。提到“增损 时,列举“徐之 才嘲王昕姓”。王希杰在论述汉字修辞的“析字 、“拆字”时,指出拆 字“常见于民谣、谜语”,曹石珠在研究汉字修辞学时认为字谜中广 泛的运用了汉字修辞手段。在讨论减笔、增笔时,分别列举了断肠 谜、“佬”字谜、“也 字谜等来分析。但他们仅是在研究汉字修辞 的某些辞格时,提到了字谜,都没有对字谜中的汉字修辞进行系统的、 理论的研究,没有表述字谜中的汉字修辞包括哪些内容,更没有阐述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具有什么样的特征、规律。 谜家们在分析研究字谜的创作( 解读) 方法时,论述了对汉字的 形体进行离合、增损笔画来创作( 解读) 字谜,他们提到了离合、拆 字、增损笔画等术语。现代谜大家黄穆灿认为:所有字谜制作都离不 开会意法( 字义分析法) 和拆字法( 字形分析法) ,但以拆字法居多。 因此,解读时应从增损笔划和离合文字上动脑筋,如上述方法不能入 手时,再转从会意、转义、组合、象形和假借等方法上去推敲。翟鸿 起总结出:在字谜中增损离合体表现非常突出。这种谜体包含四重意 思:增,在谜面文字中提示增加笔划,构成谜底:损,在谜面文字中 提示减去笔划,构成谜底;离,即在谜面文字中提示将笔划分离;合, 即在谜面文字中提示将所余笔划组合成谜底。但以上四种手段不是在 一条谜中全部运用,而是单一地增或减或组合或分离。此类字谜,谜 面文字中就隐含着谜底字的部首、笔划,解读时千万不要从意思着手, 王希杰汉语修辞学【m 1 北京:北京出版社,1 9 8 3 第2 4 7 页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要从字形着手,否则南辕北辙矣。申江归纳出字谜创作的八种基本方 法:象形法、组合法、半字法、增减混合法、包含法、抵消法、别解 法、参差法。这八种方法都或直接或间接的利用汉字的形体成谜,解 读亦应从汉字的形体着手。谜家们的对字谜的创作( 解读) 方法的论 述,或有意或无意的与某些汉字修辞格观点大致相同。但他们都并没 有从修辞学的角度,运用汉字修辞理论对字谜中的汉字修辞进行研 究,对于其中运用的汉字修辞格没有一个清楚、准确的解释。 前辈学者们的这些论述,为我们深入的研究字谜中的汉字修辞打 下了基础。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本研究字谜中的汉字修辞的专著,在修辞 研究的单篇文章中涉及到字谜中汉字修辞的也很少,专门从修辞学的 角度研究字谜中汉字修辞的文章尚未见过。深入研究字谜中的汉字修 辞,可以发展汉字修辞学,丰富汉语修辞。且通过从修辞学角度探析 字谜中所运用的汉字修辞手段,总结出它们的特点和规律,又可以让 人们从汉字修辞这一特定角度来理解汉民族文化,指导人们欣赏和创 作字谜,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汉民族文化。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是很有 意义的。 本文将在前辈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汉字修辞理论辅以美 学、心理学原理等理论,对字谜中的汉字修辞进行考察和研究。对收 集的大量语料进行观察,通过比较、分析,最后归纳特点。尽可能做 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全文主要从六个方面展 开:一、汉字修辞在字谜中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二、字谜中的汉字 修辞与顿读别解。三、字谜中汉字修辞的修辞功能。四、字谜中汉字 修辞的美学基础。五、字谜中汉字修辞的思维特点。六、运用汉字修 辞的字谜与文字游戏。 本文对字谜中汉字修辞的研究范围锁定在拆字、增笔、减笔等“利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用汉字结构形体的汉字修辞方式。( 如:大力配合( 打一字) ,谜 底为“夯”。此谜运用拆字成谜,谜底“夯”字被拆分为“大”“力” 两部分隐藏在谜面。而“利用汉字外观形体的汉字修辞方式:联边、 变形、倒字”( 如:苏轼的晚眺是利用汉字外观形体制作的一 首字谜诗。此谜运用变形、倒字,通过对汉字外观形体的利用形成谜 面,谜底为一首七绝:长亭短景无人鲞( 画) ,老大横拖瘦竹筇。回 首断霎( 云) 斜日暮,曲江倒蘸小山峰。) 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以字谜大全、中华字谜 鉴赏大典、解谜一窍通、另类谜语、灯谜等谜书为主要考察 收集的语料;二是从g o o g l e 引擎搜索的语料。 第一章汉字修辞在字谜中的几种方式及其特点 本人对申江主编的中华字谜大全中的7 4 9 2 则字谜逐一考察, 发现有6 2 7 5 则字谜采用纯汉字修辞手段或汉字修辞手段与其它手段 兼用的方法成谜。 对黄穆灿主编的中华字谜鉴赏大典中的9 7 3 则字谜逐一考察, 发现有4 5 3 则字谜以汉字修辞手段成谜。通过对中华字谜大全及 中华字谜鉴赏大典中利用汉字修辞手段成谜的6 7 2 8 则字谜进行 观察,发现字谜中最为常见的汉字修辞格是拆字、减笔、增笔以及这 几种辞格的综合运用。 下面,我们分别就这几种汉字修辞现象进行讨论。 1 1 拆字及特点 从汉字修辞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拆字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方式。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 】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9 8 页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 】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1 7 8 页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孔融的郡姓名字诗、王安石的贺、资字谜都是利用拆字这一修辞 格。拆字就是刘勰所说的离合法中的一种,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 里析字格的离合小类,王希杰汉语修辞学( 修订本) 中明确指出 的拆字。本文拆字的定义采用曹石珠的说法:“所谓拆字,就是将一 个固定的汉字拆分为几个汉字或偏旁,以达到特定表达效果的修辞现 象。 我们知道字谜是以汉字为谜底的谜语。汉字是由一些基本部件构 成的,且汉字大多是合体字,这些合体字都可以拆分成独立表意的汉 字,而且这些拆分出来的汉字所表示的意义与被拆分的汉字在意义上 不一定要有联系。合体字的这一特征恰好为拆字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 地。有些独体字,虽然不能拆分成几个新的汉字,但却可以拆分成几 个偏旁,并且可以运用特殊的处理方法使这些拆分出来的偏旁巧妙的 出现在言语作品中。因此,拆字被广泛的运用在字谜中。如: ( 1 ) 汨罗一大夫(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2 ) 十载枕戈不脱衣(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3 ) 共同北上一致对日(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4 ) 牛过独木桥(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5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6 ) 纵然自首也相随(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7 ) 五十八口全到齐( 申江字谜大全) ( 8 ) 日日相伴同心结( 申江字谜大全) ( 9 ) 雨余山色浑如睡( 申江字谜大全) ( 1 0 ) 千里相逢( 申江字谜大全) ( 1 1 ) 不一会( 申江字谜大全) ( 1 2 ) 画堂深处歌舞声( 翟鸿起解谜一窍通)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 】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9 9 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例( 1 ) 的谜底是“潜字。谜面中的“泪、一、大、夫是由 “潜”字拆分而来的。该谜面看似平庸无奇,实则构思机巧。“泪罗 一词,分而用之,一实一虚,各显其能,一放一收,相辅相成。“汨 字之用,奠定了成谜基础,铺垫出谜底的半壁河山:“罗字之用, 堪称生花妙笔,化静为动,使谜面有了活力,将“一大夫”构成的“夫 夫纳入“汨”字,从而使谜底“潜”浮于眼前。例( 2 ) 的谜底是什 么呢? 粗略一看好象有点理不清头绪,细细揣摩,“十、戈”组成“哉” 部,而“不脱衣”则表示应在“哉”下加“衣”,这样就构成了“裁” 字,在此谜中谜作者将谜底“裁 字拆分为“十、戈、衣 ,并将这 三部分全无遮掩的袒露于谜面中。例( 3 ) 谜面立意积极,气魄恢宏, 可作抗日历史之写照。谜作者把谜底“冀”字拆成“共、北、日、日” 四字,解读时先将“共”同“北”拼起来,“北”字放在上面;再将 “对日”即两个“日”“一致”拼成“田 字,谜底在解读者的拼合 中随之而出。例( 4 ) 谜面暗藏玄机,“独木桥象形为“一”,“牛 从上面过,则扣“生”无疑。例( 5 ) 谜面是一句成语,出自老子 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 此谜谜底为“踵”,把它拆分可得“千、里、足 三 字,这三字是这句成语的主要组成部分。“足 ,起之于“始”( 即前 面) ;“千里”在“足”字之下( 即后面) ;“行”作动词用。无一闲词, 底面天然配合。例( 6 ) 谜面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刻意锻炼每一 个字。不难看出,谜作者乃是从剖析底字谋面的。谜底“他”字可以 拆成“jl 也”三部分,而“j ”又可视作“白”字的首个笔划, 至于“l ”即“纵”,再将各部用“相随”连缀成文,这样,谜面“纵 然白首也相随”便应运而生。例( 7 ) 的谜底是“梧”。谜底字被拆分 为“五、十、八、口 ,解读者解读时把这四个部件组合起来便可得 到谜底字“梧”。例( 8 ) 的谜底为“思 。谜作者把谜底拆分成“日、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日、心”三部件,然后把它们分布在谜面。解谜时先将“日、日”拼 起来得“田”,然后再将“田”与“心”拼在一起即“思”。例( 9 ) 谜底为“雪。且看此谜是怎样运用拆字法成谜的。首字是“雨 ,是 “雪之上部,可直接入谜;余下的“山色浑如睡”,则是谜作者运 用奇妙的想象力,把屹立的“山放倒,使其“浑睡成“了 状, 补足了“雪 之下部。谜作者运用拆字法把“雪拆分成“雨j ” 丽部。例( 1 0 ) 谜面简单,谜底是“重”。谜底被拆分成“千、里 两部件分布在谜面,“相逢 为动词,即将“千”与“里组合在一 起得“重”。例( 1 1 ) 的谜面更简单,谜底“丕”被拆分为“不“一 , 要准确解读这一谜底的关键在于对“会”字的理解,此字谜中的“会” 意为“相会”,即把“不 “一 两字结合。在汉字表中,只有“丕 字适合。例( 1 2 ) 的谜底为“古 。谜面前四字拆出“十、口,后几 字表明其音为“g 诅”。此谜猜“叶 、“申 、“甲、“由 都不能算对, 因为此四字都不读“9 矗音。 以上十二则字谜都是运用了汉字修辞的拆字。通过对字谜中拆字 不同角度的考察,发现其具有以下特征: ( 1 ) 字谜中的拆字,汉字形体的拆分可以不拘“六书 的约束。 字谜中的拆字,与非字谜中的拆字一样,汉字形体的拆分可以不 拘“六书”的约束。拆字的本质是汉字形体的随意性拆分。拆字的本 质告诉我们拆字对汉字形体的拆分不受“六书的拘束。虽然“六书 是一种传统的分析汉字结构的方法,但从汉字修辞对汉字结构形体的 利用上看,无论是拆字、并字,还是增笔、减笔,很少有真正按照“六 书”规则来拆并、增减形体的。这就使拆字对汉字形体的利用具有了 随意性。这种随意性表现在:拆字在对汉字形体的利用过程中,主要 是根据作者的主观需要和言语表达的客观要求,据形分解,甚至是望 “形”生义。这种拆分汉字的特点,为字谜中拆字手法的巧妙运用提 7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供了最为自由的阔大空间。因此,字谜中的拆字绝大部分对汉字形体 的拆分都不拘“六书的约束,前面所举十二则运用拆字成谜的字谜 在对谜底汉字拆分时都没按“六书”规则来拆分。再如: ( 1 3 ) 山上复有山( 打一字) ( g o o g l e 搜索) 这也是一则运用拆字的字谜,谜底为“出”。此谜中谜作者把“出” 拆分成“山、山”。从“六书”的法则看,“出”并不是由“山、山” 构成的,说文解字:“出,进也,像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出 是象形字,因此,不能作结构上的切分,而该谜面将“出”强行分解 为“山、山”,这就体现了字谜中的拆字对汉字形体的利用可以不拘 “六书”的特征。因此,作为拆字的字素,不能按“六书原则一成 不变,而是根据修辞效果而定进行随意拆分。 但字谜中的拆字,也与非字谜中的拆字一样,对有些汉字的形体 拆分时,亦有有意无意地与“六书”规则相合的情况,但很少。如: ( 1 4 ) 吃瓜把它叫,一瓜切八刀; 人人都有份,还在钟上跑。( 打一字) ( 申江字谜大全) 这是一则字谜的谜面,谜底为“分”。例中的“八刀”即汉字“分 的拆分,“分”拆成“八、刀”,八已有分的意思,八之下加刀,表示 用刀切开其分别。把“分”拆成“八、刀”是合“六书”的。 ( 2 ) 字谜中拆字的两种类型 从拆分后的汉字、偏旁的不同情况看,字谜中的拆字常有两种类 型: 第一、有的字谜拆分后的汉字( 笔划) 直接出现在谜面中。如所 举的例( 1 ) 、( 2 ) 、( 3 ) 、( 5 ) 、( 7 ) 、( 8 ) 、( 1 0 ) 、( 1 1 ) 、( 1 2 ) ,谜面 中均直接出现了拆分后的汉字( 笔划) ,例( 1 ) 中的“泪、一、大、 夫”,例( 2 ) 中的“十、戈、衣”,例( 3 ) 中的“共、北、日、日”, 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 9 6 3 第1 2 7 页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例( 5 ) 、( 7 ) 、( 8 ) 、( 1 0 ) 、( 1 1 ) 、( 1 2 ) 谜底字拆分后的汉字均直接 出现在谜面中。 第二、有的字谜谜底字的笔划不直接出现在谜面中。谜作者在制 谜时,把拆分后的汉字或笔划不直接出现在谜面,而是对这些汉字或 笔划进行描写,解读者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理解。如例( 4 ) 、( 6 ) 、 ( 9 ) 都是如此。像例( 4 ) 谜面中的“独木桥 实际上是作者对“一 ( 一横) 的描述。例( 6 ) 中的“自首 即“j ,例( 9 ) “山色浑 如睡即对“左侧山的描绘。又如: ( 1 5 ) 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问它在哪里? 老家在山东。 ( 申江字谜大全) 此谜谜底是“鲁字。谜面的“一半在河海,一半在天空是对 “鲁”字拆分出来的“鱼”、“日 的描述。这类字谜,往往比拆分后 的汉字直接出现在谜面中的字谜,更曲折,更含蓄,因而更有艺术性, 同时增加了解读的难度。解读此类字谜,解读者要善于调动联想和想 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将谜作者描述的那些偏旁和笔划提取出来。 ( 3 ) 理解字谜中的拆字,从解读字谜的角度看,关键是要将拆分 后的汉字合成一个字。 拆字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方式,这一术语是从离合说演变而来。从 刘勰到陈望道,这些学者都未讲清楚谁离谁合的问题。根据曹石珠的 观点,拆字所体现的离合形式应该是作者离,读者合。他说:“从解 读的角度,要理解拆字,关键是要把拆分后的汉字合成为一个字。 使用拆字这一汉字修辞,被拆分的汉字才是作者的本意。因此,必须 把拆分后的汉字还原成被拆分的汉字,才能理解作者的本意。字谜中 的拆字,谜作者是通过拆字把谜底的汉字拆分为几个汉字或偏旁,隐 藏在谜面中,这便是所说的“作者离;解读字谜时,解读者必须把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 】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1 0 2 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拆开在谜面中直接或间接出现的汉字或偏旁组合起来,还原成被 拆分的汉字,才能解读出谜底,即作者的本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读 者合”。如例( 1 ) “泪罗一大夫”,谜作者把谜底“潜 字,拆分成“汨、 一、大、夫”四个汉字,通过包衬字“罗”组合成谜面。理解此谜, 便要把“汨、一、大、夫”四个汉字组合成一个“潜”字,“潜”字 就是谜底,即谜作者的本意。 1 2 减笔及特点 减笔在字谜中的运用也十分广泛。它的使用历史虽然悠久,在 北宋叶梦得就提出了“相犯而去”的说法,“相犯而去”即我们所说 的“减笔”,但一直没人对它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在陈望道 修辞学发凡的三十八个修辞格中没有独立辞格地位,甚至在唐松 波、黄建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的一百五十六个这庞大的辞格家族 中,也没有修辞格的资格。直到曹石珠,在他的汉字修辞学中, 减笔不仅具有独立的辞格地位,而且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形成了 一定的理论。“所谓减笔,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有意减少一些汉字的笔 划,以构成新的表意符号来表情达意的修辞现象。”在字谜中,谜作 者巧妙运用减笔这一汉字修辞方式,有意减少一个字的笔划从而使它 成为另一个汉字,即谜底。如: ( 1 6 ) 向西一直去( 翟鸿起解谜一窍通) ( 1 7 ) 终日不成章( 翟鸿起解谜一窍通) ( 1 8 ) 吃苦头( 翟鸿起解谜一窍通) ( 1 9 ) 乘人不备( 申江中华字谜大全) ( 2 0 ) 僧人远游( 申江中华字谜大全) ( 2 1 ) 东西南北燕分飞(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 】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1 2 4 页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 2 2 ) 故乡西部沦陷只能留住中东 ( 2 3 ) 水流绝涧终日 ( 2 4 ) 佞人应与仁人别 ( 2 5 ) 泪尽湘江江自流 ( 2 6 ) 刘备一死星陨落 ( 2 7 ) 人民币二分 ( 黄穆灿 ( 黄穆灿 ( 黄穆灿 ( 黄穆灿 ( 黄穆灿 ( 黄穆灿 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例( 1 6 ) 是由五个字构成的谜面,谜底是“句 。这则字谜运用 汉字修辞的减笔成谜,把“向”字“西 ( 左边) “一直( 那一竖) 去掉,不就是“句字吗? 这就是谜作者有意减少“向字的笔划, 使谜底隐含在其中。例( 1 7 ) 由谜面可理解为减掉“章 字中的“日”, “章不再是“章,会是什么昵? 解读者通过记忆搜索,便可得出 谜底“辛”字。例( 1 8 ) 的谜底为“古”。谜作者以“苦”为基字, 对它有意的减少笔划,“吃”( 减掉) “苦”字的“朴”,谜底自然非“古 莫属。例( 1 9 ) 的谜面由大家熟悉的成语组成,这是谜作者的障眼法, 想以此迷惑猜谜者。实际上,如果懂得汉字修辞就很容易猜出谜底。 此谜运用减笔成谜,即把“乘 字中的“人 字去掉,便可得谜底“乖” 字。例( 2 0 ) 的谜底是“曾”。“僧字中的“人”( 彳) 远游了,剩 下的自然就是“曾 了。例( 2 1 ) 谜底为“口 ,谜眼“燕 字由五 个部分组成,且正好处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说到这我们便应该清 楚谜作者的用意了。“燕字之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字素( 部件、笔 划) 纷纷“飞 去,只留下中部之“口字。例( 2 2 ) 谜底为“郎 。7 理解此谜须首先找出谜眼“故乡二字,“故在此指“从前”,从前 的“乡”也就是指繁体字“绑”,“绑”按方位分成西、中、东三个部 分。“沦陷 暗示丢失,因而整个谜面被理解:“邾”西部的“乡 减 去了,只留住“绑 的中部及东部,谜底显然就是“郎”了。例( 2 3 )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谜面取自唐代皇甫冉的诗送郑二之茅山首句“水流绝涧终日”。 解谜时谜面须顿读为“水流绝涧终日”方可扣合谜底,以“涧”谜 眼,顿读别解为:“涧”字中的“水”“流绝 了,就是减去“7 ”, 得“间 字;“终日”即“日 字终了,没有了,也就是“问”字中 去掉“日,遂得谜底“门”字。此谜运用减笔、顿读别解成谜,借 用成句而能浑然无迹,堪称佳作。例( 2 4 ) 谜底为“女”。全谜的扣 合过程,类同于数学中的减法:“佞人”一“仁人”= “女”,其中这 个减号就是由原意为“区别”的“别”字化取“离别”之意巧作代替。 例( 2 5 ) 谜作者运用减笔成谜,“泪尽湘”指减去“湘 字中的“泪”, 谜底“木”已出,但为何还有“江江自流”,这二江自行相抵消,岂 不是多余。细细品味,原因有二:其一,是谜作者为迷惑解读者,达 到“回互其辞,使昏迷也”的修辞效果;其二,是为了使谜面文从字 顺。解读例( 2 6 ) “刘备一死星陨落”应在谜眼“刘 字上做解剖手 术。“备”由人名变为副词,作尽、必须解;“刘备一死”即解作“刘” 字必须将其中的“一”去掉( 死) ;“星陨落”用象形法将“刘”字起 笔“、”看作是星,并使其陨落,经此二次手术,谜底“刈 推出来 了。例( 2 7 ) 谜底为“丫”。理解此谜有一定的难度,须在谜面上下 工夫,因为谜以符号减损成底。人民币取符号“¥”;“二分”以“分” 为衍消,分去“¥”中之“= ”笔划,使之成为“丫”。 在字谜中,减笔这一汉字修辞方式被广泛运用。通过对大量运用 减笔成谜的字谜认真观察,发现字谜中的减笔有以下特点: ( 1 ) 在字谜中,一般都是运用间接减笔,极少运用直接减笔。所 谓间接减笔,就是在汉字的形体上不直接减少笔划,而是通过语言描 述,让读者在联想、想象中减少笔划,并在联想、想象中悟出减少笔 划后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且减少笔划之后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 不直接出现在言语作品中。上述所举运用减笔的字谜中,都没有在汉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字的形体上直接进行减损,解读者都必须通过谜面语言的描述,在联 想、想象中“悟 出减少笔划后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 即谜底) , 当然这些新的表意符号都不可能直接出现在谜面中。直接减笔,就是 在汉字的形体上直接去掉一些笔划,以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且减损 笔划之后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直接出现在言语作品中。比如维光 小谈谜语中记载,苏轼一次游园,有人请他为园题字,他在 园门上题上“鱼二”,即在“风月减去了“几、月”,即“风月无边 之意。这就是直接减笔,有人认为它是字谜,可以说是运用直接减 笔的字谜。但是这类字谜很难见到,在我们所考察的近万则运用汉字 修辞的字谜中也未见到一个。大部分运用减笔的字谜,减损后所形成 的表意符号就是谜底,谜底当然不能出现在谜面中。在解读此类字谜 时,解读者必须通过思维的转换及理性的思索才能获得,这适合字谜 的疑难性、知识性的特点。由此可见,间接减笔所体现的减少笔划之 后所形成的新的表意符号不直接出现在言语作品中的这一特点更适 合用来制作字谜。 ( 2 ) 谜面中多用表示“减损”意义的汉字 通过考察字谜大全、中华字谜鉴赏大典、解谜一窍通等 谜书中运用减笔的字谜,发现运用减笔修辞方式成谜的字谜,在谜面 文字中大都运用了表示“减损 意义的汉字来标示。这些汉字暗示将 要减损哪些笔划。表“减损意义的汉字主要有:去、走、出、空、 尽、减、无、脱、落、终、杜、分、消、游等等。如例( 1 6 ) 的“去”, 例( 1 7 ) 、例( 2 3 ) 的“终”,例( 1 8 ) 的“吃,例( 2 1 ) 的“飞”, 例( 2 2 ) 的“沦陷,例( 2 4 ) 的“别,例( 2 5 ) 的“尽、流 ,例 ( 2 6 ) 的“陨落 ,例( 2 7 ) 的“分 等。这些汉字都表示“减损 意思,是减笔划的提示,告诉解读者减去哪部分。 转引曹石珠汉字修辞学【明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2 7 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这类字谜同时在谜面还多运用表示方位意义的汉字,如:东、南、 西、北、中、上、下、左、右、前、后、头等。这些方位词是用来进 一步提示字形取舍笔划、部位的。如例( 1 6 ) 、( 2 1 ) 、( 2 2 ) 的谜面中 都运用了暗示取舍笔划部位的方位词。这类字谜的特征是表达直接, 少有曲折。当然也有些字谜谜面中不直接出现表减损意义的汉字。如: ( 2 8 ) 春雨连绵妻独宿( 打一字) 。 (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此谜的谜底为“一”。谜眼是“春”,谜面中虽未直接出现表减损 意义的汉字,但“雨连绵”即意味没有太阳( 日) ,故“雨连绵”就 暗示“春”无“日”,即余下“夫”;接着从“妻独宿 中推出“夫不 在 ,即从“夫 中减去“夫 ,最后剩下的不就是“一”吗? 这种表 达方式往往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富有文学色彩。 ( 3 ) 字谜中减笔构成的三要素 减笔构成条件是有规律的,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 减笔= 被减损的汉字+ 表示减损意义的汉字+ 将要减损的部件。被减损 的汉字、表示减损意义的汉字、将要减损的部件就是减笔构成的三要 素。字谜中运用减笔一般三要素齐全,但也有不出现表减损意义的 汉字的,如( 2 8 ) 例的“一”字谜。我们发现在字谜中的减笔,被减损 的汉字、将要减损的部件这两个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解读运 用减笔的字谜时,关键是根据谜面语言提供的暗示准确的找出被减损 的汉字( 就是谜家所说的母字或谜眼) ,然后根据表减损意义的汉字 的提示找出将要减损的部件,将要减损的部件可以是汉字或偏旁。只 有准确地找出这三要素,就能正确地识别字谜中的减笔,准确地解 读出谜底。如例( 1 ) “向西一直去,“向”是被减损的汉字,即谜眼, “一直”( j ) 是将要减损的笔划,“去”是表示减损意义的汉字,准 确的找出这三要素,就能自然地理解“向 减去“西边 ( 左边) 的 1 4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一直”( 1 ) 不就是一个“句 字? 谜底便显现出来了。 ( 4 ) 字谜中的减笔减损笔划的灵活性 字谜中的减笔在减损笔划时有较大的灵活性,体现在: 其一,从减损的部件看,既可以减损偏旁,也可以减少笔划。绝 大部分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笔划有规律的组合体,偏旁虽然是由笔 划构成的,但是绝大部分的偏旁不是由一个笔划构成的。因此,可以 把减损的部件按是偏旁还是笔划来分类,但由于汉字结构的特殊性, 偏旁一旦独立则成为汉字,一旦作为汉字的部件,则是偏旁。字谜中 的减笔减去的部件大多是偏旁。如例( 1 6 ) 、( 2 6 ) 是减少笔划,其余 的都是减少偏旁。 其二,减笔和拆字一样在运用时往往不拘“六书”,据形臆解。如: ( 2 8 ) 春雨连绵妻独宿( 打一字) (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此谜被减损的汉字是“春”,通过减去“日 ,减去“夫”,得到谜 底“一。这就是说,运用减笔制作字谜的谜作者是把“春看作由 “一、夫、日”三个汉字组成的。实际上,“春 字并不是由“一、 夫、日”三个汉字组成的。“春,推出万物,由、由日会意。 如 果按“六书”要求用减笔制作此谜,谜面应是:“春雨绵绵草不生”。 此谜突破“六书的约束,根据楷书汉字的特征制作。又如 ( 2 9 ) 下楼来,金簪卜落( 林春增灯谜夜话) 此谜谜底是“一 。按“六书 说“下 是个指示字,并非从“一 从“卜”,谜作者却根据其形体,臆解为从一从卜,故去掉“卜 便 是数字“一”。 认识到字谜中减笔的这一特征,对于制作和解读字谜都是很有益 的,这也是减笔在字谜中能广泛运用的一个原因。 、 汤可敬说文解字今译【m 】长沙:岳麓书社,2 0 0 2 第1 5 4 页 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 其三,对减损的笔划可以引申附会,以增强表现力。 运用减笔的字谜,在减损笔划( 或有些不能独立运用的偏旁) , 可以通过对偏旁名称、笔划的形象加以引申附会来运用,这样还可增 加减笔的趣味。如: ( 3 0 ) “黄 鹤楼,鲁班修,灵芝“草”,被人偷,骑龙跨虎“由” 字去,“八”仙飘海各自休。 ( 引自唐松波、黄建霖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 3 1 ) o k 开球棒也(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例( 3 0 ) 的谜眼是“黄 ,“黄 字的“草”( 即草字头) 被偷走, 中间的“由”又自去了,下面的“八”字也没有了换句话说,即将“黄” 字减去“廿”,去掉“由”,再减去“八”,最后只剩下草字头下的“一”, 数字“一”即为谜底。此谜将“草字头 的“草”附会为“灵芝草”。 如果“廿”不能附会为“灵芝草”或别的什么“草”,或者让“廿” 直接出现在谜面,岂不是索然寡味。例( 3 1 ) 谜面借来西方文字“o k ”, 洋为中用,中西合璧成此谜。把“o i ”象形成“球”与“棒”,通过 减损词“开”从“0 k ”中减去,谜底“ 便脱颖而出。此例将“o i ” 象形化,附会为“球”与“棒”,既形象又有趣。例( 2 6 ) 将“刘” 字起笔“一形象附会为星,更具表现力。 总的说来,字谜中的减笔与非字谜中的减笔进行比较,不难看出, 一般不宜运用直接减笔是其显著特点。 1 3 增笔及特点 我们发现字谜中除了广泛运用拆字、减笔外,增笔的运用也较多。 所谓增笔:“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有意增加一些汉字的笔划,以构成新 的表意符号来达意传情的修辞现象。”如: ( 3 2 ) 习习入户驱炎暑(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曹石珠汉字修辞学【m 】西安:西安出版社,2 0 0 4 第1 4 l 页 字谜中的汉字修辞 ( 3 3 ) 添个小数点,加减乘除全(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3 4 ) 名山缘寺驰名( 黄穆灿中华字谜鉴赏大典) ( 3 5 ) 与人俱来( 申江字谜大全) ( 3 6 ) 人人进村庄( 申江字谜大全) ( 3 7 ) 家中又添一口( 申江字谜大全) ( 3 8 ) 两点天上来( 申江字谜大全) ( 3 9 ) 有人涉足( 申江字谜大全) ( 4 0 ) 中阿加一字( 申江字谜大全) ( 4 1 ) 有马能行千里,有水能养鱼虾,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长 庄稼。( g o o g l e 搜索) ( 4 2 ) 少放姜末都说好( 翟鸿起解谜一窍通) ( 4 3 ) 休要多口( 翟鸿起赵春林另类谜语 以上字谜都运用了汉字修辞的增笔。例( 3 2 ) 两个“习 合成“羽 , 增加到“户”中,谜底为“扇”。例( 3 3 ) 采用增笔成谜,谜面理解 为:如果“添个小数点,那么“加减乘除 就全都有了。“加减乘除 是数学运算用的符号,分别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人居环境行业智能家居技术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创意行业数字文创产品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制造行业工业0技术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电子产品行业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国家事业单位招聘2025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招聘应届毕业生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嘉峪关市2025年甘肃嘉峪关市事业单位招聘人员(116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古县2025山西临汾古县事业单位招聘31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南京市2025上半年江苏无锡市梁溪区机关事业单位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云浮市2025广东云浮市罗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招用青年见习人员2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东城区2025北京东城区教育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第二批招聘378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网络交友新时代课件
- 电商直播行业合规性风险管控与流程优化报告
- 第08讲+建议信(复习课件)(全国适用)2026年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讲练测
- 基本生活能力评估表BADL使用指南
- 政务大模型安全治理框架
- 生态视角下陕南乡村人居环境适老化设计初步研究
- “研一教”双驱:名师工作室促进区域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 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基本知识
- 2025四川能投合江电力有限公司员工招聘11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江苏省徐州市2025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包钢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