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pdf_第1页
试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pdf_第2页
试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论文.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3 8卷 第 4期 福建热作科技 f u j i a n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t r o p i c a l c r o p s v b l - 3 8 no 4 2 0 1 3 试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石焕茂 ( 福建省漳州 i 农校,漳州 3 6 3 0 0 0 ) 摘要:人类对食川 的利j 1 j ,经 了野外采集和人1 l 戕培 个发 阶段。 k j 9 j 采集野, 卜 食川茵的荩础上,随 着人们对食用黼 物 特性 认 i f 抛“,以及礼会需求的逐渐增长,从 , 卜 采集发展剑人_ l l 栽培。川时,随着 栽培q | 产规模的扩人,食川茵栽培、 i 分 越来越匀 ,专、 i 化程度越来越岛。形成了涌 食用菌种质资源调查、 收集、良种选育、栽培技术研发推广、产 精深l j l 1 平 i l 场贸易的现代食川随 、 l 。就我i叫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作个概述。 关键词:食川谢: ;现状 ;发胜趋势 中图分类号:f 3 2 1 ; $ 6 4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l o o 6 2 3 2 7 一 ( 2 0 1 3 ) o 4 _ 0 7 j 0 3 1 食用菌产业的现状 1 1 食用菌生产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的新兴特色产业,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 循环农业的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一 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迅速提高。目 前,中国已成为世界食用菌第一生 产大国,栽培面积大,总产量高。年产量居前的栽培种类分别是: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蘑菇、毛 木耳、金针菇、鸡腿菇、草菇、姬菇、滑菇等,近年来推出的白灵菇、杏鲍 菇、茶树菇等受到 了市场的 青睐,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新的增长点。 食 用 菌 的单产 效 率 是 以产 菇 鲜 重 占养 料 干 重 的百分 比计 算 的 ,称 为 生物 学效 率 ( b i o l o g i c a l e ff ic i e n c y ) 。我国食用菌种类多,栽培模式多样,不同种类和不同栽培方式的单位面积产量不同。总的 来看,我国食用菌单产效率仍然较低。以双孢蘑菇为例,目前我国产量一般在 9 k g m 左右,发达国家, 如法国、荷兰、美国等平均产量为 2 5 3 0 k g m ,差距较大。 我国食用菌产业区域间的发展不平衡,形成了数十个食用菌大省,各主产省内的食用菌产区相对集 中,并有几个或数个产值亿元以上的食用菌产业大县或大市 ( 地级市) ,如福建的漳州、宁德 ,浙江 的 丽水,黑龙江 的牡丹江 、伊春:主产大县有古田、磐安、邹城 、莘县、西峡、泌阳等。 1 2 食用菌产业模式 食用菌生产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分散农户生产模式、公司基地联合模式、行业协会组织模式、经 销商带动模式、 制种户带动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目前食用菌生产的主力军依然是分散各地的栽培户, 小规模副业生产,设施简陋、规模小、季节性强, 栽培产量和质量稳定性差,但原料易得, 设备投入少, 利润空间大,效益较高。 食用菌栽培方式按产品供应可分为季节性栽培、周年栽培和反季节栽培;按产地可分为棚室栽培、 林地栽培、露天栽培;按栽培方法可分为瓶栽、袋栽、床栽、层架栽培、墙式栽培等:按照设备条件可 分为工厂化栽培、农业设施栽培和仿野生栽培等。 食甩菌工厂化栽培分为草腐菌和木腐菌 种类型。 草腐菌工厂化栽培起源于欧洲,1 9 4 7 年荷兰人首 先利用设施栽培双孢蘑菇获得成功;木腐菌工厂化栽培起源于日本,l 9 世纪 6 o年代日本人工厂化栽培 金针菇获得成功。我国工厂化生产经历了引进、消化和吸收3 个阶段,自2 0 世纪 9 0 年代中期开始迅速 发展,目前工厂化栽培的主要种类有金针菇、斑玉蕈、杏鲍菇、白灵菇和双孢蘑菇等。 70 第3 8卷 她热作科技 v o 1 3 8n o 4 第4期 f u j i a n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t r o p i c a l c r o p s 2 0 1 3 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遮 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食用菌设施栽培进步明显,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 自动化程度逐年提高,设施内部温度、湿度 、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因素可控性不断提高。 仿野生栽培是一种半保护栽培条件下的近野生栽培方式,适用于块菌、松茸、松乳菇等共生菌。仿 野生栽培有感染苗法和人工开放接种法两种 ,近年来取得 了较大进展。 1 3 菌种生产与经营现状 食用菌菌种 的生产与经营多为合并进行,菌种 自产 白销。菌种生产者包括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食 用菌龙头企业、县级以下食用菌协会、专业菌种场及大量的菇农。食用菌的分散生产方式导致了多年来 菌种的生产分散,管理相对滞后 。农业部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 0 0 6年颁布实施后,各省做了大量宣 传和落实工作 ,对菌种生产和销售单位进行了资质审查和依法监督,菌种管理的加强使我国食用菌菌种 质量总体有了一定的提高。 1 4 产业科研 与技术发展现状 1 4 1 食用菌 良种选育不断开展并取得卓越成效 食用菌的育种方法主要有选择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基 因工程技术定向育种主要包括抗虫、抗病、提高基因利用率、提高产量和质量等方 向,虽然 目前在食用 菌育种中成功的例子不多,但基因工程技术必将在食用菌中发挥重要作用 ,带来新的革命。 1 4 2 栽培原料多样性发展 目 前, 食用菌栽培中段木栽培比例日益减少,己从2 0世纪 8 o 年代初的9 0 下降到 l 0 以下, 产业 发展对林木资源的依赖性降低 ,菌林矛盾得到了缓解 。稻草、棉子壳、玉米芯 、麦秸、食品工业废渣、 甘蔗渣、果树枝条等农、林、果、茶废弃物都可被用于食用菌生产,养殖业产生的牛粪、鸡粪、猪粪等 畜禽粪便,也 已成为食用菌生产的常用原料 。 1 4 3 栽培原料处理和栽培场所多样化 按培养料的处理方式可将蘑菇栽培分为生料栽培、熟料栽培和发酵料栽培,相关管理技术已较为成 熟。 传统的农业栽培方式生产食用菌产品的安全性会受到自然气候和环境卫生影响,各产区根据本地气 候条件、栽培资源和技术模式,开发了标准化栽培技术和集约化设施,提高了温湿度、氧气浓度和光线 强度的精准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食用菌栽培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 4 4 产品加工技术明显提 高 食用菌加工技术分为初级加工技术和深度加工技术。初级加工主要包括干制、盐制、糖制、罐藏和 速冻加工。深度加工是利用分离提取技术,提取其精华和功效成分,目 前主要有食用菌保健品、药品、 强化食品、美容用品等各种深加工产品,汇集营养性、功能性、美味性和安全性,颇具市场开发潜力。 2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趋势 2 1 产品消费持续增长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极大地促进了食用菌产 业的发展。老龄化社会、收入水平提升和城市化进程等因素都将带动食用菌消费需求。全球食用菌消费 受到内生效应和外延效应的影响, 消费数量激增 , 并由传统品种发展到传统与珍稀菇种并存 的消费趋势。 美国蘑菇学会等对 日美民众调查和我国上海市 问卷调查表明,大多数受访对象认为食用菌产品对健康有 益,对食用菌商品特性认知的变化带动了消费增加,食用菌人均年消费情况调查结果也表明食用菌消费 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 2 产品质量安全受到更多关注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食用菌生产原料、生产环境和生产投入的安全风险在逐步加大,尤其是病虫 71 第 3 8卷 福建热作科技 v o 1 3 8 no 4 第4期 f u j i a n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t r o p i c a l c r o p s 2 0 1 3 害防控和产品加工环节极易受到有害物质污染,因此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产 业 的发展。产业管理部门必须加大源头控制,避免突发事件 的发生。加强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源头 的调查研究,加强监督检验 ,大力发展无公害栽培和加工技术。 2 - 3 栽培生产方式 日益规范 食用菌产业正处于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时期, 迫切要求栽培技术的创新和栽培生产方式 的规范,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综合效益。拓宽原料来源,尤其是非木质原料,选育专用菌种,开 发配套技术,进一步降低原料成本 ,缓解菌林矛盾,提高栽培技术的适应性。进一步创新和推广应用新 技术设施,不断提高生物转化率和栽培生产的可控性。 进一步发展食用菌规模化、 工厂化和标准化生产 , 促进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持续将抗发展。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程度,形成主要生产环节完 善的专业队伍和设施。 2 4 产业链条不断细化延伸 食用菌产业结构将进一步拓宽,食用菌药效研究逐渐深入,食用菌膳食纤维、多糖和食用菌蛋 白的 纯化及功能研究正在成为热点。实现结构的复杂化,增加结构的稳定性。根据不同产区的资源禀赋,调 整品种结构,延伸产业链条,原料、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将进一步专业化。食用菌流通将完全融入 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并存的开放式流通体系。市场开发的 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高,将逐步实现 国内外市场并举、形成 良性互动的内在机制,实现产业 的持续健康 发展 。 2 5 产区食用菌栽培种类比重分布日益合理 南菇北移和西扩成为主要趋势,原因在于南方沿海食用菌传统产区经济发展、农业 向工业和信息业 转移; 地区经济发达造成沿海劳动力成本增加:同时, 沿海地区食用菌产业多年发展造成当地资源枯竭; 北方地区冷凉气候、 原料和人力资源的优势, 更适合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食用菌栽培由林区向农村发展, 由山区向平原发展。受生产原材料影响和玉米芯、棉子壳、稻草等新原料应用技术推动,产品结构不断 优化。目前,全国栽培食用菌年产接近或超过 1 0 0 万吨的有 6 种,分别是平菇、香菇、黑木耳、双孢蘑 菇、金针菇和毛木耳。鸡腿菇、茶树菇、草菇、杏鲍菇、银耳、滑菇、茯苓、秀珍菇、白灵菇等品种年 产量达到 2 0万吨以上,猴头菇 、天麻、灵芝等 品种年产量达到 1 o万吨 以上 ,松茸、竹荪、姬松茸、牛 肝菌、灰树花 、蛹虫草等品种产量也达到万吨 以上 。此外,羊肚菇、鸡油菌等野生菌类合理开发也将取 得较大进展,食用菌品种的多元化结构将日益合理。 参考文献 【 l 】 黄毅 食川 栽培第 3 版【 m 一 e 京: 粕等教 扳礼, 2 0 0 8 【 2 】 黄年来 1 lf 1 食川菌 科【 m 一 e 京: 农、 l 扳礼, 1 9 9 3 【 3 】 杨新荚 中闭食川l 辇 f 栽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