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画山绣水》教案2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画山绣水》教案2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画山绣水》教案2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画山绣水时间地点召集人课题画山绣水课时 2 课时(总第 课时)科 任教 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文章诗意美。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重难点重点: 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难点: 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检查作业:1、课文开篇引诗的作用是什么?2、课文第2自然段:、文段的中心句是什么?、本段写了桂林山水的什么?有什么特点?出示学习目标: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读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出江山景色的?2、文章写了哪些传说?有些什么特点?3、为什么作者要把神奇美丽的桂林山水的描写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4、赏析本文语言准确、生动、富有诗意的美感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提示:作者以两幅画面来表现:一幅静态的,漓江水色图;另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2、提示:“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新娘)岩”。 “寡妇桥”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牺牲自我,乐于助人的品质,而其它的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3、提示:在观赏如画的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这些传说都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过去有一定的意义。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牢记过去,畅想未来。4、示例:“没见过一座山,这样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象。” 这两句话读起来很工整对称,很有诗意。“没见过一座山”对“没见过一条水”,“凝结”对“泛滥”,“生活感情”对“智慧的想象”,这是在口语化的基础上提炼的精通晓畅的语言。特点“泛滥”一词用得特别好,如是改用“表现、洋溢、充满”都没有那么恰当。“泛滥”一词虽然也有“表现、洋溢、充满”的意思,但表现的程度更深。它的意思是多得向四处漫流,这与写水非常贴切,突出劳动人民的充满智慧的想象就像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这也说明了这神奇的漓江水处处都有奇妙的故事。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1、课文中讲述了 “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岩”等四个传说,请问这些传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课文中第12段对寡妇桥的描写,用了三个问句,请问这三个问句有什么不同? 答案与提示: 1都是写阶级压迫和阶级斗争的。这些传说是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认识过去有一定的意义。 2第一个是提示,是船家提醒你注意观察;第二个是解说,讲山岩为什么称作桥;第三个是进一步解释,讲山岩由来的神话传说的依据。 五、课外作业,拓展延伸(3分钟)全文介绍了有关漓江的四个神话传说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讨论补充 记录讨论补充 记录板书设计画山绣水传说:“父子岩”、“寡妇桥”、“望夫石”、“媳妇娘(新娘)岩”作用:旧时代现实生活的折射,对于认识过去有一定的意义。 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