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北京城的中轴线》教学设计北京课改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的中轴线学情分析:在上节学,学生对说明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学生对于说明文还不是很熟悉,还是要从基础抓起,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伟大”以及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还是比较隐蔽的,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挖掘。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概况。 掌握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学会从这些方面把握说明文。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北京中轴线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北京中轴线的概况;掌握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顺序难点:掌握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感悟北京中轴线中蕴含的文化内涵。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 “大脚”烟花耀京华这一设计给世人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知道焰火组成的巨大的脚印是沿着一条什么路线抵达国家体育场鸟巢的?不错,焰火组成的巨大脚印正是由南自北,沿着北京的中轴线穿过天安门广场直奔国家体育场而来的。那么,奥运焰火缘何从中轴线由南向北燃起呢?焰火燃放为何要从中轴线的永定门开始?北京城的中轴线到底怎么回事?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思索,一同走近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走进他的文章北京城的中轴线,解开这其中的奥秘吧!(二)作者介绍梁思成,广东省新会县人,梁启超长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中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古建筑和文物保护工作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流亡日本时,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1912年随父返国。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回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营建系)并任系主任直到逝世。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1972年1月9日卒于北京。担任过国徽的设计组长,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地安门内双子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1)字音 遵循 峋峙 俯瞰 抑扬顿挫2)词义承袭 贯通 峋峙 气魄 抑扬顿挫 错落2、请同学朗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概括每一节主要内容。1)北京的中轴线2)第一段:介绍北京凸字形平面的形成及对它的评价。第二段:介绍北京中轴线的规模、价值及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 第三段:介绍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筑特色。3、请同学阅读第一节,说一说北京凸字形平面是如何形成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它的?(四)自主学习1、请同学阅读文章第二节,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以下问题:1)课文依次介绍了中轴线上的哪些建筑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它们介绍清楚的?2)试着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张北京城的平面图。3)作者介绍北京城的中轴线,主要是通过介绍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来揭示其特征的。那么,作者抓住了北京中轴线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的?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2、相互交流(五)小结 今天,我们初步了解了北京城的中轴线,下节课我们将一起交流你们心中的北京城的中轴线究竟是如何的。(六)布置作业A类:抄写重点字词B类:收集北京中轴线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交流讨论 成果展现1、请同学展示自己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的平面图,并进行解说。课文按照由南到北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中轴线上的永定门、正阳门楼、中华门、天安门、故宫、太和殿、神武门、景山、地安门、鼓楼、钟楼。其中,永定门是北京城外城的最南端,也就是旧北京城中轴线的南端起点,这也正是奥运焰火为何要从中轴线由南向北并从永定门开始燃起的原因。钟楼是北京城内城的最北边,即旧北京城中轴线北部的终点。故宫是内城的核心,也是全城布局中心,是位于中轴线上最为重要的建筑。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把它们介绍清楚的?这种由南到北介绍事物的顺序属于空间顺序,它常用于说明建筑物。空间顺序还包括由东到西,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前到后等等。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3、作者介绍北京城的中轴线,主要是通过介绍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来揭示其特征的。那么,作者抓住了北京中轴线的什么特征进行说明的?。 伟大4、中轴线伟大在何处呢?设想:气魄雄伟,一贯到底的规模,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因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答案并不全面,启发他们思考体悟中轴线蕴含的人文内涵:看课文,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度都一样吗?高度相同和不同各给人什么感觉? 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中轴线的设计重点突出、起伏有致,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所以中轴线是伟大的。 补充外国使臣朝见清朝皇帝的事例,印证北京的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城古代建筑的精髓,像一首雄伟的诗,像一首铿锵有力的歌。无怪乎作者也认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看课文,注意“据为己有”这个词,是谁把谁的什么东西据为己有? 借助这个问题,让学生体会中轴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可以看出劳动人民伟大力量,所以说中轴线是伟大的。 5、对于这样一个最伟大的中轴线,作者满怀着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里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你能再举几例吗?对中轴线的雄伟气魄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抒发了对新中国的赞美之情。作者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议论既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又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说明文当然以说明为主,但本文却在说明中糅合了记叙、描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6、第三段介绍了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筑特色,你能说以说这一特色是什么吗? 规则的布局和不规则的变化的对比。(三)探究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北京的中轴线,那文章的第一节和第三节好像就显得有些多余了,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没有北京城,和谈中轴线,因此开篇对北京城的总体介绍是很有必要的;后面对中轴线周围建筑的介绍更加爱突出了中轴线伟大的特征另外,前后两部分的说明,都洋溢着作者赞美、骄傲之情,对中国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歌颂,作者不仅仅是在赞美中轴线,而是在赞美北京城,赞美中国劳动人民。(四)拓展 时代在发展,北京也在发展,北京的中轴线有没有发展呢?请同学展示他们从网上搜集的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轴线上又陆续扩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等。今天,奥林匹克公园选定在北京最具文化特色的中轴线向北延长段上,不能不说是北京“人文奥运”的集中体现,是古都文脉的延续。(五)播放视频,升华感情:播放视频不朽之城,再次感受北京城中轴线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六)小结作者之所以说中轴线是伟大的,是因为中轴线有雄伟的气魄,宏大、一贯到底的规模;是因为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因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也同样因为中轴线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六)布置作业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