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轼的题画诗探析 袁丹 摘要:苏轼是北宋时期最著名的文学家,也是卓有 成就的书画家。他创作的题画诗不仅能充分发挥诗歌 的想象特点,而且成功地将空间艺术化为语言艺术,扩 展和深化了画中的意境,反映出作者独特的内心世界 及精辟的绘画思想。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苏轼;题画诗;形神兼备;想象奇幻;佛老 思想;归隐情结 中图分类号:1 2 0 7 2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 7 3 2 1 1 1 ( 2 0 0 9 ) 0 2 0 2 2 0 3 作者:袁丹,浙江省博物馆副研究馆员;浙江,杭 州3 1 0 0 0 7 题画诗是集诗、书、画为一体特有的艺术形式,也 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重要特征之一。所谓“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就是突出艺术作品就要有鲜明的形象性,犹 如绘画一般,又要有深刻的内涵,如诗的韵味,诗画结 合,揭示了艺术耐人寻味的美的境界。清代诗人沈德潜 的说诗啐语认为:“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 杜也。”就是说在杜甫的启发下,后来诗人多有题画诗 之作,而苏轼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苏轼的 题画诗不仅能够尊重画作本身,而且能缘物寄情,开发 议论。其题材之丰富,见解之精辟,为后世题画诗的创 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形神兼备 苏轼是北宋“文人画”领袖,他非常推崇唐代人物 画家吴道子的绝艺,认为“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 天下之能事毕矣。”吴道子的能事就体现在“出新意于 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既不违反常法,又能自 出新意;既极豪放,又仍符合规律。而所谓法度、妙理, 苏轼的解释是: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顺往,旁 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t 】 显然苏轼认为吴道子画艺之妙,就在于他能“如以灯取 影”一般,而且精细到好像计算了与真相“不差毫末”的 文学语言 “自然之数”来描画他所创造的人物。因为只有在外部 形态高度相似的前提下,才能达到内部形态的神似。如 果只有形似的话,就会被认为“见与儿童邻”了。【2 】 一首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最能体现苏轼 的绘画思想,“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 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 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 无边春。”他列举了唐代画家边鸾、宋代画家赵昌以及 王主簿的画都是传神的代表,强调了诗画在本质上是 相通一致的,诗画创作贵在自然与清新,论画不独求其 “形似”,还须“传神”,要形神俱似,画的写生传神之上 还要达到一种更高的审美境界。【3 1 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艺 术主张,认为画家作画要重视丰观的意兴心绪,追求 “象外之美”只是把写实放到次要的位置,不拘于客观 物体的形式,追求流畅传神的气韵神采,而不是要放弃 形的创作。另外,苏轼在绘画创作上追求创新,反对“陈 规”。传说,苏轼在试院中,乘兴以朱笔画竹,他人问: “世间哪有朱色竹? ”他反问道:“世间又哪有墨竹呢”。 他常常画竹竿不画竹节,并解释到:“竹生时何尝逐节 生。”这就是一种重视个性发挥,无视常形的例子。 二、想象奇幻 苏轼是一位浪漫主义色彩极浓的诗人,他的作品 中充满丰富而奇幻的想象。尤其是山水画,广袤的视觉 空间与想象空间为诗人精神的自由驰骋提供了舞台, 诗人可以脱离现实,展现愿望,还自身一个自主、自悦 的艺术世界。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野水参差 落涨痕,疏林敲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 黄叶村。”苏轼首先再现了原画的景物且传达了原画的 精神,并加进了自己的知趣,给人以诗意的补充。跌涨 无常的野水,一到秋天,水位下降,岸边露出涨水痕迹, 古老的树根露出水面,一个“霜”字点出了深秋景象, “扁舟一棹归何处? ”他认为归去也是画境以外的“黄叶 村”。苏轼利用想象,从画中写到画外,让人们的思绪同 一2 2 万方数据 人丈 2 0 0 9 2 扁舟一样摇曳而去,突破画面的拘束而发生广阔的联 想。 在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中也运用了奇特的想象 和传说,为全诗增加了不少情调和风趣。“孤山久与船 低昂”写出了人坐在船上的看望孤山的感觉:船随着浪 头的高低,孤山便也呈现出高低。苏轼通过这种动态描 写,把画中的景物活灵活现地写活了。“峨峨两烟鬟,晓 镜开新妆”,原本写得是晨光中大孤山、小孤山的水中 倒影,他却把它想象成江水好似早起打开的明镜。照着 美女新梳的两个发髻。末句运用“小姑前年嫁彭郎”这 个民间传说使伞诗妙趣横生,增加了全诗的意境。这就 是苏轼巧妙地运用想象,贴切的比喻,形象的拟人,赋 于画无限的活力,升华了自然。 续丽人行也是苏轼运用想象的代表作之一,这 是他在看了唐代画家周防的一幅“背面欠伸内人”画之 后写的。苏轼先是把它和杜甫的丽人行联系起来,当 年杨贵妃姐妹游宴曲江时,老百姓“只许腰肢背后看”, 继而又联想起了汉朝的梁鸿与妻子孟光举案齐眉,夫 妇互敬互爱的故事。说明民间妇女的自由快乐,既不像 锁在深宫的宫女那样苦闷无聊,以致于“背面伤春啼”, 也不象杨家姐妹那样,虽长得体态秀美,过着豪华的物 质生活,但与外界隔绝,其精神世界实和那位宫女是一 样的空虚。从而展示了本诗的主题:自由对妇女来说是 多么重要! 这比杜诗更有所突破,这种突破的力量正是 来自诗人丰富而曲折的想象。 三、借题发挥 苏轼认为:“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 而有常理。”( 4 ) 一幅枯木怪石图【5 1 体现了他渲泄胸臆, 通过“寓物”来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苏轼的一生中,命 运是几番起落,垂老还被贬逐到遥远的海南岛,以后幸 得生归,不久便在凄凉的境遇中去世了。陆游把他的一 生在跋东坡帖中总结得颇好:“公不以一身祸福,易 其忧国之心,千载之下,生气凛然,忠臣烈士所当取法 也。”苏轼并没有因为自己不幸的遭遇而愤世嫉俗,忘 怀世事,反而借诗讽喻现实,反应民生疾苦。其中较为 著名的是陈季常所蓄 二首:何年 顾、陆丹青手,画作朱陈嫁娶图。闻道一村惟两姓,不 将门户买崔、卢。我是朱陈旧使君,劝耕曾入杏花村。如 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租夜打门。这幅画是名手按白居 易朱陈村诗的内容绘成的。原诗说的是远离徐州萧 县的朱陈村没有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山中民俗淳朴, 朱、陈两姓世为婚姻,不攀高门的社会风尚,展现了当 时安定欢乐的生活情景。而现今却被“县吏催租夜打 门”打破了往日的平静,朱陈村已不堪入画。前后两者 完全不同的境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达了作者对百 姓所遭不堪境遇的深切同情,批评了时政的弊病。更为 2 3 - - - 可贵的是,作者在作此诗是在元丰三年,当时他刚出 狱,被贬黄州。他之所以入狱是因为他作诗文讽刺新 法,当时不少人劝他弃笔,以免罪上加罪,但他看到百 姓所蒙受的苦难,又禁不住挥笔以表自己疾愤之情。 此外他也讽喻统治者古今兴亡之理,? 人间俯仰成 今古,吴公台下雷塘路。,【s 】讽刺执政者的骄奢淫逸,劳 民伤财,最后只落得悲惨的结局。苏轼使用了杜甫“门 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句,暗示唐玄宗、杨贵妃、虢国 夫人等又重蹈了隋炀帝的覆辙。这首诗表面是评古画, 实际上是借古讽今,警告当权者,如果奢靡无度,不顾 百姓死活,宋王朝就不能长治久安,从而使全涛有了深 度。 在戏书李伯时画御马好头赤中:“山西战马饥无 肉,夜嚼长秸如嚼竹。蹄间三丈是徐行,不信天山有坑 谷。岂知厩马好头赤,立仗归来卧斜日。莫教优孟卜葬 地,厚衣薪檩入铜历。”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在品评马匹 的优劣得失,实际上却是意在象外,含意深刻。诗中把 山西战马和厩中御马作对比:山西战马艰苦奋战,浴血 疆场,却只是吃粗粝;厩中御马偶尔作仪仗摆设,却饱 食终日,安逸享乐。两种马的功劳不同,但所受待遇却 极不公正。这就使人联想到作者的言外之意:难道这种 不公正的待遇只是马才有吗? 人难道没有吗? 多少人才 被埋没,怀才不遇,那是谁的昏庸所造成的呢? 苏轼当 时被贬逐外任,如战马吃禾秆、效命于疆场。如今为京 官,又像好头赤一样,被用来装装门面。曲折地表达了 对处于庙堂之上的官僚们只顾享乐,不顾人民死活的 不满情绪。 在苏轼的题画诗中同时也表现了对自身命运的慨 叹。如苏轼曾写过王伯敫所藏赵昌花四首,诗人不仅 通过画面对四种花木予以歌咏,更主要的是寄情于这 四种花木,抒发诗人的感受,慨叹了诗人自已的身世。 与其说诗人在叹息梅花、黄葵、芙蓉和山茶的遭遇,还 不如说他直接道出了诗人坎坷的一生。 四、佛老思想 苏轼是道教情结深郁的艺术家,他八岁入乡校,就 以眉山道士张易简为师,他还经常与道士往来,并且与 许多道士保持着终生的友谊。因此,他的绘画思想及绘 画作品,明显地受道家影响较深。苏轼提出的“巧者以 意绘画”中的“意”,正是道家讲的“意”与“象”的统一。 苏轼在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诗中说:“何如此 两幅,疏淡含精匀。“疏淡含精匀”一是说明在画面 上,笔法看似疏落淡泊,实为内含精t 匀称之势,这种 疏淡的笔法,造成的“简”效果。所谓“简”,当然不是简 单,而是“千状万态,笔简而意足9 9 96 以少总多”,“以一 收万”,富于概括性,用笔简朴,结构才能萧散,疏淡。这 种萧散、疏淡是受老庄思想的影响。老庄的“有无相生” 万方数据 的“有”与“无”就是中国绘画中“实景”与“虚景”。实景 与虚景是相互发挥,实景借虚景的衬托而显得气韵生 动,空景因实景的奇妙而显得空灵。 自题金山画像可以说是苏轼坎坷一生的总结。 在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后,佛老思想便成为他个人处 事哲学的主导思想,也是他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 排遣的精神支拄。“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正 如他的知己侍妾朝云所说的是他“一肚子不合时宜”所 造成的后果。“黄州、惠州、儋州”,连用三个地名入诗, 极言被贬之频、之多。回顾生平,内中包涵着许多难言 的苦涩,唯有用道家“物我两忘”的思想来进行自我排 遣。苏轼在答秦太虚书中“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练” 之后的思想上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境界。 苏轼好庄子,也好佛,并对佛教典籍也深有研究, 尝与禅师僧人交往,参悟哲理禅机。因而哲理禅机常于 诗行间感发。“春江水暖鸭先知”也暗暗契合了佛典中 的一句名言“心与境会,智与理冥,如人饮水,冷暖自 知。我心空无物,斯文何足关。君看古井水,万象自 往还。” 8 】意境深微,颇有色空意味。 佛、老思摄文化在他身上和谐统一,使他具有着乐 观旷达及健全的理性,使他能够在人生的苦恼和悲哀 中得到人生意义的悟解,同时让他的创作心态也回归 自然。正如他自己所谈到的那样:“与可画竹时,见竹不 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 新。,【9 】这种心态犹如老庄的“嗒焉似丧其偶”,又如禅宗 的“物我两忘”,无论是画家还是作家,只要抛弃一切世 俗功利,思想高度集中,身心俱遗,人的情感超越了具 体的物象,升华到精神性的情志意蕴,从实到虚,摆脱 了物质性的桎梏,这样就使人又回到了自然状态,并领 悟到某种人生哲理。 五、归隐情结 苏轼的不少题画诗交织着归隐的情结,从“靖节 固昭旷,归来侣蓬蒿”【l o 】中可见,陶渊明对苏轼有着深 刻的影响。苏轼爱陶渊明,对陶的人品、个性、诗艺、人 生观和处世态度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和借鉴,并曾 把陶渊明当作自己贬岭南时期的干载挚友,晚年在与 苏辙书中说:“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他甚 至还屡屡唱道:“渊明形神似我”、“我即渊明、渊明即我 也。”在苏轼看来,陶渊明对他影响最甚者,乃是由于陶 渊明的内在品格的“真”,由于他们都有着高洁的人品, 他后悔自已的离乡宦游,用“世间马耳射东风,悔不长 文学语言 作多牛翁。 c l - 点出了他希望真正过l 画中的生活,意 味深长。等到题王晋卿画更直接抒写隐遁山林的心 愿:“人间何处有此景,便欲往买二顷田”。但在事实上, 苏轼对陶渊明的隐身独善、既避世又避人、在田同诗中 消磨自已的消极作法并不是完全赞同的。苏轼虽也曾 有过“逃世之机”的思想,然而用世之心不死,归路难 寻,辗转于欲隐未隐之间:“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 寻无缘。”【1 2 在岭南时期他已彻底否弃了尘世,把不可 能实现的愿望化解在山水画中,创造着他自己心里的 山水世界,m 】并在精神境界中牢牢地把握住自我,寻找 着被失落的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总之,苏轼的题画诗为世人展现了丰富的内心世 界,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阐述了自已独特的 艺术见解。虽然苏子已逝,但他在题画诗领域乃至绘画 历史上所作出的贡献,永远不会被世人忘怀。 参考文献: n 1 苏轼孔凡礼点校书吴道子画后苏轼文集,第5 册,中华书 局1 9 8 6 p 2 2 1 0 页 【2 1 苏轼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 首苏轼诗集,第5 册,中华书局1 9 8 2 p 1 5 2 5 f 3 】张惠民,张进士气文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4 ,p 4 9 3 【4 】苏轼茅维编孔凡礼点校净因院画记苏轼文集中华书 局。1 9 8 6 ,p 3 6 7 页 【5 】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第2 集浙江:浙江 人民美术出版社1 9 9 9 【6 j 6 苏轼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虢国夫人夜游图苏轼诗集, 第5 册,中华书局,1 9 8 2 p 1 4 6 2 【7 】苏轼王丈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自题金山画像苏轼诗集, 第8 册,中华书局,1 9 8 2 ,p 2 6 4 1 1 8 l 苏轼王文诰辑注孑l 凡礼点校书王定国所藏王晋卿著色 山二首苏轼诗集,第5 册中华书局,1 9 8 2 ,p 1 6 3 8 f 9 1 9 苏轼王文诰辑注孑l 凡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法规实例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法规的应用案例分享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 奢侈品零售行业2025年消费者购买动机与营销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环保理念驱动下可降解体育用品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中的策略与2025年发展报告
- 提升能力2025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工程法规考试备考的实践与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练习试题及答案
- 利益分红合伙协议书
- 咸宁学校合作协议书
- 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实施演示文稿
- 新旧物业公司交接管理流程
- YS/T 394-2007钽精矿
- GB/T 17193-1997电气安装用超重荷型刚性钢导管
- ETF融资融券的应用策略课件
- 东芝空调用户使用手册
- 全国卷高考标准语文答题卡作文纸3栏800字版
- DB32T 4284-2022 居民住宅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
- 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申请表样表
- 110kV变电站高压试验报告完整版
- TSG Z7001-2004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