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测试习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测试习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测试习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测试习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湖南省醴陵市第二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入学测试习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醴陵二中2017年下期高二入学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计50分。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管子乘马中说:“是固夜寝起早,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尔不倦,民不惮劳苦”,西方有学者甚至指出:“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封建小农经营效率高,可与资本主义农业比肩B. 小农经济的困顿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C. 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D. 小农经济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封建小农经济困顿却又高效”、“是固夜寝起早民不惮劳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虽然经营效率高,但由于生产方式的落后,无法与资本主义农业相比,故A选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局限性有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等,故B选项正确;“封建小农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说法过于绝对,故C选项错误;材料“夜寝起早,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尔不倦”说明小农经济效率高是指农民的辛勤劳动,未涉及土地私有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同时,提取材料关键信息“困顿却又高效”,再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答案。2. 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A. 西周B. 春秋战国C. 宋朝D. 明清【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五大名窑。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在该墓葬中出现“粉彩、珐琅彩”,由此可以看出,该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清代,故答案为D。3. 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D.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答案】A【解析】由题干可以知道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往南方,而南方的货物被日夜贩运到北方,这说明了当时国内物资交流的频繁即商品长途贩运贸易发达,故A项正确。宋代经济中心南移已经完成,排除B;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出现,排除C;题干反映的是国内贸易,不是对外贸易,排除D。点睛:材料中“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反映的是南北方间不同地域间的商品交换,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4. 顺治六年,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日本的伊万里瓷出口却迎来了持续140年的鼎盛时期。“中国时期”结束,关键原因在于A. 瓷器质量的骤降B.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C. 技术创新的停滞D. 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答案】B【解析】清朝在对外关系中清政府执行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该政策限定广州十三行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国际瓷器市场的“中国时期”结束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故答案选B。AC两项中的“骤降”“停滞”说法绝对,排除;D不是主要原因,排除。5. 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之下,哥伦布在美洲大陆游历了一番,表示很遗憾,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据此可知A.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明显B. 哥伦布找到了通往东方的航路C. 世界市场的雏形并未形成D. 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模糊【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及金银等贵金属的需求增加,出现了“寻金热”这一社会原因。材料中表明,哥伦布等航海探险是为了得到“黄金和香料”,属于经济动因,且可见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标明确,故A正确,D错误;BC两项不符合题干的主旨,排除。故答案选A。点睛: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已经产生并初步发展,作为商品交换的支付手段的货币,不仅取代土地日益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象征,而且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权力的重要标志。6. 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历史背景相同B. 地理环境相同C. 世代友好交往D. 殖民扩张的结果【答案】D【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欧洲殖民者在世界各地侵占殖民地时,为了表明该地成为自己国家的领土,基本都以本国的国名或城市名来命名,但为了区别原地名,都在前面加一个“新”字,因此出现了新西兰、新奥尔良等,ABC均不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排除。故答案选D。7. 下表是16至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年份比例1520160016701700175018011851城市总人口525825135170210275510A. 圈地运动的影响B. 工业革命的进行C. 自由贸易的发展D.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答案】B【解析】A项主要是16-18世纪,排除。根据题干表格可以知道,从1750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这一时期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开展,加快了英国城市化进程,故B项正确。C项是工业革命之后,排除。表格内容不能反映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D项错误。8. 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A.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B. 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D.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A项是题干所揭示的现象,不是针对现象所采取的措施,排除。根据材料信息“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可以看出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揭示的不是英国政府职能完善,而且政府职能完善的目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C项错误。仅根据材料“公共卫生立法”,不能表明英国法律体系的完备,故D项错误。9. 苏州的地方志记载:“光绪二十年(1894)前,沪上未有纱厂,苏地盘门外苏纶纱厂亦未兴筑,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直到1894年,洋布进口量尚未超过全年销用棉布量的1339%。“穿洋布的主要是城镇商人和富裕阶级,穷苦的城市贫民和乡下居民都穿土布”。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 民族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 中国沦为世界市场的附庸D. 人们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答案】A【解析】题干反映了样布在中国的滞销,结合所学可知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御作用,一般中国民众生活贫困、消费能力低,故A正确;BD不是根本原因;C与题干无关。10. 据统计,18721894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是53家,资本共4697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96%,而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设厂数高达463家,资本达90801万元占近代工业总资本的4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推动C. 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经济D. 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与题干的时间不符,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均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史实。故答案选C。11. 中共八大指出,当前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两对矛盾的实质是A.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B. 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C. 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矛盾D.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社会矛盾。新中国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建国初期,建立先进的工业国是先进社会制度的要求;而落后的农业国是中国的社会现状,经济文化水平低下即生产力水平落后。因此,从中共八大提出的矛盾本质上来看,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故答案为D。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2. 1978年79月,国务院召开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务虚会。会上,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如平反的孙治方重提了“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的观点。该会议A. 认识到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B. 结束了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C. 从理论上阐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D. 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A【解析】由“许多经济学家批评了要求消灭商品货币关系的左倾观点,要求利用市场活跃流通”可知当时一些经济学家主张发展商品经济,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A正确。B项“结束”说法错误;C是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排除;要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于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排除D。13. 1984年5月18日,青岛首家中外合资企业华和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正式批准成立。这是山东省第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也是全国第二家合资租赁企业。这一企业的出现表明A. 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B. 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C. 沿海经济开放带形成D. 改革开放从此开始【答案】A【解析】中外合资合资经营企业,是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的企业,“华和”的出现,迈出了资本跨国流动、相互协作的第一步,这一企业的出现表明利用外资的步伐加快,故A项正确。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排除B项;C项题干没有体现;改革开放开始于1980年经济特区的开放,排除D项。14. 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军政府命令“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 西方列强的入侵B. 维新变法运动的推动C. 清政府自身改革的需要D. 辛亥革命的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中“不剪发不算革命”“凡我同胞,一律剪发,除去胡毛,重振汉室”可以看出剪发与革命联系在了一起,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故答案选D。A不符合题意;维新变法运动发生在1898年,清政府自身改革-新政发生在1905年,排除BC。15. 严中平在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中指出,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A. 抗战阻碍了中国经济发展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C.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D. 抗战期间日本对华经济侵略加剧【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给出的时间:19381942年,这个时间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从地点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这说明抗日战争对中国工业布局产生影响,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不是材料主要讨论的内容;B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D选项材料没有体现。16. 以下是18951919年民族工业发展情况一览表年份新办民族工业总数新增民族工业资本(万元)平均每年设厂数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95190010045001677501901191134056003151019121919470中,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条件是A. 国民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法令的颁布B.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掀起D. 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答案】C【解析】由表格可知18951919年民族工业快速发展,A项错误,应该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发展实业法令;B项对应的时间不符合1912-1919;C项正确,针对日本侵华和“二十一条”,中国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D项只符合欧洲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放松。17. 在1926年以前,苏联只从西方得到数量不大的短期公司贷款,而且利率高达15%20%。1929年英国开始实行对苏出口的信用保证制度。1935年,苏联从德国获得它历史上得到的第一笔财政贷款,期限5年,利率仅6%。西方对苏联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 斯大林模式具有优越性B. 英德试图争取苏联加盟C. 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D. 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以知道,西方国家在30年代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经济危机,因此西方国家在30年代主动降低对苏贷款利率的背景只能是西方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A项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成功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点睛:由题干1926年以前,苏联得到西方国家的贷款数额少、利率高。但1935年以后,苏联获得了更多的财政贷款,且年限较长、利率低。结合这一时期的国际环境可知,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为缓解经济危机,西方国家主动对苏联进行贷款且降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资的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从而缓解危机。18. 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经济的图表,数据表明A. 新政消除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 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C. 新政对美国的经济作用不大D. 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答案】B【解析】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而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所以新政不能消除美国的经济危机,排除A;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经济复苏,所以新政对克服经济危机起了重大作用,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故B项正确,C项错误;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在90年代,排除D。故答案选B。19. 在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很多人把政府提供的福利看作为自己的“福利权”,分不清楚“权利”和他人“给予的权益”。这种观念A. 增加了社会问题发生率B. 降低了人们工作积极性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D. 降低了社会消费总水平【答案】B20.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不能依靠革命所产生的群众的热情来建立,而只能在这种热情同劳动者对自己劳动的物质关心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为此,苏俄A. 实行余粮收集制B. 颁布土地法令C. 实行粮食税D. 采取义务劳动制【答案】C【解析】“依靠革命所产生的群众的热情”来建立社会主义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根据题干可知列宁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出了新经济政策。AD项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措施,排除;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颁布土地法令,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C项正确。21.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一改革导致苏联A. 国民经济迅速好转B.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C.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 国内局势失控并最终解体【答案】D.点睛: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就像剥卷心菜一样,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22.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战后重建。然而二战后推动欧洲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却是马歇尔计划,这说明A. 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B. 战后初期IMF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C. IMF正在忙于发展援助和技术支持D.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阻挠【答案】B【解析】马歇尔计划使美国为了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A不符合史实,排除;根据材料“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战后重建。然而二战后推动欧洲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却是马歇尔计划”表明1945年建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发挥了帮助战后欧洲重建的作用,于是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故B正确;世界银行致力于成员国的发展援助和技术支持,C错误;D不符合材料和史实,排除。23. 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些措施体现了A. 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改革和应对计划经济体制B. 企业自主权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C. 指令性计划的做法得到改变D. 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答案】D【解析】1965年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A错误;B、C不符合材料“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国家减少了对企业的干预,加强了企业的自主权,对促进工业发展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故D正确。24.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以下阐述正确的是A.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合作国家最多的一个区域性集团B. 亚太经合组织是合作程度最高、最典型的经济集团C.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差异D. 欧盟成员国之间仅限于经济合作【答案】C【解析】亚太经合组织是目前合作国家最多的一个区域性集团,排除A;欧盟是合作程度最高、最典型的经济集团,排除B;亚太经合组国家之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差异,C正确;欧盟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D项“仅限于”经济合作说法错误,排除。25. 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A. 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B.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C. 经济全球化只是理论不可能实现D. 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指出,“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一起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即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应先由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逐步实现,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故B项正确。AC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化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排除D。点睛:注意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两者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则是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共3题,计50分。其中,26题22分,27题18分,28题1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01931年,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建立发动三次围剿。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45年,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节选)材料二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公有制性质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私合营经济0.7%7.3%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个体经济71.8%7.1%材料三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认为:“如果你想做企业家,想把企业做大,那就该去解决社会问题。”“事实上我觉得每一次的成功,都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阿里巴巴的发展吻合了新商业文明的特征2010年3月,淘宝网对外宣布,向全球开放淘宝数据,让合作伙伴和消费者与之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习美李绍钻编著马云教你创业赚大钱(1)依据材料一,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分别有哪些?(2)读材料二,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3)据材料三,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答案】(1)积极:国家形式上的统一;国民政府的推动、支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消极: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挤压;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的侵略。(2)变化: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了主导地位。原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或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主初级阶段;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3)特征:网络经济或知识经济;开放透明分享。因素: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加入世贸组织;信息化。【解析】(1)本题依据材料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国家统一、国民经济建设等方面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因素。再据材料一“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三次围剿、“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战争、官僚资本、世界经济危机、外国侵略等方面概括消极因素有哪些。(2)本题据材料二“1952年、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公有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地位的角度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等方面分析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标志意义。(3)本题据材料三“感谢这个时代,感谢中国经济的发展共享其海量原始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网络经济、开放、分享等方面概括“新商业文明”的特征。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贸组织等方面分析导致这一特征的国内经济因素。27. 古往今来,多数政府都在不同程度上干预经济,但其产生的作用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冋答问题:材料一汉承秦祚,但刘邦接过来的是一个被暴秦和连年征战压榨得山穷水尽,凋敝至极的江山,刘邦和他的继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生息。山林水泽,矿山益田,关卡市场,通通开放;连铸钱都交给民营经济去干。传统农业税在汉文帝时已减至三十分之一,其在位二十三年,更有十二年全免。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材料二汉武帝时期,大肆用兵拓边,汉朝前期七十来年的积累,没几年打了个底朝天。于是改变政策,先是实行了盐铁官营,从盐铁专卖中获得丰厚的利又采取均输法和平准法。均输就是国家采购国家经销;平准就是根据市场情形,设立专门的机构,贱买贵卖,平抑物价,垄断经营。还推出了“算缗”与“告缗”,向工商业主征收财产税、车船税,鼓励告发瞒报家产的行为。晚年的汉武帝郑重其事的发布了轮台罪己诏,检讨自己的错误,不该穷兵黩武,用尽民力。张吾愚千秋功罪桑弘羊材料三二战之后,英国等西欧国家纷纷收购私有企业,使之“私有化”。国有化部门利润的低下和70年代起的亏损趋势,与国有化部门的产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很不相称的,特别是如果把国有化部门同私有加工工业部门相比,1955年以后,私有加工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一直小于国有化部门,而利润率大大高于国有化部门。国有企业按政府主管部门指示,以低价格向私有大企业出售能源、原材料、半成品和运输服务等,同时以高价买进私有大企业的商品和劳务,这种价格差,人为地造成国管企业利润的丢失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一项声明中明确表示:“私人企业在我们现在的国家制度下,应当是我们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基站,这是我们对抗共产主义的唯一选择。厉以宁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初经济政策。(2)对比材料二结合所多角度谈对汉武帝约济政策的认识。(3)据材料三和所学,概括二战后西方国家“国有化”企业的特点及其原因。【答案】(1)政策:经济开放,不过多干预民事和商业;注重减轻农业税(或休养生息,无为而治)(2)认识: 政策:抑制私营工商业的发展,征收重税;盐铁专营,官铸货币,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原因:连年对匈奴作战损耗较大国库空虚;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维护封建统治。影响: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增加了国家收入,但违背了经济规律,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极大地压制了新生产关系的变革。(两个角度即可得满分)汉武帝的经济政策为汉武帝的征伐提供了经费来源,加强国防和巩固边疆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