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中除特别加以标注 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他人和其他机构已经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志的研究成果对本 人的启示和所提供的帮助,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一虢乏筮 学位论文版权的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辽宁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及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复印件或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授权 辽宁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并且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 论文的内容相一致。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一:銎翌 指刷雠:聋捏 签名日期:v f 9 年 月 y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汉语的主谓句研究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仍不能 建立起一套符合汉语实际的主谓句系统。要想建立起真正属于汉语自己的句型系统,就 必须从各个时期的典籍做起。先前的学者对现代汉语的主谓句句型研究比较多,对于古 代典籍的句型研究就相对较少。 世说新语产生于刘宋时代,正值汉语发展史上的中古早期。全书基本上用当时 流行的口语写成,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真实的语言面貌。该书在词汇与语法等众多方 面对上古汉语均有继承和发展,因而这部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特点的珍贵语 料,也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史的难得材料。 因此本文选取世说新语作为研究对象,对该语料的主谓句进行详实的描写和分 析,试图构建起该书的主谓句系统,为汉语史的发展提供一些佐证。 本文分为四大部分,分别阐述该论题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世说新语的主谓 句系统,世说新语主谓句的历时比较和结语。 经过详尽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世说新语的主谓句结构类型大体有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和其他谓语旬。根据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他们下 面又各自划分出不同的主谓句类型,其中以动词谓语句为核心,其下位句型较为复杂。 通过对世说新语主谓句句型穷尽性的分析和描写,我们发现魏晋时期的主谓句 句型系统已经很接近于现代汉语的主谓句句型系统了,只是跟现代汉语的主谓句比起来 还比较拘泥于形式。但是这个时期的主谓句句型系统已经很成熟了,如“连动句”,无 论是从形式上还是从语义上,都与现代汉语的连动句相差无几了;还有形容词谓语句“最 + 形容词”结构,己然就是现代汉语的“极比”了。 本文的研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希望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世说新语;主谓句;与孟子主谓句比较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e l e g a n c y o nt h en e ws y s t e mi sas t u d yo ft h em a i n a b s t r a c t c h i n e s el o r di sa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g r a m m a ri si m p o r t a n t , b u ts of a r , w es t i l lc a n n o ts e tu p as e to fc h i n e s er e a l i t i e si st h ep r e d i c a t eo fas y s t e m t oe s t a b l i s hat r u eo fc h i n e s eo ft h e i r s e n t e n c e ss y s t e m , i tm u s tb ef r o mt h es t a r to ft h ef o r m e rs c h o l a r s b o o k so nm o d e mc h i n e s e m e a n i n go fe v e r yt y p eo fr e s e a r c ho na n c i e n tb o o k sm o r e ,t h et y p eo fr e s e a r c hi sr e l a t i v e l y s m a l l e l e g a n c yo nt h en e we r ai nl i u s o n gi nt h em i d d l eo ft h ee a r l y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 t h e r ei sb a s i c a l l yi nt h ep o p u l a rs p o k e ni n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r e f l e c t sw e i t r u el a n g u a g ef e a t u r e s t h ev o c a b u l a r ya n dg r a m m a r , m a n ya s p e c t so f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h a v e i n h e r i t e da n dd e v e l o p e d ,a n dt h i si st h es t u d yw e in o r t h e r na n ds o u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o f p r e c i o u s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i sa l s o0 1 1 1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m a t e r i a l s ot h i sa r t i c l es u m m a r i z e st h en e wl a n g u a g ee l e g a n c y , ”嬲t h el a n g u a g eo ft h i ss e n t e n c e o nt h e d e t a i l e d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t r y i n gt ob u i l du pt h el o r di sas y s t e mf o r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yo f f e r ss o m es u p p o r t t h i sa r t i c l ef a l l s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o nt h et o p i co fr e s e a r c ha n ds t u d i e s ,a n de l e g a n c yo n t h en e ws y s t e mo fa p r e d i c a t ea n dc o n c l u s i o n a f t e r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 ,w es u mu pan e wl a n g u a g eo ft h el o r de l e g a n c yt h i ss e n t e n c e s t r u c t u r et y p eo ft h ev e r b ,a d j e c t i v em e a n i n go ft h i ss t a t e m e n t , a n dt e r m ,t h i si st h em e a n i n g o ft h i ss t a t e m e n ta n dt h eo t h e rs t a t e m e n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t r u c t u r ea n df u n c t i o n so ft h e r e s p e c t i v es e p a r a t e da n dt l l e yc r o s st h em a i nt y p e s ,w i t ht h i ss e n t e n c et h ev e r bi sc a l l e dt h e s t a t e m e n t t h eo l dp a t t e r n so ft h em o r ec o m p l i c a t e d o ft h en e wo nt h i se l e g a n c y , w h i c he v e r yt y p eo f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a n a l y s i s ,w ef m dt h e m e a n i n go ft h ew e ie v e r yt y p eo fs y s t e mi sa l r e a d yq u i t ec l o s et ot h em o d e mc h i n e s em e a n i n g o fe v e r yt y p eo fs y s t e m , w i t hm o d e mc h i n e s ei st h em e a n i n go fw o r di ss t i l lt ob ef o r m a l b u t t h i sp e r i o dt h a te v e r yt y p eo fs y s t e mi sa l r e a d yr i p e ,s u c ha sy e a r - e n dw o r d ”,b o t hi nf o r mo r i nt h es e m a n t i c a l l yw i t hm o d e mc h i n e s ew o r df o rt h ey e a r - e n d ;t h e r ei sa na d j e c t i v ei s c a l l e das t a t e m e n t ”t h ea d j e c t i v e ”,h a sam o d e m c h i n e s e ”v e r y ” t h i ss t u d ym a ya l s oh a v el i m i t a t i o n ,b u ts t i l lc a l lt h ef u n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h is h u ox i ny u ;p r e d i c a t i o ns e n t e n c e ;w i t hm e n gz ih i sd o c t r i n eo f t h el o r d i sar e l a t i v e l y - i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i 1 绪论1 1 1 主谓旬的研究价值1 1 2 主谓句的研究现状1 1 3 世说新语的版本和语料特点2 1 3 1 刘义庆其人2 1 3 2 世说新语其书3 1 3 3 世说新语其版本3 1 4 本论文的理论依据,4 1 4 1 关于句型的定义4 1 4 2 划分句型的标准4 1 4 3 句型要素5 1 4 4 句型的层次问题5 2 世说新语主谓句句型系统一7 2 1 动词谓语句一7 2 1 i 动词无宾句7 2 1 2 动宾句l 1 2 1 3 动补句1 8 2 1 4 兼语句2 0 2 1 5 连动句_ 2 2 2 2 形容词谓语句2 5 2 2 1 描写句2 5 2 2 2 比较句2 6 2 2 3 判断句2 7 2 3 名词谓语句2 7 2 3 1 名词谓语句为判断句2 7 2 3 2 谓语为数量词2 8 2 3 3 其他意义的名词谓语句2 8 2 4 主谓谓语句2 9 2 4 1 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2 9 2 4 2 大主语与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2 9 、,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 2 4 3 大主语与主谓谓语结构中的某一个词有复指关系3 0 2 5 其他主谓句3 0 2 5 1 副词做谓语3 0 2 5 2 疑问词做谓语3 0 2 5 3 助动词作谓语3 1 3 世说新语与孟子主谓句之比较3 2 3 1 二者相同之处3 2 3 2 二者不同之处3 2 3 2 1 被动句3 2 3 2 2 双宾句3 2 3 2 3 形容词谓语句3 2 结语3 3 参考文献。:3 4 致谢3 5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构建一个合理而全面的汉语句型系统一直是语法学界密切关注的问题,而做好这一 工作就必须从各个时期的专书句型系统开始研究。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主谓句都 能够反映汉语句型的主要特点,因此对主谓句进行细致的描写是至关重要的。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 0 3 _ 4 4 4 年所作的一部遗闻轶事小说。 魏晋南北朝是汉语由上古向中古转变的时代,其语言带有明显的承上启下的特点,一些 旧的语法现象和一些新的语法现象在这一时期的语言中都有所体现,所以这个时期的语 料文章颇能引起学者的兴趣。笔者对世说新语中的主谓句作了全面调查、整理,并 作了粗浅的分析,希望能对汉语句型的发展史研究提供点滴思考。 因此,我们选取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世说新语为语料,通过对原文的穷尽性 的分析,构建起该书的主谓句句型系统。同时参照前人的研究成果,从历时的角度同其 前代的代表作品孟子的主谓句句型进行比较,以期体现世说新语主谓句句型的 特色,为建立科学的汉语语法史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和言之有据的观点。 1 1 主谓句的研究价值 句型研究在语法研究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语法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各种 语法著作在谈到语法问题时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句型问题。研究任何一种语言的语法,其 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确定句型。1 8 9 8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马建忠著的马氏文通,标志 着汉语句型系统的建立。但是,迄今为止,我们仍然不能科学地建立起一套符合汉语实 际的句型系统。 我们要想建立起真正属于汉语自己的句型系统,就必须追本溯源,从探索古代汉语 的句型系统做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每个时代的代表性典籍做全面细致的分析描写, 这样才能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符合汉语实际的古代汉语句型系统。笔者选取世说新语 的主谓句作为研究对象,正是试图建立其主谓句句型系统,为古代汉语句型系统的研究 提供可资借鉴的材料和言之有据的观点,这对于构建古代汉语句型系统,乃至整个汉语 句型研究都是有意义的。 1 2 主谓句的研究现状 句型研究是语法研究的重点,也是语法研究的核心。“回顾近百年来我国汉语句型 研究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初创阶段、发展阶段和高级阶段。 初创阶段大概是在4 0 年代,吕叔湘先生和王力先生借鉴西方语法学理论,根据汉语 的自身特点分别发表了中国文法要略( 商务印书馆1 9 4 2 年) 和中国现代语法( 商务 。参见张潜近百年来汉语句型研究概述,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9 9 8 ,( 1 3 9 ) - l -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 印书馆1 9 4 3 年) ,这两部巨著开创了我国早期汉语句型的研究。 “2 0 世纪5 0 年代是我国语法学的大发展时期,汉语句型研究也取得巨大进展。一方 面普及知识,加强中小学语法教学需要建立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句型系统;另一方面西 方新的比较先进的语法理论一结构主义描写语法理论,3 0 年代就被介绍到中国,直至 5 0 年代为众多汉语语法研究学者所接受,并运用这种理论成功分析汉语句法现象,使 汉语句型研究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张志公、丁声树等语言学家对汉语句型的研究很有 成果。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现在是汉语句型的蓬勃发展阶段。这个时期学术性句型研 究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的语言学家受到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影响,同时语言学与心理学、 社会学、逻辑学等的相互交融大大促进了我国汉语句型的研究。这个时期产生了众多新 的理论观点,如句型的含义、句型划分的原则和标准、句型成分和句型层次等理论,特 别是在9 0 年代范晓先生提出的三个平面观点,进一步深化了句型的研究。这个时期产 生了大量的专著论文,据有关学者统计关于句型理论的文章有七十篇以上,专著有六部 以上。 前辈们的研究很有成果,但他们主要是对现代汉语的句型进行研究,相比之下对古 代汉语句型的研究却很少。有关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论文或著作大多是探究一些有代表 性的句式,对其进行历时分析或共时描写。 研究世说新语的论文也较多,但主要是以词类或某一具体语法现象为出发点进 行共时或是历时的研究,或者是与其他语料进行比较研究。 所以我们发现,对于世说新语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他的主谓句句型却至今没有 研究过。 1 3 世说新语的版本和语料特点 世说新语本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作者是南朝宋时刘义庆。 1 3 1 刘义庆其人 关于世说新语的作者,历来也存在很多争议,一般认为是南朝宋代的临川王刘 义庆。刘义庆( 4 0 3 4 4 4 ) ,南朝宋彭城( 今江苏徐州) 人,移居京口( 今江苏镇江) ,南朝刘 宋宗室,长沙景王刘道怜次子,后因临川烈武王刘道规无子,遂过继为嗣。刘宋建国, 追封为临川王,刘义庆袭封。宋书刘义庆传一文里较详尽地记叙了其生平经历, 史称“爱好文义,文辞虽不多,足为宗室之表 。圆 刘义庆一生虽然屡任要职,但是史书中却很少有关于他政绩的记载,因为刘义庆生 活的时代皇室混乱,因而他便不热衷于政治,转而投向文学,或许这也是为了躲避宫廷 参见张潜近百年来汉语句型研究概述,河北师范人学学报,1 9 9 8 ,( 1 4 0 ) 参见沈约宋书刘义庆传,中华书局,1 9 7 4 ,( 1 4 7 6 ) - 2 - 辽宁师范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内乱。鲁迅先生曾评论说:“宋书言义庆才词不多,而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则 诸书或成于众手,未可知也。 还有资料记载刘义庆“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太尉袁 淑,文冠当时,义庆在江州,请为卫军咨议参军;其余吴郡陆展、东海何长瑜、鲍照等, 并为辞章之美,引为佐史国臣 于是就有学者认为世说新语不是刘义庆一人所编, 乃是众人集体创作的。 世说新语到底是出自一人之手还是众人的结晶,都不是本文研究的对象,但刘 义庆对世说新语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个人独著,或众人合写,对世说新语的 真实性都没有影响,因为他们都是同时代的人,所以世说新语仍是魏晋南北朝的语 料代表。 1 3 2 世说新语其书 “产生于刘宋时代的世说新语一书,原名世说新书,简称世说,到唐宋 时代才称世说新语。 该书“正值汉语发展史上的中古早期。它是反映魏晋南北朝 时期口语的一本著名笔记小说。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这部小说按内容分类,所记共 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品藻等3 6 门。 全书基本上用当时流行的口语写成,在 词汇与语法等众多方面对上古汉语均有继承和发展,因而这部书是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语特点的珍贵语料,也是我们研究汉语发展变迁的难得材料。 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夕h 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 这里说的“小说”,与我们现代所说的小说不一样,它并不是一种文体。根据隋书经 籍志的说法:“小说者,街说巷语之说也。 隋书经籍志中所理解的“小说 一 词是指传闻的故事。到了汉代,小说才开始成为文体之一类。 世说新语它所记录的绝大部分是上起后汉,下迄东晋的近三百年间名人雅士的 遗闻轶事,所涉及的人物数量众多。刘义庆将这些人的遗闻轶事、生活情趣和言行风貌 真实地记录了下来,甚至连品评也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所以能够反映魏晋时代语言 的实际,这对于我们窥探当时的语言现象无疑有重要的价值。 1 3 3 世说新语其版本 世说新语一经问世,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后来的一千多年的流传中,屡经 后人的整理、增删和传抄等,就形成了颇为复杂的版本系统。 根据隋志的记载,唐及唐以前有世说新语八卷本和十卷本流行于世,今在 国内已早佚,只有残卷存于日本。 宋代的时候世说新语的版本较多,据有关资料来看,“南宋刻本当是世说新 囝参见鲁迅全集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 6 2 ) 参见沈约宋书刘义庆传,中华书局,1 9 7 4 ,( 1 7 4 4 ) 参见张振德 语言研究,巴蜀书社,1 9 9 5 ,( 3 ) 勘参见程湘清魏晋南北朝汉语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4 ,( 1 ) - 3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 语一书流传较早的刻本,现在所知的有三种:一为宋高宗绍兴八年董莽刻本,一为宋 孝宗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一为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湘中刻本。现在后两种刻本也已失 传。 明代的世说新语版本也较多,比较有影响的是王世贞的世说新语补系列和 袁氏嘉趣堂刻本,但这两种刻本都对原著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改,所以不能反映世说 新语的原貌。 清代其中比较重要的有道光八年浦江周心如纷欣阁三卷刻本和光绪十七年长沙王 先谦思贤讲舍三卷刻本,1 9 8 2 年王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 现代的世说新语版本主要有两种,一为中华书局1 9 8 3 年出版的余嘉锡世说 新语笺疏;一为中华书局1 9 8 4 年出版的徐震谔的世说新语校笺。 本文主要以余嘉锡的世说新语笺疏为底本,适当参考其他版本。 1 4 本论文的理论依据 现代语言学中的句型学理论,特别是近二十年来的汉语句型研究成果,是我们重要 的理论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4 1 关于句型的定义 关于句型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一、句型就是指句子的结构类型。持这种观点的有胡裕树、黄伯荣、廖序东、范晓 等学者,赞同此观点的学者较多。 二、“从句子的语气、句子的结构、句子的六大成分、句子的谓语性质、句子所带 词组、句子结构的繁简进行的分类都称为句型。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以林杏光为主,他 指出这是划分句型的六条标准,这种方法考虑到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比较全面, 但是造成了句型交叉的现象,分析起来比较困难。另外史有为、张静等学者也赞同此观 点。 三、认为上述两种划分法都可以。持这种观点的有张涤华和朱林清。 我们赞同并采用第一种观点,即句型是指句子的结构类型。 1 4 2 划分句型的标准 目前在语法学界关于划分句型的标准有很多种,划分的标准不同划分出来的句型也 各不相同。划分的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根据结构划分句型。根据结构特点分出的叫句型,首先可将句型分为单句、复 句两类,单句又可分为主谓旬、非主谓句两类,主谓句又可再分为名词性、动词性、形 。参见张叔宁今本 版本之源流,河海大学学报,2 0 0 1 ,( 7 0 ) 宙参见林杏光汉语五百句,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0 ,( 3 0 3 5 ) - 4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容词性谓语句等。 二、根据语气划分句型。根据语气特点分出来的叫句类,可将句类分为陈述句、疑 问旬、祈使句、感叹句等。 三、根据特殊标志划分句型。根据特殊标志划分出来的叫旬式,可将句式分为“把 字句 、“被字句 、“是字句、“有字句 等。 可以看出由于标准的不同,形成了众多不同的句型系统。但在汉语学界中,大家主 要关注的是句子的结构问题,所以我要讨论的首先应该不包括句类。那么就只剩下句型 和句式。史有为先生曾说:“句型和句式都是同一个概念。如果把层次较低的称作旬式, 把句型留给层次较高的,那么层次低到什么程度才能叫句式,层次高到什么程度才能叫 句型呢? 显然其间很难也没有必要划这条界线”。我们十分同意史先生的这一观点。句 式是一种在结构上比较特殊的句型,所以它也应该是句型的一个分支,应该叫做一种特 殊的谓语句,或者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所以我们讨论的重点也 不是句式。 所以,本文所讨论的句型专指以结构为标准划分出来的句型。 , 1 4 3 句型要素 史有为先生将句型要素归纳为四种:l 语义句型要素;2 句法句型要素;3 语音句 型要素;4 语用句型要素。他指出:在句法平面上的关系元要素,即一般说的句型成 分,通常有四种确定方案,一种是把六大句子成分中的主、谓、宾算作句型成分,而 不把定、状、补看作句型成分;一种是把主、谓、宾、补算作句型成分,定、状排除在 外;一种是把主、谓、宾、补算作句型成分,状在某些情况下算作句型成分,定不算句 型成分:一种是六大成分都算作句型成分。可见,按句子成分的类别来确定句型成分有 很大的分歧。其所以这样,一是并未经过很好论证,二是拿原有六个句子成分作标准的 本身就可能存在问题。”现在大多数的看法是:主语、谓语、宾语、补语一般都被看作 句型成分,但宾语和补语一般出现在下位句型中,定语和状语被看作是非句型成分。那 么在世说新语的主谓句句型系统分析过程中,我们采用此观点,主语、谓语、宾语 和补语被看作句型成分,定语和状语被看作非句型成分。 1 4 4 句型的层次问题 现在汉语学界普遍认为句型系统是一种层级系统,在句型的层级分析问题上,目前 有三种分歧意见,“一是分析到第三层:第一层,单、复句;第二层,主谓、非主谓句; 第三层,名词性谓语句、动词性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二是分析到第四层,即:将名 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谓语句再作进一步划分。三是将上面的第四层再作进一步划分。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 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只有分析到第四层才能充分反映出句子的结构特点和规律。我 们以黄伯荣、廖序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为依据,将世说新语的主谓旬划分为 四个层次:第一层,单句。我们在世说新语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单句,所以对于复 句没有做分析。第二层,主谓句。这是我们讨论的重点,因此可以把它作为世说新语 主谓句的上位句型;第三层,按照谓语的性质从中分出动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形容 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等作为中位句型;第四层是按照谓语的结构再从中分出动词无宾 旬、动宾句、动补句、描写句、判断句等作为下位句型。 0 2 , 参见曾晓鹰汉语句型说略,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 0 0 4 ,5 ,( 4 6 ) - 6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世说新语主谓句句型系统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那么一个句子中必须有主语和谓语, 两者缺一不可。本文除了研究单句中的主谓句,也把分句中的主谓句作为研究对象。 世说新语中的主谓句句型主要有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 谓谓语句和其他谓语句,每一种句型根据结构和特点又有不同的下位句型,其中以动词 谓语旬最为复杂。 2 1 动词谓语句 动词谓语句是指谓语由动词或动词性结构充当谓语的主谓句,又称叙述句。世说 新语中动词谓语句共6 8 1 3 例。 这类句子在世说新语中变化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结构也最复杂。因此,还可 以根据谓语的不同结构,把它们分成下列结构形式:动词无宾句、动宾旬、兼语句、连 动句、动补句等五个下位句型。 2 1 1 动词无宾句 动词无宾旬是指谓语由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充当谓语的主谓旬,动词后没有宾语、补 语等连带成分。 世说新语中有动词无宾句1 8 6 1 句( 重复动词包括在内) 。其中谓语为不及物动 词的有1 1 2 7 旬,占动词无宾句总数的6 1 ;谓语是及物动词的有7 3 4 句,占动词无宾 句总数的3 9 。世说新语动词无宾旬中的谓语动词不及物动词还是占大多数,如: ( 1 ) 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 德行第一1 4 ) ( 2 )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雅量第六4 ) ( 3 ) 简文在殿上行,右军与孙兴公在后。( 排调第二十五5 4 ) 在世说新语中,及物动词也可以充当动词无宾句的谓语,如: ( 4 ) 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文学第四5 ) ( 5 )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贤媛第十九8 ) 在世说新语中,不及物动词可以充当动词无宾句的谓语,及物动词也可以充当 动词无宾句的谓语,但两者在动词无宾句中的功能以及特点有很大的区别,下面分别加 以叙述。 ( 1 ) 不及物动词充当谓语 世说新语动词无宾句的谓语大部分都由不及物动词充当,它们的后边不要求有 宾语等其他连带成分出现。我们也可以说充当这类动词谓语句谓语的动词一般是一价动 词,共有1 1 2 7 例。我们还可以按照世说新语动词无宾句中谓语动词的特点将其分 为两类: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 自主动词 第一类谓语动词是自主动词,这类动词表示主观上可以控制的动作动词。主语一 般是人,共8 3 2 例,如: ( 1 ) 王丞相召祖约夜语,至晓不眠。( 赏誉第八5 7 ) ( 2 ) 张大失望,便去。( 方正第五6 6 ) ( 3 ) 一见冲,因陈无用,俪然而退。( 栖逸第十八8 ) ( 1 ) 例中谓语动词“眠 的主语是“王丞相”,“眠 可以由王丞相的主观意志来 控制。 ( 2 ) 例中谓语动词“去 的主语是“张玄”,张玄可以控制“去 的发生。 ( 3 ) 例中谓语动词“退 的主语在这里省略了,但从上下文中我们可以知道是“刘 麟之,他可以控制谓语动词“退 的发生。 这类自主动词的特点就是施事的主语可以对动作的发生、发展以及结束加以控制, 是自觉的,但它们的动作、行为不能施及到另一方,所以不能带宾语。如果带宾语的话 就会变成使动用法。 非自主动词 这类动词动作的发生不能由人的主观意志所控制,它们的发生是不随人们的意志而 改变的客观变化。这类句子的主语可以是有生命的人或物,甚至可以是无生命的事物。 这类主谓句共有2 9 5 例。 i 谓语动词表示有生命的人或物的状态或变化,共2 2 4 例,如: ( 1 ) 桓大司马病。( 赏誉第八1 0 5 ) ( 2 ) 幽、厉之君何以亡? ( 规箴第十2 ) ( 3 ) 郎邪王伯兴,终当为情死! ( 任诞第二十三5 4 ) 非自主动词的主语一般是人,它表述的是有生命的人或物的一种状态或变化,但是 这种状态和变化通常不是主语自主发出的,是客观原因所造成的。这三例中,“亡、死、 病 这三个动词的发生在原文的语境中是由于外界的原因导致的。 i i 表述无生命的事物的状态、变化的不及物动词,共7 1 例,如: ( 1 ) 林道人诣谢公,东阳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 文学第四3 9 ) ( 2 ) 我病自当差,正忧汝患耳。( 规箴第十2 3 ) ( 3 ) 下官疾动,不堪坐。( 宠礼第二十二6 ) ( 1 ) 、( 2 ) 、( 3 ) 这三例中谓语动词的主语分别是“病、病、疾,它们都是无生命 的事物,动词“起、差、动 表示主语状态的变化。 在世说新语中,自主动词占动词无宾句中谓语的大多数,非自主动词相对较少。 在非自主动词中,表示有生命的人或物的变化的动词较多,表示无生命事物状态变化的 动词较少。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及物动词充当谓语 世说新语中及物动词作谓语但不带宾语的主谓句也很多,这类主谓句共有7 3 4 例,在世说新语中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相置于谓语动词前 这类结构的谓语句共2 3 9 例,这里根据意义和功能也可以分为两类。 i “相 起代替宾语的作用,相当于代词,共2 0 8 例,如: ( 1 )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 德行第一1 3 ) 。( 2 ) 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以高奇见贵。( 文学第四9 8 ) ( 1 ) 例的主语根据原文可判定是一个想避难的人,应该是“弃 的宾语,用“相 替代置于动词谓语前边,( 2 ) 例的主语应该是“不赏者作 ,是“遗 的宾语,用“相 替代提前。 i i “相 用于谓语动词前,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共3 1 例,如: ( 1 )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文学第四6 6 ) ( 2 ) 卿何以相负? ( 方正第五3 3 ) 这两个例子中“相偏指说话人自己。 谓语动词前用助动词“得”或“可”,表示情态的许可,共1 9 5 例,如: ( 1 ) 一言可辟,何假于三! ( 文学第四1 8 ) ( 2 ) 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当,当共言咏,以写其怀。( 文学第四5 5 ) ( 3 ) 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 ( 方正第五3 9 ) ( 1 ) 例中,“可辟翻译成“可以被征召 ,( 2 ) 例中,“不可留”翻译成“不能够 挽留”,( 3 ) 例中,“得录 翻译成“可以逮捕( 他) ”,“何为不可放”翻译成“为什么不 能放了他呢 。这里的“得 和“可”都表示情况的许可。 被动句式 这类结构的主谓句共2 5 2 例,在这里又分为几种情况。 i “为n 所v 式,共1 3 0 例,如: ( 1 ) 长沙之勋,为史所赞。( 文学第四9 7 ) ( 2 ) 预少贱,好豪侠,不为物所许。( 方正第五1 2 ) 在世说新语中还有一个“为所v 式,我们可以看成是“为n 所v 式的省略。 ( 1 ) 于时人士多为所拘。( 雅量第六) i i “见v 于n 式;“见v 式 ,共3 3 例,如: ( 1 ) 张玄,吴士之秀,亦见遇于时。( 方正第五6 6 ) ( 2 ) 绍、简亦见重于世。( 赏誉第八2 9 ) ( 3 ) 世林既以忤旨见疏,位不配德。( 方正第五2 ) 在( 2 ) 中,这个“重字为意动用法。 这几种用法的被动句在上古汉语的语法里就已广泛地存在着,在世说新语中出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 现了新的被动句式,大体有“被v ”式,“蒙v 式,“受v 式。 i i i “被v 式,“蒙v ”式,“受v ”式,共8 9 例。 i “被v 式,共5 0 例。 在这三种形式的被动句中“被v 式占绝大多数,如: ( 1 )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王即取做长史,带晋陵郡。( 言语第二1 0 0 ) ( 2 )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 政事第三8 ) ( 3 ) 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 文学第四5 0 ) ( 4 ) 裴叔则被收,神气无变,举止自若。( 雅量第六7 ) 这类被动句中,“被 后动词一般是消极动词。“弹”、“诛”、“废 、“收 均表示消 极、不幸的意义。 “被v 式后边还可以带宾语,如: ( 1 ) 身被征作礼官。( 规箴第十13 ) ( 2 )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 任诞第二十三5 0 ) “被v 式后边加宾语,是不同于上古被动句式的一个新特点。 i i “蒙v 式,共2 0 例,如: ( 1 ) 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 方正第五3 7 ) ( 2 ) 谓至诚有感者,必当蒙佑。( 尤悔第三十三1 1 ) “蒙 在这里理解成“受到的意思,后边一般是积极动词。( 1 ) 例翻译成“受到 眷顾,赏识”,( 2 ) 例翻译成“受到保佑”。 i i i “受v 式,共1 9 例,如: ( 1 ) 隆初以不能受罚,既饮,揽笔便作一句云:“;取隅跃清池。”( 排调第二十五3 5 ) ( 2 ) 周日:“何至受卿挞? ”( 排调第二十五6 2 ) “受”后出现的动词一般是消极动词,所以应当翻译成“遭受 ,( 1 ) 例翻译成“遭 受惩罚9 - t 9 ( 2 ) 例翻译成“遭受鞭挞。另外我们注意,( 2 ) 例中“受”的后边已经出现 了施事主语,这也是不同于上古被动句的一个新特点。 动词后省略宾语或不需要出现宾语 这类结构的谓语句谓语动词表示主语的自主动作,共4 7 例,如: ( 1 ) 诸人在下坐听,皆云可通。( 文学第四3 7 ) ( 2 ) 戎虽不受,厚报其书。( 雅量第六6 ) ( 3 ) 主始不知,既闻,与数十婢拔白刃袭之。( 贤媛第十九2 1 ) 这三例中的谓语动词均为及物动词,其后都没有宾语,但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判定 它们的宾语所以不需要说出,在这里省略不说。 “弗v 式 在古代汉语中,否定副词“弗”后的动词一般不要求有宾语。这种形式的主谓句在 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世说新语中只有一例。 ( 1 ) 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 尤悔第三十三1 ) 我们考察世说新语中所有的动词无宾句发现,不及物动词做谓语的主谓句较多, 及物动词做谓语的主谓句相对较少,但是及物动词做谓语的情况以比上古时期增多。在 及物动词作谓语的主谓句中,被动句已出现了很明显的标志( “为n 所v 式、“见v 于 n 式,“见v 式,“被v 式,“蒙v 式,“受v 式) ,其中“被v 式已与我们现代 汉语中的被动旬相差无几,这与先秦时期意念形式占主导地位的被动句相比有了很大的 进步。我们将动词无宾句的情况列成下表,如表2 1 表2 1 谓语类型小计百分比 自助动词做谓语 8 3 2 不及物动词做非自助动词做谓语主语有生命2 2 4 1 1 2 76 0 5 谓语 主语无生命 7 l “相”+ 谓语动词“相”相当于代词 2 0 8 偏指一方3 1 “可”或“得”+ 谓语动词 1 9 5 “为n 所v ”式 1 3 0 被动句“见v 于n 式”;“见v 式”3 3 及物动词做谓 “被v ”式,“蒙v ”式, 8 9 7 3 43 9 5 语 “受v ”式 动词后不需出现宾语 4 7 “弗v ”式 l 合计1 8 6 1 2 1 2 动宾旬 动宾句是指谓语动词后带有宾语的主谓句。世说新语中动宾句共有3 9 4 0 句。 吕叔湘先生说:“讨论动词和句型,这是语法研究中的第一号重要问题。”动词在句 子的使用中占有很大的比率,它是句子的核心,其他的成分都被它吸住,其中宾语与它 的关系最为密切。需要注意的是动宾结构内部存在着一些复杂的语义关系,它们虽然都 以动宾结构的形式出现,实际上内部的语义关系却不尽相同。按照它们语义的特点我们 可以把世说新语中的宾语分为直接受事宾语,间接受事宾语。 ( 1 ) 直接受事宾语 直接受事宾语是谓语动词的直接受事者,这样的动宾结构意义很容易理解。在世 说新语中这种宾语的数量是各种宾语中最多的,共有2 9 6 7 例。 表示动作支配的宾语 i 宾语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据统计,世说新语中这类动宾句有2 3 0 9 句,如: 世说新语主谓句系统研究 ( 1 ) 范宣年八岁,后园挑菜。( 德行第一3 8 ) ( 2 ) 支道林常养数匹马。( 言语第二) ( 3 )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睛。( 巧艺弟二十一13 ) ( 4 ) 陆知其意。( 规箴第十1 6 ) i i 宾语为代词 在世说新语中,宾语为代词的共3 4 5 例,代词基本为“之,还有“此”、“焉”, 另外还有一例“我”,如: ( 1 ) 阮后闻之。( 德行第一3 2 ) ( 2 ) 谢以醇酒罚之。( 德行第一3 4 ) ( 3 ) 咨议罗企声亦在焉。( 德行第一4 3 ) ( 4 ) 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言语第二3 2 ) ( 5 ) 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德行第一4 4 ) 宾语为动词 在世说新语中共8 例,如: ( 1 ) 何以知无? ( 2 ) 我大道公,何以言无? ( 文学第四9 7 ) ( 3 ) 陈太丘与友期行。( 方正第五1 ) 宾语为主谓短语等复杂结构 这类宾语在世说新语中共7 0 例,这类主谓句谓语动词大多为“见 、“闻”,如: ( 1 )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德行第一1 0 ) ( 2 ) 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y 6 7 ( 言语第二1 8 ) ( 3 ) 谢公闻羊绥佳,致意令来,终不肯诣。( 方正第五6 0 ) ( 4 ) 王平子年十四五,见王夷甫妻郭氏贪欲。( 规箴第十1 0 ) 谓语动词表示有无 这类动宾结构的动词常为“有”、“有所 、“无”,共有2 3 5 例。 i 宾语为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这类宾语在世说新语中有2 1 6 例,如: ( 1 )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德行第一9 ) ( 2 ) 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 言语第二9 8 ) ( 3 ) 平舆之渊,有二龙焉。( 赏誉第八3 ) ( 4 ) 和峤性至俭,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与不过数十。( 俭啬第二十九1 ) 这几例中,前两例的宾语为名词,后两例的宾语为名词性短语。 i i 宾语为形容词 这里的形容词是用作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