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论文.pdf_第1页
城市设计论文.pdf_第2页
城市设计论文.pdf_第3页
城市设计论文.pdf_第4页
城市设计论文.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名称:唐山废墟中崛起的城市 班级:城规101 学号:6001210002 唐山唐山废墟中崛起的城市废墟中崛起的城市 陈陆洋陈陆洋 摘要:摘要:唐山为世界所知,多半是因为1976年那场大地震以及震后的重新崛起。在短短10年 时间里,唐山人民就在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崭新的城市。震后的规划对唐山的城市布局结构 进行了重大有效的调整,有效解决了城市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为唐山的进一步发展奠定 基础。现在的唐山已然发展成为环渤海中心地带的“京东宝地”,其城市意象也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关键词:唐山 城市设计 城市意象 规划 我的家乡唐山,一座从废墟上崛起的城市,一个记录了我成长的地方。我没能经历七 六年那场地震,没能见证她从废墟中凤凰涅槃的过程,谈到其城市意象,我只能将我感受 到的唐山呈现在大家面前,她也许并不如大城市那样繁华,不如江南水乡那样有诗情画意 ,但她所承载的文化与精神,已然成为其意象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1.1. 唐山概况及规划唐山概况及规划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 ,南临渤海, 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 要地和走廊。现辖2市6县6区和6个开发区,总面积13472 平方公里,人口719万;市区面积 3874平方公里,人口301万,是全国较大城市之一。 1.11.1区域规划区域规划 唐山地震后,出现了两种观点:其一,异地建设 ,就是放弃原有的城市。其二,原地建设。就是立足 唐山,以唐山市区为基础进行建设。规划最终选择了 后者,将中心区撤离处于地震带的路南区,向北发展 。 一方面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原地重建利于保 持其历史特色;同时唐山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处 华北平原东部,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北距北京180公里,西南距天津120公里,其发展 带动冀东地区发展,对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图1)。然而其规划也存 在一些漏洞,一方面 城市的规划仅考虑本市,一些本来可以互补的地域联 图1 京津唐地均生产总值分布 系被割裂;另一方面,主要发展集中在中心城市,拉大了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间的差距 ,形成发达的中心城市,落后的腹地的格局。 新时期的唐山规划从整个京津唐区域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环境来考虑和研究,作为 整个区域规划的一部分,将北京市的许多重大项目落户唐山,如首钢、大唐电厂等,使 唐山成为京津地区产业疏散和转移 的重要基地(如图2)。同时充分利 用唐山丰富的煤炭资源和近海石油 、原盐资源。有机分散的理论得到 了很好的应用。唐山就象是北京的 卫星城,有利于保护北京的环境和 生态,控制人口规模。 图2 北京产业疏散图 1.21.2系统规划系统规划 1976年的大地震毁灭了唐山,也从侧面反映了之前规划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城市抗震 等级的错误判断,缺乏合理的城市结构,土地利用不合理,路南区基本建在一条活动断裂 带两侧和砂土液化地段;住宅的建筑结构不合理,施工质量差;城市生命线工程脆弱;震 中区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过大等等。 1976年后新的规划方案通过对城市各组成要素 及其结构的研究,全面分析城市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从而在整体上对城市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案。 1.31.3城市布局结构及功能分区城市布局结构及功能分区 全市由老市区、东矿区和新区三大片构成,各区 相距2530公里左右,三条铁路和三条公路连通市区 各片(如图3)。 图3 唐山市总体规划示意图 1.41.4动态的观点动态的观点 1.4.11.4.1关于建筑关于建筑 唐山重建没能对城市规模、人口、发展等有一个很好的预测,指导思想不够解放,作 为一个城市,1986年底初步完成恢复建设的唐山,以当时的城建标准来看,给人的是耳目 一新的感觉,然而今天看来重建后的唐山建筑形式单调,多数建筑标准过低,一些房屋不 久之后就不得不再次花费人力物力进行改造,地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发挥。别的 城市在按现代化的思路发展,如果老房子太多,可以拆了再建,但唐山的房子正处于“年 轻时候”,不可能拆迁。 但从当时的环境出发,让唐山人从简易的抗震棚里尽快搬出来是当时的第一要务,速 度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筑风格也不可能五花八门。 1.4.21.4.2关于主干道宽度关于主干道宽度 新华道(如图4)、建设路、北新道等道 路的当时的规划宽度为50米,当时有很多人表 示反对,因为觉得太宽了。但是到了现在,50米的新华道已经让人觉得窄了。谁也想不到 唐山会发展得这么快。小区里的道路设计也窄了,当时没有现代交通意识。因此今天的唐 山不得不为了拓宽道路而大肆拆迁。 图4 唐山市主干道新华道 2.2. 城市意象城市意象 为了更好地表达唐山这座城市,我又特意再次去拜读了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一书 。凯文林奇在书中对人的“城市感知”意象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他说:“一个可读 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并且应 该是“可识别的”,并且有能够启发人们强有力“意象”的能力。林奇将对城市意象中物 质形态研究的内容归纳为五种元素 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五个要素在城市设计及研究领域有着极为重大的影 响。 一个城市的可读性,表现为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容易认明,进而组成一 个完整的形态。一处独特、可读的环境不但能带来安全感,而且也可扩展了人类经验的潜 在深度和强度。 当我们漫步于城市的任何一条街道,思考着眼前所看到的林林总总的复杂景象,并好 奇地想知道在建筑立面背后和远处街道转弯处隐藏着什么的时候,对于一座城市,我们要 如何解读,如何弄懂它的含义呢? 1 每一个城市由于地域环境,人文环境的差异,都已经有它给与大众独特的形象认知。例 如谈到国内外一些知名城市,我们都会有许多联想,如巴黎是浪漫之都、新加坡是狮城, 伦敦是雾都,威尼斯是水城,北京是帝王之都等等我们通过城市独有的景观或文化特征, 对这些城市形成了一些固有的形象认知,说明这些城市已经给大众留下了其独有的印象。 2 对于城市形象,凯文林奇提出的五个元素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城市道路、城市边界、城 市区域、城市节点、城市标示物。而对于唐山的解读,我也首先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2.12.1城市道路城市道路 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 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 线、河道或铁路,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 路元素。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 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如图5)。 结合城市功能需求,结合唐山2200万平方米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需要,为了打造人民群众的 幸福之都,规划局在2010年就结合城市主要干道 改造、城市商业中心区改造,提出了17个既有居 住小区的改造方案,目前都在有序推进。将在商 业核心区沿建设路(如图6)、新华道形成唐山的 香榭丽舍大街,形成商业服务业聚集带,进行健 康楼、25号小区、曙光楼、翔云西里、煤医里、赵庄 图5 唐山市道路规划图 铁路楼等区域改造,打造百货大楼区域、八方购物区域两大商业集聚区;在中心区北部长 图6 建设路 宁道向东拓宽,作为城市内北段,联合楼区域、物资楼区域、长宁、启北楼区域和部西里 区域改造后与远洋城区域形成城市北部商业中心。改造后的远洋城商圈将引入红星美凯龙 等大型商业企业,结合会展中心、花卉市场的改造,形成酒店、公寓、城市shoppingmall 、特色商业步行街、都市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唐山市主要繁华街区之一。 唐山现在的道路已经脱离了狭窄拥挤杂乱,形成了有规划,有秩序的新路网形式(如图7) 。 2.22.2城市边界城市边界 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它们是两个片断 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它 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 ,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这些边界 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 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 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 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提到唐山的城市边界,就不得不提 到唐山的环城水系工程,也是城市边 界 的一种(如图8)。 2.32.3城市区域城市区域 图8 唐山环城水系 图7 唐山新建立交 区域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 度的范围。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 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 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 的。对于他们 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 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2.42.4城市节点城市节点 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 聚焦点。节点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 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北新道西端的起点始于京沈高速出口,是京津地区进入唐山的必经之路,将打造唐山 第一道风景线。从高速出口至站前路,一个以凤凰为设计意向的城市公园将为每个到访者 展现唐山的第一形象。整个公园取名“有凤来仪”,表达的是唐山这座凤凰涅槃的生态城 市对来宾的热情与欢迎。城区入口,则是一组呈半圆围合的建筑群,它如同一扇向游客敞 开的城市之门,标志着通往这座城市的充满想象的旅程将从此展开。 自“城市之门”向东,北新道两侧是商住混合功能的街坊。北新道与友谊路的交叉口 ,向北不远处就是凤凰新城的城市主轴,因而成为“凤凰之门”节点的中心 商业、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城市繁荣的标志。本次规划以唐山百货大楼(如图9)凤凰 购物中心、八方购物中心等 现有的商业环境为基础,建 设以商业、餐饮业、娱乐业 为核心,以商贸洽谈、商务 办公为辅助功能的综合性商 业街区。规划以商务办公、 商务酒店为标志性建筑, 图9 唐山百货大楼 利用玻璃连廊,将多组商业建筑串连起来,形成连续的商业步行街,打造“特色商圈”。 建设路与北新道交叉口附近集中了市政府各部门的办公场所。规划将卫国路至文化路 之间的区段确定为以行政办公、商务为主的功能区。在建设路与北新道交口处,规划建设 “民生广场”。文化路以东,大城山公园、城市规划展览馆、西北井荷花池、机场铁路线 、凤凰山公园、唐山博物馆、开滦体育馆密集分布,在这样一个历史文化交汇的地方,将 规划用一座天桥将机场铁路线与凤凰山公园、开滦体育馆联系起来,并通过绿化步道使之 与唐山博物馆连通。借助天桥与步道,人们可以静静地跟随历史的足迹,用心感悟这座城 市的魅力。 在北新道的东端,大城山脚下、陡河岸边,是唐山城市的发源地,也是诞生了近代中 国第一袋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的地方。规划充分考虑了本地区良好的景观区位,将唐山 陶瓷厂与大城山公园东侧地块建 设成为生态居住社区,同时将启 新水泥厂(如图10)改造成为工 业遗产建筑群、爱国主义教育基 地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随着污 染企业的搬迁,陡河沿岸整体环 境改造的加快推进,这片唐山城市 图10 启新水泥厂 的发源地将重新恢复生态和绿意,与河流水系、郊野公园和生态绿带共同构成唐山的绿色 城市骨架。 3 2.52.5城市标示物城市标示物 地标是另一类型的参照点,只是观察者身处它们外部,而并不进入其中。它们通常是 一些简单定义的实物:建筑、标识牌、商店或山峰。它们的作用是从一大堆可能对象中挑 选,突显处一个单独的元素。 唐山市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标建 筑应该就是位于市中心的唐山抗震 英雄纪念碑广场(如图11)。唐山 抗震纪念碑,建在市中心新华道以 南(建设路和文化路之间)纪念碑 广场内。广场东西长 320米,南北宽 170米,占地 5.44公顷。广场东部是抗震纪念碑 ; 西部是抗震纪念馆。两个主要建筑 坐落在东西向同一个轴线上,纪念碑和纪念馆之间设有一座大型水池,并通 图11 抗震英雄纪念碑广场 过红色地砖铺砌的地面使两座建筑相连。 纪念碑由主碑和副碑组成。主碑碑座高 3米,碑身高 30米,由 4根相互独立的梯形变截面钢筋混凝土碑柱组成,主体上端造 型有四个收缩口,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人定胜天。碑 身四周高 1.5米处,为 8 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浮雕记述了地 震灾害和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英雄 业绩。在碑身高 8.5米处镶有一块长 3.86米、宽 1.6米的不锈钢匾额,上刻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七个大字( 如图12)。 主碑和副碑建在一个大型台基座上,台基四面有四组台阶,踏步均为4段,每段 7步,共 28步,象征“七二八” 图12胡耀邦题字 这一难忘的时刻。 即使有着蹩脚的城市面貌,但是通过辉煌的夜间灯火,你就会发现这座城市的消费能 力。并不是所有的城市能够每天都能实现城市亮化,毕竟那是笔不菲的成本。唐山的夜晚 每天都是节日。 纪念碑广场是唐山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广场。因此成为商家宣传的重要场所,当然其 市中心的位置也是重要因素。但是在我眼里,这副画面有着截然不同的感受。 3.3.唐山文化唐山文化 唐山背山临海的地理格局、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和特有的地方历史文化,造就了多种 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北部长城沿线风貌古朴,原汁原味,荟萃了明长城的精华。迁西水 下长城、迁安大理石长城、鹫峰山“干砌长城”、长城砖窑“左三窑”、喜峰口、青山关 皆为长城妙处。清东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之一。南部沿海一线 集海滨、海岛于一体,水清,沙软,潮平,消暑休闲,引人入胜。唐山文化科普旅游内容 同样丰富,你可以到地震遗址、抗震纪念碑和纪念馆感受大自然无比的威力和人类重建家 园的勇气,也可以到蒸汽机车、陶瓷生产线及开滦井下旅游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工业文明。 经历过唐山大地震后,萎靡与落后一起被埋藏在了废墟之下,取而代之的是是一幢幢 拔地而起以积极向上面貌蓬勃生长的高楼。唐山人民的精神在不知不觉中已生根发芽,牢 牢扎根在每个唐山人心中。 就像提起威尼斯就想到水城,提到内蒙古就想起大草原一样,一提起唐山,首先浮现 在人们脑海里的应该是相同的一个词 地震。然而每个人的经历,理解的不同,也造成了对一座城市意像解读的不同。我印象中 的唐山,并不是地震带来的伤痛,而是大灾后的大爱,困难后的团结,这种精神也深深融 入到了这座城市的设计中,抗震英雄纪念碑,地震遗址,走在唐山,人们感受到的,接收 到的,都是这座城市传递出的蓬勃朝气。 4.4.城市设计之痛城市设计之痛 城市建筑,推倒重建。一些阔别家乡多年的人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他们回到故里的 时候,发现家乡完全变了,甚至变得自己都不认识了。儿时玩伴们嬉戏过的街道,打酱油 常常路过的古树和牌坊,都变成了只能在照片中回味的影像。因此,人们常常会用“翻天 覆地“来形容家乡快速发展后的景象。这一现象反映了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在更新改造过程 中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大拆大建。这种最简单,最粗野的改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