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doc_第1页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doc_第2页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doc_第3页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doc_第4页
黄伯荣版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汉语考点总结(黄伯荣廖序东教材)后附历年试题归纳集锦一 概论一、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古代汉语1,定义: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从时间上看,五四以前的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现在我们接触到的古代汉语是它三千多年来的书面语形式。2,古代汉语的两种书面语形式:(1) 文言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2) 古白话: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与口语直接联系的新的书面语言,今普通话书面形式的源头,9dc末期出现12、13dc成熟3,古代汉语学习对象:文言文(二), 现代汉语1, 定义: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普通话和方言;(广义)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狭义)1955年确定(三),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二、普通话和方言 (一),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是汉族人民在相互交往中普遍使用的一种通用语言,它是全体汉族人民间以及汉族和兄弟民族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的交际用语。是在同一民族内部通过长期相互交往在方言的基础上逐渐自然形成的。(汉语方言只是为某一地区人民使用的语言,不仅在社会交际作用方面处于从属地位,而且在自身发展趋势中也是向普通话靠拢的。) (二),口语和书面语1, 口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共同口语形式比书面语晚出现,最晚14dc,“官话”(一种全民族公用的语言)在北方话基础上开始形成,清朝时已全国通行。2, 书面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其源头:白话文)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通行全国。3, 五四时期,“白话文运动”使白话文取代了文言文 “国语运动”(由汉语拼音运动引发)使民国初年“国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统一口语的读音)代替了“官话”。 (三),现代汉语七种主要方言:七种方言的划分并非地理划分,其主要依据方言的共同语音特点;方言间亲疏关系不同,闽、粤方言与共同语差别最大,其后依次是吴方言、客、赣、湘;按使用人口排列:北方言吴方言粤方言湘方言闽方言客方言赣方言;方言和普通话的差别:语音最突出,词汇次之,语法最小1, 北方话:北京话为代表,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在汉语各方言中分布地区最广,使用人口最多,占约汉族人口总数70%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东北方言 (徐州,蚌埠)(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长江以北,淮河以南)2, 吴方言(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使用人口约8000多万,占汉族人口8.4%,第二大方言;分布在长江以南镇江以东部分(不包括镇江)以及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3, 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不包括西北角),人口4600多万,占汉族人口的5%,处于赣方言、西南方言及客家方言包围中,内部分歧大,有些地区更接近于赣方言和西南方言。4, 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湖北省东南小片地区。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对赣方言的形成产生影响,长期又受临近方言影响,赣方言特征不明显。使用人口2000多万,约占汉族人口2.4%。5, 客家方言: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3700万书用人口,占汉族人口4%;分布在闽、粤、赣三省的边缘地带。中原人南迁形成。6, 闽方言:汉语方言中内部分歧最大,语音现象最复杂的方言,一般分为闽南方言和闽北方言两大支系;使用人口4000万以上,约占汉族人口4.2%; 细分为三个次方言:(1)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包括福建南部,广东东部潮汕地区,海南大部分,浙江南部一些地区,台湾(2)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州为中心的闽江下游,以福安为中心的山区;(3)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分布在福建北部山区。此外,南洋群岛上有华侨使用闽方言7,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省中部、西南部,广西东南及港澳地区,海外华侨等;使用人数5000万左右,约占汉族人口5%。(四),推广普通话 原因:(1)民族共同语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程度不够,方言分歧严重 (2)民族共同语内部也存在分歧,语音,词汇和语法都还有混乱现象,需要规范目标:使民族共同语成为四种用语:教学用语、工作用语、宣传用语、交际用语;有效工具:汉语拼音方案针对不同对象,对学习普通话分级要求(三级);注意事项:除注意语音规范外,还要注意词汇规范工作进展:语音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异读词三次审音总表初稿 词汇现代汉语词典三、 现代汉语的主要特点现代汉语的特点是根据比较,归纳总结出来的,比较的对象有:历时比较:同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比较共时比较:同世界其他民族语言比较(一) 语音特点1, 每1音节都有声调 (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 没有复辅音 (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r,n;而英语和古代汉语有)3, 元音占优势 (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4, 没有入声 (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有,入声在现代汉语中归并在平、上、去三个声调中,但一些方言中仍保留入声声调)(二) 词汇特点1, 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2, 双音节词占优势(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3, 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三) 语法特点1, 词形没有形态变化2, 复合词为主3, 量词丰富4, 存在兼类词(如动词兼名词等)5, 句法与词法的一致性(如:水土流失、提高等;该特点对汉语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方便,但易出现词和短语划界限不清问题)6, 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用相同词,语序不同意思不同,如:我要学要我学; 使用介词不同,意思不同,如:我把他打了我被他打了)(四) 语用不同1, 现代汉语具有意会性(求简明、达意,不一定求句子结构完整)2, 依靠语境相处歧义(如:咬死了猎人的狗)(五) 修辞特点1, 采用汉字构形特点(琴瑟琵琶八大王 王王在上)2, 音节结构整齐(双声、叠韵、压韵、对偶等修辞格式都具有音节结构整齐的特点)3, 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歇后语、成语等)(六) 信息处理特点 1, 汉字属于大字符集(与拼音文字比,字型技术和标准化方面困难)2, 存在词语切分问题3, 存在词性标注问题4, 大陆、台湾的统一和规范(外用借词同源异形,常用词语也有区别)二 语音1 语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载体,是人类发出的,用语表达意义进行交际的声音,其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其根本属性。1一、汉语语音概说(一) 基本概念1, 音素 最小的语音单位,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一个音节如果按音色的不同进一步划分,就会得到一个个最小的各有特色的单位,这就是音素。(如“老”可以划分出l, a ,o三个音素)音素可以分为:辅音2 辅音:子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形成的音;2和元音3 元音:母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烟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3。2, 音节 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人的听觉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肌肉都明显的紧张一下,每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代表一个音节。(也有例外,:“天儿” tianr)3, 声母、韵母、声调 汉语传统分析方法:把一个音节分析成声母、韵母两部分,再加上一个贯通整个音节的声调 (1),声母:音节开头的辅音。(如以元音开头,叫做“零声母”,例如“安an”,辅音不完全是声母,有的做韵尾,如nin中) (2),韵母: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零声母音节整个由韵母构成)韵母有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的,如:大da,夏xia,也有由元音带辅音一起构成的,如,单dan; (3),声调: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的音高变化(二) 汉语语音的特点汉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的特点。1, 辅音的特点:没有复辅音(音节中没有2个或2个以上辅音连在一起),因此,音节结构形式整齐,界限分明;2, 元音的特点:元音占优势,音节中可以没有辅音,但元音不可少,只有极个别是由辅音单独构成,如:口恩,是由单个辅音组成;因为元音多,所以汉语语音中乐音成分大。3, 声调的特点:有声调,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它使音节界限分明,富于高低变化,形成汉语音乐性强的特殊风格。(三) 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总结了过去各种汉语注音法基础上,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后设计和制定的一套汉语记音符号。1958年2月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推行全国。1, 方案的基本内容 (1),字母表(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共26个) (2),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共21个) (3),韵母表 (35个) (4),声调符号: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标注在主要母音上) (5),隔音符号:a o 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如piao 皮袄。2, 方案的优点及在汉语教学中的作用(1) 优点:a 符号数目少,26个基本字母; b 采用国际通行拉丁字母,书写方便,便于国际交流; c 字母音素化,记录、分析语音准确灵活;(2) 作用:a 给汉字注音 (过去用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 法给汉字注音,但都有缺点b 用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帮助教学矫正读音)c 用作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用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用来音译人名、地名、科学术语,编制索引和代号等二、 声母(一) 声母的发音部位4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4(7类)1, 双唇音 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的音 (b p m)2, 唇齿音 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形成的音(f)3, 舌尖前音 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齿背,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z c s) 4, 舌尖中音 舌尖抵住上齿龈,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d t n l)5, 舌尖后音 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zh ch sh r)6, 舌面音舌面前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阻碍气流而形成的音(j q x)7, 舌根音(舌面后音)舌根抵住或就接近硬腭,阻碍气流而形成的 (g k h)(二) 声母的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看)1, 阻碍的方式:声母发音阻碍形成过程三阶段:成阻阻碍开始形成。持阻阻碍持续。除阻阻碍接触 根据成阻和除阻的不同方式,声母阻碍方式分为:(1) 塞音 b p d t g k 发音部位形成闭塞 爆发成声(2) 擦音 f s sh r x h 发音部位接近 摩擦成声(3) 塞擦音 z c zh ch j q 先破裂 再摩擦(4) 鼻音 m n 发音部位完全闭塞,鼻腔发音(5) 边音 l 气流从舌尖两边或一边通过发音 2,声带是否颤动 (1) 清音声带不颤动 透出的气流不带音 共17个清音(2) 浊音声带颤动 透出的气流带音 共 m n l r 4个 3,气流的强弱 (按乎出气流强弱,把塞音和塞擦音分为送气和不送气)(1) 送气音 乎出气流强 p t k c ch q 6个(2) 不送气音 b d g z zh j 共6 个(三) 声母总表5 描写塞音、塞擦音时:发音部位、送气与否、清浊、阻碍方式,如b“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描写擦音、边音、鼻音时:发音部位、清浊、阻碍方式,如m“双唇浊鼻音”5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唇 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双唇音唇齿音塞音清音不送气bpdtgk送气ppttkk塞擦音清音不送气ztszhtjt送气ctschtqt擦音清音ffssshsxhx浊音rz鼻音浊音mnnn边音浊音ll三、 韵母 6 四呼:我国音韵学术语,我国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呼(非i u 起头)、齐齿呼(i打头)、合口呼(u打头)、撮口呼(打头)6 39个 (单韵母 复韵母 鼻韵母)(一) 单元音韵母发音要领: 发音时舌位、唇形以及开口度始终保持不变(10个单元音韵母)1, 舌面单韵母 7个, 主要由舌位7 舌位:发音时舌头较高的部位7高低,前后以及嘴唇形状来决定。(1) 舌位高低(舌位高口腔开口度小)a 高元音 i u (闭元音)b 半高元音 e o 半闭元音c 低元音 a 低元音(2) 舌位前后a 前元音 i b 央元音 ec 后元音 u o(3) 圆唇不圆唇 a 圆唇u ob不圆唇 i a 2,特殊元音韵母(1) i 分舌尖前和舌尖后,舌尖前的i 在zcs后,舌尖后在zhchsh后(2) er 卷舌元音仍是单韵母,r不代表音素只代表卷舌动作。(二) 、复元音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 13个复元音韵母复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它的发音是由第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向第二个元音的发音状况的过度;1, 构成:不是元音简单相加,而是元音有机结合,构成复韵母的元音在口腔开口度和声音的响亮程度上不同:(1) 韵腹声音响亮的a前响复元音韵母 ai ei ao ou “该 黑 好 楼” 4个 无韵头b 后响复元音韵母 ia ua uo ie e 5个 “下 瓜 国 节 缺”无韵尾c 中响复元音韵母 uai uei uao iou 4个 “俏 归 肖 优”(2) 韵头:处于声母和韵腹间,又叫介音、介母,仅i u 可充当韵头,且其后还要出现其他元音(3) 韵尾:复韵母中的韵尾仅限i u,鼻韵母中的韵尾只是n ng韵母内部 ,韵腹不可少,一般由开口度较大的元音充当2,复韵母发音要领: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高低前后、口腔开闭、唇形圆展都是逐渐变动的,中间应该有过渡音;同时气流不中断,中间没有明显界限,发音要形成一个整体。8 复韵母发音时舌位的这种渐变过程叫做 “舌位动程”8(三)、鼻韵母的构成及发音要领 (又叫鼻音尾韵母 共16个)1,构成9 鼻辅音韵尾 n 舌尖鼻音(前鼻音),ng舌根鼻音(后鼻音)9(1) 前鼻尾韵:元音和前鼻音组成 8个(2) 后鼻尾韵:元音和后鼻音组成 8个 2,发音特点:(1) 元音后的鼻辅音的鼻音色彩逐渐加强,逐渐由元音发音状态向鼻辅音过度,最后发音部位闭塞,形成鼻辅音;(2) 鼻辅音韵尾发音时,除阻阶段不发音,所以叫唯闭音(四)、元音 a e i u的发音变化 1,a 前、低、不圆唇元音。发音时,口向大开,舌头前伸、前舌面下降到最低,嘴唇成自然状态,如:大,他 2,e a:时 ,后、半高、不圆唇,口腔半闭、舌头后缩、后舌面升至半高程度,嘴唇向两旁展开,如渴、饿b:时,前,半低,不圆唇,如:诶 3,i 前、高、不圆,口腔开度小,舌头前伸,舌尖面上升接近硬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角尽量向两旁展开成扁平状,如:一、笔。4,u 后、高、圆唇,口腔开度小,舌头后缩,舌面上升接近软腭,气流通路狭窄但不发生摩擦,嘴唇撮圆成小孔,如:吴、湖(五)韵母总表四、 声调(一)调值和调类 1,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1) 调值特点:a 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但决定调值的是相对音 高10 相对音高:用比较的方法所确定的同一基调的音高变化形式和幅度10而非绝对音高 b 构成调值的相对音高在读音上是连续的,中间没有停顿和跳跃;(2) 调值标记方法:“五度标记法”(最高5度,半高4度,中音3度,半低2度,低音1度)2,调类: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一起建立的类(4种)(3) 阴平:(高平调、55调)高而平,5度到5度,声音较高,无升降变化,如司、机(4) 阳平:(高升调、35调)由中音升到高音,3到5度,如人民;(5) 上声:(降升调,214调)半低先降到低音然后升到半高,2度-1度-4度,先降后升,调值214,如,古典,展览;(6) 去声:(全降调、51调)由高音降到低音,5度-1度,全降调,调值51,如:胜利,闭幕。3, 普通话的四声:一平、二升、三曲、四降4, 五度标记法:用5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五、 音节(一)汉语音节的结构普通话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二)汉语音节结构特点:1,一个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组成;2, 构成汉语音节,声调和韵腹不可少,声母、韵头、韵味则可有可无;3, 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4, 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如:藕,如有辅音则不单独出现,且在音节中的位置比较固定,开头或末尾。 (三)汉语音节的拼写规则11 拼音:就是指把分析除的声母、韵母拼和起来构成一个音节。11 1,y 、w的使用 (1),韵母表中i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如ya牙; (2),韵母表中u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w开头,如wo我 (3),韵母表中行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用y开头,2,隔音符号的使用: a o e 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如音节界限混淆,要用隔音符号; 3,省写 (1),韵母 iou uei uen的省写,如前有声母则写成,iu ui un 牛 归 论如无声母,用y w开头,写成ou ei en (2),上两点的省略,和n l以外声母拼写时省去; 4,标调法 (1),声调符号要标在第一个音节的主要元音上; (2),在iu,ui两韵母中,标在后面的字母上; (3),标号在i上小点要省去; (4),轻声不标调;六、 语流音变12 语流音变:语流中,一些音受前后音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12和语调(一)汉语的语流音变1, 轻声: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与音强、音长、音高、音色都有关系。一般来说,任何一种声调的字,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失去原来声调,变读轻声。其物理属性变化是:音长变短,音强变弱;(1),它在音高上的表现因受前一个字的声调的影响而不是固定的。上声后最高,平声偏低,去声最低,调值发生改变(2)轻声引起音色变化:a :使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浊音化,如爸爸b :一些较高或较低元音向央元音靠拢,韵母变含混如:棉花的花c:有的韵母甚至脱落,如豆腐 实际读音为 douf2, 儿化:指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非儿化韵母可叫平舌韵。儿化并非单纯语音现象,它和语法、词汇也有密切关系,有区别词义、词性、感情色彩作用变化情况:(1),音节末尾是a o e u 的韵母直接卷舌,如豆芽儿(2),韵味是i,n的(in n除外),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如冰棍儿 的uen(3),韵母是in n 去韵尾, 加er,如手印儿ier(4),韵母是i 加er,如玩意儿ier(5),韵母是-i的,韵母变er(6),韵母是ng的,去韵尾,韵腹鼻化,并卷舌,如,胡同儿(7),韵母是ing的,去韵尾,加上鼻化er,如眼镜儿3, 变调:在语流中,有写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变化,与单字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就是变调,多由后一个音节声调的影响引起。常见变调有: (1),上声的变调(单念或词尾时上声字声调不变,在一些情况下变阳平或半上声) a: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变阳平, 如旅馆,水果, 在原来时上声改读了轻声的字音前,有变阳平,如小姐 可以,打扫 ,也有变半上声如 奶奶,耳朵, 椅子等; b:在非上声前变半上声,调值变214尾21,如火车语言感谢尾巴 (2),“一”、“不”的变调:a:“一”、“不”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b:在去声前,一律变阳平,如一定、一路、一次、不是、不要;c:在非去声前,一变去声,“不“仍读去声,如一点,一天,不同d:“一”、“不”嵌在相同动词的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变轻声,如想一想、想不想,去不去 4,“啊”的变读 :用在句尾的语气词“啊”(a),由于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发生同化、增音等音变现象。 (1),前面是i,时,读ya,写成 呀,如,你快来呀 (lai ya);好大的雨呀,(yu ya) (2),前面音素时u,包括ao,iao,写成哇 如:这么多书哇 (shu wa);多好哇(hao wa) (3),前面音素时n时读na,写成哪 如:这么多人哪 ren na (4),前面音素时ng时读nga,仍写啊使劲唱啊,chang nga 你到底行不行啊 xing nga (5),前面音素时-i时读ra,写成啊如:多好的同志啊 zhi ra,怎么回事啊 shi ra (6),前面音素是-i时读za,写啊如:谁家的兔子啊,zi za; 你到底去过几次啊,ci za (7),如果前面是a o ,(ao,iao除外)e、e,就在啊前家i,成为ya,写成呀,如,原来是他呀,taya,好热呀,reya (二)汉语语调13 语调:帮助表达说话人的意思和感情的全句的抑扬顿挫就是语调,语调的变化,主要靠音高、音强和音长的变化来表示,音质变化有时也能起到辅助作用。13 1,重音 :出现在句子中,不涉及词的意义,只和全句的意义有关 (1),语法重音:说话时自然有的,出现在什么地方有规律性,语法重音变化,会改变句子意义 ; (2),逻辑重音:(强调重音)出现无规则,随说话人表达要求变化,一般只起强调、突出作用,不改变句子基本意义; 2,句调: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是语调主干,最能表达说话人态度和感情(1) 降调:句尾降低的调子,一般用于话已经说完的句子,表示陈述、感叹、请求等语气(2) 升调 句尾升起调子 ,表达意思还没完全说完,让人注意后面,表疑问,惊异、号召等;问句升调比分句高,句尾调子高低升降可以表示分句间,句子间的关系,如你上哪儿?/,他上哪儿?/(并列关系)你上哪儿、他上哪儿、(承接关系) 3,停顿:句子内部,句子之间声音上的间歇,一段语流在什么地方停顿是由表达上的需要确定的,一般只有关系不密切的词群间才有停顿。音节少的节拍群说得慢些,多的说得快些,停顿划分了语流段落,段落长短,对句子意义和语法结构都有影响七、 语音规范(一)语音规范的标准 1,异读词的规范问题(1) 异义异读 如:音乐 快乐 畜牧牲畜(2) 同义异读 如:遍 bian pian (3) 部分同义异读 如:装订的订可以读ding4也可以读ding1;2,异读词的分类(1) 声母不同的异读词 如 :波浪 bo po(2) 韵母不同的异读词 如:熟练 shu shou (3) 声调不同的异读词 如:召集 zhao1 zhao3(4) 其他 ,如:畸形 ji qi 3,异读产生原因 :(1) 读书音与口语音分歧(2) 受方言影响(3) 误读造成(4) 北京语音自己特殊的发展,如:危 读 wei3 4,异读词读音原则(1956成立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 审音以词为对象,不以字(2) 审音标准,根据北京音系,但不是每字都用北京话读法(虽不合语音发展规律,但通行,北方方言用广泛,所以可以采用)(3) 四呼不同的异读字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的为准;(4) 古代清声母入声字在北京话里声调如有异读,而其中一个唯阴平,则采用阴平,如息 xi1,不用xi21963年发表普通话异读词审音总表初稿,1985年本着便于普通话学习、约定俗成、承认现实,重新审定初稿中的读音,a : 修订原表读音 41条b: 增补词条 36条c: 删除词条 5,轻声和儿化的规范问题 (二)普通话水平测试1994年 1,试卷由四个测试构成:100个单音节字词、50个双音节词语、(判断测试)、作品朗读、说话。 2,等级标准: (1):一级甲等 错误率3% 96.9 (2):一级乙等 错误率8% 91.9 (3):二级甲等 错误率13% 86.8 (4):二级乙等 错误率20% 79.8 (5):三级甲等 错误率30% 69.7 (6):三级乙等 错误率40% 59.7三 词汇一、汉语词汇概说 (一)什么是词汇: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用语的总汇。 (二)词汇单位: 1,语素 1.1 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 语素类型:(1) 按音节分: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多音节语素(2) 按构词能力分:a :自由语素 能独立成词 (特例有:了、吗、吧 不能语其他语素组合成词)b: 半自由语素 不能独立成词,只能与其他语素自由组合,位置不固定 如伟大、宏伟c: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与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如阿姨、第一、人们、记者 2,词 2.1 定义: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2 语素、字与词的关系:(1) 一个字代表一个词,同时代表一个语素,如山、水(2) 两个以上的字表示一个词,其中的字各代表一个语素,如人民、建设、建设者等(3) 词由2个以上字表示,但各个字没意思,只表示一个音节,各自不代表语素,如:巧克力、玻璃(4) 一个字代表不同词,如:米饭 厘米 中的米,这样的字代表不同语素。(有同形同音,同形异音 如:重,不同的读法也代表不同语素)(5) 不同的字表示同一词,如展转辗转 3,固定词组14指在语言中作用相当于词,可以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的独立运用的单位;它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14 3.1 专名(1)专门词语,如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机关名北京大学 ; (2)术语,如法律术语:地方性法规 医学术语:病理切片行业语; (3)行业语,如摄影用语 曝光量, 防红眼. 3.2 熟语: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 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短语或句子结构,但格式和构成成分比较固定,意义往往有整体性,一般也作语言建筑材料使用。二、汉语词的构造 (一)单音词和复音词(按音节划分) 1,单音词 2,复音词 (二)词根和词缀 1,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2,词缀:在词根上边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三)单纯词 1,定义: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有单音节和多音节的,不管有多少音节,个音节本身没意义,合起来才有意义。 2,单音节单纯词:天、人、好 3,多音节单纯词: (1)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不能拆开 a:双声:2音节声母同,如,参差 ,忐忑,仿佛 b:叠韵:2音节韵母同,如,彷徨、烂漫、骆驼 c:其他:蝴蝶、芙蓉 (2)叠音词 2相同音节相叠 如,姥姥、奶奶、饽饽(3) 音译外来词 如,卡通、沙发 (四)合成词 1,定义:两个或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可以分为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 2,合成词构成方式: (1)复合式:至少有两个不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根据词根间的关系不同,又可以分为: a:联合型 并列式,在意义上两个语素地位平等,如道路、开关、动静b:偏正型:前一词根限制、修饰后一词根,如,火车、雪白 c:补充式:后一词根补充说明前一词根 ,如: 提高,人口 d:动宾式:如管家、达标 e:主谓式:如 日食 年轻 (2)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附加意义的词缀组成a:词缀+词根:老虎、阿姨b:词根+词缀:桌子、弹性、木头、优化c:词根+叠音词缀:绿油油、喜洋洋 (3)重叠式:两个相同词根相叠而成,如爸爸、妈妈、偏偏、仅仅 (五)简称 1,什么是简称:把长的词语减缩或紧缩成短的词语,如北大、清华 2,简称的方式:(1)减缩 只截取原词语的部分词语,常在指称几个并列事物用,如:中美、文史哲等(2)紧缩 抽出原词语用有代表型的词语组成简称 a:原词第一个语素组成:劳模、基建、初中 b:第一词第一语素+最后词最后语素:扫盲、军属 c:第一词第二语素+最后词第一语素:民警、厂矿、理化(3)抽出原词中共同部分,或概括原来几个词表现的共性加一个数字成简称。如:四化、三好、七窍三、词义 (一)什么是词义:词的内容,词有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形式是语音,内容是词义(二)词义的性质: 1,客观性,客观存在的现象和事物是构成词义的基础或根据 2,概括性,抓住整类事物或现象共同的本质的特点,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点 3,社会性:使用同一语言社会成员长期实践过程中确定下来的,是约定俗成的 4,模糊性:指词义的界限不清楚。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高矮 5,民族性:词义概括的对象可以不同,由此产生词义的民族性(三)词义的构成 1,理性义 指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也叫概念义,词典对词目所作的解释,只要是理性义,是词义中主要部分 2,附属义 色彩义(1) 感情色彩 贬义、褒义(2) 语体色彩 文体色彩 书面口语(3) 形象色彩 如:牵牛花 眼镜蛇 鸡冠花(四)单义词 多义词和同音词 1,单义词 1.1 定义:只有一个义项15 义项:对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15的词 1.2 种类:(1)事物名称 :桌子、铅笔 (2)专有名称:北京、鲁迅 (3) 外来词:沙发 (4)科学术语:原子核 2,多义词 2.1定义: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义项地位不平等,一个是基本义项 2.2 词的基本意义、引申意义、比喻意义 (1)基本意义:词中的基本、常用的意义,其他义项都是由这个义项直接或间接发展转化来的 (2)引申意义:在基本意义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形成的意义。 (3)比喻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意义来比喻另一个事物,如:包袱 (比喻意义和借喻的区别,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临时性的) 3,同音词3.1 定义:发音相同的词,同形同音,异形同音 3.2 同音词和多义词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同形同义的同音词容易与多义词混淆 (2)区别: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而同形同音词意义间屋联系,如:别有3个 意思,但都不联系,而花有几个联系的意义,所以是多义词 (五)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1.1 定义:理性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如演讲讲演,着急焦急,广义的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两种,狭义的专指近义词;近义词是同义词中最重要和最有特色的一类。1.2 同义词的辨析:(1) 意义方面差别:a:意义轻重不同,如着急焦急 b:范围大小不同,如:时代-时期 c:集体与个体不同:如:人口和人(2) 色彩方面差别:a:感情色彩不同,如团结勾结 b:语体色彩不同:母亲妈妈(3) 用法方面差别:a:搭配对象不同 ,如:美丽漂亮,爱戴和爱护,前者搭配对象只能是人,后者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b: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如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 2,反义词 2.1 定义 两个理性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在意义上形成反义关系 2.2 类型 (1)绝对反义词 互补反义词,意义上相互排斥,如 生死 (2)相对反义词:极性反义词 意义上对立,但否定甲不一定就是肯定乙,如 大-小,这类词反映的概念之间,有能够居间性的概念存在。四、汉语词汇的构成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千百年前就产生,一直应用到现代,成为构成新词基础的一部分词,其特点有:稳固性、普遍性、构词能力强 2,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数量比基本词汇大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并非截然分开 (二)熟语 1,熟语及构成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2,成语 2.1 定义 熟语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简洁而意思精练,大多是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的概括,或是书面语言中的名句形成;2.2 成语的特点:形式简洁、意思精练,结构多样,如并列、偏正等、形象鲜明,有很强表达作用 3,惯用语:表达一种习惯意义的固定词组,如吃老本 开后门等3.1 惯用语的构成 ;3个语素组成居多3.2 惯用语的特点:大多是述宾结构,中间可以插入词语,也可以颠倒语序,意义不便,惯用语形象、精练,应用灵活广泛 4,歇后语: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有时只说上半、下半略去 4.1 歇后语的构成:上半形象表述,下半解释形象表述的含义,然后借比喻或双关,表达它的实际意义 4.2 特点:形象风趣 (三)词汇系统的发展变化 1,新词的产生 (1)新词是随着社会发展产生的,用新的形式表示新的内容,一般都利用原有的语素,按照原有的构词方式来创造,新词出现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为社会所接受,才能再语言中扎下根来,各个历史时期都会出现一些新词; (2)新词和词汇新义不同,生造词和新词也不同 2,旧词的消亡 3,词义的演变(1) 词义扩大:如 河 收获等(2) 词义缩小:如 臭 批判(3) 词义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专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的词如 走,古代指跑或逃跑,现在指行走 ; 消息古代指胜衰更替五、词典 (一)词典的种类 1,百科词典(1) 综合性百科词典百科全书,详尽解释各学科各方面的术语词语,篇幅巨大;永乐大典第一部综合性百科词典(2) 专科性百科词典学科百科词典,解释某一学科的名词术语 2,语文词典:结实说明语言词语的词典,说明词语的读音、书写形式、意义、语法等(1) 单语词典a:现代词典b:历史、词源词典,如词源c:方言词典,如汉语方言大词典d:同韵词典 如中华新韵e:熟语词典f:同义词典(2) 双语词典(二)词典的使用(1) 用同义近义词释义(2) 用反义词或有关词语的否定式(3) 定义式释义(4) 具体说明描写词义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性状特征(5) 用形容。 。的样子 来帮助说明描写(6) 明指比喻义六、词汇规范化: (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根据现代汉语的发展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词汇方面的标准,以便更充分地发挥汉语的社交作用,促使汉语向健康方向发展,具体就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舍弃北方方言中某些过于土俗的词语,采用比较通行的词,同时适当吸收一些方言、古语和外来词,抵制生造词,从而消除词汇方面的分歧现象,建立一个全国一致的规范标准。(二)词汇规范化的内容1, 方言词的规范 2, 古词语的规范:a: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现象和事物的词,如丞相等b:文言词:来源于古代文言著作的古词语3, 外来词的规范:原则能用汉语固有语素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4, 行业词语的规范:(三)异形词的整理:2002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包含338组词和固定短语,附录44组 1,定义: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同义,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 2,整理原则:(1) 通用原则(2) 理据性原则(3) 系统性原则例:装潢四 语 法一、汉语语法概说 (一)什么是语法 包括2层含义,(1):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即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2)指对语反结构规则的研究和描写,即语法学;语法可以分为词法和句法两部分 (二)语法单位:语言分析所必须,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 1,语素、词、词组、句子2,汉语四种语法单位之间的关系语素是构词单位,词和词组是造句单位,句子是语言的运用单位; (三)汉语语法的特点1, 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标志和形态变化2, 词类和句法成分之间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词可当几类句法成分,一中句法成分可以有几类词充当)3, 词组的构造规则和句子的构造规则基本一致4, 有丰富的量词5, 有复杂的补语系统*,语序和虚词是主要语法手段二、汉语词类 (一)什么是词类:根据词的语法性质分出的类,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意义和形态,语法功能是最基本依据。(二) 词类划分的依据:(1) 功能(语法功能):a: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就是实词,不能单独充当的为虚词。b:词的组合能力,即实词可和哪些实词组合,虚词能和哪些实词和短语组合,组合后是舍命关系,表示什么语法意义。(2) 意义 并非具体词义而是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 如名词动词等(3) 形态 a:构形形态 如重叠,b:构词形态,如能否加词缀 (三)现代汉语词类概貌1, 实词与虚词(1) 实词:意义比较实在、易于捉摸、体会,能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状态词、区别词)(2) 虚词:主要起语法上的组合作用,意义比较虚灵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象声词2, 体词和位词(1) 体词:在句子中主要不作谓语的词,包:名、代、数、量(2) 谓词:句子中主要做谓语,包括:动词、形容词(四)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1, 名词主要语法功能(1) 做主语、宾语(2) 大多数可接受数量词修饰,一本书(3) 一般不接受副词修饰,如不可以说:很桌子(4) 汉语中名词无数的语法范畴,只在人名词后加“们”表多数(5) 少数名词可重叠,如人人等2, 名词的分类:分普通、专有(黄河)、集体(人类)、抽象(水平)名词四类3, 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1) 时间词:表示时间的名词,如星期一,经常做状语(2) 处所词:表示处所的词,如 北京 外屋(3) 方位词:表示方位,如上、下、东、西,主要加在别的词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还可引申用来表示方面、范围、条件等比较抽象的意义,如主观上、工作中;a:单纯方位词 如:上、下、东、西b:合成方位词 如:上面 东南(五)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1, 动词的主要语法功能(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