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家好,2,种植业基础,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教材孟玉麟,3,教学资源介绍,各位学员,欢迎你们选读农九师广播电视大学。种植业基础这门课程由我给大家导学。首先,我来给各位介绍一下本门课程的教学资源。本门课程包括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录音教材、vcd、网上辅导等等。也就是发给大家的这个“合一型”教材包。另外,大家还可以进湖南电大和中央电大“一村一大”远程教育网进行网上学习。,4,关于本课程的内容,种植业基础课程是为非种植类的学生开设的,供养殖类、管理类等专业的学生选学这门课程属于概论性课程,内容涵盖了植物生产各专业的几门课程,包括植物学基础、植物与环境、种子生产、种植制度和病虫害防治。但总体看,由于涉及学科领域较多,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比较多。本书包括:绪言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种子生产种植制度病虫草害防治基础,5,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6,种植业基础教学大纲,大纲说明种植业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管理类注册的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课内学时90,实习27学时,电视辅导5学时,电视专题6学时,学分5。,7,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本课程将有关种植业生产基础综合在一个大系统中研究,概括介绍了有关种植业方面的各个基础学科。内容包括有关植物生长发育原理、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种子生产、种植制度、病虫草害防治基础等,共五章。,8,二、本课程的任务及基本教学要求,1、使学生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掌握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知识,掌握有关种植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进一步了解生产上应用的新技术,指导乡镇(村)管理的实践,为了解、安排、发展乡镇(村)的种植业生产打下基础。,9,二、本课程的任务及基本教学要求,2、对课程内容的要求是,了解或掌握有关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生长发育规律,光、温、水、土、肥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优良品种的选育选用,种植制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与防治等知识。,10,二、本课程的任务及基本教学要求,3、本课程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要求,考核时考题难度、分布与教学要求相一致,未作具体教学要求的内容不考核。4、进入电大在线一村一网站:,11,三、媒体选择与分配,合一型文字教材一本,系统介绍本课程内容。每章前有教学要求,章末有本章小结和复习思考题。各章重点、难点辅导录像5学时,12,课内学时分配:,主要内容:绪论(1学时)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14学时)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14学时)第三章种子生产(10学时)第四章种植制度(12学时)第五章植物病虫草害防治(12学时)实验实习(27学时),13,绪论,教学内容:一、种植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种植业的特点三、种植业的研究范围四、种植业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4,绪论,教学要求:重点掌握:种植业的研究范围。了解:种植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种植业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15,绪论,1简要说明种植业基础的研究范围。种植业基础涉及植物生长发育、生存环境、种子生产、种植制度以及病虫草害防治等知识,也就是种植业基础的研究范围。,16,绪论,2简要说明我国种植业的特点。种植业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的基础;种植业的产品具有生物学特性;种植业有明显的季节性、周期性;种植业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特征;种植业较多地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种植业技术进步较缓慢;种植业受土地数量的制约严重;种植业具有难控性特征。,17,绪论,3请简要说明种植业的发展趋势。首先是种植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下降;种植业要形成现代的农业产业;产业化的发展就是要在最适地区发展最适产业。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化、集约化的农业,就是逐步扩大农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实行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加强生产、加工以及流通的联系,直至达到一体化,同时要求有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科学的投入,达到结构优化、技术进步、管理科学,使农业的效益提高。,18,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一、营养生长二、生殖生长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四、植物的生育期,教学内容:,19,第二节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形成,一、作物产量及其形成二、作物的品质及其形成,教学内容:,20,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教学要求:,重点掌握:根瘤与菌根、休眠、生育期、生育时期、生命周期、生物学产量、经济产量等的概念;影响花芽分化的因素;作物产品品质及改进途径;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一般掌握:种子构造;根的类型及生长规律;芽和枝的类型;幼苗形成;产量构成因素;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了解:根系分布;植物的生命周期;花芽分化的过程。,2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形成,本章包括植物的形态、生长发育以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两方面的内容。生长发育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22,1营养生长,(1)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种子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繁殖器官,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凡是由胚珠发育形成的种子才是真正的种子。成熟的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是种子中最重要的部分。种子遇到适宜的水分、温度和氧气后,就开始萌发。种子吸水膨胀、种皮变软,贮藏的营养物质陆续分解与转化,供胚生长。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胚根,并依靠胚轴的伸长,将胚芽或子叶顶出上面,开始出苗。种子萌发时,下胚轴伸长的种子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下胚轴不伸长的形成子叶出土的幼苗。,23,(2)根、茎、叶的形态及生长发育,根根的主要作用是将植物体固定在土壤中,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类。按根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主根、侧根和不定根三种。一株植物根的总体叫根系,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根生长的基本形式是长粗和长长,根有一个发生、发展与衰亡的过程,根有生长高峰期。根的变态类型有:肥大直根、块根、支持根、寄生根,24,茎茎的主要作用是输导水分和养分、支持枝叶和花果在空间合理展布。大多数植物的茎是直立的,茎的外形一般为圆柱形,少数植物为三棱柱形和四棱柱形。茎上着生叶的部位称为节,两个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茎与根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茎有节和节间,而根则没有。着生叶的茎称为枝条,茎、叶、花都是芽发育成的,因此,芽实质上就是茎、叶、花的原始体。按芽在枝上着生的位置分为定芽和不定芽,按发育后形成器官的差异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一些植物(如果树、棉花)的枝条可分为营养枝和结果枝两类。茎的生长和根一样,可分为加长生长和加粗生长。植物主茎与侧枝的生长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主茎的顶芽抑制下部侧芽或侧枝生长的现象叫顶端优势。茎的变态可以分为地上茎的变态(包括肉质茎、茎卷须和茎刺)和地下茎的变态(包括根茎、块茎、球茎、鳞茎等)两类。,25,叶叶最重要的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构成,这种叶叫完全叶。凡缺少其中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叫不完全叶。禾本科等单子叶植物的叶,从外形上只能区分为叶片和叶鞘两部分,在叶片和叶鞘的内侧常生有叶舌,在叶舌两侧常有叶耳。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植株单叶的发育是从叶原基出现开始的,经叶片、叶柄的分化,直到叶片展开、叶片停止增加为止。叶有三种生长方式,即顶端生长、居间生长和边沿生长。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卷须、叶刺几种类型。,26,2生殖生长,开花花是被子植物重要的繁殖器官。双子叶植物的花为典型花,由花柄、花托、花被(包括花瓣和萼片)、雄蕊(包括花丝和花药)和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五部分组成。禾本科植物的小花,通常由1枚外稃,1枚内稃,2枚鳞被,3或6枚雄蕊和1枚雌蕊组成。大多数植物的花是许多朵花依一定的规律着生在茎上,称之为花序。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类,这两类花序又可分为若干类型。花原基的形成,花芽各部分的分化与成熟,称为花器官的形成或花芽分化。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27,种子和果实的形成,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授粉,卵细胞和精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叫受精。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为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双子叶植物的一朵花可有数个胚珠,开花受精后一般子房首先开始迅速生长,形成铃或荚等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的过程稍为滞后。禾本科植物的一朵小花只有一个胚珠,开花受精后子房与胚珠发育同步进行。,28,3作物产量、品质的形成,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由单位面积上的各产量构成因素的乘积计算。以营养器官及其变态为产量器官的作物,由于生育过程中没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协调问题,因此产量的形成过程较易控制;以生殖器官为产量器官的作物产量形成过程比较复杂。,29,穗数、穗粒数和粒重是禾谷类作物产量的三个基本构成因素,双子叶作物基本的产量构成因素由单位面积株数、每株铃或荚数、每荚粒数和粒重(棉花为衣分)等构成。提高作物光能利用率的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30,作物品质的优劣是以人类的需要决定的,优良品质的标准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需要。作物产量与品质之间并没必然的联系,有时也可能是矛盾的。,31,对食用作物(包括饲料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对于经济作物来说,品质的要求主要包括工艺品质和加工品质等方面;很多需要经过初加工或深加工后才能食用的植物,也存在加工品质问题。,32,品质的优劣是相对的,其评价标准也是相对的。目前,具体评价作物品质的指标主要有形态指标和理化指标两类。,33,作物品质的形成过程在时间上主要集中在产量器官的物质积累阶段,与作物生产关系最为密切的品质性状是作物的理化品质,即蛋白质、氨基酸、淀粉、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在产量器官积累的数量和比例。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34,本章要求掌握的概念:,1生育期:植物从出苗到种子成熟的总天数称为生育期。2生育时期:在植物整个生育期中,植株外部形态和内部生理特征要发生若干次阶段性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将生育期划分为若干生育时期。3生命周期:从种子萌发、出苗、发枝长叶、开花结果,直至植物个体死亡的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生命周期。,35,4休眠:植物的整体或某一部分在某一时期自发的暂时停止生长的现象叫做休眠。5生物学产量:是指植物在某一时期内单位面积的净生产量(整个植株的干物质重量),又称为广义的产量。6经济产量:是指作为收获对象的那一部分生产量,又称为狭义的产量。,36,7根瘤:是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共生形成的瘤状物。8菌根:植物根系与真菌菌丝体共生形成。,37,本章应重点明确的问题:,1简要说明植物菌根的作用。菌根增大了植物根的表面积,有助于根的吸收作用;菌丝呼吸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溶解后形成碳酸,可提高土壤的酸性,促进盐类的溶解;有的菌丝有固氮作用或把不能被植物利用的有机氮变为可利用状态;菌丝还能产生维生素b1,b6等,促进根系生长。,38,2影响植物花芽分化的因素有哪些?,花芽分化受植物内部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内部因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水平的降低,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水平的提高,结构和能量物质的累积等;外界条件包括:日照、温度和水分等。,39,3说明种子各部分的形成过程。,种子包括胚、胚乳和种皮三个部分。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种子各部分的形成过程是:卵细胞受精后产生的合子发育成胚;极核受精后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40,4说明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通过选育高光效品种来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率;改进耕作制度,加强栽培管理,可以提高复种指数,采用间作套种方式,搞好水肥管理,使光合作用最强的叶片维持最适叶面积指数;提高光合效率,减少呼吸消耗。,41,5说明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过程。,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包括单位面积的有效穗数、每穗平均结实粒数和每粒平均粒重。它们的形成、决定过程:穗数的多少取决于种植密度和单株有效分蘖数。种植密度主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技术水平决定,一般分蘖力强、土壤肥力高、栽培技术水平低,应适当稀植。有效分蘖数是由最高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决定的,分蘖成穗率也受品种特性、种植密度和栽培技术等的影响。穗粒数是由每穗可育颖花数和颖花结实率决定的。一般来说,在幼穗分化过程中,植株的生育条件好,分化的颖花数就多,退化的颖花数就少。颖花结实率主要受开花前后植株的营养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植株体内营养物质充分,环境条件比较适宜,结实率就高。粒重主要由灌浆过程决定,灌浆过程分为灌浆时间长度和灌浆强度两个方面。灌浆长度除受小麦品种特性影响外,环境条件,特别是有无灾害性气候对灌浆长度有决定性影响。灌浆强度主要受光合强度的影响。,42,6请说明改善作物品质的途径。,改善作物品质可以从选育优良品种、改善作物生态环境和改进栽培技术三方面着手。由于有关作物品质的许多性状都受到遗传因素的控制,所以,采用育种的方法是改善作物品质行之有效的途径。改善作物的生态环境,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环境。改进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密度、施肥技术、灌溉技术及适时收获等几方面。,43,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第一节光照一、光与植物的生长发育二、密度与光照第二节温度一、农业上常用的几个温度指标二、土壤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三、温度的调节,教学内容:,44,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第三节水分与灌溉一、水分生理二、土壤水分指标三、作物需水特性四、合理灌溉五、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第四节土壤与植物营养综合管理一、土壤及其性质二、土壤改良三、营养与施肥,教学内容:,45,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重点掌握: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周期、光能利用率、三基点温度、界限温度、有效积温与活动积温、低温冷害、冻害、蒸腾、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萎蔫系数、最大吸湿量、田间持水量、旱作农业、节水农业、土壤质地、土壤肥力、土壤结构、土壤耕性、营养诊断、配方施肥等概念;光照的重要性;地面覆盖;土壤肥力;有机肥及其施用;,教学要求:,46,第二章植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一般掌握:光合作用;温度控制的农业措施;土壤质地;化肥的施用;了解:土壤水分指标;土壤种类;营养诊断;光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教学要求:,47,本章提要:,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和营养是植物生长的基本环境条件。光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主要是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光能利用率和扩大复种指数。,48,常用的基本温度指标有5个,即最适温度、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受害温度与致死温度。积温可分为有效积温和活动积温两种。温度变化是否有规律,对植物的作用和影响十分显著。农业上的灾害性天气包括低温冷害、干热风害、霜冻、冻害等。温度的控制措施包括:选择和培育适宜的品种;地膜覆盖;防护措施;农业措施等。,49,植物所需的水分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的。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动力主要是叶片蒸腾作用所产生的蒸腾拉力。干旱引起植物萎蔫。抗御干旱可从增源节流和作物的抗旱性上着手。,50,一般将土壤水分划分为三种类型: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水分指标有致死量、萎蔫系数、田间持水量等。应根据作物的需水特性进行合理灌溉。旱作农业与节水农业强调的都是提高有限水资源的利用率。,51,土壤与地球表面其它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我国将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组。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具有多方面的影响。良好的团粒结构性是土壤肥力的基础。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土壤的酸碱性直接关系到土壤的许多性质以及肥力状况,与作物的生长也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分布最广中低产田为红壤类土壤、低产水稻土、盐碱土,应针对其低产致因采取不同的改良和利用措施。,52,作物体内的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整个营养期的两个关键性施肥时期。营养诊断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肥料包括化学肥料、有机肥料、气肥等,应根据肥料的性质、作物对营养的需求、土壤的营养状况合理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53,本章应掌握的概念:,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2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以勒克斯为单位。3光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与光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质相等时的光照强度。,54,4光饱和点:在一定的光照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大。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速率不再增加,这时的光照强度就叫做光饱和点。5光周期: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映或每天昼夜长短影响植物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6三基点温度:是指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作物的每一个生命过程都有这三个温度指标。,55,7界限温度:是指标志某些重要的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终止或转折点的温度。8有效积温与活动积温:某一段时间内超过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减去生物学零度所得差数的和为有效积温;活动积温为高于生物学零度的日平均温度的累积。9低温冷害:是指0以上的低温(即低于生物学零度,高于物理学0的低温)对喜温作物造成的危害。,56,10冻害:外界温度下降至冰点,使作物组织内结冰而受害,称为冻害。11蒸腾:植物通过体表蒸发水分的过程。12吸湿水:以吸湿方式吸附在土粒表面的水分,称为吸湿水。,57,13膜状水:当土粒吸附空气中的水分达到饱和即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仍然有很大的分子引力去吸附液态水,这种水分就称为膜状水。14毛管水:靠毛管引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称为毛管水。15重力水:土壤含水量超过田间持水量之后的水分叫重力水。,58,16最大吸湿量:也称致死量,土壤吸湿水含量达到最大值,称为最大吸湿量。17萎蔫系数:当土壤水分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农作物会因失水而发生萎蔫,如果出现即使再供应水分仍然不能缓解的萎蔫状态,即作物出现永久萎蔫时,土壤的水分含量就称为萎蔫系数。,59,18田间持水量:也称田间最大持水量,是指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也是适宜水分的上限。19旱作农业:也称雨养农业、非灌溉农业,指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易旱地区,主要利用天然降水,通过建立合理的旱地农业结构和采取一系列旱作农业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地力和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率,实现农业稳产、高产,使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农业。,60,20节水农业:是指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和有限灌溉的农业,特点是灌溉农业和旱作农业的结合,中心是节水灌溉技术。21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种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叫做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61,22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的、适时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产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23土壤结构性:是指土壤中单粒和复粒的类型、数量、大小、形状、性质,以及相互排列和相应孔隙状况等的综合特征,即土壤单粒的团聚化,以及所形成的团聚体的性质。,62,24土壤耕性:是土壤对耕作的综合反映,包括耕作的难易、耕作质量和宜耕期的长短等。25营养诊断:就是对土壤养分贮藏量和供给能力,以及植株营养状况进行分析测试,分为土壤诊断和植株诊断两种。,63,26配方施肥:配方施肥是一项综合的科学施肥技术,包括配方和施肥两个部分。所谓配方就是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灌溉条件、耕作管理措施和计划目标产量,结合肥料特性及其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等,开出施用肥料的品种和数量的配方。施肥是配方的执行,即将所用肥料在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合理的分配,并采用不同的方法施入土壤,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农产品和经济效益。,64,本章复习思考题:,1简要说明化肥(与有机肥料相比)的特点。养分含量高,成分单纯;肥效快但不够持久;不含有机质,有酸碱反应;容易运输,节省劳动力。,65,2农业生产上对温度调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首先要根据气候特点种植适宜的作物品种;其次可以采用塑料地膜覆盖;还可以采用农田防护,包括营造防护林带、加强农田基本建设、熏烟、采用土、草等覆盖作物、搭建风障、荫棚、阳畦、温床等;还有灌溉、松土、镇压、垄作、选择适当播期、合理施用肥料等农业措施。,66,第三章种子生产,第一节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一、品种的概念二、优良品种的作用第二节引种一、引种的原理二、引种的规律三、引种的工作环节。,教学内容:,67,第三章种子生产,第三节良种选育一、育种目标二、育种的主要方法三、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第四节良种的审定与推广一、品种审定二、品种推广三、种子产业化生产四、种子检验,教学内容:,68,第三章种子生产,重点掌握:品种、引种的概念;品种推广;种子生产;引种的原理;一般掌握:良种在生产中的作用;了解:育种目标;选种的基本方法;育种的主要方法;品种审定;种子检验。;,教学要求:,69,本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引种的规律和原则、优良品种的主要选育方法、审定程序和良种的生产、推广。首先应明确品种和优良品种的概念。品种是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优良品种都是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和一定的生产条件下来评价的,因而具有局限性,即其相对性、地区性和时间性。,70,引种是从外国、外地引入种子、苗木或营养体,通过试种,在当地推广种植或作为育种材料。引种所需时间比育种要短。引种分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引种工作要遵循引种规律。根据对温度、光照的反应,植物分为低温长日性植物和高温短日性植物,引种时,它们的情况不同。,71,育种方法很多,较常用的有选择法,尤其是其中的系统选择法,还有杂交育种(包括远缘杂交)、辐射育种、倍性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各种育种方法都要根据育种目标来操作。育种目标必须制订得明确、具体。,72,品种的审定,在全国有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成立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此事。这个委员会根据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所规定的条件、程序来工作。各省也有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本省此项工作。,73,品种推广要根据品种的区域化合理布局,考虑良种的合理搭配,并且要良种良法配套,注意良种的提纯复壮。,74,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生产要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以保证种子生产的严肃性和种子的质量。种子的经营也要依法获得许可。,75,本章应掌握的概念,1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和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上应用的作物类型。2引种:从外国或外地引入种子、苗木或营养体,通过试种,在当地推广种植或作为育种材料,称为引种。,76,本章复习思考题:,1优良品种在生产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优良品种能够比较充分的利用栽培条件(水、肥、气、热等),抵御其中的不利因素,因而在提高产量、改进品质、提高抗性、扩大种植面积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77,2请说明引种的原理。能进行简单引种的品种,是因为它在原分布区内就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潜力,或者说新环境没有超出它的遗传适应范围。而驯化引种,则是在植物生长可塑性、适应性最强的时期,通过选择或采用相应的栽培技术,适当调整环境条件,逐步选出适应当地条件的类型。这就是引种的原理。,78,第四章种植制度,第一节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一、可持续地利用农业资源二、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地生产率三、保证社会需要,提高经济效益第二节作物布局一、作物布局的原则二、作物布局的内容第三节复种一、复种的概念、意义二、复种的效益三、复种的条件与技术,教学内容:,79,第四章种植制度,第四节间、混、套作一、间、混、套作的概念二、间、混、套作增产的原因三、间、混、套作的技术第五节轮作与连作一、轮作的概念和作用二、连作及其应用三、作物茬口特性和轮作四、合理轮作制的建立第六节生态农业的实践一、生态农业的由来和发展二、生态农业设计,教学内容:,80,第四章种植制度,重点掌握:种植制度、作物布局、复种、轮作、连作、间、混、套作、生态农业设计的概念;作物布局的原则;生态农业设计的原则;一般掌握: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了解:间、混、套种增产的原因;作物茬口特性;生态农业的由来。,教学要求:,81,本章提要:,种植制度作包括物布局和种植方式两大内容。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可持续的利用农业资源,用养地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社会需要、提高经济效益。,82,作物布局的原则包括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优势;适应农田生态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步骤有严格的要求。,83,复种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复种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热量条件和降雨量;生产条件包括劳畜力及机械化程度、水利设施和肥料准备等。复种的技术措施的特点是要抢时间、赶季节,提高复种的经济效益。,84,正确运用间、混、套作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一些作物争地、争水、争肥和争劳畜力、争农机的矛盾,还有利于培肥地力,同时还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稳产保收的作用。,85,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和水分;调节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连作会加剧土壤养分和水分供给与作物需要之间的矛盾,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的连作现象仍普遍存在,应采取合理的连作措施。根据作物的茬口特性等因素建立合理的轮作制。,86,生态农业强调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农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再到现代农业的过程。生态农业设计的几种类型包括多层利用型、综合循环利用型、引入补缺利用型和自净利用型。,87,本章应掌握的概念,1种植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单作、间混套作、轮作、连作等)所组成的一套相互联系并和当地农业资源、生产条件以及养殖业生产相适应的技术体系。,88,2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种植制度的具体安排,即作物组成与配置的总称,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配置和分布。,89,3复种: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4轮作:在同一块农田上将不同种类的作物,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年限内轮换种植的方式称为轮作。5连作:在同一块地上采用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或同一种复种方式,前者称为作物连作(或重茬),后者称为复种连作。,90,6间、混、套作:间作是指在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地里分行或分带状间隔的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混作是指在同一块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育期相近的作物的种植方式。套作也称套种,是指两种不同生长季节的作物在前季作物收获之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91,7生态农业设计:是指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的指导下,通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态系统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造,从而实现农业生态系统有序的结构、高效的功能、持续的效益和良好的环境目标。,92,本章复习思考题:,1介绍建立合理种植制度的原则。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可持续地利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中一些资源是可更新的,一些是不可更新,或更新周期极其漫长的,因此不能过度使用这些资源;用地养地结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资源在开发利用后,土壤养分逐渐被消耗,肥力水平不断下降,必须用地养地结合,采用生物养地,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采用灌溉、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改良等措施提高土地生产率;满足社会需求,提高经济效益。,93,2进行作物布局有哪些原则?合理的作物布局应以社会需要为前提,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科学条件,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进行,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优势;适应农田生态平衡的要求;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94,3进行生态农业设计的原则有哪些?生态农业设计的原则是使农业生态系统最优化,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佳状态,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又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得到全面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95,第五章病虫草害防治基础,第一节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概说一、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方针和原则二、植物病虫草害防治方法第二节植物病害基础知识一、植物病害概述二、植物病害的病原,教学内容:,96,第五章病虫草害防治基础,第三节害虫防治基础知识一、害虫与虫害二、怎样认识昆虫三、昆虫的生长与发育第四节农田杂草防除一、杂草的种类及危害二、农田杂草防除措施三、化学除草剂及其使用,教学内容:,97,第五章病虫草害防治基础,重点掌握:植物检疫、植物病害、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病状、病征、昆虫的变态的概念;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几项基本原则和防治的一般措施;一般掌握:植物病害的病原及虫害;了解:农田杂草的一般防除方法。,教学要求:,98,本章提要:本章先概要地介绍了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然后分述病害、虫害、草害的基础知识。下面将这四块内容归纳如下。,99,1、植物病虫草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方针和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植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提出的原则(包括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五大方法: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防治,100,2、植物病害基础知识概述:什么是植物病害引发植物病害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包括非侵染性病害和侵染性病害)如何识别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和类型),101,植物病害的病原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营养失调、温度失调、水分失调、光照条件不适宜等6方面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其中,重点是真菌的形态和发育过程:,102,真菌的营养阶段:菌丝体(有隔、无隔)、菌核、菌索和厚垣孢子真菌的繁殖阶段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会策划活动方案模板图(3篇)
- 嘉兴多人团建活动方案策划(3篇)
- 泸州水下施工方案(3篇)
- 中职对口考试题库及答案
- 艺术鉴赏考试题库及答案
- 小学文明用语题目及答案
- 小区绿化及环保设施建设合同
- 看假文盲有感700字15篇
- 元宵节作文500字左右20258篇范文
- 农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合同
- 废气处理活性炭吸附操作规范
- 2025年体育教练员执业能力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住培结业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重庆辅警管理知识模拟100题及答案
- T-SCSTA001-2025《四川省好住房评价标准》
- 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自杀风险护理
- 《病理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 医务人员礼仪培训
- 体检中心销售技巧销售话术
- 五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1 We have new friends(Lesson2) |人教精通版
- 《投资学》课程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