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相关性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专业:会计学资料来源:, 博士论文、硕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模版海量资料免费下载!(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研究背景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企业财务报告舞弊事件不断曝出,从早些年的银广夏,琼民源到最近的科龙电器等,大大小小的舞弊案件可谓层出不穷,让人不禁对我国资本市场上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担忧。然而事实证明,造成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现象的真正根源在于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即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问题的重要根源,有缺陷的公司治理结构无法保证会计信息高质量及防止审计合谋,从而可能使审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意见。在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与运行的过程中,审计意见信息的披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也有助于审计意见信息质量的改进。近一、二十年,公司治理结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在我国的学术界只是刚刚起步。虽然理论界就公司治理的相关问题已经在不同的领域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但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从不同的着眼点来研究公司治理也显得尤为必要。而且随着审计业务与公司治理的联系日益密切,探究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研究也慢慢热起来。多年来,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和审计问题,始终是学术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热点,很多学者就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基于公司治理对外部审计进行的研究则显得相对匮乏,因此,本文选择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来研究其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 本文所要关注的重点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否会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产生影响。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明确提出注册会计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和内部控制,而公司的内部环境和内部控制都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显示出审计与公司治理的联系日益密切。由于审计意见向投资者传递着财务报告是否可信的信息,将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公司股价(Fleak&Wilson,1994)和公司筹集资金的能力(Firth,1980),并且还有可能影响到管理当局的薪金报酬甚至导致管理层变更,具有直接的经济后果。因此,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完善程度制约着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时,也必然会关注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是获得清洁度较高的审计意见的前提之一,因此,公司治理结构会对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研究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影响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的因素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但目前国内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角度对审计意见进行研究的文献特别少,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证方面的研究都特别缺乏。公司治理结构作为会计信息产生的内生环境,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会计信息产生的具体过程可以知道,会计信息是由财务部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最终形成财务报表;之后要经总经理审批,总经理审批通过之后才会交给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如果有需要被审单位更正或修改的地方,在与被审单位进行必要的协商后,最终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规定的标准出具审计意见;之后,财务会计报告连同审计报告会一并交由董事会审批,董事会同意向外报出时,才能向外进行公开披露。从这一程序上可以知道,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会计信息产生、形成的内生环境,因此可以说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否合理将决定公司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另外公司治理结构是决定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财务绩效等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审计意见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对审计意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地讲,研究的结论会在三个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一、对注册会计师来说,研究的结论可以帮助会计师在出具审计意见时起辅助的判断作用;二、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公司的审计意见有信息含量的话,那么就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年报和其他相关资料来预先判断公司可能得到何种类型的审计意见,从而为投资决策服务。三、对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来说,可以从公司治理结构上找出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及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根本原因,并为公司如何提高其会计信息的质量及得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提供公司治理方面的改进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Fama(1980)研究得出结论,公司治理的好坏与董事会的效率有很大的相关性,公司治理结构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所以董事会的治理效率和董事会的特征会影响到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他在1983年的时候也发表观点说,董事会的治理效率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而公司经营绩效高的话他们更容易收到标准的审计意见,由此推断董事会的治理效率与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有一定的相关性。Conger(1998)研究表明,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与公司价值成正比,于是他建议公司为了提升市场价值,应该多多召开董事会,尽可能的延长会议召开的时间,但是后来的部分研究没有得出类似的结论,认为会议时间的长短与公司绩效没有明确的关系。Carcello和Neal(2000) 研究认为,审计委员会的设置和状况对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有显著的影响,他们选择的逻辑回归模型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设置有利于公司收到标准的审计意见,另外,他们还认为,公司上期收到的审计意见类型和公司规模及公司的发展阶段对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上期收到的是标准审计意见,那么本期收到的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如果上期收到的审计意见是非标审计意见,那么本期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主要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避免风险在出具审计意见的时候会参考上一期的审计意见,另外他们发现,公司规模也与审计意见有关系,因为公司规模大的公司更注重自己的声誉,所以他们在编制报表的时候会更加谨慎,弄虚作假的可能性也就比较小。Chenetal.(2001)运用中国股票市场上的数据,考察了以利润调整为主要目的的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董事会持股比例以及外资股比例有利于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从而有利于减少公司收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Tsun-Siou和Yin-Hua(2004)利用1996年l月至1999年11月间遇到财务困境的公司为原始样本并选择了健康的公司作为配对样本,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可以导致公司价值的降低、公司经济处于低迷状态进而使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增大。Shiminetal(2005)针对 1995至2000年约15%的中国上市公司被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现象,从审计市场环境的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驱动力量和内在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未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导致上市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内在因素。2.2.国内研究现状刘立国、杜莹(2000)研究认为,流通股比例越高越好,越高公司发生财务报告造假的可能性就越小,而法人股比例越高,财务报告造假的发生可能性越高。也就是说流通股比例与收到的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法人股比例与收到的非标准审计意见正相关。刘国亮和张红军(2000)研究表明,国有股比例越高,不利于公司业绩的提升,也不利于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李爽和吴溪(2003)选取1998一2001年四年间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保留意见且当期净利润大于零的108个(公司/年)为研究样本。以监事会的态度作为因变量,从产权结构特征、盈余管理迹象、事务所规模及政策因素方面分析了对监事会态度产生影响的因素,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检验,未发现监事会在公司治理、尤其是在对外部审计的支持方面发挥了预期作用。王跃堂,赵子夜(2003)的研究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中大股东与其他法人股的股权差距对审计意见有显著影响,大股东相对其他法人股的股权越集中,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越大,上市公司被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可能性越小。蔡春,杨麟等(2005)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因素分公司内部管理质量和事务所自身特征两方面做了研究,表明公司内部管理质量特征指标对审计意见存在显著影响。赵学彬(2006)认为,就监事会而言,随着持股人员数量与比例的增加,在股权总额一定的前提下,各监事得到的股份数量就会相对减少,不仅难以达到长期激励的目的,还容易形成平均持股下的平均主义思想,容易引发各监事的搭便车行为,相应的弱化监事会的监督动力,并产生与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层合谋的动机,满足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为了维护其个人利益,监事会在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意见时,更有动力来说服注册会计师,为其出具清洁的审计意见。张俊瑞和董南雁(2006)选取2003年中国A股制造业92家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参照了连城国际研究咨询集团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排名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了公司治理与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的总体质量状况对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而在公司治理评价的次级指标中,股东权益保护和董事会结构与运作也对审计意见类型有显著的影响。梁淑香(2007)选取深市509家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公司治理角度分析前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他们之间的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审计意见的影响。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负相关,并且两者存在正“U”形关系,第二、第三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监督制衡能力较弱,并没有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约束的作用来保护其他股东的权益。王震和彭敬芳(2007) 从公司治理结构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被出具审计意见类型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程度是否会影响公司被出具审计意见的类型。研究的结论是,公司治理不健全是导致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一个原因,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将有利于降低公司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2.3.文献评述综上所述,关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的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总体上来说公司治理结构越完善,那么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公司治理结构水平越低,公司收到标准审计的概率就越小。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的董事会、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说是公司的高级执行人员,现在还可以扩展到公司的监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等等组成的一种组织架构,在这种组织架构中,他们相互监督,相互约束,这样做是为了让公司更好的发展,为了使公司能够有一个合理的人员分配机制和其他方面的合理机制,公司必须有一套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一套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公司的正常发展,有助于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来说,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都认定,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审计委员会,公司规模等等与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有一定的关系。然而,令人困惑的是针对同一问题的研究,有时往往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而且各自都有理论或数据上的支持。例如,一般认为股权结构中,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收到非标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如果除第一大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越强,那么公司收到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会越高,但是也有很多研究表明除第一大股东外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对审计意见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我国这种特殊的股权结构,一股独大,所以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小到无法起到监督制衡第一大股东的作用。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收到的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就越大,法人股的比例越高,公司收到的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就要低一些,国有股持股比例与公司收到的审计意见符号不确定,另外,董事会监事会规模和召开的会议次数与审计意见也有一些关系,符号不确定,当然,除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方面,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审计意见,比如事务所规模,上期审计意见类型等等。另外,我们通过文献回顾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关系的研究均是单一视角下的分析,缺少同时考察公司治理各要素与审计意见关系的文献。公司治理结构是一个系统的概念,其发挥作用也是各公司治理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作用时,不应将其割裂开来分别研究,而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因此,缺少综合的、系统的有关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关系的研究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 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 研究目标本文主要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研究其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问题,本文采用的“公司治理结构”概念指的是狭义上的公司治理,即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公司机构所构成的公司内部治理。具体包括了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和经理层特征等几个基本方面的治理问题。因此本文分别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及监事会特征等角度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为实证研究提出假设。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本文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 研究内容本文在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各自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及分析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实证研究假设,然后对作为公司治理结构核心部分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及监事会特征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过程与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六章,其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主要阐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并对国内外关于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并分析这些研究的范围及相应不足,从而提出本论文将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主要阐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理论。本章首先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及相关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并介绍了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及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第三章主要阐述审计意见的基本理论。本章首先对审计意见的涵义及类型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受托经济责任理论及委托代理理论对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第四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讨论,主要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和监事会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二者的联系,并提出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假设。第五章实证研究设计。本章针对第四章提出的假设,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选取2007年-2009年我国深沪两市A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特征和审计意见数据进行分析,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第六章着重概括了本实证研究的结论,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根据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事务所及其监管方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变量定义变量类型变量名称变量符号预期符号定义描述及计量 因变量审计意见 Y审计意见类型的虚拟变量,当为标准无保留意见时取0,否则取1 自变量股权属性 X1+实际控制人为国有时取1,为非国有时取0股权集中度 X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 X3第二到第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和股权流通性 X4流通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 X5独立董事人数/董事会总人数董事会规模 X6+董事会总人数审计委员会 X7设立审计委员会为1,否则为0董事会会议次数 X8+该年度内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持股比例X9董事会的持股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X10+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设置状况,若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兼任,则值为1;若副董事长、董事兼任总经理,则值为2;若董事与总经理完全分离,则值为3。监事会规模 X11监事会总人数监事会持股比例 X12监事会的持股比例控制变量 资产负债率 Z1+/上市公司负债与资产总额之比 净资产收益率 Z2+/上市公司与资产总额之比上市公司规模 Z3+/当年期末资产总额的自然对数研究假设股权结构方面假设1: 公司实际控制人属性是国有与公司收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正相关。假设2: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收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正相关,而第二到第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与收到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假设3:公司的股权流通性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负相关。 董事会特征假设1: 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独立董事比例越高,越容易收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假设2: 董事会的规模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正相关。董事会规模越大,越不容易收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假设3: 审计委员会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从而有利于公司获得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假设4:董事会会议次数与非标准审计意见成正相关。董事会会议频率高的公司越不容易收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假设5: 公司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与公司收到非标准的审计意见正相关。假设6:董事会的持股比例与公司收到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概率负相关。 监事会特征假设1:监事会规模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监事会规模越大,越容易收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假设2:监事会持股比例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负相关。监事会持股比例越高,越容易收到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考虑到本文选取的因变量Y是一个分类变量(0、1),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要求因变量是具有正态分布的连续随机变量,因此本文选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在一般的多元回归中,若以P(概率)为因变量,则方程为P=b0+b1x1+b2x2+b3x3+bixi,对P做对数转换,及logit(P)=lnp/1-p,可得到Logistic回归方程。为了更直观地反映自变量和控制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回归模型直接表示为: Y=&0+&1X1+&2X2+&3X3+&4X4+&5X5+&6X6+&7X7+&8X8+&9X9+&10X10+&11X11+&12X12+&13Z1+&14Z2+&15Z3+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本文旨在对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的相关性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因此,本文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取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以实证研究为主的方法进行研究。具体来说,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公司治理结构、审计意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述,尤其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关注的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及监事会特征方面的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随后主要采用了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以及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关分析验证了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之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建立回归方程,使用二分逻辑回归分析来检验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结论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3本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本文的创新之处:(1)本文的研究视角比较新颖,关于公司治理与审计的问题,目前的很多研究都会将审计作为公司治理的一部分来讨论,而系统研究公司治理与外部审计的还比较少,讨论公司治理结构是否会对审计意见类型产生影响的就更加匮乏,因此,选择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相关性作为研究主题具有新颖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局限,拓宽了审计意见的研究视角。 (2)本文的研究变量更加全面: 笔者在对前人研究所考虑因素的基础上 ,同时还将考虑了一些新的因素。如我国建立审计委员会的时间较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比较匮乏。因此,本文将加入中国上市公司设置审计委员会的情况,并研究其对审计意见的影响,以期观察在中国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同时本文也引入了监管层方面的指标,例如监事会规模,监事会持股比例等。而且本文从整体上考察了公司治理各要素与审计意见的关系,避免了单一视角下分析的局限性。所以与同类研究相比,本文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系统,研究结果更有说服力。本文尚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本文对于审计意见类型只是划分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与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未对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进行进一步的区分,而事实上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所包括的四种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可能会影响本文的严谨性及本文实证结果的说服力。其次,本文的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样本组中可能存在审计意见变通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文实证结果的说服力。最后,本文在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只是选取了股权结构和董事会特征,监事会特征方面代表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变量,由于存在难以量化或者数据搜集困难等原因,并没有对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的变量逐个研究,这些都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三、论文大纲1. 引言1.1研究背景与意义1.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2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1.2.3文献评述1.3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1.4研究方法1.5创新和不足2. 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理论研究 2.1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分析 2.1.1公司治理结构的涵义 2.1.2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基础 2.1.3主要的公司治理结构模式 2.2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3. 审计意见的相关理论研究 3.1审计意见的涵义及类型 3.1.1审计意见的涵义 3.1.2审计意见的类型 3.2审计意见的基本理论 3.3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理论联系 3.3.1审计与受托经济责任 3.3.2委托代理理论与公司治理 3.3.3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4. 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相关性分析及研究假设 4.1公司股权结构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假设 4.2董事会特征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假设 4.3监事会特征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假设 5 公司治理结构与审计意见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研究设计 5.1.1样本的选取与数据来源 5.1.2变量说明 5.1.3模型设计 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因变量描述性统计 5.2.2自变量描述性统计 5.3实证检验分析 5.3.1变量相关性检验 5.3.2假设检验 5.4实证回归结果及分析 5.4.1Logistic回归 5.4.2回归结果分析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研究结论 6.2相关政策性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De Angle. Auditor independence low balling and disclosure regulation J .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81(8).2 Lee and Gu. Low balling, legal liability and auditor independ2enceJ .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8, 73 (4) 3Defond M L, T J Wong, Shuhua Li. 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 impendence on audit market conceration in China 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0 (28) : 269-305.4Krishnan G. Audit quality and the pricing of discretionary accruals J . Auditing 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 2003(12):110-1265Bao,and Chen,Andit qualification Prediction using accounting and market variables: The case of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Working paper 19986Brickley J.A.,J.L.,Coles,and G,Jarrell .Leadership Structure:Separating The CEO and Chairman of the Board 1997(3) 189-2207Oliver MarnetBehavior and Rationality in Corporate Governance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2005(3)8 Philip L.Cochran and Steven L.WartickCorporate fad and Corporate Function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89Tricker,RICorporate GovernanceGower Publishing Company Limited198410 Donald C.ClarkeCorporate Governance in China:An OverviewChina Economic Review,14200311 Fama,E.,and M.Jensen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 12 Mckinsey & CompanyInvestor Opinion Survey2000 13OECD. On the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Amarican economy Review.2001:23525614John. E. Core, Robert. W. Hoithausen ,David. F.Larcker .The notives activity corporate governance, between the CEO compens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Theory. Journal of Financial Auditing,1999,(5):118-12315Byod.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External audit Theory. Laws of Financial Auditing,1998:119-12516Micheal Jensen and William Meekling. The Enterprise Theory :management behavior、the agency cost structure and its owners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6:23525617OSullivan. N., The Impact of Composition and Ownership on Audit Quality: Evidence from Large UK Companies, British Accounting Review,2000;18Carcello J.V .&T.L .Neal, Audit Committee Composition and Auditor Reporting,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0,(75);19DeAngelo, 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Economics,1981,No.3;20ISB ,Statement of Independence Concept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Auditor Independence ,November 2000;21 Ron Webe .Information System Control and Au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