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融合高端化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精品资料]_第1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3/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1.gif)
![高融合高端化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精品资料]_第2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3/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2.gif)
![高融合高端化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精品资料]_第3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3/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3.gif)
![高融合高端化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精品资料]_第4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3/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4.gif)
![高融合高端化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精品资料]_第5页](http://file.renrendoc.com/FileRoot1/2014-9/23/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d2096e10-5b2c-4899-a32b-09e149a653a65.gif)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融合高端化 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 -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要:高新技术的诞生、应用和发展,推动着传统产业逐渐向结构现代化、技术高级化的方向发展。依托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资金双密集型产业,应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关键路径。因此,江苏应大力推动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现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关键词:传统工业;主导产业;产业融合;结构现代化;技术高端化 Abstract: The birt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to promote traditional industry gradually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structure, technology advanced in the direction of. Relying on high technology, high degree of integration of cultural and traditional industries, develop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labor capital intensive industry with high technical content, high additional value, should become the key path to upgrad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Therefore, Jiangsu should vigorously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promo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nd existing leading industries, the use of modern technology to upgrade traditional industries. Key words: traditional industry; leading industry; industrial convergence; modernization; high technology F121.3A 2095-2104( 2013) 传统产业通常是指农业和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及其之后发展与成长起来的产业部门,包括农业、纺织、采矿、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化工、能源、汽车制造、造船、铁路运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 带来的信息化浪潮,不仅使新的产业部门迅速成长、壮大,同时对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很大冲击,促进和带动各类产业的技术变革,使得传统产业呈现结构现代化、技术高级化的社会形态。目前,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三大产业,已经成为江苏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和重要支撑。江苏 38 个工业大类中,有 23 个属于传统产业,其规模很大,居于全国第三位。 1江苏传统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路径,就是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动现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加附加值,提升竞争力,让更多的 “ 江苏制 造 ”上升为 “ 江苏创造 ” 。 一、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关键是实现传统制造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因此,要大力发展汽车电子、机床电子、轮船电子、数控电子行业;促进信息技术与商业服务的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促进信息技术与金融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网络金融服务;抓住下一代互联网、 IPTV、数字电视、手机电视加快普及的机遇,通过推进技术和业务的融合,加快动漫、游戏、数字媒体等新兴 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 2 1.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制造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提高产品的信息化水平,离不开先进的自动化制造设备和一流的生产环境。推进产品研发和制造信息化。加快普及利用信息化推进传统产品二次创新,实施工业生产数字化改造示范工程和装备制造数字化示范工程,认定一批传统工业数字化改造示范优秀企业,推行计算机辅助研发和制造软件,通过信息化实现传统产业在技术、工艺、性能、品种、品牌、包装等方面的差别化竞争,提升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在工业企业大力推广微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微电脑自动控制技术、软件 分析与检测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现有产业的各个技术层面上。真正以信息化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力争使信息技术在工业经济重点行业的应用取得实质性突破,使工业企业生产环境和制造设备的自动化水平显著提高,为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必备的场地、设备、技术、人员等条件。 2.运用信息技术提高相关工业产品的附加值。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成套设备和组合加工设备的集成化水平,发展普及型和经济型数控设备、工程机械设备、大型成套环保设备、家用型汽车等一体化产品。运用嵌入式软件提高消费品、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以嵌入 式操作系统软件为基础,采用模糊控制、变频、节能、自动运行、音像远程传送、高清晰度、真彩色、自动遥测等高新技术,加快信息家电产品的研发。大力发展人(车)电子定位系统、精细化工、精品钢材、智能化电力控制器材。运用软件分析与检测技术,开发智能化的诊断、开刀、治疗等医疗器械。开发适用于交通行业的安全设施以及监控、收费、通信系统软件和配套硬件产品。开发适用于物流管理行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和车辆进出仓库自动检查与控制系统。推广应用电子分色、电子印花、电子配色、电子提花技术,提高纺织产品的技术含量。在玻璃钢、卫生器具、门窗、车体外壳等产品的生产中,大力推广自动化成型技术。 3 3.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管理组织方式。鼓励传统产业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推广使用企业生产过程管控一体化软件,改善和优化组织流程,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达到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实现现代化生产的目标。普及应用集成化的生产执行系统,提高生产精度、资源利用率,优化生产过程、实现管理的信息化。实施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推进工程,鼓励企业使用现代物流管理系统等软件,加大力度推广射频识别技术( RFID)应用,支持企业利用江苏重点 培育的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开展内外贸业务。 二、推动现有主导产业向高端发展 江苏省 “ 十二五 ” 发展规划提出:要继续实施 “ 百项千亿 ” 技术改造工程,加大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力度,重点促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优化升级。为什么江苏的这三大主导产业需要向高端化发展?第一,全球产业价值链竞争格局的形成,使产业高端化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方向。第二,高成本时代的来临,科学发展 “ 倒逼机制 ” 的强化,使产业高端化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第三,江苏主导工业主要集中在低价值链环节。第四,是国际发 达国家主导产业发展经验给我们的启示。使主导产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就是要让这些主导产业由原来的以加工组装为主,向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等高端环节转移。制造高端化,制造向高附加值环节的集中,美国的经验应当借鉴。 1.主攻重点产业关键技术。建设新型技术创新平台。加大力度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引导技术、装备、资金、人才、信息等创新要素向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和基地集聚。以产业集群为依托,探索建立传统产业 “1+N+ 多 ” 协作创新模式,在传统产业中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以高 等院校、科研机构为重要组成部分,为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技术、质量、标准等服务的协作平台。坚持以创新为导向,加强传统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鼓励优势传统产业企业自主创新,在坚持原始创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争在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家具制造、家用电器、金属制品、轻工造纸及中成药制造等行业和细分领域,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引领产业发展的重点产品。江苏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对国内外技术、资本的吸引力,培植和发展一批技术含量高、产品质量好、市场占有 率高、品牌信誉好的中国名牌产品,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品牌。建议尽快出台江苏省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加强对名牌产品的保护;制订和落实相应的激励政策 ,鼓励、引导企业争创名牌;通过企业重组整合资源,扩大名牌产品的生产规模,培育江苏的明星企业 ,提高市场竞争力。 3 2.培育和壮大一批大型龙头企业。目前,江苏虽然属于工业制造业大省,在中国制造业中的地位逐步提高,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工业制造中心还有很大差距,主占世界主导地位的企业和产品缺乏。原因是:产业的集中度较低,中小企业多并且高度分散,技 术创新能力较弱,产品知名度低,品牌效应不强,在产业中影响力较小;中小企业的分工协作层次较低,无序竞争现象突出,由于规模经济实现程度降低,成本竞争压力加大。因此,通过产业重组或者发展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市场集中程度、促进有序竞争,有利于提高市场垄断程度、促进技术创新,有利于通过提高专业化分工协作来提高产品知名度、增强品牌效应,例如温州的打火机、万向集团的万向节等等 (谢军, 2008)。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一批规模大、实力强、主业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和自主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企业,使其成为引领江苏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抓紧出台鼓励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钢铁、汽车、电力、纺织、轻工、建材、冶金等行业的兼并重组,积极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优势企业兼并落后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关联产业之间的兼并收购,推动上下游、产供销之间的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对企业境外并购的支持和服务,鼓励企业对外投资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产业集聚水平。立足产业、集群、企业三个层面,突出高端化、集聚化、 特色化,加强外引内联,推动与世界 500强企业以及国内大型企业的合作,不断壮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发展跃上新的台阶;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集群和园区的载体功能,促进关联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建设一批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提高集约发展水平。 三、运用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现有传统产业改造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关系。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辐射传统产业;信息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信息技术促进传统产业的分化与替代;信息技术能够 通过管理创新重组传统产业;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产业的时空限制。虽然传统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但其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等负面效应却严重阻碍着产业结构升级,传统产业也面临着亟需改造的困境。但是,如果我们放弃传统产业而去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但不能全面发展现代产业,而且会失去传统的优势产业。 4 目前,江苏 38 个工业大类中,有 23 个属于传统产业,其规模很大,居于全国第三位。虽然规模很大,但是江苏制造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全球产业链上处于 中低端,制造业虽大但却不强。发展方式粗放,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污染严重,劳动者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况愈下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90%左右的出口商品属于代工生产或者贴牌生产 );产品附加值不高(只相当于日本的 4.37%、美国的 4.38%、德国的 5.56%)。形成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缺乏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保障。由于这些传统制造业已经具有一定生产与销售规模,不存在生存问题,因而省内企业缺乏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压力,习惯于在国际价值链低端参加竞争。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大爆发使得国际需求萎缩,这些传统产业的经 营体制机制弊端和产能过剩的问题才充分暴露出来。 传统产业经济学认为,区域产业结构从农业向轻纺工业,继而向重化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演进,这也是被广泛认可的产业升级路径。然而在全球化产业分工格局下,将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提升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仅仅是产业升级的次要途径;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逐渐向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及售后服务转变,必将成为传统产业升级为现代产业的主要途径。 5在当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要坚持扩内需和稳外需紧密结合,对于既有优势传统产业不应放弃,而要通过技术改造、 创意研发、品牌提升、渠道拓展和产业链整合,提升产业价值链。依托高新技术、文化创意与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劳动资金双密集型产业,应成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内涵。 6 1.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资本投入力度 要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和外资投入为重要来源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 “ 十二五 ” 期间,各级政府的年度财政预算内应安排部分资金,逐年提高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比重,主要用于重点企业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技术改造、技术创新 、技术示范工程、信息网络工程、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推广项目的资助、贴息和奖励。各有关银行、各类风险投资基金、贷款担保基金,要支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项目贷款、投资和担保。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化的投入,企业要提足并用好技术开发费和折旧基金,重点信息化示范企业的技术开发费占销售额的比例要逐步达到 6%以上(经济发达地区这一比例要逐步达到 15%以上)。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向金融机构推荐全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优先支持符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 、中期票据以及上市公司再融资。 7 2.推动传统产业向生态环保转型升级 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着眼于突破关键环节,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压缩高消耗高污染产能,不断提高制造业的质量和水平。 建立规范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规范企业关闭破产或者淘汰落后产能的程序;建立火候产能退出的保障和补偿机制。应尽快建立省、市、县 (区 )三级财政和企业共同出资的 “ 落后产能退出专项基金 ” ,实现对于关闭破产企业的经济补偿和企业职工的妥善安置;尽快建立产业结构调整基金,主要用于对被关停生产能力的经济 补偿、人员安置以及对这类企业转产进行引导,确保落后产能平稳退出。从法律、环境、安全、技术、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提高行业准入标准,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强制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传统产业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进行节能改造,建立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公告制度,落实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差别电价政策,开展企业耗能产品及设备专项监察,采取倒逼机制促使落后企业和产品退出市场。 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洁净煤、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碳捕捉等技术,促进循环经济 、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压缩高消耗高污染产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从严控制“ 两高 ” 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坚决防止和杜绝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对于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可以进一步提高关税,必要时实行出口数量限制,压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工业行业与企业的出口冲动。 3.推进传统产业向复合发展转型升级 目前,江苏制造业正处于工业化中期,许多产业技术都面临着革命性突破。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坚持不懈地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努力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应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信息化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向技术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型升级,促进制造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推动加工贸易实现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发展。通过品牌建设、工业设计、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产业价值,推动传统产业由制造向设计创造升级,由单纯制造向研发、生产、营销服务复合发展转型升级。 8 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改造的先导作用。电子信息技术是应用面较广,渗透力较强,效益最明显的技术。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升级,是江苏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当前,应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利用它们在软件开发技术上的优势和成果,加快建设软件基地,发展软件产业,促进软件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在企业中应逐步建立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推进计算机网络建设,实现计算机辅助管理,以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济效益。 9 强制实施一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围绕优势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结合实施“ 百项千亿 ” 技术改造工程,以五金家电、建筑材料、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等领域为重点,加快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和产业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技术 改造项目,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厂房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腾出空间开展技术改造。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技术创新的结合,切实提高企业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建立一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示范基地。推进重大基地和重点项目建设。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以行业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加快推进传统产业重大基地建设,积极推荐有条件的基地和园区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深化开展传统产业省市共建基地工作。建立传统产业重大投资项目联系制度,加强对传统产业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例如:发展高技术含量的高分子材料产品,进一步 推动新型材料的生产和应用。围绕建筑塑料、工程塑料、包装塑料,研究开发塑料共混、改性及合金技术,提高材料性能。围绕橡胶制品生产,推广预成型机、平板硫化机和注压、注射及微波硫化的新工艺。化纤产品要开发新的化工原料,增加腈纶特殊品种的生产。 参考文献: 1 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地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N,新华日报, 2010 年 11 月21 日 A2 版。 2 广东省经济和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