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doc_第1页
图片两组.doc_第2页
图片两组.doc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图片两组学案主备:于瑞英教学目标:1、学会了解图片的相关背景,尽可能准确地解读图片的内涵,通过画面了解事实真相。2、能为图片拟解说词学习重、难点:1解读图片的内涵2写图片解说词课前预习一、二战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使人类蒙受空前灾难。战火燃及欧、亚、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扩展到40个国家的国土,有五六十个国家参战,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在抗击德意日法西斯的战争中,中国坚持了8年,英国6年,苏联4年2个月,美国3年9个月。双方动员军事力量约9000万,其中苏联2200万,美国1500万,英国1200万,轴心国德意日3000万。中国共有4.5亿人卷入战争。按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其中美国伤亡100余万,英国伤亡120余万,苏联伤亡约3000万,中国伤亡3500万。死亡者达5500万,是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苏联死亡2700万,法国死亡58万,英国死亡36万,美国死亡30万,波兰死亡600万,德国也约有600万死亡(其中400万军人)。死亡者中有一半是无辜的平民,其中包括600万犹太人和50万吉普赛人。直接军费开支11170亿美元(中日军费开支自1937年算起),参战国物资总损失价值40000亿美元。数不清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毁于一旦。2、 分别用一句话来概述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的内容。第一组:第二组:学习步骤:一导入: 语文无所不在,能解读图片,了解其思想内涵是一种语文能力。本文这两组图片是本专题的学习材料。两组图片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学习时要通过画面和说明文字把握画面的内涵,理解摄影者的意图,并考虑图片可能产生的作用。二、整体感知,解读图片的内涵:(一)第一组图片1、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一幅图片,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请说出,你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哪些细节?用自己的语言把图片的内容描述出来。总结将文字描述成图片的方法2、 利用所总结的将文字描述成图片的方法来描述图片四。(二)第二组图片与第一组图片对比来看第二组图片中最明显的特点是 3、 课堂小结 两组图片主题与战争有关。第一组图片着重表现战争给人带来的苦难,第二组图片是欢庆胜利的场面。两组图片都表现了人们反对战争,期盼和平的强烈愿望。四、拓展阅读一)关于图片第一组图(1),原照片有这样的说明:“美国人不大注意日本人蜂拥入侵中国,不大注意吊眼睛民族的战争和它的东方式的野蛮,没有什么人注意蒋介石军队在上海的殊死战斗,也不注意日本飞机军舰每天对它的轰炸”。而记者王小亭拍下的这张照片告诉世界,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干了些什么。“两个星期之后,这幅照片频频出现在美国的银幕、杂志和报刊上。突然之间,通过这个小小的哭叫着的孩子,亚洲的战争有了意义。愤怒的美国要求日本停止轰炸。美国把炸弹的原料、废钢铁卖给日本,引发了一阵怒潮。日本人声称照片是伪造的。他们悬赏购买王小亭的脑袋,王逃到英国保护下的香港去。可是,这张照片已经在美国人民的良知上发生了作用。”( 突发事件19061972美联社优秀新闻摄影作品集上海画报出版社)1943年,宋美龄为争取美国援华抗战在美国活动期间,每天都有无数的美国人寄信汇款给她(平均每天一千多封)。有一天,她收到寄自新泽西的1937年的新闻照片和一张3美元的汇票。照片画面上是上海遭到轰炸后,一个衣衫破烂的小男孩在哭号。信中表达了一位妇女的心声:“我们虽然穷,但是不能无视发生在中国的这场灾难,这3美元是我三个女儿捐献给这个坐在中国某地铁轨上的苦命的小孩的。”翌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讲演时,展示了这位美国妇女寄给她的信和那张新闻照片,她在高声朗读一遍后,深情地说:“我们中国有千千万万这样无家可归的孩子,你们美国也有成千上万这样具有人道主义情怀的母亲。让中美两国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共赴危难,去迎接胜利的曙光!”这次演讲通过巨大的无线电广播网,传播到美国的千家万户。 (上海滩2004年第三期)二)世界经典微型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法国) 哈巴特霍利 战争结束了。他回到了从德军手里夺回来的故乡,他匆匆忙忙地在路灯昏黄的街上走着。一个女人捉住他的手,用喝醉了酒似的口气和他讲:“到哪儿去?是不是上我那里?”他笑笑,说:“不。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又译:我找我以前的恋人)。”他回头看了女人一下。他们两个人走到路灯下。女人突然嚷了起来:“啊!”他也不由抓住了女人的肩头,迎着灯光。他的手指嵌进了女人的肉里。他们的眼睛闪着光,他喊着:“约安!”把女人抱起来了。战争留下了什么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苏珊朗格说过:“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微型小说作为一种简约、精致、纯粹、独特的文体,更是一种意味丰厚、孕大含深的艺术形式。欣赏微型小说要善于由此及彼,生发联想,留意空白,再创情境;特别要理解小说计白当黑,以少胜多的构思原则。海明威把小说比作冰山,意味深长地告诉人们,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有八分之一,隐藏在大海深处的几乎占八分之七,这就是著名的“冰山原则”,我们品读小说贵在透过“八分之一”的表面形式去体会、揣摩、理解“八分之七”的深层意韵。法国作家哈 霍利的微型小说德军剩下来的东西就是一篇含蓄蕴藉、吐吞不露的佳作,很值得我们欣赏、学习。一个士兵战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街道昏黄的路灯下十分意外的遇到了他梦寐以求的情人。作品写的就只这些极为有限的情境,但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说不尽、道不完的意味。“战争结束了。”貌似平静如水,漫不经心,实则寄慨遥深,言此意彼。结束了,就意味着战争曾有过突如其来的开始、措手不及的应战和漫长残酷的过程,这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而是回归故里,也许他生性懦弱,九死一生,侥幸活命:也许他英勇无畏,杀敌立功,衣锦还乡。现在,他“匆匆忙忙”行走在“路灯昏黄的街道上”。他为什么不直奔家里而要滞留街头?或许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他在人群稠密的“街道”寻找比较容易发现亲人的踪影,获得有关家人的音讯。他为什么不是白天回来,而是黄昏之后的晚上才回到故乡?或许他夜以继日,水陆兼程,风尘仆仆,归心似箭。他为什么不是大难余生,喜极而泣,而是匆匆忙忙,神色不定?或许他寻寻觅觅,忧心忡忡,试图找到他心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太多的悬疑,太多的或许,让我们来不及深思细想。士兵对拦住他的女人这样说:“不。我不上你那里我找我的情妇。”一语解千疑,原来他朝思暮想、孜孜以求的人是他的情人(未婚妻)!可是,故事又由此变得复杂起来。战争开始以前,这个士兵和他的情人该有过多少花前月下的美丽约会,又有着怎样的脉脉含情,依依难舍的情景?战争爆发之后,士兵开赴前线时,他和情人分手,相互间该有多少生离死别的眼泪和信誓旦旦的承诺,又是怎样地奔走呼号,挥手道别?战争中,在枪林弹雨下,在阴森战壕里,士兵多少次睹物思人,心里装着怎样的肝肠寸断的思念?这此内容是合情合理的想象,更是小说意味生成的故事应有的内容。简简单单的一句应答,一副表情,一盏路灯,一条街道,深刻地揭示出非常时刻刻骨铭心、生死不渝的人间真爱。小说的结尾写道,当士兵终于认出街上拦他的女人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情人时,他使劲地抓住她的肩头,手指嵌进她的肉里,喊一声“约安”把她抱起来。这是人物感情发展的高潮,如果不是从战火纷飞、血雨腥风里走出来的人,如果不是生生死死、天长地久的爱情,决不会有这样的举动。再说士兵的那个叫约安的情人,她显然已经沦落为娼妓,德军战领了她的故乡,一个差不多有点姿色的女人要活命,要生存下去,面对如狼似虎、凶狠残暴的侵略者,她能怎么样呢?她有选择的机会吗?与其说她已经习惯了妓女生活,不如说是德军迫使她习惯了这种生活,所以,她才会用“吃醉了酒似的”放荡口气勾引每一个过路的男人。她像土地、村舍一样,是被德军蹂躏的东西,从肉体到心灵。德军溃败之后剩下了什么?满目疮痍的大地,颓败低贱的女人的肉体,更可怕的则是伤痕累累,难以抚慰的灵魂。因此,当她也终于认出士兵时,她嚷了一声“啊!”,这“啊”里面包含着惊愕?兴奋?羞愧?愤怒?无奈?叹息?控诉?埋怨?什么都有,过去的,现在的,还有将来的,似乎都幻化成一个极其恐怖的梦魇,压在她心头。战争留下了什么?哈霍利借这篇微型小说告诉我们:战争摧毁了城市、村庄和街道,战争破坏成千上万的人原本幸福美满、充满希望的生活,战争迫使那些无辜善良、青春美丽的女人沦落风尘,扭曲人性,战争带给人们肉体和心灵的无以平复的累累伤痕。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我们从那位士兵的身上,从他马不停蹄、苦苦追寻的身影中,分明又看到了一种人性的光辉,那就是,任何残暴武力,任何战火纷飞,都动摇不了、摧毁不了人们对爱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那一双闪闪发亮的眼睛透露着一种坚毅,一种刚强,一种生死不变的执着。记住这双眼睛吧! 整体感知,解读图片的内涵:(一)第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二两幅图片,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请说出,你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1)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受了伤,在无助的大哭,背后是被炸的火车站的瓦砾和废弃的车轨 2)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3)他妻子的左腿处还有一根拐杖,4)空空的裤管5)他和妻子拥抱时只有一根手臂对比一、二两幅图片中你看出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你想到了什么?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第一幅图片中受伤的孩子是受侵略的国家的孩子第二副图片中受伤的军人是侵略国家的军人。因此无论是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的人民在战争中都会受到摧残。仔细观察第三幅图片,你看到了那些细节?这时候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想一想父亲这次去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细节:士兵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枪。孩子哭泣着父亲的脸上呈现出悲伤地表情反映了他的左右为难和依依不舍。命运:可能死,可能残疾,可能健康的回来。仔细观察第四幅图,你看到了那些细节?图中的小孩为什么不害怕?这意味着什么?文字说明中提示这是一个“宁静的中午”,“遍布尸体”但是孩子的表情是没有恐惧地,是平静的。这幅图片恐怖的场面与孩子平静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说明,在集中营的生活已经对这个孩子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摧残,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见怪不怪了。这意味着战争不仅给人民造成物质的损害,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摧残。三、合作探究5、按照看第一幅图片的要求来看第二组图片,你从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共同的细节:笑容。第一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了十四年的苦难,日本投降,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第二幅图片: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注目,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到了。画面左上角有两位军人在注视着他们。四、当堂检测对比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第一组图片是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第二组图片是表现人们庆祝和平。通过对比体现了人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愿望。17说明:这幅名为“等待”的漫画中,有一个人掉到水里了,只露出一只手,急等着有人来救援。而岸上有一群记者,扛着摄像机,在等着拍摄救援的场面。寓意:忠于职守不应该死搬教条。讽刺某些人、某些部门固守本位,思想僵化,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尽职应该以人为本。整体感知,解读图片的内涵:(一)第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二两幅图片,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请说出,你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1)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受了伤,在无助的大哭,背后是被炸的火车站的瓦砾和废弃的车轨2)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3)他妻子的左腿处还有一根拐杖,4)空空的裤管5)他和妻子拥抱时只有一根手臂对比一、二两幅图片中你看出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你想到了什么?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第一幅图片中受伤的孩子是受侵略的国家的孩子第二副图片中受伤的军人是侵略国家的军人。因此无论是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的人民在战争中都会受到摧残。仔细观察第三幅图片,你看到了那些细节?这时候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想一想父亲这次去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细节:士兵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枪。孩子哭泣着父亲的脸上呈现出悲伤地表情反映了他的左右为难和依依不舍。命运:可能死,可能残疾,可能健康的回来。仔细观察第四幅图,你看到了那些细节?图中的小孩为什么不害怕?这意味着什么?文字说明中提示这是一个“宁静的中午”,“遍布尸体”但是孩子的表情是没有恐惧地,是平静的。这幅图片恐怖的场面与孩子平静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说明,在集中营的生活已经对这个孩子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摧残,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见怪不怪了。这意味着战争不仅给人民造成物质的损害,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摧残。三、合作探究5、按照看第一幅图片的要求来看第二组图片,你从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共同的细节:笑容。第一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了十四年的苦难,日本投降,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第二幅图片: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注目,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到了。画面左上角有两位军人在注视着他们。四、当堂检测对比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第一组图片是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第二组图片是表现人们庆祝和平。通过对比体现了人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愿望。课后练习说明:这幅名为“等待”的漫画中,有一个人掉到水里了,只露出一只手,急等着有人来救援。而岸上有一群记者,扛着摄像机,在等着拍摄救援的场面。寓意:忠于职守不应该死搬教条。讽刺某些人、某些部门固守本位,思想僵化,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尽职应该以人为本。整体感知,解读图片的内涵:(一)第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二两幅图片,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请说出,你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1)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受了伤,在无助的大哭,背后是被炸的火车站的瓦砾和废弃的车轨2)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3)他妻子的左腿处还有一根拐杖,4)空空的裤管5)他和妻子拥抱时只有一根手臂对比一、二两幅图片中你看出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你想到了什么?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第一幅图片中受伤的孩子是受侵略的国家的孩子第二副图片中受伤的军人是侵略国家的军人。因此无论是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的人民在战争中都会受到摧残。仔细观察第三幅图片,你看到了那些细节?这时候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想一想父亲这次去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细节:士兵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枪。孩子哭泣着父亲的脸上呈现出悲伤地表情反映了他的左右为难和依依不舍。命运:可能死,可能残疾,可能健康的回来。仔细观察第四幅图,你看到了那些细节?图中的小孩为什么不害怕?这意味着什么?文字说明中提示这是一个“宁静的中午”,“遍布尸体”但是孩子的表情是没有恐惧地,是平静的。这幅图片恐怖的场面与孩子平静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说明,在集中营的生活已经对这个孩子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摧残,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见怪不怪了。这意味着战争不仅给人民造成物质的损害,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摧残。三、合作探究5、按照看第一幅图片的要求来看第二组图片,你从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共同的细节:笑容。第一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了十四年的苦难,日本投降,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第二幅图片: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注目,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到了。画面左上角有两位军人在注视着他们。四、当堂检测对比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第一组图片是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第二组图片是表现人们庆祝和平。通过对比体现了人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愿望。课后练习说明:这幅名为“等待”的漫画中,有一个人掉到水里了,只露出一只手,急等着有人来救援。而岸上有一群记者,扛着摄像机,在等着拍摄救援的场面。寓意:忠于职守不应该死搬教条。讽刺某些人、某些部门固守本位,思想僵化,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尽职应该以人为本。整体感知,解读图片的内涵:(一)第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二两幅图片,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请说出,你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1)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受了伤,在无助的大哭,背后是被炸的火车站的瓦砾和废弃的车轨2)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3)他妻子的左腿处还有一根拐杖,4)空空的裤管5)他和妻子拥抱时只有一根手臂对比一、二两幅图片中你看出的细节,通过这些细节你想到了什么?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第一幅图片中受伤的孩子是受侵略的国家的孩子第二副图片中受伤的军人是侵略国家的军人。因此无论是侵略国还是被侵略国的人民在战争中都会受到摧残。仔细观察第三幅图片,你看到了那些细节?这时候父亲的心情是怎样的?想一想父亲这次去战场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呢?细节:士兵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枪。孩子哭泣着父亲的脸上呈现出悲伤地表情反映了他的左右为难和依依不舍。命运:可能死,可能残疾,可能健康的回来。仔细观察第四幅图,你看到了那些细节?图中的小孩为什么不害怕?这意味着什么?文字说明中提示这是一个“宁静的中午”,“遍布尸体”但是孩子的表情是没有恐惧地,是平静的。这幅图片恐怖的场面与孩子平静的表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说明,在集中营的生活已经对这个孩子的精神造成了严重的摧残,使他的心灵变得扭曲,见怪不怪了。这意味着战争不仅给人民造成物质的损害,更严重的是精神上的摧残。三、合作探究5、按照看第一幅图片的要求来看第二组图片,你从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共同的细节:笑容。第一幅图片记录了中国东北人民听到日本侵略者投降的消息后的欢呼场面。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遭受了十四年的苦难,日本投降,每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第二幅图片:英国妇女的盛装引人注目,在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妇女不可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美丽。胜利了,这一天终于到了。画面左上角有两位军人在注视着他们。四、当堂检测对比第一组图片和第二组图片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第一组图片是表现战争带来的苦难,第二组图片是表现人们庆祝和平。通过对比体现了人们厌恶战争向往和平的愿望。课后练习说明:这幅名为“等待”的漫画中,有一个人掉到水里了,只露出一只手,急等着有人来救援。而岸上有一群记者,扛着摄像机,在等着拍摄救援的场面。寓意:忠于职守不应该死搬教条。讽刺某些人、某些部门固守本位,思想僵化,缺乏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尽职应该以人为本。整体感知,解读图片的内涵:(一)第一组图片请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一、二两幅图片,利用课本上的文字说明和平时的知识积累,请说出,你从这两幅图中看出了那些细节?1)失去了父母的小孩受了伤,在无助的大哭,背后是被炸的火车站的瓦砾和废弃的车轨2)空旷的飞机场上横着的拐杖3)他妻子的左腿处还有一根拐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