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社区植被群落及新优树种推荐[权威资料]_第1页
武汉社区植被群落及新优树种推荐[权威资料]_第2页
武汉社区植被群落及新优树种推荐[权威资料]_第3页
武汉社区植被群落及新优树种推荐[权威资料]_第4页
武汉社区植被群落及新优树种推荐[权威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社区植被群落及新优树种推荐 本文档格式为 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选择优良新颖的树种和合理优化的配置 ,在城市绿化美化的过程中 ,将会发挥显著的效果与功能。作者通过多年工作绿化设计的配置 ,以及对武汉山地典型半自然植物群落进行实地调查,对各群系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层间植物的种类进行详细分析。根据武汉营造植物群落稳定型和景观性,推荐在武汉的园林中营造乡土植物群落的植物及景观效果较佳的群落搭配。 【关键词】: 武汉市 植物群落 新优树种 景观营造 P901 A 植物群落的定义:在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其与环境之间彼此印象、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包括形态结构和结构,并具特定的功能的植物集合体。在城市园林建设中 ,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 ,形成稳定植物群落,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景观特色 ,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加强利用乡土植物 ,强调模拟地带性植物群落 ,进行近自然 (near nature)的植物群落设计。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已经开始应用乡土植 物,并且一些项目已经讲运用乡土植物的比例作为项目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很少借鉴乡土植物群落在城市中模拟营造近自然的园林景观,即便偶有尝试也缺少理论与实践的支持。合理利用乡土植物群落营造复合型的具有地域特色城市园林景观,是建设节约型园林以及节约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设计和建立近自然的园林植物景观,关键就是在于通过准确地把握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本文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借鉴专业研究人员对武汉山地自然群落系统考察后的研究成果,总结其组成和解构,推荐武汉适宜的乡土植物群落搭配,以期待为武汉市建设园林生态城 市提供一定的知道。 一、地区植被群落概况 武汉地处中亚热带北缘,植被组成上反映出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植被类型为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性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樟树林为主;落叶阔叶林以小叶栎为主,是最广的自然群落系,其中枫香为典型的秋色叶树种,由于其独特的观赏特征;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以枫香和香樟群系为主,暖性针叶林以火炬松群系为主;针叶、阔叶混交林为马尾松很和樟树群系列。植被区主要为樟科的常绿阔叶树种和两湖草原、栽培植被及水生植被区。根据调 查资料,武汉地区共有 2000 余种各类植物,其中乔落木有 882 种,花卉433 种及各种水生植物 17 种,但其植物群落结构简单,表现为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乔木树树种多,灌木和地被植物少;色叶木类多,花卉少;地区植被种类多,开发利用少。 二、植物景观与群落结构最佳标准 植物景观群落是以常绿阔叶树为主与落叶阔叶混交林相出现,充分考虑冬日对阳光的需求,大量运用的植物景观设计种植群落要有上、中、下三层复层结构,明显的季节变化,树种约在 510 种之间,要充分的利用植物的枝、花、果等形态和色彩,合理的植物配 置及密度。同时要符合立地植物生态习性的要求。植物种类之间相互不产生不良影响,在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食物链结构上互惠共生,特别是供于水边或林缘、山岗、山坡地带的群落,其景观最佳。上层大乔木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形成上层界面空间,以保证夏季的浓荫与冬季充足的阳光。中层乔灌木: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叶、果、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设计感受界面空间。 下层是耐荫的低矮花灌木、地被及缀花草地。在满足园区环境生态功能与使用功能以及丰富季相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植物景观设计种植文化的原则。纵观历史名园环境都拥 有数量不等的古树名木,既作为园区悠久历史的见证,又具有形象表征的意义。 在绿化树种选择上应遵循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结合的原则,既可在近期达到一定的景观要求,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设计特色与历史文化积淀。通过植物配置和群体寓意,反映我国在植物鉴赏中文化的精髓,以及与国外优秀植物景观设计文化的交融和渗透。 三、植物生态系统形成及示意 按自然植物生态系统分布,即从陆生植物(包括乔木、灌木及草本地被)到湿生植物(耐水湿的乔木如池杉、垂柳、枫杨),再到水生植物(包括浮水、漂浮植物、中 水浅水的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形成比较完整的植物生态系统(见附图示意)。目前由于人的频繁活动这一系统已被隔断,植物生态系统在城市中已不复存在了。 四、武汉地区植物群落示例 1、香樟 +紫楠 +银杏 +马尾松 木本绣球 +杜鹃 +洒金珊瑚 +沿阶草 2、麻栎 +枫香 厚皮香 +红茴香 二月兰 3、香樟 +瓶兰花 +海桐 +栀子花 红花酢浆草 4、栓皮栎 +枫香 +马尾松 棣棠 +红瑞木 蝴蝶花 5、黑松 +赤松 杂种杜鹃 +云锦杜鹃 石蒜 6、乐昌含笑 +火 力楠 洒金珊瑚 +毛白杜鹃 石菖蒲 7、白玉兰 +广玉兰 含笑 +八角金盘 玉簪 8、深山含笑 +桂花 阔叶十大功劳 +南天竹 马蹄金 9、全缘栾树 +含欢 栀子花 +金丝桃 大吴风草 10、三角枫 +枫香 +乌桕 八仙花 +蝴蝶绣球 花叶蔓长青 11、雪松 +龙柏 +红枫 大叶黄杨 +锦绣杜鹃 连钱草 12、鸡爪槭 +红枫 +桂花 海桐 +锦带花 +金钟花 花叶蔓长青 五、推荐新筛选的 10 种新优树种 推荐原则是适应武汉生长环境,移植 成活率高,生长壮健,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耐修剪,树干端直,树形端正,适应城市生态环境,病虫害少;抗烟尘抗污染性强等种类。介绍如下: 1、银木又称大叶樟: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代表树种,高达浓荫,比香樟表现更好,喜紊乱气候,喜光又耐阴,生长快,为南方珍贵树种。 2、宜昌楠:常绿乔木,高 20m,为难得的优美绿化树种,为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武汉 “ 友谊大道 ” 已有引植,效果良好。春秋季嫩稍呈浅红色。适应性强,比香樟耐寒,塔型树冠,端正美观,生长快、高大浓荫。 3、花榈木:豆科蝶形花亚科常 绿或落叶小乔木高10m,树冠广伞形,奇数羽状复叶,又称海南黄檀,武汉正在推广。 4、红翅槭:常绿观果小乔木高约 10m,花红色,为群落中层植物理想树种,喜光、耐寒,又稍耐阴。原产欧洲、挪威、瑞士。 5、棱角山矾:山矾科又名留春树,四季常翠,花多且香,树冠独具风韵,叶浅黄色,为良好庭园美化树种。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力也较强,对土壤适应力强,深根性,为良好的新优树种。 6、栓皮栎(又称苦槠):壳斗科,落叶大乔木,树干通直,枝条开展,树冠雄伟,浓荫如盖,秋季叶色变红,为季相变化树种,适应 力强。 7、落壳山核桃:胡桃科落叶大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水湿,可孤植、丛植,宜作庭荫树。杭州西湖风景区早已引种栽植。 8、黄心夜合:木兰科,名贵树种,树姿秀丽葱郁,花大且有芳香,抗寒性强,为典型亚热带优势树种。 9、南酸枣:落叶乔木,高 820 m ,树皮灰褐色,单数羽状复叶,分布在湖北,温暖湿润气候,光照,能耐轻霜。武汉也有栽植。 10、七叶树:落叶大乔木,患子科,高 25 m,树型优美,花大美丽,果形为世界著名观赏树,黄河流域多是,南京明孝陵及北京西山均有栽植。性 温和气候,武汉分高原气候相差不大,可以引种驯化。 六、建议 21 世纪城市绿化的发展建设,就是要使城市园林在功能上既要使在功能上满足大众的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满足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植物配置既要符合植物自然分布规律和生长规律,又要符合人的审美要求。上新优树种,一旦引入武汉城市园林绿地,哪怕一两种,就会形成植物景观特色。按照植物群落组成突出优势种和垂直结构及平面分布进行人工模拟,必然会引导城市的园林生态演替规律朝着可持续的方向进行,拥有乡土植物的植物群落,定能使地域植物景观的特点更明 确。 湿 浮叶植物:睡莲、玉莲、海藻、四季、绿萍等 植浮水植物 物漂浮植物:凤眼莲、大、满江红、水鳖浮萍、粗梗大等 水水植物:慈姑、芥、灯心草、水葱、秀蒲、芦苇、落、菖蒲、千屈草、黄鸢 生尾、花、梭鱼草、芦竹、花 植 沉水植物:眼子、苦草、玻璃藻、黑藻等 参考文献: 1 刘刚;武汉市城市绿化树种结构与分布特征分析;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 年 01 期 2 刘秀群;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09 年 08 期 3 张涛;武汉市公园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组成研究;华中农业大学; 2008 年 4 刘秀群;武汉市典型自然植物群落组成及园林应用潜力分析;广州园林; 2009 年 04 期 文档资料:武汉社区植被群落及新优树种推荐 完整下载 完整阅读 全文下载 全文阅读 免费阅读及下载 阅读相关文档 :土建造价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提高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质量的分析 数控刀具选择与刀具系统的设计优化 探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 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 创新探究 铁路隧道施工事故预防措施探讨 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探讨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与路桥养护分析 讨论建筑给排水施工 铁路大型综合性货场设计 谈火电建设工程创优常见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研究 探析建筑智能化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 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策略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