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数学专业论文)变分迭代法的若干研究.pdf_第1页
(计算数学专业论文)变分迭代法的若干研究.pdf_第2页
(计算数学专业论文)变分迭代法的若干研究.pdf_第3页
(计算数学专业论文)变分迭代法的若干研究.pdf_第4页
(计算数学专业论文)变分迭代法的若干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文主要讨论了变分迭代法 v i m l 及其在求解积分方程数值解方面的应 用。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首先简单介绍了数值求解积分方程的迭代法和投影法,这些方法为 v i m 的提出奠定了基础;随后介绍了变分法及变分原理的相关概念和定理,这 是v i m 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解释了v i m 中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包括一般的l a g - r a n g e 乘 子、稳定性条件、限制变分等,以便于后面的讨论,同时还介绍了v i m 的基本 原理及其收敛性。 第三章提出了求解第二类积分方程组的变分迭代方法。给出了用m 求解 f r e d h o l m 型和v o l t e r r a 型积分方程组的具体过程,关键是通过对方程两边求导 数,得到适合用v i m 求解的方程的形式,然后根据变分迭代法原理构造相应的 迭代格式;最后用两个数值算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并与文献中的t a y l o r 展 开法的数值结果作了比较,证明我们的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第四章讨论了v i m 在求解高阶的v o l t e r r a 型积分微分方程方面的应用。提 出了一种间接的v i m 法,即将高阶方程转化成方程组的形式,再对此方程组的 每一个变量构造变分迭代格式,这里我们给出了详细的迭代格式的构造过程, 说明间接的v i m 方法求解l a g r a n g e 乘子a 的过程简单,且对每一个函数相应 的入值都是一1 ,因此求解l a g r a n g e 乘子入的过程就可省略,而直接令a = - 1 得到迭代公式;最后,我们给出了两个数值例子,并与文献中的结果作了比较, 表明间接v i m 得到的结果的误差要小于文献中的结果。 关键词:变分迭代方法,变分法原理,限制变分,高阶积分微分方程,第二类的 积分方程组,t a y l o r 展开法 a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i sm a i n l ya b o u ts o m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v i mi nt h en u m e r i c a ls o l u - t i o no fi n t e g r a le q u a t i o n s t h e r ea r ef o u rc h a p t e r si na 1 1 f i r s t ,w em a k eas i m p l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a b o u tt h ec o m m o nm e t h o d so ft h ea n - m e r i c a ls o l u t i o nt oi n t e g r a le q u a t i o n s ,i n c l u d i n gi t e r a t i v em e t h o d sa n dp r o j e c t i v e m e t h o d s a l lt h e s em e t h o d sm a k eab a s i so fv i m a tt h es a m et i m e ,w eg i v et h e k n o w l e d g eo fv a r i a t i o n ,w h i c hi st h et h e o r yb a s i so fv i m i nc h a p t e r2 ,w eg i v ea ne l e m e n t a r y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c o n c e p to fv i m f i r s t ,t h em a i nc o n c e p t si nv i m ,s u c ha sg e n e r a ll a g r a n g em u l t i p l i e r ,r e s t r i c t e d v a r i a t i o n ,c o r r e c t i o nf u n c t i o n a l ,a r ee x p l a i n e dh e u r i s t i c a l l y s u b s e q u e n t l yw eg i v e t h ep r o c e d u r eo fv i ma n das i m p l es t a t e m e n ta b o u tt h ec o n v e r g e n c e i nc h a p t e r3 ,t h ev i mi sa p p l i e dt os o l v et h ei n t e g r a le q u a t i o n ss y s t e mo ft h e s e c o n dk i n d ,i n c l u d i n g t h ef r e d h o l mi n t e g r a le q u a t i o n ss y s t e mo ft h es e c o n dk i n d a n dv o l t e r r ai n t e g r a le q u a t i o n ss y s t e mo ft h es e c o n dk i n d w eg i v et h ec o n c r e t e v i mf o rt h ei n t e g r a le q u a t i o n ss y s t e mo ft h es e c o n dk i n d t h ek e yl i e si nt h e d e r i v a t i o no ft h ee q u a t i o n s ,w h i c hm a k e st h ev i mf e a s i b l e t h e n ,w ec a ng i v e t h ei t e r a t i v ef o r m u l aw i t h o u td i f f i c u l t y l a s t ,t w on u m e r i c a le x a m p l e ss h o wo u r m e t h o di se f f i c i e n ta n dh a v i n ga no b v i o u sa d v a n t a g e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r e l a t e d r e f e r e n c e c h a p t e r4i s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v i mi nh i g h o r d e ri n t e g r o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e q u a t i o n s 臃g i v ea ni n d i r e c tv i mt os o l v eh i g h o r d e rv o l t e r r a i n t e g r o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e q u a t i o n s ,t h a ti s ,r e d u c i n gt h eh i g h o r d e rv o l t e r r ai n t e g r o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e q u a t i o n st oa no r d i n a r ys y s t e mo fe q u a t i o n s ,t h e nm a k i n ga ni t e r a t i v e f o r m u l af o re a c hv a r i a b l e s t h i sm e t h o dg i v e sas i m p l ee x p r e s s i o no fl a g r a n g e m u l t i p l i e r a ,i ea = - 1 ,w h i c hs a v e 8t h ep r o c e d u r et oc o m p u t ea l a s t ,t h e n u m e r i c a lr e s u l t so b t a i n e dw i t hm i n i m u ma m o u n to fc o m p u t a t i o na r ec o m p a r e d w i t ht h ee x a c ts o l u t i o n sa n dt h er e s u l t sf r o mr e l a t e dr e f e r e n c et os h o wt h ee f f i - c i e n c yo ft h em e t h o d t h er e s u l t ss h o w t h a to u rm e t h o di so fh i g ha c c u r a c ya n d e f f i c i e n tf o rs o l v i n gh i g h o r d e rv o l t e r r ai n t e g r o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e q u a t i o n s a b s t r a c t i i i k e y w o r d s :v a r i a t i o n a li t e r a t i o nm e t h o d ,t h et h e o r yo fv a r i a t i o n a l ,r e s t r i c t e d v a r i a t i o n ,h i g h - o r d e ri n t e g r o - d i f f e r e n t i a le q u a t i o n s ,i n t e g r a le q u a t i o n ss y s t e mo f t h es e c o n dk i n d ,t a y l o re x p a n s i o nm e t h o d 第一章背景介绍 1 1引言 关于积分方程的数值解,很多学者都有大量的研究【1 5 】 1 6 【2 8 】 3 6 】,主要 方法包括迭代法和投影法。首先我们以第二类的f r e d h o l m 积分方程为例简单 介绍一般迭代法的基本思想。考虑 u k u = 其中,k 是已知的积分算子,且是b a n a c h 空间x 上的紧线性算子,定义x 上 的范数为i i i i f x 是已知的函数,钍x 是待求的函数。 设:_ x 为线性收敛的有界线性算子,即l i 一k i i 一0 ( 竹 o o ) 。设r :x 为有界线性投影算子,满足: l i r u t i l _ 0 ( n o o ) v u x 具体的迭代格式一般分两类:第一类:求,雹n x ,满足: 一u n = , = k + , 第二类:求u n ,锄x ,满足: u n r k u n = p j 砒= k u 竹- t - , 迭代解砒通常称为s l o a n 迭代解。当( ,一r k ) ,( j 一) q 存在且一致有 界时,两类迭代格式都是唯一可解的。 一般情况下,迭代方法都是与g a l e r k i n 方法和c o l l o c a t i o n 方法结合使用。 迭代法的主要困难在于收敛性的证明以及如何提高收敛阶,而且当精度要求提 高时,必须通过加密剖分来实现,而积分方程的线性方程组是稠密的,当剖分很 细时,生成系数矩阵的计算代价是很大的。 投影法的基本思想是将积分方程转化成线性方程组,常用的投影方法主要 有g a l e r k i n 法和c o l l o c a t i o n 法。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方法的求解步骤。 第一章背景介绍 2 1 g a l e r k i n 方法的基本步骤: ( a ) 在可取函数空间日中,寻找一个坐标函数列 ) ,使其线性包在日 中稠密,即 ) 是日的一个完全系,也可将 ) 理解为日的一个 基( 无限维) 。 ( b ) 取定有限个坐标函数仍,歹= 1 ,2 ,令巩为其张成的日的线 性子空间,寻找钍毋满足积分方程u k u = f ( c ) 设近似解u n = 笔l 勺仍,代入积分方程,这样便将积分方程近似地 转化成了线性方程组。 ( d ) 求解线性方程组。 实际运用g a l e r k i n 方法时,通常是将求解空间x 投影到有限维子空间 ,k = s p a n _ p l ,) 。 2 c o l l o c a t i o n 方法的基本步骤: 配点法首先也是要投影离散,然后利用各种方法选取合适的配点岛,i = 1 ,2 ,例如高斯点或区间中点等,同样的方法定义残量,通过令 配点处的残量为零,即,n ( s 1 ) = o ,主= 1 ,2 ,得到线性方程组。 由于投影法都要涉及到子空间基函数的选取,所以投影法经常与小波方法 相结合。这是因为小波具有很多的优点:首先小波基具有标准正交性,以此作 为基函数,得到的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具有很好的稀疏性,从而简化计算:其次 不同的小波具有不同的性质,可以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小波。 1 2变分方法和变分原理 谈到变分迭代法,不得不提到变分及变分原理。在微积分这一学科形成的 初期,牛顿、约翰伯努利等科学家就提出了关于泛函极值的问题,我们把这类 问题称为变分问题,而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则称为变分法。它是微分学中处理 有限个变量的函数极值问题的方法的扩展,而随着变分法的发展,则逐步形成 并发展成为变分学。另一方面变分学理论的发展又与力学物理学等的发展密切 相关,从力学的h a m i l t o n 原理、最小位能原理到目前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中 提出的某些”最佳方案”、”最优设计”等,其本质都是变分问题。本文所研究的 第一章背景介绍 3 变分迭代法也是从变分方法和变分原理出发的,因此,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变 分原理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以便于后面的讨论。 定义1 1 若泛函j v 】的自变量v ( x ) 取函数可1 ( z ) ,则y ( z ) 在y l ( z ) 上的增量是 指y l ( z ) 附近的函数v ( x ) 与y l ( x ) 的差: 6 秒( z ) = v ( x ) 一秒( z ) 自变量y l ( z ) 的增量而( z ) 称为自变量v ( x ) 的变分 定义1 2 如果泛函g v 】的自变量的增量为曲( z ) ,那么 a j = j y ( x ) + 6 可( z ) 】一j 【拶( z ) 】 就是泛函的增量。若泛函的增量t j r 可以表示为 a j = j 【可( z ) - t - 5 y ( x 】一j 阿( z ) 】 = l b c z ) ,6 可( z ) 】- - t - p ( 可( z ) ,6 可( z ) ) m a x l 6 ( z ) l , 其中v ( x ) 暂时固定,当m a x l ( f y ( x ) i - 0 时,p ( 可( z ) ,6 可( z ) ) - o ,l 囟( z ) ,6 可( z ) 】 关于5 y ( x ) 是线性的泛函,这个线性泛函是泛函增量中的线性主部,称为泛函 j y 】的变分( 一阶变分) ,并记为 6 j = l 【可( z ) ,6 可( z ) 】 定义1 3 泛函变分的另一定义 给定泛函j = ,b ( z ) 】,考虑泛函在可( z ) - t - a s y ( z ) 的值 j v c z ) + q 曲( z ) 】 根据前一定义,若泛函在泛函增量线性主部意义下有变分存在,则 a j = j y ( x ) - t - q 6 秒( z ) 】一j 【秒( z ) 】 = l b ( z ) ,q 6 可( z ) 】- i - 卢( 可( z ) ,q 6 可( z ) ) i 口i m a x l 6 秒( z ) i , 第一章背景介绍 4 其中秒( z ) ,曲 ) 暂时固定,当q _ 0 时p ( 可( z ) ,q 曲( z ) ) _ 0 ,则可定义泛函的 变分是泛函卅! ,( z ) + a 曲( z ) 】在q = 0 时关于o l 的导数。考虑等式 a j三阿( z ) ,q 曲( z ) 】+ ( ( z ) ,a 5 y ( x ) ) l a i m a x i s y ( x ) 一= _ 一一 q q 因为l 协( z ) ,面( z ) 】关于5 y ( x ) 是线性的,所以 三【可( z ) ,口6 可( z ) 】= o 三 夕( z ) ,艿可( z ) 】 但 故有 而左端等于 1 i m q 。o p ( 可( z ) ,a s y ( x ) ) i a l m a x i s y ( x ) i o t 士l i mj 3 ( y ( x ) ,q 万可( z ) ) m a x l 6 y ( z ) i = 0 “一u l i m 兰坚:l 【( z ) ,j 秒( z ) 】 a - - - , o o t 。1 1 蕊0 似雩) + q 曲( z ) 】| 口= 。 凼此, 羞了的) + q 曲( z ) 】1 0 :。2 纠y ( z ) ,而( z ) 】 即泛函j = 圳可( z ) 】在y = 秒( z ) 处的变分等于泛函j i y ( x ) + 口勋( z ) 】在口= 0 时 关于q 的导数。 定义1 4 设j 阿( z ) 】是定义在函数距离空间x 上的一个泛函。若存在一个 3 :,x ,使对一切可x ,恒有 j y + 】g y 】( o rj 陟+ 】j 【们) 则称泛函j b ( z ) 1 在y + 处取得极小值( 或极大值) 。 定理1 1 泛函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 若泛函j = j 陌( z ) 1 有变分,且在y = 珈( z ) 处达到极大值或极小值,则在 可= 珈( z ) 处的一阶变分 5 j = l b o ( z ) ,6 可( z ) 】= 0 函数珈( z ) 称为极值函数。 第一章背景介绍 5 证明当v o c x ) ,5 y ( x ) 固定时j y o ( x ) + o r s y ( x ) 】= 妒( q ) 是o l 的函数。因为j l y ( z ) 】 在y = y o ( x ) 处达到极值,所以当q = 0 时妒( q ) 达到极值,即 未川蜘( z ) + 咖( 硼l e ) _ _ o - - - o 故有 5 j = l y o ( z ) ,6 秒( z ) 】= 0 口 变分迭代法就是利用变分原理,通过使泛函在极值点的变分为零,求得方 程的近似解。 第二章变分迭代法原理与概念 2 1引言 近年来,在求解各类微分方程积分方程数值解方面,科学家们作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尤其在实际工程问题中出现的非线性方程及奇异方程的数值解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网格技术、截断技术、样条函数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网格技术只在网格点处定义解,截断技术计算代价很大 尤其是在问题的非线性性很高时,样条函数需要对边界值进行限制等。 变分迭代法最初来源于量子力学,后来被工程师i n o k u t i 【2 5 】等应用于求解 非线性方程,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但是由于这种方法识别l a g r a n g e 乘子很 繁,一直未得到普遍的关注和应用。1 9 9 9 年何吉欢7 1 对一般的l a g r a n g e 乘子 做了修正,引入限制变分的概念,提出一种简单而快速的变分迭代方法:首先 设初始迭代为含若干参数的等式,然后利用一般的l a g r a n g e 乘子来构造修正函 数,这里通过变分原理| 4 3 1 确定l a g r a n g e 乘子的最优值。m 法能够得到真 实解的一个收敛的连续逼近解,而且v i m 不受任何限制比如线性化和非线性 问题中的小参数限制等,它以类似的方式处理线性问题和非线性问题,而且其 收敛性理论f 3 1 1 也得到了验证。 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对变分迭代方法作了大量的研究,证明了v i m 方法是 解决各类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例如文献f 4 1 1 将其用于求解非线性的积分微分 方程,文献【2 6 1 用于求解k d v 方程,文献1 3 7 1 用于求解h e l m h o l t z 方程,文献 【2 7 】用于求解b u r g e r 和双b u r g e r 方程,求解反问题3 0 1 ,求解常微分方程【8 】, 偏微分方程【4 】、积分方程【2 0 】等,也有学者将v i m 方法与现存的方法 2 】进行 了比较,结果证明v i m 法收敛到真实解的速度较快。在这一章里,为了方便后 续章节的讨论我们首先介绍变分迭代法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2 2变分迭代法的基本概念 在变分迭代方法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引进了一些新的概念和术语【7 】,例如 限制变分、修正泛函等,下面我首先介绍这些基本概念,以便于后面的应用和 讨论。 第二章变分迭代法原理与概念7 2 2 1 一般的l a g r a n g e 乘子 l a g r a n g e 乘子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最优化理论及微积分学中都有介 绍。i n o k u t ie ta 1 2 5 】提出了一种一般的l a g r a n g e 乘数方法。为了理解一般的 l a g r a n g e 乘数,我们来考虑下面的代数方程 f ( x ) = 0 ,z r( 2 1 ) 如果z n 是上述方程的一个逼近解,则必有 l ( z n ) 0( 2 2 ) 为了提高逼近精度,我们构造下面的修正方程 z n + 1 = z 疗+ 入,( z n )( 2 3 ) 其中,a 称为一般的l a g r a n g e 乘子,通过令 d x n + l = 0 (24)d x n 。 、, 由此我们得到著名的n e w t o n 迭代公式 x n + 1 = x n 一怒 ( 2 5 ) 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方式来构造修正方程,可以把的修正写作 z n + 1 = z n + a 9 ( z n ) ,( z n )( 2 6 ) 这里夕( z ) 是辅助函数,通过对( 2 6 ) 两边关于z n 求导并令左边导数为零可以求 得入的值,从而得到一个一般的迭代公式 z n + - = z n 一而丽g 丽( x n 再) f ( x 丽n ) ( 2 7 ) 这里辅助函数在整个迭代过程中取值都不能太小,1 9 ( ) i 1 ,如果我们选择 9 ( x n ) = e - n ,迭代格式( 2 7 ) 可以改写成 1 - z n 一兀百f 碉( x n ) 当,7 ( z n ) 很小时,这个格式的迭代效率很高。 ( 2 8 ) 第二章变分迭代法原理与概念 8 2 2 2 稳定性条件 最优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最简单的问题是求解给定泛函 ,z 2 j = f ( x ,y 7 ;x ) d x + g l ( x ) y l 。:蕾,一9 2 ( x ) y l z : ( 2 9 ) j 1 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y = ,( z ) 。 方程( 2 9 ) 的极值条件( 稳定性条件) 要求 ( f j = 6 f ( z ,矿;x ) d x + 夕1 ( z ) 6 秒i z :。一夕2 ( z ) 6 引z :z : ,z l f z 2 = j f ( x ,矿;x ) d x + g l ( x ) 6 y l z :z ,一9 2 ( z ) 6 秒i :z : 序挚+ 巧d r 奶_ i 妇+ 9 l 驯一。吲州陆i 现 o 挚+ 巧d f d 秒) d x + g l 驯一,- 9 2 ( 郴乩锄 ( 2 【面d f 一五d ( d q 拶f 曲+ 五d ( d 矿f 的) d x + g l ( 郴可 x = z l - 9 2 ( 郴儿砘 昏面d f - _ d ( d q 矿f 州肼【和针“州乩锄刊州乩毡 0 由曲的任意性得 边界条件 面d f 一一d ( d f d xd y i = o ,曲 ” 刁d f ( z - ) 一以1 ) = 。 ( 2 1 0 ) 面d f ( z 2 ) 一班( z 2 ) = 。 ( 2 1 1 ) 等式( 2 1 0 ) 称为e u l e r - l a g r a n g e 微分方程或欧拉方程,等式( 2 1 1 ) 称为自然边 界条件。 2 2 3限制变分 为了说明在变分迭代法中如何使用限制变分,我们考虑一个简单的代数方 程 z 2 3 x + 2 = 0 ( 2 1 2 ) 第二章变分迭代法原理与概念 9 我们把( 2 1 2 ) 式改写成 孟z 一3 x + 2 = 0 ( 2 1 3 ) 其中孟称为限制变量,我们总是假设圣( 初始估计) 是已知的,从( 2 1 3 ) 式中解 得 弘南 ( 2 1 4 ) u山 从而得到迭代格式 z n + 12 二3 - - x n ( 2 1 5 ) 这种方法对于恰当的初始估计是很高效的。 在变分迭代方法中,初始估计经常是设定为某个含参数的等式,通过一步 迭代就可以获得很高的精度,然后将初值或边值代入一步迭代的结果中,确定 出各个待定参数的值,然后开始新的迭代得到更高的精度。下面我们对上例的 初始迭代引入参数b x o = 0 5 + b ( 2 1 6 ) 将( 2 1 6 ) 式代入( 2 1 5 ) 式中得 z 1 = 志= 虿邑= 虿瓦丁雨2 = o 8 ( 1 + 1 6 ) + o ( 6 2 ) = o 8 + o 3 2 + o ( 6 2 ) z 12 虿二百硒2 虿两2 虿百可巧2u 为( 1 + + u 【旷j2u 8 + u 3 z + u 【扩 ( 2 1 7 ) 令z 1 = z o 得b = 0 4 4 1 2 ,利用更新后的初始迭代z o = 0 9 4 1 2 开始新的迭代。 2 3 变分迭代法原理 为阐述变分迭代技术的基本思想,我们考虑一般的非线性系统: 纠u ( ) 】+ 【札( ) 】= g ( t )( 2 1 8 ) 其中l 是线性算子,是非线性算子,g ( x ) 是已知的连续函数,v i m 方法的关 键就是构造非线性系统( 2 1 8 ) 的修正泛函,即: 钍n 洲= 乱以) + 石水乱n ( s ) + 眠( s ) - 9 ( s ) 冲 ( 2 1 9 ) ,这里t n 是第几次逼近解,蟊是限制变分,满足:6 碗= 0 。a 是一般的 l a g r a n g e 乘子,它可以通过变分理论求得。具体求解过程是对( 2 1 9 ) 式两边取 第二章变分迭代法原理与概念 1 0 变分得: 6 = + 6 ( 讹啪) + s ) 刊s ) ) d s = + ( 舰缸小) d s =0 这里在实际计算的时候处理方法是应用分部积分,将入从积分号中提出来,通 过比较方程两边同类项的系数,并注意到( t ) 的任意性得到入的值。很明显, 变分迭代方法的主要步骤就是通过变分原理来确定l a g r a n g e 乘子的值,然后 通过任意选取的初始迭代咖就可以快速的得到u 的逼近解缸1 ,佗之0 ,即 让= l i m n 。 从变分迭代方法的基本思想中可以看出,对于线性问题由于不存在限制变 分的近似问题所以l a g r a n g e 乘子可以精确算出,从而方程的精确解可以通过一 步变分迭代求得。 下面我们简单说明一下变分迭代方法的收敛性问题。对于来源于实际的方 程,我们在寻找数值解时一般假设方程的解是存在且唯一的,对方程( 2 1 9 ) 取 变分并令此变分为零,得到的l a g r a n g e 乘子的值,然后代入修正泛函( 2 1 9 ) , 这样得到的迭代格式是满足定理( 1 1 ) ( 泛函取极值的必要条件) 的,因此变分 迭代法是收敛的。 第三章变分迭代法求解第二类的积分方程组 3 1引言 在这一章里,我们分别考虑第二类的f r e d h o l m 积分方程组和第二类的 v o l t e r r a 型积分方程组: ,1 f ( s ) = c ( 8 ) + g ( 8 ,t ) f ( t ) d t ,0 s 1 f ( o ) = a( 3 1 ) ,0 ,1 8 f ( s ) = c ( s ) + g ( 8 ,t ) f ( t ) d t ,0 s 1 f ( 0 ) = a ( 3 2 ) - ,0 其中 。 f ( s ) = 【y l ( 8 ) ,厶( s ) ,厶( s ) 】t , g ( 8 ) = 【g l ( s ) ,9 2 c s ) ,鲰( s ) 】t , g ( 8 ,t ) = 【k 0 ( s ,t ) 】,i ,j = 1 ,2 ,n g ( 8 ,亡) 、c ( s ) 是给定的已知函数,f ( s ) 是待求的函数,a 、b 是已知的初值列 向量。这里我们假设方程组有解。 对于第二类的积分方程组,很多学者都有研究。主要方法有小波的方法和 t a y l o r 展开的方法。文献【1 7 】【2 9 】【4 0 】介绍了一种t a y l o r 展开的方法。我们首 先以f r e d h o l m 型积分方程组( 3 1 ) 为例说明文献【1 7 2 9 】中的t a y l o r 展开法的 基本思想。考虑( 3 1 ) 中的第i 个方程: 五( s ) 5 卯( s ) + 0 仁。k o ( s ,t ) 办 ) 出,t = 1 ,2 ,死 将f j ( t ) 在t = s 处t a y l o r 展开得: 乃( 亡) = 乃( s ) + 乃( s ) ( 亡一s ) + + 嘉乃m ( s ) ( t s ) m + e ( z ) , 这里e ( t ) 为t a y l o r 展开的余项 e ( ) 5 虿i 面乃m + ”( s ) ( 亡一s ) m + 1 + ( 3 3 ) ( 3 4 ) 第三章变分迭代法求解第二类的积分方程组1 2 如果用y j ( t ) 在t = s 处的t a y l o r 展开式的前m 项来近似代替并舍掉余项,将 此近似代入( 3 3 ) 式整理得 胁) 一妻j = l 妻r = o 粉s ) 【z 1 槲m - 5 ) r d 司吲s ) ,渊,2 ,m ( 3 5 ) 如果上式中的积分项可以求出,那么就将( 3 3 ) 式转化为可解的常微分方程组, 当然这还需要构造一定数目的边值条件。为此,对( 3 3 ) 式两边求导得: ( s ) = 9 :( s ) + ,( s ,t ) f j ( t ) d t , ( 3 6 ) - ,o = 二 ; 枞s ) = 批) + z 善掣( s ,蝴灿, ( 3 7 ) 其中,锚( i n 。( s ,) = o k t j ( s ,o a s m 将( 3 6 ) ( 3 7 ) 中的f a t ) 用f a s ) 代替得到: 胁) - o 善龇啪蝴) 瑚s ) , ( 3 8 ) ; 烈s ) - r i o 善尼批州蝴) 2 批) , ( 3 9 ) 这样( 3 8 ) ( 3 9 ) 与( 3 5 ) 式联立得到一个仇阶的线性代数方程组,并且可以求得 分析解和数值解。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因为 ( s ) 与爿( s ) 不 是独立的,方程组有时未必有解:其次,利用t a y l o r 展开式近似时,取得项数 多了计算会很烦琐甚至无解,项数少了又很难保证精度。本文提出用变分迭代 的方法来求解积分方程组,在简单的两三步迭代之后就可以得到远远优于文献 【17 】f 2 9 1 中的结果。 3 2 v i m 法求解积分方程组 由变分迭代法的基本思想,我们知道应用v i m 法的关键是要有导数项然后 通过变分原理及限制变分的方法求得l a g r a n g e 乘子入,为此我们首先通过对方 程组两边求一次导数,得到相应的等价问题,再对该问题应用变分迭代法求解。 第三章变分迭代法求解第二类的积分方程组 1 3 算法3 1 ( v i m 算法) 通过对方程组似砂何纠两边求导得到: ( s ) = g 7 ( s ) + 琏8 ,t ) f ( t ) d t ,0 s 1 ( 3 1 0 ) ( s ) = g ( s ) + k ( s ,s ) f ( s ) + 琏( s ,t ) f ( t ) d t ,0 s 1 ( 3 1 1 ) 根据变分迭代法的原理,为了求解p _ 砂式和似j f ,我们构造下面形式的修 p 8r l r + 1 ( s ) = r ( s ) + a ( s ,7 ) 咒( 7 - ) 一g ,( 7 ) 一群t ,亡) r ( 亡) 出) d 7 ,( 3 1 2 ) j 0 ,0 r + l c s ,= r c s ,+ 上8a c s 7 ,t e c 7 ,一g ,c 7 卜k c 丁,7 - ) r ( 7 - ) 一z 下群( 7 f n ) 。d 3 r , 3 d ,r , 这里的下标n 表示迭代次数 通过对变量足( s ) 取变分,并注意到6 r ( o ) = 0 ,我们可以得到迭代格式: ,1 8,上 r + l ( s ) = r ( s ) 一 ( 7 ) 一g ,( 7 - ) 一群t ,t ) f n ( t ) d t d r , ( 3 1 4 ) j 0j 0 r + 1 c s ,= r c s ,一z 。t 只c 7 ,一g ,( 丁,一k 7 ,r ( 7 ) 一r 群( 兀t ) r ( 亡) d 。t 3 d 1 t 5 , , 下面我们通过两个具体的数值例子来阐述这一求解的过程。 准确解为: = 9 1 ( s ) + 詹( s t ) 3 f l ( t ) d t + 詹( s t ) 2 f 2 ( t ) d t , ( o ) = 0 , = 仍( s ) + j :( s t ) 4 f x ( t ) d t + 片( s t ) 3 f 2 ( t ) d t ,2 ( o ) = 0 , ( 3 1 6 ) 夕。( s ) = 1 一丽1 1s + 丢s 2 一亏1 s 3 仍( s ) = 一亏1 一丽4 1 s+82 q - 2 1 3 2 s a 一1 s 4 ( s ) = 8 2 , ( s ) = 一s + s 2 + s 3 0 0 厶 ,、l ,中 其 第三章变分迭代法求解第二类的积分方程组1 4 通过对方程两边求导数得: 爿( s ) = 9 ( s ) + 詹3 ( s o v , ( o a t + 詹2 ( 8 一t ) a ( t ) d t , 以( s ) = 必( s ) + f 0 14 ( s t ) 3 f l ( t ) d t + 詹3 ( 8 一t ) 2 f 2 ( t ) d t , 为了表达简单我们引入几个记号: r ( 厶) b ( 厶) ( 3 1 7 ) = 鲥s ) + 1 3 ( s 叫2 m 啪+ 1 2 ( s 叫刖她n _ 0 1 ,啦1 8 ) = 必( s ) + 0 1 4 ( s 一亡) 3 ( t ) m + 13 ( s t ) 2 ,2 ( t ) m ,佗= 。,1 ,2 ,( 3 - 1 9 ) n + 1 = n +,1 n + 12 ,1 n + 厶+ 1 = 厶n + 选取初始迭代: j j j j a ( t ) 【爿n ) 一日( ( 亡) ) 】d t ,佗= 0 ,1 ,2 , a ( t ) 【尼n ( ) 一易( ,n ( 亡) ) 】d t ,n = 0 ,1 ,2 , o = a x ,厶= 6 z , 其中a 、b 为待定参数。 在式( 3 1 8 ) ( 3 1 9 ) 中令n = 0 得: 只( 如) = 夕i ( s ) + z 13 ( s z ) 2 。( ) d + j 厂0 12 ( s 一亡) ( z ) 出j o h i = o + 入( 亡) 【片o ( t ) 一f l ( f o ( t ) ) d t j 0 由变分原理可得入( ) = - 1 把式( 3 2 2 ) 代入式( 3 2 3 ) 中得: 12 丽1s ( 一2 2 + 1 0 0 s 一2 0 s 2 + l o b ( 一4 + 3 s ) + 1 5 n ( 3 4 s + 2 s 2 ) ) 同理可得: ( 3 2 0 ) ( 3 2 1 ) ( 3 2 2 ) ( 3 2 3 ) ( 3 2 4 ) f 2 1 = 击3 ( _ 4 1 + 9 s + 1 1 5 s 2 - 2 0 s 3 - 1 _ 1 5 b ( 3 - 4 s + 2 8 2 ) + n ( 一4 8 + 9 0 s 一8 0 s 2 + 3 0 s 3 ) ) ( 3 2 5 ) 将初始条件 ( o ) = 0 ,a ( o ) = 0 代入( 3 2 4 ) ( 3 2 5 ) 得: 1 , 1 ( o ) f 2 , ( o ) = o , =o ( 3 2 6 ) 第三章变分迭代法求解第二类的积分方程组 1 5 表3 1 :例1 的数值结果 s e ( 6 ( s ) )e ( ,2 ( s ) ) oo0 0 22 4 4 7 6 5 争31 3 4 9 7 5 e - 3 0 43 7 5 9 3 0 争32 2 7 0 3 6 e 3 0 64 2 7 11 5 e - 32 8 7 1 6 3 e - 3 0 84 3 1 6 9 9 争33 2 4 6 4 8 e - 3 1 04 2 3 2 2 1 争33 4 7 1 0 9 e _ 3 由此可以看出初始条件是自动满足的,也就是说方程组( 3 1 6 ) 的解是不依赖于 参数a 和b 的,从而我们可以任意选取a 和b 的值,这里取a = 1 ,b = 1 ,得 t = 一丽1 7 s + 丢s 2 + 百8 3 ,2 l = 一而1 1 s + 互1 0 3 s 2 + 西1 3 5 a + 百8 4 - 7 6 8 7 1 2 5 4 7 9 1 。 6 7 。 22 厕s + 面藏而s 一丽s 。 , 2 9 2 5 3 6 7 6 3 4 1 5 9 ,1 2 6 4 8 4 3 , 6 7 肠。3 0 2 4 0 0 0 s + 虿丽s + i 菊丽s 。一4 7 - 2 5 s 4 ,1 3 2 1 6 1 2 8 0 0s + 1 2 0 9 6 0 0 0s 。一丽s 。 ,2 3 2s+矿一vvv。-1587600002 4 1 9 2 0 0 0 7 2 5 7 6 0 0 0 7 2 5 7 6 0 0 s q j w。 。 v。 表l 给出t - - 次迭代的数值结果,其中e ( f i ( s ) ) i = 1 ,2 表示逼近解与真实解 ( s ) 在8 点处的绝对误差。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三步迭代就得到了较好的精 度。 例3 2 考虑下面的v o l t e r r a 型积分方程组 j ( s ) = 夕1 ( s ) + 片( s t ) 3 f 1 ( t ) d t + 片( s t ) 2 f 2 ( t ) d t , 【,2 ( s ) = 9 2 ( s ) + 石( s 一) 4 6 ( t ) d t + 片( s t ) 3 a ( t ) d t , 、l j , 723 , ,fk 1 1 = = 、-,、l, 0 0 ,j, 如 第三章变分迭代法求解第二类的积分方程组 1 6 其中, 方程组的精确解为: 9 1 ( s ) = 1 + s 2 一百8 3 一百8 4 , 9 2 ( s ) = 1 + 8 - - 8 2 一百8 4 一百8 5 一高 1 ( 8 ) = 1 + s 2 ,厶( s ) = 1 + s 一8 3 按例1 中同样的方法我们得到: f 1 ( 厶) = f 2 ( 厶) = 1 n + 1 = 如n + 1 = 鳅s ) + z 5 3 ( s 叫2 m 踟hz 8 2 ( s 叫m 悯佗= 0 1 1 ,2 仕2 勘 9 :( s ) + 0 13 ( s 一) 2 n ( 芒) d + 0 12 ( s t ) f 2 n ( t ) d 亡,礼= 。,1 ,2 ( 3 伪) n + a ( t ) 【爿n ( 亡) 一目( 厶( z ) ) 】d 亡,礼= 0 ,1 ,2 , ( 3 3 0 ) ,2 n + 入( 亡) 【以n ( 亡) 一f 2 ( a ( t ) ) 池,钆= 0 ,1 ,2 , ( 3 3 1 ) 应用变分原理易得入= 一1 。选取初始迭代 o8 ) = 1 + a 8 ,知( s ) = 1 + b s ,整 理得: 1 1 2 丽1 ( 6 0 + 6 0 s 2 + 5 ( 一l + 6 ) s 4 + 3 a s h ) ( 3 3 2 ) 厶。= ( 1 + s - 8 3 + 嘉( 一1 + 6 ) s 5 + 丽a 8 6 面8 7 ( 3 3 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